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冀教版下冊教案及反思
教學反思一直以來是教師提高個人業務水平的一種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視之。現在很多教師會從自己的教育實踐中來反觀自己的得失,通過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來提高教學反思的質量。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四年級語文冀教版下冊教案及反思,供大家參考。
四年級語文冀教版下冊教案及反思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認識本課6個生字,會正確書寫11個生字。理解“無聲無息、寄宿、回蕩”等詞語的意思。能正確拼讀 “塞”這個多音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培養學生利用字典、詞典進行獨立自主的識字,提高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的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2、通過朗讀課文,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的描寫來體會人物的品質,并學習作者的這種寫作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閱讀品味感受“山里人”的熱情,淳樸,激發學生要向“山里人”那樣多獻出一份真誠,一份愛心,生活會更加美好、幸福。
策略與方法:
合作交流,讀中感悟。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
學生: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遇到不懂的記下來。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我們聽過這首歌嗎?《愛的奉獻》只播放最后幾句,“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同學們回憶一下,在日常生活中你曾得到過素不相識的人的熱情幫助嗎?誰能把當時的情形和你的感想與大家談談。
學生暢所欲言。
2、師:今天我們就來結識一對“山里人”來感受一下他們的淳樸和熱情,讓我們一起走進第六課《炊煙》。板書課題。
3、師:看到這個題目,同學們都想知道些什么?
學生暢所欲言,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那就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想法來讀讀《炊煙》吧!
在讀課文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準確通順。
(教師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由讀課文)
2、出示生詞卡片,指名讀,注意“塞”是一個多音字,在這里讀sāi,在小組內輪讀,把生字詞讀準確。
3、用各種形式理解課文中詞語
(1)借助圖片理解“炊煙、熱氣騰騰”。
(2)結合文中具體語境、生活經驗或借助詞典理解“無聲無息”“寄宿”“回蕩”…
4、檢查讀文情況,教師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聽者可習慣性的進行評價。
5、再讀全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文中的人物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學生談初讀課文后的感受)
三、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本課生字卡片,組詞,并說句子。
2、小組討論如何記憶字型,如何把字寫好看。
3、指導重點字的書寫,如“騰”“豪”等
四、作業
熟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第二課時
一、 回憶課文,整體感知
《炊煙》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木屋的主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學生回憶課文的主要內容和整體感受,教師可隨學生回答板書出木屋主人的印象:熱情、淳樸、善良……)
二、細讀課文,品位理解
1、木屋主人給同學們留下了熱情、淳樸、善良印象,你是從文中什么地方體會到的?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找到相關的詞句畫下來。注意抓住最能表現人物性格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的語句 好好的品讀,并在旁邊寫出自己的感受。
(給學生充分品讀的時間)
2、引導學生交流讀后的感受。
(1)外貌描寫的詞語“木屋里走出一位中年婦女,她面色黑紅,……充滿山里人的光彩。“婦女的勤勞、健康。
(2)神態、動作及語言描寫的語句:她坐在旁邊。笑著看我……手里不停的織著一件鮮紅的毛衣,她自豪的告訴我…… 女主人的豪爽、勤快、健談、對生活的樂觀。
(3)語言動作的語句:客人來了快進屋吧。那還要問?坐下喝碗茶!……洗得干干凈凈。女主人的熱情好客。“這不是飯館,快放回你的口袋里”女主人的心地善良。
(4)男主人的語言“都是自家種的……”男主人笑著說,聲音很輕,男主人的憨厚、淳樸。
三、感情朗讀,升華理解。
分角色朗讀全文,注意在朗讀中體會男、女主人的性格。
四、回讀課文,質疑問題。
讀了《炊煙》木屋主人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請同學們再次快速瀏覽全文,看你還有什么疑問,寫出來。
五、自擬文題,感悟中心。
這篇課文寫的是“我”在山里人家里感受到的溫暖,可為什么作者卻以“炊煙”為題呢?如果讓你來寫,你想給、這個故事起一個什么名字?你認為作者的題目好在哪?
使學生體會到“炊煙”是全文的線索,又累又餓時望見炊煙,女主人為我煮飯,告別時望炊煙。
炊煙讓人感到希望、溫暖、富有詩意。
六、拓展延伸,積累實踐。
人間處處有真情在,把你曾經得到過的一次幫助寫下來,注意寫清經過和當時的感受。
積累文中優美的詞句,學以致用。
板書設計:
希望
溫暖 炊煙
木屋主人 善良 淳樸 豪爽
熱情 好客 樂觀
這篇課文圍繞“炊煙”分三部分講述了“我”與一對“山里人”的邂逅。學習新課時首先由我范讀課文,之后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自己感受到了什么?不受老師的限制,自由發言,大膽展示自我。并讓學生讀自己喜歡的段落,在說說喜歡的原因是什么。然后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來決定教學思路,整個教學過程不是老師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而是以學生為主體,以學定教,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在這一課教學中,我充分地把時間讓給了學生,整個課堂突出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適應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滿足了學生的表現欲。整個課堂學生熱情高漲,思維活躍,每張臉都洋溢著光彩。
教學中,我還采用了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比如,通過細節描寫刻畫鮮明的性格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教學本環節我注意抓住一下幾個問題:
1.留給學生充分的自讀時間。在學生真正理解的基礎上才會所得。
2.引導學生透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理解人物性格。可以邊讀邊畫出有關語句,還可以在旁邊寫出自己的自讀感悟。
3.引導大家相互交流讀書感受,尤其是讓學生體會如何透過語言文字抓住人物的精神品質。例如:木屋里走出一位中年婦女,她面色黑紅,充滿山里人特有的光彩——外貌描寫,寫出了女主人的辛勞與健康等等。
4.在通過分角色朗讀等方式指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總之,在本課教學中,我感覺教學過程還算比較順暢。
四年級語文冀教版下冊教案及反思2
教學目標
1.認識“憂、哀”等6個生字。會寫“賽、疼”等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賽跑、假若”等19個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積累關于珍惜時間的格言。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搜集、積累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警句,體會時間的意義,懂得珍惜時間的道理。
教具準備:收集關于珍惜時間的格言。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課前你們收集了有關珍惜時間的格言,誰來說一說。
今天我們要學一篇關于時間的課文《和時間賽跑》,齊讀課題,讀了以后,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如:自由朗讀、圈點生字,同桌互聽互讀等。要求把字音讀正確,把課文讀通順。
2.自學生字,讀準字音,想辦法記住字形。
3.同桌拿出生字、詞語卡片,互相認讀、正音。
4.檢查生字詞自學情況,指名讀。
5.全班開火車賽讀,比一比哪一組讀得既響亮又準確。
6.小組交流各自學習生字、巧記字形的方法。
7.推選讀得好的同學當小老師,領讀生字詞
三、再讀課文,了解大意
1.理解不懂的詞語。
(1)提出不懂的詞。
(2)指名理解不懂的詞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3)師歸納方法:①聯系上下文理解。②查詞典。③問父母。④上網。
2.了解各段主要內容。
(1)讓學生自由的讀課文。
3.說說你知道哪段主要寫的什么。(學生想說哪段就說哪邊讀邊想,簡要回答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4.了解本文主要內容。
四、識記字形,指導書寫
1.認讀要求寫的13個字,并分別組詞。
2.與熟字比較,識記字形。
3.寫字練習。
五、作業。
1、熟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3、搜集關于珍惜時間的警句。
教學后記:在學習生字中,學生易把“贏”與“羸”寫錯。本節課對課文的整體感知不夠清晰。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請讀課題。
二、理解課文內容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
同學們,請回憶一下,讀小學的時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愛我。我對外祖母又怎樣呢?(很好)請同學們自讀第一自然段,你從哪些詞語或句子體會到了什么?
(二)學習二──四自然段。
1.老師引讀課文二──四自然段。
2.說說你知道了些什么,從哪里知道的?
3.你還有什么疑問?
4.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學習五、六自然段。
1.齊讀課文五、六自然段。
2.你想到了些什么?
3.齊讀課文。
(四)學習第七自然段。
1.自讀課文。
2.“我”為什么“著急”“悲傷”,又為什么“高興”“快樂”呢?
3.齊讀課文。
(五)學習第八、九自然段。
1.齊讀課文。
2.說一說每個自然段的主要內容。
3.齊讀課文。
三、明白道理
1.學習了這一課,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受到了什么啟發。
四、交流體會,談感受
1.齊讀格言。
2.同桌互相交流看后的心得體會。
五、作業:抄寫珍惜時間的警句。
板書設計:
13.和時間賽跑
一寸光陰一寸金 寸金難買寸光陰
光陰似箭 日月如梭
假若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
《和時間賽跑》是一篇精讀課文,是林清玄筆下的清新、略帶憂傷的散文。文中因外祖母去世作者而悲傷不已,后來在父親的啟發下,從太陽落山,鳥兒飛行中,作者明白了珍惜時間。而又從自身的和時間賽跑的經歷中切實體會明白了如何珍惜時間,從而啟示人們如果你珍惜時間,你就會獲取成功。
在教這篇課文中,我體會到這樣幾個環節。對學生提出如下幾個問題:
1、你從文中什么地方看出時間一去不復返?
2、作者是如何和時間賽跑的,有哪幾個事例?
3、從哪里看出作者“受益無窮”?
結合課文中難理解的句子加以引導,在討論探究中加以感悟。如“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因此引導體會層層深入加以理解。
(一)引導學生先讀爸爸的話,看看爸爸是怎樣理解的,“昨天去了就再也回不到昨天;小孩長大了,就回不了童年”。如果不是親身體驗感受就不會那么深刻,所以作者感到爸爸你是給“我”說了一個迷。
(二)引導學生多讀作者感受生活的體驗,看看作者是怎么感受時間一去不復返的。
1、“看著太陽一寸一寸地沉進了山頭”。
2、“雖然明天還會有新的太陽,但永遠不會有今天的太陽了”。
3、看到了鳥兒飛到天空,想到鳥兒明天即使飛的是同樣的路線,也永遠不是今天了。
作者從這里真切地感到時間過的飛快。
(三)拓展引導學生談談自己是怎樣對待時間的,并結合自己的實際,從而明白了作者為什么要珍惜時間,進而和時間賽跑,并因此受益無窮,告訴學生也正因此作者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通過文中的事例學生就容易懂得這篇文章所蘊含的道理,而我們的教學不僅要授知識更要教學生如何生活。這篇文章正是一篇難得的素材,現在的學生做事拖拉,寫一點作業要家長陪,十分鐘能寫完的作業,他能寫一小時甚至更長時間,這令家長、老師十分頭疼。于是我在學生讀懂這篇課文后,讓學生交流自己的感受:“你是如何對待時間的”。有的學生說我在看動畫片時時間過去了;有的說我和小朋友嘻鬧時時間從我身旁溜掉了;有的說我邊寫作業邊玩,時間就這樣過去了。這些事例使學生真的明白,時間一去不復返,時間不等人,深刻感覺時間的珍貴,使學生能珍惜時間,改變過去的拖拉作法,同學們紛紛說出自己的決心和作法,這些話發自肺腹,從而達到了即教書又育人的目的。
最后,我告訴學生老師還喜歡一篇文章,那就是我們將在六年級時學習的一篇珍惜時間的《匆匆》,作者朱自清,并放錄音讀文,使學生心里更為震撼,這樣結束了本節課,從而喚醒了學生的心靈,改變了他們的習慣,完善了學生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