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
在六年級語文課中,六年級語文老師應該從人格平等的基本觀念出發,允許堂上有不同的聲音出現。每一篇六年級語文教案都是六年級語文老師的心血,你不妨與我們分享你的六年級語文教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有關于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希望你喜歡。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1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深入了解北京春節的習俗的同時,感受北京春節的熱鬧氛圍,體會老舍先生語言的魅力;
2、通過品讀感悟,體會用總分的方法敘述一個場景,并學習老舍先生具體細膩的描寫和詳略得當的表達方法;
3、運用總分的方法, 寫一個片斷。
教學重點:
學習老舍先生具體細膩的描寫和總分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圍繞一個特點進行多方面細致生動地描寫。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節》,知道北京的春節很長,有一個多月,可是老舍先生卻只選了六個特殊的日子,誰能說說?(臘八節、臘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節、正月十九。);而在這六個日子中, 老舍又只選了其中的幾個日子進行了詳細的描寫,你們看出來是哪幾個日子了嗎?
生答。預設: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請生說說他為什么要這么安排。
預設:這是北京的春節中有代表性的日子,是最熱鬧的日子。
師:是呀!老舍就是這樣抓住了幾個典型的日子,有詳有略地介紹了北京的春節,他的文字并不華麗,但是卻一下子把北京春節的熱鬧景象呈現在了我們的眼前。
二、閱讀課文
現在我們跟隨老舍先生,一起走進最熱鬧的(除夕、元宵),看看作者是如何把除夕、元宵寫熱鬧的。
1、默讀第7、11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樣把兩個日子寫熱鬧的?
2、小組交流。
3、匯報。
預設
除夕
①開頭第一句,先總后分的表達方法,概括出除夕的特點熱鬧;
②作者從香味、色彩、聲音等細膩描寫了人們歡慶除夕,充分表現了除夕的紅火熱鬧。
③問:還能從哪些方面來介紹?(提煉寫作要由條理、層次性)
元宵
①總分(先寫總貌,再分寫它的特點)
②排比(寫出燈的種類多、材料、造型)
③用詞豐富
三、堂上練筆
1、北京的除夕熱鬧非凡,廣州的除夕也毫不遜色。誰知道廣州的除夕什么地方最熱鬧?(花市)
2、播放花市的圖。
3、如果讓你寫這個場景,你想介紹花市的什么特點呢?
出示句子:廣州的花市真 。
問:從哪些方面來介紹特點?
4、練筆
5、組織部分學生展示練習片段,相機點評
四、總結全文
教師回顧總結本課內容。
板書設計:
總 分(條理、層次)
除夕 熱鬧 味覺、視覺、聽覺
元宵 有的 有的 有的 有的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2
教學目標:
1. 感受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激發民族自豪感。了解藏戲的傳說及藏戲的特點,體會作者對藏戲這種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2.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學習作者圍繞中心選材的寫作方法,體會難理解的字、詞、句的意思,了解各段大意。
3.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模式的學習,提高分析、感悟理解、表達的綜合能力。
教學重點:
1. 知道藏戲的由來及特點,感受民族文化的獨特魅力,激發民族自豪感。
2. 了解文章的結構和寫作順序,品味作品富有表現力的句段。
教學難點:
采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模式學習本文,培養閱讀能力。
教學安排:1課時。
教學準備:
1.媒體圖片人物的視頻和課件。
2.錄音的戲劇欣賞片段。
3.本文朗讀錄音。
教學過程:
一. 激發興趣,導入內容:
1. 播放媒體——人物圖片。(各種戲劇的人物圖片)
2. 指名說說,圖片人物都有哪些民族。
3. 放錄音,聽戲劇片段,式說圖片中對應的民族人物。
4. 自由談談,你最喜歡的是哪種民族,為什么?
二. 引入課文,板書課題:《藏戲》
三. 學習課文:
1. 播放課文朗讀錄音,讓學生邊聽課文范讀,邊給不認識的字注音,清除閱讀障礙。
2. 播放藏戲的資料,了解藏戲的由來。
3.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出示閱讀要求:(自學或同桌互學)
(1)這是一篇略學課文,主要講的什么民族的什么內容?
(2)藏戲同其他劇種相比,獨特魅力的地方是什么?(快速瀏覽課文,畫出相關的語句和不理解的詞語)
4. 檢查學習情況:
(1)你有哪些詞語不理解的需要同學幫助請提出來?
生:“吞噬、奇葩”
指生解答:(略)
(2)從藏戲方面,課文講了哪些內容?
指生回答:(略)
教師板書:藏戲的形成、藝術特色。
(3)你從哪些地方看出,藏戲具有獨特的魅力?
5. 細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總結每段的大意。
給學生時間思考,指名回答,老師明確。
6.全文分為四段:
第一段(1-3自然段):用設問句揭示藏戲的特點。
第二段(4-7自然段):講了藏戲的形成。
第三段(8-18自然段):講的是藏戲的面具特色。
第四段(19-21自然段):藏戲形成了固定的形式,并一代一代師傳身授下去。
7. 朗讀品味了解藏戲的特點。
師:齊讀第一段,從哪一句可以看出是寫藏戲的特點?
生:(連續的三個排比式句的問句,更能突出藏戲的特點,還含有民族自豪感。)
指名朗讀這一段。
8. 有感情地朗讀第二段,唐東杰布的故事有哪些傳奇色彩?
(1)分四人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
(2)指小組代表回答。(略)
教師板書:傳奇色彩:勇敢的傳奇;齊心合力、人定勝天的傳奇;藝術的傳奇。
(3) 教師小結:這個傳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東杰布不愧被譽為藏戲的開山鼻祖,時至今日,在每個藏戲劇團,都會供奉著他的畫像,讓他接受著一代代藝人的膜拜,也讓我們頓生出幾分神圣和肅穆感。
(4)全班有感情的朗讀這一段。
9. 有感情的自讀第三段,具體了解藏戲的特點,感受藏戲獨特的藝術魅力。
(1)出示主題,研讀時填空:
( )的面具 ( )的舞臺 ( )的演唱風格
(2)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反復閱讀相關段落,把藏戲的主要特點用一句話或一個詞概括出來。
(3)指2—3名學生結合具體內容回答,教師隨機板書。
四. 教師板書:多樣、夸張、形象的面具
沒有固定的舞臺
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動作豐富
五. 教師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這一課后,也許同學們已經喜歡上它了。從藏戲可以想象到,許多地區、民族,都有著獨具特色的藝術形式,是中華文化的奇葩。而藏戲自然、古樸,有神秘的獨特魅力,看戲時的輕松自然、隨心所欲帶給人們極美得享受。藏戲作為藏族的傳統劇種,到幾百年后的今天,仍有著無窮的魅力,是寶貴的文化遺產。讓我們再一次齊讀開頭部分。
9. 欣賞全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讀自己喜歡的片段。
(2)同桌交流學習收獲。
三.布置作業:
1.給下列字組詞。
婀(婀娜 ) 渾( 雄渾) 俊(俊俏 )
容(容貌 ) 舞(舞姿 ) 身(身份)
唱(唱腔 ) 敦(敦厚 ) 贊(贊嘆不已)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在藏戲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帶的面具,其顏色和形狀基本相同。
(1).(善者 )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純潔 );
(2)(國王 ) 的面具是紅色的,紅色代表( 威嚴);
(3)(王妃) 的面具是綠色的,綠色代表(柔順);
(4)(活佛)的面具是黃色的,黃色代表(吉祥);
(5)(巫女)的面具是半白半黑的,象征其性格(兩面三刀);
(6)(妖魔)的面具是青面獠牙,以示(壓抑和恐怖);
三. 板書設計
《藏 戲》
藏戲的形成、藝術特色。
傳奇色彩:勇敢的傳奇;齊心合力、人定勝天的傳奇;藝術的傳奇。
特點: 多樣、夸張、形象的面具
沒有固定的舞臺
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動作豐富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藏戲來歷及特點。
2、過程與方法:熟讀課文及補充閱讀材料,從中提取相關信息,進行復述。
3、情感與態度:了解并認同各民族獨特的民風民俗,尊重多元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各地方戲的經典片段視頻。
2、學生準備:收集自己家鄉的地方戲劇情況,甚至可以學唱幾句。
教學過程
一、欣賞導入
1、播放地方戲經典片段。
2、板書課題《藏戲》,解題,走進藏族的傳統戲劇文化,激趣閱讀。
二、初讀知意
1、翻開課本,自由地輕聲讀課文。遇見不熟的地方停下來多讀幾遍,直到熟練為止。
2、分層次檢查讀書情況。學習吃力一些的孩子由教師指名學生一一讀一遍,注意正音,并可以帶讀,再由能力強的同學帶讀。
3、出示本課生字新詞,認讀過關。
4、邊讀邊想,有感受的地方可以作上批注,了解藏戲的傳說及特點。
三、細讀明趣
1、交流你的發現,將課文歸結為兩個方面:“藏戲的傳說”、“藏戲的特點”。
2、重點研讀其中一部分,交流其中的哪一點讓你印象最深品味作者譴此用句的順心遂意,同時感受藏戲與藏族文化的魅力。
3、提出閱讀中不明白的地方,相互交流。
四、才情展示
1、成語聽寫大比拼。
2、一起哼唱家鄉戲。
五、作業
擴展閱讀,了解有趣的民風民俗。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4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途、篷、蠻、叛”四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講述課文故事。
3、了解魯濱孫在荒島戰勝困難、木求生存的非凡經歷,感悟要想生存,就得自己想辦法創造條件的道理。
教學方法:自學法、討論法
教材分析:
《魯濱孫漂流記》是英國作家笛福寫的長篇小說,魯濱孫是書中的主人公,本課是該書的縮寫。魯濱孫因乘船遭遇暴風失事,漂流到荒島,一個人在荒無人煙的小島上戰勝了種.種困難,生活了二十多年。課文安魯濱孫歷險的時間順序記敘,寫了魯濱孫“遇險上島”“建房定居”“養牧種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國”。這些故事情節,處處緊扣“險”,塑造了一位不畏艱險、機制堅強、聰明能干的主人公。重點是魯濱孫在島上艱難、驚險的經歷。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
生存,是人生第一需要。某生存,應該是每個人最起碼的本領。同學們將面臨人類生存競爭激烈的時代,怎樣學會生存呢?
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魯濱孫漂流記》(板書課題),這是的長篇小說《魯濱孫漂流記》的縮寫。會給同學們很大的啟示,你會從中悟出什么道理呢?
二、自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
1、讀一讀課文前“閱讀提示”,給自己確定閱讀目標。組織交流一下。(知道魯濱孫漂流到荒島以后,在嚴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樣戰勝重種.種困難生存下來的。)
2、自己認真讀課文。讀準帶注音的字的字音;邊讀邊記內容,練習講課文里的故事。讀一遍記不下來,再讀一兩遍。
3、3、小組講故事。一人講,其他同學補充。
三、重點研讀
細讀第2~8自然段,知道魯濱孫戰勝了那些困難。
1、自讀自悟,思考:魯濱孫戰勝了那些困難?是怎樣戰勝的?畫出有關句子。
2、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教師幫助從“食物、住所、安全、孤獨”幾方面進行歸納。
四、談體會,感悟謀求生存的道理
從魯濱孫戰勝種.種困難的非凡經歷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學生交流,教師酌情點撥。(要有生存的勇氣,積極想辦法,改善生存環境。)
五、推薦原作,拓展閱讀
英國作家笛福的《魯濱孫漂流記》是世界的長篇小說,情節曲折,向來擁有眾多可讀者,有興趣的話,可以找原作讀一讀,情節將比克文協的更具體、更有意思。
板書設計:
魯濱孫漂流記
不畏艱險
險 機智堅強
聰明能干
蘇教版六年級語文上冊教案5
一、學習目標:
1、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感知湯姆他的性格特點。
2、欣賞作品的精彩片段,品讀作者語言的特點,激發閱讀原著的興趣。
二、學習重點:
在快速閱讀中了解梗概的大意,并初步感知人物形象與精神,激發起課外閱讀的興趣。
三、學習難點:
在片斷賞析過程中選取一個語言訓練點(六個“怎樣”,五個“如何”),讓孩子展開想象進行小練筆。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回顧第四單元,我們學習了哪些外國名家的作品?
2、今天老師還要推薦一篇長篇小說《湯姆索亞歷險記》(板書)給你們,它是美國文學大師馬克。吐溫先生(板書)的四大名著之一。對于馬克吐溫你們不陌生吧。語文園地四中有講到幽默的他。在五年級也學過一篇課文《金錢的魔力》。他是世界短篇小說大師,語言風趣幽默,親切自然。《湯姆索亞歷險記》受到了世界各國讀者的喜愛,歷經百年,魅力不減。有人說:如果馬克。吐溫的小說是皇冠的話,那這部小說就是皇冠上的一顆閃亮的明珠。今天我們就一起去見一見這顆明珠。
(二)學習梗概
1、請看題目,你覺得這篇小說的關鍵詞應該是什么?什么叫歷險?
2、學習梗概部分,寫了湯姆的幾次歷險,你能用小標題的形式寫下來嗎?
墓地歷險
荒島歷險
鬼屋歷險
山洞歷險
3、在湯姆這些冒險的經歷中,你覺得最驚險的是什么?歷險結果是什么?
——挖出了強盜“喬埃”埋藏的金幣。所以這篇小說還穿插著一個誰的故事?使得整個故事格外的驚險和引人入勝!——真正強盜“喬埃”的故事。
4、通過學習梗概你對湯姆有了什么樣的了解?
淘氣的機靈鬼、孩子頭兒、在小伙伴中無所不能
膽大妄為、頑皮好奇、無拘無束、向往自由獨立
(三)賞析精彩片斷
1、默讀課文精彩片斷,你覺得這是屬于哪一次歷險后的故事?——山洞歷險返回家后的故事。它是屬于梗概中的哪一部分內容?
2、梗概十一自然段中哪個詞最能表達人們和兩個孩子的心境?——虛驚一場。虛驚一場是什么意思?受了一場不必要的驚嚇,有驚無險。從精彩片斷中找中虛驚一場的證據來。——“半夜時分,鎮上傳來了發瘋般的鐘聲。不一會兒,街道上簇擁著欣喜若狂、衣衫不整的人群,他們高聲喊著:“快來看!他倆被找回來了!”
3、在他們被找回來前后,人們的情感分別有什么不同?——正所謂“大悲大喜,先悲后喜。”大師就是大師,寫文章就是與別人不一樣。他的語言主要以夸張幽默著稱。現在我們以大喜的部分為例,你覺得哪些描寫最吸引你?為什么?
4、湯姆夸張地吹噓這次歷險過程的描寫更為精彩,有兩個詞一連用了五六次,你能否找到?——六個“怎樣”,五個“如何”。現在請同學們把這一段再讀一讀,結合梗概部分相關的描寫,你能否盡情地展開你的想象,把第一個“怎樣和如何”的具體內容寫出來呢?
5、再回到精彩片斷,現在你對湯姆是否又有了新的認識?
樂觀勇敢、頑皮可愛、有愛心
(四)激發閱讀整本書的興趣
1、通過閱讀這篇課文你還想了解湯姆歷險的哪些具體內容?
2、小說第二我章中有關出讓刷墻權的那段描寫充分展現出湯姆具有杰出的領導才能。本不知不覺地自愿成了湯姆的“俘虜”,他不僅替湯姆刷墻,而且為了能刷上墻,連自己的蘋果也賠上了。當孩子們搶著刷墻時,湯姆卻暗自高興。湯姆是個多種角色的復合,他身上還有著各種各樣的性格特征,也許有著你的影子。請同學們找出《湯姆·索亞歷險記》整本書閱讀并完成讀書推薦卡。
讀書推薦卡
書名《湯姆·索亞歷險記》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彩情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推薦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學結束:
作業布業
1、文中有很多詞看上去是貶義詞,實質表達了作者對人物的喜愛之情,如“臭味相投”,你能找出來嗎?
2、積累成語。
3、馬克·吐溫是作者的筆名,關于他筆名的來歷還有一段故事呢,你能否去找找?
語文教案相關文章:
★ 小學教案模板
★ 小學教案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