新鄂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新鄂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新鄂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1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
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感受牧童自在快活的生活,體會牧童悠然自得的心情。
<知識與技能>: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詞的意思。
<過程與方法>:
熟讀成誦。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激發興趣。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海”的故事嗎?誰知道“八仙”是哪八個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牧童》相傳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寫的。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巖”,是唐代人。呂巖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后來唐代暴發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時局動蕩,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傳說他已經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讀通順,讀流利。
2.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注意強調“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4.學生反饋并質疑。(師適時板書并回答學生的質疑)
三、再讀古詩,交流學習。
1.再讀古詩,利用工具書和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學習”。
2.反饋:你讀懂了什么?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后的黃昏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反饋,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體會到什么,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5.全班交流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引導:
(詩人向往寧靜淡泊,饑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自由讀詩,帶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比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教師適當點撥抑揚頓挫)
3.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新鄂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詞的意思。
3.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并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激發興趣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海”的故事嗎?誰知道“八仙”是哪八個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牧童》相傳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寫的。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巖”,是唐代人。呂巖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后來唐代暴發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時局動蕩,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后不知去向,傳說他已經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讀通順,讀流利。
2.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
(注意強調“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4、學生反饋并質疑。(師適時板書并回答學生的質疑)
鋪,鋪開。
弄,逗弄。
飽飯,吃飽了飯。
蓑衣:棕或草編織的外衣,用來遮風避雨。
臥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讀古詩,交流學習
1.再讀古詩,利用工具書和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學習”。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2.反饋:你讀懂了什么?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后的黃昏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反饋,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體會到什么,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5.全班交流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引導:
(詩人向往寧靜淡泊,饑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自由讀詩,帶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比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教師適當點撥抑揚頓挫)
3.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新鄂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會9個字,認識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明白人懂得貪心必然會受到懲罰,幸福就在你身邊,它永遠比金錢重要。新- 課-標-第- 一-網
教學重難點:理解國王思想變化的句子,找出國王感情變化的詞語,體會作者有層次地反映人物感情變化的寫法。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題、解題: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課文,(出示課題,讀課題)
2、“術”是什么意思?(技藝、技術、方法、本領)
3、誰來解釋一下課題?(點金的技術)
4、齊讀課題
過渡a.這是一個關于古希臘國王麥得斯的神話故事。(出示“希臘”、“麥得斯”)把這個生字讀準
b.同學們,看了課題,聽了老師的介紹,你還想了解些什么?歡迎大家提出來。
c.(生邊提,師邊板書)(麥得斯為什么要點金術?他是怎么得到點金術的?他高興嗎?等)
二、邊聽錄音,邊看課文,邊思考,看看你能解決這些問題嗎?
1、生做交流,師邊出示生字卡片 a.賜(平舌音,意思給,與給有什么區別)b懲罰(什么意思?找近義詞)
2、師邊板書:喜歡金子 得到點金術 記住教訓
(貪得無厭) (受到懲罰)
3、快速默讀課文,按板書提示分段(交流鼓勵)
三、 自學課文,理清條理。
1、“貪得無厭”是什么意思?(查字典應查哪個字呢?)查“厭”---滿意
2、麥得斯喜歡金子,到了貪得無厭的程度,所以他向神靈——
a. 示“祈禱” 什么叫祈禱——禱告(向神靈說出心中的愿望,希望實現)
b.想象一下,麥得斯是怎樣祈禱的?他會向神靈說些什么?
3、同學們評一評,誰演的好?
4、當神靈答應了他的要求后,麥得斯的心情怎樣?(板書“心花怒放”是什么意思?)
他是怎么想的?(板書“富有、幸福”)
5、那么這個句子該怎么讀?自由練——個別示范——評議——齊讀
6、你還知道那些形容心情的詞語嗎?(學著積累)
(歡天喜地、興奮不已、笑得合不攏嘴、高興的一蹦三尺高)
四、總結學法,由扶到放
過渡:同學們,我們用讀瀆課文,找找關鍵詞語重點理解,想象人物心理活動的方法,了解了麥得斯得到點金術時的表現,并及時積累了一些好詞,練習了說話,那么,麥得斯得到點金術后,真的成了最富有最幸福的人嗎?(在富有幸福邊打問號)讓我們用這種方法繼續學習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學習課文,體會思想感情。
一自學回顧
1、出示自學提示:
(1)、自由讀瀆課文,用各種方法理解不懂的詞語。
(2)、找到麥得斯心情變化的詞語,用----劃下來。
(3)、想想麥得斯為什么會有這種變化,他是怎么想的?用“麥得斯_______,因為他想_________”的句式練習說話
(4)、及時積累好次,并歸類。
2、每組一小節,分頭準備:
3、大組交流
步驟:a.派一名代表個別讀課文
b.理解詞語:觸(碰) 賞花(擴詞:欣賞、觀賞、賞賜)
明媚(燦爛、鮮明可愛) 玫瑰花(輕音)
芬芳艷麗(香) 色彩繽紛(多而凌亂)
饑腸轆轆(像聲詞) 親吻(指導寫法)
愚蠢(反義詞?)
c.交流心情變化的詞語(板書)
d.想象心理活動,并用句式(麥得斯_____,因為他想_____)的句式練習說話
e.小組齊讀
f.積累詞語(其他小組也來參加,好嗎?)
二、學習課文。
1、麥得斯原以為得到點金術,就會成為最富有、最幸福的人,可事實上呢?(板書“痛苦”)
2、如果,麥得斯還不醒悟,他還會有哪些遭遇?哪些下場?
3、那么,麥得斯是怎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的?
4、你從哪些地方看出麥得斯的確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
自由讀讀課文余下的內容,用“---”劃出有關詞語或句子
(1)、板書“愚蠢”
(2)、這句話該怎么讀? (男女生對讀)
(3)、板書“疾步如飛” “疾”查字典:飛快、快速
5、女兒又回來了,但麥得斯永遠也_________。“教訓”什么意思?
(1)、這個教訓是指______(指板書)
(2)、還有那些故事也能說明這個道理?(神筆馬良、漁夫和金魚的故事)
三、總結:
同學們,麥得斯的故事告訴我們_______,擁有了巨大的財富也不一定幸福,那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老師這里有幾位名人對幸福的理解,請大家讀讀。
1、 如果有一天,我能夠對我們的公共利益有所貢獻,我就會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果戈里(俄國作家)
2、有人說:人生在世,吃好、穿好、玩好是最幸福的。我覺得人生在世,只有勤勞,發奮圖強,用自己的雙手創造財富,為人類解放事業——共產主義貢獻自己的一切,這才是最幸福的。 ——雷鋒
四、作業:
同學們,今天這堂課,我們積累了許多優美的詞語,展開了想象,使故事更生動精彩,最后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課后希望同學們繼續注意積累詞語,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象老師這樣收集有關幸福的富有哲理的話,也可以把這個故事加上你豐富的想象講給別人聽,好嗎?
板書設計
19、點金術
有點金術 心花怒放
鮮花變金 有點掃興
食物變金 悶悶不樂
女兒變金 十分痛苦
幸福不是金錢
貪心必受懲罰
新鄂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4
教學過程: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閱讀,使學生認識到貪得無厭是愚蠢的,是不會得到幸福的。感受國王的感情變化,體會作者有層次地反映人物感情變化的寫法。
<知識與技能>:
1.用已會的方法自主學習生字,會讀會認會寫。并能通過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查字典等方法理解“心花怒放”、“貪得無厭”、“悶悶不樂”等重點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過程與方法>:
在感情朗讀的基礎上體會人物的感情,領悟文章道理。
教學重點:
理解國王的兩次說話,找出國王感情變化的詞語。
教學難點:
聯系課文討論“什么是幸福”。
教學準備:
多媒體 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質疑課題,激發興趣:
1.教師板書課題,引導學生讀課題,問:讀了課題你知道了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2.解答什么是點金術,激發學生去探究誰擁有點金術,擁有了點金術后會有什么事發生呢?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概內容。
2.用已掌握的方法學習生字。強調讀準字音,并會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給生字組詞。
3.教師用聽寫生字,分析字音、字形的方法幫助學生鞏固學到的生字。
4.回答課前提問:誰擁有了點金術?擁有了點金術后發生了什么事情?初步了解課文內容。
三、感情朗讀,精讀課文
1.默讀課文第1、2段,你看到了一個什么樣的國王?你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從學生的回答中提出“貪得無厭”這個詞語,引導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來理解詞語。)
2.為什么說麥得斯是一個貪得無厭的國王?
3.當這個特別喜歡金子的國王聽到神靈的話時,心情怎樣?(心花怒放。教師板書)
4.師:什么樣的心情可以用這個詞語來形容?理解“心花怒放”的意思。
5.師:麥得斯是因為什么而心花怒放呢?(出示課件:是因為。)引導學生說完后讀一讀這種句式。
6.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我將成為世界上最富有、最幸福的人了。”
7.師:從這句話里,你體會到麥得斯認為幸福是什么。
四、總結,課堂練習。
第二課時
一、板書課題,引入:
1.什么是幸福? 你認為“最富有”的人是否就是“最幸福”的人?為什么?
2.希臘國王麥得斯是怎樣認為的呢?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第八課《點金術》。
二、深入理解:
1.默讀并思考:麥得斯是否認為“最富有”的人就是“最幸福”的人?為什么?
2.學習重點語句
(1)出示句子:“我將成為世界上最富有、最幸福的人了。”“我這么喜歡金子是很愚蠢的。”
(2)男、女生讀句子。
(3)為什么麥得斯說“我將成為世界上最富有、最幸福的人了。”?理解“貪得無厭”的意思。
(4)理解“愚蠢”的意思。
(5)把兩句話合并成一句話,可加詞、換詞,但意思保持不變。
3.小結過渡:
為什么麥得斯的想法會有這么大的變化?為什么他會認識到最富有并不一定最幸福呢?我們繼續來學課文。
三、深入閱讀,理解內容。
1.默讀并思考:哪些地方看出麥得斯覺得富有是幸福的?哪些地方看出麥得斯雖然富有但并不幸福?
2.討論交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有層次地寫出了國王從“心花怒放——高興——掃興——悶悶不樂——痛苦”的感情變化以及變化的原因。(理解為什么麥得斯很富有但一點也不幸福的原因。)板書:心花怒放——高興——掃興——悶悶不樂——痛苦
3.你能用這些詞語中的兩三個說幾句話嗎?
4.句型練習:麥得斯是因為 。
5.指導朗讀,體會感情。
6.最后麥得斯是怎樣獲得幸福的?
四、整體閱讀,總結全文:
1.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2.讀了這篇課文,你有什么想法?到底什么是幸福?
板書設計:
點金術
心花怒放——高興——掃興——悶悶不樂——痛苦
富有 幸福
新鄂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教案5
學習目標:
1、學會8個字,認識7個字,正確讀寫生字詞,結合上下文體會用詞的準確與傳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3、讀懂課文內容,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茍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致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見過杏花開花嗎?你知道每年第一朵杏花開花在什么時候嗎?
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位竺可楨爺爺,他為了了解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整整等了一年,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出示課題,齊讀)
二、初讀課文,檢查課前預習生字情況。
⒈自由朗讀課文,把生字多讀字音讀準,難讀的字多讀幾遍。
⒉同桌互查。
⒊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學生評議。
⒋快速讀全文,思考: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三、學習課文第1-5自然段,了解第一次看杏花的過程。
⒈自由讀第1-5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⒉小組討論(學生可互相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⒊引導學生體會:“彎下腰來”說明竺可楨爺爺平易近人。“習慣地問”、“我是問第一朵花是那天開的”說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里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⒋指導朗讀。
四、作業:收集有關竺可楨爺爺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前半部分,知道了竺可楨爺爺第一次看杏花時并沒有看到第一朵杏花的開放,他說:“那我明年一定要看到第一朵杏花”。那么,第二年他看到第一朵杏花開放了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后面的課文。
二、學習課文第6-15自然段。
⒈讀第6-15自然段,想想你又從中了解到了什么?
⒉學生交流。(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著竺爺爺的囑咐,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
⒊創設情境,指導朗讀。
情境一:出示一副春景圖,體會“吹皺”
“吹醒”
“吹綠”“吹鼓”的景象,并配上優美的音樂有感情的朗讀第6自然段。
情境二:創設對話情境,角色朗讀,體會感情。
①出示投影片。(提示:想象他們會怎樣說?你從中體會出什么?)
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 )地問: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說: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么時候?
小孩子()地說:剛才。
竺爺爺( )地問:是第一朵嗎?
小孩子()地說:是!
②引導學生體會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小孩子是為自己終于完成了竺可楨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③師: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里看出?
引導學生體會竺可楨對科學研究嚴謹、一絲不茍的態度。
三、學習第16自然段,明確中心。
⒈讀第16自然段,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⒉小結:正如竺可楨爺爺所說,他是通過常年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化的規律。
⒊教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么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審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霜降,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式大自然的縮影。
⒋再讀讀竺爺爺的話,加深體會。
四、作業:
課后觀察大自然,看看你能發現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