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定會很好》三年級語文教案與反思
《那一定會很好》是部編版三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這是一篇童話故事。下面就是小編整理的《那一定會很好》三年級語文教案,希望大家喜歡。
《那一定會很好》三年級語文教案1
教學要求:
1.會認“縮、莖”等7個生字。正確朗讀理解“舒服、舒展、努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樹克服困難努力成長的快樂和為人們服務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樹克服困難努力成長的快樂和為人們服務的快樂。
課前準備:
1.學生搜集有關種子成長,樹木用途的圖片、文字資料。
2.教師準備ppt。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出示ppt圖片:種子破土而出,枝繁葉茂的大樹,手推車,椅子,說說想到了什么?
2.從一粒小小的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一棵樹經歷了怎樣的歷程?這其中能讓我們體會到什么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尋找答案吧。
3.板書課題:“那一定會很好”。
4.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初讀課文,不認識的生字根據注音拼讀一下,讀不通順的地方反復多讀幾遍。
2.出示ppt,檢查生字新詞的學習情況,多種形式讀,正音、鞏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隨時糾正出現的問題。
三、精讀課文,體會感悟課文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想一想:從一粒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大樹走過了一段怎樣的歷程?在文中畫出來。
2.小組學生各自讀課文,然后討論交流。
3.交流大樹經歷的歷程。
(板書:種子被泥土包裹——鉆出地面——長成高大的樹——砍倒做成手推車——拆了做成椅子——成為美麗的木地板)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思考在大樹的變化過程中,大樹的心情怎樣?(板書:舒服)
5.默讀課文,把課文中含有“舒服”這個詞語的句子劃出來。邊交流邊出示ppt句子,各種形式讀,體會感悟大樹變化中的快樂。
6.課堂小結:這是一棵怎樣的樹?(板書:成長快樂,服務他人也快樂)
四、對比學習,感悟體會。
我們學過《去年的樹》,這篇課文也寫了一棵樹的經歷,今天學的這篇課文和《去年的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
1.ppt出示《去年的樹》,學生自由朗讀。小組討論這篇課文和《去年的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2.全班交流,師引導體會。
3.ppt出示相同點和不同點。
五、有感情地朗讀兩篇課文。
六、課堂練習
ppt出示練習題。
七、板書
《那一定會很好》三年級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1.會認“縮、努”等8個生字。
2.能根據要求獨立閱讀課文,了解這粒種子最終成為陽臺上的木地板的生命歷程。
3.能根據文段結構,嘗試用自己的話說說這粒種子的生命歷程。
4.體會種子坦然、樂觀的人生態度,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學重點:能歸納一粒種子到變成木地板的變化歷程,并能根據文段結構,用自己的話說說這段生命歷程。
教學難點:體會種子坦然、樂觀的生活態度,感受生活的美好。
教學方法:創境激趣法,談話法。
學習方法:想象體驗,交流探究。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1.播放音樂《童話鎮》。
2.出示童話故事的圖片,聊童話中的人物,最吸引人的情節,故事的結果。
二、導入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板書課題。
2.結合我們剛聊到的童話故事,用”那一定會很好”練習說話。
(1)灰姑娘想:要是——————,那一定會很好。
(2)丑小鴨想:要是——————,那一定會很好。
(3)賣火柴的小女孩想:要是——,那一定會很好。
3.文中的主人公是誰,他也有自己的愿望,對愿望他一定滿懷?帶著這樣的感覺讀課題。
三、學習閱讀提示,明確學習內容。
1.抽生讀閱讀提示。
2.明確本節課學習內容。
四、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配樂師生合作讀。
2.學習字詞。
(1)出示圖片學習“莖”字,莖的下半部分,在哪些字里見過。
(2)用加一加的方法記“努”,出示“怒”讓學生猜字。
(3)說說自己分清“拆”和“折”的方法。
(4)學習擬聲詞“吱呀”“吱吱嘎嘎”。
(5)反義詞和動作識記:推、拉
3.通過填寫這粒種子的變化過程,理解文章主要內容。
4.用自己的話簡單說說種子經歷的變化。
五、再讀課文,體會感悟
1.種子發生的這些變化,是因為它有美好的愿望,找找它的愿望,用波浪線劃出來。
2.生交流找出的句子,要求讀出對美好愿望的期待之情。
3.用“先……再……接著……然后……最后……練說種子產生愿望,愿望實現,再產生愿望的過程。
4.引導學習第一個愿望。
(1)默讀思考:它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愿望?它做了什么?結果怎樣?
(2)按“原因——愿望——做法——結果”引導學生復述課文。
(3)體會愿望實現后種子的心情。
5.扶學第二個愿望,引導學生復述。
6.自學后兩個愿望,練習復述。
7.一粒種子慢慢長大,不斷實現自己的愿望,最后又慢慢變老,多像人的一生啊,你認為童話中哪些想象特別奇妙?你認為這是怎樣的一段歷程?
8.同樣的童話,不同的孩子讀就能有不同的想法,太有意思了,但我們都覺得能心想事成是多么美好啊!
六、拓展延伸
1.看看這些圖片,這些小動物、植物能心想事成嗎?它會經歷一段怎樣的歷程呢?選你喜歡的一幅圖畫,來講一講。
2.木地板又想變成一棵樹,它為什么想變成一棵樹呢?那又會是怎樣美好的歷程呢?
板書設計:
《那一定會很好》三年級語文教案3
教材說明:部編版語文第五冊第三單元第9課
設計理念:
1.人文主題與語文能力雙線提升:既要感受到童話的豐富想象,積極心態帶來的快樂,更要指導學生練習抓主要信息,了解故事情節,豐富情感體驗,提升概括表達能力,感受童話語言的趣味性。
2.對比、拓展閱讀,多角度認知事物:通過和相似內容文本的對比閱讀,從不同角度去發現和思考生命的話題。
生情分析:三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自主識字學詞的能力,能夠借助拼音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對于文中的新詞能夠嘗試用不同的方法理解。對于童話類作品興趣濃厚,具有一定的捕捉信息的能力,能夠進行情節的劃分,結合文本和生活實際感受故事中人物的心情,并進行較為準確的描述。能夠進行角色體驗式朗讀,結合故事人物的心理進行有感情的朗讀。但在情節的概括能力方面還需要方法指導和實踐訓練,在對比閱讀方面,如何去辨析故事的異同還需要進行思考角度和語言表達的指導提升。
教學目標:
1.默讀課文,了解故事的基本情節,能抓住關鍵信息用簡單的話語復述主人公經歷。
2.能夠結合童話中人物的具體表現,了解一棵樹的生命歷程,感受人物積極樂觀的情緒和形象。
3.通過語言表達訓練,傳達樂觀情緒,激活想象力。
拓展:通過對比閱讀,交流討論,從內容、情感等方面對比文本的異同,豐富對童話的內容閱讀和生命認知。
教學重點:
了解故事情節,能夠進行簡單概括,讀好人物心理活動,感受童話的奇妙想象。
教學難點:
對比閱讀不同的文本,嘗試多角度討論異同。
教法:入境誦讀法、要素連綴法。
學法:對比思考法、想象體驗法。
教師準備:教學課件
學生準備:自讀課文
課時安排: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談話導入:
同學們,喜歡讀童話故事嗎?選擇一個,說說喜歡的理由。
(學生自主發言,教師小結,從童話故事的奇妙想象和引人深思入手。)
二、讀好課題,為閱讀奠定基調:
今天我們要讀的童話故事叫作《那一定會很好》。(板書課題)
誰來為大家讀讀?(引導讀出信心、樂觀之感)
到底發生了怎樣有趣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
三、默讀課文,抓線索了解經歷。
1.自讀課文:請大家默讀課文,看看這篇文章寫了誰的故事,要是覺得哪個詞特別新鮮、有趣可以用橫線畫下來。
2.同桌交流:同桌兩個人交換課本,讀讀對方畫的詞語,和你畫的一樣嗎?如果覺得那個詞語好,你也可以在自己的書上補充一下。
3.全班檢測:老師也找了一些詞語,看看和你的一樣嗎?
(課件出示:包裹縮成一團根莖葉鋸子斧子手推車吱吱嘎嘎拆)
誰來讀一讀?(指名讀,正音。)
這么多詞,你能記住哪幾個?(學生發言,指導歸類識記,建立與課文的聯系。)
4.讀了課文,知道講的是關于誰的故事嗎?
(一粒種子)
試著再說清楚一點,一粒種子的什么?(引導發現“變化”)
那請你趕快找一找,這粒種子先后變成了什么?能不能圈出來具體的事物。
(學生捕捉信息:種子--樹--手推車--椅子--木地板,貼詞卡。)
看著這些詞,你能說說這粒種子最后到陽臺上經歷了什么過程嗎?
(引導學生用上順序詞,表述整個過程。)
這是最簡單的說法,但是會有人聽不懂。你覺得哪里沒說清楚?
(引導發現要說清楚為什么變化和怎樣變化。)
出示第一部分:種子為什么會變成樹?又是怎樣變的?你覺得要說清楚,還需要加入哪些詞語?試著找一找,用詞越少越好,但是要準確。
(引導學生發現:站起來,呼吸空氣,努力生長。分為想法和做法。)
你試著用上這些詞再來說說,種子是怎么變成樹的。
(引導學生借助表示想法和做法的詞進行語言表達。)
這樣說,就算沒有讀過這個故事的人也能聽明白。你還想試試嗎?
(課件出示第二個情節)
請你拿出鉛筆,再去讀讀書上第二部分的內容,畫出你認為能夠表示原因和過程的詞語,然后連起來說一說。
(指名匯報,其他同學評議是否說清楚了。)
剩下的兩個變化同桌兩人每人讀一部分,自己勾畫關鍵詞,然后講給同桌聽。
(練習用自己的話說說種子的經歷。)
四、讀好重要語句,感受人物心理:
1.這個故事可以分成四個部分,每次的變化都不一樣??墒窃诠适吕?,也有一樣的地方,誰發現了?
(引導學生發現種子每次都想法都是“那一定會很好”。)
2.出示文本中的四句話,指導朗讀:
“這真難受?!狈N子想,“我一定要站起來,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氣,那一定會很好?!?/p>
“要是能做一棵會跑的樹,那一定會很好?!睒溥@么想著。
“要是我能停下來,坐著休息一會兒,那一定會很好?!笔滞栖囈贿呥@么想著,一邊費力地跑來跑去。
“我真是老了。”椅子想。它越來越覺得挺直腰背坐著很吃力,“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會很好。
(引導學生結合提示語和上下文讀好心理活動。)
五、欣賞趣味情節,感受童話想象:
在讀這個故事的時候,那一處你覺得最有趣?
(學生個性化閱讀分享,感受童話奇妙的想象,關注結尾。)
六、讀童話故事,猜作者其人:
1.讀了這片童話故事,你覺得寫這個故事的人是什么性格?
(結合“那一定會很好”了解作者的積極向上,開朗樂觀。)
2.其實這位作者平時也很喜歡說這句話,請看:
(出示填空練習:今天趴在書桌前寫好幾個小時,___________,那一定很好。
公園里的景色這么美,___________,那一定很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一定很好。
3.有位同學看了這篇課文,也開始展開想象的翅膀了。
早上起來,我聽見書上有兩只小鳥在叫,要是___________,那一定很好。于是___________。后來……
七、小結閱讀內容,推薦《去年的樹》:
1.讀了今天的故事,我想大家都記住了那句話——那一定會很好。
(結合板書小結:做什么都很好)
2.同樣是寫樹的童話故事,另一位作家又有不一樣的想象。大家可以讀讀日本作家新美南吉《去年的樹》,看看他要告訴我們什么。
附:板書設計
那一定會很好
種子→樹→手推車→椅子→木地板
(做什么都很好)
《那一定會很好》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1
今天我執教了《9_那一定會很好》這篇童話故事,文章內容有趣,含義深刻,在教學時我以學生特點及單元目標為依據,做到以生為本,落實目標,提升素養。鑒于此,我的課堂呈現出了以下特點:
一、抓住主線,凸顯主題
《9_那一定會很好》一文中,“那一定會很好”這句話在文章中出現了四次,這也就成了文章中的主線,教學時我抓住這一主線展開,引導學生默讀找出含有“那一定會很好”的四句話,并弄明白了這四句話分別是種子、大樹、手推車、椅子的想法,那他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自然而然將學生引入課文之中,感受他們為人民服務的快樂與舒服。
二、引導質疑,促進提升
常言說:學貴在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因此在學習時引導學生質疑非常重要。在本節課學習之前,引導學生預習課文,讓學生先將課題讀兩遍,說出初次讀課題的想法,此時孩子們的想法是好奇的,也是發自內心的:什么一定會很好?“那”指的是什么?等問題油然而生。學生們會帶著好奇走進課文。當讀了幾遍課文后,又引導學生質疑,此時就不單單停留在對課題的質疑,而是深入到對課文的理解之中,步步深入,了解學情,真正做到以學定教,順學而教,孩子們在質疑中學會了思考,學會了提問。
三、讀演結合,激發興趣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沒有做過多的講解,而是放手引導學生合作學習,以小組為單位選擇本組最感興趣的一次變化歷程讀一讀,演一演,體會主人公的心理。孩子們興趣高漲,小組長分工安排,組員們默契配合,聲情并茂地朗讀與栩栩如生地表演將學生帶入情景之中,在讀與演中展開想象,親身體驗,感受種子的堅持不懈,大樹、椅子、木地板的無私奉獻,在評價之中又一次將文本的理解深化。
四、展開想象,獲得啟示
童話故事富有想象,在教學時我也緊抓這一點,在學生讀文中引發學生的想象,在想象中受到啟示。如課文引導學生想象種子在泥土中的難受及生長時的努力,體會愿望的實現要經過不懈的努力;想象手推車裝著東西跑來跑去的快樂以及椅子看似休息,卻還給人們提供方便,感受它們在奉獻中獲得快樂的心情。潛移默化地讓學生在讀童話中受到啟示,這也就達到了童話教學的目標。
在看到優點的同時我也感到了課堂中的不足:
1.學生在評價種子的表演時很精彩,不但從動作中體現心理,還從神態上進行了評價,如果此時再讓另外一個學生演種子,其余學生朗讀,相信種子那種為了實現愿望的不懈努力的精神一定會在孩子們的心里扎根、發芽,學生對讀演結合的學習方法也會掌握的更熟練。
2.因為本節課容量太多,因此對含有“那一定會很好”四句話的朗讀上欠缺,致使孩子們不能真切地體會到大樹、手推車、椅子的心情。
3.在小組合作學習時,組長分工明確,學生都能參與其中,這是一大進步,可在匯報之后,一節課結束時,不能對小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的評價和小結,使孩子們小組學習仍處于盲目狀態,如果在課末留出幾分鐘時間,讓小組長對各組學習進行一個小結,對各位組員的表現進行點評,教師適當引導,相信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會得益于法,今后會運用此法,使小組學習落在實處,并走向成熟。
《那一定會很好》三年級語文教學反思2
《那一定會很好》是一篇生動童話故事,因為是自讀課文,這篇課文我準備一個課時就完成,重點在讓學生去感受課文,品讀課文。在教學時,我讓學生自己充分閱讀文本,在閱讀中得到情感體驗。
教學中也存在著些許不足,有待不斷完善。
1.學生能夠通過讀文理解文中內函,但總結能力不行,本節課雖然課文都是由學生具體讀,但是老師也直接參與指導方法,一步步引著走,屬于半放半扶。隨著學生學習能力提高,以后略讀課我會嘗試更大程度地放手,由各學習小組組長和學生一起學習。
2.自讀中給學生要求還應更明確,幫助學生養成會讀書好習慣。
3.要給學生足夠空間去質疑,充分激發學習興趣與思維空間,讓其成為略讀課文學習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