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三年級數學教案備課
三年級數學教案備課如何寫?亞里士多德把數學定義為“量數學”,這個定義一直到18世紀。從19世紀開始,對數學的研究越來越嚴格,開始涉及群論、投影幾何等與量和度量沒有明確關系的抽象話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2023三年級數學教案備課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2023三年級數學教案備課精選篇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會學習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導學生根據具體情境合理進行估算,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除法估算,表達估算的思路。
教學準備:
口算卡片、每個小組每人準備30根小棒。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鞏固技能:
1、師出示口算卡片:
1800÷32400÷6250÷5420÷6
2700÷9140÷7120÷65400÷6
學生開火車直接說得數。看哪一組開得又對又快。
2、同桌一人說算式一人回答,答對的就坐下。
二、引入情境,激發興趣:
1、出示教學掛圖,呈現農貿市場的情境圖
師:上一節課我們共同為趙伯伯、李阿姨和王叔叔解決了難題,這節課我們繼續為李叔叔他們三人解決困難,好嗎?他們遇到了什么難題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2、呈現李叔叔三人的情境圖:
師:你們看,李叔叔他們三人想怎么把蔬菜運走呀?
(用三輛車一次把這124箱蔬菜全部運完。)
課件演示:小精靈聰聰出現了:你們能提出什么問題嗎?
同桌交流、討論。
請學生提出問題,老師板書:
李叔叔他們三人平均每人大約運多少箱?
師:這道題該怎么解決呢?(讓學生討論)
三、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師引導:你能大概猜一下他們每一個人運了多少箱嗎?可以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解決它呢?
生討論后反饋結果。
請一學生敘述估算的過程。
可能出現以下幾種情況:
(1)把124看成120,120÷3=40(箱)
(2)把124拆成120和4,再分別和3除,每人平均分了40箱,還剩4箱,又分了一次,最后還剩下一箱,每個人大約運了41箱。
師板書:124÷3≈40(箱)
或者124=120+4120÷3=404÷3=1……1
124÷3≈41(箱)
四、小結:
師:剛才你們是用什么方法很快地幫李叔叔解決難題的?(估算)這節課讓你學到了什么知識?(學生發言)在生活中你還認為哪些地方用得到估算呢?
估算經常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它是一種非常有用的方法,當我們遇到數字較大的題目,比如分東西,而你又不能準確地算出該平均分多少物品給每個人時,我們就可以用估算來計算。
五、鞏固練習,加深印象:
做P16“做一做”第1、2題
1、學生說說題意,并說一說為什么260可以看作240或者280。
之后解答這道題目。
2、要求學生獨立完成本道題。之后進行全班性講評。
六、課外延伸,拓展思維:
游戲:神算子
游戲的規則:
1、要求學生把事先準備好的牙簽放到一起。
2、每抓一把牙簽后放到一邊,先數出根數。接著再快速地算出該平均分給組內每個成員多少根牙簽。
3、每人一次機會。看誰算得又快又好。
4、最后評選出組內的神算子。
板書設計:
124÷3≈40(箱)
或者124=120+4
120÷3=40(箱)4÷3=1(箱)……1(箱)
124÷3≈41(箱)
2023三年級數學教案備課精選篇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三年級下冊第16頁例2及“做一做”練習三第3、4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體會學習除法估算的必要性,了解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
2、引導學生根據具體情境合理進行估算,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應用數學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出問題。
1、課本例2:李叔叔他們三人平均每人大約運多少箱?
2、李思家4個月用電143度,平均每個月用電多少度?
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1、列式:124÷3≈153÷4≈
2、請學生說一說算式的意思。
3、學習估算方法。
(1)124÷3≈如何估算?
生1:124≈120190÷3=40124÷3≈40
生2:124=120+4120÷3=404÷3≈140+1=41
分析與比較:兩種方法都正確,雖有細微差異,但都接近準確值,不影響對問題的合理解決。
(2)學生獨立估算:143÷4≈
生1:143≈160160÷4=40143÷4≈40
生2:143≈120190÷4=30143÷4≈30
引導學生歸納除數是一位數除法估算的一般方法:把被除數看成整百(整十)或幾百幾十(幾千幾百)的數,除數不變,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進行計算。
三、聯系實際進行估算。
1、每本筆記本3元,200元最多能買多少本?
2、185人的旅游團要在“陽光飯店”住宿,每4人一間,最少需要多少間?
第1題:
(1)學生獨立列式估算200÷3≈_____。
生1:200≈210210÷3=70200÷3≈70最多能買70本。
生2:200≈180180÷3=60200÷3≈60最多能買60本。
生3:200=180+____0÷3=6020÷3≈660+6=66最多能買66本。
(2)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哪個答案合適?200元能估成210元嗎?為什么?
(3)組織學生交流:只有200元,估算時不能將200估大,只能估小。
第2題:
(1)學生獨立列式估算。185÷4≈
生1:185≈____00÷4=50185÷4≈50最少需要50間。
生2:185≈160160÷4=40185÷4≈40最少需要40間。
(2)組織學生討論:你認為哪個答案合適?185能估成160元嗎?為什么?
(3)組織學生交流:已知有185人需要住宿,在考慮所需房間數時,應將185看成200,這樣才能保證有足夠的房間。
四、引導學生說一說生活中應用除法進行估算的例子
五、鞏固練習。
1、做一做第1題。讓學生思考:小白兔和小花貓的想法都對嗎?為什么?
2、做一做第2題:估算學生獨立完成。
六、全課小結,學生談體會。
2023三年級數學教案備課精選篇3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整數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從整數到分數是數的概念的一次擴展,又是學生認識數的概念的一次質的飛躍。因為無論在意義上,還是在讀寫方法上以及計算方法上,它們都有很大的差異。分數概念抽象,學生接受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一次學好。而認識幾分之一是認識幾分之幾的第一階段,是單元教材的“核心”,也是整個單元的起始課,對以后學習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對于分數的理解:分數是一種過程,是一種數量關系的刻畫,分數是過程的記錄,并不只是結果,是分數關系的表征,并不僅僅是對象的本身。
理念與策略:
1、找準起點。如何將這一全新的`知識內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找準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學生從“實際發展水平”走向“潛在發展水平”的橋梁。教學時,從學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確一半是怎么分的,從而引入用一個新的數來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以1/2為基本模型構建對分數意義的初步理解。
2、充實素材。應用了課件的優勢和學生手中的材料,讓學生折一折,涂一涂,看一看,比一比。從不同角度體會把一個圖形“平均分”,得到的每一份都是這個圖形的二分之一。
3、充分活動。提供充分的實際操作時空,讓學生選一選、涂一涂、說一說等活動,讓學生充分理解幾分之一的數學意義,加深對分數的認識。
4、開放選擇:習題拓展,讓各層次水平的學生進行數學參與。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會比較幾分之一的大小。
2、通過操作、比較、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認識幾分之一的過程,體會幾分之一的含義。
3、體會分數來自生活實際的需要,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進一步產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興趣。
教學重點:
初步認識分數、理解幾分之一的含義。知道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幾分之一。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發現過程和操作過程。
教學準備:
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等圖形和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經驗
師:同學們小新想邀請大家去他的生日派對,你們想去嗎?那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師:小新的好朋友妮妮和阿呆也來到了小新的生日派對,他們走進了蛋糕房,這有4個蛋糕,怎樣分給他們才公平了?你能用一個整數表示出一個人有多少塊蛋糕嗎?
生:每人兩個。用數字2表示。
師:像剛剛這種分法數學上我們叫做?
生:平均分。(副板書:平均分)
師:這兩塊蛋糕平均分給他們,每人分多少?你能用一個整數表示嗎?
師:這只有一個月餅平均分給他們兩個每人分幾個?
師:那么“半個”就是“一半”,半個蛋糕還能用整數表示嗎?
生:不能。
師:是的,當整數不能幫助我們解決問題時,我們可以請分數幫幫忙,這半個蛋糕我們可以用分數1/2來表示。(副板書:1/2)
師:讀分數時我們從下往上讀,為什么能用1/2表示了,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認識簡單的分數幾分之一。(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導入環節,由學生所喜愛的動畫人物創設一個情境,讓學生回顧平均分,從整數過度到分數,初步感知分數產生的意義。“一半”是學生的生活經驗,而“1/2”是生活數字化的結果。學生借助有意義的接受學習,在“生活經驗”與“數學知識”之間架構起知識橋梁。
二、動手操作、學習新知
師:一個蛋糕應該怎樣平均分了?請你用課前老師發的圓片代替蛋糕試著分一分。
師:找一個同學上來分一分。
關注:學生操作的語言表達教師引導對折重合,虛線描折痕,為了能讓大家看得更清晰,老師快速的涂色(斜線表示)
師:你們也是這樣分的嗎?那好,現在請孩子們把圓放進課桌里面去。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圓,這個圓被分成了幾份?每份是多少?
追問:這一份是誰的1/2?
師:老師也分了一次,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是怎樣分的?(PPT演示)
小結:分后的兩塊月餅大小完全一樣,這種分法就叫作平均分。
設計意圖:接下來我讓學生自己動手折1/2,讓學生上臺操作,把一個圓片平均分成兩份。全班一起說把一個月餅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它的1/2。學生通過直觀形象的認識后,初步感知和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
三、認識幾分之一。
師:這個月餅被我們分成了幾份?怎樣分的?其中的一份是這個月餅的一半,這半個月餅就是?
追問:半塊月餅是誰的1/2。請同學們一起讀一讀這句話。
師:這條橫線表示平均分,那這個2表示什么?生:分成了2份。追問:怎樣分的?
師:1表示2份中的一份。(副板書:二份中的一份)誰能完整的說一說?
師:這根接力棒紅色的部分請你用一個分數表示。這條線段的紅色部分用分數表示為?
師:孩子們,不同的三個物品,為什么都能用1/2表示了?
生:因為都是平均分。
師:平均分成了幾份?那其中的一份就是?師:誰能完整的說一說。
小結;
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2分,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物體的1/2。師:圓紅色的部分用一個分數表示,現在圓有什么變化?紅色的部分怎么表示?現在了?
師:為什么大小不一樣的圓都能用1/2來表示?
生:因為是把圓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
師:誰能像他這樣有條理的再來說一說?
師:出示不是平均分的一個圓。這個圓的陰影部分能用1/2表示嗎?
小結:看來要想用分數表示必須要平均分。
認識1/4
把一塊月餅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寫作( )/( )為什么填4。
認識1/3
把一個圓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寫作( )/( ) 。
為什么填4?為什么填1,你是怎樣想的?
認識1/5
把一張長方形紙平均分成5份。指出它的五分之一。
除了第一塊,還有嗎?(這三個分數結合PPT講)思維拓展:如果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5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100份取其中的一份是?如果分成9份取其中的兩份是?設計意圖:學生初步感知和理解1/2后,我通過月餅、接力棒、線段三種不同物體、以及大小不同的圓強調平均分成兩份,理解分數意義。然后在理解1/2的基礎上認識1/3、1/4、1/5,培養學生知識的遷移能力,內化分數意義的理解。從分數意義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學習分數的讀、寫法。
四、分數的寫法和讀法
先寫分數線,表示把月餅平均分;
再寫分母“3”,表示平均分成三份;
最后寫分子“1”,表示三份中的一份。(板書:分數各部分名稱。)同桌間互相說一說1/2各部分的名稱。
五、動手折1/4。
投影展示不同的形式。
小結:雖然折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把這張紙平均分成了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這個正方形的1/4。
六、練習。
2023三年級數學教案備課精選篇4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的活動,認識方向與距離對確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用方向和距離描述物體的位置。
教學難點
對任意角度具體方向的準確描述。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生成問題
春季是運動的最好時節,我們同學們都很愛好運動,不久我校就會舉行一次越野比賽,現在老師將越野圖展現給大家。
二、探索交流 解決問題
1.出示越野圖的起點和終點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運動員,你將從起點向什么方向行進?(方向標)加方向標有什么好處?為什么方向標畫在起點的位置?(以起點為觀測點)
3.自主探究,小組討論,合作交流
例1的學習是讓學生明確可以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教學時,可以與主題圖的教學結合進行,通過情境使學生明確需要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才能確定物體的位置。活動中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可以讓學生小組合作進行探索。
知道在出發點的東北方向就可以出發嗎?如果這樣會發生什么情況?這樣確定方向準確嗎?怎么樣走會更加的準確?
準確的可以說是東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東60°這樣表示嗎?在說具體位置時,一般先說與物體所在方向離得較近(夾角較小)的方向。——靠近哪個方向就把那個方向放在前面。
(距離 1千米)如果沒有距離又會怎樣?
1號點在起點的東偏北30°的方向上,距離是 1千米。你學會表示了嗎?
三、鞏固練習 內化提高
做一做呈現了小明家附近幾處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圖,通過方向與距離的確定,使學生進一步明確確定方向的具體方法。
練習三第1、2題是相應的在地圖上確定方向的練習。
四、回顧整理 反思提升
我們可以根據題目提供的方向和距離這兩個條件來確定物體的位置。首先要確定方向標。
2023三年級數學教案備課精選篇5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生動的情境中,讓學生經歷一位數除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過程,自主探索口算方法。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體驗計算方法的多樣化和靈活性。
3、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類推能力以及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口算思路,掌握口算方法。
教學難點:
正確進行口算。
教學方法:
啟發式和嘗試教學法
教具:
題卡、小黑板、掛圖
教學過程:
一、溝通舊知,建立聯系
看卡片說得數(表內乘除法)
二、提出問題,引入新知
剛才的口算題是我們以前學過的表內乘除法口算,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還經常會遇到許多用除法解決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口算除法。(板書課題,提出目標。)
同學們請看黑板上的掛圖,你從圖中獲得哪些數學信息?(指名回答)
根據我們獲得的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自己輕聲說一說)
師有重點地板書如下:
生1:趙伯伯平均每次運多少箱黃瓜?
生2:王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生3:李阿姨平均每人運多少箱?
生4:李叔叔平均每次運多少箱?
生5:李叔叔平均每次大約運多少箱?
師:同學們真了不起,提出了這么多數學問題!
指第一個問題,會列算式嗎?(指名列式)
請問為什么用除法計算?
會讀嗎?指名讀(順讀、倒讀)
三、思考交流,探索新知
1、60÷3=20(箱)你們是怎么算出來的呢?自己先獨立思考,然后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口算方法。
2、小組選代表全班交流
方法一:想乘法算除法————20×3=60,所以60÷3=20。
方法二:去添0法————6÷3=2,所以60÷3=20。
方法三:擺小棒的方法來驗證。
方法四:6個十÷3=2個十=20。
小結:同學們的口算方法都不錯,說一說自己喜歡的方法。我們做題時不管采用哪種口算方法,只要算得又對又快就行了。
4、生獨立解決第二個問題和第三個問題,并與同桌說說第三題的口算方法。
5、指名回答,師板書。強化兩種讀法。同時說出第三題的口算方法。
6、剛才我們所學的知識就在14——15頁,同學們看書填空,有不懂的就提出來。(4、5題下節課再研究)
通過上面的學習,同學們已經撐握了各種各樣的口算方法。下面我們就用這些方法進行練習,看誰算得又對又快。
四、活動體驗,鞏固運用。
1、做一做1、2題。
(1)題獨立完成。
(2)題獨立完成,指名說口算方法。再觀察一列(還可再加兩題),看看能發現什么?
師生總結:除數不變,被除數擴大10倍、100倍、1000倍……商也擴大相同的倍數。
師:計算時,應根據題目條件靈活計算。
(3)學習“你知道嗎?”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想法?
讓生感受數學符號產生過程和數學家的智慧。同時讓學生查閱課外資料,了解一些有關除法史料以及對學生滲透數學文化。
2、看算式,寫得數。(小黑板)
480÷6640÷8420÷7540÷9400÷5210÷7800÷8 100÷5200÷4320÷8450÷9280÷4300÷6560÷8
指名核對,并選題說計算方法。
3、列式計算。
(1)、320里有多少個4?
(2)、90除以3等于多少?
(3)、7除420得多少?
(4)、被除數360,除數是9,商是多少?
獨立完成,指名核對。
4、在□填上合適的數
180÷□=30210÷□=30
1500÷□=300 3000÷□=600
五、回顧全課,暢談感受。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哪些哪些收獲?
2023三年級數學教案備課精選篇6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數學第六冊第9、11頁。
教學目標:
1、在辨認8個方向基礎上,學會看簡單平面的線路圖。并能用恰當詞語描繪物體所在的方向。
2、在對簡單物體的位置關系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師:小朋友在雙休日都喜歡和家長去什么地方?用什么方式去呢?
生:乘公交車。
師:每路公交車都有一定的行車路線,我們在乘車的時候要注意什么?
生:看車是不是經過我們要去的地方。
生:看車開的方向是不是和我們要去的方向一致。
生:看我們要坐幾站才下車……
師:大家提的這些都很有必要了解清楚。今天老師帶大家去泛洋嘉年華游玩,可以乘坐幾路車?首先要學習如何認識路線。(出示課題:認識路線)
二、自主探索,小組合作解決問題。
引入:師出示路線圖。
北 會展中心(嘉年華)
椰風寨
廈大
廈大西村
黃厝
廈大醫院 胡里山 曾厝安小學 白石炮臺
認識29路車的行車路線。
師:有了這張路線圖,你們一定能很快知道各個站點在學校的哪個方向,誰來說一說?
生:胡里山站在學校的西面……
師:小朋友觀察真仔細,你能在小組內說一說29路車的行車路線嗎?
從廈大出發向 行駛……
先引導學生在組內說一說,再全班交流。
師:誰還能說一說你想從哪個站點出發到哪個站點的路線?
請幾個學生說一說自己的行車路線。
3、出示泛洋嘉年華的導游圖。
4、師:我們乘坐29路車來到泛洋嘉年華,這里的游樂項目可真不少,誰來說一說有哪些游樂項目?
5、你最喜歡哪個游樂項目,它在游樂園的什么位置?請你在小組內說一說。
師問:奇遇木馬在奇趣謎宮的什么方向?
動感電影在驚天動地的什么方向?學生指名回答。
接下來由學生提問,學生指名回答。
6、小朋友真聰明,我這兒還有一個要求:我想從入口出發去玩驚天動地、奇趣謎宮、海盜船、奇遇木馬,再從出口回家,我應該先去哪兒,再去哪,請幫我安排一條路線吧。
a)同桌合作完成路線圖。
b)指名介紹路線圖。
c)集體評價。
三、鞏固練習:
1、自己閱讀課本第9頁,對書上提的問題,在小組內說一說,讓小組內同學評一評。
四、全課小結:
小朋友們今天學習了新的知識,說一說今天最感興趣的什么?為什么?
2023三年級數學教案備課精選篇7
教材分析:
復習的重點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統計,面積以及運用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其他內容也比較重要,也要讓學生理解并掌握。數學廣角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數學思想方法,學生只要初步體會集合、等量代換的思想方法就可以了,所以只在練習中出現,加深了解。
復習目標:
1、通過總復習,使學生獲得的知識更加鞏固,進一步提高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2、通過練習,使學生的計算能力、數感、空間觀念、統計思想,以及應用意識等得到提高與發展。
3、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復習重點:
有關除法、乘法計算,統計知識、面積,以及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復習難點:
能運用所學知識正確分析、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以及統計觀念、空間觀念的培養與加強。
第五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用乘法、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課本第115頁的第11、12題,練習二十五的第14~16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用乘法、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的方法,并能較熟練地進行運算。
2、了解用乘法、除法可以解決生活中一些簡單的問題,加強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基本練習
1、口算(出示口算卡)。
5010
8200
400310
56
800 8
255
20__
555
2、計算。
20307
50612
40085
45063
要求
(1)學生獨立計算。
(2)匯報結果,并說一說計算的步驟、方法。
(3)全班交流評價。
二、要點復習
1、用乘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出示題目:圖書館里有16個書架,每個書架有5層,每層放8本,書架一共可以放幾本書?
(1)學生讀題,理解題意;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出示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
(2)根據題中數量關系,正確列式計算。
(3)在學生解答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巡視,有目標地啟發,引導有困難的學生達到基本要求。
(4)鼓勵學生根據題目中給出的條件和問題,選擇正確的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解答。一般情況下學生解答方法有: 8516 8(165) =4016 =880 =640 =640
(5)組織交流。
①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表達解決問題過程和結果的學習活動。
②各小組推出代表向全班學生展示解決問題的方法。
2、用除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 出示題目:某送奶站共有3個送奶小組,每個小組有4人。每天要送牛奶816份,每個送奶員要送多少份?
(1)學生理解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并列式計算。
(2)啟發、引導有困難的學生達到基本要求。
(3)組織交流,讓每個學生都參與表達解決問題過程和結果的學習活動。
各小組推出代表向全班學生展示解決問題的方法,說明每-步解決了什么問題
(4)教師小結。
三、課堂活動
課本第115頁的第11、12題。 讓學生了解題意,根據題目中繪出的條件和問題,選擇正確的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
四、課堂作業
課本第120頁的第14、15、16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