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小學三年級教案內容
數學小學三年級教案內容如何寫?數學是人類對事物的抽象結構和模式進行嚴格描述和推導的通用手段,可以應用于現實世界中的任何問題。所有數學對象本質上都是人為定義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數學小學三年級教案內容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小學三年級教案內容(篇1)
《搭配中的學問》: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教材三年級數學上冊第26-27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學習有順序有條理地思考問題,探索規律。
2、方法過程目標:讓學生經歷探索中事物搭配規律和過程,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體驗有序,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方法。
3、情感態度目標:讓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主動與他人合作、交流、體驗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學習有序思考的方法。
教學難點:探索并歸納出簡單搭配現象中的規律,會解決實際問題。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引入:今天有許多位老師來到了我們教室和大家一起上課,我想用握手的方式對他們表示歡迎,誰愿意幫老師想想辦法,怎樣握手才能做到既不重復也不遺漏呢?
2、揭示課題。
師:下面我們就用這中有序的、不重復、不遺漏的思考辦法來學習新課——“搭配中的學問”。
二、自主探究,發現規律。
笑笑的生日
1、穿衣搭配:一件T恤,一條牛仔褲,一條休閑褲,如何搭配出一套衣服?有幾種搭配方法?
2、早餐搭配:
飲料:牛奶豆漿
早點:面包油條
飲料和早點各選一份,有幾種搭配辦法?先自己想想,然后四人一小組交流。
匯報。板書搭配方法,強調有序搭配。啟發說出不同的方法。
3、去動物園的路線
學生獨立完成,師巡視。
匯報,再次強調有序搭配,才能不重復、不遺漏。
4、照相的搭配。
5、找搭配的規律。
6、師小結。
三、鞏固練習
1、石頭、剪子、布的。游戲。
2、猜電話號碼。
四、總結
數學小學三年級教案內容(篇2)
教學目標:
進一步了解用連除解決的實際問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能列式解決這類實際問題。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進一步培養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 進一步了解用連除解決的實際問題的基本結構和數量關系,能列式解決這類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進一步培養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學過程:
一、基本訓練
1、三(4)班有三個小組,每組有6個同學,一共做了108朵紅花,平均每個同學做了幾朵紅花?
2、王叔叔2分鐘打了106個字。他平均每分鐘打了多少個字?如果他照這樣的速度用了8分鐘打完一篇文章,你知道這篇文章有多少個字嗎?
3、三、四年級各有3個班,要選150名同學參加校園文化藝術節的`活動,平均每班要選多少名同學?
4、一個旅行團有153人,他們入住的酒店現在只有5人間的房了,想一想至少需要多少個房間呢?
5、圖書室有3個書架,每個書架5層,一共有750本圖書。平均每層有多少本?
7、三(4)班有4個小組,每組8人,平均每人采5個昆蟲標本。他們班一共采集多少個昆蟲標本?
(以上各題均由學生先獨立思考解答,再班級交流反饋。)
二、拓展練習
1、想想做做9
讓學生充分理解題意,收集題中信息,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班級交流匯報。
2、P14思考題
獨立完成,組織交流討論。
對學生正確的解法給予充分的肯定。
3、商業大廈的牛奶,原價每盒7元,現降價為每盒6元。人民商場同樣的牛奶每盒7元,買4盒送1盒。小華要買5盒牛奶,你建議他在哪家商店買比較合算呢?
4、校園美了,我們的城市更美了。不過,一些非法廣告到處張貼,損害了城市的形象。少先隊員們積極地清除亂貼亂畫,請觀察下面的數據。
三年級以每分鐘清除18張的速度,共清除252張廣告。
四年級清除亂貼亂畫387張,共用9分鐘。
你能提出什么問題?⑴⑵
做完這道題,你有什么想說的?
三、全課總結
四、作業
1、對想想做做6、7兩題進行質疑,對困難學生進行啟發。
2、作業:P14。6、7
數學小學三年級教案內容(篇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
2、通過對比小數加法與整數加法的相同點以加深學生對小數加法的理解。
重點:掌握小數的加法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列豎式計算下面各題,并說一說做整數加法時要注意什么?74+2851+62
(小結時,突出“相同數位對齊,從個位加起。”)
二、新課:
1、設計購物情景圖。學習小數的加法計算。
從畫面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你想購買哪些商品?它們的價格分別是多少元?
你最少選擇購買兩種商品,請你計算一下你一共用去了多少元錢?
計算結束之后說給同桌的小伙伴,你自己是怎樣計算的?(給出活動時間)
學生活動后匯報歸總。得出小數加法的計算方法。(教師可以板書)
教師補充講清,直接用小數計算的書寫格式。(強調格式)
2、試一試(用豎式計算下面各題)
4.5+2.30.9+6.214.1+3.62.08+0.49
3、師生小結,計算小數加法時要注意什么?
形成文字。計算小數加法時,要使相同數位對齊,也就是要把小數點對齊,從低位加起,加得的結果要對齊加數的小數點,點上小數點。
三、實踐活動:
1、把自己的語文、數學課本的單價找出來,計算一下語文、數學兩本書一共用多少元錢?
2、看夠物信息,幫小強計算一共用去多少元錢。
面條一包食鹽一袋火腿腸味精一袋
1.86元1.00元5.06元9.47元
四、鞏固練習
1、判斷正、誤(并說出錯誤的原因)
2、選擇正確的答案填在相應的括號里。
3、摘果游戲
說明(果樹圖上有小數的加法算式,誰計算結果正確,摘下的果子歸誰。)
五、全課歸結
1、通過這節課的活動,你學會了什么本領?
2、你在計算小數加法時,要注意些什么?
第4課時
課題:筆算小數的減法。
內容: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P96頁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1、復習小數加法
0.37+0.5810.9+7.8
2、重點復習小數加法的計算法則。
二、新課:
1、組織學生自學P96頁例4。從例4中你學到了什么?從1.2-0.6=0.6的豎式計算中你發現了什么秘密?它與小數加法比較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你能說一說小數減法的計算方法嗎?(留時間讓學生議論。)
2、結小數的減法的計算方法。(略)
3、設計情景,提出問題,鞏固小數減法的計算。
出數據信息
尺子鉛筆作文本圖畫本筆盒彩色筆
0.80元0.50元1.20元0.60元9.67元12.40元師:根據以上的商品價格,你能提出什么問題,并解決它。
4、回顧對比:
小數減法計算與整數減法計算有什么不同?
小數減法計算與小數加法計算有什么相同點和什么不同點?
三、小組活動,鞏固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說明:1、兩人一組。每人說出一個小數。兩人同時寫豎式計算,比一比誰算得又對又快。在規定的時間內,計算題目多者為勝。
四、練習作業。
1、完成課本P97頁第1、2題
2、課后實踐作業:P97頁第3題。
第5課時
課題:小數加、減法混合練習。
教學內容:課本P97~~P98第4~~6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進一步會計算比較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2、使學生能形成比較正確、熟練的計算技能。
教學重點:熟練小數加、減法混合計算的技能技巧。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4.6+5.40.6+0.80.36+0.4
0.9–0.70.8–0.41–0.6
老師小結口算情況。
二、練習筆算小數加、減法。
1、完成P97第4題和P98第6題。
2、評講時突出兩個帶小數相減,且小數部分只有一位,十分位上的數不夠減,要從整數部分的個位退一的計算方法,作為重點評講。(學生如出現錯誤,結合評講)
三、練習有關小數加減法的文字題。
1、討論:以下兩題應該怎樣列式計算。
(1)0.95比0.58多多少?
(2)已知甲數是7.4,它比乙數多1.3,乙數是幾?
學生列式計算后,老師進行簡單小結:第(1)小題是比較兩數大小,相差多少?可用減法計算,列式計算0.95-0.58=0.37;第(2)小題已知甲數是7.4,它比乙數多1.3,乙數是多少?(也就是乙數比甲數少1.3,求比一個數少幾的數是多少?)用減法計算:即7.4–1.3=6.1,做這類文字題一定要弄清楚誰與誰比,誰大誰小,求大數還是求小數,要分析題中兩數關系,然后選擇正確的算法進行解答。
四、練習有關小數加減法的應用題。(根據學生情況適當加深練習,補充題略)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掌握小數減法的計算方法。
2、通過對比小數減法與整數減法的相同點以加深學生對小數減法的理解。
重點:掌握小數的減法計算方法
數學小學三年級教案內容(篇4)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PPT課件指南針
學生準備:指南針
注:本書“上課解決方案”中的“備教學目標”“備重點難點”見前面的“備課解決方案”。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提問。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那你們去過北京嗎?(學生自由發言,介紹北京)
師:下面老師也和大家一起去游覽北京,看看天安門廣場及周圍都有哪些建筑。(課件出示教材2頁主題圖)
師:你知道人民英雄紀念碑在天安門廣場的哪面嗎?(學生觀察主題圖,用自己的方位知識描述人民英雄紀念碑的位置)
2.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看來僅用我們以前學過的上、下、前、后、左、右來表示方向還不夠清楚,我們還要學習新的有關方向的知識。生活中還有哪些表示方向的詞?(學生自由匯報,有的學生知道東、南、西、北)
師: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怎樣辨認東、南、西、北。(板書課題:認識東、南、西、北)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自然引入,嘗試描述,感受方位詞在描述物體所在位置時的方便,制造認知沖突,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聯系生活,自主探究:
1.初步認識東、南、西、北。
師:一個陽光燦爛的早晨,小明站在操場上鍛煉身體。(課件出示教材3頁例1的情境圖)你們知道他面向的是什么方向嗎?(小明面向的是東)
師:你是怎么看出來的?(因為他面向太陽,太陽是從東方升起的)
課件出示:小明面向的方向是東,他背對的方向是()。
(強調:東和西是一對相反的方向。板書:東與西相對,并讓學生讀一讀)
師:面向東,背對的是西,反過來,當你面向西時,你背對的是什么方向?(東)
課件出示:小明的右邊是南,左邊是()。
(強調:南和北也是一對相反的方向。板書:南與北相對,并讓學生讀一讀)
師:面向南,背對的是北,反過來,當你面向北時,你背對的是什么方向?(南)
師:你有什么好方法來記憶方向呢?老師這兒有一首兒歌,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課件出示:早上起來,面向太陽,前面是東,后面是西,左邊是北,右邊是南。
師:通過讀這首兒歌,你感受到了什么?(東和西是相對的,南和北是相對的)
師:通過剛才的學習,我們認識了東、南、西、北四個方向。現在請同學們仔細觀察例1的情境圖,把下面的四句話填寫完整。
圖書館在校園的____面,體育館在校園的____面。
教學樓在校園的____面,大門在校園的____面。
2.感知教室里的東、南、西、北。
師:指一指太陽升起的方向,你知道我們教室的哪一面是東嗎?(學生用手指一指,并說一說判斷的方法)
師:請同學們全體起立,面向東面,一起說兒歌,并指出方向。(學生邊說兒歌,邊指出方向)
師:我們教室里的東、南、西、北各有什么?請大家用手指一指,說一說。(學生先自由說,再指名說,其余學生根據他說的用手指出東、南、西、北)
3.體驗順時針轉動。
(1)游戲:聽口令。(老師喊口令,學生做動作)
請全體同學起立,面向東面,向右轉,面向南面,再向右轉,面向西面,繼續向右轉,面向北面,接著向右轉,又回到了東面。(正好轉了一圈)
(2)再次感知:按照剛才的順序讓學生再轉一轉,并說說自己有什么發現。
(3)交流發現:東、南、西、北的排列有什么規律呢?(順時針、相對性)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在學生心中建立方向感,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豐富學生的感性經驗。
數學小學三年級教案內容(篇5)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數在統計學上的意義,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3、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使學生理解平均數的含義,初步學會簡單的求平均數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理解平均數
1、師出示一杯水,告訴學生這一大杯水大約600克,而后把這杯水分別到入4個杯子中(每個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們能求出這4個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嗎?
學生動手解決,并交流解決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數”
二、學習計算平均數
1、出示情景圖:說說老師和同學們在干什么?
2、出示統計圖:引導學生收集信息。
3、引導學生運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個:利用這個統計圖,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學生獨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問題:生活中,大家分頭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大家是怎樣集中過來的?如果沒有這個統計圖,只是每個人匯報自己收集了幾個?你們有什么辦法可以知道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多少個?
5、小組討論解決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說說13個就是平均數,那是不是說他們每個人都是收集13個呢?理解平均數是個虛的數。
教師帶領學生共同理解平均數的計算過程以及其中蘊涵的意義。
6、小結
師:同學們,電視上比賽評分時,為何要去掉一分,去掉一最低分?你能說說理由嗎?
引起了學生的激烈討論。學生通過討論解決實際問題,對平均數的理解又上升到一個高度,明白平均數不是一個實在的數,去掉分和最低分是為了讓最后得分不會偏離平均分太遠。
三、鞏固訓練
另外一個環保小組也收集了許多礦泉水瓶,小軍收集15個,小偉收集16個,小朋收集12個,小新收集了13個,這個小組平均每個人收集了幾個?
四、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們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數學小學三年級教案內容(篇6)
教學內容:課本P2—P3
教學目標:
1.結合“買文具”的具體情境,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征。
2.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3.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就在身邊。
教學重點: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教學準備:
教具:掛圖、“附頁1”圖1。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笑笑要到文具店去買文具,可是文具店里的標價牌上的標價是笑笑第一次看到的,她不會讀了,想請同學們幫幫忙。
二、玩中學
1.創設情境,激活先前的生活經驗,感受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征。
(1)出示文具標價牌,學生仔細觀察,并將文具標價中的數分成兩類。
鉛筆0。50元尺子1。06元筆記本3。50元
書包45元水彩筆16。85元鋼筆8。00元文具盒12元
(2)同桌互相說一說小數那一類中每一種文具的單價表示幾元幾角幾分。
(3)動筆填寫各種文具的價格,同桌互相檢查核對。
2.觀察對比,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1)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小數與以前學過的數,并進行比較,說說這組數有什么特點。
(2)說明像3.50,1.06,16.85,……這樣的數叫做小數,認識小數點。
(3)簡單介紹小數的來歷。了解小數的讀法,同桌之間互相讀一讀。
(4)用小數的形式寫一寫文具的單價,再讀一讀。(可以寫書上的,也可以寫生活中自己熟悉的單價。)
(5)小討論:小數點重要嗎?(小明把筆記本的單價3.50元寫成0.35元,會造成什么后果?讓學生議一議,交流后匯報。)
3.生活中你還在哪里見過小數?
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見過的小數,如有的學生說不出來,可留作業,讓學生去生活中找一找,下次課前再交流。
4.試一試。
獨立完成“試一試”中的習題,同桌互相反饋。
三、學中做
1.寫一寫,讀一讀。完成“練一練”第1題。
學生自己理解題意,獨立完成。注意指導“一張20元的人民幣與一枚5分硬幣一共是多少錢”這一小題的寫法、讀法。
2.完成“練一練”第2題。
四、做中得
數學游戲。完成“練一練”第3題。
五、總結。
數學小學三年級教案內容(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活動,進一步鞏固本單元所學的知識,加深理解,提高掌握水平。
2、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有關實際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
通過練習,進一步鞏固對分數含義的理解和分數大小比較的算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新課。
計算下面各題:
2/5+1/5= 3/8+5/8= 7/9-4/9= 1-1/3= 4/6+5/6=
7/8-7/8= 10-4/4= 14/30+5/30= 12/28+16/28=
二、新授
1、涂色部分是幾分之幾?
2、涂一涂,比一比。
3、爸爸吃了六分之二,媽媽吃了六分之一。
(1)他們一共吃了這張餅的幾分之幾?
(2)還剩下幾分之幾?
4、分數計算
5、一個月餅平均分成8塊,兩個共吃了這個餅的幾分之幾?
6、有三個蘋果四個梨
蘋果占全部水果的幾分之幾?
梨占全部水果的幾分之幾?
蘋果占的分數比梨少幾分之幾?
7、陰影部分是這個圖形的幾分之幾?
8、(1)參加跳繩活動的共有幾人?
(2)男同學占總人數幾分之幾,女同學占總人數的幾分之幾?
(3)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9、數學故事
10、實踐活動:制作七巧板。
這是個具有實踐性和挑戰性的活動。“想一想”中要用到分數的知識。七巧板又變成了研究分數加減法的學具了。
一定要鼓勵學生親手制作七巧板,這不僅能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更能使他們借助操作完成“想一想”中的問題。
11、做一做
(1)拿一張長方形紙,折出一個的正方形,并剪下來。
(2)用剪下的正方形紙,按下面的順序制作七巧板,并涂上不同的顏色。
11、想一想
(1)1號圖形是原正方形的幾分之幾?2號呢?它們共占原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2)3號、4號、5號、6號、7號圖形分別占原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3)用七巧板中的圖形拼出長方形或正方形,估一估,量一量,算出它們的周長和面積大約是多少?
三、小結
課后反思:通過練習活動,使學生進一步鞏固本單元所學的知識,加深理解,能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有關實際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