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四年級 >

四年級數學教案下冊模板

時間: 新華 四年級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面向大多數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寫四年級數學教案下冊模板有什么要注意的呢?這里給大家帶來四年級數學教案下冊模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四年級數學教案下冊模板篇1

教學目標:

1.借助學生熟悉的事物,從不同角度對1億進行感受,發展學生的數感。

2.經歷課題研究、數學建模的簡單過程,初步獲得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研究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認識到許多實際問題可以借助數學方法來解決,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培養愿意與他人合作,與人交流,共同解決問題的良好品質。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經歷課題研究、數學建模的簡單過程,培養對1億大小的感性認識。

教學難點:體會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教學工具

教學準備:課件、一包打印紙、一把大米、尺子、天平、計算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填一填:一個一個的數,10個一是()

10個10是();10個100是();10個1000是()。

1億是10個(),100個()1000個(),10000個()。

2、網絡數據:

2001年中國移動電話的數量超過1億部。

2005年中國的網民超過1億人。

哈雷彗星的尾巴長達1億千米。

我國的小麥產量一直穩定在1億噸左右。

中國移動平均每天可以凈賺1億元。............

老師:

一億到底有多大呢?

走路的時候就在想“一億步有多遠?”

吃飯的時候就會想“一億粒米有多重?”

發作業本的時候就會想“數一億本練習本要多少時間?”............

二、新知探究

(一)數一數。

1、質疑:出示一大堆本作業本場面讓學生直接數【疑惑:數不了】

2、解惑:討論怎么辦?【化難為易】

問題——數作業本要花多少時間?

材料——作業本,計時器

步驟——先測出數1本(10本)所需的時間

再推測出100本,1000本,100000本。。100000000本需要的時間。

過程——表格式

10本100本1000本10000本100000本1000000本10000000本100000000本

9秒()()()()()()()

算一算

合()分鐘=()小時=()天=()年

小結——從現在開始(9歲)要數到18歲才能數完。

3、試一試

(二)量一量

一億張紙摞起來有多厚?

(三).稱一稱。(小組合作)

1、問題

數出100粒大米,稱稱大約重2.5克

照這樣計算,一億粒大米約重多少克?

2、步驟

1000(粒)10000100000000

25(克)2502500000

3、結論:億一粒大米約重2500000克。

4、運用

(1)我們全國大約有13億人,如果每人每天節省一粒米,全國一天大約能節省多少克糧食?

(2)如果每人每天吃大米400克,這些節省下來的大米可供一個人吃多少天?大約合多少年?

課后小結

三、課堂小結。

1、你知道了什么?(節約從每一粒米開始)每人每天大約吃400克大米,13億中國人每人每天節約一粒米,大約夠一個人吃(81250)天≈(223)年。

(積少成多,積沙成塔)喜馬拉雅山高約88848米,一億張白紙疊在一起比喜馬拉雅山都還高!。。。。。未知的世界等待你去發現!

2、你學到了什么?(化難為易)

課后習題

3、你還想知道什么,請用課堂上的方法和步驟繼續研究。并將你收獲到知識做成手抄報進行展示。

板書

一億有多大

四年級數學教案下冊模板篇2

四年級數學下冊第6-9單元教案(精選2篇)

四年級數學下冊第6-9單元篇1

折線統計圖

教學目的:●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制作方法?!褡x懂折線統計圖,屆時統計結果,根據結果作出簡單的判斷和預測,并能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裢ㄟ^學生主動參與,讓學生體驗折線統計圖的作用,感受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和制作方法

教學難點:體驗制作過程,發展統計觀念。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出示114頁第4題的病人體溫記錄折線圖:

1學生分組觀察討論:從圖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匯報:剛進醫院時病人正發著高燒。病人體溫最高時是39.5度,最低時是36.8度?!?/p>

師:這也是一種統計圖,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折線統計圖

二、生活中的折線統計圖

1課前布置收集生活中的折線統計圖,請把收集到的折線統計圖拿出來,說說你是從哪里收集到的,圖中表示什么內容?

2展示交流:每個組推薦一份較好的在全班交流展示。

制作折線統計圖

同學們,你們剛才從報紙上、網站上、課外讀物等收集到了許多折線統計圖,這說明折線統計圖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那你不想動手制作一幅折線統計圖呢?

制作步驟

1看一看:一幅完整的折線統計圖應該包括哪些內容?

2比一比:折線統計圖與條形統計圖相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3議一議:折線統計圖中的這條折線應該怎樣畫?

學生討論

小結:定寬度、描點、連線、標數量

小組合作動手制作

老師也在生活中去調查收集了許多資料。

1北京地區近六年來的年降水量統計表

年份 1998 1999    

降水量 1900 1850 1630 1400 1720 1200

2北京__年各季度旅游人數統計

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70 260 240 200

3北京__年各季度旅游人數統計

季度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90 45 300 320

請從三組資料中選擇一組,制成折線統計圖

評一評:在小組內會軒昂評一評看誰制作的折線統計圖最正確、美觀

想一想:你制作的折線統計圖中,能向別人傳遞哪些信息?

全班展示、評價

預測:從__年和__年的旅游人數統計圖中,你能預計一下,再即將到來的__年的第二季度游客將達到多少萬人?

預測身高

在書上完成例2,并根據數據進行合理的推測。

第八單元數學廣角

教學內容:植樹問題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117~118頁例1及做一做,練習二十第1~3題。

教學目標:

1.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出植樹問題模型的過程,掌握種樹棵數與間隔數之間的關系。

2.會應用植樹問題的模型解決一些相關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感悟構建數學模型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重要方法之一。

教學重點:

讓學生發現植樹的棵數和間隔數之間的關系,并用發現的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答題卡。

課前準備:

首先讓我們伴隨著歡快的音樂來學做一節手操,好嗎?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間隔的含義

1.導入:剛才,在做手操的過程中,我發現同學們的小手特靈活,哎,你們知道嗎?在咱們的小手中,還藏著數學知識呢?想了解一下嗎?

請你們伸出右手,張開,數一數,5個手指之間有幾個空格?在數學上,我們把空格叫做間隔,也就是說,5個手指之間有幾個間隔?4個間隔是在幾個手指之間?

2.其實,這樣的數學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你們看,這是同學們利用課余正在彩排節目呢?數一數,一共有幾個小朋友,每2個小朋友之間牽著一根彩帶,用了幾根彩帶,把一根彩帶看成一個間隔,那6個小朋友之間是幾個間隔?

過渡語:在畫面上我們看到春天桃紅柳綠,到處是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你們知道嗎?3月12日是什么日子,這一天全國上下到處都在植樹,為保護環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瞧……

3.再次感知,找到規律。這里從頭到尾栽了幾棵樹,數一數,它們之間又有幾個間隔呢?你發現了什么?誰來說一說?同時板書。

那么8棵樹、9棵樹之間又有多少個間隔呢?

你能像這樣用一個圖表示出來嗎?請你們選擇一種動手畫一畫吧!

誰來匯報一下?

邊板書邊說:畫了8棵樹,他們之間有7個間隔數,9棵樹之間有8個間隔。

(停頓)那你們想象一下,如果從頭到尾有10棵樹,他們之間又會有幾個間隔呢?

那20棵樹呢?

看來,告訴你們植樹的棵數,讓你們說出間隔數已經難不倒大家了,接下來,如果一排樹之間有22個間隔,你知道有多少棵樹嗎?

那30棵呢?(2人說)

像這樣的例子,還可以舉出很多、很多……

仔細觀察,你發現植樹棵樹和間隔數之間有什么規律呢?(自己先想想,再把你的想法和伙伴們互相交流一下)。

反饋:誰來說說你的發現?評價:哦,這是你的發現……你還能用一個算式來概括。

邊板書邊說:同學們都發現了從頭到尾栽一排樹時,植樹棵樹比間隔數多1,(指表格),也可以寫成兩端要栽時,植樹棵數-間隔數+1,間隔數=植樹棵樹-1。

小結:同學們不僅會觀察,而且還能發現其中蘊含的規律,真不錯,那就讓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數學廣角,運用這些規律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吧!

二、新授:

例1,同學們自由地小聲地把題目讀一讀。

1.從題目你們知道了什么?(說一說)

2.題目中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

3.題目中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的嗎?(兩端要栽)

4.一共需要多少棵樹苗?你能自己想辦法找到問題的答案嗎?有困難的同學還可以借助線段圖畫一畫。

5.交流。

6.反饋。

(1)請你們兩人把你們的方法寫到黑板上展示給大家看看,好嗎?

(2)學生分別說想法。

(3)聽了他們說的,你們想對他們說些什么?

剛才,這兩位同學畫線段圖和找到了問題的答案,列算式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都是很善于動腦筋的。

三、聯系實際、拓展應用

1.基本練習:

師:近幾年南昌市容有了巨大的變化,隨著一個個休閑廣場的建立,一條條街道的逐步亮化,南昌市已成為一座具有內涵與魅力的花園城市。最近,我了解到有關勝利路步行街有這樣一些信息。

那同學們能根據題中信息解決這個問題嗎?第二步為什么要加1?

師:剛才這道題同學們解答得很順利。

師:現在把這道題做了一些改變,看看你們是不是還能很順利的解答?

師問:第一步求到的是什么?

師:雖然鄧老師對這道題做了一些改變,但是還是沒有難倒同學們,那剛才在做這兩題的時候,同學們有沒有發現,這兩題解題思路有什么不同呢?(同學們可以先思考再討論)。

咱們班的同學們不僅會解答,而且還能比較它們的不同,的確這兩道題都運用了今天我們發現的這些規律,第一題是根據總長找到間隔數,再利用間隔數求出路燈的盞數,而第二題是根據路燈的盞數找到間隔數,再利用間隔數求出總長,它們的關鍵都是要先找到間隔數,正因為它們問題不同,所以解題思路也不同,以后大家在解決這類問題時可要注意審題喲!

2.變式練習:

師:__年最受關注的兩個人物,你們知道是誰?他們就是航天英雄聶海勝和費俊龍,神六號的成功發射,讓人們歡心鼓舞,作為一名中國人也為之自豪。你們知道嗎,宇航員叔叔他們是每2小時(師讀題)。

聽了這3位同學的想法,你們會支持誰?說說理由!

3.綜合練習。

師:中國的體育界也有一位英雄,猜猜他是誰?此時此刻讓我們一起重溫一下那精彩的瞬間,再一次為他助威、吶喊!根據信息,學生討論,借助計算器算出劉翔一共跑了多少米?

四、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與間隔有關的數學問題,在數學上我們統稱為植樹問題,(板書)那植樹問題只在植樹當中才有嗎?學生說一說,植樹只是其中的一個典型,像......等現象中都含有植樹問題。

今天我們學習的植樹問題僅僅是兩端都栽時的情況。在以后的學習中,我們還會學到兩端不栽,一端栽,封閉圖形的植樹問題。

圍棋中的數學問題

教學內容:人教版教科書四年級下冊數學廣角第120頁例3及部分練習。

教學目標:

1.借助圍棋盤探討封閉曲線(方陣)中的植樹問題;

2.初步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探索規律,找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讓學生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從封閉曲線(方陣)中探討植樹問題。

教學難點: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實際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情感與態度目標:通過小組合作交流,培養學生認真傾聽他人意見,樂于與人合作,從不同角度欣賞他人的良好心態。

教具準備:3×3格、4×4格、5×5格方格紙、圍棋子若干粒、4×4格條形吹塑紙貼在地下。

課前準備:課桌圍成“回”字形。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課件出示)

猜謎:十九乘十九,

黑白兩對手,

有眼看不見,

無眼難活久。(打一棋類名稱)

[設計意圖:用引入,從學生的已有經驗出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興趣愛好。]

二、探索新知

1.教學每邊擺放3粒棋子的方法。

(1)課件出示圍棋格子圖,最外層每邊能放3個棋子。最外層可以擺放多少個棋子?

(2)搶答:讀題后,讓學生口算出答案。(學生可能會出現多種答案。)

(3)動手驗證:請學生分小組按要求擺放棋子,驗證剛才答案。

(4)匯報交流(著重請學生說出方法。)xkb1.com

可能會出現以下方法:

3×2+2=8           2×4=8

3×3-1=8           3×4-4=8          直接點數。

教師表揚學生的創新擺法,并獎勵“智慧星”。(教師隨學生回答,用課件出示擺放方法。)

2.教學每邊擺放4粒棋子的方法。

(1)課件出示圍棋格子圖,最外層每邊能放4個棋子。最外層可以擺放多少棋子?

(2)動手操作:請學生分小組按要求擺放棋子,寫出算式。

(3)游戲:讓一學生當“小老師”,其余學生當“圍棋子”,請小老師邀請“圍棋子”按上題要求站在老師設計的大棋盤上。

[設計意圖:這一游戲的方法,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不僅使學生學到了擺放方法,讓每個學生參與活動,把所學知識運動到游戲中。]

(4)匯報交流(著重請學生說出方法)

教師隨學生回答,用課件出示擺放方法。

(5)你們最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

3.教學每邊擺放5粒棋子的方法。

(1)課件出示圍棋格子圖,最外層每邊能放5個棋子。最外層可以擺放多少棋子?

(2)動手操作:請學生分小組按要求擺放棋子,寫出算式。

(3)匯報交流。(教師隨學生回答,用課件出示擺放方法。)

(4)你們最喜歡哪種方法?和同桌說一說。

[設計意圖:讓每位學生都參與活動,通過搶答、驗證、分析、交流等一系列活動,借助圍棋盤探討封閉曲線(方陣)中的植樹問題,進一步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學生在親身“經歷”的過程中實現知識能力乃至生命的同步發展。]

三、總結規律

(1)師:你覺得再用棋子擺,方便嗎?你能根據前面我們擺放的方法,填寫下列表格,總結出規律嗎?(小組合作完成)

每邊放的個數 最外層總數

… 

18 

你發現了什么規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學例3:出示圍棋格子圖。問:圍棋盤的最外層每邊都能放19個棋子,最外層一共可以擺放多少個棋子?

(2)總結規律::教師隨著學生的回答板書:

間隔數×邊數=最外層的總數

(3)學生根據規律,獨立完成例3。

四、運用規律

1.如果最外層每邊能放100個,最外層一共可以擺放多少個棋子?

如果最外層每邊能放200個,最外層一共可以擺放多少個棋子?

如果最外層每邊能放300個,最外層一共可以擺放多少個棋子?

拓展思維:如果一個五邊形,怎么算?一個三角形呢?(集體口答)

2.做第121頁第三題。

[設計意圖: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學生為主歸納問題;教師在關鍵之處疏通點撥,引導學生加深理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3.請你參加:

12名學生在操場上做游戲,大家圍成一個正方形,每邊人數相等。四個頂點都有人,每邊各有幾名學生?(在教室內圍一圍。)

4.請你思考:(課件出示同學開聯歡會時的歡樂情景。)

“六一”兒童節即將來臨,四<1>班同學準備開聯歡會。大家圍坐在一起,如果每邊做14人,(如下圖),這個班一共有多少個同學?每邊都有8張課桌,一共要多少張課桌?

5.請你設計:(課件出示美麗的校園情景。)

學校為了慶祝“六一”兒童節,改變校園環境,想全校范圍內征集校園花壇設計方案。有以下三種,請每組同學選擇一種你最喜歡的圖形,算一算如果每邊放三盆花,一共可以擺放多少盆花?再動手畫一畫,展示在黑板上,看哪一組做得又好又快!

[設計意圖:整個練習從現實生活中出發提出數學問題,讓學生在游戲中,在具體情境中充分動口、動手、動腦,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意識和科學探究精神。]

第九單元 總復習

總復習——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一)

復習目標:1、讓學生回憶、掌握小數的相關知識(小數數位順序表、小數性質、改寫、化簡、小數移動)

2、對小數的相關知識有個清楚且有條理的歸納,使知識能科學、合理的總結歸納、吸收

復習難點:小數相關的一些靈活題,

復習重點:數位順序表

復習過程:1、將第四單元的概念畫出,讓學生回家歸納在練習本上。p51、p52、p61、p73的概念

2、復習數位順序表(書p53)

請一學生說一說小數數位順序表,引導學生注意數位、和記數單位的區別,幫助學生記憶。

小組比一比:

小數點(     )是整數部分,(   )是小數部分。

在小數中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的進率都是(    )

(1)小數點右面第二位是(  )位,它的計數單位是(    ),左邊第二位是(     ),它的計數單位是(    )。

(2)小數部分最大的計數單位是(     )

(3)小數一定比1小嗎(    )舉例

(4)比1小的小數,它的整數部分一定是(      )

(5)大于7小于8的小數有(      )個

(6)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數有(   )個,二位小數有(   )個

(7)由5個0.1,6個0.01和8個0.001組成的數是(        )

(8)0.4里有(   )個十分之一,有(      )個百分之一

注:在小組比賽中復習小數相關易錯知識

3、小數性質

(一) 復習概念

(二) 小數化簡1.2300000,將1.23改寫成5位小數

注:強調小數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數大小不變。但是如果是在小數點的后面添上或者去點零,小數大小有可能改變。

再強調3位小數就是小數點后面有3位,幾位小數就是小數點后面有幾位

練習:

(1)0.6里面有(  )個0.01    (2)0.61里面有(  )個0.01

(3)3.61里面有(  )個0.01   (4)0.061里面有(  )個0.001

7/100改寫成小數(  );     23/1000改寫成小數(   )

34/10000改寫成小數(  );  3/1000改寫成小數(   )

0.25寫成分數(   );       0.312寫成分數(   )

把小數90.90100化簡后是(      )  將小數40.070化簡后是(        )。

4、小數點的移動

復習p61小數點移動的規律

注:在移動過程中要畫出路線圖,這樣不容易出錯。小數點前面要添零,小數點后面不必添零

練習:63.6    ×10   ×100   ÷1000

63.6    縮小為原數的1/10     縮小位原數的1/1000

把300縮小為原數的(    )是0.3

(2)由0.56到0.056是(         )。

a縮小10倍   b擴大10倍   c縮小100倍

(3)把一個小數的小數點先向右移動兩位,再向左移動三位,得到的數比原數(       )

總復習——小數的性質和意義、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二)

教學內容:小數的性質和意義(二),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教學目標:

1、鞏固掌握小數的性質和小數點位置

2、小數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

3、使學生熟練進行小數和十進復名數的相互改寫。

4、使學生能夠根據要求會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數數位,求出小數的近似數,并能把較大的數改寫成用萬或億作單位的小數。

教學過程:

一、 講評第六單元試卷

1、口算。

2、小數的加法和減法及驗算。

3、用小數計算下面各題。

復習將復名數改寫成高級單位(要求掌握好單位間的進率和小數點的移動)。

將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數改寫成小數。

4、小數的簡算(復習鞏固加法交換律、結合律和連減的簡算方法)。

5、解決問題(復習購物小票的填寫方法)。

二、 復習小數單位改寫、小數的改寫和求近似數

1、復習小數點位置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   

教師:想—想,小數點位置移動會引起小數怎樣的變化,變化的規律是什么?

如何應用這個變化規律把一個數擴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縮小它的1/10、1/100、1/1000……

練習:12.376÷10=(   )×100=(   )÷1000=(   )

2、復習小數和復名數的相互改寫

練習: 2.37米=(   )厘米      1.46米=(   )毫米

5070千克=(   )噸      6.5噸=(   )千克

1噸25千克=(   )噸   52米4厘米=(   )米 

教師提問:

這些題是從低級單位的名數變換成高級單位的名數,還是從高級單位的名數變換成低級單位的名數?

是乘進率還是除以進率?

小數點向哪個方向移動,移動幾位?

通過上面的改寫,再想一想用小數表示的高級單位的名數和低級單位的單名數互相改寫時應注意什么?

用小數表示的高級單位的名數和復名數互相改寫時應注意什么?這個方法與以前學的名數的變化有什么聯系?

3、復習求小數的近似數和把較大的數改寫成用“萬”、“億”作單位的小數。

練習:345670000千米=(     )億千米≈(   )億千米(保留二位小數)

教師:想—想,求一個小數的近似數應該怎樣求?   

與求整數的近似數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取近似值時,小數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

保留整數表示精確到哪—位?

保留一位小數,表示精確到哪—位?   

保留兩位小數,表示精確到哪一位?

三、 綜合練習

課本p125小數       p128 1、2、3

總復習——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

教學內容: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使學生鞏固帶小括號四則混合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帶小括號.

2、復習運用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和一些簡算方法進行簡便運算。

3、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和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教學過程:

一、口算

2500?500 0?250 100?25 58?29 250?1 9?1533?3+1 6?7+5

1、答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

47?28?735?49+7  47?28?(735?49+7) 47?(28?735?49)+7

同桌互說再集體反饋 

二、組織練習 改錯先說說錯在哪里,為什么會錯?該如何訂正?

235+5?(200?100?25)    5?(12?12?12+12)

=240?(100?25)        =5?(0+12)

=240?4                 =5?12

=960                   =60

說說運算順序

4300?(224?7?8)  (41?16)?(89?64)

(375+31?16)?(89?64)

1、小結:四則運算順序 

2、師:下面四張撲克牌上的點數,經過怎樣的運算,才能得到24呢?你能想出幾種方法? 

6點、4點、2點、3點(小組活動討論)

三、復習加法、乘法的運算定律

1、引導學生用文字總結并用字母歸納

(教師板書:用字母表示各個運算定律)

2、 課堂練習

1、計算并運用運算定律驗算

578+3864=  178x26=

2、簡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運算定律)

25x12        514-389-111

87x201       125x88

66x99        28x3+28x5+2x28

25x47x40     98x27

23x37+27x37

3、應用題

a、一個水池的長是98米,寬是27米,水池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課本費37元,一共要交多少錢?

(生獨立完成,請個別同學上臺板演,全班訂正,重點說說運用什么運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四、 綜合練習:

課本p125-126 3、4、5、6p129-130 6、7、8、9

總復習——三角形

教學內容:三角形的特征、特性、分類、內角和。

教學目標:

1.鞏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o。

2.,知道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的特點并能夠辨認和區別它們。

教學過程:

活動一:簡單基礎的題目。

1、 作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高和底。

談談注意什么問題?(強調鈍角三角形高的畫法)

2、 三角形的穩定性。

說說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

3、 給出三根小棒說說可不可以組成三角形?

3.4.5   3.3.3    2.2.6    3.3.5

為什么?

三角形的分類: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間的聯系及個三角形的特點。

活動二:解決問題

1、 求三角形各個角的度數。

1) 三邊相等

2) 等腰三角形,頂角是50度

3) 有一個銳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

根據題目所給條件——分析——解決——匯報解題思路

2、 爸爸給小紅買了一個等腰三角形的風箏。它的一個底角是75度,頂角是多少?

觀察找信息——分析——解決

3、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內角和各是多少度?

活動三:提高題

1、 能畫出有兩個直角或者兩個鈍角的三角形嗎?為什么?

交流——匯報

2、 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能求出下面的四邊形和正六邊形的內角和嗎?

交流討論——匯報

四、綜合練習:課本p127 8     p130-13110、11、12、13

總復習——三角形的練習卷

復習目標:1、通過講評練習使學生對三角形的相關概念更清楚。

2、熟練畫出三角形的高和底

3、三角形按角分和按邊分的分類,以及通過三角形的內角和180度來求三角形的各角,特殊三角形的求角度。

復習過程:

1、復習概念:

概念:1、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做三角形。

2、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做一條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的內角和為180度

4、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和大于第三條邊

2、練習講評:

(一) 在釘子板上畫指定的三角形

注意:畫的時候為了準確,需要畫在釘子之間

(二) 填空:

1、一個三角形有(  )條邊、(  )個角和(   )個頂點

2、三角形按角的大小來分,可分為(       )、(   )(         三類

3、三角形按邊的長短來分,可分為(       )、(         )

注意:基礎概念題,主要是給學生對知識做個梳理

4、5、6、題主要是根據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度,來計算角度,除了方法外,還要強調細心計算。

(三) 判斷:

1、2、3、4、5都為概念的延伸題,要求學生要記憶

6、7、8為多項選擇,主要是讓學生利用公式、概念靈活做題

(四) 畫高:

注:重點也是難點,放慢速度,讓學生用幻燈展示作業,大家來評一評做對了沒有。

學生說一說畫高的時候應該注意什么

1、 用三角板畫垂線,用虛線

2、 要標上垂直符號

(五) 計算

1、 在三角形中角1=136度;角2=29度;角3=?

2、 媽媽買了個等腰三角形的風鈴。它的一個底角是25度,它的頂角是多少度?

3、 在直角三角形中,一個銳角是35度,另一個銳角是多少度?

注意:強調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總復習——位置與方向

復習內容:位置與方向(練習卷)

復習目標:(1)使學生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2)對任意角度具體方向能夠準確描述。

(3)能準確的量出物體所在位置的角度及正確畫出路線圖

復習過程:

1、 幻燈片顯示方位圖,并標有角度。讓學生根據圖說一說各個地點距離學校的位置。

此題目的在于讓學生學會看圖說位置,并正確說明是在哪個方向偏幾度。

結合練習卷,做練習題1

2、 復習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結合練習卷,做練習題2(注意:量角器的正確使用,并注意一段線段表示實際距離多少)

鞏固練習:測一測(練習卷3、4題)

3、 算平均距離、平均速度

學生說一說方法,再做一做練習4(2)

4、 畫路線圖

注意:

幻燈顯示:

例:沙漠驅車越野:繪制簡單路線圖

根據所給信息畫出越野路線

(1)在起點的東偏北40°方向距離350千米的地方是點1

(2)2在點1的西偏北25°方向距離200千米的地方是點2

(3)終點在點2的西偏南20°方向距離它300千米的地方

學生在課堂練習本上做,說一說

結合練習卷5

5、 課堂小測

一份小練習,鞏固知識

總復習——統計

教學內容:第七單元統計

教學目標:

1、 讓學生鞏固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會看折線統計圖,并能根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從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

2、 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3、 通過對現實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統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較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過程:

1、 說一說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 在繪制折線統計圖是要注意什么?

3、練習:1991—__年沙塵暴總天數的變化情況(幻燈片顯示)

(1) 讓孩子介紹一下你所知道的沙塵暴情況,它有什么危害。

(2) 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

(3) 你發現了什么問題,我們能夠怎樣解決問題。

(4) 關注現實生活中環保問題,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4、p127統計9、根據1997-__年全國每年出生人口數統計圖回答問題。

(1) 學生獨立完成后請交流。

(2) 分組討論,每組自由選擇一小段時間(如:1998—變化情況)

(3) 匯報交流各自的研究情況。

(4) 讓學生體會到從統計中發現問題,并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再次認識統計的作用。

p131 14 根據我國1997—__年博物館數量統計圖回答問題。

總復習——綜合復習

復習內容:《一課三練》p52-p55 

復習目標:使學生對知識有個綜合的輸理,通過講評使學生對知識掌握更加靈活、牢固。

復習過程:

2、怎樣簡便就怎樣算

(1)45+63+37+22   (2)8__(11__125)  (3)25__11     (4)72__125

(5)54__99+54      (6)3900/25/4      (7)(100+4)__25  (8)16__43-43__6

分析:(1)注意在簡算過程中要湊成整數的需要加上括號

(2)注意8和125的關系,8__125=1000,所以要把他們先乘

(3)注意要拆最接近整數的數,所以25__11=25__(10+1)=25__10+25__1

(4)注意72__125,看到125想到要找個8相乘,所以可以拆成(8__9)__125=(8__125)__9

(5)(7)(8)注意用乘法分配率

(6)連續除以兩個數等于減去連個數的積

3、遞等式計算

強調計算準確,并在稿紙上列豎式檢查

4、填空

1、2、3、4、為小數的基本題,再次強調公式重要性。

5、6為小數提高題,應用了小數的性質、小數點的移動

5選擇:

(1) 下面數量中與1.2分米不相等的是

0.12米     1.20分米     1.02分米       12厘米

分析:此題考核小數的性質和單位換算,小數點的移動。在講評過程中,注意再次復習這幾個知識點的靈活應用

(2) 下面每組3個角不可能在同一個三角形內的是

分析:考核三角形的內角和等于180度,只要每組答案三個度數和是180度的就是正確的

(3) 下面每組三個角,不能為成三角形的是

分析:此題考核三角形的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

6、實踐操作

(1) 位置與方向

注意:強調要先找出觀測點,在觀測點上畫十字。先看所去地點在觀測點的什么方向上,最后量角度,并標上角度和線段

(2) 統計圖

注意:畫統計圖時要先描點再連線,并要標上數字

四年級數學下冊第6-9單元教案篇2

四年級數學下冊第6-9單元教案

三角形的分類

教學目的:●通過動手操作,會按角的特征及邊的特征給三角形進行分類?!衽囵B學生動手動腦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會按角的特征及邊的特征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會按角的特征及邊的特征給三角形進行分類,。

教學用具:量角器、直尺。

教學過程:

引入:

我們認識了三角形,三角形有什么特征?今天這節課我們就按照三角形的特征對三角形進行分類.怎樣分?

二、新課:

1小組活動:

(1)出示小片子,觀察每個三角形.可以動手量一量,分工合作。根據你發現的特點將三角形分類。

2按角分的情況

引導學生明確:相同點是每個三角形都至少有兩個銳角;不同點是還有一個角分別是銳角、鈍角和直角.

我們可以根據它們的不同進行分類

(1)分類.

根據上邊三個三角形三個角的特點的分析,可以把三角形分成三類.

圖①,三個角都是銳角,它就叫銳角三角形.(板書)

提問:圖②、圖③只有兩個銳角,能叫銳角三角形嗎?(不能)

引導學生根據另一個角來區分.圖②還有一個角是直角,它就叫直角三角形,圖③還有一個鈍角,它就叫鈍角三角形.

請同學再概括一下,根據三角形角的特征可以把三角形分成幾類?分別叫做什么三角形?

教師板書:

三個角都是銳角的三角形叫做銳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個角是鈍角的三角形叫做鈍角三角形.

(2)三角形的關系.

我們可以用集合圖表示這種三角形之間的關系.把所有三角形看作一個整體,用一個圓圈表示.(畫圓圈)好像是一個大家庭,因為三角形分成三類,就好象是包含三個小家庭.

(邊說邊把集合圖補充完整.)

每種三角形就是這個整體的一部分.反過來說,這三種三角形正好組成了所有的三角形.

(3)三角形中至少要有兩個銳角,所以判斷三角形的類型,應看它最大的內角.……

問:還有沒有其他的分法?

3按邊分的情況:

我發現有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還有三條邊都相等的。

師:我們把兩條邊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兩條邊叫腰,另外一條邊叫底。

師:把三條邊都相等的三角形叫等邊三角形。

分別量一量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的各個角,你有什么發現?

從紅領巾、三角板、慢行標志中找一找哪里有這兩種特殊的三角形?

三鞏固練習:

1.判斷題.

(1)由三條線段組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2)銳角三角形中最大的角一定小于90°.

(3)看到三角形中一個銳角,可以斷定這是一個銳角三角形.

(4)三角形中能有兩個直角嗎?為什么?

2.87頁7題猜一猜小組同學模仿練習

(四)作業

三角形的內角和

教學要求:●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結論?!衲苓\用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規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數。●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及分析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的規律。

教學難點:使學生理解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一規律。

教學用具:每個學生準備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紙片各一張,量角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可以分成哪幾類?

2.一個平角是多少度?1個平角等于幾個直角?

3.如圖,已知∠1=35°,∠2=75°,求∠3的度數。

二、教學新課

1.投影出示一組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三角形有幾個角?老師指出:三角形的這三個角,就叫做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板書:內角)

2.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度數和叫做三角形的內角和。(板書課題:三角形的內角和)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三角形的內角和有什么規律。

3.以小組為單位先畫4個不同類型的三角形,利用手中的工具分別計算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各是多少度?

4.指名學生匯報各組度量和計算的結果。你有什么發現?

5.大家算出的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接近180°,那么,三角形的內角和與180°究竟是怎樣的關系呢?就讓我們一起來動手實驗研究,我們一定能弄清這個問題的。

6.剛才我們計算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先測量每個角的度數再相加的。在量每個內角度數時只要有一點誤差,內角和就有誤差了。我們能不能換一種方法,減少度量的次數呢?

提示學生,可以把三個內角拼成一個角,就只需測量一次了。

7.請拿出桌上的直角三角形紙片,想一想,怎樣折可以把三個角拼在一起,試一試。

8.三個角拼在一起組成了一個什么角?我們可以得出什么結論?(直角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9.拿一個銳角三角形紙片試試看,折的方法一樣。再拿鈍角三角形折折看,你發現了什么?(直角三角形和鈍角三角形的內角和也是180°)

10.那么,我們能不能說所有三角形的內角和都是180°呢?為什么?(能,因為這三種三角形就包括了所有三角形)11.老師板書結論: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12.一個三角形中如果知道了兩個內角的度數,你能求出另一個角是多少度嗎?怎樣求?

13.出示教材85頁做一做。讓學生試做。

14.指名匯報怎樣列式計算的。兩種方法均可。

∠2=180°-140°-25°=15°

∠2=180°(140°+25°)=15°

三、鞏固練習

1.88頁第9題

這一題是不是只知道一個角的度數?另一個角是多少度,從哪看出來的?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直角三角形中的一個銳角還可以怎樣算?

2、88頁第10題

①等腰三角形有什么特點?(兩底角相等)

②列式計算180°-70°-70°=40°或

180°-(70°×2)=40°

2.88頁第10題

①連接長方形、正方形一組對角頂點,把長方形、正方形分成兩個什么圖形?

②一個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兩個三角形呢?

布置作業

圖形的拼組

1小組同學合作,用三角形拼四邊形

讓學生明確:

不是任意兩個三角形就能拼成四邊形

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能拼成四邊形

兩個相同的直角三角形能拼成長方形

兩個相同的銳角或鈍角三角形能拼成平行四邊形

用三個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梯形

2用三角形拼出美麗的圖案

第六單元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小數加減法  第95~97頁例1、2

課   型:新授課

教學要求:

1、 使學生理解掌握小數加、減法的方法。

2、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3、 培養學生細心檢查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退位減法。

教學過程:

一、 復習引入

1、 準備題:先計算,再說說整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754+3826        -493

2、 引入:小數加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法的意義相同,是把兩個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今天學習小數加法。

二、 教授新課

1、 創設情景:__年雅典奧運會跳水比賽中,女子10米跳臺雙人決賽中,中國的勞麗詩和李婷奪得冠軍。

2、 勞麗詩和李婷是如何奪得冠軍的呢,現在我們就把當時的情景回放一下。

通過這個表,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現在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小組合作:

(1) 根據上面表格中的信息,你了解到了什么?

(2) 你是怎樣知道的,說說你的方法。

(3) 你為什么這么計算,說說具體的計算過程。

匯報:重點是計算過程

3、 小組嘗試總結:小數加減法需要注意什么?

匯報:

(1) 小數點對齊

(2) 數位對齊

(3) 得數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注意:上面數據中并沒有去掉0是為了統計分數的時候能夠方便比較。

生活中還有的時候也不需要把0去掉,誰能舉例?(價簽上)

4、 小結:計算小數加、減法,先把各數的小數點對齊,再按照整數加減法的法則進行計算。得數里的小數點,要和橫線上的小數點對齊。得數的小數部分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 復習鞏固:

1、 口算下面各題: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1.7-0.3

2、 算一算:

10.52+3.48    15.24-3.84    9.9+10.11    100-0.27

3、 培紅小學師生自己粉刷墻壁,節約了1118.32元;自己修桌椅,又節約了120.8元。一共節約了多少元?

4、 一箱釘子,連箱共重52.5千克,箱重2.5千克,釘子凈重多少千克?

四、 總結:今天我們復習了什么內容?要注意什么?

板書設計:

小數加減法

小數加減法的方法:(略)

課后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小數加減法的復習。

課   型:練習課

教學要求:

1、 鞏固小數加減法的法則,加減法關系并掌握小數加減法應用題。

2、 提高解題能力。

3、 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小數加減法法則,加減法關系。

教學難點:運用法則進行準確計算。

教學過程:

一、 復習檢查:

1、 小數加減法的方法是什么?

2、 口算下列各題

0.7+0.9    4.7-0.5      0.56-0.46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5.7+0.2      3.6-1.6     7+2.3

3、 板演下面各題并演算

8.02+15.28      108.5-35.05      25-16.07

提問:小數加減法如何計算呢?

二、 筆算練習

1、完成下表,并說說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單位元)

2、根據信息說說你了解到什么?

3、用小數計算下面各題

三、 解決問題

1、 王叔叔一天賣菜的收入如下表。

(1) 白菜比蘿卜多賣多少錢?

(2) 你還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2、 班里要買一個足球和一個排球。

問題:可以怎樣買?需要付多少錢?

四、 總結:今天我們復習了什么知識?

課后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第100頁例3。

課   型:新授

教學目的:

1、 使學生能夠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小數加減法法混合運算。

2、 在教學中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

教具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0.2+0.3    3.5+2.4     8.7-4.5    1-0.6  

0.9-0.5    2.3+5.4     4.9+1      8.6-5.5

0.7+0.8    6.7+1.1     5+6.5      9.7-7

2.、先說說下面各題的運算順序,在計算.

7325-714+146-89  10000-(981-326)+148

3、導入: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與整數加減混合運算的順序相同.

二、新課:

1、 創設情景解決問題。

(1) 環城自行車賽段資料如下表。

(2) 今天第2賽段的比賽已經結束了,要完成比賽,自行車運動員還要騎多少千米?

2、 小組合作要求:

(1) 先確定有幾種方法可以解決問題。

(2) 分工合作,用不同的方法解決。

(3) 說說解答時你都用到了什么舊知識。

3、 匯報。

(1)483.4―(39.5+98.8)

=483.4―138.3

=345.1(千米)

(2)165+80.7+99.4

=245.7+99.4

=345.1(千米)

(3)483.4―39.5―98.8

=443.9―98.8

=345.1(千米)

三、鞏固練習

1、練一.練: 先說出運算順序,再計算.

185.07-15.3+94.3-4.309  9.26-〔8.9-(3.96+1.3)〕

22.8+5.23-9.125+14.75  32.5-(5.07+6.13)+8.25

2、解決問題:

(1)根據下圖,請你說說肖紅跳過了多少米?

(2)地球表面積是5.1億平方千米,其中陸地面積是1.49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比陸地面積多多少億平方千米?

四、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新知識?

課后小結: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小數加減法的簡算   第104頁例5和例6。

課   型:新授課

教學要求:

1、 在學習掌握小數加減法基礎上學習小數加減法的簡算。

2、 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3、 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

教學重點:判斷小數加減法是否可以簡算。

教學難點:正確的進行簡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 口算:(投影片或口卡)

0.35+0.5    0.26-0.16    0.25+0.17    5-2.5    

7.2+6.8     8.5-5       3.6-1.6       2.1+7.9    

13.5-2.4    6.7-2.3      4.8-2.8       7.1-4

2、 用簡便方法計算下列各題,并說根據什么?

48+25+52+175        120-75-25         430-121-79

36+11+64+89         85-(15+64)      

3、 引入:我們運用加減法的定律和性質學習小數加減法的簡算。

二、授新課

1、創設情景:你都知到了哪些信息?

班里這四名男生的50米跑成績最好,他們參加4×50米接力賽,可能的總成績是多少呢?

2、小組合作完成

(1) 根據題目確定解答方法

(2) 寫出解答過程,并說說理由

3、匯報:

(1)8.42+8.46+8.54+8.58

=16.88+8.54+8.58

=25.42+8.58

=34(秒)

(2)8.42+8.46+8.54+8.58

=(8.42+8.58)+(8.46+8.54)

=17+17

=34(秒)

4、 比較:你喜歡哪種方法,為什么?怎么算比較簡便?根據什么?

5、 小結:整數加減法的交換律、結合律和減法運算性質,對于小數加、減法同樣適用。

三、復習鞏固

1、 練一練

4.36+14.8+5.64+5.2

38.2-7.09-20.6-2.31

⑴要求:獨立完成,組內交流思路.

⑵指名匯報

2、 用簡便方法計算下面各題

1.2+2.5+1.8    0.5+1.5+1.5+0.5    5.26+3+1.74 

0.25+0.15+0.75+0.85         27.85-(7.85+3.4)

要求:比賽完成,同學間互相介紹好的經驗、方法。

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板書設計

簡   算

8.42+8.46+8.54+8.58      8.42+8.46+8.54+8.5

= 16.88+8.54+8.58       =(8.42+8.58)+(8.46+8.54)

=25.42+8.58             =17+17

=34(秒)              =34(秒)

課后小結:

第五課時

教學內容:第105頁練習十八

課   型:練習課

教學要求:

1、 鞏固小數的簡算,并能判斷哪些能用簡便方法計算。

2、 培養學生進行簡算的能力。

3、 培養學生認真進行簡算的能力。

教學重點:運用定律進行簡算。

教學難點:準確的進行簡算。

教學過程:

一、口算

0.4+0.6+5     7.5+3.1+2.5     10-2.5-2.5     21-7.7-2.3

8-2.5         9+3.6          10-2.4        8-1.6

二、簡算練習

1、 在下面的□里填上適當的數,在○里填上“+”或“-”。

3.85+10.06=□+3.85

10.24+8.2+1.8=10.24+(□○□)

18.76-(3.76+0.53)=18.76-□○□

32.17-0.46-4.54=32.17-(□○□)

2、下面各題能用簡算的就用簡便方法計算。(比賽完成)

1.25+3.7+0.75       5.6-0.18-1.2      7.08+16+8.2

10+0.009+0.191      3.75-0.75-1.25   80-19.4-8.09-3.51

5.6+0.5-5.6+0.5      7.2+5.6-2.8      34.5-(17.2+4.5)

三、解決問題

1、p105 4

__年春季運動會田徑思念機組男子4×50米接力賽選手情況:

(見書)

提問: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⑵你能根據信息解決什么問題?

⑶這道題要求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⑷獨立完成

⑸怎么算的快?

2、p106 5

提問: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⑵你能根據信息解決什么問題?

⑶這道題要求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⑷獨立完成

⑸怎么算的快?

3、p106 7(按以下步驟組內交流完成)

⑴你能知道那些信息?

⑵你能根據信息解決什么問題?

⑶這道題要求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⑷獨立完成

⑸怎么算的快?

4、p106 8

⑴通過觀察圖、計算,你知道__年全世界的人口總數使多少?

⑵通過計算你還可以獲得哪些信息?

5、p1069

完成表格。說說每輪動作后,這三對選手的的分及排名情況

四、作業:第134頁7題

總結:今天我們復習了什么知識?

課后小結:

第六課時

教學內容:小數加減法復習課.

教學目的:

1、 通過復習,使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法則和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正確進行運算.

2、 能夠對一些能簡算的題簡算.

3、 進一步培養學生計算能力和靈活解題能力.

教具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1、口算:

2.6+0.4     0.375+0.625   5.8+2

5-0.2       0.48+0.29     4.3-1.6

0.74-6.4    1-0.89        3-2.3

2.計算:  

4.2+15.6    24.8-18.2   13+7.1

10-9.05     3.96+6.04   4.03-1.97

提問:小數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是什么?

什么樣的題可以簡算?根據是什么?

二、練習:

1.計算:

2-0.35-0.275+0.4

4.36-(2.01+2.29)+0.48

21.3+108.75-(100-0.07)

2、 擇正確答案.寫在等號后邊:

(1).9.26-3.96+8.905=       (14.475  14.205 13.809)

(2).9.09+11.1-19=            (20  1.1  1.19)

(3).40-9.05-(3.8+6.02)=    (21.13  33.35  20.95)

3、 先觀察數字特點.能用簡便算法計算的用簡便算法計算.

4.9+0.1-4.9+0.1  34.02+13.5+0.98

5.6+2.7-4.4      5.17-1.8-3.2

9.95-(4.95+3.14)  8.43+2.87+0.57+0.13

4、 列式計算:

(1).27.8減去19.3的差.再加上24.5,和是多少?

(2).23.64加18.9的和.再減去37.82.得多少?

三、解決問題:

1、一只駝鳥每小時跑54.3千米,一輛卡車每小時行45.7千米.鴕鳥的速度比卡車快多少千米?

2、錦華水泥廠原計劃全年生產水泥13.58萬噸,結果上半年生產7.96萬噸,下半年比上半年多生產0.04萬噸,全年超過計劃多少萬噸?

3、有兩個糧食倉庫,第一個倉庫里有糧食57.5噸,第二個倉庫里有50噸,后來從第一個倉庫里運走糧食9.9噸,這時第一個倉庫的糧食比第二個倉庫少多少噸?

4、專業隊用三個月挖了一條9.5千米的水渠,第一個月挖了2.75千米,第二個月比第一個月多挖了0.65千米.第三個月挖了多少千米?

第七單元 統計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書p108~109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條形統計圖的基礎上認識折線統計圖,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應用,體會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2.使學生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會看折線統計圖,并能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具準備:未完成的統計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這是一幅‘98~__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統計表’,你們能根據相關數據制成條形統計圖嗎?

(師出示統計表)

98~__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統計表

98 99 00 01 02 03

人數(萬人) 3 4 6 8 8 10

二、動手制作條形統計圖

1.學生獨立完成條形統計圖

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98~__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統計表’內的數據,獨立完成‘98~__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條形統計圖’。

制作前先讓學生說說每格表示幾個單位然后再制作統計圖。

2.小組交流作品,復習回顧‘條形統計圖’的相關信息“制作步驟、特點”

a學生根據條形統計圖說說發現了哪些信息?

b學生小組評價優秀作品;

c全班交流優秀作品。

三、對比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認識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1.師演示“98~__年市中小學參觀科技發展人數折線統計圖”,學生觀察。

師:這個統計圖是怎樣完成的?

師和生一起分析折線統計圖,教師演示其中的一個數據的畫法,讓生知道是這張統計圖是如何畫的。

師:你們對比這兩個統計圖,看看它們有什么異同?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交流。

2.小結:

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相同點和不同點。

教師把兩種統計圖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板書出來。

3.認識折線統計圖,發現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師:你能從折線統計圖中發現哪些信息?有什么感想?

引導學生觀察參加科技發展人數的變化情況,并談自己的感想,培養學生關心周圍事物的興趣并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四、鞏固練習

1.完成書中p109的問題解答;

2.完成書中p112練習十九第一小題的問題解答;

五、小結評價。

六、作業:新學案。

教學后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書p110~113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折線統計圖的基礎上,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應用;

2.使學生能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線統計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具準備:未完成的統計圖、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小明的媽媽記錄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師出示p110例2的統計表)

引導學生看到統計表想提什么問題,激發學生繪制折線統計圖的興趣。

二、動手制作折線統計圖

1.學生獨立完成折線統計圖

學生根據老師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統計表’內的數據,獨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統計表折線統計圖’。

教師先演示其中一個數據的畫法,然后再讓學生動手畫。

分為兩個層次動手實踐:第一層次為學生練習2分鐘,教師將巡視發現的問題組織學生分析,再推進第二個層次的練習。

師指導個別學生。

2.小組交流作品,欣賞折線統計圖

a學生根據折線統計圖說說發現了哪些信息?

解決以下問題:小明幾歲到幾歲長得最快?(師小結:折線中線段最長的那條就是長得最快的那段時間,也可以通過計算所有差值得出結果。)長了多少厘米?是怎么發現的?

小明115厘米時幾歲?

5歲半時小明身高大約多少?

師引導學生從前幾年身高的增長情況來猜測小明5歲半時的身高。

b學生小組評價優秀作品;

c全班交流優秀作品。

3.根據折線統計圖進行合理推測:小明身高的發展趨勢。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書中p111的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師組織學生進行評析、交流。

2.完成書中p112練習十九第二小題的問題解答;

五、小結評價。

六、作業:完成書中p113練習十九第3小題

教學后記:

第三課時   練習課

教學內容:書p114~116

教學目標:讓學生進一步體會折線統計圖在現實生活中應用;使學生能熟練制成折線統計圖,根據數據進行合理分析、科學預測。

教學過程:

一、練習

1.完成書中p114的第4小題:

a學生先觀察體溫變化,交流對人體溫的了解信息;

b對照正常值發現信息

c回答書中的5個問題

師組織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觀察統計圖,然后再回答。讓學生仔細觀察,明確橫軸數據表示的含義。

2.完成書中p115的第6小題:學生獨立完成,師組織學生進行評析、交流,結合環保教育,提高學生的價值發現。

3.完成書中p116練習十九第9小題的問題解答;

讓學生根據張浩家這幾年旅游消費情況的統計表,獨立完成折線統計圖,同時能從統計中發現問題,并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再次認識統計的作用。

二、實踐活動

結合書中第7.8題的練習,開展實踐活動。

課前參與:1.學生提前根據書中第7.8題的練習的要求,開展調查活動;2.應用書后的練習紙,進行繪制折線統計圖。

課中交流:學生分成學習小組交流作品

課后延伸:組織學生從統計圖中預測信息,提出科學建議,布置在學校走廊上。

三、作業:完成書中p115的第5小題:

教學后記:

四年級數學教案下冊模板篇3

教學課題:

1. 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并能按一定標準分類。

2.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 體會身邊處處有數學,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體會通過探索解決問題的樂趣。

教材分析:

說明教材版本、選取的教學章節、以及教師個人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分析,需要清晰的闡明教學重點、難點以及教學準備。

本教案選取的是青島版小學四年級數學下冊《繁忙的工地》,第一課時《角的認識》。

本課時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并能按一定標準分類。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和難點是用量角器測量角的度數,會畫指定度數的角。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學掛圖(或課件),活動角,三角板,量角器。

學生準備:

活動角,三角板,量角器。

教學方法:

本課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在在活動中探索角的有關知識,但對于比較難理解或容易產生錯誤概念的知識教師仍然加以引導和講解。如周角和平角,學生僅從形狀上就普遍認為周角是一個圓圈,平角就是一個半圓圈,而不去理解它作為角的實質,但這種實質的探索僅僅讓學生利用活動角或同桌交流是難以實現的,因此為了讓學生準確理解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教師在利用活動角示范的基礎上進行了講解,這樣既讓學生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平角、什么是周角,同時也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教學過程:

說明如何導入該課程,主要教學點的設計,知識拓展等。 第一節 教學要點: 經歷從具體物體中抽象出角的過程,認識平角、周角,知道平角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并能按一定標準分類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課

找一段挖掘機工作視頻,放給學生看。

仔細觀察,你發現了什么? 鏟斗臂在工作的時候,能形成什么樣的角呢?今天我們就來研究這個問題。(板書課題:角的認識)挖掘機工作示意:

二、探索新知

(一)認識平角、周角

1.學生做各種活動角。

老師課前讓大家準備了活動角,請大家把活動角的兩邊重合,一邊不動,另一條邊開始轉動,就可以得到一個角。然后把你得到的角沿邊畫下來。小組同學說一說,你折的是什么角。(小組交流): 哪組的同學愿意上臺給大家展示一下你們小組折的角?

2.小組匯報交流

展示你們折的角,并告訴同學們它的名稱。

3. 分類。

這么多角,看起來太亂了,能不能把他們分類整理一下呢?(小組活動): 把你們小組折的角放在一起,分分看。(一組同學在臺上分)你們是怎么分的?為什么?(學生上臺展示)

4.認識平角。

手拿一個活動角,從兩邊重合開始,一邊不動,另一條邊怎樣轉動,當兩條邊成一條直線時問:這是角嗎?為什么?

我非常欣賞這位同學,他能自覺運用已經學過的角的定義來解決今天的問題。還有不同意見嗎? (演示平角的形成過程)同學們請看,這個角的兩邊成一條直線了,我們給它起個名字叫平角。(板書)(畫平角): 跟著老師畫平角。(示范平角的畫法)。

5.認識周角。

我們輕松一下,一起來做個游戲

⑴老師先說出一種角,你們利用活動角轉出這種角:開始!銳角!直角!鈍角!

⑵老師轉動活動角,你們說出它的名稱。開始! (老師轉動一周,兩條射線重合),這是角嗎?為什么? 師:同學們的回答都很精彩!請看大屏幕(課件演示周角的形成過程),這是一條射線繞端點旋轉一周組成的圖形,我們給它叫周角。(板書)(畫周角): 跟著老師畫周角。(示范周角的畫法)。

(二)角的表示方法

我們認識了這么多角,角應該怎樣表示呢?誰有好方法? (兩生上臺板演) 角可以這樣表示:從一點起,畫兩條射線,就組成一個角。通常用符號“∠”表示。記作“∠1”(或“∠2”等)。讀作“角一”

(三)探索三種角的關系

直角、平角、周角這三種角之間有什么關系呢?請小組合作利用手中的材料研究一下。(小組匯報): 哪個小組來匯報一下:你們發現了什么結論?

三、回歸生活

1. 解決情境中的問題 現在我們來看看鏟斗臂在工作時都形成了哪種角?

2. 找出身邊的各種角 同學們,你在生活中見過這些角嗎?(生舉例) 看到生活中這么多的角,你想說什么?

四、總結

四年級數學教案下冊模板篇4

第一、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有助于計算教學。李老師很好地把握了學生學習的起點,在此基礎上制定了教學目標。小數的加法和減法是計算題中的一部分,因此具有計算題的普遍特征,學生較易掌握,但枯燥、乏味。如果只是一味地講、練,學生的興致會提不起來,學習就顯得很被動。而王老師的情景創設比較成功。課一開始,就將學生的學習欲望激了起來。讓學生在主動中探索,在快樂中求知。超市購物活動使學生真實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并由此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要求。讓學生實實在在地體會到數學的價值,從而更加親近數學。而且真切地體會到了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的真諦。然后運用學生最喜愛的闖關題和抽卡比大小游戲,不斷激活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成為本課的特點。

第二、從知識與技能方面來看,李老師創設了現實超市購物情景,讓學生主動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通過有序的教學活動,使學生能正確進行計算,并能用來解決有關的實際問題。而這樣的教學是建立在舊知遷移的基礎上的。而這種情境的創設,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從“生活中的數學”引入到“教材中的數學”,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真正能為探究新知識服務。另外,教學完小數加減法后,老師引導學生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面對“列豎式為什么要對齊小數點”這個重點和難點,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合作交流。從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中,自主提煉出“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數位對齊就是小數點對齊,讓學生在做中,說中發現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在學生充分體驗、感受的基礎上被自主發現,成為學生對知識進行“再創造”的成果。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有利于學生在愉悅中學數學、用數學,從而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三、情感態度上來看,李老師開展了一連串的數學活動,讓學生們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新知,讓學生在明白了算理,掌握了算法的基礎上進行闖關游戲。進而引導學生思考計算方法,總結收獲,鞏固新知。

四年級數學教案下冊模板篇5

加法結合律

教學內容:P18:例2 “做一做”。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結合具體的情境,引導學生認識和理解加法結合律的含義。

2、過程與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結合律,初步學會應用結合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悅,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發展對數學的積極情感。培養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和理解加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含義。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加法結合律。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

1、多媒體展示:李叔叔三天騎車的路程統計。

(1)找出信息解決問題。 問:你能解決李叔叔提出的問題嗎? 學生獨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體展示線段圖:根據學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線段先后出現。

問:通過線段圖的演示,你們發現什么?(不論哪兩天的路程先相加,總長度不變。)

我們來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連加的算式,可以怎樣計算:

比較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兩個加數先相加,正好能湊成整百數。)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舉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問:觀察、比較這些算式,說一說你發現了什么秘密?(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

(3)揭示規律。

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這就是加法結合律。

(4)用符號表示。(學生獨立完成,集體核對。)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問:①用語言表達與用字母表示,哪一種更一目了然?

②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數?

二、練習練習

1、完成P18做一做2。

2、根據運算定律,在下面 里填上適當的數。

287+129+118=287+( +118) (32+47)+65=32+( + )

3、教材練習五

四、小結

1.今天我們發現了哪些數學規律?

2.這些運算定律是怎樣發現、歸納的?

板書設計 加法結合律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104+96 )

=288 =88+200

=288

加法結合律:三個數相加,先把前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

四年級數學教案下冊模板篇6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計算的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加、減運算及混合運算。

2.使學生理解整數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計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3.使學生體會小數加、減運算在生活、學習中的廣泛應用,提高小數加、減計算能力的自覺性。

教學重難點:

(一)理解小數加、減法的算理,掌握其計算法則是教學重點.

(二)位數不同的小數加、減法計算,是學習的難點.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生自主探索小數的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計算的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加、減及混合運算。

2、使學生體會小數加減運算在生活、學習中的廣泛應用,體會數學的工具性作用。

3、激發學生學習小數加減法的興趣,涌動長大后也要為國爭光的豪情,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教學重點: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點對齊的算理

教學準備:學生收集以小數形式記錄的20__年奧運會中國運動員的成績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嗎?20__年奧運會上,我們中國一共取得多少枚金牌?

呈現20__年奧運會上中國跳水比賽運動員勞麗詩、李婷婷在10米跳臺雙人跳水比賽中的完美的空中動作照片。

師:你認識畫面中的人物嗎?今天,小明和他的爸爸將帶著我們一起回顧中國跳水比賽運動員勞麗詩、李婷婷在10米跳臺雙人跳水比賽中的精彩表現。準備好了嗎?出發!

繼續呈現勞麗詩、李婷婷在10米跳臺雙人跳水比賽中的完美的空中畫面并伴隨著小明的聲音:10米跳臺雙人跳水決賽開始了,第一輪比賽中,勞麗詩、李婷婷獲得的分數是由53個一和40個百分之一組成的,你們知道是幾分嗎?(53.40)哈特利、海曼斯獲得的分數是由49個一和80個百分之一組成的,你知道是幾分嗎?(49.80)

第二輪比賽中,勞麗詩、李婷婷獲得的分數整數部分是58,小數部分十分位2,百分位是0,你知道是幾分嗎?(58.20)哈特利、海曼斯獲得的分數在49—50之間且百分位是0的兩位小數,你知道是幾分嗎?(49.80)

隨著學生的回答,呈現P96中間的表格。

女子10米跳臺雙人決賽成績

國家運動員各論動作得分總成績

第一輪第二輪第三輪第四輪第五輪

中國勞麗詩

李婷53.4058.20

哈特利

海曼斯49.8049.20

二、探究新知:

1、提出問題:

師:看到表格中的這些信息,你們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預計學生會有以下這些答案:第一輪比賽中國隊領先幾分?

第二輪比賽中國隊領先幾分?

兩輪比賽中國隊共得幾分?

前兩輪中國隊領先幾分?

┅┅

師:大家提出這么多的有價值的問題,真是了不起,老師就從你們提出的問題中選擇一個,咱們一起來解決,好嗎?

出示選擇的問題:第一輪比賽中國隊領先幾分?

2、探索小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學生口答出算式:53.40-49.80

談一談:這是一道小數減法算式,會做嗎?該怎樣計算?把你的想法和組里的同學交流交流。

試一試:學生獨立列出豎式計算。

說一說:如何列豎式?為什么要把小數點對齊?(把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把數位對齊)

如何計算?(從百分位減起,突出十分位上的4減8不夠減,從個位退1位的過程)

豎式中的結果3.60與3.6有區別嗎?(根據小數點的基本性質可將結果簡化)

3、探索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師:小明在看到第二輪比賽的成績時,不禁大叫起來:中國隊兩輪比賽的總成績是111.6分,爸爸也脫口而出:現在領先12.6分了。

提出問題:你們知道111.6分是怎么得來的嗎?12.6分呢?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

學生口答出算式:53.40+58.20

試一試:獨立列出豎式計算

說一說:怎樣列出豎式求出中國隊兩輪比賽的總成績?計算中需注意什么?繼續討論第二個問題:小明的爸爸是怎么算出12.6分的?(四人小組議一議、算一算)

交流:(生1:)先算出兩輪比賽中國隊得幾分,53.40+58.20=111.60,再算出兩輪比賽中國隊得幾分,49.80+49.20=99最后把這兩個結果相減111.60-99=12.60。

(生2:)先算出第一輪比賽中國隊領先幾分,53.40-49.80=3.6,再算出第二輪比賽中國隊領先幾分,58.20-49.20=9,最后把兩次領先的分數加起來3.6+9=12.6。

師:兩種結果12.60和12.6一樣嗎?為什么?(突出小數性質的應用)

4、概括計算法則:

師:小明看到大家計算的干勁挺足的,特別佩服你們。他想現在大家一定都很清楚小數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叵胍幌聞偛诺挠嬎氵^程和結果,自由談一談列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要注意什么?

生:小數點要對齊,

生:也就是相同數位對齊,

生:哪一位滿十向前一位進1,

生:哪一位不夠減從前一位退1再減,

生:得數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三、鞏固深化:

1、繼續用小數的加減法計算跳水比賽的第三輪比賽的成績:

師:跳水比賽第三輪的成績出來了,根據這些成績,小明寫下了一些算式,算一算這一些算式的結果,并動腦筋想一想從這些算式你知道有關跳水比賽的哪些信息?出示算式:82.80-76.5012.6+6.382.80+111.676.50+99學生任選兩道算式計算后再交流:從第一道算式我知道中國隊第三輪比賽領先了6.3分。

從第二道算式我知道中國隊前三輪比賽共領先18.9分。┅┅

2、用小數的加減法計算奧運會中國運動員的一些用小數形式記錄的成績:

交流各自收集到的20__年奧運會中國運動員的一些用小數形式記錄的成績,

學生之間根據這些數據提出加減計算的問題,并口答出算式。

全班一起列豎式計算。

3、用小數加減法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

師:用小數加減法既可解決比賽中的一些計算問題,還能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哪些問題呢?各小組四人交流后再匯報:

生:計算生活中的用水、用電、用煤氣的價錢;

生:計算購買有關生活用品、學習用品的價錢;

生:計算家里的電話費和上網費一共多少錢?

┅┅

師:小明在購買生活用品中碰到了問題,你能幫小明出出主意嗎?原來,小明看上了幾樣喜歡的東西,可是,他的零用錢只有50元,買什么好呢?出示:

一雙運動鞋38.5元一根跳繩4.8元

一本課外讀物7.65元一瓶飲料3元

(獨立計算后交流)

四、課堂小結:從今天這一節課中你學會了什么?

五:課外作業:課本練習十六:1、2。作業本P42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聯系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豎式寫法.

2、合作交流總結小數加減法的一般方法,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3、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遷移類推能力。

教學重點:小數加、減法筆算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小數點對齊”也就是數位對齊的道理

教學步驟:

一、復習:

筆算:少先隊員采集中草藥,第一小隊采集了3735克,第二小隊來集了4075克.兩個小隊一共采集了多少克?

讀題,用豎式解答.(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上做)

說一說:整數加、減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二、探究新知

1.揭示課題:同學們,我們學習小數加、減法。

2.情境設置:同學們交過電話費吧,小蘭家一月份的電話費是37.35元,二月份的電話費是40.75元,兩個月一共交電話費多少元?

1)學生自主列去式計算,有問題可以同桌討論(一人板演,其他人在本子上做)

2)教師提問:得數是78.10末尾的0怎么處理?

3)學生計算后引導學生說一說,豎式計算37.35+40.75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4)小組討論:例1與復習題比較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師提示:小數加、減法的意義與整數加法的意義相同,也是把兩個數合并成一個數的運算。(板書:小數加法的意義)

練一練:12.03+0.875

試算,二個人在黑板上板書,老師也板書:

12.03

+0.875

大家發表意見,總結小數加法的計算法則及計算技巧(小數點對齊、小數點對齊有什么意義?)

引導學生總結:小數加法與整數加法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怎么計算小數加法?

(由整數加法類推學習小數加法,由直觀到抽象,學生易理解、易掌握,再由遷移法對小數減法進行推導)

出示例一的后一問:二月份經一月份多交多少元電話費?

同桌討論(二人板演,其他人在本子上做)

得數3.40后現的0怎么處理?

引導學生說一說,用豎式計算40.75-37.35時,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練一練:7.81-4.075

1)教師提問:這道小數減法式題被減數的千分位上沒有數,計算時怎么辦?

大家討論,發表意見。

2)學生嘗試:二人板演,其他在本子上做,教師巡視指導。

教師最后說明:被減數千分位上沒有數可以添“0”再減,也可以不寫“0”,把這一位看做“0”來計算,以后計算時,遇到這種情況也可以這樣處理。

3)大家發表意見,總結小數減法計算法則及計算技巧。

4)引導學生總結:小數減法與整數減法在計算上有什么相同之處?

3.觀察,總結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

小組合作交流,觀察,總結。

引導學生總結:進行小數計算時先干了什么(列豎式),列豎式應注意什么?(小數點對齊);對于計算的結果,當小數末尾有0時,是怎么樣處理的(去掉末尾的0)

三、課堂練習

1.練習課本P97的“做一做”題目

小數加、減計算很容易出錯,你有什么辦法知道自己做對了嗎?

2.生活實踐題

老師身高1.59米,凳子高0.64米,老師申在凳子上能摸到2.4米處的獎狀嗎?

四、作業布置:作業本P4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小數加減法的練習。

課型:練習課

教學要示:

鞏固小數加減法的法則,加減法關系并掌握小數加減法應用題。

2、提高解題能力。

3、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小數加減法法則,加減法關系。

教學難點:運用法則進行準確計算。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小數加加減法的方法是什么?

2、口算下列各題

0.7+0.94.7-0.50.56-0.461.2+0.8

1-0.40.39+0.157.7+0.63.6-0.8

4.8-35.7+0.20.6-1.67+2.3

3、板演下面各題并驗算

8.02+15.28108.5-35.0525-16.07

提問:小數加減法是如何計算呢?

二、筆算練習

1、完成下表,并說說你了解到什么信息(單位:元)

根據信息說說你了解到什么?

2、用小數計算下面各題

(學生計算時,應作如下提示:①想清楚不同計量單位之間的進率;②計算時,可先將復名數改寫成小數,然后再計算;③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檢驗。)

三、解決問題

1、王叔叔一天賣菜的收入如下表

2、班里要買一個球和一個排球。

3、一些女子田徑項目的中國記錄和世界記錄(截至20__年1月)如下表。

它們各相差多少?

四、總結:今天我們復習了什么知識?

五、作業:作業本P44

第四課時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掌握三個小數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的進行計算,進一步掌握小數加減的計算.

2.通過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獲得新知之間的聯系.

3.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滲透數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的思想.

教學重難點:

1.掌握運算順序.

2.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設計:

(一)導入

1.口算

0.78+0.065.2+0.480.8+0.4

1-0.273.8+6.41.25+0.75

10.5-6.59.8+0.21+2.7

2.說出下列各題的運算順序

4834-(395+988)165+807+994

(二)教學實施

1.出示主題圖

2.自讀題意(小組交流)

3.觀圖后提出問題

完成比賽,自行車運動員還要騎多少千米?

4.集體交流解法

(鼓勵學生用多種方法解題)

5.師生互動:

師板書: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483.4-(39.3+98.8)483.4-39.5-98.8165+80.7+99.4

=483.4-138.3=443.9-98.8=245.7+99.4

=345.1(千米)=345.1(千米)=345.1(千米)

6.驗證:

敘述各自的檢驗方法,可用逆運算的方法,也可用計算器對自己列的`算式算一遍.

(三)鞏固新知

1.判斷下列計算題是否正確,如不正確,請改正

(1)39.9+(20.1-1054)(2)(3.74+12.6)+268-43.2

=3.99+18.56=16.34+224.8

=22.55=241.14

(四)課堂小結

小數混合運算與整數混合運算順序和計算方法是否相同?(學生答)

師強調:小數加減法計算時要對齊數位,養成做完后檢驗的好習慣.

(五)作業布置

作業本P45

(六)板書設計:

例3:

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

483.4-(39.3+98.8)483.4-39.5-98.8165+80.7+99.4

=483.4-138.3=443.9-98.8=245.7+99.4

=345.1(千米)=345.1(千米)=345.1(千米)

答:運動員還要騎345.1千米

第五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有限個例證使學生理解整數的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同樣適用。

2、能根據數據特點正確應用加法的運算定律進行簡便運算。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課件顯示小學春季運動會的場景,伴隨聲音響起,下一個項目是四年級組男子4×50未接力賽,請四年級各班做好準備。畫面分別出示四年級4個班運動員50未成績的情況表。

20__年校春季運動會徑四年級組男子4×50未接力賽選手情況:

班級各位選手的50未成績/秒可能的總成績

第1棒第2棒第3棒第4棒

四(1)班8.488.548.528.46

四(2)班8.408.568.618.39

四(3)班8.328.688.708.36

四(4)班8.428.678.588.50

提問:根據這張表提供的信息,請你猜一猜,哪個班可能是冠軍?四(1)班可能得第幾呢?

二、經歷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算的過程,理解加法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仍然適用。

1、在交流中感受算法的多樣化。

師:請你用自己的方法先算一算四(1)班的總成績,看誰算得又對又快。有幾種方法?小組里討論一下,然后在練習本上計算出來。在黑板上演算出來。

方法1:8.48+8.54+8.82+8.46方法2:8.48+8.54+8.52+8.46

=17.02+8.52+8.46=(8.48+8.52)+(8.54+8.46)

=25.54+8.46=17+17

=34(秒)=34(秒)

方法3:8.48+8.54+8.52+8.46

=8×4+(0.48+0.52)+(0.54+0.46)

=32+1+1

=34(秒)

2、在對比中感知較優的算法

師:上述三種算法中,你認為哪一種較優?為什么?

引導學生先自己思考,說出較優算法的理由,然后在班上交流,集體回答是第二種,選出幾個代表都說應用了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

3、推出加法定律在小數中同樣適用

師:你能用簡便方法算出四(2)班、四(3)、四(4)班總成績嗎?要求每一位學生用較優的方法,寫出簡算過程,并說明理由,然后集體反饋。

四(2)班、四(3)班、四(4)班成績分別33.96秒、34.06秒、34.17秒(過程略)

師:通過上面4次簡便計算,你認為加法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仍然適用嗎?各舉3—4例說明。

請1、2名同學將所舉例子寫在黑板上,全班交流評判。通過多個有限的簡算實例,幫助學生合情推出“加法運算定律在小數運算中仍然適用”。

交代課題:讓學生齊讀課題

在口里填上適當的數:

(1)6.7+4.95+3.3=6.7+口+4.95(3)6.38+1.72+3.62=6.38+口+1.72

(2)(1.38+1.75)+0.25=口(口+口)(4)(2.55+7.7)+(2.3+7.45)=(口+口)+(口+口)

小結:這堂課同學們表現的真不錯,現在來談談你的感受,你有什么收獲?

(找幾名學生回答后,老師作一下小結)

作業布置:作業本P46

第六課時:

教學內容:第105頁練習十八

課型:練習課

教學要求:

1、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培養學生從現實情境中發現并提出簡單數學問題的良好習慣。

教學過程:

一、口算

0.4+0.6+57.5+3.1+2.510-2.5-2.5

21-7.7-2.38-2.59+3.610-2.4

二、簡算練習

1、在下面的里真上適當的數,在〇里填上“+”或“-”。

3.5+10.06=+3.85

10.24+8.2+1.8=10.24+(〇〇)

18.76-(3.76+0.53)=18.76-〇

32.17-0.46-4.54=32.17-(〇)

2.下面各題能用簡算的就用簡便方法講算.(比賽完成)

1.25+3.7+0.755.6-0.18-1.2

7.08+16+8.210+0.009+0.191

3.75-0.75-1.2580-19.4-8.09-3.51

5.6+0.5-5.6+0.57.2+5.6-2.8

三、解決問題

1、P1054

提問[1]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2]你能根據信息解決什么問題?

[3]這道題要求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4]獨立完成

[5]怎么算比較快?

2、P1065

提問[1]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2]你能根據信息解決什么問題?

[3]這道題要求我們解決什么問題?

[4]獨立完成

[5]怎么算比較快?

3、P1067(同上)

4、P1068、9

四、作業:作業本P47

四年級數學教案下冊模板篇7

教學目標:

1、借助生活中的實例,體會用字母表示數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具體的情境中能利用字母表示數進行表達和交流。

2、在探索現實世界數量關系的過程中,體驗用字母表示數的簡明性。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滲透歸納猜想、數形結合等數學思維方法。

3、學生在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在合作學習及相互交流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理解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探索規律,并用字母表示一般規律的過程。

教學準備:

課件、表格……。

教學過程:

1、談話引入

很高興能有機會和我們____小學____班的同學一起上這節數學課,請大家看大屏幕,老師為了給大家上好這節課,(課件)我用了a天時間備課,b個小時做課件,看到張老師的話,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生:字母

師:字母表示的是什么?

生:表示的是數

師: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字母表示數(板書:字母表示數)。

看來我們班的同學既善于觀察,又愛動腦筋,我很喜歡你們,很想和你們交朋友,誰愿意告訴老師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幾歲了?(生說,對其中一個。)

活動(一)“猜年齡” 在加法中體會用字母表示數

(1) 體會用字母表示數

我把你的名字和年齡寫在黑板上好嗎?(師板書)

去年他幾歲呢?前年幾歲呢?最小的時候幾歲啊?明年____同學幾歲?再過一年呢?

觀察黑板上的數字你發現了什么?(一個比一個大;沒有相同的……)這是一些變化的數。

師:還有誰能繼續往下說?這么多同學想發言,那張老師就在黑板一直寫下去,怎么樣?(黑板寫不下、麻煩)

既然說不完,又麻煩,誰能想出一個最簡潔的辦法來表示____同學的年齡呢?、

生:用字母表示。

師:用什么字母呢?

師:你想的辦法可真好!用一個小小的字母就把這么多數都概括進去了,他的威力可真大,

師:除了用字母a來表示____同學的年齡,還可以用其他的嗎?(b.c.d……)所有的字母都可以。   師:n可以是哪些數呢?(生:2、6、9、21、56……)那么這兒的n可以是哪些數呢?(生: n不可能是200,因為人一般活不到200 歲。學生產生爭議)

師生總結:字母可以表示任何數,但用字母表示生活中的數量時,字母所取的數要符合生活實際。

小練習

師:誰還能用字母表示我們身邊的數量呢?(生舉例)

師:你覺得用字母怎么樣?(方便、簡潔……)

師:這種方法這么好?想知道是誰發明的嗎?(課件)

法國的數學家——韋達

他是第一個有意識地和系統地用字母來表示數的人,是他確定了符號代數的原理與方法。在歐洲他被稱為“代數學之父”。

(2) 體會含有字母的式子

剛才有幾個同學介紹了自己,我也和大家做一下介紹,我叫張丹,來自遼陽市,叫我張老師就可以了,年齡嗎?你們猜猜(25、26、28)

到底誰猜得最接近呢?告訴大家,張老師比____大17歲,你知道我今年多大年齡嗎?能用一個式子表示嗎?當____同學10歲時,張老師多大,用式子表示。當____同學12歲時呢?

____的年齡   張老師的年齡

1   1+17

……   ……

10   10+17

11   11+17

12   12+17

13   13+17

…   …

師:你還能繼續往下寫嗎?好,拿出練習本開始寫吧。(全班學生寫)

師:有的同學已經不再寫了,為什么?是不是發現了什么?把你的發現和你的小組同學交流一下。(小組交流)

師:說說你們組同學的發現。(同學匯報,師板書)

(學生匯報時,1、指導學生邊寫,邊說當____同學幾歲時,老師多大。

2、當學生說出當____同學n歲時,張老師n+17歲時,師追問,為什么?

3、學生說出,因為學生的年齡在變化,老師的年齡也是變化的,但老師與學生的年齡差是永遠不變的,當____同學n歲時,張老師的年齡就是n+17歲。還誰說一說n+17表示什么?為什么?(強化)n+17既可以表示張老師的年齡,也可以看出老師比同學大17歲。   4、指出在這里,你們把變化的量用字母來表示,不變的量不變。

5、這里的n是同一個數嗎?同一道題一個字母表示同一個數。

小練習

我們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了數,張老師n歲時,____同學的年齡就是(n-__),那么上一道題中的n和這一道題中的n表示的是同一個數嗎?(總結出不是同一道題,同一個字母表示的不是同一個數。)你也能用我們身邊的數量,說一個含有字母的式子嗎?(鼓勵學生用加減乘除)

活動(二)填表格

師:下面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課件陸續出現三根小棒,組成三角形)同學們看見了什么?(三根小棒組成了三角形)一個小小的三角形里也隱藏著有關字母的秘密,想知道嗎?下面請同學完成表格。(課件出示表格)看看你有什么發現

1、匯報

師:誰愿意和大家說說你的發現?(生匯報:我們可以看出三角形的個數在不斷的變化,小棒的根數也在不斷的變化,但是擺一個三角形要用小棒的根數始終不變。我們小組用__表示三角形的個數,用__×3表示要用小棒的根數。)

2、簡寫方法

師小結:n×3還有更簡便的寫法,誰見過?

在乘法算式中,當字母與數字相乘的時候,我們可以將乘號簡化為一個小圓點,也可以省略不寫。當省略乘號時,數字應寫在字母的前邊。例如:n×3寫作3.n或3n。

小練習:8×x簡寫成 67×y簡寫成

是不是所有的含有字母的式子都能簡寫呢?(生總結出:加號、減號和除號不能省略。)

三、實踐運用,鞏固新知。

師:這節課同學們學得真不錯,咱們到快樂廣場去輕松一下(課件)

1、同學們能看懂線路圖中的x米和y米,分別表示什么嗎?你想去哪?從人口出發,要走的路程是多少米?

2、生活館

(1)一件上衣a元,一條褲子比一件上衣便宜12元,一條褲子 元。

(2)超市里的商品可真多,一個作業本要1元,笑笑買了a本,要用( )元。

(3)一輛公共汽車上原來有15人,到新街車站下去x人,又上來y人,現在車上有 人。   (4)有m個蘋果,每盤6個,可以裝在( )個盤子里。

3、音樂吧

隨音樂說兒歌。

生: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只眼睛四條腿;

兩只青蛙兩張嘴,四只眼睛八條腿;

三只青蛙三張嘴,六只眼睛十二條腿;

你能用一句話說一說這首兒歌嗎?

4、圖形館

用字母a表示我的長,用字母b表示我的寬,用字母c表示我的周長,用字母s表示我的面積,你能試著寫出我的周長和面積公式嗎?

C=2(a+b) s=ab

用字母a表示我的邊長,用字母c表示我的周長,用字母s表示我的面積,你能試著寫出我的周長和面積公式嗎?

C=4a s=aa=a2

5、智慧屋

用小正方形擺圖形,并尋找所擺圖形的個數與所需小正方形數的規律。

同學們你們在快樂廣場里玩的高興嗎?(高興)

四、總結

結束語:那你覺得自己這節課表現的怎么樣?如果用a表示非常滿意;用b比較滿意;用c表示有點遺憾。請你對自己今天這堂課的表現的滿意程度做個選擇,說說滿意在哪里,遺憾在哪里,有什么希望。

四年級數學教案下冊模板篇8

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

一、教學內容: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P20——P21

二、教學目標:

1、知道簡便運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湊整,利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使運算簡便;會正確運用加法運算律,對某些算式進行簡便計算。

2、在學習過程中進一步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簡便計算的樂趣,培養學習數學的積極情感。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并掌握運用加法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難點:能正確迅速找出湊成整十、整百或整千數的兩個加數。

四、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授

1、根據運算定律,在 上填上合適的數或字母。

(a+b)+ = +(b+c)

125+38+75=(125+ )+38

2、計算并驗算。

480+547 456+358 789+457

利用加法交換律,我們可以進行加法的驗算。在計算過程中,這兩個運算律還可以使計算簡便。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部分知識。板書課題: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

(二)探索發現

1、出示教材第20頁例3情境圖。

創設情境:回顧李叔叔騎車旅行一事,得知李叔叔后四天將繼續行駛并計劃好了騎車的行程。

李叔叔是如何安排后四天的行程計劃的?按照計劃李叔叔后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你會計算嗎?

2、解決問題。

教師出示問題:按照計劃,李叔叔后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

學生獨立解答。

根據學生回答板書:115+132+118+85。

3、組織交流。

交流各自的算法,全班匯報。

匯報預設:

方法一:

115+132+118+85

=247+118+85

=365+85

=450(千米)

方法二: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115+85)+(132+118)

=200+250

=450(千米)

4、比較算法。

比較一下哪種算法更簡便,你是怎么想的,運用了哪些運算定律?(學生通過比較發現:運用加法交換律、結合律改變其運算順序,可以使計算更為簡便)

教師強調:在計算時,應先觀察題目,分析是否能夠應用運算律使計算簡便。

學生小結:把能湊成整十、整百的數結合起來先算,可使運算簡便。(板書:關鍵:“湊整” 方法:“用運算律”)

5.基本運用。

用簡便方法計算。

718+57+82 57+62+138

(1)學生獨立完成,并說說為什么這樣計算。

(2)師生共同歸納方法:碰到一個加法算式,先看有沒有能“湊整”的數,如有,再運用加法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

①觀察有沒有能湊整的數。

②如無,按順序計算或豎式計算;如有,用加法運算律計算。

6、湊整訓練。

把左邊和右邊的數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線連起來。

36 283

1597 253

47 164

317 403

決定是否運用運算律,關鍵看題中有沒有可湊整的數。因此要正確迅速地做出決定,必須加快我們分辨湊整數的速度。

(三)檢測評價

1、完成教材第20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集體訂正。交流時讓學生說清楚應用了什么運算律。

2、用簡便方法計算下列各題。

60+145+40+355 372+42+258 146+143+54+257

(四)評價反饋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如何應用加法運算定律使計算簡便?

讓學生互相補充,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明確只要把能湊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數結合起來先算,就可使運算簡便。

(五)板書設計

加法運算定律的應用

例3:按照計劃,李叔叔后四天還要騎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加法交換律

=(115+85)+(132+118) 加法結合律

=200+250

=450(千米)

關鍵:“湊整” 方法:“用運算律”

在計算加法時,運用加法運算定律,可以使計算簡便。

六、教學后記

四年級數學教案下冊模板篇9

線與角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引導學生了解直線、射線、線段、角的概念,并引導學生對這些概念進行辨析,使學生進一步明晰直線、射線、線段、角的聯系與區別,建立知識的網絡結構。

2.能力目標:學生通過活動能夠區分線段、射線與直線,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三個圖形的特征。

3.情感目標:讓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和形象思維,積累認識圖形的經驗,增強動手操作的能力。

重點難點:

1.體會線段、涉嫌與直線的區別與聯系,會用字母準確讀出線段、射線和直線,會數簡單圖形的線段。

2.理解三種線的特征,掌握三種線的讀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手電筒,直尺,毛線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出示一根毛線

師:同學們,這是什么?如果說我把這根彎曲的線拉直,你可以看成我們以前學過的什么?

生:線段

師:哎,線段,好了,老師把整個它記下來。線段是我們以前碰到過的,對吧?那誰來說說看線段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說出線段有兩個端點、線是直直的、可以度量、不可以無限延伸)

師:誰來畫一條線段。抽生黑板上畫線段其他同學認真觀察看他在黑板上是怎樣畫的。

一生學生畫線段,其他學生認真觀察

師:誰看清楚他是怎樣畫的線段?

生1:他是先畫的一條線,再畫的兩個端點。

生2:他是先畫了一個端點,然后畫的一條線,最后在另一個地方畫的端點。

師:哎,他是先畫了一個端點,然后畫的一條線,最后在這個地方畫另一個端點。但是一般情況下,我們都是先畫兩個端點,然后畫線連接兩個端點。因為,我們一般讓點來確定我們需要畫線的位置,兩點確定一條線段。

師:哎,到現在我們就只知道這些有關線的知識了吧。那現在請大家看大屏幕。

二、探究新知

1、直線的教學

課件出示

師:這是兩條直直的線,給它們表上號,上面是1號,下面是2號,哎,仔細看這兩條線,幾號線是線段?為什么你叫1號線為線段?

生:因為1號線有兩個端點,有一條直的線,不能無限延伸。

師:那我們找找看線段的兩個端點在哪兒?教師先點出一個端點這是一個端點,另一個端點在那兒?

師:好了,那你看2號線,它也是直直的,但是呢,剛才它在向兩邊怎么樣啊?

師:哎,它在往兩邊一直走一直走,那你看左邊有個小鴨子走啊走,然后說了一句話,我們一起讀一讀下鴨子說的話,好吧,預備起???

生:我怎么看不到頭呢?

師:他說我怎么看不到頭呢?什么意思啊?也就是說這條線一直在往左邊不斷的怎樣教師用手勢比劃延長?

哎,你們真棒,都知道無限延長了。對無限延長就是怎么樣啊,不斷的延長延長延長無限延長下去對吧。那你們看在另一邊也有個小動物,他也說了一句話,我們一起讀一讀,預備起

生:我怎么也看不到頭呢?

師:我怎么也看不到頭呢?什么意思啊?

生:就是也在無限延伸

師:哎呀你們說的太好了,說明右邊也在無限延伸,左邊也在無限延伸,右邊也在無限延伸。兩邊都在做無限延伸。那你知道數學上像這樣的直直的,兩邊都能無限延伸的線叫什么嗎?

好了,在數學上,我們把這樣的線叫做直線,我把這個記下來。板書直線

師:請你仔細觀察,直線和線段之間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一樣的)?那他們之間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線段有兩個端點,直線沒有端點,直線兩端可以無限延長,線段不能延長,

師:哦,他說線段有兩個端點,直線沒有端點,直線兩端可以無限延長,線段不能延長,同意嗎?

生:同意

師:還有嗎?教師引導可以度量嗎?

生:線段可以量出長度,直線不可以。因為它是無限延長的

師:說的太棒了,那我們說直線不能度量,兩邊沒有端點,可以無限延長,那如果我要畫直線的話,是不是可以一直畫下去,永遠都畫不完啊?

生:是

師:那怎么辦?誰能幫我畫一條直線?

抽生黑板上畫,其他同學在下面仔細看

師:他畫的可以不可以,是不是直線?那我也畫一條可以嗎?師邊說邊畫我這樣子畫可以嗎?

師:認為我這樣子畫可以的舉手,(多數同學同意)認為我這樣子畫不可以的舉手(個別幾個)學生之間的辯論,用毛線表示說明(教師再畫幾條非橫著的線)哎,那我們現在能不能說出直線的特點了,一起說一下好嗎?

師生:直線是一條直的線,沒有端點,可以無限延伸。

2、射線的教學

師:好了,為了獎勵你們呢?請仔細看大屏幕,2號線又發生變化了,請仔細看。播放課件現在2號線變什么了?

生:變成線段了。

師:哎,2號線變成線段了,但是又出現了3號線和4號線。大家悄悄安靜地想一想,3號線和4號線和線段、直線它們都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那3號線和4號線和線段之間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那它和直線之間又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你知道數學上把線是直直的,有1個端點,另一端可以無限延長的線叫什么嗎?板書射線這個你們也知道啊,厲害啊,我先記下來啊。

師:那你能根據我們剛才所說的射線的特點和剛剛我們畫直線、線段的經驗,畫一條射線嗎?

請一位學生黑板上畫,其他同學在下面迅速畫一條自己喜歡的方向上的射線

3、生活中的線

師:哎,到這兒啊,剛才你們在說這些線的時候,老師就在想,那生活中到底有沒有這些線呢?(學生舉例,教師播放課件)

師:那好這是物體里面我們找到了線段,那平面圖形里面呢?三角形、長方形那個地方看可以看做是線段?

師:哎,這是生活中的線段,那生活中有射線嗎?生活中什么我們可以的看做是射線?(學生舉例,并用手電筒照射燈光,說明由一點可以引出無數條射線)

4、總結提升

師:生活中的線我們也找到了,看來大家對線段、直線、射線都了解了啊?那我就考考你們,(播放課件)這是一張線段、直線、射線的表格,請你快速思考,他們端點個數、延伸情況、度量情況的不同和共同點。同桌先說一說,抽生說、齊說

5、角的教學

師:哎呀,表格通過你們的共同努力填完了,但到底懂了沒有,我要考考你們了,請你準備好尺子、鉛筆和練習本。請聽題:有一點射出兩條射線,或者說由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形成(組成)圖形是什么?請你畫出來。學生動手畫一畫

找2生到黑板畫

師:畫好了坐端正。你們和黑板上畫的一樣嗎?一樣在什么地方?板書角都是角,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師:那我們剛剛所說的線段(直線、射線)都研究的是什么?

生:線

師:那你看我們這節課主要學了幾個內容?對了,就是(線與角)兩個內容。那你看黑板上兩個角,都是銳角,我們為了區分這兩個角,就需要給他們做個標記,講解角的標記這個角我寫了一個幾?

師:對,我們怎么寫呢,記作,斜斜的直直的,后面寫1,讀作角一。那這個我標記個2,怎么記啊。所有同學舉起自己的手,一起和老師寫這個角的記作。斜斜的、直直的,后面寫個2,讀作角二。會寫了嗎?

師:那請你把你剛才畫的角做個標記。是不是只能寫1啊?生活動

師:回顧一下,我們這節課主要學了幾個內容?

三、練習提升

師:看來大家這節課都學的不錯,那我們就做幾道闖關題好吧?

生:好

師:請看第一關,觀察與聯想

(判斷題,要求孩子們說出錯的原因)

第二關線的聯想:過一點畫直線,時間1分鐘。????

四、回顧整理

四年級數學教案下冊模板篇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總價=單價×數量”“路程=速度×時間”等常見數量關系,使學生經歷探索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方法的過程,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算理,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基本的筆算方法,能正確進行計算。

2.過程與方法:使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會新舊知識間的聯系,并能將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一般方法遷移到多位數的乘法運算中去。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計算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不斷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教學重點: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教學難點:

三位數乘兩位數列豎式計算

教學準備:

小黑板,練習題卡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自學指導

1.出示情境圖:月星小區,多層樓每幢住48戶,小高層樓每幢住128戶,高層樓每幢住236戶。

提問:從圖中你能獲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問題?怎么列式?

出示表格

5幢高層樓共可住( )戶

16幢多層樓共可住( )戶

16幢小高層樓共可住( )戶

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三道算式。

(1)請學生列出算式,并比較三個算式的相同之處(都要用每幢樓住的戶數乘幢數,算出一共能住的戶數)

(2)學生用豎式計算236×5和48×16。

(3)講評:誰來說一下這個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過程?第2題是兩位數乘兩位數,誰來說一下它的計算過程?48乘1,所得的8為什么寫在十位上?

2.揭示課題

月星小區有16幢樓,平均每幢住128戶。月星小區一共住了多少戶?

提問:從圖中你能獲取哪些信息?可以提出哪些問題?怎么列式?

128×16和剛才的兩道題相比,有什么不一樣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教學例1 學生嘗試。做在練習本上。

啟發128×16的得數是多少呢,你能嘗試用豎式計算出得數嗎?自己在下面試一試,如果有困難,可以和小組里的同學一起研究。

(1)指名板演,展示學生做的,讓板演學生說一下這個三位數乘一位數的計算過程。提問:你們和他做的一樣嗎?

(2)你是怎樣一步一步地來算這道題的? 128乘16的積應該從哪位寫起?我們把這兩部分怎樣?得數的末尾應該和哪一位對齊?(指算式)這個128實際上代表的是多少?求的是多少幢樓的住戶數?算出的2048其實是幾幢樓的住戶數?(根據學生回答完成黑板豎式板書)

(3)我們一起來答一下。

(4)剛才是這么算的請舉手?

(5)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老師還沒有教,你們是怎么會做的?(引導學生說清計算方法)教師再給你們兩道題,會做嗎?

三、反饋展示,質疑釋疑

以豎式呈現的四道題:213×32,375×24,309×26,和248×45

(1)學生獨立練習,指名四人寫在教者準備的紙上。并注意巡視,以發現學生解題中的問題,并有意進行收集。

(2)集體評析。先引導學生看過程,同意嗎?這個結果比較大,怎么讀?再出示一份錯誤作業,他錯在哪兒了?提醒學生計算時要小心。

(3)總結計算法則。三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我們都是分幾步做的?第一步做什么?所得的結果的末位怎樣?接著說下去。

四、精講提升,拓展延伸

1.做練習五第1題

讓學生在書中直接寫出得數,指名核對得數,了解全對人數。

2.做練習五第2題

先判斷每道題的計算過程和結果是否正確,再說說錯在哪里,怎樣改正。提問:計算三位數乘兩兩位數要注意什么?

五、達標檢測,反饋鞏固

做練習五第4題

學生獨立填表,并組織反饋,說明數量關系式,怎樣列豎式。

指出:兩位數乘三位數的試題,在列豎式計算時,交互兩個乘數的位置后再乘比較簡便。

布置作業

教學反思

板書設計:

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

236     48     128

× 5    ×16     ×16

比較前兩個式子和第三個的聯系

區別

四年級數學教案下冊模板篇11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自主探索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理解計算的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加、減及混合運算。

2、使學生理解整數運算定律對于小數同樣適用,并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計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3、使學生體會小數加、減運算在生活、學習中的廣泛應用,提高小數加、減法計算能力的自覺性。

教學重點:

1、小數加、減法的筆算方法以及小數加減混合運算。

2、能根據數據特點正確應用加法的運算定律進行小數的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

1、理解小數點對齊,即數位對齊的道理。

2、靈活選用方法使混合運算簡便。

3、感受解題策略的多樣化和靈活性。

教學建議:

1、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小數加減法知識。

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兩者之間有著割不斷的聯系和相同之處。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學生在三年級時就已經掌握了。因此,讓學生充分應用舊知來自主學習小數的加減法成為本單元教學的一個重要策略。教學時,教師的職責是:幫助學生激活整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這一已有知識經驗,并嘗試用它來計算小數加減法;讓學生明確列豎式時應如何對齊數位,懂得道理何在;學會用自己的語言表述自主嘗試的過程和結果。通過自主學習本單元的知識,使學生懂得應用舊知來學習新知是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

2、提倡解題策略的多樣化。

為了使因材施教、讓每一個人都得到充分發展的理念落到實處,教學時應注意關注不同學生解答問題的不同思路,積極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法。如,教學例1中解答“第二輪動作完成后中國隊領先多少分?”的問題時,教師不宜作任何提示,而應讓學生根據自身經驗找到適當的解題方法。又如,教學例3、例4時,不需要將教材中出現的各種解題思路率先呈現給學生,而是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自主解答的基礎上,通過合作交流,領會多種不同的解題思路,感受解題策略的多樣性和靈活性,達到提高數學思考能力和計算能力的目的。

四年級數學教案下冊模板篇12

1、對于教材,我了解了什么?(我真正掌握教材了嗎?)

“三角形分類”是新課程教材中“空間與圖形”領域內容的一部分。學生在學習此內容之前,已經學習了三角形的認識,能夠找出三角形,學習了角的知識,認識了常見的角,為學生研究三角形的特征,從角和邊這兩種角度對三角形進行分類做了有力的知識支撐。三角形是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切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學好這部分內容,為學習其他多邊形積累了知識經驗,為進一步學習三角形的有關知識打下了基礎。

2、初讀教材,我產生了哪些問題?如何解決了這些問題?(我的問題一定也是學習者的問題,我解決問題的方式也許會給學生提供啟示。)

三角形有幾種?課前收集資料

3、設想學生可能遇到的問題?(根據自己學生的情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他們可能會遇到什么障礙?)

1.一個三角形,如果有兩個內角是銳角,它就是銳角三角形嗎?

2.等腰三角形一定是銳角三角形嗎?

4、我認為的教材的重點和難點是什么?(不完全是教參里設定的教學重難點!)

重點:認識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體會每一類三角形的特點。

難點: 理解并掌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征。

5、我要給學生傳遞什么信息?達到什么樣的程度?(在掌握教材和其他課程資源的基礎上才能做出決定!)

教學中以直觀教學為主,運用觀察、動手操作、分組討論等多種方法,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結合教材,讓學生在“想一想”“做一做”“說一說”的自主探索過程中發揮學生相互之間的作用,讓學生自己在動腦、動手、動口中促進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自學能力。在教學中,首先把握新舊知識的銜接點,由三角形的認識,引出課題“三角形分類”。接著引導學生自學課本,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小組討論交流,尋找三角形分類的方法。最后讓學生各抒己見,歸納出各種三角形的特征,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6、我要怎樣布置預習?(有充分的預習,才有課堂的真正自主!)

三角形分幾種?什么是等腰三角形?什么是等邊三角形?

7、我有哪些資源、工具可以利用?(鼓勵思考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的哪些功能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彩色卡紙、三角形平面圖 、固體膠、剪刀等。

8、我預設的教學程序有哪些?(模塊式主題,不用詳述。)

(1)復習鋪墊

(2)揭示課題

(3)探究新知 動手操作

(4)鞏固運用 深化理解

四年級數學教案下冊模板篇13

課題

小數加法和減法

課型

新課

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逛超市”,讓學生發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

2、通過感受生活,讓學生明確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在解決問題的活動中,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探求科學、合理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師生教學互動過程

教學步驟

一、導入

1、創設情境:超市購物

出示幾件物品的標價

鋼筆、筆記本、講義夾、記號筆、書包、鉛筆盒、美工刀………

2、根據自己的需要挑其中兩件商品然后想想自己要付多少元。

先列出算式。

根據自己的喜好列出算式,并嘗試計算

二、新授

1、你會用豎式計算嗎?先把豎式寫下來,列舉部分同學的豎式你們覺得計算時要注意些什么?要求學生解釋自己的思考過程。讓學生試著計算一下還是剛才的.幾位同學上去板演。逐個點評,糾正計算中的一些問題。

2、小結加法的計算法則。

3、同桌的兩人比較一下,誰用的錢多些?多多少用什么方法去求?先列式并列出豎式你會計算嗎?要注意些什么?試著計算出來,并投影一些同學的計算。逐個點評,表揚做得較好的同學。

4、小結減法的計算法則。

5、歸納小結

比較整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的相同點和比整數加減法更需注意的地方:

都要數位對齊,都要從低位算起;

計算小數加減法需要把小數點對齊后再算,最后在得數里還要對齊小數點并點上小數點。

組織學生再進行交流。

提醒:和或差小數部分末尾有0的,要去掉0把結果化簡。

根據同桌實際情況列出算式,并嘗試計算

三、練習

四、總結

五、課堂作業

六、延伸

1、你們同桌兩人一共用了多少元?交流一下計算結果。

2、你買的兩樣東西價錢一樣嗎?哪種多些,多多少?把你的想法用算式寫出來。

3、誰最會花錢,花了多少?誰用得最少?他們倆相差多少元?

4、每個同學如果都有10元錢,售貨員還應找回你多少元?

5、完成”練一練”的第1題

讓學生先說計算方法,需要注意些什么?

6、完成”練一練”的第2題

先找出錯在哪里,把錯誤的地方改正過來

7、做49頁試一試題目

讓學生觀察與例2中的計算有哪些相似的地方。啟發學生利用例2的計算經驗先獨立完成這里的計算,再小組內交流。

8、完成49頁”練一練”的第1題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什么?有哪些收獲?你認為自己學得怎么樣?

練習八第2題

談話:同學們還可以根據例1提供的信息,再解決一些用小數加、減法計算的數學問題。

同桌交流

幾位學生上去板演,集體訂正。

學生練習,集體訂正。

先獨立完成,再小組內交流。

四年級數學教案下冊模板篇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根據兩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筆算方法。

2、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過程:

一、自主探索筆算方法。

1、出示例1:李叔叔從某城市乘火車去北京用了12小時,火車1小時約行145千米。該城市到北京大約有多少千米?

2、獨立列式:145×12=

3、請學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圍。

4、嘗試算出145×12的結果,并對照估算的情況,算一算估算值與準確值的誤差是否合乎實際。

5、讓學生說一說計算過程。應說以下幾點:(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積的書寫位置怎樣;(3)最后算什么。

6、師生共同歸納三位數乘兩位數筆算一般方法的過程。

7、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法檢驗自己運算的結果。

二、鞏固練習

1、課本49頁“做一做”

學生獨立用豎式計算,完成后,可能計算器自行檢驗。

2、練習七第3題。

164×32= 54×145= 254×36=

217×83= 43×139= 328×25=

提示學生:怎樣列豎式可使計算方便些?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對比的基礎上反思,明白在列豎式時,上面一行寫三位數,下面一行寫兩位數,這樣計算比較方便。同時提醒學生書寫要工整,數位要對齊,計算要仔細。

3、練習七第2、4題。

這兩題的知識背景具有很強的教育意義,學生練習后,讓學生根據每題的知識背景簡單說一說自己的感受。

三、課堂小結。(略)

四、教學反思:

四年級數學教案下冊模板篇15

一、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能正確進行小數加減混合計算,并能選擇簡便的方法進行計算。

2.能解決簡單的小數加減混合的實際問題。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習了小數加減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教材通過歌手大獎賽的情境,提出了“誰的總分高呢?高多少?”的問題,隨后呈現了常見的兩種計算方法,一種是用分步列式計算,另一種是用綜合列式進行計算。重點是使學生了解小數加減混合運算順序。在研究的過程中,將計算方法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感受到數學源于生活。在探究的過程中,教材在解決問題之前先讓學生估計一下結果,滲透估計的思想。

對于情境中涉及到的一些專門用語,如“專業得分”“綜合素質得分”,我要給學生稍作解釋。當學生理解了情境后,可以讓學生自己先估算,再組織學生獨立探索,并在全班進行交流。

練習的設計中“購物”取材于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并且有一定的開放性和靈活性,有助于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與提高。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農村小學,大多數學生基礎良好,對學習數學抱有濃厚的興趣。經過幾年對新教材的學習,學生初步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合作意識,敢于質疑,有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有個別學生學習習慣不太好,設計教學過程需要注意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孩子的發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播放實況錄像。

(播放本校田海燕老師參加全鎮教職工聲樂比賽的實況錄像,學生看的十分投入,看完后一片掌聲,并議論紛紛:“我們音樂老師唱的真棒!”“像名星!”“她得了第幾?”“一定是冠軍!”)

師:同學們,田老師在這次比賽中的出色表演得到了評委的好評,經過初賽、復賽,最后她與小張幼兒園的賈春風老師爭奪冠軍。想不想看看她們的最后成績?

生:(急切的)“想!”

(多媒體出示兩位選手及其成績的畫面,形式與教材基本相同,5號選手變為田老師,9號選手變為賈老師)

師:同學們,你發現了什么?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1:誰能得第一呢?

生2:賈老師能得第一,因為它的專業得分比田老師的高。

生3:不對,田老師的綜合素質得分比賈老師的高,所以田老師能得第一

生4:我不明白“專業得分”和“綜合素質得分”是什么意思?用哪個成績決定她們的表現呢?

生5:(非常自信地)我知道!我從電視上見過,專業得分就是演唱得分,綜合素質得分就是音樂理論知識得分,把每個人的兩項得分加起來進行判斷誰是冠軍。

師:你真是個用心的孩子!就像你說的人們一般是將兩項得分加起來判斷誰的成績好一些,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判斷她們誰表現得好一些。

(二)自主探究

1.師:誰能估計一下她們的總分大約各是多少?

生1:(思考)她們的成績差不多,都超過9分了。

生2:她倆的成績很相接近,我們必須具體算一下,才能比出高低。

師:該怎樣算呢?請同學們試一試,看誰的方法歡迎!(學生立刻行動起來)

師:誰想把自己的方法介紹給大家?

生1:5號選手的總分已經知道了,我要求出9號選手的總分,再和5號選手的得分進行比較。我的列式是:8.65+0.40=9.05 (分) 9.43-9.05=0.38(分),田老師是冠軍,比賈老師高0.38分。

生2:我的想法和他一樣,但是我是把兩個算式合并在一起的,列式是:9.43-(8.65+0.40)

師:為什么要有小括號呢?

生3:因為要先算出9號選手的總分。

師:像這樣的加減混合題,同學們會一步一步計算出得數嗎?試一試。

(學生獨立計算后反饋)

生:9.43-(8.65+0.40)

=9.43-9.05

=0.38(分)

師:在計算小數加減法時應注意什么?

生:在列豎式時,小數點對齊在加減。

(三)拓展應用

教師展示購物清單。

新世紀超市購物清單

2005.09.15 15:41

商品名稱   數量   單價   小計

面包   2   2.70元   5.40元

醬油   1   4.85元   4.85元

應收:10.25元

客付款:20元

找零:9.75元

師:從這張購物單上,你們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生1:我想核對一下2個面包和一瓶醬油的總價對不對?

生2:我想給阿姨驗算一下,看錢是否找對?

……

師:看來同學們能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那么,這些問題用我們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吧!

(學生活動后匯報)

生1:第一個問題:2.70+2.70+4.85=10.25(元),和購物小票上一樣。

生2:第二個問題:20-10.25=10.75(元)

生3:第二題不對,結果應該是9.75元,他忘記退位了!因為被減數是整數,小數點在個位的后面,所以我用豎式時,在20的后面點上小數點,然后補上兩個0再計算。

生4:我們也是這樣想的,這樣退位時不容易發生錯誤。

生5:老師,我們沒補寫0,但我們心里是這樣記著的。

師:同學們的想法都不錯,在被減數的小數位數比減數少時,列豎式時,要給被減數的末尾添上0,如果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也可以不把0寫出來。

2.自編自算

出示數據4.12 12.3 5.08

師:用這些數能寫出連加、連減或加減混合的算式嗎?

(學生編算式、交流)

生1:4.12+12.3+5.08

生2:4.12-12.3-5.08

生3:他編的題我們現在沒法算,應改成12.3-4 .12-5.08

生4:12.3-(4.12+5.08)

師:現在我們就來計算自己編的三道題,在計算時要注意同學們提醒的幾個問題。

五、教學反思

“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痹诒竟澱n的教學中,我為學生創設了與之聯系密切、富有情趣的生活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探究,使學生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新知識的探究中。田老師是我班的任課教師,學生十分關心田老師能否得冠軍,這種心理促使學生急切的想知道賈老師的總分,從而全身心的投入到新知識的探究中。

練習的設計我盡量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但感到有趣味,而且也感受到了數學的應用價值。我組織自己編題自己算,使枯燥的計算富有趣味性,使學生在民主、和諧的氛圍中,充分體會到成功的愉悅,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六、案例點評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教師注重為學生創設現實生活情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實現了自主學習,體現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

1.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

本節課從課題的引入到教學過程都注重從學生熟悉的身邊事例中挖掘教學素材。例如:為學生創設了本校教師參賽的實況,學生關心自己教師的成績,學習興趣油然而生,使課堂充滿了情趣,并且使學生真實的感到數學就在身邊,體驗到了數學源于生活。

2.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

本節課的教學不管是新知識的探究還是知識的應用。教師都能大膽放手,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主去計算,去思考,去發現。學生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學生之間形成了一個良好的互動空間。

3.注重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中教師注重體現了“學以致用”的思想。從創設情境——探究算法——提高應用,充分體現了“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教學理念。特別是練習的設計, “購物”和“自編自算”,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又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靈活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過程中不但鍛煉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而且使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四年級數學教案下冊模板篇16

1、講清小數加減法的算理。如講解例題:53.40 - 49.80學生不大容易講出算理,但通過小組合作,全班討論的方式,針對錯例,有學生說出了錯的理由,學生比較自然的說出相同數位沒對齊或計數單位相同的數才能相加減等。

2、關注學生學習,強化學生自主學習,促進三維目標的落實。整節課著重關注的學習過程,注重挖掘利用學生練習中生成的錯誤,注意面向全體,傾心聆聽學生的發言,給他們改正錯誤,成功展示自己的機會,通過剖析錯誤,從而建立起正確的價值觀,讓所有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3、注重發揮學生的獨立性,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以及學習責任感,加強教學的針對性,使學生在本節課中有實實在在的認知、收獲和數學感悟。

4、石老師的課挖得深、挖得透,努力拓展學生的探究空間。

石老師的課讓人看到了課中的挖掘思維含量,拓展延伸學生的思維空間。她的課就在于不只讓學生知其然,更讓學生自主探究出所以然,引導學生探究出法則背后的知識。學生的思維總是在老師的設疑中步步深入,學生經歷了刨根問底、追本溯源的思考過程,這就是科學的探究過程,就是在研究科學、自主建構知識。李老師的課挖的透,還在于問題設計得好,問題設計的有空間,符合學生的思維特點,所以,這樣的問題促使學生的思維得到了開發和鍛煉。

5、和諧的師生的關系。

課堂是學生的,就要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去研究、思考、發現。數學不在于學到多少知識,而在于真正使學生思維受到鍛煉和啟發。本節課,李老師幾乎沒有講,她所做的只是在關鍵處設疑和恰當的總結,引著學生的思維步步深入,學生始終處在探究的主體地位,所以,學生真正得到了鍛煉。老師講得少。

四年級數學教案下冊模板篇17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九年制義務教育課本四年級第二學期第四單元的內容。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是學習小數乘法和除法的基礎,也是進行單位換算的重要手段。它是小數的另一性質,它與前面所學的小數性質不同,主要是研究小數點移動如何改變小數的大小,是學習小數知識的重要內容。為了突破難點,我選擇了金箍棒的變化這一情境展開教學,有助于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具體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體的思考和理解問題。同時以完整的、學生熟悉的、又非常感興趣的情境貫穿整節課,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的熱情,自主探究規律、發現規律,更重要的是應用規律解決問題,因為這一變化規律不僅是小數乘除法計算的根據,也是單位名稱換算的重要基礎。

學情分析:

小數點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這一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的有關知識,特別是十進制計數法以及小數的意義和性質等知識之后學習的,所以學生對于小數的大小是有認識的。學生能發現小數點移動后,蘊含什么規律,學生還不清楚,還不能把小數點移動和小數的大小變化規律建立聯系。因此,我在設計時,用的是金箍棒變化的情境,借助長度來讓學生形象地理解小數點移動的變化規律。

教學目標:

1、理解并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規律;能應用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進行計算。

2、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掌握新知。

3、初步培養學生用聯系,變化的觀點認識事物。

教學重點:

探索并歸納出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并比較熟練地判斷隨著小數點位置的變化,引起這個小數的大小有什么變化。

教學難點:發現并歸納變化規律。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圓形磁鐵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自主建構。

(1)出示例5:

師:同學們喜歡看連環畫嗎?(喜歡)、大家請看:這是西游記里的故事,誰愿意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 ( 生講:一只小妖手持大錘對孫悟空說:猴頭,交出唐僧!孫悟空說:休想,看我金箍棒!他邊說邊從耳洞里掏出金箍棒,長0.009米。孫悟空說:變!他邊說邊把金箍棒拋向空中,金箍棒變成0.09米。小妖看得目瞪口呆。孫悟空又說:變!金箍棒又變成了0.9米。小妖驚呆了。孫悟空再大聲一吼:看棒!金箍棒變成了9米長。小妖還來不及反映,“哇!”的一聲,就被金箍棒-。)

這里有一組數據顯示金箍棒變長的過程,誰發現了?

師板:(0.009米, 0.09米, 0.9米, 9米,)   觀察這組數據,看看有什么相同與不同的地方?(數字相同、位數不同,大小不同、小數點的位置不同)說的不錯, 這主要因為小數點的位置移動了,小數的大小也發生了變化.那么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規律。師板:小數點移動(齊讀)

二、小組合作,發現總結小數大小變化規律。

我們接著來研究,師問:0.009米的金箍棒能打死妖怪嗎?你能比劃0.009米的長度嗎? 為了更清楚的知道這些小數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我們把這些小數換算成整數,用毫米來表示。

師板:0.009米=9毫米

0.09米=90毫米

0.9米=900毫米

9米=9000毫米

請同學們從上往下觀察這組數,等號右邊的數有什么變化,等號左邊的數,小數點向什么方向移動了幾位,原來的數怎樣?

自己思考一下,然后五人一小組根據大屏幕的提示進行合作,組長主持,記錄員做好記錄。

出示大屏幕;快樂合作:

從上往下看,以第1式為標準,第2、3、4式分別同第1式比較,等號右邊的數有什么變化,等號左邊的數,小數點向什么方向移動了幾位,原來的數怎樣?

(2)小組討論

(3)小組交流匯報

小組一:(以第1 式為標準,第2式同第1式比較,0.009米變為0.09米,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等號右邊的9毫米變為90毫米,擴大到原數的10倍-----)

能概括地說一說我們發現的這個規律嗎?

小結: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倍,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0倍,小數點向右移動三位,小數就擴大到原數的1000倍;……

3、拓展延伸,小組合作

(1)猜想

師:剛才我們研究了小數點向右移動會引起小數擴大的規律,那么小數點向左移動,會發生什么變化呢?(小數會縮小)

我們一起來驗證。

(2)驗證猜想

討論:

從下往上看,以第4式為標準,第3、2、1式分別同第4式比較,等號右邊的數有什么變化,等號左邊的數,小數點向什么方向移動了幾位,原來的數怎樣?

(3)小組合作

(4)小組匯報交流

小組1(以第4 式為標準,第3式同第4式比較, 9米變為0.9米,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等號右邊的9000毫米變為900毫米,縮小到原數的1/10----)

小結: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1/10;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1/100;小數點向左移動三位,小數就縮小到原數的1/1000;……。齊聲讀規律

把書打開到61頁,完善書下面的內容。

為了方便我們記憶,老師把它編成兒歌,大家請看。

(5)出示四句歌

三、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談話:剛才咱們班同學發現了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現在能有信心用規律解決碰見的數學問題嗎?咱們來個小比賽,誰最棒!

1、把下面的小數點移到位數字的左邊后填空

(1)36.8變為( ),小數縮小到原數的( )。

(2)5.41變為( ),小數縮小到原數的( )。

(3)128.6變為( ),小數縮小到原數的( )。

2、判斷

(1)把5.6擴大它的10倍是560。( )

(2)把1.502的小數點去掉,它的值就縮小10。 ( )

(3)把一個小數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就縮小到原數的1/100。 ( )

3、選擇

(1)把5.08的小數點去掉,這個數就( )。

A、擴大到原數的10倍 B、縮小到原數的

C、擴大到原數的100倍 D、縮小到原數的

(2)把的一位數先擴大10倍,再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后是( )。

A、9 B、 0.9 C、900 D、 9000

(3)把0.717的小數點去掉后,再向左移動三位, 這個數與0.717比較( )。

A、縮小到原數的 B、擴大到原數的1000倍 C、相等

4、思考題:

把一個數的小數點先向右移動兩位,再向左移動一位得4.02,原來的小數是( )。

四、總結本節知識,暢談收獲。

五、布置作業。

四年級數學教案下冊模板篇18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回顧,進一步理解小數加、減計算的算理,建立合理的認知結構。

2.通過形式多樣的練習,熟練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3.結合現實情境,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培養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進一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三、教學難點:

能正確熟練的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四、教學過程:

(一)口算熱身

學生完成練習八的第7題

學生直接把結果寫在書本上。

學生完成后,指名交流得數,

同桌互批,全對的打一顆星。

(二)自主練習,鞏固算法

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八第8題

0.45+2.85=17.6+3.9=

6.1-5.78=143.9=

集體校對,分別訂正。

說說計算時的注意點。

提醒:用豎式計算小數加減法時一定把小數點對齊后加減。

(三)分層練習

練習單

1.練習八第9題。

學生獨立練習

說說如何思考的過程。

如何求王曉芳比李明跳的低的'高度,數量關系式怎樣?

2.練習八第10題。

(1)讀取題中表格中的信息。

(2)完成書中的三個問題。

提醒:正確找到他的最高體溫和最低體溫,開始時的體溫和一天結束時的體溫。

3.練習八第11題。

(1)獨立解答前兩個問題。

(2)同桌互相再提一些問題進行解答。

點撥:媽媽付出40元,求找回多少元,可以用付出的錢減去物品的價錢。

提醒學生提出問題時不要隨意增加條件,符合用加減法計算的意思。

4.練習八第12題。

學生獨立練習

全班交流,說說如何思考的。

點撥:要求這一天一共耕地多少公頃,要知道上午耕地數和下午耕地數,根據書本上的兩個條件可以求出下午的耕地數。

5.創編題

①修一條公路,已經修好了136米,比剩下的少86.4米,這條公路全長多少米?

點撥:先求出剩下的米數,再求出公路的全長。

②一桶油連桶重10.5千克,用了一半后,連桶還重6千克,原來的油和桶各重多少千克?

點撥:先求出半桶油的重量,然后乘2求出一桶油的重量,最后求出桶的重量.關注學生不同的方法。

6.智力迷宮(練習八中思考題)

(1)學生自己獨立審題,小組交流想法。

(2)請學生自己解答,再次說說想法。

教師提示:引導學生先寫出5.1一()=2.76,利用已有經驗算出減數,然后再用5.1加上算出的這個數。

(四)課堂作業

《補充習題》第38頁的第1、3、5題。

《補充習題》第39頁6、7.

提高題:

小馬虎在計算3.42加一個一位小數時,由于錯誤地把數的末尾對齊,結果得到了4.25。正確的結果應當是多少?

(五)家庭作業

《課課練》44頁。

6810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嘉县奥阳陶瓷阀门有限公司| 传爱自考网_传爱自学考试网| 欧景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无锡欧景装饰官网 | 陶氏道康宁消泡剂_瓦克消泡剂_蓝星_海明斯德谦_广百进口消泡剂 | 兰州UPS电源,兰州山特UPS-兰州万胜商贸 | 葡萄酒灌装机-食用油灌装机-液体肥灌装设备厂家_青州惠联灌装机械 | 高压管道冲洗清洗机_液压剪叉式升降机平台厂家-林君机电 | 门禁卡_智能IC卡_滴胶卡制作_硅胶腕带-卡立方rfid定制厂家 | HDPE储罐_厂家-山东九州阿丽贝防腐设备 | 激光内雕_led玻璃_发光玻璃_内雕玻璃_导光玻璃-石家庄明晨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激光内雕-内雕玻璃-发光玻璃 | 反渗透水处理设备|工业零排放|水厂设备|软化水设备|海南净水设备--海南水处理设备厂家 | 岩石钻裂机-液压凿岩机-劈裂机-挖改钻_湖南烈岩科技有限公司 | 德国EA可编程直流电源_电子负载,中国台湾固纬直流电源_交流电源-苏州展文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黄石东方妇产医院_黄石妇科医院哪家好_黄石无痛人流医院 | 滤芯,过滤器,滤油机,贺德克滤芯,精密滤芯_新乡市宇清流体净化技术有限公司 | 礼仪庆典公司,礼仪策划公司,庆典公司,演出公司,演艺公司,年会酒会,生日寿宴,动工仪式,开工仪式,奠基典礼,商务会议,竣工落成,乔迁揭牌,签约启动-东莞市开门红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泰来华顿液氮罐,美国MVE液氮罐,自增压液氮罐,定制液氮生物容器,进口杜瓦瓶-上海京灿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量子管通环-自清洗过滤器-全自动反冲洗过滤器-北京罗伦过滤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 聚丙烯酰胺_阴离子_阳离子「用量少」巩义亿腾厂家直销,售后无忧 聚合甘油__盐城市飞龙油脂有限公司 | 工业硝酸钠,硝酸钠厂家-淄博「文海工贸」 | 不锈钢轴流风机,不锈钢电机-许昌光维防爆电机有限公司(原许昌光维特种电机技术有限公司) | 郑州宣传片拍摄-TVC广告片拍摄-微电影短视频制作-河南优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威廉希尔WilliamHill·足球(中国)体育官方网站| BAUER减速机|ROSSI-MERSEN熔断器-APTECH调压阀-上海爱泽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 包装机传感器-搅拌站传感器-山东称重传感器厂家-济南泰钦电气 | 客服外包专业服务商_客服外包中心_网萌科技| 手术室净化装修-手术室净化工程公司-华锐手术室净化厂家 | 长城人品牌官网| 矿用履带式平板车|探水钻机|气动架柱式钻机|架柱式液压回转钻机|履带式钻机-启睿探水钻机厂家 | 固诺家居-全屋定制十大品牌_整体衣柜木门橱柜招商加盟 | 搪瓷搅拌器,搪玻璃搅拌器,搪玻璃冷凝器_厂家-淄博越宏化工设备 | 圣才学习网-考研考证学习平台,提供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课程等考试资料 | 电动卫生级调节阀,电动防爆球阀,电动软密封蝶阀,气动高压球阀,气动对夹蝶阀,气动V型调节球阀-上海川沪阀门有限公司 | 软装设计-提供软装装饰和软装配饰及软装陈设的软装设计公司 | 汽车润滑油厂家-机油/润滑油代理-高性能机油-领驰慧润滑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 IHDW_TOSOKU_NEMICON_EHDW系列电子手轮,HC1系列电子手轮-上海莆林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网带通过式抛丸机,,网带式打砂机,吊钩式,抛丸机,中山抛丸机生产厂家,江门抛丸机,佛山吊钩式,东莞抛丸机,中山市泰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嘉兴恒升声级计-湖南衡仪声级计-杭州爱华多功能声级计-上海邦沃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 食品无尘净化车间,食品罐装净化车间,净化车间配套风淋室-青岛旭恒洁净技术有限公司 | 【法利莱住人集装箱厂家】—活动集装箱房,集装箱租赁_大品牌,更放心 | 东莞市海宝机械有限公司-不锈钢分选机-硅胶橡胶-生活垃圾-涡电流-静电-金属-矿石分选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