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小學教案 > 數學教案 > 二年級 >

二年級數學教案范例

時間: 新華 二年級

編寫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掌握教學內容,規劃教學流程,增強教學自信心。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二年級數學教案范例,希望對大家寫二年級數學教案范例有所幫助。

二年級數學教案范例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工具:

刻度尺,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你們和老師比,誰高?誰矮?(老師高,同學們矮)

師:高多少?矮多少?比劃一下。你能知道具體高多少,矮多少嗎?

“高多少”,“矮多少”其實是在比較人體的長度,這就要使用長度單位。板書課題——長度單位。

二、探究新知。

(一)統一長度單位。

當古代的人們沒有發明長度單位的時候,他們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圖)觀察這些圖,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說:古人用張開的手臂丈量石頭的寬度,以一拃或腳長為標準量物體的長度。

你覺得他們的這些方法怎么樣?(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攜帶著幾把尺子。一拃、一步都能測量物體的長度,幾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這樣的方法來測量物體?,F在我們就用一拃作單位,量一量桌子的長度。(師生共同測量課桌的長)

交流匯報:課桌的長是幾拃?學生匯報:4拃、5拃半、5拃等等。

教師提出疑問:我量了只有3拃。我們量的都是同樣的課桌,為什么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讓學生充分發表看法,使他們逐步明白:每個人一拃的長度不同,進行測量后,量的結果也不同。

追問:要怎樣才能得到相同的結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學生:用相同的標準進行測量。

教師小結:因為測量選用不同的標準,它們的長度單位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這就需要統一長度單位,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單位。

(二)整體感知,認識厘米。

1、教學例

2、觀察尺子,認識刻度。

請同學們拿出自己準備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較一下,觀察它們有什么相同點呢?(學生可能回答:都有豎線、還有數字)

這些豎線有的長有的短,我們把它叫做刻度線。每一個數字都對著一條比較長的刻度線,第一個數字是0,我們就把這條刻度線叫做刻度0。后面的呢?(刻度1……)讓我們來讀一下這些刻度。

尺子上有這樣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學的尺子上是“厘米”兩個字,其實cm就表示厘米的意思?!袄迕住笔且粋€統一的長度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一般用“厘米”作單位。

3、認識1厘米。

教師指出:這個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線一樣,表示從這里開始。從刻度0到刻度1的長度就是1厘米。

尺子上還有哪一段的長度也是1厘米呢?誰上來指指看?

教師邊講解邊示范(加手勢):從刻度2到刻度3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是1厘米,從刻度3到刻度4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也是1厘米,從刻度4到刻度5呢?我們發現了什么?(每一個大格的長度都是1厘米。)因為每個大格的長度都一樣,所以我們在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時才有了統一的標準。

同學們你們覺得1厘米的長度怎么樣啊?(很短)是呀,1厘米確實很短。

追問: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呢?(讓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呈現食指的寬度、田字格的寬度、圖釘的長度。

用1厘米來說一句話:我們的食指寬大約是1厘米。你也能用1厘米說一句話嗎?

學生積極發言。

4、認識幾厘米。

師:剛才同學們認識了1厘米,那現在老師要增加難度了,看從0到3的長度是幾厘米,從0到7呢?

學生自主學習。

5、教學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課前準備好的紙條,用手比劃下它的長度,說說它可能是幾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匯報交流。

教師邊講解邊示范:把尺的刻度0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的長度就是幾厘米。提醒學生注意在測量時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測量的物體邊上,沿著物體的直邊來量,量時要按緊尺子。

6、實踐應用。拿起數學書,找到封面上比較短的那條邊,估計這條短邊大約有多長?再量一量,看你估計得是否準確。再量一量數學書長邊的長。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看刻度尺,說出鉛筆的長度,再說說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先估一估大約幾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2題。

看著尺子上的刻度,說出手掌的寬和一拃的長大約是幾厘米。

說明:接近8厘米的,我們說它大約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測量從腳尖到腳尖的距離。

課后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懂得了測量物體的長度必須用統一的長度單位,還認識了1厘米的長度,并會用手上的尺子測量身邊物體的長度。

課后習題:

一、填一填。

1、要知道物體的長度,可以用()來量。

2、圖釘的長大約是()。

3、曲別針的長是3()。

4、1米=()厘米。

5、操場跑道長400()。

二、小小畫家。

1、畫一條長3厘米的線段。

2、畫一條長5厘米的線段。

3、先畫一條5厘米長的線段,再畫一條比它短4厘米的線段。

二年級數學教案范例篇2

教材分析:質數和合數,是在約數和倍數以及能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質數和合數是求最大公約數、最小公倍數以約分、通分的基礎。因此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僅要使學生掌握質數、合數的概念,而且能較快地看出常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教學內容: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教科書第58頁、第59頁上半頁的內容及練習十三中的1~4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質數和合數的概念,知道它們的聯系和區別。

2、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3、培養學生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掌握質數、合數概念,會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教學難點: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教學關鍵:使學生把握住質數和合數的根本區別在于:質數,只有1和本身二個約數;合數,除了1和本身,還有其它約數。

教具準備:紙片、投影器、投影片等。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師:“我們學過求過一個數的約數,那么每個數的約數的個數又有什么規律呢?這節課我們來探索這個問題?!?/p>

師:“誰能說說什么是約數?”

生:“如果數a能被數b(b不等于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數,b就做a的約數(或a的因數)。

師:“誰又能說說每個數的約數有什么特點?”

生:“一個數的約數的個數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約數是1,最大的約數是它本身?!?/p>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教師出示例1(紙片)時說:“請兩名學生分別寫出左右兩排數的約數?!秉c兩名學生上黑板完成例1。

例1 寫出下面每個數的所有的約數。

1的約數:1 7的約數:1、7

2的約數:1、2 8的約數:1、2、4、8

3的約數:1、3 9的約數:1、3、9

4的約數:1、2、4 10的約數:1、2、5、10

5的約數:1、5 11的約數:1、11

6的約數:1、2、3、6 12的約數:1、2、3、4、 6、12

師:“誰能根據這些數的約數的個數進行分類?”教師在黑板上板書:

有一個約數的是:(生)1

有兩個約數的是:(生)2、3、5、7、11

有兩個以上約數的是:(生)4、6、8、9、10、12

請一名學生上黑板進行分類,其余學生在書上完成。

師:“一個數,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這樣的數叫質數(或素數)(張貼質數概念)。例如,2、3、5、7、11都是質數。誰能說說,還有哪些數是質數?”

生:“13、17、19、23……”

師:“質數的個數數得完嗎?”

生:“數不完,質數的個數有無數個?”

師:“一個數,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約數,這樣的數叫做合數(張貼合數概念)。例如,4、6、8、9、10、12都是合數。誰能說說,還有哪些數是合數?”

生:“4、6、8、100……”

師:“合數的個數數得完嗎?”

生:“合數的個數數不完,它的個數有無數個。”

師:“1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張貼概念)?!?/p>

2、教學例2

師:“根據質數和合數的定義,我們可以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請看例題。”

投影:

判斷下面各數,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17 22 29 35 37 87

質數有:(生)17、29、37

合數有:(生)22、35、87

師:“根據質數和合數的定義,質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合數除了1和它本身外,還有別的約數,請某某同學上來找出所有的質數,并把答案填在投影片上。”

學生填完后,師:“請你說說是怎樣想的。”

生1:“17、29、37是質數。因為17只有1和17兩個約數,29只有1和29兩個約數,37只有1和37兩個約數。”

師:“請某某同學上來找出所有的合數,并把答案填在投影片上?!睂W生填完后,

師:“請你說說是怎樣想的。”

生2:“22、35、87是合數。因為22除了1和22兩個約數外,還有2、11兩個約數,35除了1和35兩個約數外,還有5、7兩個約數,87除了1和87兩個約數外,還有3、29兩個約數?!?/p>

師:“這兩位同學回答得很好,老師相信大家都能夠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了。下面請同學在書上第59面完成中間的做一做?!?/p>

投影:

下面哪些數是質數,哪些是合數?

19 21 43 67

質數:(生)19、43、67

合數:(生) 21

請兩名學生在投影片上分別寫出答案,并請學生說說怎樣想的。

師:“請同學們做一做,20以內的數中,有哪些數是質數。”

學生自己動手制出20以內質數表。

師:“如果給我們一個數,如87,我們怎樣知道這些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是個質數呢?”

生:“我們可以用2、3、5、7、9……去除這個數,如果這個數不能被2、3、5、7、9……這些數整除,就說明這個數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約數,那么它就是一個質數。”

師:“這位同學回答得非常好,判斷一個數是不是質數,我們通常可以用2、3、5、7、9、11……這些數除這個數,如果都不能整除,就說明這個數是質數?!?/p>

三、鞏固練習。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做幾個練習,請看屏幕?!?/p>

投影:題一

檢查下面各數的約數的個數,指出哪些是質數,哪些是合數,分別填在指定的圈里。

27 37 41 51 57 69 83 87

質數 合數

投影:題二

在自然數1~20中:

奇數有: 偶數有:

質數有: 合數有:

投影:題三

下面的判斷對嗎?說出理由。

(1)所有的奇數都是質數。

(2)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

(3)在自然數中,除了質數以外都是合數。

(4)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四、引導小結,板書課題。

師:“請同學回顧一下,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生:“學習了質數、合數的定義;知道了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學會了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p>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知識的課題就是……(板書課題:質數和合數)。”

五、布置作業。

師:“請同學們從課本第62面的第1題中的99數中,先劃掉2的倍數,再依次劃掉3、5、7的倍數(但2、3、5、7本身不劃掉),自己動手制作100以內的質數表。做完以后與第59面中間的質數表對照一下,看誰能夠一氣呵成,制出100以內的質數表。我們今天到此為止,下課!”

六、簡評。

這節課的主要特點是:循循善誘,層層深入。首先,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對例1中12個數的約數的個數的分類,初步使學生認識到根據一個數的約數的個數,可以把自然數分為三類:質數、合數和1。其次,教師進一步讓學生認識這三個概念。再次,教師讓學生從例2中漸漸熟悉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的方法。最后,通過練習使學生完全掌握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的方法。同時,讓學生知道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二年級數學教案范例篇3

一、指導思想

以_為指導,以教育創新為動力,以省“減負”精神為宗旨。為打造“優質均衡和諧教育”而努力。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_,深刻認識新時期新階段對基礎教育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點,提高效率,狠抓落實,大力推進以課程改革為重點的素質教育,促進發展,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二、班級分析

執教的班級共有51名學生,二年級的學生在經過一年的數學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對數學學習也有了必須的了解。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識也有了明顯的增強,可是學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優等生思維活躍,發言進取;中等生課堂上幾乎是“默默無聞”;后進生學習方法不得當,對每個基礎知識掌握的速度總是慢許多。所以,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更多關注后進生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上,并使不一樣的學生得到不一樣的發展。

三、教材分析

(一)教學資料

本學期教材資料包括下頭一些資料:100以內的加、減法的筆算,表內乘法(一),表內乘法(二),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認識角,從不一樣的位置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象,簡單的數據整理方法和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二)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2、明白乘法的含義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熟記全部乘法口訣,熟練地口算兩個一位數相乘。

3、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明白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構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4、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確定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5、能辨認從不一樣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應對稱現象。

6、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經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初步觀察、分析及推理的本事,初步構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能夠有不一樣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忙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進取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忙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7、經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的加、減法筆算,表內乘法。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筆算,以及數學實踐、數學思維的訓練。

四、教學措施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怎樣提,此刻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的有的資料,都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當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在學習中,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要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概括本事和邏輯思維本事。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4、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本事和解答應用題的本事,還誚鼓勵學生動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5、要注意適當滲透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學生對某些數學資料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本事。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了思考過程,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7、要精心設計教案,注重多媒體的應用,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簡便,覺得扎實。

8、要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五、培養優等生,轉化后進生措施

我班后進生構成的很大的原因,就是學習習慣差,毅力缺乏,信心不足。他們不能把握學習語言課程的要點,常常不完成聽說讀寫的任務,怕苦畏難,不肯去做認真理解的細致工作,久而久之,他們獨立思考的本事下降了,敏銳理解新授知識的本事喪失了,他們不差也變得差了。要轉變他們,能夠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應以精彩的語言引發話題,及時點撥,準確評價,創設出和諧融洽的思想品德教育氛圍,使后進生暢所欲言、主動表達出自我的見解。

2、在日常生活中,應當常常向取得提高的學生豎起大拇指;有時給表現好的同學獎勵一本本子;還有時投給學生一縷贊許的目光,伸手親切地摸摸學生的頭,拍拍他的肩膀……

3、數學是一門具有科學性、嚴密性的抽象學科,教師應加強教學的直觀性,加強直觀教學能夠吸引后進生的注意力,經過直觀教學,能夠幫忙學生理解概念、性質。

4、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難易適中,

加強對后進生的輔導,督促他們認真完成作業。對作業做得較好或作業有所提高的后進生,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教師要異常注意克服急躁冒進情緒,如對后進生加大、加重作業量的做法。對待后進生,要放低要求,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諄諄誘導,從起點開始,耐心地給予輔導,讓他們一點一滴逐步提高。

培養優等生能夠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創設競爭的氛圍,如優等生他們之間的競爭,挑戰難題的競爭等,促使他們的思維處于進取活躍的狀態。

2、為他們制定更高層次的目標,在完成一個個既定的目標的過程中,感受到自我的價值,以及增強對學習數學的濃厚興趣。

3、鼓勵他們盡量用多種方法,多種思路解決數學問題,盡量想一想與眾不一樣的方法,提高發散思維本事,促進智力發展。

4、教育他們多幫忙需要幫忙的其余同學,在幫忙人的過程中,體會到成就感,從而培養進取的人生態度。

二年級數學教案范例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過河”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會到小括號的作用,能正確計算帶有小括號的運算。

教學準備

掛圖,課件。

切入舉偶

出示掛圖,談話引入。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數學問題??纯磮D,說一說你看懂了什么?

對話平臺

1.說一說。

通過看圖,理解題意。

(1)從圖中你得到了什么信息?指名匯報。

(2)試著做一做。

2.想一想。

由情境入手,領會理解運算順序。

(1)議一議。

29+25÷9這樣列式對嗎?

(2)教師小結。

小括號可以幫助我們改變運算順序,如果在一個算式中有小括號,就要先算小括號中的。

3.試一試。

試著做一做(29+25)÷9。

學中做

1.做一做。

完成做一做的習題。

(1)先說一說計算順序。

(2)再獨力計算。

2.比一比,算一算。

16+24÷818-9×230-6÷3

(16+24)÷8(18-9)×2(30-6)÷3

做中得

1.綜合練習。

(1)在〇里填“<”、“>”或“=”。

7+7+7+8〇7×4+17×9-〇7×7+7

30÷5+1〇30÷(5+1)9-2×4〇(9-2)×4

8+32÷8〇(8+32)÷818+36÷9〇(18+36)÷9

(2)判斷。

①(8+6)×7與8+6×7都要先算乘法。()

②81減去6乘以6的積,列式為:(81-6)×6。()

③在一個算式里,如果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的。()

2.實踐應用。

完成練習三的第2題。

二年級數學教案范例篇5

教學目標

1.理解比和比例的意義及性質.

2.理解比例尺的含義.

教學重點

整理比和比例、求比值及比例尺.

教學難點

正、反比例概念和判斷及應用.

教學步驟

一、基本訓練.

43-27

5.65+0.5 4.80.4 1.25 1001%

0.25402-

二、歸納整理.

(一)比和比例的意義及性質.

1.回憶所學知識,填寫表格【演示課件比和比例】

2.分組討論:

比和分數、除法有什么聯系?

比的基本性質有什么作用?比例的基本性質呢?

3.總結幾種比的化簡方法.【繼續演示課件比和比例】

前項

∶(比號)

后項

比值

除法

分數

(1)整數比化簡,比的前項和后項同時除以它們的最大公約數.

(2)小數比化簡,一般是把前項、后項的小數點向右移動相同的位數(位數不夠補零),使它成為整數比,再用第一種方法化簡.

(3)分數比化簡,一般先把比的前項、后項同時乘上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使它成為整數比,再用第一種方法化簡.

(4)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簡,求出比值后再寫成比的形式.

解比例:12 :x=8 :2

4.鞏固練習.

(1)李師傅昨天6小時做了72個零件,今天8小時做了96個零件.寫出李師傅昨天和今天所做零件個數的比和所用時間的比.這兩個比能組成比例嗎?為什么?

(2)甲數除以乙數的商是1.4,甲數和乙數的比是多少?

(3)解比例: ∶ =8∶2

二年級數學教案范例篇6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刻度尺,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cm,借助實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并通過估測,形成初步的估測意識。

2、過程與方法:

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在測量活動中,體驗合作學習的樂趣,養成做事嚴謹、認真的習慣。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長度單位,用厘米尺測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用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正確方法

教學工具:

課件、數學課文、鉛筆等

教學過程:

1、情景導入

提出問題。

教師:同學們,比一比這兩本書,哪本長,哪本短呢?兩本書到底有多長,有多短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今天我們這幾課就學習這個問題。

2、探究新知

學習第2頁例1。

提出問題:

a、同學們,你們知道我們的課桌有多長嗎?小組討論。

b、交流匯報:剛才同學們想了很多方法,大多用鉛筆、鉛筆盒、課本做為工作測量。下面每4個人為一組和老師一起用手測量課桌的長度。

c、動手操作,合作完成。

匯報:相同的課桌為什么測量的結果不同呢?學生的五拃長,老師的三拃長。

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手,結果一定會是不同的。

歸納:要想得到相同的答案,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為標準進行測量。

學習第3頁例2

a、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直尺,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指名回答,教師總結,

數字小格大格厘米。

尺子上的線有長有短,我們叫它刻度線。

0在最左端,尺子上的0表示起點。

b、我們身邊有哪些物品是1厘米?

拿出課前準備好的圖釘、田字格本,小組合作,共同操作。

學習第3頁例3

a、發一張課前準好的彩紙,請同學們先估量一下它的長度,然后動手操作量一量。

b、請一名同學上前操作,看看是否正確,然后同學評議。

教師:一定要把彩紙的左端對準直尺上的刻度0,然后看右端在哪個數字上,就是幾厘米。

3、課堂練習

學完測量的方法和注意的事項,讓學生試著測量準備好的鉛筆等物體。

教師提出要求:

a、正確準確的測量自己準備好的物體(鉛筆、橡皮、小刀等)

b、先獨立測量后小組交流

c、小組合作探究。師巡視指導,引導學生注意直尺要水平放,物體的左端要對準直尺上的“0”刻度。

4、鞏固提升

用直尺測量自己的數學課文的短邊。為了照顧理解能力差點的孩子,鞏固提升也是由易到難的安排。

課件出示兩種測量方法,讓學生判斷哪種是正確的,這樣的練習目的也是為了讓學生更好更準確的掌握測量的方法。

課后小結:

a、提問: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b、教師總結

1、厘米是最小的長度單位,在里面尺上,每相鄰兩個數之間是1厘米。

2、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時,要把直尺的“0”刻度對準物體的左端,再看物體的右端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二年級數學教案范例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實物的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并認識物體的輕重。

2、學習簡單的比較物體重量的方法。

3、會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教學重點:

通過實物的操作,讓學生親身體驗并認識物體的輕重。

教學難點:

會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比較物體的輕重。

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授引入

師:同學們,在節日里,爸爸媽媽會給我們買許多禮物,老師這里有些禮物,你能說出哪個玩具比較重?哪個玩具比較輕嗎?

學生交流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比較物品的輕與重

二、新授與探究

探究一:直接觀察

1、氣球和蘋果比

2、小胖和小亞比

師:你知道這個蘋果與這個氣球比哪個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交流

師:小胖和小亞比呢?

師小結:我們可以直接憑經驗來判斷。蘋果重,氣球輕。

根據圖片看出小胖重小亞輕。

探究二:動手操作

1、比較下列物體的輕重、書上第42頁中的2 橡皮、吸鐵石、小汽車等

為學生提供學具,動手操作

2、驗證比較結果:可將這些物品懸掛起來

之后小結方法掂一掂等方法

師:數學書和文具盒比誰輕誰重?

學生交流,你是怎么比的?

師小結:我們可以用方法來比輕重。

探究三

1、小包裝的酸奶,一包裝3罐,大包裝的酸奶,一包裝6罐,4小包裝的和2大包裝的酸奶,哪個重?哪個輕?

2、4只羽毛球的重量和6個乒乓球的重量相等,都是24克,羽毛球和乒乓球哪個重?哪個輕?

小結:比較物體的重量,我們還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來判斷

三、練習與鞏固

練習一

1、判斷輕重

棉花和小鐵球

西瓜和葡萄

冰箱和電話

練習二

小木箱一箱可裝4瓶汽油,大木箱一箱可裝8瓶汽油。那么12箱小木箱裝的汽油重量和6箱大木箱裝的汽油重量,哪個重?哪個輕?

生:12×4=48(瓶)

6×8=48(瓶)

答:一樣重。

師小結:比較物體的重量,我們還可以用算一算的方法來判斷。

練習二

小組活動

請小朋友把帶來的物品,用今天學習的比較物體輕重的方法,來比一比它們的輕與重。

小組交流

課堂小結

四、本課小結

比較物體的輕重,在生活中我們常用看一看、掂一掂、算一算……來比較。

課后習題

五、課后作業

教科書P42

二年級數學教案范例篇8

1、口算:

61-41=70-12=82-48=47-25=

48-26=46+18=26+26=16+28=

35-29=54-18=51-17=3500+2000=

300+500=600+100=800-700=1500-500=

2300+40=3600-400=5400+300=400+800=

2、填空

(1)10個一是(),10個十是(),10個百是(),10個千是()。

從右邊數起第三位是()位,第五位是()位。

5070是()位數,位上的數是(),表示()個(),7在()位上,表示()個()。

6個百、3個十和8個一組成()。7個一和2個千組成的數是()。

3個千和9個百組成的數是()。

的四位數是(),最小的五位數是(),這兩個數相差()。

3469后面的一個數是()。和九千相鄰的兩個數是()和()。

四千五百前面的一個數是()。

用4、0、8、5四個數字組成最小的四位數是(),的四位數()。

898約是(),4098約是(),1013約是(),5998約是(),

(2)1千克=()克8千克=()克10千克=()克

7000克=()千克5000克=()千克

(3)在○里填上“>”、“<”、或“=”。

2千克○2000克5000克○6千克700克○1千克

1千克○900克6000克○5900克8千克○8010克

3500克○4千克5000克○5千克430克○4千克

(4)在()里填上合適的單位:

一個蘋果重150()一袋餅干重500()

一個西瓜重5()一個足球重500()

一個雞蛋大約重50()一袋大米重10()

一只小羊大約重15()小明的體重是25()

二年級數學教案范例篇9

教學目標:

1、借助實際情境和操作活動,認識直線、線段與射線。

2、探索并發現、理解三種線的特征,體會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與聯系。

3、培養學生的觀察、動手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學重點:

探索并發現、理解三種線的特征,體會直線、線段、射線的區別與聯系。

教具、學具準備:

自制課件直尺

教學過程設計:

教學活動

設計意圖

活動一:說一說

1、師板書:線

2、談話:這是什么字?說說你平時見過的線。

3、導入:剛才大家談的很多都是生活中看到的、摸到的線,今天的數學課我們一起來研究數學中的三種線,這三種線分別叫做直線、線段、射線,同時板書課題:線的認識(直線、線段、射線)

4、引發思考:看到課題你有什么問題?

活動二:看一看

1、課件出示“看一看”的三幅圖。

2、畫一畫:

(1)教師示范用線表示一條斑馬線。

(2)學生試著用線表示:斑馬線、射燈發出來的光線、鐵軌。(學生在紙上畫一畫,教師及時展示,并相機對比用上直尺和沒有用上直尺的同學的作品,適時進行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

3、課件演示抽象出來的三種線。

活動三:想一想認一認

1、思考:你們覺得這三種線都可以叫做什么?為什么?

2、認一認(課件演示三種線的名稱,并認識端點)。

3、閉眼想象,動手描描。

活動四:說一說

1、獨立思考:直線、線段、射線都有什么特征?

2、小組交流。

3、全班反饋。

4、討論:這三種線之間有什么聯系和區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表示它們之間的聯系和區別。

5、小組匯報交流。

(教師巡視,選擇學生認可的方式進行歸納總結。當學生匯報時沒有用表格形式整理,教師可以出示:

名稱

共同點

不同點

直線

都是直的

線段和射線是直線的一部分

沒有端點,可無限延長

線段

有兩個端點,不可無限延長

射線

只有一個端點,可無限延長

活動五讀一讀

1、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三種線,請個別學生辨認。

2、學生在本子上分別畫出三種線,同桌相互辨認。

3、提出問題:其實這些圖形都有自己的名字,書上16頁告訴大家怎樣讀。(學生自學課本)

4、同桌相互讀一讀。

5、提出問題:射線AB和射線BA一樣嗎?它們有什么不同?

6、教師小結。

活動六闖一闖

1、猜謎語,打一線的名稱。

有始有終無始無終有始無終。

2、找一找。你能從中找到線段、射線、直線嗎?總結反思。

1、說說收獲。

2、師小結:今天我們認識了直線、線段、射線。我們的知識在一天天增長,如果說用我們今天所學的線來表示你們日益增長的知識,你們喜歡用哪條線來表示?

以生活中的線引出數學中的線,加強生活與數學的聯系,激發學生興趣。

開門見山引出三種線的名稱,直接切入課的主題。

通過提問,幫助學生整理并明確本節課的目標。

通過看一看、畫一畫,讓學生經歷從現實情境中抽象直線、線段、射線的過程,為進一步體驗、對比三種線的特征做基礎。

在起名和說原因的過程中初步體會三種線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

通過課件幫助學生初步建立三種線的表象。

這個環節重點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交流討論,匯報整理,進一步理解三種線的特征、聯系、區別。重點引導學生從線的形狀、端點個數、延長情況等方面進行匯報,并能結合生活實際談自己對線的認識。

要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交流。

教師在總結時注意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模型。

通過畫、辨認加強對每種線的特征的認識。

自學課本,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拓展練習設計,通過幾個成語的出現猜線的名稱,溝通學生對語文文字理解和數學概念直觀形象的認識。

此練習設計旨在幫助學生加深對三種線之間聯系的理解。

二年級數學教案范例篇10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01頁例5、課堂活動1、2題及第102頁練習十四2~4題。

教學目標:

1、經歷探索有余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理解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2、培養學生初步的試商能力。

教學重、難點:

探究余數必須小于除數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 口算。

324 637 549

(2)把7朵花平均分給3個小朋友,每人分得幾朵?還剩幾朵?比較一下這道題與上面的3道題有什么不同。

(3)揭示課題:像第2題這樣的除法叫有余數除法,今天我們繼續探究有余數的除法。(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示例

引導學生觀察:這兩個同學的豎式有哪些不同?

學生思考后,回答。

教師:這兩個同學的豎式各表示什么意思?

引導學生說出:第一個豎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7,還余8個沒分;第二個豎式表示把50平均分成6份,每份是8,還余2個沒分。

議一議:哪一位同學的計算是正確的,為什么?

學生思考后,在小組內交流各自的想法,并匯報:第一個豎式,余數是8,比除數6大,還可以再分,把8平均分成6份,每份還能再分1個;第二個豎式,余數是2,比除數6小,把2平均分成6份,每份分不到1個了。所以第二個豎式得到的商是正確的。

教師:你是根據什么來判斷余數能不能再分的?

引導學生思考,得出:余數比除數大,還可以再分;余數比除數小,不能再分。

小結:在計算有余數除法時,余數必須小于除數。

2、自主練習

做試一試的題,指名板演,全班評價。

三、課堂活動

1、完成課堂活動第1題

先引導學生理解:最大能填幾是什么意思?

學生獨立完成后,說一說自己是怎樣做的,初步體驗試商過程。

2、完成課堂活動第2題

先觀察豎式,引導學生比較題目中余數與除數的大小,找出錯誤原因,再改正。

四、鞏固練習

1、練習十四第2題

①學生獨立完成。

②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2、練習十四第3題

①指名板演,其余學生做練習本上。提醒學生注意書寫格式。

②檢查計算結果,集體訂正。

3、練習十四第4題

①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②找做題速度快的學生說一說自己的經驗。

二年級數學教案范例篇11

教學目標:

1. 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法表示的意義,從情境圖中提出有關乘法的數學問題,列出乘法算式進行計算,從而進一步地體會乘法的簡單應用。

2. 在具體的情境中,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培養學生與人合作交流的意識與能力。

養成教育訓練點:

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

教學重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法所表示的意義,能夠列出乘法算式進行計算,體會乘法的簡單應用。

教學難點:

理解乘法表示的意義。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活動一

1. 創設情景:在美麗的地球上,有很多可愛的小動物與我們朝夕相處。瞧!它們來了!(多媒體演示:各種小動物慢慢走來。)

2. 選出自己最喜歡的小動物,講一講關于它,你在畫面上看到些什么。

3. 獨立思考:提出關于數學方面的問題。(教師個別輔導)

組內交流。

在組內交流自己的問題,并請人或自己解決,再說一說是怎樣想的。

全班交流:將你們組里的問題告訴大家,引導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乘法問題上。

教師板書個別問題,并以學生的姓名命名,激發興趣。

4. 討論:小兔子一共有幾個蘿卜?

學生可能出現加、乘兩種方法,讓學生再次感受乘法運算的簡便性,并回憶乘法各部分的名稱。

質疑:算式3×4=12(根)中,3是從哪里來的?4表示什么?12呢?

5.“連一連”

(1)由學生獨立完成,有問題的可與同桌或老師商量。

(2)提問:你發現了什么?

生1:“6+3”沒有吃到水果。

生2:桃子表示3個6,松果表示6個3,但都可以與3×6,6×3連起來。

生3:桃子和松果同樣多。

活動二

1.“說一說”:學生以看圖講故事的方式理解圖意,再試說算式。討論:你發現了什么?

生1:四幅圖都可以用2×3或3×2來表示。

生2:有的表示2個3,有的表示3個2,還有的既表示3個2,又表示2個3。

師:對!它們都可以用2×3來表示。

2.“擺一擺,說一說”:先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實物,再出示算式。

(1)討論:3×2表示幾個幾?動手擺出兩種擺法。

(2)由“小老師”出題,其他同學動手擺一擺,并與同伴說一說。

3.“接力賽”

(1)出示“練一練”第一題的兩個畫面。

(2)小組接力完成:一個說圖意,一個列算式。

一個說還可以怎樣寫,一個評價是否可以得到“智多星”。

活動三

1. 出示超市中商品亂放的場面,提問:這樣的地方你們喜歡嗎?該怎么辦?

2. 學生口述,多媒體演示。

3. 以小組為單位,幫售貨員阿姨清點貨物。

4. 交流評價:老師這里有一張貨物清單,看一看,你們點的對嗎?

活動四

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解決?與同伴說一說。可以引導學生從身邊熟悉的事情說起,如:

每件衣服用5個扣子,4件衣服用幾個扣子?

學生每提出一個問題就列出算式并計算結果,此題可以在同桌之間進行,互相提問題并檢驗對方的計算結果。

課堂小結:

這節課后,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給這節課起名字。

板書設計:

動物聚會

一共有多少個胡蘿卜? 3×4=12(個) 或 4×3=12(個)

一共拿了多少個松果? 3×6=18(個) 或 6×3=18(個)

一共有多少個桃子? 3×6=18(個) 或 6×3=18(個)

一共有幾只小鳥? 3×3=9(只)

二年級數學教案范例篇12

教學目標預設:

1、初步學會用乘法解決簡單問題,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2、能熟練地讀、寫乘法算式,能正確地將加數相同的加未能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3、知道數學知識來源于實踐,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4、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養成學生勤于動腦、認真學習的好習慣。

相關資料教師準備:教學掛圖、投影片。

學生準備:

積木若干塊。

教學重點:

會用乘法解決簡單問題,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

教學難點:

能正確地將加數相同的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并說出算式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開門見山談話引入

小朋友們,你們喜歡玩積木嗎?淘氣最喜歡擺積木了,我們看它擺出了什么圖形?(出示積木圖)

二、合作探究學習新知

1.說一說。

①學生仔細看圖,指導思考提問:一排有幾塊積木?共幾排一共有幾塊積木?

②請學生匯報交流。

③根據學生交流問題,選擇一個進行引導,例如:橫看,每排7塊,有5排,共有7×5或5×7塊。

2、做一做。

①讓學生獨立解答提出的其余問題,然后進行小組交流。

②引導學生思考回答: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可以得出不同的幾個幾。

三、教學效果測評

1、看圖寫乘法算式。

小朋友們除了玩積木,還喜歡玩其他的游戲:

①你能算一算玩游戲的一共有幾人嗎?(書P6.1左圖)

②中途,老師為大家送來了飲料,一共送來了多少瓶呢?(書P6.1右圖)

2、填一填。先讓每位學生都獨立做,然后指名學生說自己是怎樣想的,并說出每個算式的意義。如:求5個6的和是多少或求6個5連加是多少等。

3、送信游戲。

教師將全部算式制成算式卡片發給學生開展送信游戲。(書P6.3)

四、拓展性練習

出示書P9.4情境圖,讓學生看圖提問題,解答后進行小組交流。比一比,哪組提的問題又多又好!

二年級數學教案范例篇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并能根據看到的形狀正確判斷觀察者的位置。

2、通過觀察、比較、辨認、想象等活動,使學生體會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可能不同(也可能相同),培養學生辯證、縝密的數學思維習慣。

3、培養學生認真觀察、仔細傾聽、大膽發言的良好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體會到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看到的物體形狀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難點:

能辨認從不同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教學準備:

幻燈片、玩具小熊、水杯,長方體盒子。

教學過程:

一、思維碰撞,導入主題。

師:今天老師從家里帶來一個盒子,孩子們看看它是什么形狀?師:老師需要三名同學上臺來幫老師一個忙,誰愿意?

學生活動:將長方體盒子放在講臺上,讓三名學生分別站在長方體盒子的不同面,把各自觀察到的盒子的形狀畫在黑板上。

師:(吃驚狀),咦?這三名同學觀察的都是老師帶來的這一個盒子,為什么畫出來的形狀不一樣呢?

生:因為剛剛三名同學站的位置不一樣。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板書課題)。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一)初步感知正面、側面、背面。

1、教師轉動身體,讓學生初步感知正面、側面、背面。

2、拿出玩具小熊進行展示,讓學生簡單感知小熊的正面、側面、背面。

(二)從不同的四個面觀察玩具小熊。

課件出示觀察要求:

a、靜靜的觀察,靜靜的思考。

b、請4位同學觀察匯報,“我在小熊的()面,我看到了小熊的()”。

1、原位觀察,交流,指名匯報。

2、換位觀察,四名學生每次沿順時針方向移動一個座位,直至回到原位。每換一次座位均要做交流及匯報。

討論:從四個不同的位置觀察小熊后有什么發現?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引導總結出: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不同。

3、師:同學們,老師課前還給小熊拍了照片?;脽羝来纬鍪舅膫€面的小熊照片,學生認真觀察,想一想這是從哪個方向拍的。

4、試一試練習鞏固指名匯報,全班評價。

(三)觀察上下認識上面、下面感知物體。

師:除了前面,后面,左邊,右邊,還有什么方位呢?

生:上面、下面。

師:猜一猜他們是從哪個方向看到的?

三、拓展提問,完善探究。

師:通過觀察小熊、數學書,我們都能得出一個結論: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不同。一定是這樣嗎?

師:老師拿出杯子,順時針移動從不同位置觀察。

師:同學們從不同位置觀察杯子后,有沒有什么發現想和大家分享?生:從不同位置觀察觀察水杯,看到的是一樣的。

引導學生小結: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四、全課小結,課后延伸。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想和大家分享的收獲嗎?

師:孩子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可能不同。

五、書本練習,課堂作業本練習做,反饋。

板書設計:

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結果可能不同。

二年級數學教案范例篇14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讓學生鞏固對克和千克的認識,并能根據實際情況區分、應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確的質量概念。

2.通過復習,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學會運用規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目標解析:

本節課復習的內容比較抽象,在復習克和千克的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使用數學的語言描述身邊物體質量的狀態,并能根據實際情況估計出物體的質量,培養學生的估測的意識,幫助學生積累估量的經驗。在復習簡單推理的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推理和有條理地進行數學表達的能力,讓學生學會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

教學重點:鞏固克和千克的認識,形成正確的質量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

教學難點:讓學生學會有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鞏固舊知,引入新知

(一)回顧復習過程 請學生回憶已經復習過本學期的哪些內容,對這些知識還有沒有什么問題。

(二)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將繼續復習克和千克、推理這兩部分內容。

設計意圖:給學生提供一個學習反思的平臺,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提問能力。

二、師生互動,探究新知

(一)復習克和千克

1.梳理。

(1)說一說,你在水果店買東西時都見過什么?

(2)計量物體的質量用什么單位?質量單位有哪些?

2.直觀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會想到什么?

(2)舉例: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質量約是1克或者1千克?

(3)實物展示:1片口香糖約重1克,2袋500克的鹽重1千克。

3.進率關系。

(1)已經明確了克和千克是質量單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關系呢?

(2)說一說多少塊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鹽同樣重?

4.測量。

(1)測量物體的輕重要用到什么?測量時要注意什么?

(2)說一說自己所認識的秤。

5.綜合練習。

(1)完成練習二十二第7題。

學生獨立練習,集體交流時重點說一說第3小題,培養學生養成認真審題的習慣。

(2)完成練習二十二第17題。

要求學生課前調查,填寫調查結果,課上根據調查結果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在一定的情境中喚起學生對物體質量的關注,通過操作、提問活動讓學生去感悟和體驗,有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認知結構。在練習時要讓學生說說自己容易出錯的地方和原因,引起其他同學的注意。

(二)復習推理

1.復習推理(一)。

(1)創設情境:李冰、王明、張強、夏雨一起排隊上車。張強在李冰和王明的中間,夏雨是最后一個,李冰不是第一個。請把他們的名字從前往后寫下來。

(2)思考:你先確定誰的位置?為什么?

(3)學生獨立完成。完成后同桌互相說一說推理的過程,提供充分表達的機會。

(4)指名說一說推理的方法及過程,其他同學補充,引導學生注意表達的有序性。

2.復習推理(二)。

(1)出示題目:在上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這四個數,并且每個數在每行、每列都出現一次。B應該是幾?

(2)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3)匯報交流,教師注意適時點撥。

設計意圖:推理重在過程,復習中讓學生經歷想推理過程、說推理過程、演示推理過程、觀察推理過程等環節,有意識地對推理的方法進行提煉和改善。讓學生明確推理時一般要找到一個關鍵句,作為推理的突破口。完善表格填數的方法,將“確認”與“排除”交替進行,這樣提升了效果,學生也能輕松接受。

三、課堂總結,明確目標

(一)通過這節課的復習,你有什么收獲?

(二)你能用我們今天的復習內容解決身邊的哪些問題?

二年級數學教案范例篇1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認識東、南、西、北的基礎上認識東北、東南、西北和西南,并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來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

2、讓學生在觀察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3、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讓學生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今天的課堂上,全班同學一共分成了幾個小組?大家都清楚自己小組的編號嗎?互相說說,自己分別在第幾小組?

教室里學生的座位排列如下圖,每組都有醒目的標記。

講臺

第一組第四組第六組

第二組第五組第七組

第三組第八組

一、引入

通過對四面八方這個成語中四面的討論,引導學生明確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并在教室的四個墻面分別貼出東、南、西、北四個字。

出示例1圖,其中超市、體育場、人民橋和公園圖片暫不出現。要求學生說出怎樣在地圖或者平面圖上表示這四個方向,然后要求說出學校的東、南、西、北面各有些什么。

引導學生說說對四面八方這個成語中八方的理解,引入新課。(板書:認識方向)

二、展開

1、提出問題,小組討論。

(1)提問:在學校的這一面有一個超市,你知道超市在學校的哪一面嗎?小組討論一下,說說你是怎樣想的。

學生討論匯報。

(2)指出:通常,我們把東面和北面的中間稱做東北,超市在學校的東北面。

(3)提問:這里有一個公園,這里是體育場,這里還有一座人民橋,它們又分別在學校的哪一面呢?小組同學討論一下。

學生討論匯報。

2、歸納小結。

上學期我們認識了東、南、西、北,今天我們又認識了東北、東南、西北和西南。我們用上北、下南、左西、右東能很快記住圖上的東、南、西、北這四個方向,那么怎樣才能很快記住今天學習的東北、東南、西北和西南這四個方向呢?請大家在小組里討論一下,說說你想怎樣記。

學生匯報記憶方法。

三、解決問題

1、指導完成試一試。

(出示試一試中指南針的圖)

提出要求:這是一個指南針,紅色箭頭指向北面。你能把指南針上的八個方向填寫完整嗎?先想一想怎樣填得快,再在書上填一填。

學生在書上填完之后匯報結果。

2、指導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出示想想做做第1題圖)

(1)談話:小動物在體育場參加運動會后要回家了,你能幫助它們找到各自的家嗎?

(2)播放題中四個小動物所說的話,并在圖中呈現相應的文字。

讓學生根據要求在書上連線。

(3)出示正確答案,反饋、訂正。

3、指導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出示一些成熟水果的實景照片)

說明:青山鄉是一個美麗的水果之鄉,在水庫周圍一共種植了8種水果。

(出示水庫及8種水果的圖片,水庫在中間已貼好,8種水果依次排列在一邊)

提出要求:水果先后成熟了,有許多游客來游覽水果之鄉。你愿意為來游覽的游客制作一張水果種植的示意圖嗎?每個小組同學合作完成。小組在活動時,首先要聽清楚老師講的是什么水果,并找到應該擺放的位置,然后把圖片貼上去。

說明:桃園在水庫的北面,葡萄園在水庫的東面,梨園在水庫的東北面;水庫的`西南面是蘋果園,水庫的西北面是西瓜園,水庫的西面是山楂園;橘子園在水庫的南面,櫻桃園在水庫的東南面。

根據教師提供的信息,學生制作平面圖。完成后進行展示。

四、應用

1、游戲。

(1)提出要求:我們已經能夠在平面圖上認識八個方向了,那么在現實生活中這八個方向你們也能認識嗎?誰來說一說,教室的西北面在哪里?

(2)示范:伸出右手指向北面,伸出左手指向西面,兩手同時向中間拍一下,這時手就指向西北面。

要求學生用這樣的方法,找到西南、東南和東北這三個方向。

(3)請第五組的同學站起來。每一組的同學自己看一看,你們組在第五組的哪一面?第五組的同學也看一看,其他各組在你們組的哪一面?

學生討論匯報。

啟發思考:都是和第五組比,為什么每個組說的都不一樣呢?

拓展:第一組在第五組的西北面,第五組在第一組的哪一面?第六組在第五組的東北面,第五組在第六組的哪一面?

自由活動:在小組里說說你們組和其他組的位置,看看黑板上貼的方向,想想說對了沒有。

2、制作方向板。

談話:找到了一個方向,怎樣才能很快找到另外的七個方向呢?我們可以自己來制作一個方向板。

教師提示制作方向板的基本方法。學生制作方向板,并寫出八個方向。

使用方向板:把方向板中的北對著北面,指一指,東北在哪里?東南呢?西北和西南呢?(教師說,讓學生指方向)

3、小結。

提問:誰來說說今天學到了哪些知識?在平面圖上怎樣記住這八個方向?在實際生活中怎樣辨認這八個方向?

布置課外活動:現在我們許多住房都有朝南的陽臺和朝南的窗戶。回家在你的房間里先找到北面,再用方向板看看其他幾個方向各有什么。也可以在你家的客廳里先找到北面,再用方向板看看其他幾個方向各有什么。明天來說給同學聽一聽。

4、跳棋游戲。

說明:甲乙雙方各派一名代表,甲方代表提出跳法,乙方代表在方格中移動棋子,玩一次后,甲乙雙方交換角色。組長做裁判,每次移動符合要求的得1分。

學生自由活動。

五、全課總結

通過今天這一堂課的學習,我們又認識了東北、東南、西北和西南這四個方向,對四面八方里的八方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我們在電視里、報紙上經常看到、聽到開發大西北。今天回去后,找一張中國地圖,看看我國西北有哪些省,再看看我國的東北有哪些省。找一找南京大約在上海的哪一個方向,上海大約在北京的哪一個方向。

二年級數學教案范例篇16

1.讓學生能在直角的基礎上辨認銳角和鈍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準確地描述銳角和鈍角的特征。

2.經歷觀察、比較、操作等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踐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進一步建立空間觀念,豐富學生的形象思維。

3.會用相關的工具畫出直角、銳角和鈍角,通過看、說、折、畫、拼、評價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學會與他人合作和交流,學會提出問題并運用一定的策略解決問題,初步形成評價意識,激發學生的創造思維。

4.通過實踐活動,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通過生活情境的創設,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難點:

能辨認銳角和鈍角;能正確區分銳角、鈍角和直角的特征。

教學準備:

1.教具準備:CAI課件,三角板。

2.學具準備:練習紙、三角板、活動角、小棒、粘紙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課件出示:小精靈和上海楊浦大橋的畫面)

小精靈:小朋友,還認識我嗎?我是你們的好朋友聰聰,今天我要帶大家去游覽上海的楊浦大橋,聽說每根斜拉的鋼索和中間制成的柱子之間的角度可有講究了,是許多工程師智慧的結晶啊!

師:原來造大橋還要用到這么多有關角的知識,你能找出橋上的角嗎?

[設計意圖:創設小精靈聰聰帶學生游覽上海這一生活情境,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求知欲。]

二、探索新知

1.感知角。

學生指角,教師用鼠標點擊相同的地方,抽象出角的形狀。

師:小朋友觀察得可真仔細,這些角都是由什么組成的?

生:角是由一個頂點和兩條邊組成的。

師:在找出的角中,有沒有我們學過的角?請說出它的名字。

生:1號、3號角我們學過,是直角。

師:他們說得對嗎?用什么方法能證明它們是不是直角?

學生(七嘴八舌):讓我們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就知道了。

課件演示比角,發現有的和三角板上的直角完全重合,有的不能重合。

師強調:用三角尺上的直角幫助判斷時頂點要重合,一條直角邊重合,再看另一條直角邊。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引發學生自覺參與學習過程,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角的形狀,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為學習新的知識作鋪墊,同時又激發了學生的探索意識。]

2.給角分類。

師:那現在你們能對這六個角進行分類嗎?

生:能!

師:請同桌小朋友先仔細觀察這六個角,再進行分類,分好后說一說是怎么分的,為什么這樣分?

同桌交流,教師巡視,對有困難的學生進行指導。

分法一:分成兩類,1號和3號放在一起,因為它們都是直角;2號、4號、5號、6號在一起,因為它們都不是直角。

教師評價:這一組是根據是不是直角來分的,挺有道理的。

分法二:分成三類,1號和3號放在一起,因為它們都是直角;4號、6號,放在一起,因為它們都比直角小;2號、5號放在一起,因為它們都比直角大。

二年級數學教案范例篇17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學會編制6的乘法口訣,并理解口訣的含義。

2、使學生掌握6的乘法口訣,能熟練地用6的口訣進行計算。

3、并培養學生初步的推理、概括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6的乘法口訣,用口訣正確求積。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口算:

老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直接報得數,并指名說說你用了哪句口訣?

2、列式計算:1個53個4相加5的2倍

3、導入新課: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1~5的乘法口訣,這節課我們將學習6的乘法口訣。

板書課題:6的乘法口訣。

二、新授。

1、教學例題。

(1)出示例題圖提問:圖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1次可以坐6人,2次可以坐多少人?3、4、5、6次呢?出示表格,讓學生自己填寫。

坐的次數 123456

人數 612

(3)一次可以坐6人,是幾個6?怎樣列出乘法算式?你能說一句口訣嗎?

根據提問依次板書:

1個61×6=6一六得六

提問:“一六得六”表示什么意思?(1和6乘,積是6)

(4)2次可以坐12人,是幾個6?用乘法算怎樣列式?請你們編出一句口訣。

根據提問依次板書:

2個62×6=12二六十二

引導學生觀察兩個乘法算式:2個6比1個6多幾?所以第二句口訣的得數比第一句多幾?

(5)3個6、4個6、5個6、6個6相加,各是怎樣列乘法算式?可以編怎樣的口訣呢?請學生按次序寫一道算式,編一句口訣,把35頁上的乘法算式和口訣填完整。

(6)讓學生說出每道算式和相應的每句口訣,老師依次板書算式和口訣。并指名說出每句口訣表示的意思。

(7)引導學生比較。

6的乘法口訣一共有幾句?這些口訣從上到下按順序排列后,每句口訣的積都比它上面的一句多幾?為什么會多6?

(8)請學生把口訣齊讀一編。

再請大家邊輕聲讀邊試著背背看。

(9)試背口訣。

A、師生對口令,開火車說口訣。

B、請學生齊背口訣,再指名背口訣。

2、教學“想一想”。

(1)出示“想一想”6×2=()6×5=()

(2)口算出結果,并說說各用哪一句口訣?

3、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6的乘法口訣,應用6的乘法口訣,能很快地算出6和幾乘積是多少,我們根據一句口訣可以算出兩道算式。

三、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

(1)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訂正。

(2)比較每組兩個算式有何特點?討論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

(1)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2)6的乘法口訣還有幾句?可以用哪些乘法算式?

3、完成“想想做做”。

4、完成“想想做做”。

出示第5題,學生討論交流,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5、完成“想想做做”。

獨立列式、口算、集體訂正,指名說說你為什么用乘法算?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二年級數學教案范例篇18

一、教學內容:P75~76

二、教學目標:

1、鞏固連及的計算方法,能熟練地計算,提高正確率和速度。

2、引導學生運用靈活的。方法解決問題,培養思維靈活性。

3、引導學生運用連加等相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完成連加練習

(二)指導練習

1、完成P75第1題

獨立計算,集體交流,展示算法多樣化。

2、指導學生完成P75練習題2

(1)第1小題可能用下面兩種估算方法,盡管得數有所差別,但都應視為正確做法。

(2)引導學生列出加法算式,計出結果說明。

(3)先估算再口答。

3、完成練習題3

4、完成練習題4

5、完成練習題5

(三)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用了什么樣的方法?

在計算過程中明白估算的重要性

(四)作業:

課本P76中的小調查(以小組為單位)

66759 主站蜘蛛池模板: POM塑料_PBT材料「进口」聚甲醛POM杜邦原料、加纤PBT塑料报价格找利隆塑料 | 干法制粒机_智能干法制粒机_张家港市开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服务器之家 - 专注于服务器技术及软件下载分享 | 汽车润滑油厂家-机油/润滑油代理-高性能机油-领驰慧润滑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 送料机_高速冲床送料机_NC伺服滚轮送料机厂家-东莞市久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手表腕表维修保养鉴定售后服务中心网点 - 名表维修保养 | 周口市风机厂,周鼓风机,河南省周口市风机厂 | 硅胶管挤出机厂家_硅胶挤出机生产线_硅胶条挤出机_臣泽智能装备 贵州科比特-防雷公司厂家提供贵州防雷工程,防雷检测,防雷接地,防雷设备价格,防雷产品报价服务-贵州防雷检测公司 | 全自动过滤器_反冲洗过滤器_自清洗过滤器_量子除垢环_量子环除垢_量子除垢 - 安士睿(北京)过滤设备有限公司 | 雄松华章(广州华章MBA)官网-专注MBA/MPA/MPAcc/MEM辅导培训 | 保镖公司-私人保镖-深圳保镖公司【环宇兄弟保镖】 | 宁夏档案密集柜,智能密集柜,电动手摇密集柜-盛隆柜业宁夏档案密集柜厂家 | 电动葫芦|环链电动葫芦-北京凌鹰名优起重葫芦| 海外仓系统|国际货代系统|退货换标系统|WMS仓储系统|海豚云 | 爱佩恒温恒湿测试箱|高低温实验箱|高低温冲击试验箱|冷热冲击试验箱-您身边的模拟环境试验设备技术专家-合作热线:400-6727-800-广东爱佩试验设备有限公司 | 绿萝净除甲醛|深圳除甲醛公司|测甲醛怎么收费|培训机构|电影院|办公室|车内|室内除甲醛案例|原理|方法|价格立马咨询 | 防渗膜厂家|养殖防渗膜|水产养殖防渗膜-泰安佳路通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 光谱仪_积分球_分布光度计_灯具检测生产厂家_杭州松朗光电【官网】 | 亮化工程,亮化设计,城市亮化工程,亮化资质合作,长沙亮化照明,杰奥思【官网】 | 电池挤压试验机-自行车喷淋-车辆碾压试验装置-深圳德迈盛测控设备有限公司 | 防腐木批发价格_深圳_惠州_东莞防腐木厂家_森源(深圳)防腐木有限公司 | 杭州厂房降温,车间降温设备,车间通风降温,厂房降温方案,杭州嘉友实业爽风品牌 | 吊篮式|移动式冷热冲击试验箱-二槽冷热冲击试验箱-广东科宝 | 水质传感器_水质监测站_雨量监测站_水文监测站-山东水境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 大白菜官网,大白菜winpe,大白菜U盘装系统, u盘启动盘制作工具 | 电伴热系统施工_仪表电伴热保温箱厂家_沃安电伴热管缆工业技术(济南)有限公司 | 四川成都干燥设备_回转筒干燥机_脉冲除尘器_输送设备_热风炉_成都川工星科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杭州公司变更法人-代理记账收费价格-公司注销代办_杭州福道财务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NM-02立式吸污机_ZHCS-02软轴刷_二合一吸刷软轴刷-厦门地坤科技有限公司 | 蓄电池在线监测系统|SF6在线监控泄露报警系统-武汉中电通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旗杆生产厂家_不锈钢锥形旗杆价格_铝合金电动旗杆-上海锥升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 中高频感应加热设备|高频淬火设备|超音频感应加热电源|不锈钢管光亮退火机|真空管烤消设备 - 郑州蓝硕工业炉设备有限公司 | 防火板_饰面耐火板价格、厂家_品牌认准格林雅 | 北京亦庄厂房出租_经开区产业园招商信息平台 | 苏州工作服定做-工作服定制-工作服厂家网站-尺品服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上海乾拓贸易有限公司-日本SMC电磁阀_德国FESTO电磁阀_德国FESTO气缸 | 高楼航空障碍灯厂家哪家好_航空障碍灯厂家_广州北斗星障碍灯有限公司 | 氧氮氢联合测定仪-联测仪-氧氮氢元素分析仪-江苏品彦光电 | 抓斗式清污机|螺杆式|卷扬式启闭机|底轴驱动钢坝|污水处理闸门-方源水利机械 | 上海赞永| 洗砂机械-球磨制砂机-洗沙制砂机械设备_青州冠诚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