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shù)學教案 > 三年級 >

三年級集合的數(shù)學教案

時間: 新華 三年級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合理規(guī)劃教學時間,合理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和有效利用教學資源,以確保教學過程有序、連貫。想知道如何寫出優(yōu)秀的三年級集合的數(shù)學教案嗎?這里為大家分享三年級集合的數(shù)學教案,快來學習吧!

三年級集合的數(shù)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運用數(shù)字進行編碼,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學生初步體驗數(shù)字編碼思想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初步學習數(shù)字編碼的簡單辦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教師:同學們,我們班有多少人?你自己的學號是多少?老師點名時,如果不叫名字怎么來區(qū)分班上的學生呢?

揭示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nèi)容,數(shù)不僅可以用來表示數(shù)量和順序,還可以用來編碼。

二、探索新知

1、教師:同學們郵寄過信或收過信嗎?(拿出已經(jīng)寫好封面的信封)仔細觀察,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同桌相互說說,然后得出:每個信封上都有兩個郵政編碼。

教師:信封左上角那排數(shù)字代表什么?(收信人所在地的郵政編碼)

教師:那么右下角那排數(shù)字代表什么呢?(寄信人所在地的郵政編碼)

2、課件出示郵政人員介紹郵政編碼作用的信息。

郵政編碼是我國的郵政代碼,機器能根據(jù)郵政編碼對信件進行分類,這樣可以大大提高信件郵遞的速度。

3、教師:你想知道這些郵政編碼是怎么樣編排的嗎?

(1)師生共同學習教材第77頁的郵編448268是怎樣編排的。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說說郵政編碼是如何編排的,對有疑問的地方,教師適時解答。

(2)學生介紹自己了解到的本地的郵政編碼。我們學校的郵政編碼是多少?它們是怎樣組成的?

4、數(shù)字編碼——身份證號碼。

(1)課件出示一張身份證,讓學生觀察并說說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討論后,匯報可能說出:身份證上有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發(fā)放日期和有效期、編號。

(2)學生自學教材第77頁關于身份證號碼的內(nèi)容。

教師:從身份證號碼中你能獲得什么信息?

指名學生說說。

5、數(shù)字編碼——學號。

教師:我們來給學校的每一個學生編一個學號。

(1)請你討論一下學號中應該包括哪些信息?

學生討論后,匯報。匯報時可能說出:年級、班級、性別、入學年份等。

(2)根據(jù)以上內(nèi)容來設計編碼的方法。

(3)分組活動,共同探討如何編號。

(4)以小組為單位來展示本組同學設計的學號的編排方法。

教師注意引導學生說出每個數(shù)字在編碼中的含義。

三、鞏固練習

1、你還知道哪些郵政編碼?它們是怎么組成的?和同學交流一下。

2、生活中的編碼有很多,你還知道哪些?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集合的數(shù)學教案篇2

【教學內(nèi)容】小學數(shù)學三年級下冊第52-53頁例3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自學,引導學生知道24時計時法,初步了解24時計時法在郵電、交通、廣播等部門的應用;會有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理解時間與時刻的區(qū)別。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演繹推理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教學難點】時間與時刻的區(qū)別。

【教學準備】多媒體,計時卡片。

【教學流程】

一、情境導入(5分)

1、康夫一家和小婧一家寒假到中國北京旅游。前一晚通了電話:康夫一家買了第二天8時的飛機票,約小婧一家在飛機場等。可是第二天一早小婧一家在機場等了很久康夫一家沒到,你們猜猜是怎么回事?(康夫買的是晚上8時的飛機票)

2、一天中還有不同的8時嗎?生活中怎么來區(qū)分兩個不同8時而不造成誤會呢?

3、我們平時用的12時計時法,還有別的表示方法嗎?

二、自主學習(10分)

1、學生自主學習教材52頁

2、組內(nèi)交流:下午5時用24時計時法表示是幾時?

3、嘗試訓練:(教科書53頁做一做)

連一連:

晚上睡覺  吃午飯  放學啦

15:30  12:00  21:00

4、學生匯報。

5、教師強調(diào)總結:在一日(天)里,鐘表上時針正好走兩圈,共24小時。所以,經(jīng)常采用從0時到24時的計時法,通常叫做24時計時法。

6、學生自主學習教材53頁例3

我們是下午2時40分從北京出發(fā)的,列車17時45分正點到達石家莊站。坐火車從北京到石家莊要用多長時間?

7、小組交流:可以有幾種計算方法?

8、學生匯報。

9、嘗試訓練:春蕾畫展每天的開放時間是8:00——-17:00。這個畫展每天展出多長時間?

10、教師總結強調(diào):可以用數(shù)一數(shù)的方法,當然把問題里面的時間都換成24時表示法之后,還可以用計算的方法比較簡單。

三、自主練習(8分)

1、師:通過剛才的自學,同學們已經(jīng)掌握24時計時法的有關知識,下面,我們進行自主練習。

普通計時法

24時計時法

普通計時法

24時計時法

普通計時法

24時計時法

7:00

15:40

夜間12時

23:00

下午2時10分

8:20

中午12時30分

上午8時

21:10

上午11時35分

15:00

晚上10時

四、當堂檢測(13分)

師:同學們,我們再接再厲,用的成績來結束今天的學習,好嗎?那下面我們進行課堂檢測,看誰完成的又快又正確!完成好的同學還是有紅旗獎勵哦!

五、評價總結(4分)

1、教師面批3人左右,然后小組內(nèi)交流答案,自批,統(tǒng)計正確率;

2、小組匯報完成情況。

3、教師總結錯題的類型,再次精講。

4、學生談收獲和自我評價。

三年級集合的數(shù)學教案篇3

教學內(nèi)容:

新課標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94~95頁

教學目標:

1、借助實物、圖形、直觀認識幾分之幾,認識分數(shù)各部分組成的名稱。

2、知道幾個幾分之一就是幾分之幾,發(fā)展分數(shù)的概念。

通過動手操作、與人合作交流,初步感知整體的守恒性,對分數(shù)的含義有比較完整的認識。

3、體會分數(shù)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積極參與數(shù)學活動,產(chǎn)生對數(shù)學的親切感。

重、難點:

重點:知道幾個幾分之一就是幾分之幾,形成“幾分之幾”的表象。

難點:初步感知整體的`守恒性,對分數(shù)的含義有比較完整的認識。

教具準備:一張圓形紙、一張長方形紙、兩張正方形紙、1分米長的彩紙

教材分析:

從整數(shù)到分數(shù)是數(shù)概念的一次擴展,無論在意義、讀寫方法以及計算方法上,分數(shù)和整數(shù)都有很大的差異。因此,教學時,應先通過一些圖形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使學生理解一些簡單分數(shù)的具體含義,給學生建立分數(shù)的初步概念,為以后進一步學習分數(shù)和小數(shù)打下基礎。本課時是在學生認識幾分之一的基礎上進行幾分之幾的教學,主要是采用數(shù)形結合的辦法,使學生獲得關于幾分之幾的感性認識,為系統(tǒng)地學習分數(shù)作準備,其間注意培養(yǎng)學觀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生成問題

1、復習導入

(1)、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幾分之一的分數(shù),請同學們說出幾個幾分之一的分數(shù)。

生說分數(shù)師板書分數(shù)

(2)、請你選擇其中一個分數(shù)先跟你的同桌說說它所表示的意義,再全班交流要突出平均分。

(3)、各自在練習本上給黑板上的分數(shù)排排隊,再匯報交流。

2、揭示課題

大家還想再認識其它的分數(shù)嗎?(板書課題:認識幾分之幾)

(設計意圖:既復習了舊知,又為學習新知作準備。)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1、請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一張正方形紙,折出這張紙的四分之一。折好后和同桌說一說自己是怎樣折的,并指出這張紙的四分之一。

2、教學例4

你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幾份?請給這張紙的其中幾份涂上色,你想涂幾份就涂幾份。

你涂了幾份,涂色部分是這張紙的幾分之幾?其中每一份是這張紙的四分之一。

三年級集合的數(shù)學教案篇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會學習除法估算的必要,了解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導學生根據(jù)具體情境合理進行估算,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zhì)和應用數(shù)學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估算習慣。

教學重難點

了解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口算:

60÷6240÷8320÷4420÷7

450÷9630÷7360÷6400÷5

120÷3160÷4280÷4540÷9

2、說出下列各數(shù)的近似值。

1481938793

二、親身體驗,學習新知

1、引入新課

(1)有124箱貨物,李叔叔三人開了三部車,他們?nèi)似骄咳舜蠹s運多少箱?

(2)到西湖有223千米,客車行駛了4小時,平均每小時約行多少千米?

(3)每聽飲料3元,100元最多能買多少聽飲料?

(4)在一次地震中,有災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發(fā)一頂帳篷,最少要準備多少頂帳篷?讓學生根據(jù)除法的含義列出各題的算式。

124÷3223÷4100÷3182÷4

提問:請學生逐一說出上面四道算式的意思,在說算式意思的過程中,體會生活中許多問題的解答要用除法估算來完成,理解除法估算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方法。

2、出示教科書第13頁主題圖,同時出示例題2

教師:要求“他們?nèi)似骄咳舜蠹s運多少箱?”列式是:124÷3

教師:大約是什么意思?

教師:怎樣進行除法估算?分小組進行討論,然后匯報討論結果。

第一種方法第二種方法

124≈120124=120+4

120÷3=40(或3×40=120)120÷3=40

平均每人大約運40箱剩下的4箱每人還可運1箱,每人大約運41箱。

引導學生對以上兩種估算的過程和方法進行比較:

①兩種估算的過程和方法都正確的。

②兩種結果雖然有微小的差異,但都接近準確值,不影響問題的合理解決,可以說,這樣的差異在本題的解決中是可以忽略不計的。

3、讓學生獨立進行估算。

第一種第二種第三種

223≈200223=200+23223≈240

200÷4=50200÷4=50240÷4=60

平均每小時約行50千米、55千米、60千米。

教師:以上3種結果都對,說明汽車的速度每小時在50~60之間,當然以55最佳,因為它更接近準確值。

小結:歸納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估算,一般是把被除數(shù)看成整百(整十)或幾百幾十(幾前幾百)的數(shù),除數(shù)不變,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進行計算。

4、再現(xiàn)問題:

(1)每聽飲料3元,100元最多能買多少聽飲料?

(2)在一次地震中,有災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發(fā)一頂帳篷,最少要準備多少頂帳篷?

組織學生討論:

①在解決第一題的時候,能將100估成120嗎?為什么?

②在解決第二題的時候。將182估成160合適還是估成200合適?

5、教師小結:

通過以上的討論,讓大多數(shù)人明白:在第一題中,只有100元錢,所以估算時不能將100估大,只能估小;在第二題中,已知災民182人,在考慮所需帳篷數(shù)時,應將182看成200,這樣才能保證有足夠的帳篷讓災民度過困難期。

三、鞏固運用

完成教科書第16頁做一做的第1題和第2題。

四、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怎樣進行除數(shù)是一位數(shù)的除法估算?

五、課堂作業(yè):

教材練習三的第3題和第4題。

課后習題

完成練習三作業(yè)題。

三年級集合的數(shù)學教案篇5

一、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北師大版第五冊第44—45頁。

二、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長》是小學數(shù)學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周長》的第一節(jié)課,本節(jié)主要教學內(nèi)容有:通過描一描、量一量、摸一摸等實踐活動,理解周長的含義,為后面認識各種圖形周長的含義,及周長的計算做好鋪墊。計劃一課時進行教學。

本課教材有以下編寫特點:首先通過螞蟻爬過樹葉的邊線一周,使學生初步直觀認識什么是樹葉的周長;然后又通過操作活動理解周長的意義;最后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體驗到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轉化”方法是研究和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一種有效的思考方法,是運用事物運動、變化、發(fā)展和事物之間互相聯(lián)系的觀點,把未知變?yōu)橐阎褟碗s變?yōu)楹唵蔚乃季S方法。

課后的練習向學生滲透了平移的數(shù)學思想。因此,在教學中,力爭做到結合具體的教學內(nèi)容,滲透數(shù)學轉化思想,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學會用"轉化"思想解決問題,從而提高數(shù)學能力。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事物或圖形,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認識周長;能測量并計算三角形、長方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2、過程與方法:在“描一描、摸一摸”等學習活動中培養(yǎng)獨立思考,動手操作的能力;在估腰圍、測腰圍的過程中培養(yǎng)估測的能力,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結合具體情境,感知周長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教學重點: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教學難點:能測量并計算三角形、長方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四、學生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經(jīng)學習這個平面圖形,在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的基礎上,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情境導入新課,激發(fā)學習熱情,通過描樹葉的邊線、摸物體的面的邊線,讓學生親歷“做數(shù)學”的過程。通過讓學生量一量、算一算自己摸的面的周長,關注學生對測量的體驗。

五、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理解周長的含義;

教學難點:能測量并計算三角形、長方形、梯形等圖形的周長。

六、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直尺、線、皮尺、各種實物、樹葉等。

七、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老師剛才給每個同學都分發(fā)了樹葉,今天我們就借助樹葉來學習知識。大家又會想了,樹葉怎樣才能輔助我們學習知識呢。

1、我們就來描一描把它的形狀畫出來、怎么樣,像不像上美術課?(拿出一張紙,選擇一片最喜歡的樹葉,用彩筆沿著樹葉的邊線一筆描出它的輪廓、)

2、誰愿意來給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請用筆指著,說清楚是從哪里開始的,到哪里結束、)

3、剛才大家描的有什么共同的特點(沿邊線圍著圖形,描了一周)

4、小結:看來,不管從哪里開始,大家都是沿著樹葉的邊線描了一周(結合實物演示),這一周的長度,我們把它叫做什么呢我們能幫它取一個名字嗎(樹葉頁面的周長)老師在課前也描了一片樹葉,誰來判斷一下,老師描出來的是不是樹葉的周長呢?(出示未封閉圖形)老師描的不是封閉圖形,這種圖形沒有周長。

怎樣的圖形才有周長呢?(引出周長的概念,結合封閉圖形與未封閉圖形,強調(diào)周長的意義、)

(二)、實踐探索,理解新知。

1、通過分一分,畫一畫,讓學生初步感知周長。

第一步:用cai課件顯示多個圖形,讓學生在比較中給圖形分類,揭示封閉圖形與非封閉圖形。

第二步:請學生畫出自己喜歡的幾個封閉圖形。

第三步:有選擇性的展示學生畫圖。請同學評一評,并指出所畫圖形的周長,使學生獲得一種滿足感,進一步體會到在同一平面內(nèi)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叫做這個圖形的周長。

2、通過找一找,摸一摸,深入感知周長的意義。

(1)有了上面的前提教學,我就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拿出課前準備好了的各種葉片描出一周的長度,在描的過程中體會周長是封閉圖形一周的長度,里面部分不是周長。再完成課本p45第1題。(強調(diào)是邊線)

(2)引導學生找一找身邊物體表面的周長,如:課桌面的邊線、數(shù)學書封面的邊線、黑板、文具盒等多個物體表面的周長。并動手摸一摸、指一指,在小組內(nèi)說一說。

(3)提出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怎樣走才是教室一周的長度?怎樣走才是操場的周長?

(4)認識平面圖形周長、談話:剛才我們指的都是物體面的周長,現(xiàn)在我們來看看平面圖形的周長,這是什么圖形(課件顯示三角形類似p45第2題1圖)這個圖形的周長在哪呢?小黑螞蟻很感謝你們?yōu)樗霾门校鼮槲覀冎赋隽巳切蔚闹荛L,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動態(tài)演示小螞蟻沿著三角形的邊走一周)小螞蟻走的這一周的長就是三角形的周長、我們一起來指一指、(強調(diào)圍成平面圖形一周的長度就是它的周長)、

(三)、自主操作,鞏固新知

1,量一量平面圖形的周長

(1)談話:我們已經(jīng)認識了平面圖形的周長,那么平面圖形的周長該怎樣求呢?(課件逐一出示:第45頁第2題)、同學們打開課本第45頁的第2題、你想怎么量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圖形量一量、帶著問題思考,動手、像這種由幾條線段圍成的圖形,量出各邊長度,相加就行了、以后遇到這樣的題目我們就這樣做、

2,量一量樹葉的周長

(1)談話:我們已經(jīng)會量平面圖形的周長了,你們手中都有一片樹葉,那么你手上樹葉有多長。

八、總結

三年級集合的數(shù)學教案篇6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連乘式題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2、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逐步培養(yǎng)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并掌握連乘式題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

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逐步培養(yǎng)估算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用具:

幻燈、掛圖、小黑板。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和飲料嗎?今天我們一起去買一些飲料,希望大家?guī)蛶屠蠋煛?/p>

二、探索新知

1、請學生獨立思考,先自己結合買飲料這個具體情境進行估算。

2、小組中說一說各自的想法,解釋各自的估算過程。

3、匯報算法

(1)一箱飲料大約70元,兩箱飲料大約140元。

(2)一箱飲料超過60元,兩箱飲料就超過100元,但不到200元。

4、學生獨自解決共花了多少錢?。

5、小組內(nèi)交流各自算法。

6、匯報算法

(1)243=72(元)722=144(元)

(2)2432

=(?)2

=(?)(元)

三、拓展應用

1、15471258610245

2、估計你們學校大約有多少人?

3、哪道題的得數(shù)大?畫。

0+1+2+3+4+5+6+7+8+9()

012346789()

4、156836912

32+173(15+35)6

518710525

5、我每分大約打41個字

(1)小明5分能打多少個字?

(2)一篇稿件共325個字,5分后還剩多少個字每打完?

(3)再打3分,能打完這篇稿件嗎?

6、楊樹168棵,今年種的松樹是楊樹的5倍。

(1)今年鐘松樹多少棵?

(2)楊樹和松樹共有多少棵?

四、小結

在這節(jié)課中,你學會了什么?

五、作業(yè)

作業(yè)本上的作業(yè)。

三年級集合的數(shù)學教案篇7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的意義,掌握一位小數(shù)的讀寫、大小比較和加減計算的方法,并能正確迅速地進行相關計算。

2.結合具體情景,靈活運用小數(shù)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3.通過了解小數(shù)產(chǎn)生及發(fā)展的過程,提高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增強愛國情感。

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小數(shù)的含義,掌握一位小數(shù)的讀寫、大小比較和加減計算。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提出要求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將對小數(shù)的有關知識進行一次綜合練習。(板書課題)通過練習,希望同學們能進一步體會小數(shù)的意義,掌握一位小數(shù)的讀寫、大小比較和加減計算的方法,能結合具體情景,靈活運用小數(shù)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能正確迅速地進行相關計算。

二、分層練習內(nèi)化提升

(一)基本練習

1.完成第106頁練習十第1題。

(1)出示圖,學生獨立涂色完成。

(2)指名口答,重點說說是怎么想的。

(3)師生共同歸納:先看平均分成了幾份,再看涂了幾份。

2.完成第106頁練習十第2題。

(1)獨立在課本上填寫合適的小數(shù)。

(2)集體反饋,重點說說是怎么想的。

(3)。

3.完成第106頁練習十第3題。

(1)出示題目,請學生口頭說說每人儲蓄的錢各是幾元幾角?

(2)比較,集體反饋,重點說說是怎么比的。

(3)。

4.完成第106頁練習十第4題。

(1)引導看懂數(shù)軸,理解題意。新課標第一

(2)獨立完成,思考哪個數(shù)最接近0.5,哪個最接近2?

(3)全班交流反饋。

(二)綜合練習

1.填空。

(1)1元的6/10是()元,寫成小數(shù)是()元;3角是1元的(),是()元,寫成小數(shù)是()元。

(2)0.5分米是()分米,是1分米的(),是()厘米。

(3)零點八(),2.6讀作()。

(4)1.4米=()米()分米3元2角=()元0.4分米=()厘米7角=()元16.5元=()元()角

2.在○里填上>、<或=。

0.5○0.91.2○0.82.6○3.410.5○9.8

3.把2.4、0.9、1.7、1.5、0.4按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起來。

4.在跳遠比賽中,小明跳了3.2米,小高跳了2.8米,小軍跳了4米,()跳得遠。在100米比賽中,小明跑了15.6秒,小高跑了16.5秒,小軍跑了16.9秒,()跑得快。

獨立在作業(yè)紙上完成。

小組校對、交流。

全班交流,重點說說有疑問的題目。

5.作業(yè):練習十第5題(前四個)

獨立完成后全班校對。

比較每組中上下兩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把你的發(fā)現(xiàn)在小組里說一說。

三、反饋升華

你覺得自己這節(jié)課表現(xiàn)得如何?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疑問?

三年級集合的數(shù)學教案篇8

教學內(nèi)容:北師大版小學數(shù)學六年級上冊第78—79頁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畫出草圖。

2、能根據(jù)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教學重點: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的形狀,并畫出草圖。

教學難點:能根據(jù)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5個小正方體組合),進一步體會從三個方向觀察就可以確定立體圖形的形狀。

教學具準備:每個學生準備5個棱長5厘米的小正方體紙盒,

教師準備5個棱長是15厘米的立方體紙盒,正方形紙板若干個。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師:今天我們要上一節(jié)數(shù)學課,老師卻想到了一首古詩《題西林壁》,能背下來嗎?(引導學生齊背)這首詩什么意思,你知道嗎?、2、師:大詩人蘇軾從不同的角度看廬山,看到的景象是不一樣的。

而我們在生活也看過許許多多的物體,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看到的也會是不一樣的。

(設計意圖:由古詩導入引人入勝,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讓學生認識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結果是不一樣的”這一道理,并將此由生活中的現(xiàn)象引入本節(jié)課的數(shù)學探究中來。)

3、師:老師帶來了一個搭好的立體圖形,(出示用4個搭好的)(看大屏幕)(仔細觀察)從不同的方向看,你能看到什么形狀?在題卡上畫一畫

4、匯報: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畫的?

正面:課件演示(平移情況)

上面、右面,(說說怎么想,怎么畫的)

(設計意圖:由舊知激發(fā)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同時分散難點,將不在同一平面上的2個面的畫法點撥出來,幫助掃清新知中不必要的知識障礙)

二、探索新知。

活動一:觀察立體圖形的形狀,并畫下來。

1、師:現(xiàn)在老師增加了難度,看看你還能畫出來嗎?

2、先觀察:難在哪了?

a認識數(shù)量上增多了:(原來是幾個,現(xiàn)在是幾個?)

師:大家數(shù)數(shù)是5個嗎?(教師鼠標點)指指被誰擋住啦?

(認識到有被遮擋的,課件顯示)

師:如果把遮擋的這些立體塊變成透明的,那么被遮擋的就能看見了,是嗎?我們一起來看看

(看到的立方塊透明,感受被遮擋的立方塊與其他立方塊之間的位置關系。)

b、數(shù)量增多,為什么就難了?(教師演示)

(數(shù)量上的增多,會引起(帶來)形狀上的更多變化,就難了)

師:現(xiàn)在是5個,如果是6個,7個,或者擺的更多呢,那么就更復雜了,這節(jié)課我們就只研究用5個小立方塊來搭物體(揭示課題,板書)

(設計意圖:通過“難“這一切入口,激發(fā)學生認清新知的生長點(即增加了一個立體塊),通過老師的演示引導,學生的想象,感受到數(shù)目上的增加,帶來的是形式上更加多樣的變化,以幫助學生發(fā)展更高的空間想象能力。)

3、師;現(xiàn)在難度增加了,還想解決這個問題,你有什么好辦法?(可以借助擺來幫助我們),那好,就借助手中的學具,自己擺一擺,畫一畫。

(設計意圖:本節(jié)課的主要目標之一是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而空間觀念的發(fā)展,要以觀察物體為載體,因此,要讓學生認識到抽象的東西理解起來有困難時可以把它形象化(即通過實物的擺來觀察可以降低難度,幫助解決問題這一手段、方法)

4、匯報:

師:你看見的每個面是什么樣的?怎么畫的,把它擺在黑板上。

請同學到前面邊看邊說你怎么想的,其他同學仔細看,認真聽。

正面:師: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平移后在同一個平面上的形狀。

上面:師:誰看到了他在觀察的時候和剛才那個同學有個不一樣的動作?為什么會有這個動作呢?

師:a我們可以調(diào)整觀察的角度,使你正對著要觀察的面。

b還可以怎么做?也可以轉動這個物體,讓要觀察的面對著你。

左面:學生先說,師:結合你手中的看看,他說的對不對。

師:如果給的不是具體的實物,而是立體圖形,看大屏幕上的,這個時候再看左面,,怎么辦?

師:看不見的,有難度,就需要我們靠頭腦去想象,要想很好的去想象,我們可以通過大量的動手擺,仔細觀察,來幫助你豐富你的想象。看來擺也很重要。

(設計意圖:在學生自己解決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怎樣想的“,即觀察方法上的指導,整個過程由抽象----直觀經(jīng)驗---抽象的訓練,發(fā)展學生空間觀念,活動一在學生想一想,擺一擺,畫一畫,再想一想中完成。)

5、現(xiàn)在老師給你2分鐘,用5個小立體塊自己擺圖形,再分別畫出這三個面的形狀,看誰擺的多?

用手勢告訴我,你們都擺了幾種?

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同學們擺了這么多,相信大家頭腦中會有了深刻的印象。你們畫的都對嗎?

6、師:現(xiàn)在搞個小比賽,同桌之間,你擺一個他擺一個,然后交換過來畫出三個面的情況,再交換過來檢查,看誰畫得準,正確率高。

(都做對的舉手)

7、師:老師也搭好了一個,看看你能畫出來嗎?自己動手畫,匯報:

師:剛才老師看到有些同學沒有通過擺,直接畫出來的,沒擺怎么就能畫出來?有困難的時候,我們可以借助實物擺幫助畫出來,只有通過不斷的擺加強印象,才能最終不用擺靠想象就能畫出來。

(設計意圖:3個練習,各有側重點,5是通過大量的擺、畫增加學生的感性經(jīng)驗,在學生頭腦中通過直觀形成豐富的表象;6是對學生進行檢驗,同時強調(diào)了不僅要求畫的多,還要畫的準,也是進一步強化訓練;7是逐步由直觀—抽象,不通過擺而是通過想象,知道每個面的形狀,整個過程,引導學生逐漸發(fā)現(xiàn)實物與他們觀察到的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小結;剛才同學們通過看實物,調(diào)整你的觀察位置或是轉動實物來觀察,不能轉動的圖形只能靠自己的想象畫出3個面的形狀,也就只由立體圖形—平面圖形,那么給你立體圖形3個面的情況,你能知道原來的立體圖形是什么樣的嗎?

活動二:根據(jù)給出的三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

1、出示學生畫的3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自己動手搭一搭

匯報:(指名到前面邊擺邊說你是怎么想的)其他同學認真觀察。

師:誰看清楚了他是怎么做的?

這個過程也就是根據(jù)看到的不同的面的情況進行推理調(diào)整的過程。

他是從正面先擺的,有沒有擺的方法和他不一樣的。也就是先從哪個面入手擺出基本圖形都可以,)

(設計意圖:在獨立完成、訂正匯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方法,不僅重結論,更重過程與方法,在經(jīng)歷想一想,擺一擺,再想一想這一過程,著重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2、出示第2組,師:再來擺一個,試試,行不。

師:還有和他擺的過程不一樣的嗎?比比,哪個簡單?

(先擺數(shù)量多的,需要調(diào)整的就少,比較簡單)

這個呢,數(shù)量相同的,自己試試。

匯報:你是怎么知道的?還有別的途徑知道的嗎?(你真了不起)

先擺上面看見的,也就是底層肯定不動,只是在上面進行調(diào)整)

(數(shù)量上相同的,先擺上面看見的)

(設計意圖:優(yōu)化擺的方法,比較怎么擺簡單,進一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深化)

2、師:給2個面,能知道它是什么樣的嗎?

自己嘗試,匯報

3、出示例題;判斷

師: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正面什么樣的?還有不同想法的嗎?

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看來又有新的問題產(chǎn)生了,這是我們下節(jié)課要研究的問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認識到根據(jù)從兩個方向看到的圖形,不能唯一確定一個物體,發(fā)現(xiàn)新問題,結束全課。新課開始是帶著問題進入本節(jié)課,再帶著問題離開課堂,數(shù)學課堂就是一個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不斷研究解決問題的陣地。另外設計中,也有意識的體現(xiàn)由抽象(圖形)----具體(擺實物)---抽象(由圖形判斷)這樣一個通過直觀手段來解決問題,再逐步到抽象的想象問題答案這一不斷訓練過程,引導學生逐漸發(fā)現(xiàn)實物與他們觀察到的圖形之間的聯(lián)系,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全課總結: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三年級集合的數(shù)學教案篇9

教學目標:

1、初步建立平均數(shù)的基本思想(即移多補少的統(tǒng)計思想),理解平均數(shù)的概念和掌握簡單的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2、在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學會用數(shù)學的思想方法解決生活中的有關平均數(shù)的問題,增強數(shù)學應用意識。

3、體會數(shù)學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探究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平均數(shù)的含義,掌握簡單的求平均數(shù)的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平均數(shù)的含義,切實掌握平均數(shù)的實際意義。

教具準備:

課件,用來操作的圓片若干。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爭論

師:今天的數(shù)學學習咱們從一個故事說起,話說一個老猴子在桃樹上摘了12個桃子,回家后叫來了三只小猴子分桃子給他們,猴一一7個,猴二4個,猴三1個。

問:對于老猴子分桃這件事,你有什么話想說嗎?

生:不公平師:為何不公平?板:不一樣多

師:如果我們用小圓片代替桃子貼圖:7、4、1個圓片,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能用哪些方法可以使每組個數(shù)一樣多?

方法:移多補少。

師:誰還有不同的方法?引出計算方法:(7+4+1)÷3=4(個)

小結:同學們挺聰明的,想出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剛才我們通過移一移,算一算的方法得出了一個同樣的數(shù)4,這個數(shù)就叫平均數(shù)。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平均數(shù),研究它的意義。

板書:平均數(shù)

二、尋求方法,探索新知

說到平均數(shù),老師想起前不久學校舉行的籃球賽的時候,五(2)班男女生之間發(fā)生的一場爭執(zhí),五(2)班男子籃球隊,要替換一名隊員,7號和8號都要求參加,爭執(zhí)不下,為了在關鍵時候找準隊員,老師找出了它們倆在一場小組賽中的成績統(tǒng)計:

第1場第2場第3場第4場第5場

791113

8713128

師:觀察統(tǒng)計表,從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能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信息幫老師作出決定嗎?派誰上場?

討論交流:

生1:比總分。生2:場次多的。

引出:比總分和場次均不公平師:比什么呢?生:比平均每場得分。

總結:由于場次不同,不能比總分,就像剛才說的,比兩個隊員平均每場的得分,也就是它們各自得分的平均數(shù)比較合理。

2、動手操作,求兩個隊員的平均每場的得分

(1)在小組長帶領下,利用老師提供的學具,擺一擺,移一移,或用其它更簡捷方法,求7號隊員的平均得分。

(2)展示交流方法

生:我們用移動小圓片的方法,求出了7號隊員平均每場得分,從第4場拿出來2個小圓片補給第一場,這樣每場得分就一樣多了。

師:通過移動學具方法,你們得出了7號運動員平均每場得分是多少?

師:你們覺得他的方法怎么樣?(移動一次,就求出了7號得分的平均數(shù),這個辦法簡捷清楚,你們有沒有問題要問他們?)

生:為什么要把第4場得分移動起來補給第一場呢?

生:把多的補給少的,就能使他們結果趨于一致。

師:不僅操作好,說得也好,大家知道嗎?你們剛才運用的就是咱們數(shù)學上用來研究平均數(shù)時經(jīng)常使用的一種方法,叫移多補少法。

板書:移多補少。課件:動態(tài)演示一次。

方法二:計算方法

師:我剛才看到有不少同學有紙筆在寫,誰用計算方法了?

板書:(9+11+13)÷3=11

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為什么要除以3?

師:在這個過程中先把多的和少的合在一塊,再平均分成3份,這樣能使每份一樣多嗎?是多少?這和我們剛才移多補少的方法得出的結果相同嗎?

3、自主探索,求8號運動員平均每場的得分

用自己喜歡的方法,求一求8號運動員平均每場得分。

展示方法。

方法一:移多補少(課件展示)

方法二:計算方法(7+13+12+8)÷4=10(分)

分析: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現(xiàn)在能幫五(2)班同學解決他們爭論的問題了嗎?

師:解決兩個隊員平均得分時,我們都用到了計算方法,這兩個計算方法計算時有什么共同點。

生:都是先求總分,再求平均每場得分。

引出:求平均數(shù)方法,總數(shù)÷份數(shù)=平均數(shù)

小結:遇到這樣的問題到底是移多補少還是計算方法,我想這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完成,如果數(shù)據(jù)小,可用移多補少,如果數(shù)據(jù)較大,可以用計算方法。

4、理解平均數(shù)的意義

師:“10”是8號運動員哪場比賽得分?

“11”是7號運動員哪場比賽得分?

生:不是哪一場得分,而是將它的得分平均之后的得分。

師:好極了,平均數(shù)并不是一個實際存在的數(shù),而是我們經(jīng)過移多補少或者是合再均分之后,算出的一個理想的數(shù)。

師:仔細觀察,將10、11與它們原來每組數(shù)據(jù)中的數(shù)比較一下,你會有什么獨特發(fā)現(xiàn)?(課件演示)

引出:平均數(shù)介于最大和最小數(shù)之間

小結:平均數(shù)的大小應該在最大的數(shù)和最小的數(shù)之間,此外,一組數(shù)的平均數(shù)是我們計算出的結果,表示的是這組數(shù)的平均水平,并不一定這一組數(shù)都等于平均數(shù),有些可能比平均數(shù)大,有些可能比平均數(shù)小。

三、應用方法,解決問題

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平均數(shù),也知道了如何求平均數(shù),接下來我們要遇到的是生活中有關平均數(shù)的問題,你能勇敢闖關嗎?

挑戰(zhàn)第一關:“明辨是非”

(1)城南小學全體同學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個同學一定都捐了3元。()

(2)學校排球隊隊員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李強是學校排球隊隊員,他的身高不可能是155厘米。()

三年級集合的數(shù)學教案篇10

一、教材分析:

“元、角、分與小數(shù)”單元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小數(shù)。教材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學習小數(shù)及其簡單加減運算的初步知識。選擇“元、角、分”這樣一個情境讓學生學習小數(shù),首先是由于學生對于小數(shù)認識的最直接經(jīng)驗來自價格;其次,結合購物情境學習小數(shù),可以突出“元、角、分”與小數(shù)的密切聯(lián)系,有助于學生對小數(shù)的理解,并滲透了解決問題的要求。另外,教材這樣安排也為以后學習小數(shù)提供了一個直觀、具體的模型。所以在實際教學時,注意本單元小數(shù)的學習不要脫離這一背景。

本單元安排了“買文具”“貨比三家”“買書”和“寄書”等具體情境,目的是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出發(fā),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體會小數(shù)及其加減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內(nèi)容,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體會小數(shù)的特征,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shù)。

2、經(jīng)歷比較商品單價的過程,學會比較簡單小數(shù)的大小。

3、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一位小數(shù)的加減計算。

4、會運用小數(shù)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解決相關的一些簡單問題,與同伴交流,感受小數(shù)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三、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緊密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讓學生理解小數(shù)的意義

首先,讀懂商品標價牌是購物必需的知識技能。會用元、角、分說明用小數(shù)表示的商品價格,是理解小數(shù)意義的一個標志。認、讀、寫小數(shù)的學習過程,都是以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jīng)驗為背景,并在具體情境中進行的。

2、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貨比三家”,放手讓學生想辦法獨立去解決“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的問題,并進行交流,與同伴分享各自不同的策略。教師切忌包辦代替,把某一種策略歸納為知識點灌輸給學生,禁錮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性;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獨特的見解或質(zhì)疑;對學生的各種策略的評價,要有助于他們提高對策略的選擇與合理優(yōu)化的自我意識。

3、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與學習加減法計算結合起來

這不僅是因為計算是手段,解決問題是目的,把這兩者結合起來,更能使學生體會學習計算的必要性;而且也是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的應用意識,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的有效途徑。學生第一次學習小數(shù)加法是結合“買書”的情境進行的,在討論小數(shù)加法的多種算法的過程中,揭示這些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單位(數(shù)位)的數(shù)才能相加。這也是理解小數(shù)相加時為什么小數(shù)點要對齊的根據(jù)。學生只要理解了這一點,就打通了把整數(shù)加減法的經(jīng)驗向小數(shù)加減法遷移的大道。

4、逐步擴大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買書”一課,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側重理解小數(shù)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寄書”一課則可以讓學生獨立探索,因為學生學過整數(shù)加減法,已經(jīng)具有了處理進位退位問題的經(jīng)驗,又初步理解了小數(shù)加減法的算理,所以“寄書”這一課可以提供給學生更大的獨立性與自主性。

三年級集合的數(shù)學教案篇11

根據(jù)《數(shù)學課程標準》對數(shù)與代數(shù)內(nèi)容的安排,小學階段筆算加、減法的最高要求就是三位數(shù)加、減法的筆算,而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這部分內(nèi)容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估算能力和選擇合適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jié)復習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鞏固計算方法、提高計算能力,培養(yǎng)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注重復習方法,提高計算能力。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先讓學生通過計算回顧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再結合教材提供的資源,進一步加強計算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在進一步理解算理的同時,提高計算能力。

2.重視從實際生活情境中提煉問題,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把計算融入到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去,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提取信息,提出問題,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使學生充分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體驗數(shù)學計算的實用價值,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前準備教師準備PPT課件教學過程整理復習

1.課件出示:計算下面各題。175+62=985-423=259+148=806-714=325+464=310-207=

先讓學生獨立完成,然后集體交流。

2.同桌之間互相說一說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加法: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數(shù)相加滿十,就向前一位進1。減法:相同數(shù)位對齊,從個位減起,哪一位上的數(shù)不夠減,要從前一位退1當10,加上本位上的數(shù)再減)

3.組內(nèi)討論:計算萬以內(nèi)的加、減法時,要注意什么?(計算加法時要注意哪一位滿十向前一位進1,每一位相加時不要忘記加上進位的1。計算減法時要注意哪一位不夠減從前一位退1,被減數(shù)中間有0的減法,要連續(xù)退位,0被退位以后要當作9來計算)

設計意圖:復習萬以內(nèi)的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時,重點突出加、減法中容易出現(xiàn)錯誤的知識點,使學生在計算萬以內(nèi)的加、減法時,注意容易出現(xiàn)錯誤的地方,從而有效地提高正確率,加深學生對算理的理解。

鞏固運用

(1)課件出示教材109頁1題中的表格及問題:一架飛機先從北京飛到廣州,再飛行690千米到三亞,一共飛行了多少千米?比從北京直接飛到三亞多飛多少千米?航線里程/千米北京——上海1088北京——成都1542北京——廣州1907北京——臺北1729北京——三亞2541北京——烏魯木齊2464(1)引導學生找出題中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已知條件:一架飛機先從北京飛到廣州,再飛行690千米到三亞。所求問題:一共飛行了多少千米?比從北京直接飛到三亞多飛多少千米)

(2)先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然后集體交流。一共飛行的千米數(shù):1907+690=2597(千米)比從北京直接飛到三亞多飛的千米數(shù):2597-2541=56(千米)

(3)檢驗以上兩題的計算結果是否正確,然后說一說你是怎樣檢驗的。

(加法的驗算方法:交換兩個加數(shù)的位置,再算一遍;用和減去其中一個加數(shù),看是否等于另一個加數(shù))[減法的驗算方法:用被減數(shù)減去差,看是否等于減數(shù);用差加減數(shù)(或減數(shù)加差),看是否等于被減數(shù)]

(4)根據(jù)表中信息,提出一個加法問題和一個減法問題,解答之后檢驗,然后小組內(nèi)交流,集體訂正。

三年級集合的數(shù)學教案篇12

【教學資料】

圓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周長計算。(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六年級第62~64頁的教學資料。)

【教學目標】

1.理解圓周率的好處,推導出圓周長的計算公式,并能正確的進行簡單的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綜合及動手操作潛力。

3.領會事物之間是聯(lián)系和發(fā)展的辯證唯物主義觀念以及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的辨證思維方法。

4.結合圓周率的學習,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能利用公式正確計算圓的周長。

難點:深入理解圓周率的好處。

【教材分析】

“圓的周長”概念的教學,是以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知識為認知基礎的,是前面學習“圓的認識”的深化,“圓的周長”計算方法的教學,是學生初步研究曲線圖形的基本方法的開始,又是后面學習“圓的面積”以及今后學習圓柱、圓錐等知識的基礎。因此它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是小學幾何初步知識教學中的一項重要資料。

【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圓的周長前已經(jīng)理解了周長的好處,掌握了關于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也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明白半徑,直徑的關系并且會畫圓,能測量出圓的直徑。這節(jié)課是在這樣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前面的知識為這節(jié)課的學習活動做好了鋪墊。同時學生對各項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十分感興趣,并且本班大部分學生思維活躍,善于動腦思考,有必須的自主學習潛力,相互探討學習的風氣較濃,對新事物比較感興趣,平時教學中,經(jīng)常開展小組合作式的探究學習活動,學生有較強的合作意識。老師只要充分發(fā)揮、調(diào)動他們的用心性,他們是樂意做課堂的主人的!

【教學用具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細繩、直尺、繩子系的小球。

學生準備:圓形物品、圓形橡筋、直徑為2、3、5厘米的圓形紙片、直尺、三角板、棉線、軟皮尺、剪刀、實驗報告單、計算器。

【設計理念】

我們的課堂是生活的課堂,生命的課堂。但是,在現(xiàn)實的課堂中“為討論而討論”、“為合作而合作”、“為活動而活動”等華而不實虛有其表的教學現(xiàn)象頻頻出現(xiàn)。細細反思,教學觀念與教學行為之間的距離主要涉及到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如我在本課設計上力求為學生創(chuàng)設“探究──發(fā)現(xiàn)”的空間,讓學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在交流中升華,從而使小組交流、師生交流、生生交流得以有效進行。我在教學中采取的策略如下:

1、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發(fā)揮強大的演示作用。

《圓的周長》從激趣引入、演示操作、指導探究、練習的出示都充分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將文字、圖形、動畫、聲音等多種信息加工組成在一齊來呈現(xiàn)知識信息的特點,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感官,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用心性,同時把知識的構成過程有效的呈現(xiàn)給學生。

2、在操作中感悟。

教學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把人類的知識成果轉為個體認識的過程,是一處“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實踐操作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讓學生從各自不同的操作實踐中感悟“化曲為直”的數(shù)學思考方法,感悟“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的關系”。

3、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與拓展。

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本設計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透過測量圓的周長、探討圓的周長與直徑的關系、推導圓的周長計算公式等活動,讓學生在親身經(jīng)歷數(shù)學知識的探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知識、理解知識、應用知識。這樣,學生獲取的并非純粹的知識本身,更主要的是態(tài)度、思想、方法,是一種探究的品質(zhì)。

總之,課堂應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課堂應是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的潛能的時空;課堂應是向在場的每一顆心靈都敞開溫情雙手的懷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悅是她最顯眼的標志。

【設計思路】

從本課教學資料整體看,我的設計思路是下面的圖:

圓周長認識

圓周長獲取

測量

圓周率

圓周長應用

公式

計算

三年級集合的數(shù)學教案篇13

一、設計思想:

找準學生學習新知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在大背景下認識分數(shù)。同時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征,創(chuàng)設有趣的問題情境。

二、學情分析:

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是在學生已經(jīng)掌握一些整數(shù)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主要是使學生初步認識分數(shù)的含義。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分數(shù),從整數(shù)到分數(shù)是學生認識數(shù)的概念的一次質(zhì)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shù)概念比較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所以,分數(shù)的知識是分段教學的,本單元只是"初步認識"。認識幾分之一又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的"核心",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后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們要借助一些圖形和學生所熟悉的具體事例,通過演示和操作,使學生逐漸形成分數(shù)的正確表象,建立分數(shù)的初步概念。

三、教學目標:

(一)認知目標

1、通過創(chuàng)設一定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對熟悉的生活事例和直觀圖形的探討和研究,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建立分數(shù)的初步概念,會讀、寫幾分之一。

2、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shù)的大小。

(二)能力目標

1、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數(shù)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展。

(三)情感目標

1、使學生在討論、交流的學習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探索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發(fā)展。

2、在觀察比較、動手操作中,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自主學習的精神,感知數(shù)學來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對數(shù)學產(chǎn)生親切感,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四、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建立幾分之一的表象。教學難點:初步認識分母、分子表示的含義。

五、教學策略和手段:

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充分重視學生對學具的操作,通過折紙讓學生對分數(shù)的含義有一個直觀的認識,讓學生加深對分數(shù)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shù)概念理解上的難度。特別是在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shù)大小時,用圓片顯示豬八戒分西瓜的過程,學生直觀的認識到分的份數(shù)越多,一份就越小。從而使學生內(nèi)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數(shù)大小的比較這一知識。同時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征,創(chuàng)設有趣的問題情境。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準備: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各兩張,剪刀。

2、教師的教學準備:課前了解學生對分數(shù)的熟悉程度有多少。

3、教學環(huán)境的設計和布置:黑板上準備好一些小磁鐵。

4、教學用具的設計和準備:長方形、正方形、圓形紙片若干張,剪刀一把。兩個月餅圖。

七、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要講一個西游記里的故事給大家聽。

話說唐僧師徒一路向西取經(jīng),這一天他們來到了一個集鎮(zhèn)上,看到路上的人都手提著月餅,這才想起今天是中秋節(jié)了。這時剛好路過一個月餅店,“哇,好多的月餅呀!”八戒很快就看見店里各種各樣的月餅,饞得直流口水,一個勁地說:“師傅我想吃月餅。”可是唐僧說:“想吃月兒餅可以,不過我得先考考你。”唐僧說:“有4塊月餅,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塊?請寫下這個數(shù)。”豬八戒很快就寫下了這個數(shù)。唐僧又說:“有2塊月餅,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塊?請寫下這個數(shù)。”豬八戒想了想,又寫下了這個數(shù)。唐僧見豬八戒回答得這么快就說:“很好,那么要是只有一塊月餅,平均分給你和悟空,每人分幾塊?該怎么寫?”這可把八戒難住了。

同學們,你們知道每人分幾塊嗎?(有的說每人分一半,有的說每人得半塊。)半塊月餅可以用什么數(shù)來表示呢?看來同學們想不出該用什么數(shù)來表示,沒關系,今天老師特意請了一位新朋友來幫助大家解決這個難題。它就是——分數(shù)。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研究分數(shù)的初步認識。(出示課題)新課標第一網(wǎng)

[設計說明:思維始于疑問,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是學生探索未知世界的起點。根據(jù)小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從故事中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不僅將學習分數(shù)的必要性自然展現(xiàn)(是因為用整數(shù)解決不了了,所以才要用到分數(shù)),且使學生的探究意識也孕育而生。]

(二)動手實踐,自主探究

認識二分之一

(1)猜一猜: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怎樣用分數(shù)表示其中的一份呢?

師:把一個圓平均分成兩份,一半就是這兩份里面的一份,也就是這圓形的二分之一,寫作:1/2,結合書本中的月餅圖說說,“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2)教師說明:2表示平均分的份數(shù),1表示其中的一份。

(3)動手實踐

A、折一折:讓學生用各種的紙片動手折出1/2,(圓形、長方形、正方形)

B、展示學生的幾種典型折法

C、從操作過程中凸現(xiàn)思考過程。

師:這些形狀不同的紙都可以折出它的1/2。想一想,同一張紙折出的形狀不一樣,為什么都可以用1/2來表示呢?

(4)在辨別中感悟平均分的重要性。

折出幾種不是平均分的二分之一,想想這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嗎?(再次強調(diào)平均分)

[設計說明:通過直觀演繹數(shù)學知識所蘊涵的思維發(fā)展過程,讓學生進行自我釋疑體驗,教師不直接告訴學生現(xiàn)成的結論,也不包辦學生的思維方式和過程,而是通過“折一折”了驅動學生內(nèi)在的思維活力,感悟“平均分”的內(nèi)涵與重要性,從而是學生的思維方式不拘泥與常規(guī),思維實現(xiàn)跳躍式的發(fā)展。]

認識四分之一

(1)觀察推想

師:大家推想一下,如果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四份,每塊是它的幾分之一?

(2)開展折1/4的活動

A、師:要得到一個圖形的1/4應該怎么辦?用圓形紙片折一折,并用陰影部分表示出四分之一。

B、匯報:你是怎么得到1/4的?說一說1/4表示什么?

C、請學生拿出同樣大的正方形紙,小組合作折出不同的1/4涂上顏色貼在底板上,在相同的時間里看哪組折出的方法最多

D、匯報怎樣折的。問:這些1/4的部分一樣大嗎?為什么?

強調(diào):整體一樣大,它的1/4就一樣大。

認識幾分之一

(1)剛才我們認識了1/2和1/4,我們把1/2,1/4,這樣的數(shù)叫分數(shù)。你還想到了哪些幾分之一的分數(shù)?板書學生的回答。(有意識寫幾個分母大一點的分數(shù))抽幾個說說分數(shù)所表示的意思。

(2)找一找。(出示主題圖)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游樂園的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你發(fā)現(xiàn)哪里有幾分之一?為什么?

(三)練習:做一做第1題

[設計說明:有了1/2作基礎,1/4的學習就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感悟、去分析、去解決新問題,學會把新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與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聯(lián)系著學習,學會在動手操作,實踐活動中認識理解知識,并學會舉一反三,有所創(chuàng)新。]

再現(xiàn)情境,比較大小。

(1)故事引出問題

師:接下來老師繼續(xù)來講西游記的故事,唐僧師徒在月餅店買了些月餅后繼續(xù)趕路,走著走著轉眼已到了中午,豬八戒餓得肚子咕咕直叫。這時唐僧拿出了一個的餅,給八戒和孫悟空分一分,說給孫悟空1/4,豬八戒1/2,豬八戒一聽急壞了,大聲說,不行,不行,我肚子大,我要吃大的,我要吃1/4。同學們,豬八戒他是不是得到便宜了,吃到大的一塊了嗎?(板書1/21/4)

(2)解決問題:

讓學生思考后說一說。

師:你是怎么想的?為什么吃到1/2的要大,吃到1/4的反而小呢?

你能不能用手中的圓片代替餅來驗證一下。

反饋,請2名學生說一說是怎樣進行驗證的。

小結:原來分數(shù)也有大小,1/2表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2份,它的一份就比分成4份的要大,所以1/2>1/4

(3)拓展延伸:

A、這時候,沙和尚過來他也要吃,他說要吃這個月餅的1/8,你覺得他們?nèi)齻€人誰吃得最多,誰吃得最少?

B、看板書,你還能比較這些分數(shù)的大小嗎?任選兩個數(shù)比較大小,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加以板書),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分的份數(shù)越多,其中的一塊就越小)上面這些分數(shù)中哪個,哪個最小?

(4)練習:做一做第2題。

[設計說明:再次用講故事的的方法引出分數(shù)的大小比較,讓學生從解決故事的疑問中尋找正確的答案,同時故事中也蘊含了正確的答案,把分數(shù)的大小比較和生活實際緊密地聯(lián)系在了一起,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正確答案。并且再次用圓片代替月餅來進行證明,驗證答案。]

(四)說說想想,課堂小結

說說你對分數(shù)有了哪些了解?

想想分數(shù)中的兩個數(shù)字分別表示的是什么?你分清楚了嗎?

三年級集合的數(shù)學教案篇1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比較分數(shù)的大小,加深對分數(shù)意義的理解。

2、能力目標:能比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shù)的大小。

3、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觀察、比較和初步對比、總結的能力,在引導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將例題交給學生去自學,探究比較分數(shù)大小的方法。學生更容易理解。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境激趣

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下面我們就一起欣賞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講述(故事大意)豬八戒在取經(jīng)的路上,忽然找到一個大西瓜,他剛要吃,悟空一個筋斗翻到了他的跟前:八戒,這個西瓜我們分開吃,你吃西瓜的1/2,我吃西瓜的1/2,(師板書:1/2)八戒聽了滿臉不高興,這個西瓜是我發(fā)現(xiàn)的,我要多吃,我要吃西瓜的1/4(師板書1/4)

師:同學們說,八戒能多吃到西瓜嗎?要想知道八戒能不能多吃到西瓜,我們必須解決一個什么問題呢?

師: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研究比較一下分數(shù)的大小(板書課題:比大小)

二、互動解疑

1、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shù)大小

(1)質(zhì)疑:

下面我們就來比較以下1/2和1/4(指板書)誰大誰小?為了直觀地比較出誰大誰小,請同學們四人一組,拿出手中的正方形紙分一分,涂一涂,發(fā)揮集體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組合作學習,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說一說。

(3)交流匯報。

①出示圖(見課本61頁右上圖)。

②小組選代表說出自己的小組比較的思維過程(師適當引導并小評)

(4)小結:把兩張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紙,一張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張紙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份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數(shù)越多,得到的一份越少,所以1/2>1/4。

剛才我們知道了把兩張相同的正方形的紙分成不同的份數(shù),都取其中1份,這樣的兩個分數(shù)誰大誰小,而如果把兩張相同正方形的紙都分成相同的幾份,取不同的份數(shù),這樣的兩個分數(shù),哪一個大哪一個小呢?

三年級集合的數(shù)學教案篇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

2、掌握一位數(shù)除多位數(shù),商中間有0的除法的算理,會正確計算商中間有0的除法。

3、培養(yǎng)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商中間有0的一種情況;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數(shù)的.某一位是0就商0。能正確計算商中間有0的除法。

教具準備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教,學設計個性化設計及反思

一、學前準備

1、口算練習(出示卡片)

2、說出每個數(shù)中的0表示的數(shù)值。

(1)板書:39

請說出3和9各表示的意義。

(2)板書:0

請學生說出0表示的意義。

(3)在3和9的中間添上一個0,使39變成“309”,請同學說出0在這個位置表示的意義是什么?

二、探究新知

1、學習教材第23頁例5。

(1)提問:哪個數(shù)和5相乘得0。

(2)列式計算:0÷5=0

(3)理解0÷5為什么等于0。

(4)結合算理說一說,0÷20÷8各得多少。

(5)總結: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

2、學習教材第23頁例6中的(1)題。

(1)理解題意。根據(jù)題意可知,小明買了2套中國古典名著,花了208元,求每套花了多少錢,應該用除法計算,列式為208÷2

(2)板書:208÷2

(3)學生獨立完成筆算。

(4)展示學生筆算過程。

(5)觀察思考:為什么2除到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0時,商的十位上得0呢?

(6)觀察學生的筆算,講清算理。

(7)自主回顧筆算過程。

(8)同桌交流,商的十位上為什么要寫0。

3、學習例6中的(2)題。

(1)板書:216÷2

(2)探究筆算方法。

筆算時,先用2去除被除數(shù)百位上的2,2除以2得,在百位上商1,再用2去除十位上的1,1除以2不夠商1,要在十位上商0占位,0乘1得0,1減去0還得1,最后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1與個位上的6合并成16,16除以2得8,在商的個位上寫8。

(3)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演。

三、課堂作業(yè)新設計

1、計算。

(1)獨立完成。

(2)老師巡視,了解學生的做題情況。

(3)對學生計算中的錯誤,有針對性地進行糾正。

(4)了解學生是怎樣驗算的。

2、病題門診。

(1)出示題。

(2)理順思維,觀察發(fā)現(xiàn)。

(3)說一說,這道題錯在什么地方。

(4)指明學生板書并口述怎樣改正。

(5)說一說,做題時要注意些什么。

四、思維訓練

筆算:

(1)嘗試計算。

(2)質(zhì)疑。問:為什么商中間要寫兩個0?(商中間應該商幾個0,就寫幾個0,不能只寫一個0)

五、板書設計

三年級集合的數(shù)學教案篇1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用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商兩位數(shù)的筆算方法,掌握書寫格式,理解用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商是兩位數(shù)的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筆算。

2、在實踐操作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掌握筆算除法的步驟和商的書寫位置。

教學難點:幫助學生理解除到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再那一位上面。理解每求出一位商后,如果有余數(shù),應該與下一位上的數(shù)合在一起繼續(xù)除的道理。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120÷4280÷7300÷5540÷924÷284÷4

93÷369÷3

提問:口算24÷2時你是怎樣想的?

2、計算:

二、親身體驗,學習新知

1、談話:我們已經(jīng)學過了用豎式計算比較簡單的表內(nèi)除法,現(xiàn)在我們學習稍復雜一點的筆算除法,既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的除法。

2、出示教科書第19頁的主題圖。

要求學生認真觀察畫面內(nèi)容,并用自己的話口述畫面的內(nèi)容。

教師根據(jù)畫面內(nèi)容,編一道除法應用題。

3、出示例1

三年(1)班和三年(2)班參加植樹活動,共種42棵樹,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

(1)提問:分析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想一想這道題該會怎樣列式:(學生列式:42÷2)

(2)42是由幾個十和幾個一組成的?誰會口算42÷2?怎樣想?得多少?

(3)出示小棒,擺好42根小棒,怎樣把四個十和兩個一各平均分成兩份?要分得又對又快。

(4)筆算:42÷2。

教師:剛才用分小棒的方法說明同學們口算對了,如果這道題用筆算怎樣算?筆算除法的順序和口算一樣,要從被除數(shù)的最高位除起,現(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怎樣用豎式計算除法。

師一邊講解一邊板書:先寫除法的豎式,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表示4個十,4個十除以2商2個十,要在商的十位上寫2,用除數(shù)2去乘2個十,積是4個十,表示從被除數(shù)中已經(jīng)分去的數(shù),把4寫在42的十位下面,4減4得0,表示十位上的數(shù)已經(jīng)分完了,個位上還有2,要落下來繼續(xù)除,2除以2得1,要把商寫在個位上,再用除數(shù)2去乘1,積是2,表示從被除數(shù)中分去的數(shù),寫在上面落下來的被除數(shù)2的下面,2減2得0,表示個位上的數(shù)也分完了。

提問:做筆算時,先從哪一位除起,每次除得的商寫在什么位置上?

筆算除法,要從被除數(shù)的最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就把商寫在那一位的上面。

4、出示例題2

四年(1)班和四年(2)班參加植樹活動,共種了52棵樹,平均每班種多少棵樹?

(1)先讓學生獨立分析,然后列式,并說一說為什么這樣列式?

(2)讓學生自行動手操作,弄清算理。

教師:52平均分2份,讓我們一起拿出52根小棒來試著分一分。

①先分5捆,每份2捆,共分去4捆,還剩1捆,余下的1捆怎樣分?

②把余下的1捆拆開,與2根小棒合并起來是12根,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

③先分得的2捆,就是2個十,再分得6根,一共分了26根。

教師:用豎式該怎樣計算呢?我們在動手操作時,是先分整捆,也就是用2去除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5,商是2,寫在被除數(shù)十位上面,還剩1(余1捆),余下的1和除數(shù)比較,余數(shù)比除數(shù)小,余下的1表示1個十,個位上的2落下來,1個十連同個位上的2合起來是12,再把12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6,寫在被除數(shù)個位的上面,正好分完,余數(shù)是0。

(3)比較例題1和例題2的異同。

相同:都是從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數(shù)除起,除到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商就要寫在那一位上面。

不同:例2是被除數(shù)十位上還有余數(shù),余下的數(shù)要與個位上的數(shù)合起來再除。余數(shù)必須比除數(shù)小。

(4)小結:一位數(shù)除兩位數(shù)商兩位數(shù)除法豎式的筆算方法,從被除數(shù)的高位除起,除到被除數(shù)的哪一位,商就寫在那一位上面。如果求出一位商后還有余數(shù),余下的數(shù)要與被除數(shù)個位落下來的數(shù)合并后,繼續(xù)除。每次除后余下的數(shù)要比除數(shù)小。

三、鞏固運用

1、完成教科書第20頁做一做的第1題。

讓學生用競賽的形式開始練習,看一看哪一組算得又對又快,并要求學生說一說思考的過程。

2、完成教科書第20頁做一做的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全班講評。

四、課堂小結

本節(jié)課學習了什么?你學會了什么?

五、課堂作業(yè):

練習四第1題。

課后習題

完成練習四相關練習題。

三年級集合的數(shù)學教案篇17

教學內(nèi)容:16頁例2

1、教學目標: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在實踐操作活動中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抽象對算式進行估算。

教學過程:

一、聽算。

二.新授:

1、由情境引出估算這個生活中的數(shù)學。引導學生知道是生活中的需要。

2、出示例題2,“你有什么樣的解答方法?”

3、學生一邊說,教師一邊列示124÷3≈,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可以有不同方法,只要合理都可以采用。

4、讓學生多說自己的想法,但注意其完整及簡潔。

5、小結,總結加強。

三.鞏固練習:

做一做:

1、260÷4≈260可以看成240,也可以看成280。

2、估算練習。

四、作業(yè):第18頁6、7題。

三年級集合的數(shù)學教案篇18

教學目標:

1、懂得人人都有自身的家,人的生活離不開家,培養(yǎng)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2、通過講述日常家庭生活等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的溫暖,激發(fā)愛家的情感。

3、通過學習了解家庭的過去和長輩們小時候的生活,進一步加深對家庭的認識和了解,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

教學重點:

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感受家庭溫暖,培養(yǎng)對家的親近感和歸屬感。

教學難點:

了解家庭的過去,感知社會進步給家庭生活帶來的變化。 課程準備:

1、教學課件

2、家庭日常生活照片和一些老照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聽曲《可愛的家》,讓大家猜猜這是什么曲子,會唱的一起唱。

2、聽教師朗誦一首詩歌:《我愛我家》

3、同學們,你們都有自身的家,你們是家庭的一份子,在家庭的關心照顧下健康生長,你們愛自身的家嗎?現(xiàn)在請我們的同學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自身的家。

二、認識自身的家庭

1、讓兩名同學出示照片(家人合照或家居照),向大家介紹自身家的家庭成員和家居環(huán)境。

2、談話,讓學生明白到家人各有特點,每個家庭也各有特點,不同地區(qū),人們的家居和生活習慣也各有不同。

三、你什么時候最想家

1、看圖說說這些人在干什么,想象當時的情景。說說他們?yōu)槭裁聪爰摇?/p>

2、說說你什么時候最想家,為什么?

四、有家感覺真好

1、看照片評價照片中的小孩有一個什么樣的家。

2、教師給學生介紹自身也有一個溫馨的家,以和家庭的基本情況,談談自身對家庭愛的一些體會和具體事例。讓學生感受到小朋友是在家人的關愛下生長的。

五、我愛我家

1、請學生用彩筆在教材上畫自身家居的外觀或內(nèi)景,或者把家居的特點和自身在居室里的一些活動。

2、展示個別同學的作品,并讓他說說怎樣美化自身的家居。比方,自制一張剪貼畫,貼在墻上;將零亂地房間收拾干凈、整齊。

3、同學們各抒己見:我們應該用什么行動去愛我們的家?

六、講講我家歷史上的小故事

1、教師先講講自身小時候的故事或自身家長小時候的故事。

2、讓學生將自身的調(diào)查情況在小組或班級中匯報,也可以將找到的照片和實物向大家做介紹。

3、交流一下調(diào)查后的感想。談一談,自身從中知道了什么?發(fā)現(xiàn)了什么?

4、教育學生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

七、也談我的煩惱。

1、教師:家庭是溫暖的,是我們快樂生長的搖籃,是我們避風的港灣,但是在實際的家庭生活中,不少同學也會遇到過大大小小的“家庭中的煩惱”,現(xiàn)在,請我們的同學說說心里話。

2、讓學生自身談談與家長發(fā)生的矛盾,通常是怎么解決的。大家互相交流解決矛盾的經(jīng)驗。

3、教師設置三種選擇,學生先選其一,并說明自身選擇的理由:爸爸媽媽愛我,我也愛他們;爸爸媽媽有時對我不好,我還是愛他們;爸爸媽媽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他們。

4、選讀一位學生的習作,宣讀。

八、小結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用行動來愛我們的家和我們的家人吧,愿我們的家庭生活更加溫馨、更加美滿!

第二課、我們的學校

一、教學目標

1、結合自身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以和學校與自身生長的關系。

2、通過觀看學校的櫥窗、展板、專欄、學校特色角等,感受學校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在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的同時,獲得積極的人生啟迪。

3、通過了解學校的發(fā)展變化和全校師生取得的各種成果,形成為學校感到驕傲自豪的情感,在潛移默化之中,讓學生發(fā)生“我也要為校爭光”的愿望。

4、初步了解一些我國不同地區(qū)、不同時期和不同類型的學校,以開闊學生的視野,增進對學校的認識和對未來學校的神往。

二、教學重點

體會學校生活的快樂,以和學校與自身生長的關系。感受學校文化的豐富內(nèi)涵,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

教學難點

從學校文化中,獲得積極的人生啟迪,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發(fā)生為校爭光的愿望。

三、活動準備

1、收集學校開展的各種活動的照片,學校的展板、專欄、文化墻、學校特色角等的照片,以和過去和現(xiàn)在本校校舍的照片或圖片。

2、收集我國不同地區(qū)、不同時期和不同類型學校的照片。

四、教學過程

(一)音樂引入:

1)播放歌曲《學校中的喜悅》

2)提問:聽了這首歌,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么嗎?你們喜歡學校的生活嗎?

(二)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

1)看圖片,了解學校開展了哪些活動。

2)說說自身參與學校活動的紀念品,回憶自身參與的學校活動,如入隊時的照片,參與活動時的照片,競賽中獲的獎,春游時買的小紀念品,活動后寫的日記,上課時畫的圖畫,制作的美術作品。

3)講一講對自身印象最深的學校活動。

(三)學校文化探秘

1)將學生實地了解到的本校的學校文化寫成一個小報告。內(nèi)容可以為“學校文化面面觀”、“我最感興趣的一角”、“我給學校文化的寄語”等幾方面展開。

2)小組討論,學校設計這樣的學校文化的用意是什么。

6816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工业用品一站式采购平台|南创工品汇-官网|广州南创 | 厌氧反应器,IC厌氧反应器,厌氧三相分离器-山东创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带式压滤机_污泥压滤机_污泥脱水机_带式过滤机_带式压滤机厂家-河南恒磊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无痕胶_可移胶_无痕双面胶带_可移无痕胶厂家-东莞凯峰 | 影视模板素材_原创专业影视实拍视频素材-8k像素素材网 | C形臂_动态平板DR_动态平板胃肠机生产厂家制造商-普爱医疗 | 可程式恒温恒湿试验箱|恒温恒湿箱|恒温恒湿试验箱|恒温恒湿老化试验箱|高低温试验箱价格报价-广东德瑞检测设备有限公司 | 济南菜鸟驿站广告|青岛快递车车体|社区媒体-抖音|墙体广告-山东揽胜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 双工位钻铣攻牙机-转换工作台钻攻中心-钻铣攻牙机一体机-浙江利硕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直读光谱仪,光谱分析仪,手持式光谱仪,碳硫分析仪,创想仪器官网 | 考勤系统_考勤管理系统_网络考勤软件_政企|集团|工厂复杂考勤工时统计排班管理系统_天时考勤 | 校服厂家,英伦校服定做工厂,园服生产定制厂商-东莞市艾咪天使校服 | 选矿设备,选矿生产线,选矿工艺,选矿技术-昆明昆重矿山机械 | 河南档案架,档案密集架,手动密集架,河南密集架批发/报价 | 底部填充胶_电子封装胶_芯片封装胶_芯片底部填充胶厂家-东莞汉思新材料 | 耐酸泵,耐酸泵厂家-淄博华舜耐腐蚀真空泵 | 懂研帝_专业SCI论文润色机构_SCI投稿发表服务公司 | 北京模型公司-工业模型-地产模型-施工模型-北京渝峰时代沙盘模型制作公司 | 网站制作优化_网站SEO推广解决方案-无锡首宸信息科技公司 | 层流手术室净化装修-检验科ICU改造施工-华锐净化工程-特殊科室建设厂家 | 通辽信息港 - 免费发布房产、招聘、求职、二手、商铺等信息 www.tlxxg.net | 比士亚-专业恒温恒湿酒窖,酒柜,雪茄柜的设计定制 | 网站建设-高端品牌网站设计制作一站式定制_杭州APP/微信小程序开发运营-鼎易科技 | 喷码机,激光喷码打码机,鸡蛋打码机,手持打码机,自动喷码机,一物一码防伪溯源-恒欣瑞达有限公司 | 广州印刷厂_广州彩印厂-广州艺彩印务有限公司 | 回转窑-水泥|石灰|冶金-巩义市瑞光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 工业制氮机_psa制氮机厂家-宏骁智能装备科技江苏有限公司 | 奥因-光触媒除甲醛公司-除甲醛加盟公司十大品牌 | 大功率金属激光焊接机价格_不锈钢汽车配件|光纤自动激光焊接机设备-东莞市正信激光科技有限公司 定制奶茶纸杯_定制豆浆杯_广东纸杯厂_[绿保佳]一家专业生产纸杯碗的厂家 | 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SF6在线监控泄露报警系统-武汉中电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济南品牌包装设计公司_济南VI标志设计公司_山东锐尚文化传播 | 铝板冲孔网,不锈钢冲孔网,圆孔冲孔网板,鳄鱼嘴-鱼眼防滑板,盾构走道板-江拓数控冲孔网厂-河北江拓丝网有限公司 | 房车价格_依维柯/大通/东风御风/福特全顺/江铃图片_云梯搬家车厂家-程力专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捆扎机_气动捆扎机_钢带捆扎机-沈阳海鹞气动钢带捆扎机公司 | 郑州律师咨询-郑州律师事务所_河南锦盾律师事务所 | 洛阳网站建设_洛阳网站优化_网站建设平台_洛阳香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山东风淋室_201/304不锈钢风淋室净化设备厂家-盛之源风淋室厂家 翻斗式矿车|固定式矿车|曲轨侧卸式矿车|梭式矿车|矿车配件-山东卓力矿车生产厂家 | 智能电表|预付费ic卡水电表|nb智能无线远传载波电表-福建百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青岛侦探调查_青岛侦探事务所_青岛调查事务所_青岛婚外情取证-青岛狄仁杰国际侦探公司 | 安徽华耐泵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安德建奇火花机-阿奇夏米尔慢走丝|高维|发那科-北京杰森柏汇 | 气动机械手-搬运机械手-气动助力机械手-山东精瑞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