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語言教案及反思怎么寫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的才合適呢?下面小編帶來中班語言教案及反思怎么寫7篇,希望大家喜歡。
中班語言教案及反思怎么寫篇1
活動目標
1、欣賞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美,學會愉快而有表情地朗讀這首游戲兒歌。
2、豐富詞匯:引導幼兒學習“游、走、飛、鉆、橫沖直撞”等動詞,認讀漢字“魚”。
3、幫助幼兒鞏固認識“魚、鴨”等動物的外形特征。
4、培養幼兒語音清晰。
教學重點、難點
欣賞兒歌,感受兒歌的韻律美,初步認識小動物們的外貌特征。
活動準備
教具(小魚、小鴨、蝴蝶、小貓、螃蟹、蜈蚣)圖片各一張,幼兒用書《動物王國》,漢字“魚”卡片。
活動過程
1、引入依次展示準備好的活動圖片,吸引幼兒對兒歌中主要角色的注意。問:小朋友們,你們認識這里的動物嗎?
2、欣賞兒歌《小腳》,幼兒傾聽兒歌,初步感受詩歌的韻律美。
3、操作活動教具、提問:
(1)小魚有腳嗎?小魚怎樣走?讓幼兒學魚游,認讀漢字“魚”。
(2)小鴨有幾只腳?走起路來會怎樣?請個男孩學小鴨走,搖搖擺擺的樣子。
(3)小貓有幾只腳?小貓怎樣走?請個小女孩來學小貓走。
(4)小小蝴蝶有幾只腳?蝴蝶怎樣飛?請全體幼兒起來學蝴蝶飛的動作、
(5)螃蟹有幾只腳?它是怎樣走路的?解釋“橫沖直撞”就是亂沖亂闖的意思,教育幼兒平時走路不要學螃蟹。
(6)誰的腳最多?蜈蚣喜歡鉆到哪里去玩?讓幼兒想想鉆的樣子,學鉆的動作。
4、情境表演《小腳》
幼兒與教師邊朗誦邊按照兒歌內容進行表演,使幼兒愉快而有表情地朗讀兒歌。
5、拓展與思考
還有哪些動物是兩只、四只、六只、八只腳的?它們是怎樣走路的?請大家回去后注意觀察,不懂的可以問爸爸媽媽,學會了記得來告訴老師和同伴哦。
6、活動結束,教師簡單小結本次活動情況,對幼兒進行表揚和鼓勵
教學反思
我上這節活動課就是讓幼兒們感受到兒歌的韻律美,難點是讓幼兒認識魚、鴨、貓、蝴蝶、螃蟹、蜈蚣這些動物的特征。在教學過程中一邊朗讀兒歌,一邊動作表演小動物們走的樣子,使孩子們懂得不同的動物有不同的走法,比如“橫沖直撞”這個詞在解釋時兼有安全教育。這節活動課動靜結合,孩子們學得很愉快。
中班語言教案及反思怎么寫篇2
活動目標
1.理解詩歌內容,大膽進行表述與朗誦。
2.在表演中進行仿編,體驗仿編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畫有藍天、樹林、草地、河水、花兒、幼兒園大幅背景圖。
2.制作好的小鳥、蘑菇、小兔、花兒、水草、小朋友教具。
3.根據內容制作的頭飾若干。
4.根據內容制作的框架圖片。
5.藍天、樹林、草地、河水、花兒、幼兒園等背景。
活動環節
一、引起興趣
(一)、出示“家”的背景圖
1、今天,我給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張圖片,誰能告訴我,圖片上都有什么呢?幼兒自由發言,教師根據幼兒的回答強調:這是藍藍的天空,這是密密的樹林。
2、剛才小朋友們都回答的非常好,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圖片上究竟都有一些什么呢?教師邊指著圖片邊說:有藍藍的天空,有密密的樹林。
(二)、朗誦散文詩
1.教師用較慢的語速朗誦,強調重點。教師提問:這首散文詩的題目叫什么?你在詩歌里聽到了什么?
2.教師邊出示教具邊朗誦。教師提問:你在詩歌里聽到了什么呢?幼兒回答,教師出示框架。
3.看框架,師幼在座位前共同完整朗誦散文詩。師:現在請小朋友們跟著老師一起把這首散文詩朗誦一遍好嗎,會念的小朋友念重一點,不會念的小朋友念輕一點。
4.教師念前半部分,幼兒念后半部分。師:現在我要請小朋友們跟我合作來朗誦這首散文詩,我念前半部分,小朋友們念后半部分好嗎?
5.男孩子念前半部分,女孩子念后半部分。(上臺)師:現在我要請男孩子和女孩子到臺上來站成兩排一起來朗誦這首散文詩,男孩子念前半部分,女孩子念后半部分,我們比比看,誰念得更好。
6.全體幼兒到臺上邊做動作邊朗誦這首散文詩。師:現在我請全體小朋友到臺上來朗誦這首散文詩,念的時候請你配上動作好嗎?
(三)、集體創編
1師:今天,我們學了一首好聽的散文詩,名字叫《家》,現在我們要來創編一首新的兒歌,我這里有一些頭飾,我們來看看都有什么呢?誰愿意來表演啊?還差一個小朋友哦。老師這里有好多個家,你看有藍藍的天空,密密的樹林……請你想好最適合自己的家在哪里,不能重復哦?,F在我從一數到五,請你快點找到自己的家。現在我們來看看藍藍的天空是誰的家啊。集體朗誦一遍新的散文詩。
同樣的頭飾,請不同的幼兒來表演找到不同的家。師:我再請幾個小朋友來表演,這次你可以去找一找不同的家。誰要來表演啊,我要數數了哦,請你找到自己的家。集體朗誦一遍新的散文詩。
教師總結:今天,我們只編了詩歌的后半部分,我這里還有很多頭飾,我們可以回教室繼續去表演創編新的詩歌,我們還可以編編詩歌的前半部分哦。
教學反思:
由于圖片上的景物和特征有些并不十分明顯,所以,幼兒在講述的時候,并不能夠把圖片上的景物講述完整。
由于第一遍教師朗誦散文詩時,并沒有出示教具,因此幼兒對于詩歌內容的掌握只有一部分,從而可以引出教師第二遍朗誦,使幼兒帶著問題和目標去聽詩歌。
通過框架的搭建,幼兒能夠很直觀地看出散文詩中的語句和內容,從而降低詩歌完整朗誦的難度。
通過集體練習、分組練習和個別練習,使幼兒能夠有多次機會朗誦并理解這首散文詩,為下面的創編環節埋下伏筆。
在創編環節中,幼兒參與積極性很高,但是在實際過程中,有些幼兒會找錯自己的家,請幼兒表演的部分,顯得比較亂。
中班語言教案及反思怎么寫篇3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理解兒歌內容,掌握兒歌的結構特點:什么是什么的家。
2、嘗試學習仿編詩歌,培養幼兒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嘗試精神。
活動重點:學習朗誦詩歌并能仿編詩歌。
活動難點:培養幼兒能大膽表達創編的詩歌
活動準備:
1、畫有藍天、樹林、草地、河水、花兒、幼兒園大幅背景圖。
2、制作好的白云、小鳥、小羊、小魚、蝴蝶、小朋友貼絨學具。
3、小圖片每人一張。
活動過程:
一、激發興趣,引出課題。
1、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許多小客人,你們看它們是誰呀?出示:白云、小魚、小鳥、花兒、蝴蝶、小羊圖
2、師:小朋友們都有自己的家,我們的小客人也有自己的家,那你們知道小客人們的家在哪里嗎?(幼兒自由議論)
3、師:那到底是不是這樣呢?請小朋友豎起小耳朵來聽聽這首好聽的詩。
二、出示圖片,教師有感情的朗誦詩歌。
1、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小朋友你聽見兒歌里說了什么,要用詩歌里面的話來回答。(幼兒回答一句,其他幼兒跟學一句)
2、你們知道小羊為什么喜歡住在綠綠的草地上?小魚喜歡清清的河里?……
3、集體完整朗誦詩歌一遍。
4、分角色朗誦詩歌。
5、請個別幼兒朗誦。
三、結合詩歌原有模式進行仿編。
1、師:藍藍的天空除了可以是白云的家,還可以是誰的家呀?
幼:燕子(提醒幼兒用詩歌中的話來告訴大家,說完整,什么是什么的家。)
2、依次類推仿編詩歌
3、師幼有感情地朗誦新編的詩歌。
4、請能力強的幼兒朗誦自編的詩歌。
四、游戲:送它們回家。
請小朋友拿起自己椅子下的圖片,想一想它的家在哪里?用圖片仿編一句詩歌,再把它送到家里。
課后反思:
教學目標中提出的“讓幼兒理解簡短的文學作品內容,初步感受其語言美,培養幼兒的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的要求,因此這次優質課我選擇了這個語言活動?!都摇愤@首詩歌語言樸實、淺顯易懂,巧妙地運用了疊音,讀起來瑯瑯上口,充滿了歡快流暢的情緒,易于為幼兒喜愛和接受,而且還符合中班語言
孩子也紛紛發言,他們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探討小鳥、小羊、小魚等與樹林、草地、小河等之間的歸屬關系。在讓孩子“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一開始我以歡迎小客人來做客,并讓幼兒幫助小客人找家來
引出詩歌,這個環節小朋友表現得非常棒,許多平時不舉手的們學習詩歌時,我有些操之過急,
將孩子們的能力高估了,在孩子們還沒有完全掌握詩歌的情況下,就急切的轉換到下一個環節,以至于有些孩子們仿編時出現不會編的情況,這也是我沒有考慮周全,不能只看到那些能力強的孩子,而要顧全大局。
活動中,孩子們在表達時不會自覺地用完整的語言回答問題,特別是在疊詞方面,有些孩子說完自己的想法之后還需要老師的引導和提醒才會運用疊詞。在仿編詩歌這一環節,很多孩子想得也非常好,如綠綠的草地是是小馬的家,高高的天空是太陽的家等,但孩子在活動中表達得并沒有這么完整,甚至只會說“小蜜蜂的家在花朵里,花朵是紅色的”等諸如此類的語言,自己還不會總結詩句,孩子還不習慣句式的轉變,還需老師的提醒。游戲《送圖片回家》時,孩子們的情緒已經十分激動了,在還沒聽清楚我交代的要求就開始行動,大多數孩子能理解各種事物之間的關系,能貼到相應的家里去,但就是沒有把話說完整就去貼,以至于出現混亂的現象。本活動我把創編環節放在重點,時間占了很多,聽了其他老師的反饋,我也覺得對中班幼兒來講創編可以適當放低要求,不要作為一個最主要的環節來做可能更合適。
中班語言教案及反思怎么寫篇4
活動目標:
1.能理解故事內容,學習用較完整的語句回答問題。
2.在做做、玩玩中感受顏色的變化,體驗顏色真奇妙的樂趣。
活動準備:
1.用紙折出的長頸鹿、企鵝、河馬、青蛙、小熊、狐貍。
2.準備各種物品放置在活動室內,里面含有紅色的物品。
3.制作眼鏡需要的材料(眼鏡框、各色眼鏡片等)。
活動過程:
(一)導入,引起興趣
師:你們看,誰來了?(長頸鹿)長頸鹿可是動物幼兒園的老師。今天它給森林里的小動物們布置了一項任務,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是什么任務?
(二)傾聽故事,理解內容
1.欣賞故事第一段。
(森林里,動物幼兒園的長頸鹿老師說:“明天,每個人都要帶一樣‘紅色’的東西來學校。誰帶來的東西最多,老師就送他一只紅色的大獎牌當禮物。” 哇噻!每個小動物聽了都很高興。心想,如果當上“紅色冠軍”,那一定很神氣!小動物們回家后,都開始睜大眼鏡尋找“紅色”的東西。)
師:森林學校要舉行一場怎樣的比賽?
怎樣才能當上冠軍?
如果你去參加比賽,會帶什么呢?
2.欣賞故事第二段。
師:那么有哪些小動物找到紅色的東西了呢?我們接著往下聽。
(小企鵝在蘋果樹上,摘了一個紅透的大蘋果,又紅又圓,聞起來香香的。
小青蛙請媽媽幫他做了一頂紅帽子,戴在頭上又暖和又舒服。
河馬 找到了一雙紅色的皮鞋,穿在腳上可漂亮了。)
故事里有誰去找到了紅色的東西?(要求幼兒用完整話學說)
3.幫助小熊找紅色的東西。
師:大家都找到了紅色的東西很高興,可小熊卻不開心,因為它什么也沒有找到。這可怎么辦呢?我們小朋友一起來幫助它好嗎?
幼兒在活動室里找紅色的東西,要求每人找一樣,找到后說一說你找到了紅色的什么。
師:小熊找到了這么多紅色的東西太好了,謝謝你們。你們說現在誰能拿冠軍呢?
4.欣賞故事第三段。
師:等一等,還有我呢。咦,是誰在說話呀。哦,原來是狐貍,你帶來了呀,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哦原來是副紅眼鏡呀。你們說現在誰能拿冠軍呢?
我們一起來看看長頸鹿老師是怎么說的。
(長頸鹿老師仔細看了看小動物們帶來的東西,最后把獎牌送給了狐貍。)
師:咦,這是為什么呢?
(三)幼兒戴上眼鏡,體驗顏色奇妙的樂趣,并制作眼鏡。
1.請幼兒戴上眼鏡看周圍的事物。
師:我們也戴上紅色的眼鏡來看一看,你們看到了什么?(幼兒學說:我看到了紅色的…)
師:為什么有了這個眼鏡,我們看到的東西都變成紅色的呢?
2.制作其他顏色的眼鏡。
師:原來我們用紅色的眼鏡看世界,世界就變成紅色的了,那你們說狐貍找到的紅色東西是不是最多呢,所以狐貍得了冠軍。狐貍可高興了,每天都戴著紅眼鏡出去玩,那樣子神氣極了。可時間長了,狐貍覺得沒意思了,每天看到的都是紅色,我要看看其它顏色的,這怎么辦呢,我們一起來幫幫它把。
出示各種顏色的鏡片和眼鏡框,讓幼兒嘗試制作眼鏡。
3.用自己制作的眼鏡去看周圍的一切,感受不同顏色帶來的樂趣。
中班語言教案及反思怎么寫篇5
活動目標:
1、知道冰的變化。
2、有積極探索冰的興趣。
3、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1、事先準備一些干凈的冰塊。
2、準備不同形狀的容器,各種裝飾物品,繩子,彩色顏料水。
3、"好玩的冰"記錄表。
活動過程:
1、幼兒感知了解水會結冰,激發幼兒探索的興趣。
師:今天我帶來了新朋友和你們一起玩!
師:你聽到水寶寶說什么了?
師:水寶寶在什么時候變成冰娃娃?
2、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冰的主要特征。
(1)提問:你們想用什么方法來玩冰娃娃?
(2)初次提問:幼兒用自己的方式玩冰,并用筆畫著記錄下來。
(3)提問:你們用了哪些方法玩冰?
(4)再次探索:教師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看、摸、捏、砸、嘗等)感知冰的物理特性。注意觀察并表揚探索方法特別的孩子,促進幼兒間相互學習。
3、討論、了解冰的物理特性。
(1)提問:你覺得冰娃娃是什么樣子的?為什么?
(2)小結冰的特性師:原來冰娃娃有這么多的秘密!無色、無味、透明、光滑、硬、易碎。
4、做實驗,引導幼兒觀察冰塊變化。
師:你忙你的冰娃娃和剛拿到時有什么不一樣?
活動反思:
晶瑩剔透的冰,深受孩子們喜歡。他們對冰有著濃厚的興趣,可是對冰的認識僅僅是一些感性的經驗,對于冰的特性并不是很了解。在開展此次主題活動中,我從孩子們的生活中選材,設計教學方案,讓孩子們自己動手實踐,喚起他們的已有經驗,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中,從幼兒實際出發,提供自我探究的空間,讓幼兒用不同的方法探索出冰的主要特征。
中班語言教案及反思怎么寫篇6
活動目標:
1、喜歡聽故事,體會故事中真摯的友誼。
2、懂得朋友間相互關心、幫助。
3、理解故事內容。
4、鼓勵幼兒大膽的猜猜、講講、動動。
5、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
活動準備:
音樂《找朋友》
經驗準備:會唱《找朋友》
活動過程:
一、播放音樂《找朋友》幼兒進入活動室。
教師播放音樂《找朋友》,引導幼兒進入活動室。
提問:
1、剛剛聽到的是什么音樂?(找朋友)你的朋友是誰?為什么他是你的朋友?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有朋友真好》讓我們來聽一聽故事里會發生怎樣的事情?請小朋友們仔細的聽。
二、幼兒完整的欣賞故事
提問:
1、生日那天晚上癩蛤蟆在做什么?癩蛤蟆說了一句什么話?(青蛙還沒來)當時它的心理怎樣?(著急)它擔心什么?
2、癩蛤蟆準備好長繩子,提燈、平底鍋想去干什么?
3、青蛙為什么來遲了?它為什么要送癩蛤蟆一個鬧鐘?
4、你從哪些地方看出青蛙和癩蛤蟆是一對好朋友?
總結:癩蛤蟆看到好朋友沒來,十分擔心,青蛙是為了給好朋友準備生日禮物而遲到的,它倆相互關心,真是一對好朋友。
三、學習對話
1、出示青蛙和癩蛤蟆的圖片,引導幼兒思考:癩蛤蟆看到青蛙來了心情怎樣?該怎樣表現?
2、教師扮演癩蛤蟆和青蛙,引導幼兒體驗癩蛤蟆焦急、關切的親情。
3、教師扮演癩蛤蟆,幼兒扮青蛙,學學他們的對話。
四、互動《找朋友》結束
教師:有朋友真好,你有朋友嗎?那請小朋友跟著音樂一起和你的好朋友一起跳舞吧。
教學反思:
中班幼兒正處于承上啟下的重要發展階段,思維能力有了一定的提升,對朋友間相互喜愛與想念有了一些體壇,但還不能很好的表達。今天的活動主要以小兔與朋友間的友誼、想念為主線,用思念的風鈴來傳遞想念,使活動融入了很多溫馨、感人的情感因素,在活動中引導幼兒去感受“睹物思人“、托物寄情”。
在活動中我也創設了情境又結合了實際生活經驗,來啟發幼兒的想象,“小兔看到了城市里的什么東西會想到她的哪位好朋友?”在師幼創設的情景中進行對話與互動,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在活動中體驗到了朋友間相互想念和關愛的美好情感。
今天的活動主要分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情景導入,激發興趣,以“小兔子要搬到城市里去住”為主線,引出與森林小動物不舍的友情,小朋友都能夠很好的投入到這個情境中。第二部分是進行“睹物思人”的趣味匹配,活動中先請幼兒進行猜測“小兔看到了城市里的什么東西會想到她的哪位好朋友?”在猜測之前也有問題“城市里有什么?”來進行鋪墊,這個猜測的過程需要幼兒展開豐富的想象,提高了幼兒的思維發展能力。同時在猜測的基礎上利用動物的特征與城市里的事物進行趣味匹配,這一環節相對幼兒來說比較簡單,完成的也很順暢。第三部分是通過“托物寄情”來傳遞小動物們對小兔的想念和問候,并在此過程中引導幼兒學說“小兔,你好,我是_,我特別想念你,我給你準備了_。”通過大膽表達這句話來傳遞與朋友之間的情感,引導幼兒了解到想念和愛要大膽的說出來。第四部分是情感升華、延伸想念,通過小兔與朋友之間的想念來遷移帶入到實際的生活中,將愛傳遞給每個人。
活動結束,思念還在蔓延,經過聽課老師的評課,讓我也了解到在活動中還出現很多不足的地方,需要慢慢改進:“想念”還不是很能突出,可以將想念在睹物思人這一環節重點強調,這樣為“托物寄情”更好的鋪墊,幼兒完整表述的時候會更加順利一點。
希望借著每一次的機會與活動,把握每一次的過程,讓自己不斷在機遇中磨練,在活動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
中班語言教案及反思怎么寫篇7
一、 來園活動
1、親切接待每一位幼兒,師生互相問“早”
2、帶領早來的幼兒給自然角換水。
二、 游戲與生活
早鍛煉
自選室外活動(塑料圈、高蹺、皮球、沙袋等)
1、幼兒學習一物多玩法,重點指導幼兒單腳跳。
2、鼓勵同伴間交流、互相學習。
盥洗(洗手、喝牛奶)
1、洗手前將袖口卷起來,注意用正確的方法洗手。
2、能較快的喝完自己一杯牛奶,最后用紙巾擦嘴。
升旗、早操
1、幼兒一個跟著一個走到做操的地點,不大聲吵鬧。
2、提醒幼兒有精神有節奏地做動作。
三、 學習活動
活動名稱:圖形找家
目標:
1、能根據形狀、顏色標記對圖形進行雙維排列,
體驗給圖形定位的法方法。
2、通過活動,提高幼兒觀察比較能力。
準備:不同形狀、顏色的圖形若干、底板人手一份重點:學習按二維特征找相應的“家”難點:用語言講述操作過程
流程:
導入活動觀察特征幼兒操作延伸活動引起興趣圖形找家識別圖形拼拼玩玩
活動環節:
(一)導入活動,引起興趣
老師:“今天,有許多圖形娃娃來我們班上做客”
逐一出示各種圖形,幼兒一一說出圖形特征。
老師小結
(二)根據圖形特征進行雙維特征
1、老師出示一張底板 :“最上面一排是形狀標記,最左邊
顏色標記,中間格子是圖形片的家”
任取一張圖形,提問:
“ 這個圖形是什么形狀?”“是什么顏色?”
“它的家在哪一格?”
2、老師示范在形狀和顏色交匯處找家(反復提問,強調)
再取一片圖形與幼兒討論,怎樣來找家。
3、請個別幼兒練習,其余幼兒檢查他送得對不對
邊送邊說如“藍色的長方形我送你回家”
(三)幼兒操作、鞏固,幫圖形寶寶找家
老師巡回指導、檢查,幫助能力差的幼兒
請幼兒說說是怎樣幫圖形找到家的,提醒幼兒用語言來講述
自己的操作過程
(四)延伸活動,合作拼圖
老師:“圖形寶寶找到了家真高興,現在請小朋友動腦筋給
圖形寶寶拼一幅好看的畫”
四、 運動與生活
體育游戲
活動名稱:套圈比賽
目標:
1、幼兒練習快跑,增強腿部力量。
2、提高幼兒身體敏捷性。
準備:塑料圈人手一個,場地布置(小椅子)
重點:套圈的方法
活動環節:
1、幼兒自由玩圈,引導幼兒多種玩法
對有創意的玩法及時向小朋友介紹,相互學習
2、集中幼兒,老師介紹游戲名稱“套圈比賽”
交待玩法:幼兒分成五組,每隊排頭幼兒聽到信號,向前快跑至圈內從頭至腳套出,放回原處,繼續向前跑繞過椅子,原路返回,依次接力,先跑玩的一隊為優勝隊請二名幼兒示范,強調規則:套圈時從頭至腳的順序
3、幼兒進行游戲,老師提醒幼兒遵守游戲規則
4、講評,小結。
自由活動:小便、飲水
區域活動:
美工區:剪剪貼貼、撕紙、玩泥
益智區:按大小給數字排隊,拼圖、圖形找家
建構區:搭積木
生活區:分豆豆
語言區:認讀漢字“爺爺、奶奶”等
晨會“保護眼睛”
午餐:
1、提醒幼兒吃飯時不要東張西望,安靜進餐。
2、保持桌面清潔,飯后不忘漱口、正確擦嘴。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用折紙動物做桌面教具,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在幼兒戴上眼鏡的過程中,教師盡量讓每個幼兒都有說的機會,讓給他們充分的說的時間,以較好的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但不足之處還很多,語言的簡練上,細節的處理上都有待進一步改進。在材料的準備上,布置不夠合理,應該放在活動室兩邊,這樣可以不影響孩子課堂上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