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語文優秀下冊教案
作為一名教職工,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小學一年級語文優秀下冊教案,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學一年級語文優秀下冊教案1
預習提示
1、自由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字詞,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處理。
2、用“——”畫出向海水提問的句子。
3、那么海水是怎么回答的呢?請到文中畫出來讀一讀。
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感受大海的美麗富饒,體會打魚人的辛苦,激發學生探索大海、探索自然的積極興趣。
2、學習并掌握本課8個生字,會寫6個生字,掌握新的筆畫“撇折”。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和勤學好問的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1、識字、寫字。
2、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教具準備
1、生字詞語卡片。
2、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小朋友,看老師今天給你們帶來了什么?(欣賞有關大海的圖片)
2、喜歡大海嗎?那你們了解海水嗎?你知道它為什么是藍色的,你知道它為什么是咸的嗎?好,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海水》。
3、板書:《海水》。
4、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手指課文,聽老師讀。
2、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你不認識的字。
3、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認識這些字。
4、指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
5、全班齊讀課文。
6、小組比賽讀。
7、師生問答讀。
三、隨文識字。
1、出示詞語,學生自己先認讀。
(1)指名讀。
(2)跟老師讀。
(3)指名開火車讀。
2、試一試把詞語回到課文,指名讀。
3、齊讀全文,在讀中鞏固生字的認讀。
4、出示字寶寶。
(1)自己試著讀。
(2)同桌互相考一考,認讀字寶寶。
(3)出示字卡搶讀識字。
5、師生接讀課文。
四、再讀課文,理解內容。
1、指讀課文,用“———”畫出作者向大海提出的問題。
指名回答,指導朗讀。
指名讀,強調“么”要讀得輕而短。
師示范讀,讀出疑問的語氣。
全班齊讀。
2、師問:“那么海水是怎么回答的呢?”請大家找出文中的句子讀一讀。
3、為什么海水的懷里抱著天,海水就那么藍呢?
4、那么“漁人”是干什么的?,你們知道嗎?
5、師小結:捕魚人的汗水居然把一望無際的海水變成咸的!這讓你想到了什么?
6、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五、指導寫字。
1、出示生字,自由認讀。
2、學習新筆畫“撇折”,指導書寫。
3、指導書寫“回、因”。
4、師范寫,生書空。
5、指名說筆畫順序。
6、觀察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⑴生描寫,師指導。
⑵指導書寫“問、為、什、么”。
⑶說筆畫,說要點。
⑷描紅,練習寫字。
⑸師個別輔導。
⑹展示作業。
六、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收獲真大,收獲了詞寶寶、字寶寶、讀熟了課文、還學會了寫字,了解了大海的知識,你們真棒!老師獎勵你們一首歌曲《趕海的小姑娘》。
小學一年級語文優秀下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認識新部件。
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感悟樹與鳥的密切關系,了解大自然的和諧,激發孩子們對鳥類和樹的關愛。
教學重點
認識8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本課生字、詞語卡片,朗讀磁帶或課件。
學生:觀察各種鳥住的地方,探索鳥與樹的關系。
建議本課用一課時。
教學設計
一、借助畫面談話引出新課。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自由讀課文,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同句子。
2、再讀課文,畫出生字,借助拼音讀生字,記住生字。
3、檢查生字讀音,同桌交流檢查,用比賽的方式全班訂正。
4、多種形式讀課文,畫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全班質疑、釋疑。
5、相互討論,全班交流,說出課文講了些什么。
三、細讀課文,了解內容。
圍繞課后第二題,學生討論,弄清一下問題:
1、鳥為什么最愛樹公公、樹婆婆?鳥與樹的關系怎樣?
2、你還知道鳥、樹和人類的關系嗎?(進行拓展訓練,讓學生盡量說。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探索大自然的興趣。)
四、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1、自由朗讀課文,抓住“樂”、“唱”這兩個動詞,體會鳥、樹的快活;抓住“最美麗、最活潑、最愛”感悟鳥與樹之間的密切關系。
2、抽讀課文,分組讀課文。
3、看圖試著背誦課文,同桌互背。(可學生選取最喜歡的方式背課文)
五、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卡,打亂順序,認讀生字,讀準字音。
2、借助順口溜,部件組合等多種方法記住字形。
3、練習用生字口頭自由組詞或說話。
4、選擇自己的記憶方法,記住字形。
5、指導書寫、互評、交流。
六、仔細觀察,親身感悟。
布置學生課后觀察鳥,樹與人的關系。
小學一年級語文優秀下冊教案3
單元訓練目標:
1、感受大海的魅力景色,了解大海的相關知識,培養學生熱愛自然、親近自然的情感。
2、認識生字28個;學會寫字11個;學習筆畫“提”“橫折鉤”“撇折”;學習書寫規則:先進入后封口,初步培養學生識記漢字的正確意識和方法。
3、訓練掌握聽讀識字的方法,并且運用這種方法進行自主識字。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背誦課文。
5、正確認識偏旁“單人旁”“三點水”,初步感受漢字形旁表意的特點。
6、通過“照樣子說一說”進行口頭表達訓練,學習“動詞+不+怎么樣”,“那里有作或者什么”等句式表達方法。
7、通過“向大海提問”的題目豐富學生關于大海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課題:海水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和要求:
1、了解課文內容,感受大海的美麗富饒,體會打魚人的辛苦,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繼續培養隨文聽讀識字的能力,認識14個漢字。
4、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閱讀習慣和勤學好問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背誦課文。正確認識14個漢字,書寫掌握6個漢字。
難點:感受大海的美麗富饒,體會打魚人的辛苦。
教具準備: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背誦上節課所學的課文。開火車認讀生字。
二、引入新課
1、看課件:大海的資料(讓孩子們了解:你看到了什么?你感覺到了什么?了解大海的特色。)
2、有一首兒歌,給我們描寫了大海的特點,讓我們來聽一聽:大海有幾個特點?
三、學習課文
1、聽課件的讀。聽讀識字,請你邊聽邊思考:這首兒歌問了幾個問題?(講了大海有幾個特點?)(藍、咸板書)
2、再聽一遍,邊聽邊想一想:每一個字音應該怎樣正確地讀?
3、好,這么好聽的兒歌,您一定想自己讀一讀了。清你請你打開書P28:
⑴自己指讀兒歌:讀準每一個字音,讀好每一句話,直到可以讀給大家聽。
⑵請你再讀一讀兒歌,練習在兒歌中間找到認字條中的字(用圓圈圈出來),找到方格中的字(用三角符號標示出來,這些字,我們不但要會認會讀,還要記住字的形狀,寫好字。))
⑶同桌檢查:互相讀給對方聽。兒歌:讀的對,夸夸她;讀錯了,幫助他。
⑷請小老師來教大家讀,指著課件,全班跟讀。
男女分讀;大組比賽讀;分句子讀。(給孩子說明?也可以代表一句話的結束,表示疑問的語氣。)
讀的時候,遵守:讀到哪兒,指到哪兒;指到哪兒,讀到哪兒。
4、老師小結
5、隨文識字:
⑴自己借助拼音,認讀認字條里的每個生字,還有生字格里的生字。
⑵再和同桌合作,不按順序,互相考考,認讀完所有的生字。
⑶老師抽查:用生字卡片,開火車。大組――小組――個人
6、了解兒歌分小節以及“?”的知識。
⑴大家看書,請小老師教讀兒歌。其他人一邊聽一邊思考:這首兒歌分幾節?(用空行作為分節的依據。)男生、女生分節比賽讀書(準確流利。小節之間有明顯停頓)
⑵利用已經學過的知識劃出每一個小節有幾句話。(標志:。)
⑶介紹“?”表示疑問的語氣。書空感受:“?”
⑷請你找一找這首兒歌有幾個“?”讀出疑問的語氣。
①從“懷里抱著天”體會到什么?重新看課件資料,感受大海的無邊無際。
②從“漁人流了汗”體會到什么?(感受漁人的辛苦。)
③分句來朗讀和感受。
7、小游戲
自己朗讀感受,加上動作。
請表演好的同學上臺作示范。同桌互相表演體會,背誦(課間操)。
8、課件出示詞語。認讀后,請學生教讀。開火車讀。
9、課件出示認讀的字,請學生教讀。開火車讀。
10、再返回句子中、課文中認讀、鞏固。
小學一年級語文優秀下冊教案4
一、預習導學
1、聽寫生字、生詞。
2、復述課文內容(重點是飛渡的過程)
二、學習研討
(一)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看不看動物世界?
生;
師:今天,老師就給同學們講一個動物世界的故事。這個故事發生在西藏,一天,一只肥碩的藏羚羊被獵人發現了。奇怪的是他并沒有逃跑,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著獵人,然后沖著獵人前行兩步,兩條前腿一彎,撲通跪下了。與此同時,兩行長淚從他的眼中流了出來。獵人呢,并沒有被他的憐憫所打動。槍聲響起,藏羚羊應聲倒地,到最后仍是跪拜的姿勢,兩行淚跡仍然清晰的流著。
同學們,請同學們猜猜看,藏羚羊為什么下跪,是怕死嗎?
不是
師:隨著獵人對他的開膛扒皮,一切便真相大白了,。原來,在這只藏羚羊的肚子里,靜靜地臥著一只小藏羚羊。他已經成形了。顯然,藏羚羊之所以彎下笨重的身體給獵人下跪,是在祈求獵人保全自己孩子的一條性命啊???
師;我被這慈母的跪拜深深地震撼了。可見,在動物的世界里,
也充滿了濃濃的親情與厚意。
師:今天,我么么要學習的這篇文章《斑羚飛渡》,再一次將這動物世界中感人肺腑的一幕呈獻給大家。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動人的故事。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聽寫生字詞
2、復述課文內容(重點強調怎么飛渡過去的,學生復述完以后,賞析FLASH,電腦演示飛渡的全過程)
師:剛才我們欣賞了斑羚飛渡的悲壯美,課文中的第幾段把斑羚飛渡的過程寫的最具體?是不是課文中的第九段?(這樣悲壯的一幕,作者是怎樣把他寫的生動、真實、感人呢?)我們一塊來賞析這一段。(課文中的第九段之所以把斑羚飛渡的悲壯美寫的如此)
(三)質疑,交流,探討課文第九段。
1。找出主要的動詞。找出運用修辭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讀這一自然段。
師;這些動詞那你寫得好,不用這些動詞或者換掉好不好。
生:不能。
師:對,這些動詞能夠把斑羚飛渡的過程具體而又生動。那么再讀這些動詞的時候應該怎么樣?(生:重讀)
師;誰愿意來讀一下,突然,半大的斑羚朝前飛奔起來,——————————等于是一前一后,一高一低。
教師評價學生朗讀的內容
師:又寫了哪些比喻句呢?
生:讀出比喻句。
教案在今天推行素質教育、實施新課程改革中重要性日益突出,在教師的教學活動中起著非常關鍵的作用。
小學一年級語文優秀下冊教案5
教學要點:
學習第三、四兩節課文。用實驗演示的方法,使學生懂的烏鴉是用什么辦法喝到水的。學會“旁、許、石”三個生字。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認讀生字和詞語
2、口頭組詞:烏()鳥()喝()渴()
3、指名讀課文。
二、學習三、四節。
1、輕聲讀課文,自己想辦法擠住“旁、許、石”三個生字。思考:烏鴉想出辦法來了嗎?它是用什么辦法喝到水的?
2、學生自己說說怎樣擠住“旁、許、石”三個生字。
石:注意讀準翹舌音,并要與“右”比較不同點。
3、烏鴉想出辦法了嗎?(板書:想辦法)
4、它是怎么會想到這個辦法的?把課文中有關的這一句齊讀一下。(烏鴉看見旁邊有許多小石子。)
5、“許多”是什么意思?(很多)烏鴉想出辦法來了,這時它的心情不知會有多高興,讓我們一起用高興的心情來讀第三節。
6、烏鴉到底是用什么辦法來喝到水的呢?誰來把第四節讀一下?
7、小石子放到瓶子里,水會升嗎?讓我們來做個小實驗。
教師出示用具,做:小實驗:拿出一直裝有半瓶水的透明玻璃瓶,瓶子外面用紅線做好水位得記號,然后把小石子一顆一顆地放進去。要求學生看清老師是怎樣把小石子放進去的,放進以后,石子怎么樣?水怎么樣?
8、討論。
(1)“一顆一顆”是不是兩顆?(很多顆)
(2)出示句字:
烏鴉把小石子放進瓶子里。
烏鴉把小石子一顆一顆放進瓶子里。
比一比,上面兩句話有什么不同?(第一句沒有把小石子有多少說清楚。第二句用一顆一顆,說明小石子有很多顆,也說明烏鴉不怕辛苦、不怕累。)
(3)“一顆一顆”怎么念?要讀得慢一些,讓人家聽了,也知道烏鴉放進的小石子很多。
(4)石子放進瓶子,瓶里的水怎么樣了?
教師講述:石子放進瓶子里,占了水的位置,所以水就升高了。
(5)瓶子里的水是一下子升高的嗎?
出示句子:
瓶子里的水升高了。
瓶子里的水慢慢升高了。
比一比這句話有什么不同?(第二句話把水是怎樣升高的說清楚了。)
(6)烏鴉喝到水了(板書:喝到水)讓我們用高興的語氣,把第四節齊讀一下。
三、復習鞏固。
認讀詞語:喝水口渴到處可是里邊許多石子辦法升高
四、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