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臘八節時間是幾月幾號
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農歷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2024年臘八節時間是幾月幾號(詳情),歡迎大家來閱讀。
2024年臘八節時間是幾月幾號
2024年臘八節時間:2024年1月18日,星期四,農歷臘月初八;臘八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是按照農歷算的。臘八節又稱臘日祭祀、臘八祭祀、王侯臘。原來,古代慶祝豐收、感謝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除了祭祖敬神活動外,湖南新化等地區仍保留著巫術活動十二月擊鼓驅疫的習俗。
臘八節簡介
臘八節,俗稱“臘八”,是指農歷臘月(十二月)初八這一天。臘八節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和吉祥的節日,因相傳這一天是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在佛陀耶菩提下成道并創立佛教的日子即農歷十二月初八,故又被稱為“佛成道節”。
在中國,有臘八節喝臘八粥、泡臘八蒜的習俗,河南等地,臘八粥又稱“大家飯”。是紀念民族英雄岳飛的一種節日食俗。
臘八節習俗活動
1.臘八粥
臘八粥的原料很多。除了白米,人們還會提前浸泡不少于20種的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桂圓、葡萄、紅豆、花生等原料,第二種慢慢熬成香甜可口的臘八粥。由于生活條件有限,古人缺少食物,只能喝臘八粥。那時候,喝臘八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2.臘八蒜
臘八蒜是北方的習俗,尤其是華北地區,每個人都在臘月初八泡大蒜。然而臘八蒜很簡,將去皮的大蒜花瓣放入密封的罐子中用醋浸泡。同時,臘八蒜中的“蒜”字和“算”字是同音異義詞。在古代每個商鋪都在這一天計算這一年的收入和支出。
3.臘八面
臘八面在陜西關中地區很受歡迎,臘八面是由面條和各種豆子制成的,豆子提前一晚泡好,臘八用來煲湯。同時,熟油爆蔥花,面條煮熟后,將蔥花油倒入鍋中,制成臘八面。
4.臘八豆腐
臘八豆腐是安徽省乾縣的一種民間特產。臘八前后,乾縣家家戶戶都要做干豆腐,民間稱之為臘八豆腐。
臘八節吃臘八粥有什么寓意
1、“臘八節”吃“臘八粥”的風俗,由來已久,自從人類進入農業社會后就開始興起。古時的“臘”是祭祀的意思,遠在商周時代,我國就有連天地、神靈、祖先一起祭祀的習慣,把這種綜合祭祀,叫做“合祭”。這種祭祀,表達了古代人一種樸素的、善良的心理活動,意思是說:一年到頭了,能得到豐農足食,該感謝神靈啊!于是就選擇臘月初八這一天,煮上—鍋“臘八粥”,借以祭奠神靈,慶祝豐收,預祝來年的更大豐收。這就形成了臘八節吃臘八粥的風俗。
2、臘八節在傳承過程中,又有一個傳說,說是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在臘月初八這一天,吃了放羊姑娘用蘋果糯米團子煮的粥,在菩提樹下得道成佛。后世信佛的人,每到臘月初八這天,就念經吃粥,這樣就給臘八節增添了宗教色彩。不管怎么說,人們吃臘八粥,都是以慶祝豐收為內容的。
3、在民間有著這樣的俗語,“臘八粥,吃不完,吃了臘八粥便豐收”,“天寒地凍臘八粥,暖暖親情涌心頭”,臘八這一天有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于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
各地臘八粥介紹
陜西:臘八粥熬好之后,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保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余”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有些不產或者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用各種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面條搟好。到臘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甘肅:傳統煮臘八粥用五谷、蔬菜,煮熟后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里,還要用來喂家畜。甘肅武威地區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后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北京:北京的臘八粥可以說是最為講究的。摻在白米中的東西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葡萄、白果、青絲、玫瑰、紅豆、花生……不下20種。人們在臘月初七晚上就開始洗米、泡果、撥皮、去核,半夜時分開始用微火燉,直到第二天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黑龍江:在哈爾濱,除了臘八粥,還有吃“臘八蒜”的。民間上把在臘月初八這天用醋泡蒜的習俗,叫“臘八蒜”。
河南:河南人吃臘八飯,是小米、綠豆、豇豆、麥仁、花生、紅棗、玉米特等多種原料配合煮成,熟后加些紅糖、核桃仁,粥稠味香,喻意來年五谷豐登。
山東:山東“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用薏米仁、桂圓、蓮子、百合、栗子、紅棗、粳米等熬成的,盛入碗里還要加些“粥果”,主要是雕刻成各種形狀的水果,是為點綴。另一種是用大米、肉片、白菜、豆腐等煮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