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數學優秀教案
數學教學要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所有的三年級數學教師都必須知道如何寫三年級數學教案,你也來寫一篇和我們分享吧。你是否在找正準備撰寫“三年級數學優秀教案”,下面小編收集了相關的素材,供大家寫文參考!
三年級數學優秀教案篇1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小學數學第三冊課本第76頁例2、例3,課本第76頁“做一做”及練習十七第1題,數學教案-倍的認識。
教材分析:
“倍的認識”是第六單元“表內乘法(二)”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學習完7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生掌握了“倍”知識,為今后利用乘法口訣解決“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及“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幾倍?”等數學問題打下基礎。
教學目標:
1、經歷“倍”的概念的初步形成過程,體驗“一個數的幾倍”的含義。
2、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初步建立“倍”的概念,明白“一個數的幾倍”的具體意義。
3、會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并能用這個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投影儀、學具盒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出示課件)
師:今天的數學課,老師要介紹一位新朋友給同學們認識,它就是小狗菲菲。這節課,我們的新朋友菲菲將和同學一起學習數學知識,同學們愿意嗎?
2、學生活動。
師:上課前,老師請一些學生上來。
師叫3個女同學站在第一排,再叫6個男同學站在第二排(3個3個地站在一起)。
師:第一排有幾個女同學?(3個)
第二排有幾個3?(2個3)
學生回答后,教師引出課題:象這種情況,我們就說男同學是女同學的2倍。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道,學習“倍”的認識。(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1、初步形成“倍”的概念。
(1)教學3倍
帶著學生擺圓片。
第一行擺2個圓片。
學生邊擺邊說:第一行有()個圓片。
再在第二行擺6個圓片,(2個2個地擺)。
邊擺邊說:第二行有()個2。
師:我們就說第二行圓片的個數是第一行的(3)倍,3個2也可以說成2的3倍。
(2)用同樣的方法教學2倍、5倍、1倍。
(3)讓學生觀察、比較前面擺的圓片,在小組中討論:第二行的數量是第一行的幾倍,應該怎樣想?
學生討論后,每組請一個代表匯報討論結果,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第二行的數量是第一行的幾倍?應分兩步思考:一是先看第一行的幾個?二是看第二行有幾個第一行的數量,就是第二行的數量是第一行的幾倍,小學數學教案《數學教案-倍的認識》。
2、鞏固“倍”的概念。
判斷第二行是第一行的幾倍?學生解答時,教師要求學生說出想的過程。
(1)
(2)
3、教學例3。
(1)師:剛才我們學習了,第一行有2個圓片,第二行有3個2,那么第二行是第一行的3倍。
(2)師:如果只告訴我們第一行有2個圓片,第二行是第一行的4倍,那么第二行有幾個2?同學們會擺嗎?下面,同學們自己動手擺擺看。
(3)小組討論:要求第二行有幾個圓片,應怎樣列式計算?為什么?
(4)教師引導學生小結:要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也就是求幾個幾是多少,用乘法計算。
三、拓展延伸,鞏固深化。
1、課本第76頁:“做一做”練習。
先讓讓學生弄清題意,再讓學生獨立地操作學具,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最后列式計算。
2、課本第78頁第1題。
學生練習時,多舉一些實例,結合操作學具,讓學生明白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用乘法計算的道理。
3、小組討論: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倍的知識?
四、全課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三年級數學優秀教案篇2
教學目標:
1、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倍的含義,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2、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幾何直觀。
3、使學生初步體會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的聯系,培養學生觀察、操作、分析及語言表達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理解一個數是另一個數幾倍的含義,建立初步倍的概念。
教學準備:課件,蘿卜圖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鞏固
同學們,在學習新知識之前,老師想考考你們,看看大家能否經得起我的考驗,請看大屏幕。
師:請同學們一起讀一下題目要求。(誰能很快地說出每幅圖有幾個幾?)
師:如果2只鳥看成一份,有2份,我們可以說是()個()呢?
二、探究新知,理解概念。
1、初步認識倍的概念。
數一數
小兔子們數蘿卜,怎么數也數不清,請你們來幫幫忙!
師:你是怎么數的?哦!原來這里有不同種類的蘿卜。你們認識它們嗎?(胡蘿卜、紅蘿卜、白蘿卜)
胡蘿卜2根,紅蘿卜6根,白蘿卜10根(根據學生描述老師在黑板上粘貼蘿卜)
如果把2根胡蘿卜看成一份,(邊說邊圈)你能把紅蘿卜的'根數用“幾個幾”來表述嗎?誰來圈一圈。
一起數一數:1個2,2個2,3個2。
找準關系:用“倍”進行語言表征。
紅蘿卜的根數有3個胡蘿卜那么多,也是3個2根。呈現更簡單的表述方法:紅蘿卜的根數是胡蘿卜的3倍。
板書:紅蘿卜的根數是胡蘿卜的3倍。(指名說,再集體說)
師:還可以說成幾是幾的3倍。(6是2的3倍。)
自主說一說、圈一圈白蘿卜與胡蘿卜的倍數關系。
胡蘿卜2根1份,白蘿卜有這樣的5個2根,所以白蘿卜的根數是胡蘿卜的5倍。
小結:倍的認識,是兩個量通過比較得來的,我們要分清誰是誰的幾倍,就要看誰和誰在比,比的標準不同,結果也就不一樣。
2、進一步理解“倍”。
要求:獨立圈一圈、畫一畫,在小組交流。
3、教師出示課件:把2根胡蘿卜看成一份,白蘿卜有6個2根,白蘿卜的根數是胡蘿卜的6倍。把2根胡蘿卜看成一份,白蘿卜有7個2根,白蘿卜的根數是胡蘿卜的7倍。以此來提問,如果把2根胡蘿卜看成一份,白蘿卜有8個2根。白蘿卜的根數是胡蘿卜的幾倍……
你發現了什么?白蘿卜有幾個2根,它的根數就是胡蘿卜的幾倍。
4、兔媽媽又找來了一根胡蘿卜,此時,胡蘿卜有幾根,現在紅蘿卜是白蘿卜的幾倍?(2倍)
師:誰來說說你的想法。可以用擺一擺,圈一圈的方法哦!
請生演示。
師:同樣都是胡蘿卜,都在和紅蘿卜來比較,紅蘿卜的根數沒有變化,為什么倍數不一樣呢?同學們想一想。
生……
師小結:因為胡蘿卜的根數發生了變化,也就是我們比的標準發生變化,剛才是2根胡蘿卜一份,現在是3根一份,標準變了,倍數也就發生了變化。
三年級數學優秀教案篇3
一、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1~93頁。
二、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幾分之一,會讀會寫幾分之一,能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合作意識,數學思考與語言表達能力。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學習的精神,使之獲得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功體驗。
三、教具、學具準備:
實物投影儀、蘋果、圓片、正方形紙、紙條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出示蘋果
1、把這4個蘋果分給小強和小芳,可以怎樣分?如果分得比較公平,每人分幾個?
學生說出想法后,教師板書:平均分。
2、把2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個?板書:1
3、把1個蘋果平均分給2個同學,每人分幾個?板書:一半
提問:一半蘋果還有別的表示方法嗎?
引出并板書課題:分數。
(二)動手操作、探索交流,獲取新知
1、認識
1)、教師演示分蘋果。指出:把一個蘋果平均分成兩份,每份是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
2)、指導學生讀寫
3)、學生活動:用紙片折出它的,并寫上。
4)、實物投影出示判斷題。
下面哪些圖形的陰影部分是原圖的?哪些不是?說出理由。
(1)(2)(3)(4)
1、認識1/4
1)要得到一個蘋果的1/4應該怎樣分,這個1/4怎么表示出來?怎么寫?
(1)組織學生活動。拿出紙片通過折、涂、看、說等活動感知1/4。
(2)教師演示把一個蘋果分成四塊,每塊是它的四份之一。
(3)小結:像1/2、1/4這樣的數都是分數。
(三)認識其他分數
1、你們還想認識其他的分數(幾分之一)嗎?
(1)組織學生活動。拿出紙片通過折、涂、看、說等活動認識其他的分數。
(2)全班集中匯報。學生自愿將成果展示,在實物投影儀上,說一說各自的分數。
2、完成教科書第93頁“做一做”第1題。
(四)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1、出示第一組圖1/2和1/4。
(1)猜想:哪個分數大一些?
(2)引導學生討論并交流討論信息。
(3)演示1/2和1/4比較重疊過程,讓學生直觀感受。
2、獨立探究,完成第二組圖片,1/4和1/3的比較,再跟小組的同學說一說是怎樣比較的?
3、讓學生小組討論。通過上面兩組數的比較,你發現了什么?師生共同小結幾分之一的分數比較大小的基本方法。
4、完成第93頁“做一做”等2題。
(五)作業
完成第96頁練習二十二的第1~3題。
三年級數學優秀教案篇4
本節課的目標定位是:
1.體驗平均分;初步理解幾分之一。
2.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
3.在動手操作、觀察比較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和數學思考能力。
教學過程:
一、通過對“一半”的認識,理解“一半“的含義
1.說一半是多少:
(1)全班同學的一半
(2)一組同學的一半
(3)一個圓的一半
2.說說一半是怎么分的?(平均分成相等的2分,兩份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所有事物都可以分出一半,一半能用哪個數來表示呢?
像全班同學的一半是用20表示、一組同學的一半是用5人表示,我們能說清它有多少:在現實生活中我們還會經常碰到類似這樣一個圓的一半的情況,我們無法用所學的數說清它到底有多大。于是在數學上引入了分數,就象剛才這位同學說的可以用二分之一,這個分數表示這個圓的一半。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1/2來表示。
4.折一折:在正方形紙上折出二分之一,涂色表示
二、動手操作,理解四分之一
1.你能折出二分之一,四分之一你能折嗎?
2.折好涂色表示四分之一,交流。
(學生對二分之一有了初步認識后,對折四分之一感到很順利)
3.折的方法不同,形狀也不同,為什么都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呢?
(通過這一折,學生理解了只要是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四分之一)
3.辨析:哪幾個圖形可以用四分之一表示,說明理由。
三、分子是1的分數大小比較
1.折過了四分之一,你還能折一折,取一份用分數表示嗎?
學生折出了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等等,他們通過自己操作而得到新的分數很興奮。
2.折出了這么多的分數,你覺得誰折的分數大?
大部分學生都認為三十二分之一,折出的八分之一最小,并且還說了理由:32比8大,當然1/32大。一些學生發現越折越小了,覺得1/32是最小的。(這時教師也不表態 )
4.故事:
豬八戒分西瓜:一次,唐僧派豬八戒前去探路,誰知去了好久也不見回來。于是派孫悟空去找。原來豬八戒在美滋滋的吃西瓜。剛咬第一口,悟空就從天而降。孫悟空說:“我吃西瓜的二分之一。” 八戒心里一直想多吃點,聽了高興極了,說:”我可要吃八分之一。”學生這時候就議論紛紛了,到底誰吃的多呢?這下大部分同學認為孫悟空吃的多,因為他吃了西瓜的一半;一些認為豬八戒吃得多。
課件演示:分西瓜(通過直觀演示:大家一致認為八分之一比二分之一小。并且學生發現:平均分的份數多了,它的一份就小了。)
5.回到折紙時的分數比較,1/8和1/32的比較,這時候,同學們都笑了,原來不能直接用32與8的比較來比較分數的大小,學生認識上提升了。理解了分母越大,平均分的份數就越多,其中的一份就越小。
四、練習運用(略)
三年級數學優秀教案篇5
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認識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培養學生辨認方向的意識,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2)結合具體情境,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出其余的三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讓學生說一說、畫一畫、動一動,加強學生對四個方位的認識和辨認能力,并能靈活根據方位確定物體的位置。
(2)將豐富的生活素材融入教學,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培養學生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教學重點:辨認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并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方向。
教學難點:在具體的情境中,能根據給定的一個方向辨認出其余三個方向。
教具:校園情境圖、多媒體課件。
設計意圖:
《位置和方向》是在學生已經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并在日常生活中積累了關于東、南、西、北感性經驗的基礎上,進一步掌握按水平方向分出東、南、西、北等方位概念,培養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在教學中,我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1、聯系實際,導入新課。
教學時,我考慮到學生剛剛經歷了閑適的假期生活,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盡量貼近學生的假期生活實際,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將生活素材融入教學中,使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我們身邊處處有數學,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生活。
2、聯系生活,自主探索。
在學生已經學會辨認東、南、西、北后,開展了用手勢表示方位、快速轉向辨認方位、游樂場里的小導游、學校方位我知道等豐富多彩的游戲活動,進一步加深和鞏固所學知識。
3、走進生活,活學活用。
讓學生用所學方位知識介紹自己房間是怎樣布置的,并把學生從教室里帶到操場上,用東、南、西、北描述校園里各個方向的物體,使學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過程:
一、聯系實際,導入新課。
師:新學期,我們班上又迎來了一些新同學,他們還不太熟悉我們學校的位置,誰能給他們介紹一下?
(學生用二年級所學的上、下、左、右、前、后等方位知識不能很清楚地描述出學校的位置,從而產生疑問沖突,為新課的導入做好鋪墊。)
(出示課題:位置與方向)
師:今天我們用東、南、西、北這些新的方位知識幫助我們辨別方向。
(開課從學生熟悉、現實的生活中出發,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從而激發強烈地探求欲望。)
二、聯系生活,自主探索。
(一)學會辨認東、南、西、北
1、尋找生活中的數學
師:生活中,你觀察過太陽是從什么方向升起的嗎?
(學生齊聲回答從東方升起)
師:現在坐在教室里觀察,你能在黑板上的哪個方向畫出太陽?(指名一個學生畫,同時老師標出太陽升起的方向是東面)
師:從黑板上太陽的位置,你能知道我們教室里哪一面是東面嗎?請大家面向東面。
(學生運用上、下、前、后、左、右等原有的方位知識幫助認識東、南、西、北)
(在生活中學數學,培養學生用數學的眼光觀察和思考問題的習慣。)
2、分組討論,合作探索
師:我們借助太陽知道了東面,還有幾個方向怎樣確定呢?
(引導學生根據生活常識發現:東與西相對,南與北向對)
(注重聯系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挖掘學生內在探索新知的能力。讓學生不拘一格,從多角度,用多種方法來求證新知。)
3、游戲激趣,鞏固運用
(1)用手勢表示方位
老師說一個方向,學生迅速用手指出來(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知識,培養快速應變能力)
(2)快速轉向辨認方位
師:面向北(生:前北,后南,左西,右東)
面向南(生:前南,后北,左東,右西)
面向東(生:前東,后西,左北,右南)
面向西(生:前西,后東,左南,右北)
(以活動促發展,通過形式多樣、新穎有趣的活動,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熱情,提高學生熟練運用知識的能力。)
(二)用東、南、西、北描述物體所在方向
1、用東、南、西、北描述教室各個方向有什么物體?
2、模擬情景:說出物體所在的方位。
師:請四名學生分別扮演公園里的游樂館,它們分別是海洋動物館、馬戲表演館、
海豚游泳館、兒童影視館。
(請四名學生分別站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再請兩名學生分別扮演游客和導游)
游客:請問我要去海洋動物館該怎么走?
導游:向東走。
(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作用)
3、介紹自己的房間
師:誰能用我們學習的方位知識向大家介紹一下自己的房間是如何布置的?
(學生用東、南、西、北描述自己房間各個方向分別擺有什么物品)
師:請同學們在紙上簡單畫出某某同學的房間布置圖。
(展示幾幅畫得比較準確的圖)
(學數學,用數學,讓學生在應用中鞏固所學知識。)
三、走進生活,活學活用
學生先在操場上仔細觀察,然后兩人一組,互相介紹
1、學生用東、南、西、北描述校園各個方向分別有什么物體。
2、學生介紹校園的物體分別在什么方向。
3、學生之間開展一人提問,一人解答,并嘗試根據所給方向尋找目的地的活動。
(從課堂學習認知回歸實際生活運用,讓學生體驗數學的有用性,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小結
我們在辨認方向時,必須先確定一個方向,然后根據東與西相對、南與北相對的原則來確定其它三個方向。
(將數學經驗歸納整理成數學規律,有利于學生養成探尋規律、整理的知識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