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
教案要能夠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典型事例研究分析,揭示學科相關基本理論、基本方法的實質和價值及明確的應用方向。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關于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供大家參考。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1
一、名畫導入,初讀課文
1出示徐悲鴻的《奔馬圖》,同學們知道這幅著名的奔馬圖是誰畫的嗎?對,是我們著名畫家徐悲鴻的所作。
課前老師布置大家搜集了有關徐悲鴻的資料,同學們那不能介紹一下你所了解的徐悲鴻。(學生介紹徐悲鴻)。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學習徐悲鴻勵志學畫的故事。板書課題。
2讀通課文。
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放聲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有難度的地方要多讀幾遍。
3檢查
(1)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教師選擇容易讀錯的字在黑板上板書:租、怒、倦、犯、躬、鴻、仰。
(2)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意思。
(學生對于徐悲鴻比較陌生的,課前搜集有關徐悲鴻的資料,一是可以豐富學生對徐悲鴻的感性認識,為學習課文打下基礎做好鋪墊,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二是可以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搜集和處理能力。)
二緊扣關鍵詞句,研讀課文。
(一)扣題質疑
1、課題中“勵志”是什么意思呢?
學生可能會把“勵”解釋為激勵,把“志”解釋為志向,“勵志”的意思解釋為為了實現某一志向而激勵自己刻苦努力。(由于沒有進行文本細讀,學生只是揭示出了“勵志”的字面意思,需要在引導學生細讀文本中慢慢理解。)
2、同學們“勵”不僅僅是激勵,它還有振奮自己志氣的含義。在課文中徐悲鴻先生到底勵的什么“志”,我想還是要在讀課文中尋找答案。
3、學生通過讀課文找出徐悲鴻勵下的志是“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引導學生圍繞“勵志”一詞質疑,是在關注學生的已知中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引起學生閱讀的沖動,形成閱讀期待,進一步激發學生閱讀的愿望和興趣。)
(二)圍繞關鍵詞句,細讀文本
1、投影出示“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學生齊讀這句話。徐悲鴻為什么要說這句話哪?同學們讀課文,細細地去體會。
(1)學生回答徐悲鴻是在外國學生的嫉妒和譏諷下說這話的。指名讀外國學生的話。
(2)為了加深學生對外國留學生話的理解,教師敘述1919年的中國貧窮落后,內憂外患,國內戰亂不斷,在國際上沒有地位,中國人在國外常常遭人白眼和看不起的社會現實,使學生知道徐悲鴻所處的社會歷史環境,深入理解外國留學生話中的意思。再讀外國留學生的話。
2、“必須”什么意思?學生回答“必須”是一定要這么做。徐悲鴻一定要做什么?學生再讀這句話,回答一定“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他們指誰?教師追問。當學生回答出他們指“外國留學生”時,教師繼續提問“真正的中國人”是指什么樣的人?
有的學生回答真正的中國人指有骨氣的中國人,有的學生回答真正的中國人指勤奮刻苦的中國人……學生對這問題有著自己的理解,實現著多元解讀。
3、徐悲鴻用哪些“事實”讓外國留學生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可以找一找、劃一劃,同位之間進行合作討論。
(1)、當學生回答出“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奔馳,勇往直前”時,教師提問學生,以前的徐悲鴻學畫時刻苦努力,而今天的徐悲鴻為什么要更加奮發努力?
學生回答徐悲鴻“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完成自己的志向。學生齊讀“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2)當學生回答出每逢節假日,徐悲鴻常常一畫就是一整天”時,教師提問學生徐悲鴻為什么要這樣潛心臨摹?學生會又一次回到“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的語句上,體會出徐悲鴻之所以這樣做的原因是為了讓外國人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再次齊讀這句話,感受徐悲鴻為中國人爭氣而刻苦努力的精神。
徐悲鴻每逢節假日在巴黎博物館潛心學畫只是他刻苦學畫的一個例子。徐悲鴻為了完成自己的志愿,每天堅持學畫10個小時以上,常常忘了休息,就連動物園的老虎也常常會成為他的寫生對象。(出示《駿馬圖》,這只仰蹄奮起的駿馬,不就是徐悲鴻的最好寫照嗎?學生讀四、五節去體會徐悲鴻的刻苦學畫精神。
(3)當學生回答出徐悲鴻寧可過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的錢購買繪畫用品時,教師引導學生把自己的生活與徐悲鴻的生活進行對比,感受徐悲鴻生活的清苦。接下來提問學生是什么支撐徐悲鴻寧愿過清苦的生活,也要把省下的錢購買繪畫用品。學生再一次回到了“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上,一起大聲讀這句話,深化理解徐悲鴻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
學生讀有感情讀第六節,朗讀時抓住關鍵詞語“小閣樓”、“一杯水”、“兩片面包”,體會文章通過這樣的描寫來襯托徐悲鴻奮發努力的精神。
4“功夫不負有心人”,徐悲鴻的畫展轟動了整個世界,他用事實讓外國留學生重新認識了中國人。齊讀第七節。
5、學生讀此時留學生的表現,提問,為什么留學生的態度與剛開始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什么叫“有眼不識泰山”。(
讀留學生的話,在通過對“震驚”、“鞠了一躬”、“有眼不識泰山”朗讀品味中,感受到那個外國留學生對中國人的重新認識以及他的懺悔。)。
5教師小結,升華情感。
年輕的畫師徐悲鴻留學法國時,為了回擊外國學生的嘲笑,勵志勤奮學畫,已優異的成績為中國人爭了光,他代表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永不服輸的精神,讓外國人再也不敢小視我們民族,小視我們中國人。我們再讀課文,記住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再讀課文,力圖對徐悲鴻勵志學畫中蘊含的民族精神有更深的理解)
(我們常說“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對話的基礎是教師要學會引導學生抓住文本的關鍵詞句,對文本進行深入解讀,直奔文本主旨、徑奔知能關要,觸動學生的心靈,實現對文本的創造性解讀。這時的閱讀,就會成為一種尋找美,獲得審美愉悅過程。這一部分的閱讀就是圍繞“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深入進行,一唱三嘆,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出語言背后的深意。)
三、升華情感,小結寫法
1、引導學生抓外國留學生前后態度變化的關鍵詞:
“很不禮貌”——“鞠了一躬”
是什么讓這位外國留學生前后的態度發生如此大的變化(是徐悲鴻勵志學畫,勤學苦練的精神)
2這位外國留學生由因偏見“很不禮貌”出言不遜,到徐悲鴻油畫轟動畫界而“鞠了一躬”。他對徐悲鴻表示深深的敬佩!
此時你想對徐悲鴻說些什么哪?
(學生自由談話,升華情感)
3小結
為了表現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課文不僅從正面描寫了徐悲鴻的表現,承上啟下,轉承自然,還用了一定的篇幅描寫了外國留學生的前后表現,進行前后對比,反襯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自己再讀一讀,好好體會。
(目前的語文教學,人文性的過渡彌漫造成了語文課上大多關注對言語內容的分析和挖掘,忽視了言語形式的學習。假如沒有言語形式,言語內容只能停在空中,變成沒有實際意義的東西。所以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求出語言的運用之法,從操作層面上引導學生運用于語言。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文本中尋求外國留學生的前后表現,體會進行前后對比,學習反襯的寫作方法就是如此。)
四、聯系自己,拓展延伸
同學們,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悲鴻的成功得益于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我想更得益于他的勵志。只有勵志了,我們的人生才有目標,生活才有奔頭,學習和生活起來才充滿活力和力量,會讓我們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有勵志的經歷。那我們現在應該怎么做哪?又應該向徐悲鴻學習什么哪?請大家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教學和學生的人生觀教育結合起來,為學生尋找一條人生幸福之路。)
評析
《徐悲鴻勵志學畫》是一篇寫人的文章,教學中我以“勵志學畫”為主線,圍繞課文的關鍵語句“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來研讀課文。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與討論,自讀自悟、潛心會文,領悟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與文本展開對話。教學設計實現了從:整體——部分——整體“的教學結構,力圖探求作者構造語言的方式、文本的思維結構,努力深入文本的深層意蘊,實施有效教學。學生與文本對話過程中,把對語言意義的理解和對語言運用之妙的感悟結合起來。在學生在學習語言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育人教育似春風化雨浸潤在言語的學習和運用中。咀嚼、品味、誦讀語言中,領悟語言的精妙,對話得以深入進行。教學中三個維度有機結合,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2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用“先……再……然后……”表示順序的詞語寫一段表示動作的話。
4.認識虎門硝煙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愛祖國、拒外侮的精神。
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過程 :
一、揭示課題
1、扣圖引題。
(1)出示雕像圖。
(2)討論下面問題:這幅圖上畫的是誰?誰知道林則徐是什么人?他曾經做過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
(課前可讓學生搜集資料,接下來可交流搜集到的有關林則徐或虎門硝煙的資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2、板書課題,解題。
3、讀了課文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讀課文
1、范讀討論。
(1)錄音范讀課文。
思考:事情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事情的大致經過怎樣?
(2)讀后討論上述思考題。
2.自讀課文。
要求:
(1)輕聲練讀生字表上的字,讀準字音。
(2)邊讀課文邊畫出生字組成的詞語。(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
(3)逐段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3.試讀課文
指名分段試讀課文,師生共同糾正讀錯的地方。
三、指導寫字
1、“泄、侮”按筆順描紅。
2、“寨”結構要勻稱,筆畫要緊湊。
四、作業
抄寫本課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認識虎門硝煙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愛祖國、拒外侮的精神。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檢查
1、指名正確流利地讀課文。
2、指讀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一、細讀課文
3、細讀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說說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3)什么樣的日子才“值得紀念”?(板書:值得紀念)
(4)讀了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
2、細讀第六自然段
(1)自讀第六自然段,理解有關詞語。
(2)說說這一段告訴我們什么。(板書:打擊囂張氣焰,表明不可欺侮)
(3)讀了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
3、|細讀第二自然段。
(1)自讀課文。
(2)指名說說從哪兒看出虎門寨這一天不同尋常。(板書: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壯觀場面。
(4)討論:
為什么來到海灘的人這么多?文武官員到場說明什么?為什么邀請外國商人到場觀看?
(4)齊讀第二自然段。
一和六自然段由于時間關系,可在第一課時就教完,不必放入第二課時。
4、細讀第3~5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說說哪幾句寫下令禁煙,哪幾句寫硝煙經過?
①學習第一至三句
自讀體會哪些詞句最能突出中國人的氣勢。
齊讀這三句話。
指名說說讀了這三句話你們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學習第四、五句。
指名讀第四句話,用自己的話說說硝煙是分幾步進行的。
③有感情地自由練讀第三自然段。
(2)有感情地讀第四自然段。
(3)細讀第五自然段。
①指讀第五自然段。
②硝煙持續了二十三天說明了什么?銷毀了二百多萬斤說明了什么?煙渣被卷進咆哮的大海暗示著什么?
③想象在中國人民強大的硝煙氣勢面前,外國侵略者垂頭喪氣的樣子。
④指導讀課文。
5、再讀第六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
(1)引讀
虎門硝煙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驚中外所以這件事被稱為——偉大的壯舉;它沉重的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這件事情意義重大,而它發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們說這一天是——中國歷史上值得紀念的日子。
(2)齊讀第1、6自然段。
這部分說話訓練可在學習相應自然段時在老師指導下就完成,不必放入第3課時。
三、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抄寫句子,體會虎門硝煙的偉大意義。
第三課時
教學要求:
用“先……再……然后……”表示順序的詞語寫一段表示動作的話。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檢查
二、復述課文
1、默讀課文。
邊讀邊想:本課有幾個自然段,每個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是怎樣一步一步把意思說清楚的?
2、討論上述思考題。
出示:值得紀念的日子→海灘轟動的場面→硝煙開始→百姓歡呼→硝煙結果→偉大意義
3、指導復述。
(1)四人小組練習復述。
(2)指名到講臺前復述。
(要求盡可能用上書上的有關詞語)
三、練習說話,寫話
1、出示幻燈文字。
只見一群群光著脊梁、赤著雙腳的工人,先向灌了水的硝煙池里撒下鹽巴,再把收繳來的鴉片拋入池內,然后又把一把把生石灰倒下去。
2、討論:硝煙時工人們做了幾件事?(板書:撒鹽拋煙倒石灰)
課文中用什么詞把三事件連起來?(板書:先……再……然后……)
3、小結
有時候我們要完成一件事,必須分幾步來做,為了表明這幾步的先后順序,我們可以用上“先、再、然后”來連接。
4、指導說話。
引導回憶生活中哪些事需要分三步以上來完成。用上面的詞練習說話。
5、練習寫話。
板書:
2 虎門硝煙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打擊 囂張氣焰
禮炮轟鳴 群情沸騰 表明 不可欺侮
震驚中外 偉大壯舉
四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教案3
一、教學要求:
⒈學會本課的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⒉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會用有的……有的……練寫課間活動的一個場景。
⒊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⒋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觀,體會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發熱愛祖國大自然的思想品德。
二、教學時間: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⒈讀課題。
⒉誰知道泉城指什么地方?為什么人們稱濟南為泉城呢?
二、聽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⒈輕聲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詞多讀幾遍,讀準字音。
⒉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⒊默讀課文,聯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義。
四、檢查自學效果
⒈出示生字詞。
⒉認讀生字詞。
⒊重點理解下列詞語。
匯注懸崖晝夜暄騰晶瑩剔透秋雨瀟瀟
⒋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師生評議
五、學習第一自然段
自由讀第1自然段,數一數這一段共有幾句話,每句告訴我們什么?
這一段共有幾句話?(三句)
指名讀第一句。這一句告訴我們什么?
默讀第二句,看看這句話共有幾個分句,從那幾個方面來寫濟南的泉水的。
出示:
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好像銀華盛開,有的晶瑩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聲音
洪大,聽起來如虎嘯獅吼;有的聲音低細,聽起來如秋雨瀟瀟。
指名讀這句話。
回答問題。(這句話有4個分句,前兩句寫泉的行,后兩句寫泉的聲音。)
作者為了把泉的不同形態和聲音寫出來,用什么詞連接的?
(有的……有的……)
誰能用有的……有的……說一句話?
第二句話從形態和聲音寫出了泉水的美麗。
指導朗讀第二句。(一、三兩句聲音高些,二、四句聲音要低緩)
范讀,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濟南72泉,最著名是哪些?
讀第三句。
著名是什么意思?(有名)
六、練習
⒈朗讀課文
⒉觀察學校課間活動的一個場面些一段話,用上有的……有的……
第二課時
一、復習
⒈讀第一自然段。
⒉問:濟南72 泉,最著名的是哪些?
二、繼續講讀課文
⒈學習第2自然段。
自由讀第2自然段,看看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話寫的什么。
讀后回答。(第一句寫珍珠泉的位置,第二句寫珍珠泉池的大小,三四句寫泉水的樣子)
把描寫珍珠泉樣子的句子劃出來讀一讀。
出示:
泉水從地下往上涌。
泉水從地下往上涌,像一串串珍珠。
這兩個句子那個好,為什么?
欣賞在陽光的映照下,……仿佛有一只神奇的手把他們擰到水面上來。
擰是什么意思?大家做做擰的動作。
指導朗讀。
小結:這一自然段具體寫了珍珠泉美麗、神奇的景象。
⒉自學第3,4自然段。
⑴出示學習要求。
①默讀3,4自然段。
②數一數每個自然段共有幾句話。
③五龍潭、黑虎潭分別在什么地方?(用:____畫出來)有什么的特點?
⑵學生自學。
⑶檢查。
①看圖
②填表。
⑷學生練讀。
⒊學習第五自然段。
指名讀第五自然段。思考:趵突泉有什么特點?找出描寫趵突泉樣子的句子。
七十二泉之首是什么意思?
差不多占了大半公園說明什么?(泉池大)
那句話描寫了趵突泉的神奇景象?
欣賞泉池正中有三股比水桶還粗的清泉,……如同三堆白雪
看圖理解。
指導朗讀。
小結:趵突泉名列七十二泉之首,景觀尤為壯觀。
⒋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三、總結全文,朗讀全文
⒈總結。⒉朗讀全文。
第三課時
一、朗讀課文
二、指導背誦
⒈分段指導背誦。回憶每個自然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講什么。
⒉練習背誦全文。
三、識記生字字行,知道書寫
⒈指名讀生字。
⒉記住字形。
說說自己怎樣記住這些生字。
⒊指導書寫。
四、作業
1.抄寫生字
⒉抄寫詞語。
⒊組詞。
⒋背誦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