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
教師在寫教案時,一定從實際出發,要充分考慮從實際需要出發,要考慮教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該簡就簡,該繁就繁,要簡繁得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1
活動目標
1.體驗圖形變化帶來的樂趣。
2.鞏固對圖形特征的認識,感知正方形、三角形、長方形間的關系。
3.學習用折疊、分割、拼合的方法,知道正方形可以分割成長方形或三角形,長方形可以分割成正方形、三角形或長方形,大小相同的兩個三角形又能拼出正方形和長方形。
4.培養幼兒有禮貌、愛勞動的品質。
活動準備
相同大小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若干,剪刀人手一把。
活動過程
一、導入:鞏固對圖形的認識,激發幼兒興趣
出示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三個圖形寶寶,請小朋友一起說出它們的名字。”
師:“這些圖形寶寶被施了魔法,它們各自變成了兩個大小相同的圖形寶寶。小朋友,請你想一想正方形如果變成兩個大小相同的圖形寶寶,會變成什么呢?”
幼兒自由回答。
二、操作探索
1.正方形可以分成兩個相同大小的長方形或兩個相同大小的三角形。
師:“現在請小朋友自己動手試一試,將正方形折疊后用剪刀剪開看一看能變成兩個大小相同的什么圖形?”
(要求:剪刀使用的方法;必須是兩個相同大小的圖形;先對折再沿折痕剪。)
師:“現在,誰想說一說,你把正方形變成了兩個大小相同的什么圖形?”
師:“現在請小朋友將你變出的兩個大小相同的圖形,讓他們被剪開的那條邊合在一起,看看是不是正方形。注意邊與邊要完全拼在一起。”
(幼兒向前展示自己的操作,并貼在黑板上。)
2.長方形可以分成兩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
師:“現在請小朋友自己動手試一試,將長方形折疊后用剪刀剪開看
一看能變成兩個大小相同的什么圖形?”
師:“現在,誰想說一說,你把正方形變成了兩個大小相同的什么圖形?”
師:“現在請小朋友將你變出的兩個大小相同的圖形,讓他們被剪開的那條邊合在一起,看看是不是長方形。注意邊與邊要完全拼在一起。”
(幼兒向前展示自己的操作,并貼在黑板上。)
小結:正方形可以拆分成兩個大小相同的長方形或三角形,兩個大小相同的三角形或長方形也可以拼成一個正方形;長方形可以分成兩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和三角形,兩個大小相同的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一個長方形。
三、活動延伸
師:“小朋友一個三角形寶寶要把它變成兩個相同大小的圖形寶寶,你覺得能變成什么圖形呢?”
(幼兒自由回答)
師:“那兩個相同大小的三角形寶寶在一起又會組成什么新的圖形寶寶?”
(幼兒自由回答)
師:“在我們的益智區,老師為大家準備了許多大小相同的三角形寶寶,區域活動的時候小朋友可以自己試一下,看看兩個相同大小的三角形都能拼出哪些圖形寶寶。”
活動反思:
操作活動后鼓勵幼兒交流。幼兒在操作過程中正是顯示思維差異性的時候,教師作為一名觀察者和指導者一定要了解幼兒的操作特點和思維特點,在操作活動后有目的地引導幼兒進行方法和經驗的交流。孩子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能夠學到別人的經驗,這對每一名幼兒來說都是十分寶貴的,而且教師的行為會影響到孩子的思考,他們會努力展現自己的想法,與別人分享。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2
活動目標
1.體驗助人為樂帶來的快樂。
2.能仔細觀察物品的數量,說出相同點和不同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以及分辨能力。
3.學習不受物體顏色、大小、形狀和排列順序的影響,感知5的實際意義。
活動重點:能仔細觀察物品的數量,說出相同點和不同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觀察能力以及分辨能力。
活動難點:學習不受物體顏色、大小、形狀和排列順序的影響,感知數字5的實際意義。
活動準備:
1.ppt
2.糖果卡片(紅色和黃色)若干。
3.桃子(大、小)若干
4.餅干卡片(三角形、正方形)若干。
5.操作紙每人4份
6.環境創設。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幼兒興趣,復習手口一致點數5以內的事物數量,并能說出總數
教師出示松鼠圖片。
師:“松鼠兄弟兩人在樹林里散步突然發現了地上有好多好多的松果,它們開心極了,于是低頭撿起松果來。不一會口袋就裝滿了。”(出示松果排列的圖片)
師:“小朋友到底是松鼠大哥撿的多還是松鼠小弟撿的多。還是兩人撿的一樣多?”(教師帶領幼兒一起點數驗證)
小結:“原來他們撿到的松果一樣多,都是5顆。”
師:“路上碰到狐貍,小朋友你們知道狐貍撿到的肉誰的多誰的少嗎?還是一樣多呢?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數的時候要注意點一個數一個,從左到右,從上到下,不能多數也不能少數)
二、操作探索,感知等量物品數量不隨事物的顏色、大小、形狀及排列方式的變化而改變
1.探索物品數量不隨事物的顏色變化而變化。
狐貍松鼠請客(教師出示動物朋友的圖片)
師:“先數一數一定有幾位動物朋友?”
師:“請把紅色的糖果分給小豬,把黃色的糖果分給小兔子。”
(ppt同時顯示與幼兒相同的操作紙圖片)
師:“引發幼兒說出糖果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幼兒觀察
并說出數量相同,而發現顏色不同)
小結:事物的數量不隨顏色的變化而變化。雖然顏色不一樣但
是它們都是數量是一樣的,都是5。
2.探索物品數量不隨事物的大小變化而變化。
師:“請把大的桃子分給小猴媽媽,把小桃子分給小猴寶寶”(ppt同時顯示與幼兒相同的操作紙圖片)
師:“引發幼兒說出桃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數量相同而大小不同)
小結:事物的數量不大小的變化而變化。雖然大小不一樣但是它們都是數量是一樣的,都是5。
3.探索物品數量不隨事物的形狀變化而變化。
師:“請把三角形的餅干分給小熊,把正方形餅干分給小老鼠”(ppt同時顯示與幼兒相同的操作紙圖片)
師:“引發幼兒說出桃子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引導幼兒觀察并說出數量相同而形狀不同)
小結:事物的數量不形狀的變化而變化。雖然形狀不一樣但是它們都是數量是一樣的,都是5。
4.探索物品數量不隨事物的排列方式的變化而變化。
師:“為了感謝小朋友們松鼠和狐貍也為小朋友準備了好吃的事物。”(幼兒操作后引導幼兒觀察兩組事物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小結:事物的數量不隨排列方式的變化而變化。雖然排列方式不一樣但是它們都是數量是一樣的,都有5根雞腿。
三、生活聯想,感知等量物品數量也不隨事物的種類、粗細、高矮等因素的變化而改變
1.(出示有關種類不同、高矮不同、粗細不同等因素的兩種數量相同的事物圖片)小結:小朋友,等量物品數量也不隨事物的種類、高矮、粗細的變化而變化。
2.請小朋友找一找,我們的活動室內有什么是大的大小、顏色或是高矮等等因素不同,而數量是相同的兩組事物。
3.小朋友,我們一起到活動室外再去找一找吧!
四、結束
教學反思
通過本堂課的學習,大部分孩子能在游戲中掌握5的守恒,能用5以內的數字表示不同形狀、顏色,但數量相同的事物;其中的拼圖游戲不僅鍛煉了孩子的協作配合能力,還能激發幼兒的創新思維能力。但是這種活動方案容易造成老師只注意整體,從而忽視了孩子的個性化發展。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3
活動目標
1.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樂意與同伴游戲。
2.初步感知空間方位概念,能用前、后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相應的位置,提升辨別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學習以自身或客體為中心區分前后空間方位,理解物體前后方位的相對性、可變性、連續性。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重點:
初步感知空間方位概念,能用前、后方位詞描述物體所在相應的位置,提升辨別和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難點:
學習以自身或客體為中心區分前后空間方位,理解物體前后方位的相對性。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兔子、企鵝、青蛙、鴨子)、環境創設(房子道具、玩偶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游戲,當老師說到一個詞時請你說出它的相反詞。”
教師依次說出大小、上下、長短、高矮、前后。
二、以自身為中心區分前后并用前后方位詞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1.師:“小朋友,剛才的游戲,我們最后說到了哪個相反詞?”
師:“小朋友,你知道在我們身體上有哪些器官、部位是在我們身體的前面?有哪些器官是在我們身體的后面?”
幼兒自由回答,教師及時作出肯定或更正。
小結:我們身體前面有鼻子、眼睛、嘴巴,我們的身體后面有屁股。
2.師:“請小朋友仔細觀察一下,除了我們的身體器官、部位外,你的身體前面還有什么?”
(幼兒自由回答)
師:“你的身體后面還有什么?”
(幼兒自由回答)
師:“咦,小朋友有沒有發現一體機在小朋友的前面,可是老師說一體機在老師的后面,為什么一體機位置發生了變化?誰來說一說?”
(發散幼兒思維,自由回答)
小結:原來我們面對的方向不一樣,所以我們前后的物體也不一樣,物體的前后是有相對性的。
3.師:“現在聽老師說名稱,請小朋友說出它們在你的前還是后。看誰說的又快又對。”(如:教師說鋼琴,幼兒回答前)
三、以客體為中心區分前后,并用前后方位詞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1.師:“請兩位小朋友說一說你的前面坐著誰?你的后面坐著誰?”
2.師:“請小朋友告訴老師,__x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
(幼兒自由回答)
師:“請小朋友看一看在你前面的這座房子,它的前面有誰?房子的后面有誰?”
師:“看一看后面的那座房子,它的前面有誰?房子后面有誰?”
(教師將前面的房子調換方向)師:“現在在看一看房子的前面有誰?房子的后面有誰?”
師:“為什么房子前后的小動物發生了位置的變化?有誰說一說?”
小結:原來房子面對的方向不一樣,所以房子前后的小動物就會發生變化。物體的前后是有可變性的。
3.師:“現在小動物都跑來要跟小朋友做游戲,邀請小朋友根據要求幫助小動物站好隊。”
教師說出動物名稱所在位置,幼兒操作。如:企鵝面對自己站在最前面,企鵝的后面是鴨子,鴨子的后面是青蛙,小兔在青蛙后面。
師:“隊伍要有變化了,青蛙的前面是企鵝(企鵝站在青蛙的前面)。”(教師變換動物站隊的次序,引導幼兒操作)
師:“現在請所有的小動物向后轉,請問青蛙的前面是誰?后面是誰?(教師說出前后讓幼兒說出動物名稱)。”
師:“現在請企鵝站在小青蛙的前面兔子的后面。(教師變換要求,重復練習)”
四、游戲 鞏固以身體或客體為中心區分前后,并感知物體前后的特性
1. 幼兒變換位置,感知物體前后的可變化性和連續性
師:“現在我們一起玩一個變變變的游戲。請小朋友聽清老師的
要求快速說出他們的相應位置。”
問其中一名幼兒前后各是誰?變換座位后再問前后各是誰?反復幾次游戲。
師:“為什么這位小朋友剛才前后的人和現在前后的人不一樣了?”
小結:中心發生了變化,所以前后的事物也就發生了變化。當人或事物向前或向后移動的過程中還具有連續性。
2. 師:“請小朋友輕輕起立站在椅子前面,現在將小椅子推進桌子里面站在椅子的后面。”
師:“面向老師向前一步走,向后退一步”。
師:“請小朋友按要求站成兩列,請__站在老師的前面,__X站在__的后面,____站在__X的后面,____X站在____的前面__X的后面。”
師:“其他小朋友迅速站在____的后面,現在請小朋友跟隨老師到外面休息一下吧!”
五、結束
活動反思:
杜威曾說:“教育即生活”,幼兒的數概念的形成是與幼兒所接觸的生活環境密不可分的,是建構在幼兒生活經驗的基礎上的。因此,本活動的設計從生活出發、在游戲中進行、在反復練習中建構經驗,萌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喜愛。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4
活動目標
1.樂意參加6以內的點數活動,愿意爭當點數大王。
2.能夠按要求拿取、擺放6以內不等數量的材料并主動思考、專心進行操作。
3.學習手口一致的點數6以內的數量并準確說出總數,會按數取物。
4.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幼兒操作材料:水果和動物卡片;小石頭、棋子、玩具棒、雪糕棒、雪花片等;帶圓點和三角形標志的卡片每人一張;數字卡片每人一套。
課件、環境布置(6張桌子、6個氣球、7把椅子)
活動重點:學習手口一致的點數6以內的數量并準確說出總數。
活動難點:了解6以內的數可以表示不同物品的數量,會按數取物。
活動過程
一、由“點數大王爭奪賽”導入活動
師:現在我們都是中班的小朋友了,學了好多的本領。今天我們要舉行“點數大王爭奪賽”,有信心參加嗎?
那我要考考大家了,我這里有好多草莓,小朋友會數嗎?伸出右手的食指,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二、 利用實物圖片(水果和動物),嘗試點數
1.取出3張蘋果圖片在桌子上擺成一排,伸出小手數一數。
2.取出5張桃子的圖片擺在蘋果的下面,伸出食指數一數。
3.再取出6張蜜蜂的圖片放在桌子上排成一排,伸出手指一起數一數。
4.第一關順利過關,請大家邊數邊將圖片送回。
三、利用圓點卡片,對應點數
1.根據圓點的數量,取出相應的雪糕棒
2.根據圓點的數量,取出相應的棋子
小結:數量是6的物品都可以用6個圓點來表示。
四、利用數字卡片,按數取物
接下來是“挑戰點數大王”的最后一關,也是最難的一關,孩子們還有信心嗎?(banzhuren.cn)認識這個數字嗎?
1.請小朋友找出數字6放在自己的面前,然后從剛才沒有用到的材料中取出和它數量一樣多的物品放在旁邊。
小結:數字6不僅可以表示6個棋子、6根玩具棒,還可以表示6片雪花片、6塊小石頭,所有數量為6的物品都可以用數字6來表示。
2.請小朋友再選一種自己喜歡的材料,也取出與數字6相同的數量。
小結:小朋友還把剛才取的6樣物品擺成了不同的形狀,但一定要數仔細,不漏數也不重復數,尤其是點數環形上的物品時,要記住從那一個開始的,數準確。恭喜今天參賽的所有小朋友都是今天的“點數大王”。
五、生活滲透,解決問題
1.找一找、數一數房間里的物品。
2.頒發“點數大王”的獎品。
活動延伸:
點數生活中的其他物品,并嘗試用符號來記錄。
活動反思:
每一環節都讓幼兒在操作中學習數學、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以游戲化的口吻,使整節課循序漸進,在重點與難理解部分重復數數,讓幼兒加深理解數字與數量間的關系。特別在操作探索與游戲中,我們都能看到幼兒好學、樂學的表情,對我來說,看著孩子這樣的表現,能夠達到這種程度,我已經很開心了。對他們的表現給予肯定,孩子們也笑得更加燦爛。
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教案5
活動目標
1.理解10的形成,知道9添上1是10。
2.認讀數字10,知道10的實際意義。
3.教育幼兒養成做事認真,不馬虎的好習慣。
4.教幼兒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態度。
活動準備
藍氣球9個,紅氣球10個,數字卡片1—10。
活動過程
1.復習9的形成。
出示藍氣球8個,提問藍氣球有幾個?怎樣使他們變成9個?
請一位幼兒操作添成9個氣球,添上后點數說出總數。
小結:8個氣球添上1個氣球是9個氣球,8添上1是9。
2.學習10的形成。
出示:紅氣球9個,提問紅氣球有幾個?怎樣使他們變成10個?
請以為幼兒上來添成10個氣球,然后點數并說出總數。
小結:9個氣球添上1個氣球是10個氣球,9添上1是10.10個氣球用數字10表示。
3.認讀數字10,理解10的實際意義。
出示數字10,引導幼兒說說10的實際意義,找一找周圍哪些東西數量是10個。
教師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并講述10像什么?
4.游戲:比多少。
畫上兩個圓圈(兩個呼啦圈也可),聽音樂,音樂一停,站在圈上比比哪個圈里的人多?
活動延伸:
幼兒學習資源4第9頁,數一數,將氣球與相應數字連起來。
數一數小魚和小鳥的數量并添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