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上冊課程教案
教案是教師為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和教科書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對教學內容、教學步驟、教學方法等進行的具體設計和安排的一種實用性教學文書。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一年級語文上冊課程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年級語文上冊課程教案1
教學目的:
1.學會ao、ou、iu三個復韻母,能讀準音,認清形,能在四線格中正確書寫。
2.學會ao、ou、iu的四個聲調及看圖拼讀韻母帶調音節。
教學重點:
1.學會復韻母的音、形,能在四線三格中正確書寫。
2.讀準ao、ou、iu的四個聲調及音節
教學難點:
準確讀出ao、ou、iu的四個聲調。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認識了3個復韻母朋友,還記得嗎?讀ao、ou、iu卡片,體會發音方法。今天我們再認識3個復韻母朋友好嗎?板書:11.ao、ou、iu
二、看圖學習復韻母ao、ou、iu的音形
(一)學習復韻母ao的音形
1.出示ao圖
ao
問:你們知道這圖形代表的是什么嗎?(奧運會的標志——五環旗)
2.這個字母怎么讀呢?自己試著讀一讀。
3.指名讀后教師糾正發音:ao是由兩個字母組成的。發音時,從前一個字母a滑向后一個字母o,口形由大到圓,一口氣呼出,a聲響長些,o音輕短,就可發出ao的音了。
4.教師范讀,學生隨讀,同桌互讀。5.指名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練習。
(二)學習復韻母ou的音形
1.出示ou的圖,以小組為單位學習ou的音形。
ou
2.請小組中的代表進行講解,其他同學補充。
3.教師結合學生的講解適當進行指導,發音時先擺出o的口形,然后口形收攏發出u的音,口形由大圓到小圓,教師范讀。學生隨讀體會。4.同桌互讀,相互糾正。
5.采取多種形式讀。(三)學習復韻母iu的音形
1.出示iu圖,請學生借助圖來學習iu的音。
iu
2.請學生當小老師到講臺上給學生們講一講。
3.教師適當講解發音方法:發iu音時,先擺出i的口形,然后向u滑行,口形由扁到圓,一口氣呼出,就可讀出iu的音了。
4.教師范讀,學生隨讀體會,同桌讀。
5.開火車讀。
(四)抽讀ao、ou、iu的卡片,鞏固讀音,也可能用游戲法鞏固字形,把6個單韻母做成頭飾,分別戴在同學們頭上,教師讀出一個韻母的音,如:ao,戴a和o頭飾的同學就跑到一起面向大家站好。
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ao、ou、iu
一、書寫ao、ou、iu3個復韻母
1.說出ao、ou、iu3個復韻母的組成。
2.說說每個字母應占什么格?
3.教師范寫,讓學生觀察書寫順序,學生抄寫字母,教師巡視,糾正姿勢。
4.展示學生書寫中出現的問題進此文轉自.網.行評改。比如ao的兩個字母寫成ao,讓學生說說哪兒寫得好,哪寫得不太好,教師強調兩個字母要寫得緊湊。
二、學習ao、ou、iu的四聲
1.請學生回憶標調小兒歌。
2.請同學說說兒歌。
3.教師強調要按a、o、e、i、u、ü的順序標聲調。
4.出示ao、ou、iu3個復韻母請同學給字母標調號
板書:
āoáoǎoàoōuóuǒuuiūiúiǔiù
5.讓學生自己試著讀一讀。
6.同桌同學互讀。
7.指名按順序讀和打亂順序讀,打亂讀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三、學習看圖拼讀韻母帶調音節
1.出示3幅圖,問:這是什么動物呀?
2.出示圖下音節
māogǒuniú
(1)讓學生自己試著讀一讀。
(2)同桌互讀。
3.指名讀。
一年級語文上冊課程教案2
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學習14個生字,并掌握其中6個生字。
2、教育學生遇事不慌,勇敢向前。
重點難點:
1、認識14個生字。
2、掌握6個生字的音、形、義。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
借助拼音讀文,畫出生字反復拼讀。
三、教學生字。
1、燈片出示生字,學生認真拼讀。
不心叫笑出巴
橋竹亂跳烏流怕尾
指名讀,分組讀,開火車讀,齊讀。
2、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心:
笑:
(注意中間是一撇)
出:
中間是一長豎。
學生進行筆順描紅練習。
3、在書本上畫出生詞反復讀。
教學反思:
8、小熊過橋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了解象聲詞不達意“哇哇、嘩嘩”的意思。
2、培養學生遇事不慌、勇敢向前的精神。
重點難點:
1、理解課文內容,初步了解象聲詞的意思。
2、從故事中得到啟迪,受到教益。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認讀生字。指名讀、齊讀,并指名口頭組詞。
2、聽寫、指名板寫生字。
3、指名讀文。
二、指導朗讀。
1、通過讀,了解課文內容。
(1)學生自由讀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開火車讀,指名輪讀。
了解課文共有幾句,每句寫什么,主要內容是什么?
2、通過讀,理解詞句。
燈片出示句子:“頭上烏鴉叫”(生讀)再出現句子:“頭上烏鴉哇哇叫”(讀)
比較一下哪句好一些,為什么突出烏鴉對熊的嘲笑把自己的感受帶進朗讀中去再讀句子。
同樣理解“橋下流水嘩嘩笑”。
三、拓展延伸。
1、想像:“走進橋上人亂跳”小熊心里會想到什么,
2、用講故事的方法復述課文。
一年級語文上冊課程教案3
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熱愛大自然,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2.識字——12個;鞏固學過的字;滲透性識字;初步接觸多音字。
3.寫字——6個;“小”作偏旁的變形。
4.詞、語、句——學習“誰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
5.閱讀——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背誦。
6.口語交際——“老師,請您評評我的字”
7.學法和習慣——基本掌握聽讀識字的方法;開始培養自檢,互檢的習慣。
[教學重點]:
1.通過誦讀,感受詩歌的意境,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初步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2.用聽讀法識字。
[教學難點]:用聽讀法識字。
[教學方法]:講授、談話、演示、創造性作業等。
[教具準備]:幻燈片,字詞卡,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故事引入
1.古時候,人們就想飛到月亮上去,我國民間就有一個神話故事叫<嫦娥奔月>,說的是人間有一個叫嫦娥的姑娘聽說月亮上很美,于是想盡了一切辦法,飛到了月亮上。當然這只是個神話。現在我們人類不但已經登上了月球,而且還能乘宇宙飛船再回到地球上來呢!
那今天是誰到了月亮上呢
[說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同時引進卡通人物丁丁更貼近學生的學習生活。]
二、指導看圖(出示課件):
1.示圖:丁丁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他在月亮上?在圖的相應位置出示:小小的船、彎彎的月兒、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說明:在培養觀察能力的同時,將具體事物與詞組一一對應,具體情境更有利于一年級學生的識字。]
2.原來丁丁到月亮上旅行去了,你有什么問題要問丁丁嗎?
[說明:孩子的好奇心由此被激發。]
三、讀文:
1.板題,要求學生跟讀。
2.反復練習,讀熟課文:
(1)自己練讀,畫出不會讀的字。
(2)教師帶讀,學生留意自己不會讀的字。(訓練聽讀識字方法)
(3)學生再讀課文,若還有不會讀的字問一問旁邊的同學或老師。
(4)指名讀文,眾生評議。(引導學生使用禮貌用語評一評)
(5)教師范讀,學生評議后標出停頓。
(6)齊讀課文。
[說明: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要從小培養。讓學生在比較中發現朗讀的規律,訓練朗讀的基本技能。]
四、認字:
1.示詞組卡,全班認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2.板疊詞卡,這幾個詞有什么特點?
示“彎彎的月兒”,比較“彎的月兒”彎?還是“彎彎的.月兒”彎?教師范讀,生練讀,同法練讀“小小的船”、“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說明:留給學生發現的空間,在發現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
3.感情朗讀課文:
丁丁說小朋友讀的真好,把月兒讀得彎彎的,把船兒讀得小小的,把星星讀得閃閃的,把天讀得藍藍的,他還想聽小朋友讀一次課文,你們愿意嗎?一邊讀一邊想象可愛的星星、月亮、天空。
[說明:充滿童趣和美感的語言激發了學生強烈的表現欲,以加深對詩歌意境的體驗。]
五、認單字:
1.示貼有字卡的小黑板:小朋友看,誰來了?
2.“誰來當當小老師?”會讀哪些字就拿下字寶寶,領大家讀一次。
組詞重點:里、月 多音字:只
3.小組合作識記一類字:
分析部件:只、尖、里 字理識字:月 數筆畫:在、見 編兒歌:只、尖
猜謎語:月
[說明:“寶寶”形狀的字卡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既滿足了學生個體的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又使教師真正地站在了組織者、引導者的位置。在培養學生熱愛祖國文字的前提下合作記字。]
4.拓展識字方法:丁丁說其實我們在生活中每天都能見到字,比如說電視里、商店里、街道上的廣告牌等,你平時還在哪里見過這些字?
[說明:溝通課堂內外,努力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六總結
1.師:學完了這些,我們一起看看小朋友們學得怎么樣了
同桌互檢識字情況[說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
2.游戲:猜猜他是誰?
[說明:抓住小朋友喜歡猜的特點,這個游戲的魅力在于激趣,并且調動了那些平時不大喜歡回答的學生。]
3.自由組合進行拼句游戲:摘果子,做拼盤。
[說明:讓學生直接接觸語文材料,進行變句的訓練。]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小老師(蘋果樹上,每個蘋果都有一個名字—--生字)
二、學習課文
(一)體感知,再現美
1.配樂朗讀課文。師:請小朋友邊聽邊看邊想:丁丁乘著小小的船看見了什么?
通過這段繪聲繪色的講述,就把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初步體會到月空的美。
[說明:通過這一環節教學,培養了他們認真聽的習慣,并能一邊聽一邊想,使學生整體感知了課文的內容,為下一步理解課文做了鋪墊。]
2.再讀課文,議一議:小小的船兒指什么?(學生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3.做練習: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兒歌中的小小的的船兒是月兒。小女孩乘著月兒看見了星星與藍現在請每組組長帶領小朋友再讀兒歌,然后完成桌上的填空,把正確答案填好,看哪組又快又好。(用拼音填寫)各小組自學,填空。(教師巡視,指導)
____的月兒,____的船,____的船兒_______
我在_________船里坐,_____看見____星星_____天。
師::現在,我們來做“你問我答”的游戲(核對答案):
當小老師,當小評委,(訓練了學生的朗讀能力)
(三)品詞析句,體會美
1.師:老師有個疑問想請小朋友幫忙來解決,好嗎?這里為什么要加個"只",
比較:我在小小的船里坐,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說明:運用比較法讓學生體味其中原由,這是一種"潤物無聲"的教學,學生自己體會領悟,最后真正明白了。](男生讀第一句,女生讀第二句)有了“只”以后,說明了什么?(四人小組討論)
2.師:夜空多美啊!深藍的天空上閃閃的星星對著我們眨眼睛,丁丁在這么美的夜空中陶醉了,只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現在,我想請小朋友為圖配音,把天空的美讀出來,并加上動作。
播放《小星星》的音樂
分組嘗試讀——其他小組評價——指名范讀,模仿——全班一起讀一讀〉
3.師:小朋友們都讀得很好,讓老師感受到了夜空的美,不過老師還有個問題想請教小朋友,藍天上的月兒除了像小船以外,還像什么?(生:這月兒彎彎的,像一條香蕉。生:這月兒小小的,兩頭尖尖的。)
(展示圖)繪聲繪色地向學生描述:丁丁看見夜空中這一輪彎月,兩頭尖尖的,多像一只漂亮的小船,他想:要是我能坐在這小船似的月兒里看看美麗的夜空景色那該多好啊!想著想著,他仿佛看見遼闊的藍天變成大海,月兒變成小船,自己坐在小船里觀賞著美麗的夜空景色。
接著播放“小小的船”的曲子
師:同學們,如果現在正是夜晚,你坐在天臺抬頭看著藍天,藍天上的星星,又有月亮,你覺得月亮像什么?請同學瞇著眼睛,聽著琴聲,有什么感覺?(好像飛上了藍天,坐在彎彎的月亮上,都看見了……)[說明:讓學生通過與藝術科交叉滲透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并展開想象的翅膀,打開思維的大門,描繪出五彩繽紛的夜空。教學的結束并不是學生學習的結束,學習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義。]
(四)、鞏固練習自由組合進行拼句游戲:摘果子,做拼盤。
三、寫字:
1.觀察書上田字格里的字,你認為哪個字難寫?
[說明:由學生通過觀察去發現,教師則以參與者的身份與學生一起突破難點。]
2.多媒體演示“里”,“在”的筆順,生書空。
3.余下的字,指名說筆順,多媒體演示,一生領書空。
4.觀察字的筆畫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和同桌說一說,指名說。
5.指名二人在燈片上寫字,眾生觀察,對比,評議。
6.學生練寫生字。
[說明:基本書寫技能的訓練讓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
7.口語交際訓練:老師,請您評評我的字。
聽課老師評點所寫的字。
一年級語文上冊課程教案4
教學目標:
學會前鼻韻母in、un、ün整體認讀音節yin、yun。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熟讀兒歌。
重點難點:
前鼻韻母的發音方法,記住yin、yun。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認讀卡片:an、en、yuan。
二、教學新課。
多媒體情境導入:一個小男孩頂著熱辣椒的太陽在沙漠中行走。
1、教學in、un、ün。
(1)一個小男孩在沙漠中走路上面留下了什么?(腳印)出示in。
(2)啟發學生學習an、en的方法,試著發in的音。
自由練習讀。同桌互聽,指名讀。
(3)小男孩為什么會出那么多汗?(溫度高)
出示un。
(4)引導學生用上述方法試著發un的音
自由練讀,同桌互聽,指名讀。
(5)天上飄著什么?(白云)。出示un,方法同上。
(6)練習讀in、un、ün的四聲。
2、教學法整體認讀音節yin、yun的四聲。
指名讀,分組讀,齊讀。
5、學兒歌。
(2)用筆圈出學過的字和音節,然后讀一讀。
(3)聽錄音范讀。
(4)結合看圖讀,理解兒歌。
13、in、un、ün
教學目標:
1、練習拼讀音節。
2、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重點難點:
1、學會拼音。2、拼讀三拼音節,ün與j、q、x相拼音節。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認讀卡片in、un、ün、yin、yun。
二、新讀課教學。
1、in與聲母相拼。
b——in——bin
p——in——pin
m——in——min。
2、un與聲母相拼。
g——un——gun
k——un——kun
kunhun、zhun、zun
3、ü與聲母相拼。
j——ün——jun
q——ün——qun
x——ün——xun
提問:jqx和ün相拼、后面音節的ü的兩點哪兒去了?
三、鞏固練習。
1、4人組互讀。
2、分小組讀。
3、開火車讀。
4、指名讀。
一年級語文上冊課程教案5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9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對話的不同語氣。
3.通過閱讀、領悟課文的主要內容,從中學習做人的道理。
教學重點:
認識9個生字,領會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體會小烏龜為什么笑了。
教具準備:
課件、動物頭飾
課時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題目質疑,激發興趣
出示多媒體課件,請同學們看看圖中都有誰?發生了什么事?小烏龜為什么笑了?讓我們一起走入“快樂讀書屋”看看。
二、初讀感知,自悟解題。
1.自由讀課文,圈畫生字。
2.小組同學合作識字。
3.默讀課文,說一說小羊、小公雞和小猴為什么不理小烏龜了?
4.小組內交流,小烏龜為什么笑了?小烏龜是怎條一個人?(全班匯報)
5.說說你從課文中學到了什么?
三、分角色朗讀、表演,體會人物個性特點。
1.同桌對話練習。
在全班分角色讀。(學生體會嘆號所表述的語氣,例如:小烏龜難過說:“唉,我爬得太慢了!”引導學生用低且緩的聲音讀出小烏龜的自責。又如:小公雞感謝地說:“謝謝!” “謝謝!”用急切、感動的語氣來表現小公雞的感受激之情。)
2.學生戴頭飾分角色表演,大家評價。
四、拓展延伸
小烏龜被人誤解了,該怎么辦?說說你在生活中聽到的,看到的或者是親身經歷的別人誤解你的事,你會怎么辦?
一年級語文上冊課程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
★ 高中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