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三年級 >

三年級數學教案大全

時間: 新華 三年級

編寫教案有助于教師更好地準備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好的三年級數學教案大全要怎么寫?小編給大家帶來三年級數學教案大全,供大家參考。

三年級數學教案大全篇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32頁例4及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題目和練習三十的第5~10題。

教學目的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推想過程,加深對面積單位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推想能力。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面積單位間的換算的推想過程。

教具準備

皮尺。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與思考

1、讓學生說一說如何計算一個長方形的面積。

2、做下面的題,并說一說是怎樣推想的。

5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13平方米=()平方分米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教學例4。(把例題進行改編,讓學生直接測量課桌的長、寬,計算出面積,再進行單位間的換算。)

(1)學生測量課桌的長、寬各是多少厘米?(測量結果可以保留整厘米)求桌面的面積是多少平方厘米?(保留整百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

(2)學生列式計算,教師根據具體情況,做出判斷。

(3)學生討論由平方厘米換算成平方分米推理過程。(100平方厘米是1平方分米,平方厘米數里面有多少個100平方厘米,就是多少平方分米。)

2、做例4下面“做一做”中的習題:(學生說出推想過程)

5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4200平方分米=()平方米

三、鞏固反饋,掌握換算方法

1、做練習三十的第5題,說一說是怎樣推想的?

2、做練習三十的第6題,請學生說一說推算過程。

3、做練習三十的第7題,求平均每平方米收芹菜是多少千克?已知什么條件?還需要什么條件?這個條件在哪兒?

面積單位間的換算

學生把測量后所列算式寫在黑板上

三年級數學教案大全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比較分數的大小,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2、能力目標:能比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兩個分數的大小。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動手觀察﹑比較和初步對比、總結的能力,在引導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將例題交給學生去自學,探究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學生更容易理解。

教學過程:

一、創境激趣

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下面我們就一起欣賞一段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講述(故事大意)豬八戒在取經的路上,忽然找到一個大西瓜,他剛要吃,悟空一個筋斗翻到了他的跟前:八戒,這個西瓜我們分開吃,你吃西瓜的1/2,我吃西瓜的1/2,(師板書:1/2)八戒聽了滿臉不高興,這個西瓜是我發現的,我要多吃,我要吃西瓜的1/4(師板書1/4)

師:同學們說,八戒能多吃到西瓜嗎?要想知道八戒能不能多吃到西瓜,我們必須解決一個什么問題呢?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比較一下分數的大?。ò鍟n題:比大?。?/p>

二、互動解疑

1、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1)質疑:

下面我們就來比較以下1/2和1/4(指板書)誰大誰???為了直觀地比較出誰大誰小,請同學們四人一組,拿出手中的正方形紙分一分,涂一涂,發揮集體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組合作學習,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說一說。

(3)交流匯報。

①出示圖(見課本61頁右上圖)。

②小組選代表說出自己的小組比較的思維過程(師適當引導并小評)

(4)小結:把兩張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的紙,一張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張紙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份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數越多,得到的一份越少,所以1/2>1/4。

剛才我們知道了把兩張相同的正方形的紙分成不同的份數,都取其中1份,這樣的兩個分數誰大誰小,而如果把兩張相同正方形的紙都分成相同的幾份,取不同的份數,這樣的兩個分數,哪一個大哪一個小呢?

三年級數學教案大全篇3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在圖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關系,并集體交流,使學生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2、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布置課前預習:

1、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二、談話導入

(出示課本情境圖)通過前幾堂課的學習小明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今天他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中的操場上,準備繼續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你們猜他帶的是什么?(指南針)

三、親身實踐,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增強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針圖)由學生匯報交流預習1收集的資料,教師給予歸納,并重點指導怎樣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

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后來又發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盤面上的指針受地球磁場的影響,紅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北,白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南。人們根據這一原理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

2、根據指南針現在的指示說說校園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學樓,南面是花壇,東面是圖書館,西面是體育館)

3、借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問: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歸納:從“東”出發,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園的東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鞏固運用

1、給出一個方向由學生討論后制成方向板?!?/p>

2、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

3、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4、練習二第1、2、3題。

5、練習二第4題:出示我國行政區域圖,問:這是哪國的地圖?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說說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漢的什么方向?

五、全課小結

1、這堂課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2、交流預習2: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課后習題

完成課后練習題。

三年級數學教案大全篇4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的大小;培養學生觀察、比較的能力及操作、表達能力和合作交流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建立分數概念的過程,體驗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方法;讓學生主動去尋求分數,能自己往下寫分數;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體驗中獲得成功感。

教學重、難點:

認識幾分之一的分數;初步建立幾分之一分數的概念。

教學用具:

各類卡片圖,各類折紙。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知:

T:小朋友們,我們都知道在奧運賽場上有公平、公正的裁判員,在法庭上有公平、公正的大法官,在學校里老師又用公平、公正的方法來教育我們,你也想做一個公平、公正的裁判員、小法官和小老師嗎?(想!)那老師就來考考你們。

出示:小華、小麗兩個小朋友。

a:出示6個大蘋果,怎樣公平、公正來分一分。(要求學生說出平均分成兩份,學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樣公平、公正來分一分。(平均分成兩份,學生分。)

c:出示兩個漢堡,又該怎樣來分?(齊分,學生上去分。)

(小結:我們都把它們進行了平均分板書。)

d:出示一個大餅,你能公平公正地來分一分嗎?你能用我們已經學過的數來表示嗎?

揭題:我們要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它叫做分數(板書)

(二)探究新知,不斷摸索:

1、認識。

T:剛才我們把一個大餅通過平均分分成了兩份,其中的一份我們就可以用一個分數來表示,這個分數就是。那怎么來書寫呢?跟著老師一起寫(學生舉起手指一起寫),先寫──表示平均分,再寫2表示把大餅平均分成了2份,再寫1表示其中的一份,讀作二分之一(齊讀兩遍,并舉起手跟老師一起邊演示邊說:把大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師拿起分好的大餅:左邊這一份是整個大餅的,那右邊這一份呢?(齊說:)

同桌活動:從信封中拿出各種折紙,你能折一折這些圖形的嗎?(請學生交流,注意語言的表達。)

T:老師也忍不住想來折一折了(拿起一個正方形的折紙,隨便一折,將它剪下,舉起一塊說是。)(學生反對,強調沒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數來表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有沒有碰到過的例子?(學生交流。)

2、自己再想一個分數,把這個分數折出來,畫出來。

請學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紙,折出自己想出的一個分數,用畫陰影部分的方法表示好,并請畫得最快的幾個小朋友將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寫上你所表示的分數。(教師選取部分,一起評價,并說說這個分數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學生語言的表達)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1、一口氣來說一說:

2、用手勢來判一判:

3、根據分數在圖中涂陰影,仔細觀察,比較一下這些分數的大小:

4、它是一個長方形,把它這樣對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塊上涂上顏色,你知道每種顏色是整體的幾分之一嗎?

(四)總結反思,拓展升華:

1、今天,你收獲了多少,能一起來分享嗎?

2、課外,請你再去折一折,你還能折出多少分數來?

3、你還想知道些什么?

三年級數學教案大全篇5

一、教學內容:

課本第121頁的練習二十一。

二、教學目標:

使學生牢固地掌握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并能比較熟練地計算和驗算。

三、教學重點:

掌握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四、教學難點:

掌握除數是一位數除法的計算方法。

五、教學準備:

投影片、表格圖。

六、教學過程: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基礎

練習

應用

訓練

1、口算。

84÷778÷6

56÷260÷4

51÷399÷9

240÷8700÷5

2、學生在書上計算。

在里填上>、<或=。

學生先算出小得數,再比較大小。

3、出示表格圖。

請同學們互相說一說,要怎么算,再在書上填空。

4、聰明題:()÷6=204......3

()÷4=1600......3

小組討論,()里要填什么數,再在書上填空。

三年級數學教案大全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24時記時法在生活中的應用,掌握24時記時法讀法與寫法,會用24時記時法表示時間。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能夠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熟練運用24時記時法表示時刻。學會計算一日以內經過的時間,能夠正確區分時間與時刻。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樹立較強的時間觀念。

教學重點:

使學生會用24時計時的方法表示時刻。

教學難點:

正確區分時間與時刻,并能計算一日內經過的時間。

教學過程:

一、從生活導入

師:現在先請同學們來聽一段小故事。(播放視頻) 出示情境: 小蘭:小麗你好,我是小蘭,明天是星期六,我們明天一起去新華書店看書好嗎? 小麗:好的。

小蘭:那明天8時在新華書店門口等,不見不散哦。 小麗:好的,明天見。

師:請同學們猜一猜,她們明天能按時見面嗎? 出示情境:(小蘭家)

2 第二天,門鈴響。

小蘭:誰呀? 小麗:小蘭,你在做什么啊?你約我8時一起到書店看書,現在都10點了,讓我等了2個小時。 小蘭:不會吧?我是約你晚上8時,不是早上8時。 小麗:啊! 師:原來她們把上午8時和晚上8時弄混了,這樣在生活中經常會引起誤會。像這些需要在時刻前加上“上午”、“晚上” 等詞才能清楚的表示時間的方法,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計時方法,叫做普通計時法。人們為了計時簡便不易出錯,就采用一種新的計時方法,知道嗎?在哪里見過?(學生發言)對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24時計時法。(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質疑探究,學習24時記時法。

師講解:交通、郵電、廣播等部門在工作中需要很強的時間觀念。為了計算簡便,不容易出錯,都采用從0時到24時的記時法,通常叫做24時記時法。

師:24時記時法是怎樣計時的呢?現在我們看鐘面。

師:春節是我們每個小朋友最喜愛的節日之一。那么請同學們回憶一下,在除夕夜晚新年的鐘聲在什么時間敲響?   生:夜間十二點。

(1)體驗0時。

師:把時針調到12時。對,夜間12點,是舊的一天的結束,也是新的一天的開始。作為一日的開始,我們把這一時刻稱為0時。

課件演示: 0時,夜靜悄悄的,同學們這時都早已經進入了甜蜜的夢鄉,在夢中憧憬著美好的未來。(配有時鐘,時針、分針不斷轉動。) (時針繼續移動)到了6時左右,天已經亮了,小鳥在枝頭鳴叫,太陽公公也露出了笑臉,這是我們也該起床上學了。7時30分,同學們進入了教室,開始了一天緊張而愉快的學習生活。時間過得真快,轉眼同學們結束了上午的學習。中午12時,這時同學們大概正圍坐在飯桌前,香甜地吃著午飯。

師:同學們請看,現在時針走了幾圈?

生:1圈。

師:經過了多少小時?

生: 12小時。(繼續看電視畫面。)時針指向了下午1時的位置。

師:大家請看,鐘面上現在表示的是幾時?

生:下午1時。 師講解:在一日內,由于第一圈走了12小時,所以時刻在走第二圈時,我們就要把時針指的鐘面上的時刻數分別加上12,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24時記時法。比如,現在鐘面上是下午1時,根據24時記時法就應該是?

生:13時。 (繼續看畫面。)這時,同學們已經幫助父母收拾好了碗筷,準備進行午休了。下午2點30分,同學們又開始了下午的學習生活。

提問:這時,用24時計時法表示應該是幾時?

生:14點30分。

16時30分,同學們結束了一天的學習,回到了家中。時間一晃就到了21時,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夜間九點。這時我們又該上床休息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又是午夜12點,夜深人靜,一天又過去了。 師講解:這個時候,一般稱為“晚上12時”,用24時記時法就是“24時”。同學們再仔細觀察一下,24時又正好是第二天的幾時?

生:0時。 因為24時正好是第二天的0時,所以我們習慣上常常只說0時,而不說24時。這時,一晝夜就結束了,新的一天又開始了。   (2)感受一天24小時。 引導學生明確時針走了兩圈,走了24小時。 啟發學生舉例說說我們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也采用了24時記時法。

(3)讓學生拿出學具鐘,自己撥一撥,想一想。

師問:一天里時針走了幾圈?

生:兩圈。

師:第一圈是從什么時候到什么時候?

生:0時~12時。

師:第二圈呢?

生:13時~24時。 一天一共是多少個小時?

生:24小時。

(4)學習24時記時法

師講解:用24時記時法,就是把時針走第二圈時,時針所指的時刻(鐘面上的數)分別加上12。

師生互動:教師撥第二圈,下午1時、2時??學生依次回答:13時、14時、??23時、24時或0時。

師說明:為了區分某一時刻,一般用“凌晨”、“早晨”、“上午”等來描述一天從0時起到中午12時止這段時間里的時刻;用“下午”、“晚上”、“夜里”等來描述一天從中午12時起到晚上12時這一段時間里的時刻。

分組討論: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有什么不同? 使學生明確:24時計時法中,時針走第一圈時,鐘面上的時數與普通計時法相同;而時針走第二圈時,就等于用鐘面上的數分別加上12,也就是比普通計時法的下午時刻多12小時。這樣,下午1時就是13時,下午2時就是14時??最后到夜里12時,就是24時,也就是第二天的0時。

(4)口答。 ①下午3時是幾時?(15時) ②早上7時是幾時?(7時) ③中午1時是幾時?(13時) ④晚上8時是幾時?(20時) 請你在鐘面上撥出16時、22時30分.(動手操作,集體訂正。)

(5)24時記時法的寫法。(投影出示) 上午8時30分 寫作8∶30 上午 12時24分 寫作12∶24 下午8時30分 寫作20∶30 下午9時10分 寫作21時10分

(6)學生分組對練。

A一組把下午和晚上的時刻報出來,另一組用24時記時法說出相應的時刻。(如下午4時 答:16時)   B一組把24時記時法的時刻報出來,另一組用普通記時法說出相應的時刻。(如:20時 答:晚上8時)

2.教學例題1。

課件出示例1:一個商店門口掛著這樣的牌子(如下圖)。這表示全天營業多少時間?

出示圖片營業時間1

觀察并思考:上圖牌子上用的是什么計時法?

同桌討論:怎樣來計算今天的營業時間?

(提示:分上午、下午各多少小時,合起來就是全天的營業時間)

師訂正:從上午8時到中午12時是4小時。下午時間從中午12時到下午7時是7小時,全天營業時間是4+7等于11小時。

(師板書)上午營業時間:12-8=4(時)

下午營業時間:7時

全天營業時間:4+7=11(時)

答:全天營業時間是11小時。

分組討論:為什么算式中單位名稱是“時”,而答題中是“小時”呢?(教師講解)

教師提問:誰能給這個商店換塊新牌子表示的營業時間不變,但更簡潔嗎?

出示圖片營業時間1

學生思考:這塊新牌子是什么計時法?該怎樣計算開業的時間?

(全班同學動筆列式,請一名同學到前面板演.)

板書:營業時間:19-8—11(時)

集體評價新牌子和舊牌子,請同學談談自己的看法。

使學生明確:換牌子后營業時間沒有變,還是11時;但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間更簡明方便。

三、鞏固練習

(1)口答

①17時是下午幾時?23時是晚上幾時?

②從早上6時到下午4時,有幾個小時?

③小華每天早上7時半到校,11時50分放學、他上午在校多長時間?

④北京開往某地的火車,早上5時54分開車,19時55分到達、路上用了多少時間?

訂正

①17時是下午 5時,23時是晚上 11時。

②有10個小時。

③他上午在校4小時20分. ④路上共用了14小時1分。

(2)判斷題.對的在括號里畫“√”,錯的在括號里畫“×”.

①一節課的時間是40分。早晨8時10分上課,上一節課后應該在8時50分下課。( )

②15時就是下午5時。( )  ?、塾嬎闵衔?時到下午5時是多長時間,可以用8—5+12來計算,對嗎?( )

訂正

①(√) ②(×) ③(×)

四、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24時計時法與普通計時法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相同點:凌晨、上午、中午時數相同。

不同點:下午、晚上時數不相同,要把時數加12就是相對應的24時計時法的時數。

13時至24時的時數減去12就是普通計時法的時數,但要加上“上午、下午”等詞。

五、布置作業

1.用24時計時法表示出下面的時刻。

下午3時   上午10時   晚上9時

下午6時   晚上10時   下午2時

2.用普通計時法表示下面的時刻。

6時 12時 5時30分 24時 16時 18時45分   教后反思:

從學生的作業情況來看,不少學生不能正確區分普通計時法和24時計時法。

三年級數學教案大全篇7

【教學目標】

1.結合欣賞與繪制圖案的過程,體會平移、旋轉和對稱在圖案中的應用,并學會設計較復雜的對稱圖案。

2.參與收集、設計圖案的活動,感受圖案的美,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課堂實錄】

(一)創設情境,建立模型

1.欣賞美麗的圖案,感受圖案的美和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美無處不在,請同學們欣賞這幾幅圖案,你能說一說看到這些圖案的感受或知道圖案代表的意義嗎?

2.運用平移、旋轉、對稱的現象觀察、探究美麗的復雜圖案。

(1)每一幅圖的圖案是由哪個圖形平移或旋轉得到的?

(2)哪幅圖案是對稱的?(先獨立思考后小組交流、匯報。)

3.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圖案是由一個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得到的?

先在小組內交流評議課前收集的圖案是不是具有以上特征,再全班匯報交流。生活中有這么多美麗的復雜圖案,它們都是怎樣得到的?

(二)解釋應用

1.你想不想也來設計一幅美麗的復雜圖案呢?

(1)畫出下面圖形的對稱圖形(教材第24頁)。

學生在書上獨立畫圖,教師巡視。展示學生的作品,請畫得又快又好的學生說說自己是怎樣畫的,在畫圖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問題,對稱圖形有哪些特點。

(2)繼續畫下去(教材第24頁)。

我們一起來欣賞,觀察圖案,它是由哪個簡單圖形運用什么現象,經過怎樣的變化過程得到的。

(學生匯報。)

2.小結:你有什么收獲?

利用簡單圖形經過平移、旋轉或對稱的方法設計的圖案,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我們能不能把一個簡單圖形經過旋轉,設計出更美麗的圖案呢?

三年級數學教案大全篇8

《千米的認識》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知道1千米=1000米。

(二)過程與方法:利用遷移的規律,體驗探索1千米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學會估算和分析問題。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認識千米,讓學生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在與同伴交流中體驗學習數學的愉悅心情。

二、目標分析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學生在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的使用信息。由于"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對學生來說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通過課前、課中、課后三段教學的融合,讓學生在體驗中發現,在發現中建構,在建構中實踐,在實踐中內化和提升。另外,在采集教學素材時,緊緊抓住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踐感受,圍繞著教學重點"千米的認識",組織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研究和發現,讓學生在愉悅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構“千米”,應用“千米”。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2.掌握1千米和1米的關系。

3.會用分米作單位進行測量。

教學難點: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

四、教學準備:課件,皮尺,課前以小組為單位測量學校運動場跑道一周的長度。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復習舊知

(1)說說我們已學過哪些長度單位?(教師板書)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1米、1分米、1厘米。

(2)在()里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①一枝鉛筆長18()。

②一枚1分硬幣厚約1()。

③教室里的課桌高8()。

④教室地面約長8()。

⑤北京到黃山市的距離是1316()。

2.導入新課

揭示課題:北京到黃山市的路程很遠,用米測量太麻煩了,我們需要用更大的長度單位來測量,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個新的長度單位——千米。(教師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簡單的回顧中引入新課,既復習了舊知,又為探索新知做好鋪墊,同時使學生感受到知識之間的系統性。提出測量北京到黃山市的路程,從學生的現實生活出發,讓學生產生認知上的沖突,使學生感受到認識千米的必要性。

(二)聯系生活,建立表象

1.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1)說一說:對于"千米"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

(2)想一想: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你能否具體說說你心目中1千米的長度?(可以結合課前了解到的信息來描述)

2.進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1)結合課前測量學校運動場跑道一周的長度,你認為1千米有多長?(每個學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實際教學時,盡可能用學生身邊的數據。)

課件出示:我們學校運動場跑道一圈是200米,沿跑道走()圈的長度正好是1000米,10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是1千米。教師板書:1千米=1000米。

(2)出示標準化跑道的圖片,注明跑道一圈是400米。

課件出示:沿跑道走半圈是()米,走()的長度正好1千米。

3.實際感受1千米

(1)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讓學生仔細觀察一下。(此環節也可以在課前完成)

(2)讓學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實際走一走,所需時間大約是1分15秒。

(3)讓學生想象一下10個100米有多遠。

4.欣賞生活中的千米

課件出示指路標志、珠穆朗瑪峰主峰高度、汽車速度表等圖片,讓學生欣賞生活中的“千米”,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設計意圖】此環節的設計關注學生的心理需求,聯系生活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作為數學教學的活教材,具有時效性,使數學充滿真實感和親切感,學生能感受其存在的價值。讓學生能更充分地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印象更深刻。

(三)實際應用,鞏固新知

完成教材第28頁練習六第1題、第2題和第3題。

【設計意圖】綜合練習題讓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在解決問題中強化對千米的認識,培養學生的長度觀念。

(四)課堂總結,明確目標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2.你能從生活中找出1千米嗎?

(五)實踐應用,延伸拓展

完成教材第26頁“做一做”。

在老師或家長的陪同下完成此題,不要流于形式。

三年級數學教案大全篇9

教學目標:

1、能從實際生活問題中體會連乘解題的意義。

2、掌握連乘遞等式計算。

教學重難點:

連乘的意義及計算

教學過程:

一、概念理解:什么是包裝?(媒體演示)

板書:聽盒箱

二、學習主題圖例1

1、收集信息:從圖中收集到哪些信息?

板書:4聽1盒

2盒1箱兩個條件

2、提出問題:裝了3箱奶粉,一共有幾聽?

板書:?聽?盒3箱

3、分析過程:

(1)先算什么?

(2)再算什么?

(3)說說你的理解:先算3箱里有幾盒,在算有幾聽

板書:3×2=6(盒)6×4=24(聽)答:一共裝了24聽。

4、練習:每層樓住3戶人家,紅星小區有2幢5層樓,一共居住了多少戶人家?

分析:

(1)有哪幾個量?板書:戶層幢

(2)先算什么?在算什么?

生1:先算一幢有幾戶?再算2幢一共有幾戶?

板書:3×5=15(戶)

15×2=30(戶)說說你是怎樣算的?生:2個15是30。

生2:先算一共有幾層?再算一共有幾戶?

2×5=10(層)

10×3=30(戶)

(另外2×3×5的方法沒有學生提出來,理解上也有困難,教師可以不提)

5、小結:剛才學習的幾道題都有什么共同的特點?

生:都有3個數量,都要分兩步計算,都用乘法計算

6、學習“連乘”的表達:

(1)介紹(2)嘗試

3×2=6(盒)3×5=15(戶)

6×4=24(聽)15×2=30(戶)

7、計算

(1)觀察什么計算順序?生:從左往右依次計算

(2)填空:

4×2×95×6×2

=()×9(8是哪里來的?)=30×()(為什么填2?)

三年級數學教案大全篇10

教學目的:

1、通過觀察,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長方形的特征的認識,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使學生初步建立周長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3、通過對長方形周長計算公式的推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長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長方形周長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投影機、投影片、鐵絲等。

教學過程:

一、準備

教師出示動物園籃球場平面圖,提問:動物園籃球場是什么形狀?長方形有幾條邊?有什么特征?

二、誘發

投影:例1動物園籃球場長26米,寬14米,小狗花花繞籃球場跑一圈,它跑了多少米?

課件展示:小狗花花圍著籃球場走一周。教師:它走了多少米?怎么計算出來?(激發學生動腦筋想辦法)

26+14+26+14=80(米)

長+寬+長+寬=長方形的周長

三、釋疑

1、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小狗花花走一周的長度就是這個長方形的四條邊的總和。教師板書:長方形四邊長度的和叫做長方形的周長。

2、讓學生比劃周圍一些長方形的周長。例如:黑板、桌面、課本等。

3、展示:長方形對邊相等。教師:根據長方形的特征,我們能不能找出計算長方形周長的其他方法。學生推導出下面的計算方法(利用對邊相等)。

26X2+14X2=80(米)

長方形的周長=長X2+寬X2

4、展示:小狗花花先走一個長,再走一個寬。提問:這時它走了多少米?是長方形的周長的多少?展示:小狗花花接著走完全程。教師提問:剩下的路程是長方形的多少?長方形的周長還可以怎樣求?學生進一步觀察后,推導計算長方形周長的第三種方法。

(26+14)X2=14(厘米)

長方形的周長=(長+寬)X2

教師根據實際情況板書幾種長方形周長計算的方法。讓學生觀察以上幾種計算方法,比一比發現第三種方法最簡便。最后師生共同總結:長方形的周長=(長+寬)X2

5、讓學生議一議:要計算長方形的周長需要知道哪幾個條件?

6、教師出示例2(投影),學生獨立解答。

7、教學例3,學生讀題后,教師操作:拿一段長50厘米的鐵絲,先量出一個長,用鐵鉗擰成90度角,再量出一個寬,用鐵鉗擰成90度角擰成一個長方形后,讓學生觀察并討論:剩下的部分等于什么?(鐵絲的長度-長方形的周長)然后讓學生根據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解答此題。

8、投影:(讓學生在課堂獨立做兩道題)

四、轉化和應用

投影:

1、數一數,下圖中有幾個長方形。

2、量一量各個長方形的邊長,計算各個長方形的周長。

課件:展示黃、紅、藍三個長方形。

三年級數學教案大全篇11

【教學目標】

1.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在具體情境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重點】探索并掌握兩、三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教學難點】在具體情境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教學設計】

一、情境導入:

同學們,你們一定常去商店吧,今天我們就要進行一次購物,請同學們看圖!

二、探索新知:

1.請學生獨立看圖,先自己說說圖意,在講給同桌講一講;

2.誰能提出數學問題,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互相解決提出的問題!

3.誰愿意把自己的問題說給大家聽?

4.誰愿意解決她剛才提出的問題?

5.重點講解一道乘法題:

例如:買4把椅子需要多少錢?

12×4=48(元)

6.引導學生討論算法,匯報算法。

三、拓展應用

1.數一數:

2.買鉛筆

3.實際應用

4.7×3+48×6+35+2×8

2×6+54×9+63+6×7

5.填表。

四、總結:今天我們學了兩、三位數乘一位數的乘法,了解了怎樣用豎式來計算。下課后,請同學們試一試用今天學習的知識去解決一個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三年級數學教案大全篇12

1、通過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發展學生的時間觀念。

2、會進行一些簡單的時間計算。

3、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重、難點:

時間單位的簡單轉換和求經過時間的方法。

教具準備:時鐘模型、投影儀、課件

教學過程:

一、猜謎游戲引入:

1、猜謎語:矮子走一步,高個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個走半天。

2、學生猜出謎底后,教師拿出一個鐘面模型,提問: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個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針走一小格的時間是多少”?“分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大格的時間是多少”?“時針走一圈的時間是多少”?

③“1時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師演示課件,撥出不同的時刻,讓學生讀出時間。如:5時,3時20分,6時,9時50分等。

4、引出課題:我們已經學會看時間,但如何計算經過的時間呢,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時間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2時=()分

(1)教師:1時等于……?(學生答)那2時呢?

(2)學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饋

a、60+60=120分

b、2時就是2個60分,即60×2=120分

(4)教師小結。

2、讓學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題目1和補充題:3時=()分2分=()秒

先獨立完成,再集體訂正,訂正時,可以指名學生說一說得數是多少?是怎樣想出來的?然后教師小結出時間轉換的。方法。

3、教學例2:

(1)教師投影例2的情境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說說圖意:小明7時30分離家,7時45分到校。

(2)師:小明從家到學校用了多少時間呢?

(3)學生討論回答,試著讓學生歸納出計算時間的各種方法:

a、分針從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鐘。

b、45-30=15,是15分鐘。

4、小結(略)

5、請一至兩名學生說說自己從幾點出門到學校是幾點。讓臺下的學生幫忙算一算。

三、鞏固練習:

1、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小題,

集體訂正時,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鐘表上實際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時少()分,1時比45分多()分。

(2)一節課是()分,課間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時。

3、競賽:

教師口頭報時刻,如:3時至3時45分,經過幾分?學生搶答,看誰搶答得快,教師給予獎勵。

四、全課總結,回歸評價:

教師:現在是幾時幾分?我們剛才是從9時開始上課,從上課到現在經過了幾分?一節課40分鐘很快就過去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笔前?,時間就像金子那樣寶貴,我們要珍惜每一分時間,多學一點本領,長大更好地建設祖國。

三年級數學教案大全篇13

教學反思:

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式計算。

2.說一說哪個圖形的面積大,哪個圖形的面積小。

1、說一說每種顏色圖形的面積是多少。

3、小組長取出信封里的紙片,這些紙片是干什么的?

5、互相說一說測量的結果,由小組長把這些結果記錄下來。

d讀作:平方分米

讀作:平方米

公頃

平方千米

板書設計

小組實驗、討論解決方案。

2、用手比劃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

3、想象7公頃7平方千米的大小。

1、完成書第52頁第4題,第53頁第6、7題。

問:怎樣數才能數正確?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匯報,全班訂正。

板書設計:

課題練習課課時五(30)

1.談自己的收獲。

學生用彩筆涂色,同桌交流各自作業。

2、19+4957-271-15

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

可翻書回顧所學的分數的知識,并和同桌說一說。

1、學生獨立完成后,當“小老師”檢查同桌作業并交流做法,評價作業。

練習課

初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獨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訂正答案。

四、合作交流,取長補短。

1.小組討論:我的成長足跡。

(1)我解決了一個生活中的問題……

(2)我讀了一本有趣的數學讀物……

(3)我學會了有條理地思考問題……

2.分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小組總結匯報,師總結板書

生獨立思考,自由說:

學過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頃、平方千米等。

平方厘米可用來測量橡皮、書本等的面積……米可用來測量教室的面積、黑板的面積等……

學生討論,小結:圖形必須是封閉的。

獨立做提。(可以拿出面積單位比一比,再思考。又組長主持討論、評估、反思)

生獨立看圖

小組合作學生可能提:

(1)房間面積?

(2)瓷磚面積?

(3)需要多少塊磚?

小組匯報,解決問題。

板書設計

(1)面積的含義

(2)認識面積單位

(3)認識面積單位之間的進率并進行換算

(4)計算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方法。

(5)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反思:

學生在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這類題目時,有的學生有一定的難度。

學生在解決問題時,有時沒有注意題目中所給數據的單位不同。

課題實踐活動課課時37

教學目標:

1.會用厚紙制作七巧板。

2.能說出各部分的名稱,知道各塊的面積。

3.會用七巧板拼長方形、正方形,會估計、測量他們的周長和面積。

4.認識七巧板是我國人民發現的世界優秀文化,是我國人民對數學發展的重大貢獻,能在自己獨立思考的基礎上積極參與小組的討論,敢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并能尊重與理解他人。

教學重難點:

1.掌握七巧板各塊占原正方形的幾分之幾,能用七巧板拼出長方形、正方形。

2.正確第算出拼成長方形的周長和面積。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

一、激趣導入。

你玩過七巧板嗎?

七巧板是中國唐朝發明的一種非常有趣的游戲,它由一個正方形分割成五個三角形、一個平行四邊形和一個正方形,19世紀初流傳到西方,引起人們廣泛的興趣,并迅速傳播,被稱為“東方魔板”。下面是一年時你們用七巧板拼出的圖形。

三年級數學教案大全篇14

教學內容

人教三年級下冊P3-P8。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境和學生的生活經驗,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2、在東、南、西、北中,給定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3、讓學生辨認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個方向,知道地圖上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個方向。

4、借助現實的數學活動,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發展空間觀念,體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認識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向。

2、教學難點:快速辨別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四個方向。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都知道太陽吧,沒有太陽就沒有光明。那同學們有觀察過太陽嗎?(學生們紛紛討論起來。)

學生1:太陽是圓的。學生2:太陽每天從東邊出來。師:同學們回答的非常棒!

師:(多媒體演示)早晨,太陽從東方升起。傍晚,太陽從西方落下。

二、教授新課

教學東、西、南、北。

師:我們看看學校的鳥瞰圖。圖書館在校園的東面,體育館在校園的什么面呢?請同學們回答一下。

學生:西面。

師:這位同學學得非??彀?那我們再看看教學樓在校園的什么面,大門在校園的什么面。請大家舉手回答。

學生1:教學樓在校園的北面。

學生2:大門在校園的南面。

師:同學們太聰明啦!都學得很快。

師:我們一起來念一念:面向西,后面是東,左面是南,右面是北。面向北,后面是南,左面是西,右面是東。(學生們跟著念起來。)

師:我們再看看學校的示意圖。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大門在操場的下面,就是再操場的南面。我們再看下面的題目。

學生們踴躍回答問題,老師對同學們的正確答案給予肯定和贊賞。

師:我們再看看天安門的布局,根據圖讀一讀:天安門城樓在國旗的北面,人民大會堂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西面,中國國家博物館在人民英雄紀念碑的東面。(學生們跟著念起來。)

接著老師又找學生回答問題。

師:我們再觀察校園的鳥瞰圖,餐廳在校園的什么角,存車處在校園的什么角,科技樓在校園的什么角?大家來想一想。

學生:餐廳在校園的西北角,存車處在校園的東南角,科技樓在校園的西南角。師:回答的太棒了!現在大家都可以作一個小小向導了??凑l愿意主動做小向導?(學生們積極回答問題,老師對答案進行公布,對回答正確的學生進行肯定,對回答錯誤的給予鼓勵。)

師:大家應該都喜歡去動物園吧!那我們來看看動物園的示意圖。說出各動物場館分別在花壇的什么方向。(學生們都踴躍回答問題,老師對學生們的回答給予鼓勵和肯定。)

三、鞏固練習

師:我們再看看街心廣場的分布。請同學們回答銀行、車站、公園、飯店各在街心花園的什么方向?(老師一邊播放課件,一邊找學生回答問題。對回答正確的學生進行肯定和夸獎,對回答錯誤的同學進行鼓勵,鼓勵下次再接再厲。)

四、總結

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懂得辨認方向了嗎?

三年級數學教案大全篇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會口算整十數除整十,幾百幾十的數(商一位數)。

2、使學生經歷探索過程,掌握口算方法。

3、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除法估算,并說明估算的思路。

4、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學重點:

掌握整十數除整十,幾百幾十的數的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經歷探索過程,掌握口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引入新課

1、口算:

(1)20×4=30×7=

(2)90里面有()個十,450里面有()個十。

(3)120÷3=320÷8=70÷7=180÷6=

2、估算:81÷8≈122÷4≈3.分氣球。

(1)4個班,每班有20個氣球,一共有多少個氣球?

(2)有80個氣球,平均分給4個班,每班分到幾個?

(3)出示圖:你了解到了那些數學信息?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有80個氣球,每班20個,可以分給幾個班?)

二、探索新知

(1)第三個問題怎樣列式?怎樣算80÷20呢?請同學們自己先想一想,再說給組內同學聽一聽。

(2)學生先獨立思考口算方法,然后組內交流。

(3)匯報口算方法:我聽見有的同學說得可好啦,誰愿意給大家說說?

①20×4=80,所以80÷20=4

②8÷2=4,所以80÷20=4

(4)有的同學是用想乘法算除法的,有的是用表內除法來想的,都很好,那么你喜歡哪種方法呢?把你喜歡的方法再和同桌說說。(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口算方法和同桌說一說。)

(5)出示估算:83÷20≈80÷19≈

看一看這兩道題,能不能運用你以前的學習經驗和剛才的口算方法來解決它們。女生第一道,男生第二道,想好后同桌互相說說。然后指名回答,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6)小結:兩位數除法的估算可以怎樣做?(把兩位數看作與它比較接近的整十數,再口算出結果)

(7)做一做:(口算,并說出想的過程)

60÷20=90÷30=80÷40=62÷20≈93÷30≈80÷38≈

3、考考你。出示79頁做一做。

4、小結:

對比例1(1)(2)兩題有何相似之處?

師小結:我們今天研究的就是整十數除整十數和整十數除幾百幾十數的口算除法。(板書課題)你都學會了嗎?

四、鞏固新知:

1、口算下面各題:(80頁1寫書上)

(1)20×3=(2)60×4=(3)80×5=60÷20=240÷60=400÷80=生獨立口算,觀察每組兩道題有什么關系?怎樣很快說出下面除法算式的商?(掌握想乘算除的口算方法)

2.解決問題:

小紅的故事書一共有120個小故事,她每天看1個小故事,看完這本書大約需要幾個月?

五、課堂總結:

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生談體會,師總結)

《口算除法》教學反思本節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除數是兩位數的口算除法》的第一課時。教學是重點難點:通過自主探究學會口算、估算的方法,能正確的進行口算、估算??谒愠ㄊ且还潈热荼容^簡單,學起來又感到枯燥的課。教學時,我先出示一組算式讓學生口算,到60÷20時出現3和30兩種不同的答案,引發學生思考如何進行口算,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接著我利用我校打鼓的實際情境教學例2和估算的內容。使學生較快地進入本節課的主題,讓學生提出問題,并在解決問題中自然的引入新課。由于教學內容比較簡單,教學中采用了獨立思考、小組交流、全班匯報的方式學習新知,讓學生自主探索順利地完成。讓學生多說說自己的想法,敘述口算的思路,體現算法多樣化。在小組交流、學習中及時評價,讓學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在教學過程中,對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我做得還不夠好。今后準備教學時要站在學生角度看教材,以學生的眼光看難易,這樣他們能學到更多,我也會學到更多!

三年級數學教案大全篇16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三年級上冊“分數的初步認識”

第一課時

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學習“幾分之一”的分數,了解它的產生和應用,會讀會寫,知道各部分名稱。本課的知識看似簡單,但對學生來說是數的認識的突破(從整數向非整數的突破),是認知結構上的新建,是思維上的一次飛躍。本課的學習將對認識“幾分之幾”的分數產生直接影響,對日后建立完整的“分數意義”有著特別重要的啟始作用。

設計理念

我以“動態生成”和“活動學習”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思想設計本課教學的。從學生的原有認知基礎出發,運用“數形結合”的數學方法,從“形”中來,到“數”中去,從圖形中找到分數,看到分數想到不同的事物,讓學生運用平日積累的生活經驗和認知體驗,動手“創造”分數,在討論交流活動中學習新知,目的在于想充分展示新知的趣味性和奧妙無窮,讓學生一接觸到就能喜歡上,從而萌發進一步的探究。

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和教材特點,本節課我確定了以下三個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在實際情境中理解平均分的含義,初步認識分數,會讀寫幾分之一,能用分數表示圖中一份占整體的幾分之一。

能力目標

經歷聯系實際生活解決簡單問題的過程,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進個性思維的發展。

情感目標

讓學生充分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激發學生積極、愉悅的數學情感,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體會分數的實際意義;(2)會讀寫簡單的分數,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難點

理解分數的實際意義。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長方形、正方形、圓、等邊三角形等圖形。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認識1/2

(1).分一分

師:星期天的上午,小紅家的門鈴響了,她一開門,原來是鄰居明明來玩,小紅趕緊拿出東西招待小客人,都有些什么呢?如果要把這些食物平均分,該怎樣分呢?

生:四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每人分2個。

生:兩瓶礦泉水平均分成兩分,每人分1瓶。

師:一個蛋糕平均分成兩份,每人分多少?一人分得蛋糕的一半,那一半該用什么數來表示?(請會寫的同學上黑板來寫,引出分數),為了準確在表示出這半個蘋果,在數學上我們就是用“二分之一”來表示的。

師:這個同學的分數寫對了,不知同學們剛才有沒有仔細地觀察這位同學的寫法,你有沒有什么想說的?

師:習慣的寫法是:(讓學生用手指書空)先寫——,表示平均分的意思;再寫下面的2,表示把這個蛋糕平均分成了2份;最后寫上面的1,表示這樣的1份。讀作:二分之一。生跟讀。

師:誰來說說這個二分之一表示什么意思呢?

(學生邊說邊用手進行比劃,之前教師先作示范動作)

師:對了,每份就是這個蛋糕的二分之一。它可以用哪個分數來表示?

師:誰再來說說這個蛋糕

所表示的意思?

師:剛才我們是用半個蛋糕來表示的

二分之一,想一想,能用你們準備的紙片折出一個二分之一嗎?

(設計意圖:“分數的初步認識”必須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學第一個環節是通過多媒體課件出示分食品的情境,把生硬的數學知識用生動形象的動畫效果演示出來,把4個蘋果、2瓶礦泉水和1個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當分到一個蛋糕時,學生發現不能用以前學過的整數來表示,這時,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現實問題發生了認知沖突,使學生產生了求知的欲望。)

(2) 折一折

師: 那就請同學們按這樣的步驟來做:想、折、涂、寫。(師把這4個步驟板書于黑板)。

學生操作,師巡視檢查,并選取學生的不同作品貼在黑板上。師:(師指著這些作品)請大家觀察一下,它們表示得對嗎?

師:(皺眉,故做疑惑)為什么這些紙的形狀大小各不相同,但它們的一半都可以用

來表示呢?

師:(指著第一張紙片)這是誰的作品,請你自己來說說你是怎樣表示的?

(3)練一練

師:這涂色的部分能用二分之一表示嗎?請判斷(課件展示圖形)。

師:(故做明白狀)哦,原來是這樣,那請大家幫老師看看這句話有沒有什么地方不對呢?

(課件出示:把一個圓分成2份,每份一定是這個圓的二分之一。)

師:有的同學認為是對的,有的認為是錯的,請雙方代表上臺辯論.

(設計意圖:這個活動進一步豐富了學生對幾分之一的認識,讓學生在經歷操作、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等思維活動后自主探索出結論,同時滲透了猜想——驗證——得出結論的學法指導。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促進了不同思維的碰撞和交流,擴充了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培養了學生賞識他人的良好心態,促進了學生合作意識的發展。)

二 動手操作 深入學習

1、學習1/4

師:剛才我們同學用不同形狀的紙片折出了二分之一

來,你能不能用一張正方形的紙片折出四分之一呢?請大家自己創作出一個四分之一來。

(生操作,師選擇學生的作品3份以上用正方形折的四分之一,并貼在黑板上。)

師:大家幫忙來看看,他們都做得對嗎?都可以用

四分之一來表示嗎?再選擇其中的一張紙片讓學生說說自己是怎么做出來的。

2 、認識分數各部分的名稱

師:我們剛才認識二分之一,創造了四分之一

,你知道這些分數中各部分的名稱嗎?請大家打開書本,自學分數中各部分的名稱。

師:分數中間這根線叫做——分數線,表示——平均分;下面的2叫做——分母,表示——平均分成了2份;上面的1叫做——分子,表示——其中的1份。

3、試一試

師: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明確了二分之一、四分之一的意義。你還能說出幾個像二分之一這樣的分數嗎?并動手折出它們嗎?(學生活動,任意折幾分之一。)

師:哪位同學能把自己的作品介紹給大家?

小結:經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知道了一個幾分之一的分數所表示的意義。

三、面向全體

分層練習

1、做一做

利用課本“做一做”第一題的四幅圖,組織學生討論“每個圖形是怎樣分的,涂色部分是它的幾分之一”,引導學生完整地敘述幾分之一,并學會寫分數。

2、找一找

師:實際上像這樣的分數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你能找出幾個嗎?其實生活中的事物里也藏著一些分數,你能從這些圖片中找到哪些分數?

師:剛才同學們從生活中找出了那么多的分數?,F在有一個學校的同學們正在郊游,他們的活動中有沒有我們今天學習的分數呢?請同學們幫他們找一找。(課件出示課本情景圖)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在教學中,注意面向全體學生,使所有學生在數學知識、數學能力、情感態度等方面都能有所發展,但同時也要注重學生的差異,分層練習,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全課總結

在這節課的結尾,我利用多媒體送給全班學生一句名言:“天才是1/100的靈感加上99/100的汗水”,既表達了我對孩子們的深深祝福,又體驗了分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三年級數學教案大全篇17

教學內容:

p11-12

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進行練習,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混合運算的順序,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

2、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小括號的作用,進一步認識有小括號時,應先算小括號里面的,使學生熟練掌握有括號算式的運算順序。

3、通過練習,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細心計算的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練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先乘除,后加減”的運算順序,以及小括號的作用。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每人準備1枝紅筆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提問:通過上這一單元的學習,請你說說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指名口答)

2、說明練習內容,導入課題。

二、指導練習

1、(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提問:圖畫的是什么?要解決什么問題?

(2)讓學生獨立解答。

強調:列算式時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劃線)

2、第2題學生獨立完成,學生互判。(注意:現算什么用紅線劃出來)

明確:在一個算式里有加減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減。

3、第3題要求學生獨立完成,先計算,后涂色。

4、(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提問:圖上告訴我們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問題?(指名回答)

(2)讓學生獨立解答。

5、先比較哪種飲料便宜,有3種方法

解法一: 12÷6=2(元)   解法二: 3×6=18(元)   解法三: 12÷3=4(瓶)

3>2   18>12   6>4

答:男生買的飲料便宜。 答:男生買的飲料便宜。 答:男生買的飲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3-3

=1(元) 答:每瓶便宜1元。

6、(1)引導學生理解題意。

提問:圖上告訴我們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問題?(指名回答)

(2)提問:為什么要用小括號?不用行嗎?

a.看情境圖,先說說圖意,收集數學信息。

b.獨立解決問題

c.在小組內交流

d.小組匯報,全班交流

7、指導提問:獲得數學信息——解決問題——根據畫面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小組交流合作)

8、數學游戲

數學游戲:“24點”,游戲前說清游戲規則,先演示,然后分小組進行游戲。

三、總結:第一單元所學的混合運算內容,一定要記清運算順序。

三年級數學教案大全篇18

教學目標

1、通過讓學生在圖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關系,并集體交流,使學生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2、培養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事物的良好習慣、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知道地圖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繪制的。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布置課前預習:

1、查找有關指南針的資料。

2、尋找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二、談話導入

(出示課本情境圖)通過前幾堂課的學習小明學會辨認東、西、南、北四個方向。今天他帶了一個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來到校園中的操場上,準備繼續學習更多與方向有關的知識。你們猜他帶的是什么?(指南針)

三、親身實踐,接受新知

1、了解指南針的歷史和使用方法,增強民族自豪感。

(出示指南針圖)由學生匯報交流預習1收集的資料,教師給予歸納,并重點指導怎樣利用指南針辨別方向:

指南針是用來指示方向的。早在20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儀器──司南,后來又發明了羅盤。指南針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指南針盤面上的指針受地球磁場的影響,紅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北,白色的一頭總是指向南。人們根據這一原理利用指南針來辨別方向。

2、根據指南針現在的指示說說校園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學樓,南面是花壇,東面是圖書館,西面是體育館)

3、借助指南針盤面上的標記認識東南、東北、西南、西北這四個方向。

問:多功能廳、食堂分別在校園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導學生歸納:從“東”出發,東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北,東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東南。從“西”出發,西和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間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園的東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鞏固運用

1、給出一個方向由學生討論后制成方向板。↑北

2、利用方向板辨認教室中的八個方向。

3、坐在座位上,說一說你的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分別是哪位同學?

4、練習二第1、2、3題。

5、練習二第4題:出示我國行政區域圖,問:這是哪國的地圖?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讓學生找出我國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說說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漢的什么方向?

五、全課小結

1、這堂課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2、交流預習2:生活中什么時候會用到方位的知識。

課后習題

完成課后練習題。

67279 主站蜘蛛池模板: Boden齿轮油泵-ketai齿轮泵-yuken油研-无锡新立液压有限公司 | 东莞精密模具加工,精密连接器模具零件,自動機零件,冶工具加工-益久精密 | 全自动面膜机_面膜折叠机价格_面膜灌装机定制_高速折棉机厂家-深圳市益豪科技有限公司 | 聚氨酯催化剂K15,延迟催化剂SA-1,叔胺延迟催化剂,DBU,二甲基哌嗪,催化剂TMR-2,-聚氨酯催化剂生产厂家 | 儿童语言障碍训练-武汉优佳加感统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 岸电电源-60HZ变频电源-大功率变频电源-济南诚雅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复合肥,化肥厂,复合肥批发,化肥代理,复合肥品牌-红四方 | 中矗模型-深圳中矗模型设计有限公司 | 行星齿轮减速机,减速机厂家,山东减速机-淄博兴江机械制造 | STRO|DTRO-STRO反渗透膜(科普)_碟滤 | 聚合氯化铝-碱式氯化铝-聚合硫酸铁-聚氯化铝铁生产厂家多少钱一吨-聚丙烯酰胺价格_河南浩博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 雷达液位计_超声波风速风向仪_雨量传感器_辐射传感器-山东风途物联网 | 瓶盖扭矩仪(扭力值检测)-百科 | vr安全体验馆|交通安全|工地安全|禁毒|消防|安全教育体验馆|安全体验教室-贝森德(深圳)科技 | 自动售货机_无人售货机_专业的自动售货机运营商_免费投放售货机-广州富宏主官网 | CE认证_FCC认证_CCC认证_MFI认证_UN38.3认证-微测检测 CNAS实验室 | 旅游规划_旅游策划_乡村旅游规划_景区规划设计_旅游规划设计公司-北京绿道联合旅游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 河南档案架,档案密集架,手动密集架,河南密集架批发/报价 | 超声波反应釜【百科】-以马内利仪器 | 原子吸收设备-国产分光光度计-光谱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 | 臭氧灭菌箱-油桶加热箱-原料桶加热融化烘箱-南京腾阳干燥设备厂 臭氧发生器_臭氧消毒机 - 【同林品牌 实力厂家】 | 智慧消防-消防物联网系统云平台| 招商帮-一站式网络营销服务|互联网整合营销|网络推广代运营|信息流推广|招商帮企业招商好帮手|搜索营销推广|短视视频营销推广 | 喷播机厂家_二手喷播机租赁_水泥浆洒布机-河南青山绿水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上海新光明泵业制造有限公司-电动隔膜泵,气动隔膜泵,卧式|立式离心泵厂家 | 升降炉_真空气氛炉_管式电阻炉厂家-山东中辰电炉有限公司 | 办公室家具_板式办公家具定制厂家-FMARTS福玛仕办公家具 | 铝合金脚手架厂家-专注高空作业平台-深圳腾达安全科技 | 北京晚会活动策划|北京节目录制后期剪辑|北京演播厅出租租赁-北京龙视星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杰福伦_磁致伸缩位移传感器_线性位移传感器-意大利GEFRAN杰福伦-河南赉威液压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翻译公司_同传翻译_字幕翻译_合同翻译_英语陪同翻译_影视翻译_翻译盖章-译铭信息 | 塑胶地板-商用PVC地板-pvc地板革-安耐宝pvc塑胶地板厂家 | 色油机-色母机-失重|称重式混料机-称重机-米重机-拌料机-[东莞同锐机械]精密计量科技制造商 | 水冷式工业冷水机组_风冷式工业冷水机_水冷螺杆冷冻机组-深圳市普威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一路商机网-品牌招商加盟优选平台-加盟店排行榜平台 | 流水线电子称-钰恒-上下限报警电子秤-上海宿衡实业有限公司 | 氧氮氢联合测定仪-联测仪-氧氮氢元素分析仪-江苏品彦光电 | 小型玉石雕刻机_家用玉雕机_小型万能雕刻机_凡刻雕刻机官网 | 细石混凝土泵_厂家_价格-烟台九达机械有限公司 | BHK汞灯-百科|上海熙浩实业有限公司 | 武汉天安盾电子设备有限公司 - 安盾安检,武汉安检门,武汉安检机,武汉金属探测器,武汉测温安检门,武汉X光行李安检机,武汉防爆罐,武汉车底安全检查,武汉液体探测仪,武汉安检防爆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