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三年級 >

三年級數學的教案上冊

時間: 新華 三年級

一份優秀的教案應該考慮到所需教具的準備,例如教學用具、實驗器材、多媒體設備等,以確保教學的順利進行。三年級數學的教案上冊要怎么寫?接下來給大家帶來三年級數學的教案上冊,方便大家學習。

三年級數學的教案上冊篇1

第一單元時、分、秒

單元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2、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單元重、難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第一課時時、分、秒

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體會秒在生活中的應用。

2.通過觀察、體驗等活動.使學生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3.通過教學,使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同時滲透珍惜時間、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學重點:

1.知道時間單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秒、幾秒、1分的時間觀念。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主題圖:

同學們,你看到了什么?你們看,新年的鐘聲即將敲響,讓我們一起倒計時,十、九、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計量很短的時間,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

3.板書課題:秒的認識。

二、操作體驗,探究新知

1.談話:你都知道哪些關于秒的知識?你是怎么知道的?

2.結合學生回答引導探究。

(1)認識秒針。

①出示鐘面(沒有秒針):你看到了些什么?(時針、分針、12個數字、12個大格,60個小格。)

②出示鐘面(有秒針):它與剛才的鐘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針。)揭示:鐘面上最長最細的針就是秒針。

③觀察鐘面,秒針還有什么特點?(最細最長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學具鐘面上的秒針,指給同桌看看。

(2)認識1秒和幾秒。

①揭示:秒針走1小格的時間是1秒。

②秒針走2小格的時間是幾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針走1圈的時間呢?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課件演示秒針走動1圈,學生邊觀察邊說出時間: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課件演示,學生仔細觀察鐘面,想一想,你有什么發現?

③學生匯報,教師引導:秒針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針走一圈的同時,分針走了幾小格?也就是幾分鐘?你發現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發現時、分、秒這三個單位間有什么關系?(1時=60分,1分=60秒)

(3)認識秒表和秒的計時方法。

①課件出示。

這是秒表。一般在體育運動中用來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②介紹秒表的計時方法。

③課件出示。

有的電子表可以顯示到秒。你知道這個電子表顯示的時刻嗎?(6時55分57秒)④讀出電子表上的時刻。

⑤你還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記錄以秒為單位的時間?

(4)體驗1分鐘、1秒和幾秒

①1分鐘有多長?

課件播放《時間像小馬車》,猜猜播放多長時間?

課件驗證。

②學生閉眼感受1分鐘。

③1分鐘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長呢?

出示鐘表滴答聲,學生閉眼感受。

⑤1秒鐘能做哪些事?

學生暢談,課件出示。

一秒鐘,獵豹在草原上可飛奔28米;

一秒鐘,蜂鳥振翅55次;

1秒鐘,地球繞太陽轉動29.8千米,從太陽接收486億千瓦的能量,太陽系在銀河系內運行220千米,宇宙空間里有79個星體發生爆炸結束其“生命”。

⑥感受幾秒

師吟誦《明日歌》。猜一猜,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想的?

計時驗證。

師吟誦《長歌行》。估一估,老師用了多長時間?你是怎么估的?

三、課堂練習,鞏固新知

1.課本第6頁第2題。

2.課本第6頁第1題。

3.課本第6頁第3題。

4.課本第7頁第7題。

四、全課總結,升華新認識

1.課件播放《長歌行》,說說你從中知道什么。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時間的名言警句?

3.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還有什么不清楚的嗎?

第二課時時間的換算及計算

教學目標:

1、通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時間觀念。

2、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具準備:時鐘模型、投影儀、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謎游戲引入:

1、猜謎語: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走半天。

2、學生猜出謎底后,教師拿出一個鐘面模型,提問: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個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多少”?“分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大格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

③“1時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師演示課件,撥出不同的時刻,讓學生讀出時間。如:5時,3時20分,6時,9時50分等。

4、引出課題:我們已經學會看時間,但如何計算經過的時間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時間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2時=()分

(1)教師:1時等于???(學生答)那2時呢?

(2)學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饋

a、60+60=120分

b、2時就是2個60分,即60×2=120分

(4)教師小結。

2、完成第4頁“做一做”

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訂正時,可以指名學生說一說得數是多少?是怎樣想出來的?然后教師小結出時間轉換的`方法。

方法(1)時、分、秒是從大到小的單位,像百位、十位、個位一樣;

方法(2)時、分、秒中從小單位向相鄰大單位換算,即秒向分換算,分向時換算是滿六十進一,進位原理與個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進位類似。

60秒=1分(10個1=1個10)

60分=1時(10個10=1個100)

反過來也是一樣的。

3、教學例2:

(1)教師投影例2的情境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說說圖意: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

(2)師: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呢?

(3)學生討論回答,試著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各種方法:

a、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鐘。

b、45-30=15,是15分鐘。

4、小結

5、請一至兩名學生說說自己從幾點出門到學校是幾點。讓臺下的學生幫忙算一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第5頁“做一做”。

集體訂正時,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鐘表上實際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時少()分,1時比45分多()分。

(2)一節課是()分,課間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時。

3、競賽:

教師口頭報時刻,如:3時至3時45分,經過幾分?學生搶答,看誰搶答得快,教師給予獎勵。

四、全課總結,回歸評價:

教師:現在是幾時幾分?我們剛才是從9時開始上課,從上課到現在經過了幾分?一節課4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是啊,時間就像金子那樣寶貴,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時間,多學一點本領,長大更好地建設祖國。

第三課時時、分、秒的鞏固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素材,在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中充分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

2、通過練習,學生比較熟練地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進一步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信心,形成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學難點:用時針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3題。要求學生先估計,再實際進行驗證,驗證的數據可以由學生和家長一起完成。

2、完成“練習一”第4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讓學生說一說每一題是怎么比較的,允許學生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只要說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練習一”第5題。讀讀書上的三個例子,并要求學生根據生活經驗說一說做這些事情需要多長時間。

三年級數學的教案上冊篇2

教學內容:

新課標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94~95頁

教學目標:

1、借助實物、圖形、直觀認識幾分之幾,認識分數各部分組成的名稱。

2、知道幾個幾分之一就是幾分之幾,發展分數的概念。

通過動手操作、與人合作交流,初步感知整體的守恒性,對分數的含義有比較完整的認識。

3、體會分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

重、難點:

重點:知道幾個幾分之一就是幾分之幾,形成“幾分之幾”的表象。

難點:初步感知整體的`守恒性,對分數的含義有比較完整的認識。

教具準備:一張圓形紙、一張長方形紙、兩張正方形紙、1分米長的彩紙

教材分析:

從整數到分數是數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讀寫方法以及計算方法上,分數和整數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教學時,應先通過一些圖形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使學生理解一些簡單分數的具體含義,給學生建立分數的初步概念,為以后進一步學習分數和小數打下基礎。本課時是在學生認識幾分之一的基礎上進行幾分之幾的教學,主要是采用數形結合的辦法,使學生獲得關于幾分之幾的感性認識,為系統地學習分數作準備,其間注意培養學觀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1、復習導入

(1)、我們已經認識了幾分之一的分數,請同學們說出幾個幾分之一的分數。

生說分數師板書分數

(2)、請你選擇其中一個分數先跟你的同桌說說它所表示的意義,再全班交流要突出平均分。

(3)、各自在練習本上給黑板上的分數排排隊,再匯報交流。

2、揭示課題

大家還想再認識其它的分數嗎?(板書課題:認識幾分之幾)

(設計意圖:既復習了舊知,又為學習新知作準備。)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一張正方形紙,折出這張紙的四分之一。折好后和同桌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折的,并指出這張紙的四分之一。

2、教學例4

你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幾份?請給這張紙的其中幾份涂上色,你想涂幾份就涂幾份。

你涂了幾份,涂色部分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其中每一份是這張紙的四分之一。

三年級數學的教案上冊篇3

一、教學目標

1.在回顧和整理本單元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熟練掌握多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正確的進行乘法口算、筆算、估算。

2.運用所學知識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靈活解決生活的簡單問題。

3.在復習過程中,滲透學習方法,體會數學學習的價值。

二、教學重點

正確的進行乘法口算、筆算、估算

三、教學難點

滲透學習方法

四、教學具準備

練習小篇子

五、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今天我們要一起復習《多位數乘一位數》(板書課題)。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內容。這個單元包括哪些內容呢?

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口算:用乘法口決計算再添0,因數末尾有幾個0就在積的末尾添幾個0。

估算:注意四舍五入。

筆算:從個位算起,滿幾十就向前一位進幾。

(二)探究新知

1.多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口算方法

4×60=(說算法)80×5=(注意0的個數)103×4=(十位要加進位數)

2.多位數乘一位數乘法的.計算方法

(1)學生獨立完成

(2)同桌訂正

(3)全班交流

3.選擇合適的方法解決下面的問題。

(1)第1個問題你選擇什么方法?

(2)第2個問題你怎么選擇筆算呢?

(3)第3個問題可以估算吧嗎?

(4)小結:我們要根據問題和數據的特點合理選擇算法,考慮清楚什么時候可以用近似值,什么時候必須用準確值。

(三)拓展延伸

1.快速搶答爭第一

(1)出示題目:

(2)學生搶答

2.認真觀察填表格

(1)出示題目:

(2)觀察:請同學們認真觀察,看看從第一行的數怎樣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數。

(3)根據規律填數:同學們真的很了不起,通過觀察、計算,大家發現了第一行的數乘4就能得到第二行的數,請同學們運用我們發現的規律,把表格填寫完全。

3.趣味數學找規律

(1)觀察:認真觀察下面的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2)發現規律:通過觀察,大家發現了很有趣的數學算式,你能在方塊里填上合適的數嗎?

三年級數學的教案上冊篇4

第一單元

第一課我愛我的家

教學目標:

1、懂得人人都有自身的家,人的生活離不開家,培養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2、通過講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的溫暖,激發愛家的情感。

3、通過學習了解家庭的過去和長輩們小時候的生活,進一步加深對家庭的認識和了解,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

教學重點:

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溫暖,培養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教學難點:

了解家庭的過去,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課程準備:

1、教學課件

2、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1、聽曲《可愛的家》,讓大家猜猜這是什么曲子,會唱的一起唱。

2、聽教師朗誦一首詩歌:《我愛我家》

3、同學們,你們都有自身的家,你們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關心照顧下健康生長,你們愛自身的家嗎?現在請我們的同學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自身的家。

二、認識自身的家庭

1、讓兩名同學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紹自身家的家庭成員和家居環境。

2、談話,讓學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點,每個家庭也各有特點,不同地區,人們的家居和生活習慣也各有不同。

三、你什么時候最想家

1、看圖說說這些人在干什么,想象當時的情景。說說他們為什么想家。

2、說說你什么時候最想家,為什么?

四、有家感覺真好

1、看照片評價照片中的小孩有一個什么樣的家。

2、教師給學生介紹自身也有一個溫馨的家,以和家庭的基本情況,談談自身對家庭愛的一些體會和具體事例。讓學生感受到小朋友是在家人的關愛下生長的。

五、我愛我家

1、請學生用彩筆在教材上畫自身家居的外觀或內景,或者把家居的特點和自身在居室里的一些活動。

2、展示個別同學的作品,并讓他說說怎樣美化自身的家居。比方,自制一張剪貼畫,貼在墻上;將零亂地房間收拾干凈、整齊。

3、同學們各抒己見:我們應該用什么行動去愛我們的家?

六、講講我家歷史上的小故事

1、教師先講講自身小時候的故事或自身家長小時候的故事。

2、讓學生將自身的調查情況在小組或班級中匯報,也可以將找到的照片和實物向大家做介紹。

3、交流一下調查后的`感想。談一談,自身從中知道了什么?發現了什么?

4、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七、也談我的煩惱。

1、教師:家庭是溫暖的,是我們快樂生長的搖籃,是我們避風的港灣,但是在實際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學也會遇到過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煩惱”,現在,請我們的同學說說心里話。

2、讓學生自身談談與家長發生的矛盾,通常是怎么解決的。大家互相交流解決矛盾的經驗。

3、教師設置三種選擇,學生先選其一,并說明自身選擇的理由:爸爸媽媽愛我,我也愛他們;爸爸媽媽有時對我不好,我還是愛他們;爸爸媽媽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他們。

4、選讀一位學生的習作,宣讀。

八、小結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用行動來愛我們的家和我們的家人吧,愿我們的家庭生活更加溫馨、更加美滿!

第二課、我們的學校

一、教學目標

1、結合自身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以和學校與自身生長的關系。

2、通過觀看學校的櫥窗、展板、專欄、學校特色角等,感受學校文化的豐富內涵,在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的同時,獲得積極的人生啟迪。

3、通過了解學校的發展變化和全校師生取得的各種成果,形成為學校感到驕傲自豪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之中,讓學生發生“我也要為校爭光”的愿望。

4、初步了解一些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時期和不同類型的學校,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進對學校的認識和對未來學校的神往。

二、教學重點

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以和學校與自身生長的關系。感受學校文化的豐富內涵,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

教學難點

從學校文化中,獲得積極的人生啟迪,形成良好的學習態度,發生為校爭光的愿望。

三、活動準備

1、收集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的照片,學校的展板、專欄、文化墻、學校特色角等的照片,以和過去和現在本校校舍的照片或圖片。

2、收集我國不同地區、不同時期和不同類型學校的照片。

四、教學過程

(一)音樂引入:

1)播放歌曲《學校中的喜悅》

2)提問:聽了這首歌,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么嗎?你們喜歡學校的生活嗎?

(二)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

1)看圖片,了解學校開展了哪些活動。

2)說說自身參與學校活動的紀念品,回憶自身參與的學校活動,如入隊時的照片,參與活動時的照片,競賽中獲的獎,春游時買的小紀念品,活動后寫的日記,上課時畫的圖畫,制作的美術作品。

3)講一講對自身印象最深的學校活動。

(三)學校文化探秘

1)將學生實地了解到的本校的學校文化寫成一個小報告。內容可以為“學校文化面面觀”、“我最感興趣的一角”、“我給學校文化的寄語”等幾方面展開。

2)小組討論,學校設計這樣的學校文化的用意是什么。

三年級數學的教案上冊篇5

教學內容:統計圖

教學目的:通過復習已學過的統計圖,加強學生閱讀、分析和繪制簡單統計圖的能力

教具準備:教師準備三塊小黑板,課前分別按照教科書第144145頁畫好某市兩個工廠的產值、人員和銷售情況的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已學過的各種統計圖

教師:誰能說一說我們已學過哪些統計圖?指名學生回答。

學生:我們學過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還學過扇形統計圖。

教師:我們一起來看三個統計圖。它們分別反映了某市兩個工廠的工業產值、 人員和銷售情況。

1.出示第一塊小黑板(工業產值增長情況統計圖)。

教師:大家一起來看這張統計圖。這屬于哪一種統計圖?從這張統計圖來看.哪個工廠的產值增長得快些?指名學生回答。(是復式的折線統計圖。從這張圖看.一廠的`產值增長得快些。)

為了使全班學生的認識更加明確,教師還可以繼續問一問學生是怎樣看出來的:

例如,哪一條折線表示的是一廠的產值增長情況?怎樣看出它的產值增長得快?等等。

2.出示第二塊小黑板(各類人員人數統計圖)。

教師提問:這一張統計圖屬于哪一種統計圖?從這張統計圖來看,哪個工廠的工人人數多?哪個工廠的技術人員人數多?指名學生回答。(是復式的條形統計圖。二廠的工人人數多,一廠的技術人員多。)

為了使學生更加熟悉條形統計圖。教師還可以再補充提出一些問題。例如,這張統計圖中一共表示出幾種人員的情況?兩個廠的管理人員各是多少人?哪個工廠的勤務人員少,少多少人?等等。

3.出示第三塊小黑板(產品銷售情況統計圖)。

教師:這一張圖屬于哪一種統計圖?從這張統計圖中可以看到這兩個工廠都有 內銷產品和外銷產品。內銷是指在國內銷售的產品,外銷是指在向國外銷售的產品。

誰能說一說,外銷的和內銷的產品合起來是百分之幾?為什么?指名學生回答。(這是兩幅扇形統計圖。在每一幅圖中,外銷的和內銷的產品合起來都是百分之百。因為工廠的產品不是銷往國外就是銷往國內。合起來就是工廠的全部產品,百分之百。)

誰能再說一說,從圖中可以看出這兩個工廠哪個廠的外銷產品占銷售總數的百分比大?指名學生回答。(一廠的大。)

4.對以上幾幅統計圖進行綜合分析。

教師:根據剛才看過的三幅統計圖,讓我們來分析一下,哪個工廠的生產搞得好一些?誰能試著說明一下自己分析的理由?指名學生回答。

可以多請幾名學生分析,教師幫助綜合與整理。例如,從第一幅圖(折線統計圖)中可以看出,一廠生產產值的折線上升得快,說明一廠的生產搞得好;從第二幅圖(條形統計圖)中又可以看出。一廠的技術人員多一些,工人人數少一些,說明這個廠

比較重視技術開發,所以工作效率高,生產搞得好;另外,從第三幅圖(扇形統計圖)中還可以看出,一廠的外銷量占產品總數的百分比比二廠的高。也說明一廠的產品質量比較好。

二、比較三種統計圖的特點和作用

教師:通過以上的復習,誰能說一說我們學過的三種統計圖各有什么特點,在表示數量時各有什么優勢?指名學生回答,教師幫助概括和整理。

學生綜合整理統計圖的特點以后,讓學生打開教科書,看第146頁上的表。

三、課堂練習

1.做教科書第146頁做一做的第1題。

學生獨立做題。教師可適當提示條形統計圖的繪制方法,如何留好畫橫軸和縱軸的位置。

2.做教科書第146頁做做的第2題。

先讓學生仔細審題,還可以分小組討論。然后,教師指名請幾個學生給全班說一說。(毛衣的銷售量從七月份起里上升趨勢。到十一月銷售量最大:而襯衫的銷售量從七月份到十二月份一直呈下降趨勢:)

四、作業

練習三十二的第610題:

三年級數學的教案上冊篇6

一、情況分析

(一)學生情況分析:

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著一定的興趣,樂于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的操作,需要合作怕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其實狀況。因此對學生,我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并逐步引導的學會數學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20以內的退位減法,認識圖形(二),認識100以內的數(一),100以內加法和減法,元、角、分,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二)。

二、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教學目標與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系進行恰當的描述,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的重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

五、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作業分層設計。

三年級數學的教案上冊篇7

一、說教材

《秒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認識了時、分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教材從材料的選擇到呈現方式,都注意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力求讓學生在實際情境中,知道秒的意義,探索分與秒的進率關系,體驗1分、1秒的長短,初步建立1秒、1分的時間觀念。

根據本課的設計理念,結合學生的實際,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2、在豐富的學習活動中發揮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像力,在探索交流活動中,逐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3、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滲透愛惜時間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

重點:認識時間單位秒,知道1分=60秒。

難點:初步建立1分、1秒的時間觀念。

教具準備:

課件、鐘面、口算卡片、

二、說教法

根據以上目標,我選擇了以下教學方法:引導觀察、學具操作、組織討論探索等多種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從中感受、理解知識的發展過程,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三、說學法

“教法為學法導航,學法是教法的縮影”,在學法的指導上,我讓學生通過看一看、聽一聽、說一說、議一議、做一做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感知秒,體驗秒,讓學生在自主探索、獨立思考、互相討論、合作交流中共同發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說教學過程

依據這節課的教材知識結構及小學生認知規律和發展水平,這節課我分四個環節進行教學: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回想春節聯歡晚會倒計時情景,從學生熟悉的`春晚創設情境,讓學生參與倒計時的活動,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出比分更小的時間單位—秒,揭示課題:秒的認識。

(二)合作探究,獲取新知

1、認識1秒

讓學生仔細觀察自己的鐘面,想想你還知道哪些有關秒的知識呢?四人一小組交流自己的認識。

這一小節,我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時間,學生通過觀察、交流、反饋等學習活動,探索出:秒針是鐘面上最細最長的一根針、秒針走一小格的時間就是一秒。(板書:秒針走一小格的時間就是1秒)

2、認識幾秒

出示課件,提問:秒針從數字幾走到數字幾經過了多少秒?為什么?這樣反復多次地練習,讓學生說出不同的看法,可能有的學生是一小格一小格地數,有的是一大格一大格地數,體現方法的多樣化的同時,教師要對學生的方法進行優化。

3、探究分與秒的關系

讓學生認真觀察鐘面,想一想:秒針在鐘面上走一圈是多少秒?秒針走了一圈后分針有什么變化?從分針與秒針的走動,你發現了什么?

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在小組中交流自己的看法,最后全班匯報。得出結論:1分=60秒。(板書:1分=60秒)

分與秒的關系是本課的重點,所以在這一小節我采用個體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匯報總結的方式來解決。因為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我就放手讓學生自主去探索,給予學生充分信任。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進行思維的碰撞,有利于培養他們初步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4、實驗活動,體驗時間

①體驗1秒

先讓學生閉上眼睛聽“嘀嗒”聲感受一秒的時間,再讓學生用一個動作來表示一秒的時間。可能有的1秒鐘會拍一下手,有的會翻一下手腕,有的會眨一下眼睛,就讓學生用自己想的動作跟著“嘀嗒”聲做一做,充分地體驗時間單位“秒”。

②體驗1分鐘

讓學生拿出口算卡片在1分鐘里進行口算練習,體驗1分鐘的長短。在這個環節的設計我是這樣考慮的:口算是我們數學課堂一項基本的訓練,把它作為1分鐘的體驗內容,可以讓我們活動的數學成分更濃,讓學生對1分鐘有更充分的體驗和感受。

5、知道1秒的價值,懂得珍惜時間

播放課件,通過介紹我國體育健將劉翔110米欄奪冠的成績和一些現代化工具在1秒鐘里創造價值的一些數據,讓學生感受到1秒雖短,但能創造出意想不到的價值。借此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和愛國主義教育。

6、時間名言欣賞

通過欣賞時間名言,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對學生進行了一些情感的熏陶。

(三)運用新知,解決問題

1、填寫合適的時間單位。

每天大約睡()小時,大約需要20(),大約需要25()

2、練一練。

(1)1時=()分1分=()秒

(2)秒針走一圈是()秒,走半圈是()秒。

(3)鐘面上有()大格,有()小格,又細又長的針叫()針。

通過層次性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并靈活運用,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自我評價,享受收獲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你有什么收獲呢?

讓學生自己歸納所學內容,既能使學生回顧整個學習過程,又能使學生學會自我評價,享受成功的喜悅,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認識,形成知識網絡,培養概括能力。

五、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因此,我用精煉的語言對教學內容進行概括,突出了教學的重、難點,簡潔明了。

板書:

秒的認識

秒針走1小格的時間就是1秒

1分=60秒

在這整一節課,我盡量把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創設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組織他們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實踐體驗,鼓勵他們去討論、去探索,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數學的世界里快樂地翱翔!

三年級數學的教案上冊篇8

【教學內容】

小學數學人教課標版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p104—111)

【教學目標】

一、基礎性目標:

1、使學生初步體驗有些事件的發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

2、使學生能夠列出簡單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3、使學生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能對一些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作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換想法。

二、發展性目標:

1、通過學生的猜一猜、摸一摸、轉一轉、說一說等活動,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培養學習興趣。

2、通過實際操作活動,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體驗事件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能夠列舉出簡單實驗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難點:研究事件的不確定現象,從不確定現象中尋找規律。

【教材分析】

在現實世界中,嚴格確定性的現象十分有限,不確定現象卻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正是研究不確定現象的規律性的分支。《新課標》將“概率”作為義務教育階段數學課程的四個學習領域之一“統計與概率”中的一部分,從第一學段起就安排了有關的學習內容。

本單元主要是教學事件發生的不確定性和可能性,使學生初步體驗現實世界中存在著不確定現象,并知道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本單元教材在編排上有下面幾個特點。

1、選取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及感興趣的游戲活動作為教學素材,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教科書中選取了學生非常熟悉的“新年聯歡會上抽簽表演節目”的現實情境,引入本單元的學習內容,還通過大量生活實例豐富學生對不確定現象的體驗,目的是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并感受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體會數學學習與現實的聯系。

教科書中還設計了有趣的摸棋子試驗等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愉快的投入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去。

2、設計豐富的活動,為學生提供探索與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不確定現象是這部分內容的一個重要研究對象,從不確定現象中去尋找規律,這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全新的觀念。如果缺乏對隨機現象的豐富體驗,學生較難建立這一觀念。

因此,教科書中設計了多種不同層次的、有趣的活動和游戲,如摸棋子試驗、涂色活動、抽簽游戲等。通過創設這些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大量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的數學活動過程中,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逐步豐富對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大小的體驗。

【教學建議】

1、注意創設問題的情境,引導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不確定現象和可能性。

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創設各種問題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與同伴交換自己的想法。引導學生在觀察、猜測、試驗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中,充分感受和體驗不確定現象和事件發生的可能性。

2、把握好教學要求。

教師在引導學生感受“確定事件”“不確定事件”以及“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時,只要讓學生結合具體情境的問題情境,用“一定”“不可能”“可能”“經常”“偶爾”等詞語來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就可以了,不必要求學生使用有關術語進行解釋,也不必要求學生求出可能性的具體大小。

3、本單元可用四課時進行教學。

三年級數學的教案上冊篇9

教材分析

1、本節內容是學生在學完比的意義、比的基本性質后進行的,主要引導學生應用比的意義解答有關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本節內容是平均分的延伸,跟分數乘法有密切聯系,也是學習第十二冊教材比例的基礎。

2、本節內容設計比較靈活,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的方法解決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學情分析

1、經課前了解學生對于比的意義理解得比較透徹,也非常理解、喜歡比的多種表現方法,而分東西時他們都喜歡用平均分,認為平均分最合理,也非常喜歡幫助別人分東西。

2、小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較強,凡事都喜歡刨根問底,喜歡挑戰各種難題,所以本人設計了由平均分向按一定比分配的策略,讓他們的認知由平衡向不平衡發展。并一步步引導他們運用舊知識解決新知識,最終真正學到知識。

3、學生可能會認為為什么平均分分東西會不公平,為什么要按一定的比分才合理。

教學目標

1、在合作探究和解決問題過程中使學生理解按比分配的意義,掌握按比分配的應用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2、培養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3、通過實例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離不開數學。

教學重點和難點

1、正確理解按比分配的意義。

2、掌握按比分配應用題的特征和解題方法。

三年級數學的教案上冊篇10

一、教學目的

1.在拼搭和觀察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和空間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體圖形的實踐活動中,體驗并初步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詞描述正方體的相對位置。

二、教學重點:學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形的相對位置。

三、教學難點:能根據一定的指令正確搭出立體圖形。

四、教具:正方體

五、學具:正方體,彩筆。

六、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師用3個4個正方形擺圖形,師提問:我們可以從幾個方向來觀察它?你看到了幾個正方形?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索。

1.游戲一。

(1)引語:今天我們來做游戲,好嗎?

我用4個正方形木塊擺一個圖形,但你是看不到我擺的圖形,請你根據我的指令,搭出和我一樣的圖形。

師發指令,生活動。

(2)兩人一組,玩這個游戲。

游戲規則:a.兩人不許互相看各自擺的圖形。

b.指令盡可能少。

(3)學生活動。

(4)學生匯報。

2.游戲二。

(1)我們在來做第二個游戲。

師:我擺了一個圖形,請你們向我提問題,然后根據我的回答,搭出和我一樣的圖形。

(2)兩人一組,玩這個游戲。

游戲規則:a.兩人不許互相看各自擺的圖形。

b.指令盡可能少。

(3)學生活動。

(4)學生匯報。

(三)小結。

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設計:

搭一搭

游戲一

游戲二

練習三

一、教學目的

1.在拼搭立體圖形的過程中,體驗到: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2.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體驗從不同的位置觀察立體圖形,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同。

難點:能正確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

三、教具:情境圖。

學具:小棒,卡片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指名發口令,學生按口令擺立體圖形。

(二)基本練習:

1.P16第1、2題。

(1)獨立做。

(2)訂正。

2.P17第3題。

(1)獨立做。

(2)獨立搭。

3.P17第4題。

(1)獨立畫。

(2)訂正。

(三)拓廣練習:

1、同步練習P16

2、自主天地P10

(四)小結。

你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數學的教案上冊篇11

教學目標

1、通過對單元所學知識進行回憶,初步體驗分類、歸納的方法。

2、通過練習進一步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率。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1)課時

一、梳理知識

1、加法

出示算式

25+836+759+243+5

50+1639+4047+5062+4

(1)觀察,這些算式有什么特點?

(2)把他們分分類(板書)

(3)計算,抽幾道說說是怎么算的?

:相同數位上的數相加

(4)練習(重點是進位加法)學生出題

2、減法

(1)明確要求

師:剛才我們一起進行了加法的有關練習,這一單元我們還學習了減法,減法這一部分和加法有些相似,怎樣?我要把這個任務交給小朋友們自己完成,有信心完成嗎?

(2)小組合作

一個填表,一個寫算式,一個算答案,一個檢查對錯

(3)展示交流

(4)練習P78T1

46-982-565-7

97-6062-4058-30

二、鞏固練習

1、教科書第79頁第1、2題

2、想一想,各種圖形表示什么?

△+○+□=40△=()

△+○+□+□=46○=()

△+○+○+□=70□=()

3、P78T2

三、

四、作業課堂作業本第48頁

三年級數學的教案上冊篇1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加法結合律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結合律,初步學會應用結合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悅,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發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和理解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含義。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加法結合律。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1、多媒體展示:李叔叔三天騎車的路程統計。

(1)找出信息解決問題。 問:你能解決李叔叔提出的問題嗎?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體展示線段圖:根據學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線段先后出現。

問:通過線段圖的演示,你們發現什么?(不論哪兩天的路程先相加,總長度不變。)

我們來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連加的算式,可以怎樣計算:

比較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兩個加數先相加,正好能湊成整百數。)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問:觀察、比較這些算式,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秘密?(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

(3)揭示規律。

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就是加法結合律。

(4)用符號表示。(學生獨立完成,集體核對。)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問:①用語言表達與用字母表示,哪一種更一目了然?

②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數?

二、練習練習

1、完成P18做一做2。

2、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 里填上適當的數。

287+129+118=287+( +118) (32+47)+65=32+( + )

3、教材練習五

三、小結

1.今天我們發現了哪些數學規律?

2.這些運算定律是怎樣發現、歸納的?

板書設計 加法結合律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104+96 )

=288 =88+200

=288

加法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三年級數學的教案上冊篇13

本堂課的教學目標是

1. 按要求構造三位數,會擺出三位數中的數與最小數。

2. 能讀和運用流程圖做減法塔。

而對學生而言,雖然他們在二年級已經初步接觸了有關于“流程圖”的知識,但在理解和具體應用上還較依賴于教師的枚舉和講解。所以,在一開始時,我讓學生先嘗試看懂流程體,并利用自己做的數卡擺一擺,試一試,在以例題為例,讓學生真正理解流程圖的意思,掃除理解上的可能遇到的問題。

同時,在減法塔的具體計算中,我先讓學生自己嘗試用5、8、7構造減法塔,學生發現這是一個四層塔,接著,又嘗試發現6、7、8三個數構造出的是一個五層塔。這是我讓學生自己任選三個數,在試一試,想一想通過這三個減法塔的構造你有什么發現?

果然,孩子們有了以下發現

1、 每次計算,十位上的數字一定是9,且最后一層塔的三個數一定是9、5、4,結果是495;

2、 好像三個數構造出的減法塔最多是五層;

3、 每次計算結果各個數位上的和一定是18。

其中第一個發現,在教師的適時引導下他們也找到了其中的道理。即,給三個數字,要把它擺成數和最小數,那么十位上的數一定是相同的;而且最小數的個位數一定大于數的個位數,這樣在減的過程中一定會產生退位,所以得到的差的十位數必然是9。

對三年級學生而言,往往他們需要在嘗試、討論、在嘗試、在討論的過程中發現規律,并運用規律創造性地解答實際問題。因此,我決得,給孩子從足的時間和思考的空間,是十分有必要的。

到這里為止,似乎這堂課已經完成了教學目標,而我卻又顧弄玄虛:“你們知道嗎,只要你們報出三個數,我就知道他會是基層塔!”學生們興奮不已,急切地抱著數字,我都一一回答。速度快的,還進行了驗證。他們在興奮的同時,也皆且得像知道其中的秘密。我這時告訴他們

1、 其實減法塔的層數都與9的分拆有關。即;

9(8-1)(五層塔)

9(7-2)(四層塔)

9(6-3)(三層塔)

9(5-4)(二層塔)

9、5、4,這三個數為一層塔。

在計算時可以將三個數中的數-最小數-1即相當于它相對應的層數。

2、 三位數最多是五層塔,三位數和四位數有書本上流程圖所揭示的特點,但五位數就沒有這樣的特點了。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更加覺得,讓學生在游戲、嘗試的活動中自己發現其中的規律,遠遠比直接告訴他們更有意義;其次,這樣的教學內容在教學時,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養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讓他們感受到數學的有趣和有用,但對于一些牽涉到數論的知識,可不求甚解,無需面面俱到。但教師可有意識地告訴他們一些有趣的規律,讓他們享受拿來主義的快樂。但這對矛盾的解決則有賴于教師對教材的更好研究。

三年級數學的教案上冊篇14

一、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五班有學生70名,經過訓練,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有了較大的進步,上課能懂得怎樣聽講,知道按老師的要求完成作業,能上課積極舉手回答問題,同學之間能互相幫助,互相學習,互相團結。個別學生知識的掌握較差,有些學生現在還是不會閱讀課本,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較差,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要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等。

二、取得的成績和經驗:

1.學生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學生初步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4.學生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其他的經驗和總結:

1、運用恰當的教具、學具。讓學生在實踐中去獲得知識。直觀有效地利用多媒體的聲、像、色,把抽象的數學知識變成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數學課教學中,教具和學具的選用是否恰當,對于學生獲取知識的影響,體現的很明顯。讓學生用學具盆中的數字卡片擺出算式,比讓學生在作業本上寫出結果要方便,而且組成一個數時,更能顯示“擺”的優越性,注重微機在課堂中的使用,用各種有趣的動畫形象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活動效果。

2、數學課上,強化了知識的趣味性,以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感染學生;結合事例和史料對學生進行了學習目的的教育,如:數學家的故事,讓學生通過學習知道了任何一個數學家的成功后面都包含著他的辛勤汗水。培養了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因此,在上學期我注意了課內容豐富多采,形式多樣,富有吸引力,激發了學生參與的興趣,學生在數學課中感到新穎有趣。并得到成功的滿足,培養對數學的興趣,學生樂在其中,堅定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了學生的意志力,養成了良好的習慣。

3、挖掘數學中知識美的因素,數學本身具有無窮的美妙,認為數學枯燥,沒有藝術性,這種看法是錯誤的。數學知識的內在魅力,可以誘發學生熱愛數學的情感。因此,我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數學符號、公式的抽象美,數學知識的協調美,數學語言的邏輯美,數學比例的技巧美,引導學生去探索數學知識的規律,收到了良好效果。

4、通過數學游戲培養興趣的目的,愛游戲是兒童的天性,絕大多數學生對數學游戲都有濃厚的興趣。例如:撲克、幻方、火柴等都可納入數學游戲中,學生在玩中學,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同時發現有一部分同學很善于動腦。

5、把書本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系,發展思維,培養能力,當學生掌握了基本知識后,把學生的實際生活與學習的知識聯系起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推理能力,使學生立足實際,面向未來,進一步實現素質教育。

三、存在的不足之處:

1、一部分學生對學習的目的不夠明確,方法不對,主要表現在:上課聽講不認真,家庭作業經常完不成;加上學生家庭的不配合,造成了學習差。還有一部分是,反映問題慢,基礎太差。

2、在教學中,不注意學生知識面的擴展,只是一味的教學課本內容,教學太死板,不夠靈活,不注意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3、教師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還比較差,有待于進一步加強。

4、在上課時,有時會留下一些小問題,比如說,有個別的落后生不能作到當堂內容當堂掌握,還需要課下輔導。

5、教師的教育思想有待于進一步更新,要多掌握一些現代教育理念,并把這種理念轉化為自身的思想,切實的知道自己的教育行為。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針對我們班學困生比較多的特點,我主要是課上多提問,課下多輔導,和家長取得聯系,爭取家長的配合,不冷眼對待學困生,再就是利用星期四下午給差生補課的時間進行輔導,及時對學生進行家訪,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課后練習要把握訓練的要求和重點,要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再明確要求的前提下,盡可能讓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內容。繼續抓好常規管理,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和意義,以便更好的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學習中去。

2、適當加強口算,提前口算教學。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學生掌握這些口算可以為學習本冊的筆算打下基礎,對以后學習除法試商、簡便算法等也有重要作用。為了使學生較好的掌握這些口算,并為筆算作好準備,在教材中分別把口算提到筆算之前教學。

3、加強幾何初步知識的教學,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讓學生運用七巧板拼圖形,初步理解所學的圖形之間的關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結合教學內容進行德育滲透。在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材中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安排形式多樣的練習和數學游戲,應用題注意選擇兒童喜聞樂見的和富有思想性、知識性的內容,適當增加有關本冊數學內容的歷史知識,這些不僅對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有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進行思想品德,注意引導學生想出不同的算法,并找出哪種算法簡便。

5、加強學科教學研究,認真學習教育理論,并及時應用于教學實踐,同時注意總結經驗,使自己的教學水平有所提高。

6、利用先進的電教手段,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象的理解比較抽象的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三年級數學的教案上冊篇15

上完《長方形與正方形》一課,通過教學及課后反饋,感覺還是比較滿意的,有以下二個做得比較好的地方:

1、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

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認識其實在一年級時已經有初步接觸,孩子對于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在課堂教學中,我并不是把現成的結論告訴學生,而是讓學生充分借助已有的知識經驗來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先放手讓他們說說“對于長方形與正方形你都知道了些什么?”而后再讓他們通過“量一量”或“折一折”“比一比”等方法,動手驗證所知道的有關長方形和正方形邊和角的特點是不是正確的,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并發現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異同點。

2、充分創設聯系實際的生活情境

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母親節來創設情境,即女兒送來了賀卡和絲巾,請學生猜猜賀卡是什么形狀?從而通過拉一拉和推一推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關系。接著請學生幫忙,幫我把長方形的絲巾變成的正方形絲巾,學生興致極高,很快就有了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理解如何將一個長方形變成的正方形。在這個過程中,還適時的滲透感恩母親的思想教育,這樣讓數學課富有生活氣息,喚起學生親近數學的熱情,體會數學與生活同在的樂趣。

總之,這節課我遵照學生的年齡特點及認知規律,精心設計了形式新穎,情境意識強烈的題目和問題。較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學生在輕松、快樂的課堂氛圍下完成了本課的學習。可也還存在著一些不足,如學生在驗證長方形與正方形邊與角的特點時,留出的時間少了一些,有的同學操作上還來不及,這樣就會造成部分學生所得到的結論是聽別人講的而不是自己探究發現的。再如課前有的學生說屏幕和音箱的面是正方形的,我并沒有作出正面回答,而是告訴學生:學完了這節課你就知道他們是不是正方形了。可是課后由于時間關系,沒有再對這個問題進行回應,也是本節課的一個遺憾。

三年級數學的教案上冊篇16

一、填字組成語。

()()為壑()精會()()容()定目()口()

昂()挺()情同()()不()不()有始()()

頭()目()汗如()()得意()()異()同()

()踏實()全()()注專心()()三()二()

千()一()震耳()()情同()()()()不安

爬()爬()東()西()一絲()()持()以()

有()有()扶老()()()死()傷各盡()()

()磚()瓦()中送()任勞()()()老敬()

()()為樂()不容()推心()()無憂()()

千()百()小心()()神采()()萬()千()

二、我會寫。

沉甸甸(ABB)

郁郁蔥蔥(AABB)

心心相印(AABC)

虎頭蛇尾(含反義詞)

三、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淘氣——()信任——()復雜——()

自滿——()延伸——()諷刺——()

寬闊——()懶惰——()安寧——()

三年級數學的教案上冊篇17

教學內容:

北京市六年制教材第五冊第四單元第100頁。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認識有兩個已知條件的兩步應用題的結構,通過比較,弄清兩個已知條件的一步應用題與兩步應用題的聯系和區別,加深對兩步應用題的理解,并學會這類應用題的分析及解答方法。

2.培養學生分析應用題的能力。

3.教育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應用題的分析方法。

教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1.復習檢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應用題。(板書:應用題)

(1)先看一道題(投影):

紅光小學買紅粉筆16盒,白色粉筆比紅粉筆多32盒。____?

默讀一遍(師指上題),誰會把這道題補充完整?老師在上題橫線上板書:買白色粉筆多少盒?

怎么解答?(找1人寫在玻璃片上)

(2)下面我提幾個問題,請你們回答:

哪兩個條件?

如果兩個條件都直接告訴我們了,要求這個問題用幾步解答?

(3)我們看看-做的,請你讀一下。

為什么用加法?

剛才我們復習了舊知識,大家掌握得還不錯,如果我把這道題里的問題改成:一共買粉筆多少盒?”(老師寫在黑板上)誰來讀一遍?要求“一共買粉筆多少盒”還能用一步解答嗎?我們今天繼續學習兩步應用題(板書:兩步)。

2.新課

(1)例4:紅光小學買紅粉筆16盒,買白色粉筆比紅粉筆多32盒,一共買粉筆多少盒?

這道題的條件是什么?問題是什么?

要求“一共買粉筆多少盒”必須知道哪兩個條件?我先畫一條線段表示紅粉筆16盒(見上圖)。

再用一條線段表示白色粉筆的盒數,這條線段畫多長?為什么?

誰來指指哪段表示白色粉筆比紅粉筆多的32盒?(師指白色粉筆和紅粉筆同樣多的一段)這段是多少盒?為什么?問題是什么?

你們會分析這道題嗎?同桌同學互相說說。

誰說說你是怎么分析的? -剛才是從哪兒入手分析的?

師:(指圖)要求一共買粉筆多少盒,必須知道買紅粉筆多少盒和買白色粉筆多少盒,買紅粉筆的盒數是已知的,因此要先求白色粉筆的盒數,再求一共買粉筆多少盒。

誰會解答?

①買白色粉筆多少盒?

16+32=48(盒)

②一共買粉筆多少盒?

16+48=64(盒)

寫不寫“答”,為什么?

答:一共買粉筆64盒。

小結:這兩道題都有兩個條件,而且相同,為什么這道題用一步解答,(指準備題)這道題卻用兩步解答呢?(指例4)

所以光看條件就盲目列式是不行的,必須要認真審題,弄清條件與問題之間的關系再解答。

(2)下面,我把例4中的第二個條件變一下“買白色粉筆比紅粉筆少3盒”(貼上)誰來讀題?誰說說條件和問題?

我們來畫線段圖。先畫什么?再畫什么?

和剛才的圖一樣嗎?有什么不同?

誰來分析這道題?會解答嗎?

①16-3=13(盒) 第一步求出的13盒是什么?

②16+13=29(盒) 第二步求出的29盒是什么?

答:一共買粉筆29盒。

(3)這道題你會做了,我再變一下,你們愿意做嗎?

紅光小學買紅粉筆16盒,買白色粉筆的盒數是紅粉筆的3倍,一共買粉筆多少盒?

默讀一遍,小聲說說條件和問題。

能自己分析嗎?試試看。

請你打開練習本,在本上解答,不寫小標題(找1人寫在黑板上)。

訂正:誰做的讀一讀,求出的第一步是什么?第二步是什么?

(4)對比:

我們看看剛才做的這三道題,有什么相同之處?

①兩個已知條件,一個問題;②問題相同,第一個條件相同;③都用兩步計算;④第二步方法相同。為什么?

有什么不同之處?①第二個已知條件相同;②第一步解答方法不同。為什么?算式跟原來比有什么不同?其中一個條件用了兩次。

(5)小結

在解答應用題時,已知兩個條件和一個問題就一定用一步解答嗎?

今天我們學的這種題就用兩步解答,所以要認真審題,分析數量關系,再解答。

3.練習

(1)一把椅子25元,一張桌子的價錢是椅子的4倍,一張桌子比一把椅子貴多少元?

誰來讀題,自己小聲分析一遍。在練習本上解答。

訂正: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第二步為什么用減法?

(2)再看一道題:

學校有長跳繩18根,短跳繩的根數是長跳繩的2倍。____?齊讀,要求提出不同的問題再解答。

①短跳繩有多少根?要求“短跳繩有多少根”用幾步解答?

②一共有跳繩多少根?要求“一共有跳繩多少根”,用幾步解答?

③短跳繩比長跳繩多多少根?要求“短跳繩比長跳繩多多少根”,用幾步解答?

④長跳繩比短跳繩少幾根?要求“長跳繩比短跳繩少多少根”用幾步解答?

條件相同,問題不同,解答的步數一樣嗎?

4.總結

今天我們學的什么?

剛才你們在分析這種應用題時,有的愿意從條件入手分析,有的愿意從問題入手分析,哪種都可以,只要你能分析清楚,正確解答就行了,今天的這種應用題和原來學過的結構不同,有一個條件在解答時用了兩次,所以,一定要認真審題,仔細分析,正確判斷用幾步解答。

5.作業

(1)打開課本第100頁,這就是今天咱們學的新知識,回家看看書。

(2)課本第101頁第1~4題。

三年級數學的教案上冊篇18

教學內容:

p11-12

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混合運算的順序,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

2、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小括號的作用,進一步認識有小括號時,應先算小括號里面的,使學生熟練掌握有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

3、通過練習,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細心計算的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以及小括號的作用。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每人準備1枝紅筆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提問:通過上這一單元的學習,請你說說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指名口答)

2、說明練習內容,導入課題。

二、指導練習

1、(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提問:圖畫的是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

(2)讓學生獨立解答。

強調:列算式時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劃線)

2、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學生互判。(注意:現算什么用紅線劃出來)

明確:在一個算式里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減。

3、第3題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先計算,后涂色。

4、(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提問:圖上告訴我們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問題?(指名回答)

(2)讓學生獨立解答。

5、先比較哪種飲料便宜,有3種方法

解法一: 12÷6=2(元)   解法二: 3×6=18(元)   解法三: 12÷3=4(瓶)

3>2   18>12   6>4

答:男生買的飲料便宜。 答:男生買的飲料便宜。 答:男生買的飲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3-3

=1(元) 答:每瓶便宜1元。

6、(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提問:圖上告訴我們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問題?(指名回答)

(2)提問:為什么要用小括號?不用行嗎?

a.看情境圖,先說說圖意,收集數學信息。

b.獨立解決問題

c.在小組內交流

d.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7、指導提問:獲得數學信息——解決問題——根據畫面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小組交流合作)

8、數學游戲

數學游戲:“24點”,游戲前說清游戲規則,先演示,然后分小組進行游戲。

三、總結:第一單元所學的混合運算內容,一定要記清運算順序。

7315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德州万泰装饰 - 万泰装饰装修设计软装家居馆| 液压升降平台_剪叉式液压/导轨式升降机_传菜机定做「宁波日腾升降机厂家」 | 单级/双级旋片式真空泵厂家,2xz旋片真空泵-浙江台州求精真空泵有限公司 | 升降炉_真空气氛炉_管式电阻炉厂家-山东中辰电炉有限公司 | 智能电表|预付费ic卡水电表|nb智能无线远传载波电表-福建百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聚氨酯催化剂K15,延迟催化剂SA-1,叔胺延迟催化剂,DBU,二甲基哌嗪,催化剂TMR-2,-聚氨酯催化剂生产厂家 | 重庆磨床过滤机,重庆纸带过滤机,机床伸缩钣金,重庆机床钣金护罩-重庆达鸿兴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加盟店-品牌招商加盟-创业项目商机平台 | 粉丝机械,粉丝烘干机,粉丝生产线-招远市远东粉丝机械有限公司 | 脉冲布袋除尘器_除尘布袋-泊头市净化除尘设备生产厂家 | 周口市风机厂,周鼓风机,河南省周口市风机厂 | 上海地磅秤|电子地上衡|防爆地磅_上海地磅秤厂家–越衡称重 | LED显示屏_LED屏方案设计精准报价专业安装丨四川诺显科技 | 视觉检测设备_自动化检测设备_CCD视觉检测机_外观缺陷检测-瑞智光电 | 粉末冶金注射成型厂家|MIM厂家|粉末冶金齿轮|MIM零件-深圳市新泰兴精密科技 | 电池挤压试验机-自行车喷淋-车辆碾压试验装置-深圳德迈盛测控设备有限公司 | 等离子空气净化器_医用空气消毒机_空气净化消毒机_中央家用新风系统厂家_利安达官网 | 球磨机 选矿球磨机 棒磨机 浮选机 分级机 选矿设备厂家 | 油漆辅料厂家_阴阳脚线_艺术漆厂家_内外墙涂料施工_乳胶漆专用防霉腻子粉_轻质粉刷石膏-魔法涂涂 | 东莞工作服_东莞工作服定制_工衣订做_东莞厂服 | 实战IT培训机构_IT培训班选大学生IT技术培训中心_中公优就业 | 雷冲击高压发生器-水内冷直流高压发生器-串联谐振分压器-武汉特高压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 臭氧老化试验箱,高低温试验箱,恒温恒湿试验箱,防水试验设备-苏州亚诺天下仪器有限公司 | 德国GMN轴承,GMN角接触球轴承,GMN单向轴承,GMN油封,GMN非接触式密封 | 南京种植牙医院【官方挂号】_南京治疗种植牙医院那个好_南京看种植牙哪里好_南京茀莱堡口腔医院 尼龙PA610树脂,尼龙PA612树脂,尼龙PA1010树脂,透明尼龙-谷骐科技【官网】 | 蚂蚁分类信息系统 - PHP同城分类信息系统 - MayiCMS | 亚克力制品定制,上海嘉定有机玻璃加工制作生产厂家—官网 | 沟盖板_复合沟盖板厂_电力盖板_树脂雨水篦子-淄博拜斯特 | 宿松新闻网 宿松网|宿松在线|宿松门户|安徽宿松(直管县)|宿松新闻综合网站|宿松官方新闻发布 | 北京京云律师事务所| 屏蔽泵厂家,化工屏蔽泵_维修-淄博泵业 | 密集架-手摇-智能-移动-价格_内蒙古档案密集架生产厂家 | 光伏支架成型设备-光伏钢边框设备-光伏设备厂家 | 【中联邦】增稠剂_增稠粉_水性增稠剂_涂料增稠剂_工业增稠剂生产厂家 | 拉卡拉POS机官网 - 官方直营POS机办理|在线免费领取 | 河南中整光饰机械有限公司-抛光机,去毛刺抛光机,精密镜面抛光机,全自动抛光机械设备 | 熔体泵|换网器|熔体齿轮泵|熔体计量泵厂家-郑州巴特熔体泵有限公司 | 睿婕轻钢别墅_钢结构别墅_厂家设计施工报价 | 空压机商城|空气压缩机|空压机配件-压缩机网旗下商城 | 颗粒机,颗粒机组,木屑颗粒机-济南劲能机械有限公司 | 河南卓美创业科技有限公司-河南卓美防雷公司-防雷接地-防雷工程-重庆避雷针-避雷器-防雷检测-避雷带-避雷针-避雷塔、机房防雷、古建筑防雷等-山西防雷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