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數學老師教育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進而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教案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數學老師教育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數學老師教育教案(精選篇1)
【活動目標】
1、繼續感知5以內的數量。
2、能按數量的多少進行排序。
【活動準備】
五間房子、小動物若干,人手一套學具。
【活動過程】
一、感知小動物的數量。
看,誰來了?(師逐一出示小動物)誰來告訴大家,小貓有幾只?那小刺猬又有幾只呢?小動物都有自己的家,那么這些小動物是怎么住的呢?我們來看看,這里一共有幾間房?幼兒一起點數,并說出總數。那該怎么住呢?誰該住進有紅旗的房子里呢?讓幼兒說說。為什么1只小兔住小紅旗的房子里呢?那1的后面該誰住了呢?讓幼兒說說。為什么?2只小蜜蜂的后面這間房子住誰了呢?為什么?還剩最后一間房子是誰住的?集體檢查小動物住房的情況。我們來看看,小動物們是怎么住的,我們從紅旗這邊的房子開始看,對,它們是排好對的,它們的數量分別是一、二、三、四、五。
二、點卡匹配。
把我們來給這些小動物畫點子,這里有幾只小兔?該畫幾個點子來表示呢?請一幼兒說說。1只小兔用一個點子來表示,那我們給它送上一個點子。二只小蜜蜂用幾個點子呢?請一幼兒來找找相應的點子。五個點子該送給哪間房子里的.小動物,說說為什么?那這幾間房子里的小動物我們也給它送上相應的點子,師請幼兒集體給其他的小動物送上點子。
三、幼兒集體操作。
師出示作業紙。這里還有一幢房子,我們來看看,分別住著誰?那這間房子里住的該是幾只小動物?你怎么知道是二只小動物呢?(有兩個點子就表示有兩只小動物)那這間房子里住著誰?為什么要住三只小貓呢?(在兩只小狗的后面就只能住三只小貓)
師介紹操作要求:一樣的小動物要住在一間房子里,不能把它們分開:看清點卡或小動物的數量進行操作。幼兒集體操作,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有順序地進行排序。
四、作業展評。
說說你的紅房子里住著誰?小雞的后面住著誰?你為什么請小動物住這里?
幼兒園小班數學老師教育教案(精選篇2)
設計意圖
小班孩子的認知特點,更多的是通過對物體外部特征的直接感知,逐步獲得認知經驗的。深秋的到來,形狀各異、顏色不同的水果,刺激著孩子們的視覺?!吨改稀分赋觯阂湟曈螒蚝蜕畹莫毺貎r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利用當季且幼兒常見的水果作為教育資源,為幼兒認知、學習提供最直接的活動教材,不失為一個巧妙的想法,因此我設計了《水果分類》這節課,讓幼兒根據水果的名稱、顏色等特征,初步學習分類,體驗和同伴一起游戲及動手、動腦的快樂。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水果的名稱進行分類。
2、學習用“把__和__放在一起”大膽表述分類結果。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認識各種常見的水果,如:蘋果、香蕉、橘子、梨等水果,并正確說出名稱。
2、蘋果、香蕉、梨、火龍果、葡萄水果卡片,分類籃若干3、環境創設:創設水果店情景。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師:今天呀,老師帶來了一位朋友嗎,你們認識她嗎?(兔小姐),對了,就是兔小姐,她新開了一家水果店,我們一起去她的水果店看看吧!
二、幼兒觀察水果的擺放規律師:你們仔細看看,兔小姐店里的水果是怎么擺放的?(按照水果的種類,把一樣的水果擺在一起),你們聽:誰來了?豬爸爸來買水果了,哎呦,豬爸爸肚子太大了,不小心把水果架碰倒了,兔小姐的水果倒了一地,你們愿意幫助他們把水果放好嗎?但是去之前我們要先學會一種本領,把一樣的水果放在一起,你們能行嗎?我先請兩個小朋友上來用水果卡片試試看。
三、個別幼兒嘗試按水果進行分類師:這兩個小朋友先用我們的水果卡片試一試,看看他們能不能把水果分好,注意要把相同的水果放在同一層水果架上。
小結:你們看,他們分的對嗎?請某某小朋友說說,你是怎么分的?(引導他們用“把__和__放在一起”),對了,只有學會把相同的水果卡片放在一起,兔小姐才會請我們去幫忙,現在其他小朋友想不想試一試?先來看看我們的材料。(介紹操作材料)
四、集體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師:在試之前,老師有幾個要求:
1、等會你們自己選擇一張桌子操作,如果發現籃子不夠了,你就選擇其他的桌子操作。
2、每個小朋友一籃水果卡片,你們要把水果分到桌子上的水果籃里面。
3、聽到老師拍手的聲音后馬上回到位置上。
教師講解:我們來看看這組小朋友分好的水果卡片,分對了嗎?誰來說一說你是怎么分的?
五、游戲結束—水果寶寶分類排隊師:小朋友都已經學會分水果的本領了,那現在我們準備出發去兔小姐的水果店幫忙啦!請身上貼著蘋果圖案的小朋友站在這里,貼著香蕉圖案的小朋友站在這里,我們出發吧!
活動反思
這節小班《水果分類》,我的目的是孩子們在已經熟悉掌握各種水果名稱的基礎上對他們進行分類??紤]到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創設了一個他們熟悉的動物情境:兔小姐開了一家水果店,她的水果擺放的特別整齊,但卻被后面來的豬爸爸給碰倒了,由此引出讓幼兒幫兔小姐的水果分類,孩子們也很樂意幫忙。在過程中,我先請了幾位幼兒上來個別操作,本來我以為把三種水果進行分類,而且還是孩子們熟悉的蘋果、香蕉和梨,對他們肯定沒難度。結果他們上來操作時孩子們還是弄錯了,由此我想到,孩子們雖然熟悉水果,但對于分類這個概念還不是很清楚,所以操作起來會有難度。接下去的集體操作過程中,我投放了五種水果,由于小班孩子剛進園不久,對于上課的常規不是很清楚,所以出現了不是人手一份材料的情況,我在過程中馬上引導他們要自己獨立拿一籃水果進行操作。在最后的檢驗環節,我發現有一組小朋友好幾種水果放錯了,他們雖然認識水果,但在分類過程中會出錯,因此我在接下去的時間里,重點會進一步加強孩子們對于分類概念的掌握,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符合。
幼兒園小班數學老師教育教案(精選篇3)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讓幼兒感知“1”和“許多”,并初步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2、培養幼兒對數活動的興趣,并學習用語言來進行表達。
二、重點和難點:
重點:通過操作游戲活動,讓幼兒感知“1”和“許多”。
難點:初步學習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
三、材料及環境設計:
小雞人手一只,套蛋人手一只(紅、黃、綠三種顏色)
四、設計思路:
根據小班幼兒學習數的特點來看。孩子學數比較形象、直觀。因此,設計了這一教學活動。讓幼兒通過老師所提供的特定的材料來感知“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使幼兒在愉快的氣氛中感知數概念。
五、流程設計:
提出問題——〉嘗試活動——〉反饋討論——〉提高嘗試
教學手段:師講——〉個別游戲——〉師生討論——〉集體游戲
(一)、提出問題——〉嘗試活動:
師:“嘰嘰嘰,誰來了?”(小雞來了)。
出示小雞:師:有多少小雞?(許多小雞)想不想和小雞做游戲?(想)每個小朋友和一只小雞做游戲。
(二)、提出問題——〉嘗試活動——〉反饋討論:
師:咯咯咯,誰來了?(雞媽媽)雞媽媽要讓雞寶寶回來(幼兒送小雞回家,放進筐里)
剛才家里沒有小雞,現在怎么了?(許多小雞)
師:雞媽媽要和我們來玩一個小母雞生蛋的游戲,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一些什么樣的蛋蛋?(有紅蛋蛋、綠蛋蛋、黃蛋蛋、我們的蛋是彩色的.蛋蛋)。
交代游戲規則:挑一個你喜歡的蛋蛋,只拿一個,一邊拿一邊說:“我拿了一個什么顏色的蛋蛋?”
師:(請每位幼兒拿一個蛋蛋)我這里有幾個蛋?(許多)。原來我有許多蛋蛋,現在我把它分給小朋友。你一個、我一個。
請幼兒各自說說拿了一個什么顏色的蛋?
(三)、提高嘗試:
1、師:現在我們要到草地上去生蛋,一邊生蛋一邊說:“小母雞,真能干,生下一個大蛋蛋,生好了蛋蛋回家了。”(幼兒游戲)
師:剛才草地上沒有蛋,現在怎么拉?(許多蛋蛋)
師:你生一個,我生一個,變成了許多蛋蛋。
2、師:蛋蛋放在地上我不放心,我們來幫雞媽媽把蛋拉回家,一邊撿一邊說:“我撿了一個什么顏色的蛋?”
(四)、講評:
1、剛才籮筐里沒有蛋蛋,現在怎么拉?(許多蛋蛋)
2、告訴幼兒下次再來玩游戲。
評析:
根據幼兒在非正式活動中積累的初步經驗以及小班計算活動中教學的目標,孫老師明確了本次活動的基本要求,即正確區別“1”和“許多”兩個不同的量。老師在活動中始終能圍繞目標開展活動。活動中,老師能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采用了讓幼兒直接參與的情景教學方法,讓幼兒在有趣、直觀、形象的情景中,通過對學具的操作,感受“1”和“許多”這兩個不同的量,使幼兒學得輕松、自主。如:老師采用了“和小雞做朋友”、“幫雞媽媽撿蛋”、“小母雞生蛋”這三個情景游戲,使幼兒始終以角色身份參與游戲,這一方面,即符合小班幼兒好動的特點,又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讓幼兒在有趣的游戲中體驗并感知了“1”和“許多”,并通過反復的游戲,使幼兒能正確區別“1”和“許多”,理解兩個量的實際意義,引起幼兒對數的好奇和探索興趣。
活動中有一個較好的方面,即在活動中,老師強調了讓幼兒用語言來表達“1”和“許多”兩個量,符合小班幼兒動作配語言的思維發展要求,也促使幼兒在表達過程中理解“1”和“許多”這兩個量的概念。
幼兒園小班數學老師教育教案(精選篇4)
活動目標:
1 . 能發現圖形的排列規律,按abab的形式進行排序。(重點)
2 . 在集體面前大膽表達自己的看法。
活動準備:
1 . 三角形、圓形小卡片人手一套
2 . ppt
活動過程:
一、春游--感知物體的abab排列規律
1.小朋友,美麗的春天到了,大家都去春游啦。
2.點擊ppt。小朋友來到了公園里,公園里有些什么?
3.樹是怎么排隊的?
4.花是怎么排隊的?
5.出示ppt2。啊呀,前面有條河,但是小石橋壞了。我們一起來修吧!
這些石頭是什么圖形?他們是怎么排隊的?接下去是什么形狀的石頭?
二、修小路--運用abab規律進行排序
1.情境:路遇小兔,傷心的小兔說回家的路壞了,我們一起來幫小兔修路吧。
2.小兔訴說路的規律:一個三角形一個圓形一個三角形一個圓形
3.教師演示。
4.幼兒操作練習。
5.師幼共同檢驗。
6.小兔送禮物,送給每位寶寶一個圖形
延伸活動:
回家--嘗試運用abcabc規律排序
1.哎呀,我們回家的路也壞了,怎么辦?
2.看看我們有幾種圖形?三種圖形怎么排?
3.師幼合作修路。
幼兒園小班數學老師教育教案(精選篇5)
活動目標:
1、學習從大到小或從小到大排列三個物體。
2、用語言講述操作結果。
3、積極的參與活動,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4、培養幼兒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1、PPT課件。
2、操作材料人手一份(課前打印)。
配套課件:
小班數學課件《大小排序》PPT課件
活動過程:
一、出示PPT1,激發興趣。
1、師:“今天,有一群小動物想要邀請我們小二班的小朋友去動物之家做客,你們高興嗎?”讓我們一起看看都有誰吧。(出示圖片:獅子、小猴、小貓、小狗、小鹿、小羊、小兔)
2、師:“噓!要到動物之家做客,動物們提出了闖關的要求!我們一起來加油努力吧!”
二、出示PPT課件教學
小班數學教案《大小排序》含PPT課件
(二)出示PPT,讓幼兒在不相同的.圖片中找出誰最大、誰最小,并用自己的語言完整地表達出來。
第三關(出示PPT4)
師:“穿過樹林,我們來到動物之家了???,誰來迎接我們呢?”(小狗、小貓、小猴)
師:“它們讓我們小朋友看看它們誰大誰小?誰來說一說?”
(三)出示PPT,讓幼兒按照從“小到大”、“大到小”的規律排隊。
1、第四關(出示PPT5)
師:“現在開始闖第四關了,看,小熊一家也來湊熱鬧了,它們也要我們小朋友看看它們一家誰大誰小?誰來說一說?”
師:“請小朋友幫它們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應該怎么排呢?”(小熊、熊媽媽、熊爸爸)
師:“我們是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的?!?出示PPT6驗證答案)
2、第五關(出示PPT7)
師:“我們要進入第五關了,誰能幫它們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隊?應該怎么排?”(小鹿、小羊、小兔)
師:“我們是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隊的?!?(出示PPT8驗證答案)
(四)出示PPT9
師:“我們闖關成功了!我們一起來鼓鼓掌吧!但是,獅子還給我們布置了終極任務,完成終極任務才能得到終極大獎!就是卡通貼畫紙,你們想要嗎?”
三、幼兒操作活動:小動物來排排隊。鞏固三個物體的大小排序。
師:“我這有三張小動物的圖片,還有三個圓圈圖案,請小朋友幫圖片上的小動物們排排隊,把他們粘貼到圓圈上,你可以按照“從大到小”也可以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排好后說說為什么這樣排?”
教學反思:
一環又一環的情境創設抓住了幼兒學習的興趣,使幼兒在興趣中學會了能按從大到小排序或從小到大排序,真正做到在玩中學。
本節課幼兒操作的材料很多,能力差的幼兒有的操作沒能完成,這需要教師課下幫助幼兒完成,使幼兒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數學老師教育教案(精選篇6)
活動目標:
復習鞏固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自制小兔子頭飾一個,若干個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自制“魔法箱”一個。
活動過程:
1、以故事形式引出主題
講故事引起幼兒興趣
師:小朋友們好,今天我給你們帶了一個好朋友,“當當當當”你們看它是誰???
幼:小白兔
師:對了,小白兔。昨天森林了刮了一陣大風,把小白兔的房子吹倒了,小白兔“唔~~~”的哭了。于是老師連夜給小白兔建造了一間新房子,小朋友你們看,這房子漂亮嗎?
手指房子提出問題,引導幼兒正確的說出圖形的名稱:
師:那么小朋友看老師把小白兔的房頂蓋成什么形狀了?
幼:三角形
師:房子的身體呢?
幼:正方形
師:小朋友真棒,那么門又是什么形狀?。?/p>
幼:圓形
2、出示“魔術箱”復習圖形
師:小朋友你們看老師從魔術師那里借了一個魔術箱,今天老師給小朋友表演一個魔術,你們可要看仔細了,不能眨眼哦!
師:媽哩媽哩轟,變!你們看老師變出什么圖形了?
師:它有幾條邊,幾個角?
依次變出不同的圖形進行辨別和認知
3、找一找、說一說:
引導幼兒在教室內找出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的物體。
4、結束活動
帶領幼兒戶外活動觀察發現戶外物體的形狀那些是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
5、活動延伸
找一找日常生活中的.正方形、三角形和圓形。
六、效果預測
整個活動程序的安排,我遵循新《綱要》中組織與實施中的教育性、互動性、針對性的原則,符合小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因此,我想通過這樣的一個活動,讓孩子們不僅能認識圖形,能詳細地說出各圖形的區別。而且在以后的學習中遇到困難時通過動腦思考培養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思維的靈活性。
幼兒園小班數學老師教育教案(精選篇7)
活動目標:
1、感知3以內的數量,引導幼兒探索3以內的數與量的匹配。
2、愿意參加操作活動,嘗試邊操作邊講述。
活動準備:
圖片、幼兒人手一份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活動。
森林里的小動物要搬家了,它們請我們去做客,你們愿意嗎?
2、引導幼兒探索數與量的匹配。
出示動物圖片1~2
都有哪些動物要搬家呢?
有幾只小狗?
一只小狗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
根據動物的數量用數字來表示
咦,這是數字幾?
數字3的朋友會是誰呢?
我們一起喊它出來好不好?
喵喵喵,是小貓,有幾只小貓,我們一起數數。
原來是它們要搬家,我們做客時,帶什么去好呢?
看,這有幾只小貓?我們用數字3來表示,那我們送幾條魚給它?
3、幼兒操作。
(1)幼兒根據數字來匹配實物
(2)師個別輔導
4、送禮物給小動物。
(1)幼兒根據要求送禮物給小動物
(2)檢查送的禮物是否正確
幼兒園小班數學老師教育教案(精選篇8)
一、活動目標
1、認識區別兩樣東西的長短。
2、喜歡參與數學活動。
二、活動準備
長短相同的吸管2根,伸縮教鞭(或天線)2根,幼兒每人3根套管(一長二短)。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演示會變的吸管。
(1)出示兩根一樣長的吸管,1根直放、1根斜插入橘子水瓶(透明的)中,讓幼兒目測比較哪根長,哪根短。
(2)幼兒把斜插入橘子水瓶中的吸管取出來后和另一吸管一端對齊作比較,得出兩根吸管一樣長的結論。
2、教師演示會變的教鞭。
出示兩根能伸縮的'教鞭,讓幼兒比較哪根長,哪根短;然后將其中1根拉長后,再進行比較,哪根長,哪根短。
3、幼兒操作。
(1)比較自己的套管的長短。
(2)用不同的方法兩兩連接后比較長短。
建議
小組同伴相互將套管合并,作不同的連接后再比較長短。
幼兒園小班數學老師教育教案(精選篇9)
設計意圖:
我班幼兒這段時間對方位詞的概念含混不清,對物體空間位置的指認總是用這里或那里來表達,加上孩子們這段時間特別喜歡看《黑貓警長》動畫片,對黑貓警長特別崇拜,為此我以黑貓警長這個故事情節為主線設計了這節《區分上下》的小班數學活動。
活動目標:
1、在活動中讓幼兒區別物體在空間中的上下位置關系,用上面、下面方位詞回答問題。
2、培養幼兒的空間感知能力。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黑貓警長和一只耳的頭飾、老鼠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游戲:小朋友,你們聽過黑貓警長的故事嗎?你們喜歡誰?那今天老師來當黑貓警長,小朋友們都是白貓警士。好了,今天天氣不錯,我們一起去森林里轉一轉,看看有什么新任務。
二、播放課件,引導幼兒學習方位詞。
1、森林里有許多的動物,看看都有誰?(幼兒自由回答。)
小鳥在哪里?還有誰在樹上?
那小朋友再看看小狗在哪里?還有誰在樹下呢?
小結:小猴、小鳥、小松鼠它們都在樹上,小狗、小豬、小貓咪它們都在樹下。
2、我們又來到了小河邊,看看都有誰?(幼兒自由回答。)
小熊在哪里?誰在橋下?
三、在情境游戲中指導幼兒學習正確使用方位詞。
1、“接電話”進入情境,黑貓警長剛才接到兔媽媽打來的電話,說它們家有老鼠偷吃糧食,老鼠很狡猾,藏在兔媽媽家的各個地方,我們先偵察一下敵情。記?。捍蠹逸p輕地走過去仔細看老鼠藏在什么地方,然后回來向我報告你們在什么地方發現了老鼠?
2、白貓警士進入創設的情境中,偵察后坐回椅子向警長報告敵情。
提問:你在什么地方發現了老鼠?(幼兒自由回答。)
如:桌子下面(上面)有老鼠。
沙發下面(上面)有老鼠。
椅子下面(上面)有老鼠。
柜子下面(上面)有老鼠。
3、黑貓警長:“竟然有那么多老鼠在搗亂,情況十萬火急,白貓警士們,我們快去抓老鼠吧!
(所有白貓警士聽到命令后立即到布置的場景中去抓老鼠。每位白貓警士抓住一只老鼠后回到座位上向警長報告,游戲在音樂背景下活動。
4、老鼠抓到了,現在請告訴我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抓到老鼠的?(提問個別小朋友,并要求幼兒用完整的話表達。)
如:我在桌子上抓到一只老鼠。
我在椅子下抓到一只老鼠。
我在窗臺上抓到一只老鼠。
小結:我的白貓警士都很能干,都抓到了老鼠。
四、進一步理解和運用方位詞。
1、師:但是最大、最壞的老鼠“一只耳”逃走了。你們想把它抓住嗎?“一只耳”很狡猾,要抓住它,先要鍛煉我們的眼睛。(聽口令,眼睛看上面,眼睛看下面,眼珠轉一轉。)
2、另一位老師扮演“一只耳”出現,東張西望,然后藏在桌子下,警長一聲令下“不許動,哪里逃?”
五、結束活動。
我們的白貓警士都很能干,晚上我們共度老鼠晚餐,let’s go。(警士們勝利完成任務,在音樂聲中走出活動室。)
活動反思:
整節活動幼兒的積極性特別高,利用課間教育幼兒非常感興趣,也讓幼兒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整個活動利用游戲貫穿始終,使孩子在感受黑貓警長這個故事中認識了上下,一環扣一環,完成了活動目標。
幼兒園小班數學老師教育教案(精選篇10)
【教案目的】
1、在活動中體驗不同方位,能根據要求尋找對應位置。
2、在活動中提高幼兒投擲的興趣,體驗游戲快樂。
【教案準備】
桌子若干、帳篷兩個、可以鉆的圓筒兩個、海洋球兩籃、圓形紅色即時貼若干。
【教案流程】
一、引出興趣
引出話題:你們知道解放軍嗎?我們來學習解放軍的本領,學做小士兵。
二、熱身游戲:望遠鏡
帶領幼兒做熱身游戲,以“望遠鏡”的形式引導幼兒以自身為中心表現上、下、后、前的方位。
以“望遠鏡”的游戲形式,感知里、外的方位,同時熟悉周圍材料。
三、幼兒結合方位貼“小紅心”
教師出示“紅心”(紅色即時貼),介紹游戲方法:打敵人時一定要瞄得準,所以練習時就要瞄準“小紅心”,小紅心貼在哪,炮彈就要打在哪。
教師和幼兒一起商量貼紅心的位置:
我們把小紅心貼在哪?
除了上面還有其他地方嗎?(互動時,可以請幼兒用手指出方位)
小結:桌子的上面、下面;帳篷的里面、外面;山洞的里面、外面都可以貼紅心。
教師和幼兒一起貼紅心,并說說紅心貼的位置。
四、幼兒在投擲運動中感知方位
教師出示海洋球,幼兒開展投擲游戲
教師在幼兒游戲時,引導個別幼兒說說炮彈打在什么地方。
教師引導幼兒將散落在地上的海洋球撿回籃子里。
引導提問:桌子下面都看過了嗎?帳篷里面還有嗎?
本節活動是結合方位來開展的`帶有游戲性的一個活動,還和一個戶外的體育活動結合起來,整個活動進行下來,看得出孩子們是對這個游戲的情境特別感興趣,也有可能是在戶外的關系,活動中老師預設目標與實際開展中存在一定的問題,請老師們根據本次活動,結合以下話題,談談自己的想法。
討論話題:
1、本次活動有何特點與值得借鑒之處?
2、活動中老師預設目標與實際開展中存在什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