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復習課教案
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么的問題。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四年級語文復習課教案,供大家參考。
四年級語文復習課教案1
一、指導思想:
以教材和新《課程標準》為依據,充分利用現有的教材,根據學生目前存在的問題,作個
系統性的復習,同時要面向全體學生,切實抓好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復習,使好、中、差
不同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二、復習目標:
1、認字200個,會寫200個,會使用字典、詞典,有一定獨立識字的能力。
2、默讀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段落的大意。
3、能夠聯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理解詞語的意思,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4、揣摩文章的敘述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了解文
章的基本說明方法。
5、能寫簡單記實作文和想象作文,內容具體,感情真實。
三、復習重點:
1、落實單元知識點,精讀課文重點句、文學常識。
2、掌握本冊書積累的內容,并能運用到實際表達中。
3、能夠聯系上下文和實際生活,理解詞語的意思,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4、能夠理清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5、概括文章的段落主要內容。
6、閱讀說明性文章,能抓住要點,體會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及說明文語言的科學嚴謹的特
點。
四、復習難點:
基礎知識:
字意的理解
閱讀理解:
1. 聯系上下文解詞
2. 說明性文章的要點及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
3. 概括段落大意
歸納主要內容、分段、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五、復習內容:
1、 積累:
① 正確認讀、聽寫本冊生字。
② 語文園地中的讀讀寫寫、讀讀記記、日積月累。
③ 課文中的四字詞語。
④ 各單元需要默寫、背誦內容。
2、 閱讀:
①了解課內文章主題、重點段落的主要內容。
②對課文中重點段落的理解(表達方法效果、說明方法效果等)。
③聯系語言環境和生活實際,理解詞語的意思、句子的意思(參見試卷中根據意思寫詞
語的題型)。
3、習作
① 能根據習作要求,完成作文。
② 能夠正確使用標點符號。
③ 能用課文中出現的結構進行寫作。(如:總分段式。)
④ 復習教材中的作文。
四年級語文復習課教案2
第一單元 主題:“自然奇觀”
展現大自然的神奇,邊讀邊想象,感受大自然的魅力,體會作者生動的描寫。
第一課 《觀潮》
1、讀課文,記生字。注意“蒙、霧、昂、貫”的寫法,注意多音字的讀音:薄,號,度、稱
了解課文大意:課文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潮頭過后的景象,描寫了大潮由遠到近、奔騰而去的全過程,寫出了大潮的奇特、雄偉、壯觀。《講透教材》P2
“奇觀”指的是什么?你從課文哪些詞句感受到了錢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觀?
2、第3.4自然段重點朗讀,要求背誦的。是從遠到近的順序寫的,先聞其聲,再觀其形,思其序。
大潮來之前,錢塘江將面很平靜,觀潮的人們急切地昂首東望。大潮終于來了,開始只是一條白線;近些,只見白浪翻滾;浪潮越來越近,氣勢磅礴,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
兩丈有多高,從中你感受到什么?潮頭很高,范圍很寬,感受到潮水來勢洶涌澎湃。
3、找出課文中寫得具體形象的句子。 《教參》P3.4
4、復習《課堂》第7題
5、造句:依舊、猶如、好象
第3課《鳥的天堂》
1、讀課文,記生字。注意“茫,規律”的寫法。多音字:樂、干、數、泊、應、盛。區分“陸續、繼續”
感知全文大意:課文記敘了他和朋友兩次經過“鳥的天堂”的所見所聞,具體描寫了傍晚靜態的大榕樹和第二天早晨群鳥活動的景象。第一次經過時,只看到生長茂盛的大榕樹,卻不見一只鳥的影兒,產生了“鳥的天堂”沒有一只鳥兒的想法。第二次再去時,見到了鳥飛鳥鳴的熱鬧景象。見《教參》P14
課文第7.8.12自然段要求背誦
2、鳥的天堂,為什么有的加了引號,有的沒有加呢?
“鳥的天堂”指的是天馬河上的一株榕樹。
鳥的天堂指的是鳥兒生活在那株榕樹上十分自由幸福,真像在天堂中一樣。
3、“枝干的樹木不可計數”的原因是什么?(枝上又生根……)
4、課后第3題,見《教參》P15
5、課堂第5題照樣子寫句子,意思不變。
課堂第7題讀一讀寫一寫。
6、《每》P6精彩回放
語文園地一
1、聽寫:詞語盤點中“讀讀寫寫”的詞語
2、口語交際與寫作中,要寫出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突出哪一點奇特之處。
我的發現:讀書,就要進入文字所描繪的意境,邊讀邊想象,在頭腦中形成畫面。
日積月累:有關自然景觀的對聯,要求背誦的
趣味語文:認識對聯用字的精妙與回文。了解“好”在對聯中的讀音和意思。
3、《課堂》第3題照樣子,把加點詞的意思寫具體。
4、《每》P10交流展示
_第2課
1、瀏覽課文,記生字。咫尺是什么意思,說明什么。堪稱是什么意思。多音字:藏、長
2、了解它的兩大最,最長,504千米,最深,最深大6009米,
峽谷里的水是千姿百態,山如神來之筆,自然景觀猶如神奇美麗的畫卷,享有“植物類型植物館”和“動物王國”的美稱,他的發現是上個世紀人類最重要的地理事件之一。
_4、火燒云
1、瀏覽課文,記生字。
課文寫了什么?寫晚飯過后火燒云從上來到下去中那絢麗的色彩和多變的形態。
找出文中寫顏色的詞語。
四年級語文復習課教案3
第二單元 主題“觀察和發現方面的趣事”
在了解內容的基礎上,認真體會作者是怎樣觀察的,并學習他們的觀察方法,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進行連續觀察,把觀察中的發現記下來。
第5課《古詩兩首》
1、讀古詩,說意思。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告訴我們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樣一個道理。“緣”是什么意思。句意
也可以說詩人的觀察地點和角度在變化,所看到的景色也各不相同。如《畫楊桃》從不同角度觀察結果也不同。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陷入困境的情況下,使用這兩句。“疑”是什么意思,這兩句的意思。
“題、識、莫”的意思是什么?
2、多音字:重
第6課《爬山虎的腳》
1、讀課文,要求背誦全文,記生字。注意“虎、疊”。多音字:鋪、角、空
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描寫了爬山虎生長的地方,爬山虎的葉子,爬山虎腳的形狀和特點,以及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激發我們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強烈的興趣。《教參》P34.35
課文中把爬山虎莖上長葉柄的地方的反面伸出枝狀的細絲比作是“腳”。見《每》P22交流展示
把細絲比做“蝸牛的觸角”感受到爬山虎的腳很細,不容易被發現,作者觀察得很仔細。
2、爬山虎葉子的葉尖為什么一順兒朝下?為什么“在墻上鋪得那么均勻,沒有重疊起來的”?
因為爬山虎是一腳一腳往上爬,長出一只腳巴住墻,隨著長出嫩葉,再又長出一只腳巴住墻,又長出嫩葉,所以,葉子的葉尖一順兒朝下。 腳長在葉柄的反面,必須觸著墻生長,否則會枯萎,不留痕跡,所以……
3、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和沒有觸著墻的爬山虎的腳有什么不同
4、《課堂》4、正確填寫“的、地、得” 第6題讀一讀,寫一寫
第7課《蟋蟀的住宅》
1、讀課文,記生字。注意“蔽、搜、拋”。多音字“差、曲、彈、扒”。
課文大意:課文開門見山地引出說明對象,從蟋蟀對住宅的選擇寫起,由外到內寫出了住宅的特點,接著寫蟋蟀修建住宅的經過。體會蟋蟀吃苦耐勞、不肯隨遇而安的精神。
介紹住宅的外部:蟋蟀的住宅在一條傾斜的隧道,出口的地方有一叢草,門口收拾得很平坦,那是蟋蟀的平臺。
住宅內部的特點是簡潔、清潔、干燥、衛生。
2、“隨遇而安”什么意思,遇是什么意思。從哪里可以知道蟋蟀不肯隨遇而安?《教參》P43
3、為什么說它的住宅可以算是“偉大的工程”?因為蟋蟀靠著簡單、柔弱的“工具”——自己的前足和后腿,一點一點挖掘出這樣整潔、衛生、干燥的巢穴。《教參》P43
蓋房子經過:蟋蟀蓋房子時,用前足扒土,用鉗子搬掉較大的土塊,用后足踏地,用后腿上的兩排鋸推土撲開。
4、文中采用大量的擬人寫法,如“專家、主人、大廳、臥室、彈琴、唱歌、修理、休息”
從中體會到作者對蟋蟀的喜愛和贊賞。
語文園地二
1、詞語盤點
2、口語交際與作文:觀察要仔細,要反復地看,多個角度看。
3、我的發現:因為觀察得認真、細致,經歷了長期的觀察,所以作者才能把句子寫得這么具體、準確。
4、日積月累:以兒歌的形式告訴我們每月里的典型花卉。
5、成語故事:“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經有通盤的考慮和充分的把握。
文與可筆下為什么能出現一竿竿生動傳神的竹子?課文中哪句可以解釋文章的題目?
從哪些地方能看出他畫的竹子“生動傳神”?
_第8課世界地圖引出的發現
1、瀏覽課文,了解大意,記生字。
課文講的是年輕的魏格納在住院期間,用食指在地圖上畫著各個大陸的海岸線(起因),通過將地圖上的陸地進行比較,發現所有的大陸都能吻合在一起,經過不斷考察,提出大陸漂移學說。
2、他的重大發現靠的是什么?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反復論證
3、“靜謐”(寧靜)“不可思議”(不可想象,不能理解)“浩如煙海”(形容文獻資料非常豐富,說明他經歷的艱辛和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