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小學三年級上冊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很有必要精心設計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應當如何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語文小學三年級上冊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小學三年級上冊教案1
一、 教案背景
面向學生:小學 學科:語文
課時:兩課時
課前準備:
1、學生熟讀這兩首詩,能背誦更好。
2、通過讀注釋,能大體了解詩意。
3、教師準備春景電子圖片。
二、教學課題
這兩首詩描繪的都是春天的美景,有“詩畫交融”的特點,要引導學生在腦中想象出詩中描繪的景色。
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詞。
2、背誦兩首詩,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3、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三、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收錄《詠柳》《春日》兩首描寫贊美春光的古詩,《詠柳》作者賀知章,用生動的筆觸描繪了二月初春的嫩柳,充分利用了比喻修辭。《春日》作者朱熹,這是一首春游詩,描繪了一幅萬紫千紅的春景圖。
教學重點:
1、讓學生大體了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背詩句。
2、理解并能運用比喻修辭,體會比喻修辭的生動。
教學難點:以詩句中絢麗的色彩為媒介,在腦中想象出每句詩描繪的畫面,感受“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詩情畫意。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討論法、講授法相結合,以誦讀法為主。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春天是美麗的,許多詩人都在贊美春天,你們知道哪些描繪春天的詩?找學生回答,如“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背誦中追問:春天是什么顏色?春天是五彩繽紛、萬紫千紅的,紅的花、綠的葉、藍的天、白的云,淺黃、嫩綠,鵝黃?
今天我們再來學兩首描寫春天的新詩,大家已經預習了,已經背下來的學生來背誦。感知詩人賀知章、朱熹筆下的春天呈現出的色彩。
(二)、初讀感知
1、背誦的同學注意停頓,糾正字音。
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日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2、多找學生反復讀,讀至抑揚頓挫。在誦讀中識字,自己畫出生字,在誦讀中識字。
就不認識的字和讀不準的字音,或查字典,或向老師、同學請教。講解:分析字形重點識記:“詠”,用口吟誦,與口有關,故口字旁,,意思是用詩詞的形式描述。在本課是歌頌、贊美的意思。
“泗”、“濱”,與河水有關,左邊是三點水旁;
“絳”,與絲織有關,左邊是絞絲旁。
“裁”,與衣服有關,里面是衣字,比較“載”、“栽”;
“剪”,用刀來剪,下面是刀字;
“妝”,梳妝,女人愛梳妝,右邊是女字旁。
指導寫字時,注意讓學生先讀準字音,看清字形結構,再動筆寫。教師重點提醒:“裁”是半包圍結構,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筆是點,不是捺;“濱”字第七筆是一筆撇,不是兩筆;“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丟掉一點。
(三)、精讀分析《詠柳》
1、自由讀,指名一個一個讀,將詩的韻律讀到位。
2、請你再看看注釋,邊讀邊想象。
“碧玉妝成一樹高”:“碧玉”,綠色的玉,這里把柳樹的枝葉比作碧玉。“妝”,打扮。“一樹”,滿樹,“一”字這里不表示數量,表示滿、全、整個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樹,長滿了翠綠的新葉,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裝飾扮的一樣。這里運用了比喻修辭,想象碧玉一般的樹葉。參照百度圖片:“萬條垂下綠絲絳”:“萬條”,泛指柳樹枝條多。“絳”,一種絲織的帶子。全句的意思是:從樹上垂下來無數好像綠色絲帶一樣的柳條來。 在頭腦中想象千萬條垂柳的情景。 百度搜索圖片地址:
“不知細葉誰裁出”:“細葉”,柳樹新萌發滋生的又細又嫩的葉子。“裁”,裁剪。“裁剪”原本指向衣服,詩中指的是:裁剪細葉。全句的意思是:這細細的嫩葉是誰的巧手剪裁出來的?
“二月春風似剪刀”:似,好像。全句的意思是:原來是二月春風這把剪刀裁出來的啊!把春風比作善于裁剪的剪刀,更加生動。
學生讀,心里想象著每一幅圖畫,有感情的自讀、同桌互讀、點名讀。至能有感情有節奏的背誦。
(四)、精讀分析《春日》
我們學習的《詠柳》顏色是是春天柳樹的碧綠,下面我們再讀一下另一手描繪春天的詩。
1、理解詩意,體會感情
(1)、“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即晴日,天氣晴朗的好日子。“尋芳”,游覽、賞玩美好的風景。“泗水”,水名,在山東省中部,源于山東省泗水縣東蒙山南麓,因四源并發而得名。它是淮河的支流,流經曲阜,也是孔子講學的地方和死后安葬處的近旁。“濱”,水邊。
全句的意思是:在風和日麗的一天,詩人到孔子曾經呆過的地方
泗水流域去觀賞風景。
“無邊光景一時新”:“光景”,風光景色。“一時”,一個時辰,這里形容時間很短,一時之間。全句的意思是:那里風光無限,一時之間許多新鮮奇麗的景色映入眼簾。
(2)、讓學生把自己當作詩人,在風清日朗的日子里,到河邊去看春景,想一想,“無邊光景一時新”都會有哪些景物?
根據學生回答點評,如說花草,可問什么樣的花草,讓學生想諸如“姹紫嫣紅”之類的形容詞。再齊讀詩,心中想象著你看到的春天。
(3)、“等閑識得東風面”:“等閑”,平常、隨便。識得,認識到。“東風面”,春風的面貌,因我國春夏季多為東南風,故稱春風為東風。全句的意思是:平常(人們)都知道有春風。
“萬紫千紅總是春”:“萬紫千紅”,形容百花爭奇斗艷的景色。“總是”,都是。全句的意思是:百花盛開、姹紫嫣紅的景象都是由春風點染而成的。
意思是:人們尋常中都知道有春風,但要是真正認識它,只有在見到萬紫千紅的景象以后。也就是說,春風徐來,各種景象煥然一新,有了春風,才有這無邊的美景。詩人看到的姹紫嫣紅都有什么呢?
(4)、《詠柳》中我們知道是誰把柳樹裁剪成碧玉一般?(生回答:春風)那《春日》這首詩中又是誰帶來了萬紫千紅的春天?(答:東風,即春風)
(五)、同樣是春風送來的春天,討論一下這兩首詩描繪的春天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相同之處呢?
小組討論,教師總結。
不同之處:景物不同,顏色不同??
相同之處:都是春景,都很清新,都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喜愛之情,都像一幅畫?
(六)、小結:春天是五彩繽紛的,你們也拿起你們手中的筆,學著詩人,描繪一下你們眼中的春天吧!
語文小學三年級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翠鳥、葦稈、腹部”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學習作者觀察的順序和抓住特點進行觀察的方法。體會關鍵詞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4.感受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保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教學重點
學習作者的觀察順序和觀察方法,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和說明的。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和說明的,以及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搜集有關翠鳥的資料
預習提綱
1.收集有關翠鳥的資料。
2.自由讀課文,找出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并記下不懂的地方。
第一課時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鳥嗎?都喜歡那些鳥?今天我們再來認識一位新朋友――翠鳥。(師生共同板題,借機提示“翠”的寫法。)
2.你對這種鳥有哪些了解?(交流資料)
二、自讀自悟。
1.認讀生字。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2.邊讀邊思考:課文主要講了翠鳥的什么特點?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三、全班匯報交流
1.指名認讀生字,注意“赤”、“襯”、“衫”是翹舌音;“葦稈”不要讀成wéi gān
2.認讀詞語:
淺綠 襯衫 疾飛 等待 逃脫
銳利 蹬開 一眨眼 腹部 飼養
3.把這些詞語放回課文中再讀一遍,注意把句子讀通。
4.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四、學習第一段
過渡語:你們的腦海中有沒有出現翠鳥的樣子?翠鳥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板書 : 色彩鮮艷或美麗 、小巧玲瓏
1.那么,課文怎樣寫翠鳥的色彩鮮艷、小巧玲瓏呢?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看插圖,想象翠鳥的樣子。(自由讀,指名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2.(出示翠鳥圖片)翠鳥長得什么樣?你能像課文中那樣為大家介紹一下嗎?
(1)重點抓住“顏色鮮艷”這個詞來體會,并感受運用擬人、比喻表達的好處。教學時運用比較的方法出示句子“它的顏色非常鮮艷。頭上的羽毛是橄欖色的,并帶有翠綠色的花紋。背上的羽毛是淺綠色的。腹部的羽毛是赤褐色的。”讓學生把這幾句話和課文上的比較一下,覺得哪個寫得更好一些。
(2)你還覺得哪些詞語用得好,說一說理由。
(3)帶著剛才的體會把這一段美美地讀出來。
3.總結:課文對翠鳥的描寫,是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言之有序地描寫的。
五、抄寫生字
1.自主記憶字形。提出難寫的字。
2.指導書寫。
3.抄寫生詞。
六、作業
1.練寫生字。
2.有順序的觀察一種動物或植物,并做記錄。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指名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2.齊背第一段。如果讓你用一兩句話來說說翠鳥的樣子,想一想,怎樣說比較合適?
二、學習課文內容
過渡語:看來,翠鳥美麗的外形確實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翠鳥可不只是外表漂亮,它捕魚的本領也很高呢!課文哪一段寫的是翠鳥捕魚的情景?
1.自學第二自然段,出示自學要求:
(1)默讀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你了解了翠鳥的什么特點?
(2)畫一畫表現翠鳥動作敏捷的詞句。
2.指名說,要求:先讀所畫的詞句,再談自己的感受。順勢朗讀,評讀,適當范讀。
(1)抓住“疾飛”、“一眨眼”、“蹬開”、“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貼著”“只有……還……還……”這些重點詞語體會翠鳥動作的迅速敏捷。
(2)練習朗讀,讀出翠鳥動作的迅速敏捷。
(3)從那些詞語看出翠鳥的機靈?讀出小魚的機靈,突出翠鳥的機靈。
(4)試著背一背。
三、學習課文最后兩段
1.課文最后兩段除了告訴我們要愛護翠鳥,和鳥類做朋友的道理外,也表達了作者和小朋友對翠鳥的喜愛之情。找一找哪些句子能體現作者和小朋友對翠鳥的喜愛之情。并把它讀出來。
2.學生找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讀。
四、回顧全文
課文學完了,誰能說一說作者是怎樣把翠鳥寫那么美那么可愛的?
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結寫法:
1.抓住事物的特點;
2.仔細觀察,按一定順序寫;
3.運用比喻、擬人等生動的表達方式。
五、讀寫結合:(任選一題)
a) 用連續的動詞寫幾句話。
b) 仿照《翠鳥》寫寫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六、課外實踐:
收集有關鳥類的圖片和資料,辦一期以鳥類為主題的手抄報、板報。
語文小學三年級上冊教案3
【內容簡析】
這是一首描寫瀑布的詩歌,它分別從三個不同的角度,運用比喻手法,描寫了瀑布的特點,表現了作者葉圣陶對瀑布的贊美,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這組詩意象豐富,語言優美易讀易誦。
【設計理念】
通過朗讀品味詩中語言的優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借助音像資料讓學生對瀑布的特點有更深入的認識,激發學生對瀑布、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認識“疊、喻”等生字,會寫“瀑、疊”等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全詩,且能背誦。
3.深入理解全詩,了解瀑布的特點。
4.在學習中感受瀑布的美,激發對瀑布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重點難點】
有感情朗讀全詩,了解瀑布的特點,體會作者對瀑布的熱愛及贊美之情,增強熱愛祖國山河的感情。
【教具準備】
生字卡、配樂朗讀音帶、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吟詩激趣,揭示課題
1.出示李白的名詩《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提問:
A:詩中重點描寫的是景物是什么?(瀑布)
B:作者是站在什么角度觀察瀑布的?(遠望瀑布)
C:在作者看來瀑布是什么樣子的呢?(像一條銀河)
3.師述:同學們,今天我們來學習現代著名作家葉圣陶先生的詩《瀑布》,看看在他的眼里瀑布又是怎樣的。(揭示課題,板書課題)
二、初讀全詩,認讀生字
1.放課文錄音,學生邊聽邊畫詞語,注意聽清楚字音。
2.借助拼音自由朗讀全詩,要求讀通,讀順。
3.指名朗讀。
4.全班齊讀。
三、細讀體會,質疑問難
1.自由讀詩,分析對比。
A:《瀑布》與《望廬山瀑布》在觀察角度上有什么異同?
B:兩位作者在“瀑布是怎樣的”這個問題上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2.小組交流,相互解疑。
3.每小組派一名代表匯報,教師隨機點撥。
A:《瀑布》與《望廬山瀑布》在觀察角度上有什么異同?
(李白的《望廬山瀑布》觀察角度只有一個就是遠望,但是在詩歌《瀑布》中,作者由三個角度對瀑布進行觀察和描寫,一是沒見瀑布,先聽其聲;二是遠望瀑布全身;三是在瀑布腳下仰望。)
師述:請同學們用直線畫出說明作者觀察點的句子,讀一讀,細細體會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描寫景物的,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按由遠而近的順序寫,這樣條理清楚。)
B:兩位作者在“瀑布是怎樣的”這個問題上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①作者認為瀑布的聲音既像疊疊的浪涌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松林。)
師述:“疊疊”和“陣陣”是什么意思?結合課后第三題理解。
(這些疊詞強調事物數量多或出現次數頻繁。)
師述:你能模仿一下瀑布的聲音嗎?
(學生自由模仿,談感受,體會瀑布氣勢的雄偉,體會作者恰當的表述。)
(②李白在遠望瀑布時,覺得瀑布像一條銀河,而葉圣陶先生,卻覺得瀑布像一道白銀。)
師述:用“ ”線畫出打比方的句子,細細品讀,思考:你從這句話感受到什么?
(恰當,不僅寫出了雪白的顏色,還寫出了其光澤。)
③葉圣陶先生在近處仰望瀑布,覺得瀑布像珍珠的屏,風吹來,它又如煙,如霧,如塵。
播放關于瀑布的錄像,學生欣賞,結合情景理解課文。
④出示句子“時時來一陣風,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思考為什么煙、霧和塵之間用“,”而不用“、”呢?
(因為他們是三個短語而不是詞語,即“好像煙一樣,好像霧一樣,好像塵一樣。)
4.配上音樂有感情朗讀。
5.用一句話贊美瀑布。
四、總結寫法,激勵探索
作者之所以能把瀑布描寫得如此美麗,如此壯觀,除了他能按一定的順序,有條理地敘述,還在于他能細心觀察,展開豐富的想象,并進行恰當的描寫。只要我們掌握了這些技巧,那么我們就能把大自然里的美景盡收筆下。
五、指導書寫,鞏固字詞
1.教師范寫“瀑”和“襯”字,指導學生寫好筆畫,及衣字部,不要寫成示字部。
2.學生練習書寫。
六、作業
1.抄寫字詞。
2.把全詩背給父母聽。
3.完成課后的詞語花籃。
語文小學三年級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10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折、漲”。
2.能正確、 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1.默讀課文,首先明白“棗核”指的是什么,然后弄清楚課文寫了哪幾件事情,表現了棗核怎樣的品質。
2.能用自己的話復述這個故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棗核的聰明和勇敢。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會認10個生字,掌握多音字“折、漲”。
2.默讀課文,然后用自己的話復述這個故事。
教學難點
感受棗核的聰明和勇敢。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民間故 事是充滿幻想的故事,要么故事里的人物擁有特異功能,要么主人公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故事的情節有超自然的性質。民間故事一般是人們用口頭形式傳播而流傳下來的,故事一般體現著人們的美好愿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叫《棗核》的民間故事。
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教師范讀課文中的生字。重點指導邊音“犁”,翹舌和后鼻音“牲”、多音字“折、漲”的讀音。
2.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圈畫生字詞,借助字典解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新詞。
(1)歸類識字。
歸類示例:
亥-核(核心)-咳(咳嗽)-該(應該)
利-犁(犁地)-梨(梨子)-俐(伶俐)
生-牲(牲口)-勝(勝利)
(2)多音字。
折
zhē:折騰 折跟頭
zhé:折斷 損兵折將
shé:折本 枝折花落
漲
zhàng:漲紅 頭昏腦漲
zhǎng:漲價 水漲船高
辨析:“折”表示“翻轉,倒騰”時讀zhē,如“折騰”; 表示“斷”“虧 損”或姓氏時讀shé,如“折了、折本”;表示“斷,弄斷”“損失”“彎轉,屈曲”等意思時讀zhé,如“折斷、打折、損兵折將”。
“漲”表示“體積增 大”“彌漫”“多出來”“頭部充血”時,讀zhànɡ,如“豆子漲了、煙氣漲天、頭昏腦漲”;表示“水 量增加,水面高起來”“價格提高”時,讀zhǎnɡ,如“水漲船高、漲價”。
三 、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棗核”指的是什么?
明確:
指的是主人公的名字。
2.“棗核”這個名字是怎么來的?
明確:
因為棗核剛出生時只有“一個棗核那么大”,所以夫妻倆就給孩子起名叫“棗核”。
3.課文寫了棗核的哪幾件事?
明確:
第一件事:棗核 一直沒有長,但是很勤快,天天干活,學了很多的本領。第二件事:棗核不僅勤奮,而且聰明,設法幫大家解救了牲口。第三件事:棗核解救牲口后引起縣官的責難,于是他智斗縣官。
四、課文研讀,突破重難
1.閱讀第2自然段后思考:一年又一年過去了,棗核有什么變化嗎?爹娘心情如何?
明確:
一年又一年,棗核一點兒也不見長。爹娘都很為他擔心、發愁,覺得棗核長得太小,什么也做不了。
2.面對爹娘的擔心,棗核是怎么反應的?由此可以看出什么?
明確:
棗核安慰爹娘說,自己可以做事情。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懂事的孩子。
3.棗核做到對爹娘的了嗎?他都學了哪些本事?
明確:
做到了。他能扶犁,能趕驢,柴比別人打得多。
4.當大伙兒的牛、驢被官府牽走,棗核說他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猜猜看,此時大家都是怎 么想的?棗核心里又想著什么?
明確:
有的人可能會想:“人長得小,口氣卻挺大,真能吹牛!”棗核心里可能想:“此時不和你們爭辯,等我牽回了牲口,你們一定無話可說!”
5.棗核解救牲口時,為什么不直接牽走,而是折騰了大半夜?
明確:
因為這么多的衙役看守著,想直接牽走牲口是不可能的,只有等到衙役們累了,沒精神看守了,才能安全地把牲口牽走。
6.棗核成功牽走了牲口,印證了文中的哪句話?
明確:
第4自然段中的“棗核不光勤奮,也很聰明”。
7.用“不光……也……”造句。
明確:
示例一:小明不光學習好,也樂于助人。 示例二:這幅畫不光有草有花,也有綠油油的大樹。
8.縣官并不知道是誰牽走了牲口,棗核為什么要自己承認呢?
明確:
因為縣官如果找不到偷牲口的人,一定不會善罷甘休,所以棗核自己承認,是不愿意牽連他人,并且他已經想到辦法制伏縣官了。
9.棗核“從鐵鏈縫里蹦了出來,站在那里哈哈大笑”,他會說些什么呢?
明確:
縣官老爺,你不是要抓我嗎?我就在這兒,過來呀!
10.回顧全文,嘗試復述這個故事。
五、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1.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回顧本課所學內容。
(1)按要求改寫句子。
①衙役把牛、驢都牽走了。(改成被字句)
②門被棗核打開了。(改成把字句)
③棗核說:“大家 都不用愁,我有辦法!”(改成轉述句)
明確:
①牛、驢都被衙役牽走了。
②棗核把門打開了。
③棗核說,大家都不用愁,他有辦法。
(2)設想一下 ,棗核離開后,會發生什么故事?請你展開想象,寫一寫。
明確:
縣官吃了這么大的虧,怎么肯善罷甘休?于是,他派衙役們把棗核的父母抓來作為人質,還威脅棗核:“如果不投案自首,就殺掉你的父母。”棗核這么孝順,怎么肯讓自己的父母代替自己受過?于是,棗核回到衙門,換回了父母,讓父母和鄉親們躲進了一座山谷,那里有他準備好的糧食和水,夠大家生活一段時間了。
每到夜深人靜,他就偷偷潛入縣官的房間。第一天拔光了縣官的胡子,縣官拿他沒辦法。第二天,又拔掉了縣官不少頭發,縣官還是怎么也抓不到他……一連幾天,把縣官折磨得不成人樣,只能跟他求饒,赦免了他,答應不再難為鄉親們。大家都夸棗核是一個小英雄!棗核的父母可 開心了!
2.總結。
棗核雖然長得小,志氣卻很大,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勇敢智斗惡人,幫助鄉親。希望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同學們也能發揮自己的聰 明才智,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六、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七、板書設計,知識 構架
棗核
身世和名字的由來
優秀品質
勤勞:學會很多本領
聰明:智斗縣官
人小志氣大 英雄出少年
語文小學三年級上冊教案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抓住重點詞語理解一段話,體會一段話是如何寫具體的。重點是了解和掌握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的恰當運用。
2、使學生了解小蝦的生活習性及各種有趣的活動,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3、激發學生細致觀察小動物的興趣,教育他們要愛護小動物。引導學生理解只有細致的觀察,才能生動準確地寫出感人的文章。
教學重點:了解小蝦的生活習性及各種有趣的活動,體會作者的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理解只有細致的觀察,才能生動準確地寫出感人的文章。
教學手段:啟發、引導
學生學法:朗讀、交流、演示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師: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小蝦》,看到這個題目,你可能會想起飯桌上那一盤盤香噴噴的油炸大蝦,其實,但是你知道小蝦的生活習性嗎?你知道我們如何與他們友好相處嗎?下面讓我們一起走入課文來感受小蝦的可愛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下面請大家輕輕的打開書第38頁,根據老師的自學提示來感悟課文的內容。
自學提示: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從課文1、2自然段,你知道了小蝦的哪些知識?
3.細讀第3、4自然段,思考這兩段話分別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作者是怎樣觀察小蝦的?
2.反饋學生自學情況:
(1)、從課文1、2自然段,你知道了小蝦的哪些知識?
(學生自由發言)
(2)、這段話中還有兩個特殊的句式,誰來說一說?(讓學生改寫反問句)
師:今天我們可長了不少的知識,回家后咱們可以可以考一考爸爸媽媽,看他們知道不知道,好不好?
導入:細心的作者通過觀察,不僅認識了小蝦的外形,還介紹了小蝦的哪些特點呢?
(3)、學習第三自然段,抓住小蝦吃食物的時候動作的有趣再進行交流。
思考:這個自然段一共有幾句話?主要圍繞那一句話來寫的?
指名反饋:讓學生理解“有趣“一詞。
導語: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具體描寫小蝦真有趣的?(讓一名學生讀出)
“它們吃東西的時候非常小心,總是先用鉗子輕輕碰一下食物,然后迅速后退,接著再碰一下,又后退,直到覺得沒有危險了,才用兩個鉗子捧著食物吃起來”
@、先讓學生讀
師:你喜歡這句話嗎?為什么?體會小蝦吃食物時候的小心警覺。
@、老師也寫了一句話,讓學生比較。
導:作者運用了哪些詞語使它得小心警覺更加生動具體?----生發言。
@、在描寫小蝦吃食物的這段話中有許多表示順序的詞語,你找到了嗎?
教師小結:有順序地說話讓人看得明白、聽得明白。老師想和你們合作讀一下這句話,我來讀這些表示順序地詞語,你們來讀其他的。(你能嘗試著說一句嗎?比如說早晨起來……)
(3)除了小蝦吃東西有趣之外你認為還有是們時候有趣?
發揮想象:還有的......
用有的...有的...來說一句話、
引導學生總結學法
讀課文---找出中心句---抓住關鍵詞進行理解---展開想象
d、學生運用學法小組自學第四自然段
師:剛才我們從作者那生動細致的描寫中感受到了小蝦的有趣,那么小蝦生氣時又是什么樣呢?現在我們運用已掌握的學習方法分小組進行學習。
集體反饋:
(1)中心句
(2)找出描寫小蝦生氣時的句子。
(3)抓住了哪些詞語(學生能用這些詞語來說句子)
師:小蝦的搏斗究竟有多么猛烈呢?你能想像得出嗎?誰給大家說一說?
生:一只小蝦生氣了,它蹦了起來,一下子落到了另一只小蝦的身上。這只小蝦很生氣,心想:我又沒惹你,為什么來打我?于是它就用大鉗子夾住了剛才那只蝦。那只蝦想:原來是你惹我呀!看我怎么收拾你!也一扭身抱住了它。它們兩個就扭打在一起了。
師:同學們看,小蝦即使是生氣的時候,也是那么可愛。讓我們就用這種心情來讀一讀
g:小蝦那么可愛,有趣,作者喜歡小蝦嗎?從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隨著小霞的不斷繁殖,小蝦的數量越來越多,同時也帶給了大家越來越多的樂趣。
三、暢所欲言
1、談談自己有什么收獲。
2、你喜歡小蝦嗎?為什么?
3、你還喜歡哪些動物?說出原因。
老師今天也給大家帶來了很多動物朋友,下面讓我們歡迎它們的出現。
4、師小結:不僅僅是小蝦,我們應愛護所有的小動物,學會和他們友好相處,從而使大自然因為有了這些可愛的小生靈而更加美妙。
語文小學三年級上冊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
★ 高中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