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飾彩蛋手工幼兒教案
十二世紀時,人們在復活節節慶中加入雞蛋,此蛋多涂以紅色,也有繪成彩色和笑臉。故一般稱之為“復活節彩蛋”(一般也稱為復活蛋)。蛋的原始象征意義是為“春天—新生命的開始”。下面由我為大家整理了關于裝飾彩蛋手工幼兒教案,供大家參考。
裝飾彩蛋手工幼兒教案1
一、教材版本:自編的鄉土教材
二、教學課時:一課時
三、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在設計思路上不按照學科門類來劃分課業形式,而是從活動方式出發,劃分出“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這樣更強調了學生情感的表達,態度的養成和價值觀的培養,體現了人文性。其中“綜合·探索”學習領域是新課程新增加的一個內容,是上述美術學習領域之間,美術與現實社會等方面相綜合的活動,旨在發揮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和探究發現能力。
綜合性學習與研究性學習是當今世界教育發展的一個新特點,是美術課程應具有的特征,也是本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須要突破的一個難點。因此,我在日常的美術教學中,嘗試美術鄉土教材研究學習的實踐,同時將作為呼蘭區美術鄉土教學課程資源研究總課題的一個子課題。
對學生來說具有真實性,現實性,更能沖擊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愛家鄉之情。本課題的活動旨在通過研究性學習,讓學生裝飾彩蛋,嘗試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樹立態度和價值觀,提升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由教師引導學生學習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來裝飾彩蛋,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開發美術鄉土教材研究性學習的校本課程。
四、教材分析:本課通過學生用收集的材料裝飾彩蛋,制作一些小動物、小擺設,使學生更加的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五、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了解彩蛋的藝術特點、學習運用剪、貼、畫、拼接等手段裝飾彩蛋,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
2、過程與方法:了解材料的特性,并能利用多種材料裝飾彩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激發學生的制作興趣,讓學生在制作過程中得到美的熏陶。
六、教學重、難點:如何利用搜集的材料裝飾彩蛋。
七、教具準備:
師:空蛋殼、彩色橡皮泥、舊圖書、舊報紙、記號筆、顏料、棉簽、雙面膠、剪刀、彩蛋作品等。
生:根據自己選擇的表現方法帶相應的材料與工具。
八、教學過程:
裝飾彩蛋手工幼兒教案2
活動準備:
煮雞蛋、 水彩蠟筆、紙膠帶、油漆刷或海綿、水。
制作方法:
第一步
準備好材料,煮好雞蛋。
第二步
簡單、無序、不規則的撕一些小塊膠帶,粘在雞蛋上。
第三步
用水彩筆在空白的地方涂色。
第四步
用海綿或者刷子沾水,輕輕粘粘蠟筆,讓更融合。
第五步
當雞蛋上的水和顏料干了后,撕掉膠帶,看看有什么出奇的效果。
把各種不同創作的雞蛋放在一起,看著很漂亮吧!
小百科:十二世紀時,人們在復活節節慶中加入雞蛋,此蛋多涂以紅色,也有繪成彩色和笑臉。故一般稱之為“復活節彩蛋”(一般也稱為復活蛋)。蛋的原始象征意義是為“春天—新生命的開始”。則用來象征“耶穌復活,走出石墓”。復活節彩蛋是復活節里最重要的食物象征,意味著生命的開始與延續。如今的彩蛋花樣繁多,形式各異,如鏤空的蛋雕一般亦可歸入廣義的彩蛋之列。
裝飾彩蛋手工幼兒教案3
活動目標:
1.使幼兒感受參與美術活動的樂趣;
2.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想象力,掌握在蛋殼上涂色繪畫的技巧與步驟;
3.學會用蛋殼能夠彩繪簡單的圖案,初步感受在蛋殼上繪畫的過程。
活動準備:
空蛋殼若干個、蛋殼制品2-3個、圖片、水彩筆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師幼以談話活動進行導入:
師:小朋友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上周放了什么假啊?(幼兒討論)你知道我們國家還有哪些節日?(幼兒在次談論所知道的中國節日)教師隨機引出西方節日并一起說出知道的節日與象征物,教師并且介紹本節課主題活動。
二、授課活動
(1) 師友共同欣賞圖片(教師播放圖片供幼兒欣賞)
(2) 了解彩蛋的由來。
(3) 出示彩蛋制品激發幼兒的制作欲望。
——讓幼兒觀察這些制品是用什么做成的。
——請幼兒說一說,你會用蛋殼做什么?
(4) 熟悉制作材料。
——了解蛋殼的特性,提醒幼兒在制作過程中要細心。
——了解輔助材料。
(5) 幼兒進行手工制作,教師巡回指導。
(6) 作品制作大聚會(作品展示)。
——將幼兒作品集中擺放,并請每位幼兒說一說他繪畫的是什么?
三、活動小結
在蛋殼上繪畫要細心,會根據自己的想像繪畫出不同的圖案來,互相評析作品。
四、活動延伸
將幼兒分組用已做好的蛋殼制品創編故事并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