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備課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備課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備課教案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背誦課文。
2、通過對“專心致志”“走神兒”等詞語的理解,體會到讀書學習要專心致志。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懂得讀書學習的時候要專心致志。
教學流程:
一、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學棋(生讀題)
2、課文中講的是學下什么棋?(圍棋 生讀詞卡)
3、誰跟誰學下棋?(兩個學生跟秋學下棋。)
過渡:這兩個學生為什么要跟秋學下棋呢?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是這樣告訴我們的。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出示引讀:古時候,有一位下圍棋的——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遠近聞名。
交流:讀了第一小節,你知道這兩個學生為什么要跟秋學下棋了嗎?
(1)“能手”就是——(高手),是啊!秋就是下圍棋的——“能手”。(指名讀詞、讀句。)
(2)什么叫“聞名”?能換個詞兒來說說嗎?(有名、)
(3)是啊!那你能讀好這個詞兒嗎?(“遠近聞名”)
(評價:老師聽出來了,秋的棋藝確實非常有名。誰能讓他的名聲傳播得再遠一些?)
(4)誰再來試試?(指名讀詞)
〔指導朗讀要有一個由近及遠的過程,由學校——連云港市——江蘇省——全國。〕
2、讓我們把詞語送入句子中,讓大家都知道秋的棋藝遠近聞名。(齊讀第一自然段)
3、秋的名聲大了,就有兩個人幕名而來,向他拜師學藝。跟著這么一個下圍棋的能手學棋,你猜猜,肯定會怎樣?(學生猜想)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出示引讀:可是,后來,一個學生——(成了出色的棋手),[是啊!這個學生在圍棋比賽中,經常贏,很少輸,我們也可以說他棋藝出色。生讀詞。貼詞卡] 而另一個學生——(棋藝一直沒有多大長進。)[可見他棋藝平平。生讀詞。貼詞卡。]
2、為什么會有這樣不同的結果呢?我猜呀,一定是老師偏心、教的不一樣。是嗎?
3、哦,不是教的不一樣,是學的不一樣,那么他們是怎么學的呢?
四、精讀第二自然段
1、下面就請小朋友自由大聲地讀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讀完后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個學生是怎樣學棋的。
2、交流
3、課文中啊,用了兩個詞語分別概括出了兩個學生是怎樣學棋的,請小朋友再讀讀第二自然段,找出這兩個詞語。〔板書:專心致志走了神兒〕
4、這兩個學生,你喜歡誰?看來,大家都喜歡這位“專心致志”學棋的人。看,他是這樣“專心致志”地學棋的。
(一)出示:一個學生專心致志,一邊聽一邊看老師在棋盤上布子,遇上不明白的地方還要問上幾句。
(1)指名讀句子。其他小朋友邊聽邊想想他是怎樣專心致志學棋的?(相機點紅:聽、看、問)
(2)他在聽什么?又在看什么?還會問什么?(聽老師講,看老師是怎樣在棋盤上布子,問一些自己不明白的問題。)
(3)是啊!你看,他所聽的、看的、問的都是和學棋有關的,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學棋這件事上,這就是——專心致志。
(4)你能讀出這份專心勁兒嗎?
(評價:這位學生學得專心致志,你也讀得專心致志。真好!
我們感受到了,你是想告訴我們怎樣才是專心致志,那就是一邊聽,一邊看,還要多問問呢! 是嗎?
聽了你的朗讀,這位專心致志學棋的人仿佛就出現我們的眼前了。你真會讀書!)
(5)出示圖畫,展開想象練習說話,看,這幅圖畫的就是他專心致志學棋的情形,請小朋友仔細看看他的手,再看看他的眼睛,發揮自己的想象,來體會他的這份專心。(出示說話練習。)
(6)他這份專心致志的勁兒真值得我們學習,讓我們再來專心致志地讀一讀。
(7)是啊!小朋友,我們讀書學習都要像這位學生一樣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這才是真正的“專心致志”。
(8)你還能用哪些詞語來形容這份專心學習的勁兒?(全神貫注、聚精會神、一心一意、目不轉睛 出示)讓我們大聲地讀一讀這幾個詞語,把它們牢牢地記在心里。(先自由讀,齊讀。)
(二)當他正專心致志認真學棋的時候,另一個學生是怎么做的?
(1)看看圖,看看他的眼睛,再看看他的雙手,他會在想些什么呢?
書上是這樣寫的。請小朋友自己讀讀下面的話。
出示:另一個學生呢,聽著聽著就走了神兒……不由得做出拉弓射箭的動作。
(2)交流:當一個學生正專心致志學棋的時候,另一個學生是怎么做的?
(3)這時他應該看什么?應該想什么?可是他這時候卻想到了——(美麗的
天鵝,不由得的還做出了拉弓射箭的動作。)你們看,他這時看的想的和下棋一點兒關系也沒有,這就是——走了神兒。
(4)你能讀好這句話嗎?(指名讀,齊讀)
(5)老師發現了提醒他注意聽講,可他還是這樣,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天天如此,總是走神。像這樣的學習,可以用什么詞語來形容?(三心二意、心不在焉、敷衍了事、不求甚解 出示后邊講解邊領學生讀詞)一起來讀讀這幾個詞語。
4、課文的這一小節寫了兩個學生學棋的情形,先總的寫兩個人學棋,接著分別
寫了兩個人是怎樣學棋的。現在,老師想和小朋友一起來讀讀這一小節,好嗎?老師讀第一句,女生讀一個學生的部分,男生讀另一個學生的部分。先請小朋友找一找自己所要讀的部分,找到了我們再來讀。
五、總結
1、是啊!正因為這兩個學生的學習態度不同,一個——,一個——,所以他們學習的結果也不一樣,誰能用老師提供的詞語,用“因為……所以……”的句式來說說。
2、我們二(2)班的小朋友真聰明!在短短一節課的時間里就明白了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可是,另一個學生他卻很苦惱,不明白自己的棋藝為什么會沒有多大長進,你能告訴他嗎?如果你遇到他,你會對他說些什么?(先同桌練習一下再交流。)
3、小結:是啊!不管學什么,我們都要朝著目標專心致志地學,才能學有所成。
六、學習生字 “致”、“專”
1、學習“致”。
(1)一個學生之所以要這樣認真地學棋,是因為他想早日學會下圍棋,成為一個出色的棋手。原來在他的心中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師描紅“志”),那就是做一個出色的棋手,為了這個目標,所以他非常用心去學(師描紅“致”),這就是“專心致志”。
(2)小朋友看,這兩個“zhì”雖然讀音相同,但卻是不同的漢字,我們一起來讀讀記住它。
(3)學習“致”的書寫。(可以用換一換的方法記字形。)
2、學習“專”。
(1)可以用“減一減”的方法記字形。
(2)讓學生自己觀察字中筆畫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再提醒大家書寫時應注意的問題。
3、下課小結: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不但學習了課文,還懂得了一個道理。老師相信你們以后也一定會像一個學生那樣專心致志地做好每一件事!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備課教案2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熟練地背誦。
3、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讀書、學習要專心致志。
教學重點:
理解“獨一無二、專心致志”等詞語;朗讀、背誦課文;理解課文,使學生懂得讀書學習必須要專心致志,才能有長進。
教學難點:
理解“獨一無二、專心致志” ;懂得讀書學習必須要專心致志,并落實在行動中。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初讀課文,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書寫生字:棋 藝 盤 鵝 弓 箭。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圍棋
小朋友,這是什么棋?
板書:圍棋 學習生字“棋”
2、介紹圍棋
圍棋是我國傳統的棋種。隋朝、唐朝時,傳入日本、韓國。至今中日韓三國每年都要舉行圍棋大賽。
3、我們來學習的課文,就是講兩個學生學圍棋。
完成板書 學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大聲讀課文
2、檢查
棋藝 天鵝 出色 走神兒 獨一無二
動作 聽講 長進 專心致志 拉弓射箭
指讀、指名領讀、齊讀。
3、指名分段讀
難讀的句子
一個學生專心致志,一邊聽/一邊看老師在棋盤上布子,有不明白的地方/還要問上幾句。
他想,要是用弓箭把他射下來/該有多好哇!
后來,那個專心聽講的學生/成了出色的棋手,而那個老是走神兒的 學生,棋藝一直沒有多大的長進。
4、小組讀課文,讀后評議
5、齊讀課文
三、學習生字書寫:棋 藝 盤 鵝 弓 箭
1、學生齊讀生字
2、記憶生字、書空默寫
3、教師范寫
箭、盤、鵝
4、學生完成習字冊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細讀課文,有感情地朗讀全文,理解課文;書寫生字:獨、致
教具準備:
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3課。上一節課上,我們知道了兩個學生開始學圍棋。
他們向誰學?學得怎樣?
2、討論思考題
3、師生交流
二、相機學習第一自然段
那秋是一個怎樣的人?請同學們自己找一找,并讀一讀。
1、指讀
2、哪些詞語可以說明秋很會下圍棋?
圈出:能手、獨一無二
學習生字:獨
3、指導朗讀、齊讀。
這兩個學生分別怎樣學的?
三、相機學習第二自然段
1、小組討論
用橫線、曲線分別畫出他們學棋的句子。
2、交流:這兩個學生分別怎樣學的?
(1) 指名讀
(2) 他們兩個人的學習態度怎樣?
板書:專心致志 三心二意
學習生字:致
(3)再讀指導
3、齊讀
學棋的結果怎樣?
四、相機學習第三自然段
1、引讀
2、為什么他們倆學棋的結果會不一樣?
用上因為所以說上一句話。
3、齊讀。
五、總結
1、齊讀全文
2、讀了課文,你想向大家說些什么?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練習背誦課文;練習用“一邊……一邊……”造句;完成習字冊
教具準備:
習字冊
教學過程:
一、指導背誦課文
1、齊讀全文
2、列出課文提綱
第一段:秋的棋藝。
第二段:兩個學生不同的學習態度。
第三段:他們的學棋的結果。
3、試背全文
4、同桌對背
5、指名背
二、造句練習:一邊……一邊……
1、指讀書上的句子
2、填空:誰一邊干什么,一邊干什么。
3、口頭造句
三、抄寫詞語(習字冊上)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備課教案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6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6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知道我國是個多民族國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的風俗習慣和潑水節的情景。
教學重點:
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有感情的朗讀和背誦課文。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抽讀生字卡片。
2.指名分段讀課文。
3.聽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二、新授。
1.教學第1—2自然段。
(1)齊讀第1自然段。
(2)這一天終于來臨了:指讀“這一天……有的撒上花瓣”部分。
a.哪幾個詞寫出了人們盼望潑水節的到來?(板書:早早、早已)
通過你的聲音把傣族人民盼望已久的那種迫不及待的心情讀出來。
b.你看,就連那清水有的灑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同學們,我們學過的課文中有沒有類似的句子。
c.生回憶說。
d.你也能用“有的-----有的------”說一句話嗎?
e.有感情齊讀第一句。
(3)指導讀書“開始潑水了-------人人臉上笑開了花”部分。
a開始潑水了,怎么潑的呢?-----讀讀書,可做做動作。
b看看圖,你如果參加潑水節,你希望是誰?為什么?
c有感情地朗讀這部分課文。
(4)指導讀書“清水是吉詳如意的象征-----怎么能不高興呢!”部分。
a喜歡過潑水節嗎?指名答。
b指名朗讀“怎么能不高興呢!”讀好感嘆句。
(5)有感情地齊讀第2自然段。
2.教學第3自然段。
(1)潑水節不僅僅潑水呢!
(2)自讀第3自然段
(3)這個自然段中也寫了一系列的動詞,寫得多么準確呀!
(4)齊讀第二句。
(5)你也能用這些一系列的動詞說一段話?
(6)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3.你還知道那些少數民族的風俗?
三、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作業
1.比一比,再組詞。
淋()幸()味()桶()
林()辛()末()通()
2.造句
------有的------有的------實踐。
3.
搜集一些其他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然后全班開個以“民俗”為題的讀書匯報課。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備課教案4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及教材的安排,再結合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第二課時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是這樣設計的。
知識與能力
1.學會生字,感受課文用詞的精當。
2.培養學生邊讀邊思,邊讀邊想,體檢感悟的能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創設情境,情感體驗,學生全面熱情參入
情感態度價值觀
師生與課文產生情感共鳴,領悟傣族人民過節的歡樂心情。
教學重點:
感悟用詞的精當。
教學難點:
融情于文,與文產生情感共鳴。
教學過程:
一、營造氣氛,激發情感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大致了解了一下潑水節,并且還學習了課文的第一個自然段,來聽著音樂(<<月光下的鳳尾竹>>響起),看看畫面(出示火紅的鳳凰花畫面),師生背第一節。(開課:用上節課學的第一自然段導入,伴以《月光下的鳳尾竹》的音樂和鳳凰花的畫面導入,學生讀一讀、背一背第一節,進入情境。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情感,即感受異地風情,非常想去參加潑水節)
二、精讀課文第二段感受潑水節的歡樂。
課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我把它分為三個層次進行教學,不斷地給學生創設情境,發揮想象,體驗情感,朗讀感悟。
A整體感悟第二段
1.過渡:想進一步去感受歡樂的潑水節嗎?學生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2.讀完有什么想說的嗎?(這是對第二段的整體感知,同時為下面的教學作好鋪墊)
3.過渡:想參加嗎?這里呀,老師剛剛接到一個邀請,傣家人要我們去過潑水節呢?大家快去準備準備,讀1-2句,讀好了,待會咱們就去。
B第一個層次1-2句,體現“做一做、讀一讀”
1.學生讀1-2句
2.談話:你準備了什么?
C.學生邊說、邊做,理解幾個動詞(提。端。滴。撒)表示的動作.隨機聞一聞、看一看、讀一讀。
1.齊讀1-2
(抓住“提、端、滴、撒”這些動作,讓學生做一做,(憑我以往的教學經驗,低年級的學生會做的興致盎然)從而感悟文章用詞的精當,激發學生饒有興趣的讀1-2句。)
2.第二個層次3-4句是教學重中之重,在此對學生進行讀、說、演、感悟全方位語文素養的培養,因此設計了以下環節。
過渡:課件出示象腳鼓聲,出示3-4句
1.開始潑水了,自讀3-4句,要求:邊讀邊想像當時情景。
2.談話:你都想到了什么?(此處學生的發言很精彩,有描述書上句子的;有談感受的;有提出疑問的;有抒發對潑水節的向往)(學生暢談想法,師相機評點)
3.體驗:老師創設情境:同學們,這是一個潑水的廣場,來把你們的桶提起來,盆端起來,瓢拿起來,
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里,快去潑吧。學生下位,互相追趕,體驗潑水節的快樂。師生互相模擬潑水
4.再讀:讀出體驗
5.出示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錄像。師生觀看。
6.體驗后,觀看后,把你們看到的、感受到的帶進句子再讀,男、女生賽讀3、4句。(以上環節設計,重在創設情境,激發想像,體驗感悟,讀出層次,突破難點,讓師生融情于文,體驗師生與文本的對話過程)
D第三個層次:5句
1.角色體驗:師指一學生,你身上濕淋淋,為什么臉上還笑開了花?
2.生說:(略)
3.出示第5句,你來讀讀。
4.師述:怎能不高興呢?怪不得人們那么高興,原來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潑出去的水會給人們帶來幸福呀,帶著新的感受再讀3-4句。
5.生讀3-4句。(此環節設計是讓學生更深刻領悟潑水的象征意義,領悟傣家獨有的風情,從而更好的突破重難點)
三、第三自然段的教學,我進行了弱處理
A.出示課件,《月光下的鳳尾竹》響起。師伴以音樂,渲染氣氛,以讀代講第一句。
B.第二句,以聲像手段烘托,讓學生在樂聲中唱起來,跳起來,在象腳鼓聲中賽龍舟。在禮炮聲中,在五彩濱紛的煙花中,感受潑水后歡快的熱烈場面,讀出高興,不忍離去的心情。
1.聽音樂(二上音樂課本中的《金孔雀輕輕跳》伴奏帶響起)師生唱、跳金孔雀
2.象腳鼓聲響起,看:賽龍舟
3.聽、看放煙火
4.師生讀最后一句話四、回歸全文用讀給在座的老師聽,讓在座的老師聽了你們的朗讀也想去西雙版納過潑水節,激發學生聲情并茂的朗讀全文。
四、生字教學
1.出示生字:“吉”、“祥”
2.給生字找朋友
3.觀察寫時要注意什么?
4.師范寫“祥”生字
5.生描紅臨寫。
板書設計:
20.歡樂的潑水節
提 端 滴 撒
灌 潑
吉祥如意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備課教案5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2.培養學生讀課文的思維能力。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1.感悟用詞的精當。
2.融情于文,與文產生情感共鳴。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西雙版納在哪里?課件出示。
2、這里生活著一個少數民族——傣族。傣族有一個重要的節日——潑水節。板書“潑水節”。
3、教學“潑”。先講讀音,再講字義:猛力倒水,使散開。最后講字形。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過渡:下面,我們一起和傣族人民過節吧!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2、火紅火紅的鳳凰花開了,傣族人民迎來了他們的潑水節。我們來體會一下這個“迎”。給“迎”組個詞。師:“迎”在字典里是“迎接”的意思。在生活中,你迎接過什么節日?你迎接客人時,穿什么衣服?你的心情是什么樣的?你的臉上又是什么表情呢?)
傣族人民迎接什么?(傣族人民穿衣服呢?又是什么心情?)
生:指名讀。
師:引導學生評價:要把迎接的激動心情讀出來。“迎”這里可以高一點兒,上揚一點兒。看教師的手勢,跟老師讀。再指名讀。
3、理解“一年一度”。師:“一年一度”這個詞是什么意思呢?(一年一次)我們什么節日是一年一度的呢?(六一)馬上就要到“六。一”兒童節了,你是什么心情呢?你打算怎么迎接呢?
師:是啊!傣族人民也和你們一樣,在用這種心情迎接他們最隆重的潑水節。來,把這種高興讀出來!學生齊讀。教師評價:“一”下去,“一”上來,潑水節要說得干脆點。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過渡:
1、 自由讀課文,思考傣族人民的心情是怎么樣的呢?
2、 下面我們來體會一下他們的高興。
3、 看第一句。你為什么這么讀?為什么要這么早來?(因為他們迫不及待了,想早點來參加這個活動。)
4、 還有更早的人呢!他們來準備好了……(引讀)
5、 開始潑水了!(教師激動地說。)齊讀課件出示的句子。(“開始潑水了……笑開了花。”)
6、 人們為什么要用瓢和盆來潑水呢?灌是倒進去的意思。為什么要這樣做呢?
7、 看圖說話,教師指導。用課文中的句子做例子說。
出示:( )拿瓢往( )衣領里灌。看圖說一說。
你還想說誰呢?
是啊!參加潑水節的每一個人都是那么的高興。
下面,我宣布:開始潑水了……笑開了花。
笑開了花大家做的還不夠好,看老師做個表情,這就是笑開了花。大家也來表演一下把!邊笑邊讀這句話。(老人……笑開了花。)
8、老爺爺(小妹妹),為什么你身上濕透了,還不回家換呢?
9、出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怎么能不高興呢!齊讀。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過渡:潑水節除了潑水,還有哪些活動?讀第三自然段。
1、 看視頻,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員,你想回去嗎?你想去干嘛?
2、 那么早就出來了,為什么半夜還不肯離去呢?(今天太高興了。)睡覺了,躺在床上,你的腦海里會浮現出怎樣的畫面呢?肯定會做夢的,會夢到什么呢?說夢話嗎?說些什么呢?會笑出聲兒來吧?
(五)、寫字。
潑:用習字冊分三步講:
第一步,讀帖。大家看第一個字,潑,什么結構(左右結構)左邊窄,右邊寬。豎折在田字格中的什么位置?撇起筆在哪里,收筆在哪里?橫撇寫在哪里?看清楚,記在頭腦中。閉起眼睛再想一想。想清楚了嗎?
第二步,描第一紅字。停筆,把你描的字與范字對照,你認為很像的,請舉手。找一找哪個地方不像,怎么辦呢?再描第二個。
第三步,仿影。對照。
四、教學結束:
布置學生回去學會本課生字詞,并預習下節語文課。
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下冊備課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
★ 八年級教案模板
★ 高中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