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電子版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電子版篇1
《搭船的鳥》
教學要求:
1.正確書寫“搭、父、嘴”等13個生字,會認“父、啦、鸚、鵡、悄”五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認識翠鳥,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
教學重難點:
感受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美妙境界,培養學生親近自然、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感。
課前準備:
課件。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
1.師:你喜歡小鳥嗎?說一說喜歡哪種鳥?(談感受)
2.師出示“搭船”一詞,問:你搭過誰的車或船?去過哪里?(生講)師:一次,一只鳥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這位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讓我們快去看一看吧!引入新課《搭船的鳥》。
二、檢查預習。
學生讀文,糾正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同組同學,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三、自讀自悟。
1.師:同學們自由地讀課文。
2.學生互助識字,交流識字方法。
3.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認讀課文。要求:聲音洪亮、正確流利、同學愛聽。
4.檢查朗讀。以小組的形式匯報,匯報時可自定齊讀人數,也可派選一名同學代表本組朗讀,聽后其他同學隨機評價。
四、學習生字,指導書寫。
1.學生自主觀察本課生字有什么特點。
2.說說你是怎么記住它們的字形的?
3.提醒:本課左右結構的字較多,注意左右比例。
4.學生描紅、摹寫。
第二課時
一、復習鞏固。
1.指名分段讀課文。
2.開火車認讀生詞。
二、精讀讀感悟。
出示閱讀要求:請同學們自己自由讀一讀課文,邊讀邊想:搭船的鳥是什么鳥?這只鳥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喜歡這只鳥嗎?可以用鉛筆畫出你喜歡的句子和詞語,把你喜歡的句子自己讀一讀。
1.小組內交流一下你所畫的語句,互相讀一讀,說說為什么喜歡?
2.班級內匯報。
三、重點句段指導。
1.你知道這只鳥長什么樣子嗎?(生說后,出示鳥樣子的句子)
板書:嘴——紅色
羽毛——翠綠
翅膀——藍色
得出:外形美麗(根據板書引導學生背誦第二自然段)
2.如果你看到這樣一只小鳥立在船頭,你會產生什么想法?引導學生讀第3自然段的問句。
3.“我”發現翠鳥后仔細觀察它可愛的樣子,找到描寫翠鳥樣的句子后反復讀一讀。(生讀)
4.“一下子”、“沒一會兒”說明了翠鳥的動作怎么樣?
板書:一下子沒一會兒
得出:動作迅速、敏捷。
5.讀下面這段話,注意加點的詞語,想象翠鳥捕魚的情景。
“我正想著,它一下子沖進水里,不見了。可是,沒一會兒,它飛起來了,紅色的長嘴銜著一條小魚。它站在船頭,一口把小魚吞了下去。”
師指導朗讀。
6.最后通過媽媽的介紹,我知道了那只鳥叫“翠鳥”。由此可見,大自然也是我們的老師。師指導朗讀第5自然段。
7.小翠鳥居然敢站在船頭,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
8.指導學生朗讀全文。
四、拓展閱讀。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展示給同桌,可以說說為什么喜歡?
2.把自己了解到的有關的翠鳥的知識介紹給自己的伙伴。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電子版篇2
《金木水火土》課件
教學目標:
1、通過聽讀、聯系生活實、看圖想象等方法,認識“一、二”等7個生字。
2、正確朗讀課文、理解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聽讀,觀察圖畫,聯系生活等方法,認識生字。
教學難點:
朗讀課文、理解背誦課文。
教學資源: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入
1、認讀以下生字。
天、你、他、地、人、我
2、朗讀課文《天地人》
3、同學們真聰明,通過學習課文《天地人》,不但會認讀了6個字寶寶,還結合自己生活的體驗了解了“天、地、人”的意思,知道了“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間,“人”與“天、地”共生共長,和諧發展。那么,這個世界宇宙除了有“天、地、人”以外,你們還知道有什么呢?同學們知道得真多,那么世界宇宙萬物是由什么構成的呢,我們學習了這個單元的第二篇識字課文,再認識一些字寶寶,就能知道了,請同學們伸出手指和老師一起板書課文題目《金木水火土》。
二、自主學習:
1、自由讀文,畫出本課要認識的生字
2、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寫了什么?
3、大聲朗讀課文
4、展示匯報
三、合作交流:
1、小組內交流會認字的音、難記的、易錯的字。
2、讀準課文,了解會認字意思。
3、連一連,了解“一、二、三、四、五”。
4、口頭組詞,了解“上、下”。
5、嘗試有節奏朗讀課文。
6、了解課文內容,背誦課文。
(1)相機指出“金”指的是“金屬”,如,金、銀、銅、鐵等。
(2)相機指出“木”指的是“植物”,花草樹木。
(3)相機指出不但植物要依賴“土”生存,人和動物實際也是依賴“土”才能生存。
7、歸納總結:
這節課同學們能夠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了解了“金木水火土”
是形成宇宙萬物的要素。掌握了基本的學習方法。
四、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金、木、水、火、土”形成了宇宙的萬物,并且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構成了我們這個大千世界。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電子版篇3
教學目標
認讀7個字。
選擇合作伙伴,分角色朗讀課文。
能用冒號,引號寫一句話。
懂得在生活中,學習之中遇到困難要堅強、勇敢。
教學重難點
分角色朗讀,在熟練朗讀中體會大山說的話。
體會冒號引號的用法,并試寫一段對話。
教學準備
結合具體內容復習冒號引號用法。
準備圖片,課上寫話練習。
學生準備
鞏固復習冒號引號用法。
課前分組,準備練習分角色朗讀。
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二、自學生字、新詞。
自由學習生字生詞(借助字典等。)
三、學習交流。
1、到題目你想問些什么?
2、讀課文,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3、次讀課文,說說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引導學生說話的方式:誰做了什么,結果怎樣)
4、次細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注意收集問題
5、讀課文,說一說課文都介紹了誰?
(出示課件,分角色朗讀)(課前分組)
四、分角色朗讀。
以小組為單位,讀。然后選擇較好的小組展示,大家評議。要讀出語言行動,形象,活潑,有感情地朗讀。指名答,寫了小河、小溪、瀑布、大山之間的對話。
五、讓學生說說讀完課文你知道了什么?懂得到了什么?
六、指導學生進行寫話練習。
全文運用了冒號、引號,在寫句子前,可讓學生自選一兩句,讀一讀,體會用法,然后再寫。
1、一看,選一幅你最喜歡的圖片。
2、一想,這幅圖中都有哪些動物?它們之間是什么關系?
3、揮想象,它們可能會說些什么?
(充分利用說的機會激發學生想象力,并且引導理解較慢的同學,給他們做示范,時間要給足。先讓擅長發言的同學說,之后讓理解較慢得說,實在不好的要復述別的同學發言,做到學說,學寫,以促進全面協作)
4、它們之間的對話寫出來,不會寫的字用拼音,然后查字典注意正確使用冒號,引號(小組內自己交流,把好的作品再集體展示。)
七、作業:
1、摘錄自己喜歡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完成寫話。
教學反思
學生通過分角色朗讀深刻的體會到小河的快樂,學生在朗讀課文的過程中了解了小河的堅強與勇敢。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電子版篇4
一、教材簡介:
《掌聲》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因身患殘疾而憂郁自卑的英子在同學們掌聲的激勵下,鼓起生活的勇氣,從而變得樂觀開朗的故事,說明人與人之間需要尊重、鼓勵,要主動關心別人,特別是要關心身處困境的人。
二、設計理念
本組課文的主題是“關愛和自信”。教學時應該充分抓住這個主題線索,逐層深入地展開教學。通過感情朗讀、交流體驗,注意英子的神態、動作變化,感受英子的情感變化,引導學生在談自己感受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語句反復朗讀,通過品詞析句、研討對話、朗讀感悟等方式,體會文本的價值,啟迪學生的思想情感。加強閱讀與生活的聯系。以文本為載體,拓展學生的情感,喚起學生的同情之心,自信之心,關愛之心。
三、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2、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段,深入理解課文,懂得課文中兩次“掌聲”的含義。
3、通過學習懂得做人的道理:人與人之間都需要關心、鼓勵,要主動地關心、鼓勵別人,也要珍惜別人的關心和鼓勵。
四、教學重、難點:
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了解英子的情感變化,深刻領會“掌聲”的內涵。
五、教學課時: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你得到過別人給你的掌聲嗎?
(二)、復習生字詞
(三)、研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看看課文中描寫了幾次掌聲。分別是哪幾次?請同學們用筆畫下來,并標上序號。
2、出示兩次描寫掌聲的句子,指導朗讀,著重引導學生通過熱烈的鼓掌來體驗“熱烈”,體驗“持久”和“經久不息”,這兩個詞要讀得時間長一點,重一點。
解讀第一次掌聲:就在英子剛剛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驟然響起了掌聲,那掌聲熱烈而持久。(出示句子、齊讀)
1、請同學們讀讀第一次掌聲前面的內容,說說給她掌聲的理由。
(1)找到相關的句子讀悟。指導學生從“低下了頭”“慢吞吞”“憂郁”體會英子的內心世界
(2)了解原因:因為她得過小兒麻痹癥,腿腳落下了殘疾,不愿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
Ⅰ、你們見過腿有殘疾的人走路的樣子嗎?演一演
師引讀課文她總是(生默默地坐在……)指名演一演
Ⅱ、此時的英子,在猶豫什么呢?你覺得英子是個怎樣的孩子?
①小組討論
②匯報交流(板書:自卑、憂郁)
(3)體會英子戰勝自我:英子猶豫了一會兒,她想,又想。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于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臺。
(4)身體的殘疾使她難過,使她緊張,使自卑,但她終于站起來了,讓我們為英子鼓掌。
出示:那掌聲,似乎在說:“()”同學們,身體的殘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心靈的殘疾,讓我們為英子站起來,走上講臺講故事鼓掌,更為她戰勝了自己而鼓掌。
2、如果老師就是英子,你會對我說些什么?
①說給同桌聽一聽
②個別說
解讀第二次掌聲:故事講完了,教室里又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
1、為什么故事講完了,教室里又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普通話正確,聲音好聽;向她表示祝賀)
2、假如你是其中的一位同學,此刻你想說什么或做什么?
3、面對同學們的掌聲,英子有多少話想說呀,她想說:“()。”千言萬語化作深深地一鞠躬。
4、現在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英子?
(板書:開朗、自信)
5、原來憂郁的英子,現在變得開朗、快樂,什么使英子變了?
小結:掌聲的力量真的如此的神奇,如此的強大?
解讀三:英子的來信。
1、出示:英子的來信,師范讀最后一段:請你想一想:英子是懷著怎樣的心情寫這封信的?請你帶著這樣的心情讀一讀課文。
2、引讀課文:英子要感謝的是,生讀:沒有……
要感謝的是,生讀:大家的掌聲給了她……
掌聲使英子不再自卑,變得快樂與開朗,能微笑著面對生活,使生命煥發出新的活力。
(四)總結全文,感情升華:
1、配樂朗誦詩歌(愛的奉獻)
愛是一陣熱烈的掌聲
愛是一句友善的話語
愛是炎炎夏日一縷清涼的風
愛是還寒冷嚴冬的一杯熱茶
愛是瓢潑大雨中的一把小花傘
愛是黑暗中的一只蠟燭
這個世界事由愛組成的,只要人人都現出一點愛,這個世界會變得更加美好。
2、總結:同學們,掌聲真的充滿著神奇的力量,我們的生活需要掌聲,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掌聲,我們可以把這充滿神奇的力量掌聲送給自己,送給別人,讓我們的掌聲響起來。
(五)積累語言:
1、摘錄課文中讓你感動的句子。
2、寫一寫:讀著英子的來信,我又想起了上小學時那次講故事的情景,我想對英子說:_____
附:板書設計
掌聲
自卑(尊重、鼓勵、感激、關愛)自信
憂郁開朗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電子版篇5
《美麗的槐鄉》
教學目標:
1. 學習10個生字,會認識8個生字。
2. 感受槐花給人民帶來的美麗和快樂,體會對槐花的喜愛之情。
3.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有感情地朗誦課文是重點。
教學難點:
理解“五月是槐鄉孩子滿意的季節”的含義。
教學準備:槐花的圖片,生字卡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圖片導入:
1. 同學們看這是什么?
2. 多么美麗的花朵啊,同學們能有自己的話來贊美它嗎?
二過度:
1. 在我國的鄉村,一到五月槐花就爭相開放,那時的鄉村真成了——美麗的槐鄉。(板書課題)
2. 請生齊讀課題。
三初讀課文:
1.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思考:為什么說五月的槐鄉是孩子們滿意的季節?
2. 生自由讀課文。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 洋槐開花的時候,是一副這樣的景象?請同學來讀第一自然段。
2. 生讀第一段,并引用書上的話,回答該問題。
3. 槐花盛開的時候給大家怎樣的感覺?
4. 請大家帶著這樣的感覺來讀一讀地一段吧。
5. 生齊讀第一段。
五練習背誦課文第一段:
1. 小組練習
2. 大組展示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 請生個別有感情地背誦第一段。
2. 有感情地一齊背誦第一段。
二學習課文:
1. 過度:請同學們一起來讀課文的最后一段:五月,是槐花飄香的季節,是槐鄉孩子滿意的季節。
2. 從哪里可以看出,五月是槐鄉孩子滿意的季節?
3. 請同學們聽老師讀課文,邊思考邊做記號。
4. 大組交流:
把你勾畫的句子讀給大家聽一聽。
5. 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三總結課文
1. 槐鄉的槐花給孩子們帶來了這么多樂趣,大家喜愛它
,所以當它盛開的時候,才會那么滿意呀
2. 文章的最后一段是全文的總結。
四練習背誦
五書寫生字
板書:
3. 美麗的槐鄉
吃槐花
五月是槐鄉孩子滿意的季節
別槐花
喜愛槐花
裝槐花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電子版篇6
《翠鳥》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形象感知,導入新課。
播放關于翠鳥的教學錄像,直觀形象地認識翠鳥,進而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學生互相交流難點字詞。
3、分組分段朗讀課文。
三、學習第一自然段
1、投影翠鳥,學生自讀,思考:這段寫翠鳥的什么?(外形)
2、提示:課文從三個方面描寫了翠鳥的外形,是哪三個方面呢?
3、四人小組自學。
4、交流討論,教師適時點撥。
(1)第一句:寫了翠鳥愛停在葦稈上。突出外形特點:“紅色的小爪子”。
(2)第二——五句:寫翠鳥的顏色。用一個詞概括(“鮮艷”)。
重點理解:作者是怎樣把翠鳥的顏色鮮艷寫具體的?
頭上:橄欖色頭巾,翠綠色花紋。
背上:淺綠色的外衣
腹部:赤褐色的襯衫
聯系上文,理解“鮮艷”的意思(形容顏色又鮮明又美麗)。
思考:為什么作者用“頭巾”“外衣”“襯衫”來打比方?體現了作者怎樣的一種感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
(3)第六句
學生自讀句子,找出能概括本句的詞語(小巧玲瓏)。
“小巧玲瓏”是什么意思?哪些地方能看出它小巧玲瓏?
眼:透亮靈活
嘴:又尖又長
聯系上文理解“小巧玲瓏”(形容又小又靈巧精致)。
5、結合板書,小結本段
6、指導訓練朗讀。
板書設計:
紅色的小爪子
外形顏色鮮艷頭上(頭巾)背上(外衣)腹部(襯衫)
小巧玲瓏眼(透亮靈活)嘴(又尖又長)
第二課時
一、試背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三自然段
1、齊讀課文,思考主要寫了什么?(翠鳥的活動特點)
2、學習第二自然段
自讀,理解每句話寫了翠鳥活動的特點。
第一句:動作敏捷
(1)“貼著水面疾飛”說明翠鳥飛得低而快。重點理解“貼”和“疾”。
(2)“一眨眼,又輕輕地停在葦稈上了。”說明翠鳥停得急而輕。在停與飛的對比中感受翠鳥的動作敏捷。
第二句:專心機警
抓重點詞體會,如:“一動不動”“注視”“等待”
通過比較“看著水面”與“注視著水面”而理解“注視”(集中注意力看)。
播放翠鳥飛與停的慢鏡頭,讓學生具體感知。
3、學習第三自然段
播放翠鳥捉魚的過程,學生自讀課文,思考這段寫了什么?(翠鳥捉魚的過程)
提示學生從翠鳥捉魚的過程中找出翠鳥活動的兩個特點。
第1、2句:銳利的眼睛
抓住“悄悄”“露”“盡管……還是……”體會。并理解“銳利”(尖銳鋒利,指感覺靈敏)
第3、4句:行動迅速敏捷
勾出捉魚的動作:“蹬開”“像箭一樣飛過去”“叼起”“貼著”“飛走”。從捉魚過程中體會到(1)翠鳥的動作熟練連貫,不猶豫不落空。(2)動作在一瞬間完成,連機靈的小魚也沒反應過來。可見翠鳥行動迅速敏捷。
“只有葦稈還在搖晃,水波還在蕩漾。”葦稈為什么搖晃?(翠鳥蹬開葦稈去叼魚)水波為什么蕩漾?(魚兒被翠鳥叼出水面)
提示:“搖晃”和“蕩漾”的時間都不可能太長,而翠鳥卻完成了離開葦稈到叼起小魚飛走的一連串動作,這說明(翠鳥的迅速敏捷)。這是作者從側面寫出了翠鳥的迅速敏捷。
4、、討論:翠鳥捉魚的本領與它的外形有什么關系?
啟發:(1)翠鳥為什么能停在葦稈上“一動不動地注視著泛著微波的水面”?(因為它有一雙能“緊緊抓住葦稈”的小爪子。)(2)翠鳥為什么目光“銳利”,能發現機靈的小魚?(因為它有一雙“透亮靈活”的眼睛。)(3)翠鳥為什么能在疾飛中叼起水中的小魚?(因為它有一張“又尖又長”的嘴。)(4)翠鳥的羽毛以綠色為主,這對它悄悄等待捉魚有什么作用?(與草、樹的顏色相近而有掩護的作用,不易被發現。)
總結:翠鳥捉魚的本領是由它的外形決定的,并且是由它外形各部分的特點整體發揮作用的結果。
5、結合板書,小結本段。
6、訓練朗讀。
板書設計:
活動1、迅速敏捷:疾飛
2、專心機警:注視
捕魚1、眼睛銳利:悄悄
2、行動迅速:蹬、叼、飛
第三課時
一、朗讀第1——3自然段
二、指名簡要概述已學內容
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在欣賞了翠鳥美麗的外形和捉魚的精彩表演之后,你會產生什么想法呢?引入學習第一句。
“真想捉一只翠鳥來飼養”強調“真想”,感受那種非常喜愛、迫不及待的心情。
2、但這種想法可能嗎?引入學習第2——6句
理解“陡峭”,板書“打消想法”。
3、導讀:于是,我們只能……
從“遠遠地看著”“希望它……多停一會兒”中感受對翠鳥的喜愛。板書“希望”。
4、進行愛鳥、護鳥教育。
思考討論:假如你有機會接近甚至捉到了翠鳥,你該怎么辦?
6、齊讀。
四、總結全文
五、指導背誦
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案電子版篇7
教學目標:
1、會讀13個生字,正確比較流利地朗讀課文。
2、了解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的方法。
3、初步了解課文的結構,大概意思,了解太陽“遠”、“大”“熱”的特點。
教學重點:了解太陽的幾個特點,體會作者說明事物的方法。
教學難點:了解太陽的有關知識。
教學準備: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謎語引入(齊讀謎面)
2、指名猜(師板書:太陽)齊讀課題
3、(幻燈出示圖片)師: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在晴天我們都能與太陽見面,從古到今人們對太陽都有不同的描述,你還知道哪些?(指名學生說)學生說不出時師簡介。
4、師:看來同學們知道的還挺多。那現在面對著太陽你有什么想知道的?(指名學生質疑題目)
5、師小結:同學們真會提問,那剛才的問題有些^答~`案已經在這篇文章里,有些還得讓同學們課后從課外書中尋找^答~`案,有些問題可能到現在還沒有^答~`案,正等著你去解開其中的奧秘呢?
過渡:那現在就讓我們讀讀這一篇常識性的說明文吧!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找出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打上小問號。
2、檢查字音
座位讀————指名讀————全班讀————開火車讀————指名讀(去掉拼音的生詞)————全班讀
3、指名說出不理解的詞或句子(提示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理解,當真正理解后再擦去問號)
過渡:看來同學們都能把課文讀通了,下面請同學們用閱讀說明文的方法再讀課文。(師幻燈出示方法)邊讀邊畫出或寫出課文的每一段寫了太陽哪幾方面的特點?
4、座位討論寫了太陽哪幾方面的特點?
5、指名匯報
師板書:
太陽與動植物的關系
與天氣的關系
與人類的關系
6、根據課文敘述的內容,你能把課文分成幾大部分?主要講什么?
(指名回答)板書:特點、與人類關系密切
7、通過讀第四段開頭一句和最后一段,理清課文整個的脈絡。第二大部分采用的是“總————分————總”的寫作方法。
過渡:那下面我們就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三、理解課文
1、請四人小組學習1—3自然段,想想課文運用了什么方法說明太陽“遠、大、熱”的特點?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2、小組匯報:師板書:列數字、舉例、比較、比喻、引用
3、讀句子,再次體會這些方法的具體、通俗、明了、有較強的說服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過渡:既然這些方法有這樣的作用,那我們也學著把它運用到我們的寫作上吧!
四、拓展練習
1、(出示月亮圖)這是什么?那月亮的特點是什么?(遠、小)
2、(出示月亮的有關資料)請同學看著這些資料,選擇其中一個特點,運用剛才的方法把它寫具體,通俗好嗎?
3、生小練筆
4、師點評
五、總結
看到同學們這節課能學以致用,老師非常欣賞你們,希望我們以后能再有機會坐在一起探討大自然的奧秘!
太陽與動植物的關系
與天氣的關系與人類的關系密切
與人類的關系
小學三年級語文《太陽》知識點
字:熱、射、曬、聚、獸
詞:箭法、盤子、溫度、估計、煤炭、水滴、殺菌、黑暗、美麗
重點句子:
1、有這么一個傳說,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曬得地面寸草不生。人們熱得受不了,就找一個箭法很好的人射掉九個,只留下一個,地面上才不那么熱了。
2、我們看太陽,覺得它并不大,實際上它大得很,130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因為太陽離地球太遠了,所以看上去只有一個盤子那么大。
3、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它和我們的關系非常密切。有了太陽,地球上的莊稼和樹木才能發芽,長葉,開花,結果;鳥、獸、蟲、魚才能生存、繁殖。
4、地面上的水被太陽曬著的時候,吸收了熱,變成了無數水蒸氣。水蒸氣遇到冷,凝成了無數的小水滴,漂浮在空中,變成云。云層里的小水滴越聚越多,就變成雨或雪落下來。
5、地球上的光明和溫暖,都是太陽送來的。如果沒有太陽,地球上將到處是黑暗,到處是寒冷,沒有風、雪、雨、露,沒有草、木、鳥、獸,自然也不會有人。一句話,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