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霜降是農歷幾月初幾
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2023年霜降是農歷幾月初幾_霜降養生,歡迎大家來閱讀。
2023年霜降是農歷幾月初幾
2023年霜降具體時間:10月24日00點20分39秒,九月初十,周二。霜降節氣含有天氣漸冷、初霜出現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也意味著冬天即將開始。霜降時節,養生保健尤為重要,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足見這個節氣對人們的影響。
霜降含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關于霜降說: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矣。“霜降”表示天氣逐漸變冷。
古代平氣法節氣將霜降分為三候: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蜇蟲咸俯。豺狼開始捕獲獵物,祭獸,以獸而祭天報本也,方鋪而祭秋金之義;大地上的樹葉枯黃掉落;蜇蟲也全在洞中不動不食,垂下頭來進入冬眠狀態中。
“霜降”節氣反映的是晝夜溫差變化較大、秋燥明顯、天氣漸漸變冷的氣候特征,并不是表示進入這個節氣就會“降霜”。其實,“霜”也不是從天上降下來的,“霜”是地面的水氣由于溫差變化遇到寒冷空氣凝結成。
氣象學上沒有“霜降”的概念,氣象學上一般把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稱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現的最后一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就是無霜期,“霜”通常出現在秋、冬、春這三個季節。“霜降”節氣與“降霜”無關,兩者不是同一概念。
霜降節氣養生知識
1、足部保暖
常言道:“寒露腳不露”。寒露后,氣溫逐漸降低,市民不要經常赤膊露身以防涼氣侵入體內,同時涼鞋可以收起來了,以防“寒從足生”。晚上用熱水泡腳,可使足部的血管擴張、血流加快,改善腳足部皮膚和組織營養,減少下肢酸痛發生,緩解疲勞。腳自古就有“人體第二心臟”之說。從養生理論看,腳離人體心臟最遠,而負擔最重,最容易導致血液循環不好,加上腳的脂肪層很薄,保溫性能差,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響。因此,足部保暖格外重要。
2、適時添衣
寒露過后,老人、兒童和身體體質較弱者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漸增添衣服。俗話悅“春捂秋凍”,但老人和患有各種慢性疾病者則要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凍”出病來。
換季穿衣別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為主,不穿單衣也是寒露養生的重要一點。研究認為,當環境氣溫降低后,人體上呼吸道的抗病能力就會下降。因此,為預防感冒要適時更衣。
3、朝鹽晚蜜
寒露是熱與冷交替的秋季的開始。養生專家提出,對付秋燥的最佳飲食良方就是“朝朝鹽水,晚晚蜜湯”。
白天喝點鹽水,晚上則喝點蜜水,這既是補充人體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養生、抗拒衰老的飲食良方,還可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
現代醫學證明,蜂蜜對神經衰弱、高血壓、冠狀動脈硬化、肺病等均有療效。秋天常服蜂蜜還可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
4、早睡早起
寒露過后晝短夜長,自然界中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此時便是人們保養陽氣之時,因此,起居時間也應相應調整。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中“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的論斷,就是告訴人們秋季養生的道理。專家說,早睡可順應陽氣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
5、灸臍養秋
如果因脾胃寒涼而腹瀉,可用艾灸的方式解決,艾灸肚臍的方法多種多樣,你可將燃燒的艾條直接懸在肚臍正上1厘米左右處施灸,以有溫熱感為宜。
每次灸半小時左右,每天1次,連灸10次為1療程。一般來說,一年四季都可用此法,但以秋冬季效果最佳。
因體質虛弱而出現的胃腸功能紊亂、神經衰弱等病,用此法防治效果很好。隔姜灸也是現代人常用的一種艾灸方法。取一塊姜,切厚片,在上面扎上幾個眼兒,放在臍上,點燃艾炷,在姜片上進行雀啄灸(就像鳥啄食一樣),以感溫熱且舒適為宜。
6、養陰防燥
寒露后,雨水漸少,天氣干燥,晝熱夜涼。許多人相繼出現中醫上所說的“涼燥”癥狀,即咽干、鼻燥、皮膚干燥等。
飲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銀耳、蘿卜、番茄、蓮藕、百合、沙參等有滋陰潤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水果有梨、提子、荸薺、香蕉等;蔬菜類有胡蘿卜、冬瓜、蓮藕、銀耳和豆類、菌類、海帶、紫菜等。
7、適當養胃
秋天氣溫漸涼,而胃腸道對于寒冷刺激非常敏感,防護不當就會引發胃腸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加重。因此,寒露以后的養生特別要注意養護好胃部。
首先要特別注意胃部保暖,適時增添衣服,夜間睡覺要蓋好棉被。另外,消化道潰瘍的發生、發展與情緒也有一定關系,要注意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緒穩定。
8、適當運動
秋天氣候適宜,空氣質量較佳,不妨多接近自然、多運動,吸收天地精華。
秋季是運動鍛煉的大好時機,可根據個人情況進行鍛煉,長期堅持可增強心肺功能。散步、爬山等都是很好的選擇,但開始時強度不宜太大,應逐漸增加運動量。
9、掃除抑郁
秋季,臨床上抑郁狀態的患者明顯增多。專家指出,深秋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常會勾起凄涼之感,使人們情緒不穩,易于傷感。
登山擴胸襟是抵抗秋季抑郁癥的有效辦法。中醫早就認識到,登山是治療秋季抑郁癥之良方。重陽登高,就是給秋季抑郁癥打一劑預防針。
霜降有哪些風俗習慣
吃柿子
在很多的地區,有的時候會在霜降的那一天有吃柿子的習慣,因為這樣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僅可以御寒保暖,還能補筋骨。泉州老人對于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對于這個習俗的解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
吃甘蔗、炒香飯
在廣東潮汕有霜降吃甘蔗、炒香飯的風俗習慣。廣為流傳著“霜降食蔗不容易齒痛”的叫法。本地民俗覺得,立冬季吃甘蔗,既能愛牙護齒,又有滋補養生的作用。而用蓮籽、菌類、栗子、鮮蝦、胡蘿卜制成的香飯,廣受汕頭市群眾的熱烈歡迎。
除開特點風俗習慣外,也有較為自主創新的霜降主題活動。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河南省商丘市、江西宜春、湖南長沙等地,每到霜降季節,游水發燒友都是會用冬泳的方法迎來冬季的來臨。冬泳是冬天大家鐘愛的一種加強鍛煉的好方法,可以提升抗寒力和免疫能力,增強體質,抗衰老延年益壽。
霜降賞菊
古有“霜打菊花開”之說,所以登高山,賞菊花,也就成為了霜降這一節令的雅事。南朝梁代吳均的《續齊諧記》上有記載。“霜降之時,唯此草盛茂”,因此菊被古人視為“候時之草”,成為生命力的象征。
霜降時節正是秋菊盛開的時候,我國很多地方在這時要舉行菊花會,賞菊飲酒,以示對菊花的崇敬和愛戴。
霜降節氣有什么忌諱
1、忌秋燥
霜降時節是秋燥最為嚴重的時節,人體也容易受此影響。常常發生的表現就是:唇干、口干、便秘等癥狀。因此,霜降過后,要注意休息,早睡早起,多吃蔬菜水果、蜂蜜、秋梨、銀耳等食物。
2、忌秋凍
霜降是一年中溫差最大的時節,秋季與冬季的過度,所以氣溫變化明顯。因此,霜降過后,要做好御寒的準備,日常生活中,可以采用食補加鍛煉的方式,也要注意添置衣物。
3、忌無霜
俗話說“霜降無霜,來年吃糠”。在我國古代,國家還屬于農耕社會,所以非常重視氣候和天氣。根據古人的經驗,如果霜降這天如果沒有下霜的話,糧食的收成就會受到影響。
4、忌秋郁
杜甫曾說:“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深秋時節,秋風蕭瑟,萬物開始凋零,人也很容易產生傷感的情緒,誘發抑郁癥。因此,霜降過后,可以多吃一些高蛋白的食物,并且多與人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