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簡單教案簡短
編寫教案的過程也是教師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優秀的教案能夠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優秀的小班簡單教案簡短應該是怎樣的?快來學習小班簡單教案簡短的撰寫技巧,跟著小編一起來參考!
小班簡單教案簡短篇1
活動準備
1、幼兒準備自己和媽媽在一起的照片。
2、吹塑紙,5B鉛筆。
活動目標
1、在創作、制版中,嘗試表現出人物的大小、主體與背景的關系。
2、知道愛惜自己和他人的作品及繪畫工具。
3、通過觀察,表現媽媽和自己在一起的情景,感受親情的溫暖。
活動過程
1、通過交流、討論,感受母子的親情。
教師:說一說,照片上的你和媽媽在干什么?你愛媽媽嗎?你們的表情是怎樣的?
2、觀察照片,感受人物太小的關系。
(l)教師:誰是媽媽?誰是孩子?你是怎么看出來的?我們在繪畫時怎樣才能畫出大人和孩子的區別?
(2)教師小結:在畫面中要把媽媽畫大些,孩子畫小、畫矮些。
3、引導幼兒了解用疏密的方法表現主體和背景的關系。
(l)教師:在全是線條的畫面中,怎樣才能讓人一眼就看到“我和媽媽”?
(2)教師小結:可以嘗試選擇主體或背景的其中一個,將其線條描繪得密密的或松松的,將背景和人物分開。
4、幼兒創作。
(1)注意畫出媽媽和孩子的大小關系。
(2)能在畫面中注意線條的粗細、疏密的變化。
5、展評幼兒作品。
鼓勵幼兒大膽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建議
1、日常活動欣賞母子親情的圖片或照片。
2、區角活動開展線描畫的活動,在創作中積累對線條的感受和運用能力。
3、家園共育將母子親情的照片帶入園,進行談話交流活動,感受親情的美好。
小班簡單教案簡短篇2
教育目標:
1、能聽辨音源的方向,提高聽音能力。
2、能遵守游戲規則,愉快地參加游戲。
3、通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4、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教育準備:
一個音樂盒、小動物頭飾若干。
教育過程:
一、聽聽故事
1、有一天,小動物們在森林里玩得開心極了,不知不覺天黑了,森林里一片漆黑,看不見回家的路了,怎么辦呢?大家都非常著急……
2、教師出示音樂盒,撥動發條,發出好聽的音樂,請幼兒閉上眼睛仔細聽一聽。
二、玩玩游戲
1、挑選一個喜歡的小動物的頭飾,然后在教室里和朋友玩。
2、幼兒可以做自己所拿頭飾動物的動作,當聽到老師說:“天黑了”。就把頭飾拉下來,遮住眼睛表示天黑了。
3、教師播放音樂盒里的音樂,慢慢向前走,請幼兒聽聲音的來源跟隨著“小仙女”前進,尋找走出去森林的路。
4、音樂停下來,幼兒摘下頭飾高興地歡呼“謝謝小仙女”。
5、重復游戲3—4次,熟悉規則后,可請個別幼兒來扮演手持音樂盒的小仙女。
教學反思:
在《小仙女的音樂盒》這次活動中,我采用了情景化的游戲方式,因為我班孩子人數太多,因此我設計了多個角色,如大樹、小動物、河流、小石頭,孩子們在活動時自由選擇角色進行表演,喜歡動的孩子和喜歡靜的孩子都能在活動中有所釋放,參與到其中。
通過這次感官訓練,我發現游戲化、情景化的表演確實很適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孩子們喜歡演繹不同的角色,模仿不同的聲像。
在活動中,“小動物們”能夠按照游戲規則參與進來,并能夠較準確地聽辨聲源的位置。但孩子們只能聽辨出音源的前后左右,并不能很好的聽出音的高低位置,這有待于我們以后的訓練。我們在平時的訓練中,還可根據幼兒情況設置三個或四個音源讓幼兒聽辨,加大了聲音的干擾,為聽辨制造更大的困難。
小班簡單教案簡短篇3
授課內容:
認識圖形
活動目標
1、認識圓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簡單特征。
2、能按物體性質簡單分類
3、能愉快的參與活動。
活動難點:
重點、認識圖形形狀。
難點、圖形分類。
活動準備:
1、大的圓形、方形、三角形,3個圖形屋。
2、樂器三角鈴、方形墊、小鼓。
3、圖形頭飾、安靜節拍譜。
活動過程:
一、導入部分
出示節拍譜,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拍節拍譜。
二、展開部分
1、師:小朋友,圖形王國里來了幾位朋友,大家想認識嗎?(觀看PPT說一說圖片中是什么形狀?)
師:剛才三個圖形寶寶介紹了自己,現在,小朋友們認識它們了嗎?能說出它們長什么樣嗎?
2、看一看、數一數PPT組合圖片中的圖畫由哪些圖形組成的,分別有幾個圖形組成(并根據自己數的圖形做記錄)。
3、觀看圖片說一說生活中形狀,找一找生活中還有那些圓形、正方形、三角形的物體,比一比看誰找到的最多。
師生小結:圓形它是圓圓的,沒有角。三角形有三條邊、三個角。方形它是方方的,有四個角,有四條邊。剛才圖形寶寶們已經和我們一起表演了安靜節拍了,它們就在我們的節拍譜上,小朋友們說說它是誰啊(圓形),我們的三角鈴是什么形狀的啊(三角形),方形墊呢?(方形),我們讓它們和我們一起玩游戲好嗎?
3、游戲按物體的形狀分類。
三、結束部分
1)給寶寶們分發圖形頭飾,哎呀,形狀寶寶想請小朋友們幫忙了。小朋友們互相看下頭飾都有哪些圖形寶寶在玩耍呢?它們是什么形狀的?請小朋友說一說。
如:老師戴的眼鏡是圓圓的,是圓形寶寶。桌子是方形的,它們是方形寶寶。尺子是三角形的,它是三角形寶寶......
2)音樂響起,所有圖形寶寶圍成圈,轉圈行走,當三角鈴聲響起的時候,三角形的寶寶就該回家了,其他的寶寶可以繼續玩耍,方形墊響起,方形寶寶回家,鼓聲響起的時候,圓形寶寶就該回家了。
3)交換頭飾游戲。小朋友們真棒,幫形狀寶寶都送回了家。
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看看我們周圍都有哪些圓形,三角形、方形的物品呢?回家以后也找找,告訴爸爸媽媽家里都有哪些圓形,三角形、方形的物品好不好?
小班簡單教案簡短篇4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現實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2.在探索、調查與交流的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對信息的搜集、整理與分析能力。
3.提高節約用水、健康生活的意識。
教學重點:
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與現實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教學難點:
在探索、調查與交流的數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對信息搜集、整理與分析能力,對學生進行不挑食的思想品德教育,健康生活的意識。
一、活動準備:
1.根據北京市居民的實際生活需求,市節水辦公室提出的用水量標準:以一戶三人計算,每戶月均用水量為8噸。請調查你家一個月的用水量,并填寫下表。
2.課前抽取有特色的四個同學的數據整理成表格(備用)
3.課前通過詢問父母或上網查資料的形式準備有關家庭節約用水小知識。
二、新授
(一)創設情境:小明刷牙時不間斷放水30秒,用水約6升。小崗用口杯接節水刷牙,需要3口杯,每杯用水約0.2升。
(二)出示思考題
1.小明一次刷牙的用水量相當于小崗多少次刷牙的用水量?
2.采用節水刷牙的方式,如果一個三口之家按每人每日刷牙兩次算,那么每月可節水多少升?
(三)創設情境
小明刷牙時不間斷放水30秒,用水約6升。小崗用口杯接節水刷牙,需要3口杯,每杯用水約0.2升。
(四)出示思考題
1.小明一次刷牙的用水量相當于小崗多少次刷牙的用水量?
2.采用節水刷牙的方式,如果一個三口之家按每人每日刷牙兩次算,那么每月可節水多少升?
(五)教育學生要節約用水
講述:雖然天空中、江河里、海洋里、地下都有水,但供給我
們喝、洗衣、做飯、灌溉農田、發電、工業生產用的水卻并不很多。我們平時用的自來水,是工人叔叔花費了很多勞動,把江河、湖、水庫里的水加工凈化得來的,所以我們要節約用水。
1.出示掛圖或投影片。(一人端著洗完的菜離去,自來水管未關嚴)
提問:同學們看看畫中的阿姨做到節約用水了嗎?如果我們看到這種情況應該怎么做?
2.出示掛圖或幻燈片。(一個小朋友用手堵住水龍頭,讓水噴到另一個小朋友身上。)
提問:同學看看能做這樣的游戲嗎?為什么?如果你看到這種情況應該怎么辦?
小班簡單教案簡短篇5
大班折紙活動教案:衣褲
目標:
1、引導幼兒學習用四角向中心折紙的技能。
2、引導幼兒繼續學習按圖示折紙的方法。
3、培養幼兒仔細、耐心的習慣。
準備:
正方形彩紙、圖示
過程:
1、入活動,引起興趣
“小朋友,在八月二十的集場上,你看到哪些東西呢?今天我們就來折許多新衣服,這好后擺一個衣服攤好嗎?”
2、引導幼兒學習按圖示折紙
“今天我們要來學習一種新的折紙本領,就是從四角向中心折,請小朋友看圖示”
圖(1)將正方形紙兩次對邊折
圖(2)然后打開找到中心媽媽(中心點)
圖(3)四個角是四個孩子,他們都要找到中心媽媽和她親一下。這就是四角向折,在這個基礎上再按圖4”圖7折
3、請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要看著圖示一步一步地折,一步也不能丟掉”
圖(4)翻過來在折一次四角向中心折
圖(5)再翻過來在折一次四角向中心折
圖(6)翻過來將四個正方形打開成長方形
圖(7)最后對折成衣服。在折衣服的基礎上學折褲子:“衣服有了,沒有褲子怎么辦呢?”
“看,衣服還會變魔術呢!一變變成了一條褲子。”請幼兒說說是怎樣變褲子的&39;。
4、 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提醒幼兒注意對齊抹平,四角向中心折共折三次。
5、展評幼兒的作品,把衣褲穿在繩上,可以做集場的角色游戲。
小班簡單教案簡短篇6
設計背景
在人們的生活中自護,自救的安全教育應廣泛。小朋友生活在幸福的溫暖的家庭里,受到家人的關心,愛護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險,但在生活中還是有很多事要注意和小心對待,通過學習有關安全知識,使幼兒樹立自護,自救觀念。形成自救的意識。
活動目標
1讓幼兒能了解并提高防火意識。
2認識滅火器和簡易滅火方法。
重點難點
重點:火災的危害。
難點:如何讓幼兒有自護,自救的意識。
活動準備
1火警電話圖。
2逃生路標圖。
3各種救火,滅火,火災圖。
4滅火器。
活動過程
1猜謎“火”的的游戲
師:“紅彤彤,一在蓬,見風它就兇猛,無嘴能吃天下物,單怕雨水不怕風,小朋友猜猜它是什么東西?”
師:“它是紅色的,而且沒嘴它什么都能吃。”
師:“還有就是它怕水不怕風。”
生:“老師,它沒有嘴怎么吃東西啊?”
生:“老師,那它有沒有老虎兇啊?”
生:“老師,為什么它怕水不怕風啊?”
通過猜謎游戲互動,可以讓小朋友開動腦筋,積極發現問題,能和老師互動解決問題。
2發生火災時我們應該怎么辦?
過程一提問
師:“發生火災時我們應該怎么辦?”
(這一環節先讓幼兒自己想想,這時“我”應該怎么做?)
過程二了解
師:“小朋友,在發生火災的時候我們先要報警對嗎?那么報警電話是多少呢?”(向幼兒展示“119”的卡片,讓幼兒知道報警的電話是多少)
師:“那報警后我們自己怎么辦呢?”
“逃生,對嗎?”(出示安全出口標識圖)
師:“接下來我們自身安全后,應該滅火了是不是?”(展示滅火器圖,告訴幼兒如何使用)
最后再重復講述現實中會發生的一些火災事件,并教育幼兒要懂得保護自己,并且不能玩耍一些容易導致火災發生的事,如生活中的火柴,打火機之類的危險品。
教學反思
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大部分的幼兒都能了解到火災的危害,也都能積極的提問出自己的疑問,但由于幼兒的理解力還不夠的原因吧,在展示真實的滅火器時他們只知道要壓把手,總的來說收獲還不錯,希望在他們認識到火災的危害后能對自己的自身安全形成保護意識。
由于自己的專業可能有些地方傳達得還不夠吧,在以后的工作我一定先多方了解以補自己的不足!
小班簡單教案簡短篇7
設計背景
我根據本班幼兒年齡小、愛動這一特點制定了本次走平衡木的體育活動。在準備的過程中,我和孩子們一起準備材料,制作大蘿卜、小路,還有路邊的小花,孩子們的積極性特別高。因為是小班幼兒,所以這次體育課我采用了游戲化的情景導入方式,再現小兔子們快樂的一天:從早上做早操到晚上太陽落山。在活動中,通過看望小馬、拔蘿卜、躲避大灰狼、學習本領等動靜交替的環節,鼓勵幼兒入境,積極投入,發展其平衡能力。
活動目標
情感、態度:激發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
知識:初步練習走平衡木。
能力、技能:培養和鍛煉了幼兒的身體協調性。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培養幼兒的身體平衡能力及身體協調性。
難點:教會幼兒正確走平衡木的方法。
活動準備
塑料矮平衡木、紙制作的“小路”(50cmx18cm),一封信,玩具馬一個,小兔子頭飾、“小花”和“大蘿卜(用布縫制的)”若干。
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聽音樂自然站隊做從頭到腳的熱身準備活動。
(二)基本部分
1、創設情境。老師扮兔媽媽。兔媽媽早上起來收到了一封信,信上說好朋友小馬生病了。兔媽媽要帶著孩子們去看望小馬。可是,通過小馬家只有一條小路。兔媽媽要求孩子們,走路的時候要小心,不能踩到兩邊的小花。
2、走“小路”。兔媽媽帶著小兔子們去看小馬,一個跟著一個走(走紙制作的小路),邊走邊說:“小小路,窄又長,花兒開在路兩旁。小兔子,走小路,整整齊齊排成行。”到了小馬家后,詢問它的病情,并說一句祝福的話,然后再按照原來的路走回來。
3、過“小橋”。小兔子從小馬家回來后,特別高興。兔媽媽說:“家里的蘿卜不多了,我們去拔蘿卜吧。”拔蘿卜要到河的對岸,需要過一座“小橋”,兔媽媽教小兔子們怎么過“小橋”。
教師演示怎樣過“小橋”。
和幼兒一起說一說過小橋的兒歌:
小兔小兔要過橋,張開雙臂走上橋,心不慌,身不搖,一步一步走過橋。
請3到4個幼兒練習走小橋,教師指導并請幼兒認真觀看。
出示塑料矮的平衡木,請幼兒自己走小橋。拔完蘿卜之后,從原路(塑料矮的平衡木)走回來,把蘿卜放到筐里,再接著去拔蘿卜。(教師在平衡木邊上保護幼兒,并提醒走平衡木的要領。)
4、蘿卜都拔完后,小兔子們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很高興。兔媽媽表揚了兔寶寶,然后帶它們到森林里玩耍,玩得很快樂。“春天到,天氣好,小兔出來伸懶腰。我們要小心大灰狼,眼睛快快瞧一瞧。”這時候,一名老師扮演的大灰狼出現了。小兔子們跑回自己的家。反復玩幾次(四散追逐跑)。
三、結束部分
1、為了戰勝大灰狼,小兔子需要學本領,學習各種動物的樣子,迷惑大灰狼,嚇跑它。
兔媽媽帶著小兔子模仿各種動物的樣子,也可以讓小朋友自由創作。
2、太陽落山了,聽音樂《搖籃曲》,作整理動作,自然結束。
自評、反思
我根據本班幼兒年齡小、愛動這一特點制定了本次走平衡木的體育活動。在準備的過程中,我和孩子們一起準備材料,制作大蘿卜、小路,還有路邊的小花,我還選用了幼兒能夠接受的高矮適中的平衡木,孩子們的積極性特別高。
因為是小班幼兒,所以這次體育課我采用了游戲化的情景導入方式,再現小兔子們快樂的一天:從早上做早操到晚上太陽落山。在活動中,通過看望小馬、拔蘿卜、躲避大灰狼、學習本領等動靜交替的環節,鼓勵幼兒入境,積極投入,發展其平衡能力。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
需要改進的地方:如果在角色的選擇上能夠不用小兔子,而選用小花貓等走路很輕的小動物效果可能會更好的,因為小朋友聽到小兔子的直接反映還是蹦蹦跳跳的,而小貓給人的感覺是靈活、輕巧,更適合走平衡木和后面的跑。還有,在活動的重點部分“過小橋,拔蘿卜”等環節,我準備的“蘿卜”是用壓膜機壓的容易撕壞,后來改用布縫制效果很好。
小班簡單教案簡短篇8
活動目標:
1、通過欣賞故事,知道快樂的表情大家都喜歡。
2、愿意與同伴一起分享玩具,感知與同伴一起玩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
2、小洋娃娃一個。
活動過程:
一、通過語言,引出主題。
1、教師:小朋友,你會噘嘴巴嗎?
2、讓小朋友自己做做噘嘴巴的動作,再讓大家相互看看噘嘴巴的樣子。
3、教師:你喜歡噘小嘴巴嗎?噘小嘴巴好看嗎?下面我們寶寶們講一個故事“小噘嘴巴”。
二、教師帶領幼兒看書,講述故事內容,讓幼兒進一步了解故事內容。教師:
(1)故事里有誰?嘟嘟的嘴巴經常是什么樣子的?
(2)玩具象、小蜜蜂和玩具熊喜歡嘟嘟的噘嘴巴嗎?
(3)后來,嘟嘟怎么樣了?
三、引導幼兒討論:
1、小朋友要大人抱好不好?不讓別人碰自己的玩具好不好?
2、使幼兒知道:小朋友長大了,不能再讓大人抱了,噘嘴巴的孩子別人不喜歡。
四、音樂活動“小娃娃”。
1、教師:今天,我們班來了一位洋娃娃,大家一起唱歌,這位小朋友表演好后將洋娃娃送給另一個小朋友,大家再唱歌……讓幼兒體驗大家一起玩的快樂。
故事:
有個叫嘟嘟的小娃娃整天噘著小嘴巴。他總讓媽媽抱,不然就噘起小嘴巴。小朋友碰一下他的玩具,他就又噘起小嘴巴。玩具象說:“你的嘴巴總是噘著,像個小喇叭,讓我來吹吹!”小蜜蜂說:“你的嘴巴總是噘著,像朵喇叭花,讓我來采蜜吧!”玩具熊說:“你只要不噘嘴巴,大家都會喜歡你!”嘟嘟笑了。小朋友和玩具動物都愿意和他一起玩了。
活動反思:
在新《綱要》中明確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擺正自己的位置,做幼兒的朋友,和幼兒一起共同探討、發現,讓幼兒在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學習。
小班簡單教案簡短篇9
活動目標
1、認識各種各樣的水果
2、樂意制作水果串,體驗制作的樂趣。
3、學習按標記串水果,并用語言,講述操作結果。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5、能大膽進行實踐活動,并用完整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意見。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幼兒自動動手制作水果串
難點:按標記串水果,并用語言講述操作結果
活動準備
1、各種各樣的水果(香蕉、梨、西瓜、葡萄等)切成各種形狀。
2、布置串串水果店的場景
3、每人一只小筐子,里面有各種標記圖(顏色標記,形狀標記)
4、小熊布偶一個,頭飾兩個。
5、山羊、小兔頭飾各一個。
活動過程
一、產生興趣
師:(出示小熊布偶)小熊新開了一家串串水果店,生意可好了。它來不及做水果串,想請小朋友幫幫它,你們愿意嗎?
二、認識標記圖
師:小熊說串水果有個要求,要按它帶來的標記圖串,我們看看是什么標記。
1、師:出示顏色標記圖(表示把紅色的水果和綠色的水果串在一起。)
2、師:出示形狀標記圖(表示把圓形,方形的水果串在一起。)
三、按標記圖串水果
1、幼兒操作老師指導。提醒幼兒注意衛生及安全。
2、個別幼兒操作結果。
老師引導幼兒說出我串的.水果串上有__和__,__是__(顏色或形狀)我的水果串叫__,__串。
四、送水果
師:現在請小朋友把水果串送到小熊的水果店來。(按同一種標記串的放在一起)
五、水果店游戲
教師請兩個幼兒戴上頭飾扮演營業員賣水果串,其他幼兒以顧客身份去購買。
六、活動自然結束
教學反思
從整個活動過程來看,孩子們積極投入到串水果串中去,充分體驗了串水果串的樂趣。首先,活動中幼兒分組串串,這樣既能讓幼兒充分自主地選擇水果又便于教師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并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提高活動效果。其次,活動設計合理適合小班幼兒,同時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最后在活動中,幼兒積累了經驗,得到了快樂,增強了自信。
小百科:水果,是指多汁且主要味覺為甜味和酸味,可食用的植物果實。水果不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營養,而且能夠促進消化。
小班簡單教案簡短篇10
游戲目標:
1、讓幼兒積極參與表演游戲活動,在游戲中加深對故事內容的理解,并按意愿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
2、發展幼兒的表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3、體驗表演游戲的合作快樂。
4、讓幼兒能在集體面前大膽表演、表現自己。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與同伴共游戲的快樂,樂意與同伴一起游戲。
游戲準備:
老爺爺、老婆婆、小姑娘、小狗、小貓、小老鼠頭飾若干、草叢等
游戲過程:
一、以故事引入,引起幼兒興趣。
1、我們聽過了《撥蘿卜》的故事,喜歡這個故事嗎?那我們就編成一個小小童話劇,你們都來當小演員,看誰演得好!
2、如果你來演,你想演誰?應該怎樣演呢?(讓孩子發言,教師選擇重點給幼兒提醒和講解。)
二、表演游戲:撥蘿卜。
1、出示表演用的頭飾和相應的道具,請一些能力較強的幼兒來表演。表演前提出要求:表演時要注意聲音響亮;表演時注意不同的人物的聲音和語氣。教師還要重點注意指導孩子們之間的相互配合,并提示忘詞的孩子。
2、表演過一次后教師提問:
⑴你喜歡誰的表演?你覺得他表演的好在哪里?
⑵你覺得還有什么要注意的地方?
3、幼兒自由選擇游戲角色,進行分組表演,教師巡回指導。
三、.互相講評,教師小結。
1、師:今天你演了誰,開心嗎?
2、幼兒自由交流游戲情況,體驗游戲快樂。
四、和孩子一起收拾場地,結束活動。
小班簡單教案簡短篇11
活動目標:
1.在語言的提示下,了解、掌握制作桃花的方法與過程。
2.學習捻紙團粘貼桃花,發展小肌肉動作。
3.對捻紙團粘貼活動感興趣,愿意嘗試不同形式的美工活動。
4.培養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重點:
能用捻的方法制作桃花。
活動準備:
1.幼兒觀察過桃樹花開。
2.各種紅色、白色皺紋紙若干,小樹枝人手一份,固體膠、抹布若干。
3.桃花樹范例2個。
方法手段:
觀察分析法、講解演示法
教學過程:
一、欣賞范例,引起幼兒制作的興趣。
1.你們看這是什么?(桃花)桃花是什么顏色的呀?
2.在哪里看到過桃花呢?
3.教師:(出示花苞)請你們看一看,這朵桃花和剛剛的桃花有哪里不一樣嗎?(沒開出來)還沒開出來的桃花你知道叫做什么嗎?還沒開出來的桃花叫做花苞。1.幼兒欣賞范例桃樹,根據提問大膽回答。
4.幼兒回憶并大膽回答。在活動的開始環節出示范例,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還讓幼兒感受到春天桃花的美。為下一環節做好鋪墊。
二、在教師的引導下,觀察“桃樹”,認識制作的材料,猜測、討論制作方法。
1.桃樹上的桃花真漂亮,有的盛開有的還是花苞,哪個小朋友能用動作來學一學盛開的桃花是什么樣子的?
幼兒用動作模仿盛開的桃花。
(教師指著盛開的桃花提問)
2.還沒開放的桃花是什么樣的?誰也來用動作學一學?
幼兒用動作模仿花苞。
3.老師這里也有一顆很漂亮的桃樹,上面也有好多漂亮的桃花,誰來猜一猜這些桃花是用什么做的?帶領幼兒認識皺紋紙。(這叫做皺紋紙,我們可以用什么好辦法把皺紋紙做成一朵一朵漂亮的桃花呢?)
幼兒認識皺紋紙。
4.盛開的桃花該怎么做?
個別幼兒探索捻桃花的方法。
5.邊示范邊小結:皺紋紙,手中拿,捻一下,一朵漂亮的桃花就做好了,然后抹上固體膠,貼在小樹枝上,一朵桃花就開了。誰愿意上來試一試呢?
幼兒空手練習捻桃花。
6.那桃樹上的花苞是怎么做?(提醒幼兒花苞要捏的緊一點)
根據教師提問大膽回答。這一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環節,在觀察的基礎上讓幼兒用動作學一學,調動了活動的氣氛。還運用兒歌的形式示范講解讓幼兒掌握捻桃花的方法,為制作桃花打基礎。
三、幼兒嘗試用捻團和黏貼的方法,制作“桃花樹”,教師巡回指導。
1.師:后面還有好多桃樹,都還沒有開出桃花,請你們幫幫他們好嗎?(提醒幼兒把紙團捻緊,讓桃樹上長出許多桃花。)
2.提醒用好固體膠后,把固體膠的帽子蓋好,養成良好的美工習慣。 幼兒動手操作做桃花。教師巡回指導,對一些能力弱的做詳細的講解,對領悟強的幼兒及時表揚鼓勵,使每個幼兒都體驗到手工活動的樂趣。
四、相互欣賞同伴制作的“桃花樹”。
我們來“桃樹林”散散步吧,你最喜歡哪一棵桃花,為什么?幼兒邊散步邊欣賞。相互欣賞不僅在技能上指導幼兒,欣賞能力也得到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