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
《有余數的除法》這部分學習內容包括了體會余數的含義;掌握有余數除法的橫式和豎式寫法;懂得余數比除數小的道理。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1
教學目標
1.通過分草莓的操作活動,使學生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并會用除法算式表示出來,培養學生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2.借助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使學生鞏固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并通過觀察、比較探索余數和除數的關系,理解余數比除數小的道理。
3.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使學生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系。
教學重點: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探索并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教學難點:理解余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教學準備:課件、卡片。
教學過程
一、初步感知有余數除法的含義
1.復習表內除法的含義
教師(出示下圖):把下面這些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教師:請同學們讀一讀題目,并在小組內說一說你都知道了什么?
教師:請同學們邊說邊擺一擺。
學生:6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
教師: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教師隨學生匯報板書:6÷2=3。
教師:6÷2=3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學生:這個算式表示“6個草莓,每2個一盤,可以擺3盤”。
(設計意圖:溝通操作過程、語言表達、算式之間的轉換,使學生明白它們的意思是一樣的,只是表達形式不同。)
2.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
(1)在動手操作中感受平均分時會出現有剩余的情況。
教師(出示下圖):把下面這些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一擺。
教師:請大家用手中的學具邊說邊擺一擺。
教師:在擺的過程中,你們發現了什么問題?
學生:剩下一個草莓沒地方擺了。
教師:這一個草莓沒地方擺了,也就是剩下了1個,多了1個。
(2)在交流中確定表示平均分時有剩余的方法。
教師:請你們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
學生寫算式,教師巡察,了解學生解決問題的基本思路與基本方法,選取典型案例。
教師(出示學生資源):這是咱們班同學的想法(呈現下面3種方式)。請大家仔細看看,你同意用哪一個表示方法?說說你的想法。
教師(針對①):剩下的1個草莓不表示出來行嗎?你是怎樣想的。
教師:(針對②和③):后面的兩種表示方法能清楚地表示出剛才分的過程嗎?7、2、3、1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教師:看來大家都認為需要把剩下的1個草莓表示出來,后面兩種表示方法都對,只不過在數學上規定這樣表示(板書如下)。
7÷2=3(盤)……1(個)
教師:這個算式表示7個草莓,每2個擺一盤,擺了3盤,還剩下1個草莓。省略號表示剩余,1是剩下的草莓數,我們把它叫做余數。
教師: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什么?7、3、2表示什么,余數表示什么?
(3)歸納總結,完善學生的認知結構。
教師: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教師隨學生回答呈現并完善下表。
分的物品 幾個一份 分的結果 算式表達 6個 每2個一盤 分了3盤,恰好分完 6÷2=3(盤)
7個 每2個一盤 分了3盤,還剩一個 7÷2=3(盤)……1(個)
教師(揭示課題):我們這節課學習的新知識就是“有余數的除法”。
(設計意圖: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充分調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在對比中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余數及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為繼續探究奠定基礎。)
二、探索、發現余數和除數的關系
1.按要求操作并記錄
教師(出示下圖):用4根小棒可以擺幾個這樣的正方形?你能列出除法算式嗎?
教師:很好,下面老師就請同學們用小棒來擺一擺這樣的正方形。大家看好,老師給每個小組都準備了不同數量的小棒,請你們用手中的小棒一個一個地擺出像這樣的獨立的正方形(出示下圖),并把擺的結果及所列算式寫在下面的記錄單上。
小棒根數 擺的結果 算式
(注意:教師課前為每組學生準備小棒,小棒的數量在8--16之間,且盡可能保證每組學生的小棒數量不同。)
學生活動,教師巡察,了解學生情況。
2.組織交流
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并隨著交流在黑板上完成如下板書
根數擺的結果算式
8根□□8÷4=2(個)
9根□□19÷4=2(個)……1(根)
10根□□1110÷4=2(個)……2(根)
11根□□11111÷4=2(個)……3(根)
12根□□□12÷4=3(個)
13根□□□113÷4=3(個)……1(根)
14根□□□1114÷4=3(個)……2(根)
15根□□□11115÷4=3(個)……3(根)
16根□□□□16÷4=4(個)
3.通過對比發現余數與除數的關系
教師:仔細觀察這些算式及算式中的余數,你發現了什么?
教師引導學生討論如下問題。
(1)余數可能是1、2、3,可能是4或者5嗎?為什么?說說你的想法。
(2)余數和誰有關系?有什么關系?你是怎樣想的?
(3)你能再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嗎?
教師小結并板書:余數<除數。
教師(小結):剛才我們通過用小棒擺正方形的活動,列舉出了這樣的有規律變化的許多算式。大家通過觀察和比較,發現了在除法算式中余數要比除數小的規律,最后又舉了一些例子進行驗證。看來動手做一做、寫一寫,舉例說一說,這些都是我們研究數學、發現規律的好方法。
4.在游戲中進一步鞏固
教師:下面老師用一堆小棒擺下面的圖形(呈現下圖)。如果有剩余,可能會剩幾根小棒?誰來猜一猜?
教師就如下問題組織學生討論。
(1)可能剩幾根小棒?有幾種情況?
(2)為什么只有這幾種可能性?你是怎樣想的?
教師:如果用這些小棒擺三角形可能會剩幾根小棒?說說你的想法。
(設計意圖:在學生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的基礎上,通過用不同根數的小棒擺正方形的操作過程:一方面鞏固除法和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感知除數與余數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向學生滲透借助直觀研究問題的意識和方法。)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十四”第1題
2.填一填
A÷6=5……□
教師:題目是什么意思?
教師:口里可以填幾,你能完整地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嗎?
(設計意圖: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后交流,互相學習借鑒;進一步體會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以及余數與除數的關系。)
四、課堂總結,明確學習目標
教師:同學們,在今天的學習中你們都有哪些收獲?
……
教師:看來,大家都很好地掌握了今天所學的知識,下節課我們將繼續學習有余數的除法的知識。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2
學習目標:
1、通過情境感知有余數除法的含義。
2、認識余數,理解有余數的除數算式。
教學重點:感知有余數的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數。
教學難點: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算式。
教學準備:草莓圖、小棒
一、激趣定標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第59頁情境圖,觀察引出活動:同學在做什么?想不想參加這個活動?
2、讓學生拿出11根小棒自己擺一擺。
3、揭示課題:認識有余數的除法
二、自學互動(適時點撥)
學習活動(一):感知有余數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師生互動
學習內容:課本第59~60頁的例1。
1、(出示6顆草莓圖)這是什么?一共有幾個?每2個擺一盤,你能擺幾盤?用小棒擺一擺。(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指導)
2、引導學生說出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一共可以擺幾盤?有剩余嗎?學生自由回答。
4、這是平均分的問題,你能把剛才擺的過程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5、學生匯報,教師板書:6÷2=3(盤)。
引導學生說出各個數字在除法算式里的名稱及讀法。
學習活動(二):理解有余數的除法的含義:
學習方式:動手操作感受平均分出現有剩余的情況。
學習內容:出示7顆草莓圖。
1、每2個擺一盤,看看能擺幾盤?(學生動手擺一擺)
說一說,你們發現了什么問題?
師:剩下的還能再平均分嗎?(學生自由回答)
2、你能用一個算式表示出來嗎?
出示算式:7÷2=3(盤)……1(個)
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讓學生回答
3、師:每道題中的商和余數分別表示什么,強調商和余數的單位名稱及讀法。
4、比較歸納。
今天我們分了兩次草莓,這兩次分草莓的過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觀察比較6÷2=3(盤)和7÷2=3(盤)……1(個)這兩道算式,引導學生再次認識到:在生活中分東西會出現兩種情況,一種是全部分完沒有剩余,另一種是分后有剩余,但不夠再分的部分那就是余數。
三、測評訓練
1、完成教材“練習十四”第1。
(1)、讓學生在書上圈一圈,填一填。
(2)、根據圈的結果填空,完成練習。
四、課堂小結
1、同學們,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有哪些收獲?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有余數的除法教案3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掌握有余數的除法豎式的書寫方法,知道各部分的名稱,理解各部分表示的含義。
2. 能夠比較熟悉的筆算有余數的除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3. 讓學生逐步養成書寫工整,計算仔細的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有余數的除法豎式的寫法,豎式各部分的含義,以及用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的方法。
教學難點:
有余數的除法豎式各部分的含義,以及用豎式計算有余數的除法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課件,學生準備直尺。
教學設計:
一、復習舊知
用豎式計算,并說一說計算過程中應該注意些什么?
20÷4 30÷6 24÷6 35÷7
注意:
(1)被除數、除數和商在豎式中的位置;
(2)除法豎式中每一步的含義;
(3)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必須規范。
二、創設情境 引入新課 (課件出示教材第六頁情境圖)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野營時都做了些什么?在他們分工合作安排晚餐和搭帳篷的活動中,你能發現哪些數學信息?結合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收集數學信息以及提出問題。
(1)如果每個人分4條魚,那么22條魚可以分給多少人?
(2)我采了48個野果,平均分給我們小組的9個人,每人能得到幾個?
教師提議:我們就從第一個問題開始解決吧!
三、你問我說,合作探究。
1. 請同學把第一個問題完整的看一遍,思考題目意思和解題方法,并列出算式。 學生匯報情況預設。
題目意思和解題方法:就是要看22里面包含了多少個4?用除法解決。
列出算式:22÷4
2. 請學生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想好后先在小組里交流,看看你想到的辦法和別人的是不是一樣?誰的方法最簡單?教師巡視時注意發現典型算法,為后面的匯報選好候選人。
(小組交流后,請部分同學匯報自己小組的計算方法。)
3.引導學生分析有余數的除法豎式的寫法。
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回憶比較、討論交流,讓有余數的除法豎式逐步變得完善。 提醒學生:
(1)兩位數除以一位數,商是一位數時,商要和被除數的個位對齊。
(2)在用豎式算出商和余數后,還要記得在橫式后面把他們寫出來。
4.思考:
(1)在除法豎式中如何試商?
(2)在豎式中“商與除數的積”是什么意思?
(3)在豎式中從被除數里減去商與除數的積,剩下的是什么?
(小組討論后,老師組織匯報比賽。)
5.比較22÷4與復習題中20÷4的豎式的不同之處。
6.請學生對四種算法進行比較和評論,然后老師再總結發言。
(“擺一擺” “圈一圈” “列豎式筆算” “口算”)
7.請同學們根據剛才的學習,自主解決前面提出的“分野果”的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
四、鞏固練習
(課本第八頁習題)
五、全課小結
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今天學習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舉手發言,對發言學生進行適當的表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