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低碳環保論文
要知道正是一些人的.高碳生活,讓地球、大自然承受多大的負擔,而一些負擔也造成了一次次悲劇的發生。水域面積的增大,水分蒸發也變的多了。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大學生低碳環保論文,歡迎學習,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學生低碳環保論文
那么,如何讓農民盡快走出落后的生產生活方式,過上低碳生活?
一是有關部門要加強宣傳引導,幫助農民切實轉變落后的生產生活方式。在農村生活中,秸稈是農民燒火做飯、取暖燒水的主要原料。但秸稈作為糧食生產的副產品,在科技發達的今天,不再是只能用于燃燒的廢物,而是具有多種用途的能源和原料。如可以用做建沼氣池、氣化站的原料;可以轉化分解為無公害有機肥料等。為此,要加強宣傳,電視、廣播、報紙等媒體要拿出更多的內容面向農村和農民,普及科學生產生活(來源:文秘站 )方式。
二是面對農村生產生活方式長期落后、碳排放一直居高不下的現狀,各級政府要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度及倡導農民過低碳生活的角度,積極為農民提供一定的資金和技術支持。
對于新能源要加大財政補貼力度。對于使用無污染網新能源的項目,國家要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將錢用在農村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上。如建秸稈氣化站,平均每站投資55萬元,占地1.5畝,供氣半徑1.5公里,設計供氣能力300戶~500戶。這部分資金可由政府和農戶共同承擔,根據地區經濟發展狀況,劃分不同的分擔比例。
在保證農民利益的前提下,引導農民和企業運用新技術和新方法,加大相關技術和機械的推廣力度,如秸稈發酵、秸稈還田等多樣化處理方式,采用化學處理和物理處理相結合等方法,探討循環農業模式和技術體系,向產業化方向發展,不斷提升秸稈處理和資源利用的綜合效益,讓秸稈變廢為寶。
三是有關部門要加強推進與監管并舉策略。秸稈的轉化利用和禁止焚燒,必須以疏為主、疏堵結合。在工作中,要堅持政策引導、示范帶動、措施跟上,真正讓農民在開展秸稈禁燒的同時收效益、得實惠,才能得到大多數農民的理解、認可和支持,秸稈才不會成為農村過量碳排放的元兇。
從我國的實際情況出發,由于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想全面用新能源代替秸稈焚燒目前尚不太現實,因而要漸次推進。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契機,全面啟動農村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建立健全環境管理與監測體系,不斷加大環境執法力度。對擅自焚燒秸稈的農民,由當網地環保部門會同農業、公安等部門予以警告,責令其立即停燒,并依法對直接責任人予以處理;對焚燒秸稈造成嚴重大氣污染事故的,要及時依法追究有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以低碳環保為主題的論文
營銷方式的轉變不單單是企業為了適應時代經濟發展的要求而采取的措施,低碳營銷同時也是企業根據能源結構的變化做出的營銷模式改革,是企業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低碳營銷有利于推動企業文化的進步,有利于提升企業的社會形象,有利于提高企業在同行之間的競爭力,使企業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二、低碳營銷模式的實現路徑
如今低碳知識的普及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和生活方式。各國都在致力于制定出符合本國國情的低碳營銷模式,以更好地促進本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1.改革企業文化首先創造新的企業文化,在原有的企業文化基礎上融入低碳理念,并且將低碳貫徹于企業所有的經營活動之中,這就是低碳企業文化。企業以低碳理念為核心進行生產經營和銷售,主動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讓新的企業文化環境下企業的良好形象深入人心。企業堅持低碳的原則,有利于創造更高的未來收益,推動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2.增強低碳營銷方式的透明度公開公正的企業營銷制度才能獲得消費者的信賴。因此建立透明的低碳營銷體制,讓消費者能夠通過各種渠道對企業營銷進行全方面有效的監督,這是低碳營銷方式變革的重要手段。在推銷本公司的綠色產品時,不僅僅要保證產品質量,還要從產品生產全過程以及整個生產環境方面對消費者進行相關說明,比如產品的原料屬性、生產過程中的排放量,產品的使用能耗等等,消費者不但能從這些信息中知道這個產品的相關功能,還能進一步了解購買和使用該產品所應承受的代價,這樣消費者對企業更加信任,也會主動購買這家企業生產的產品。在一切產品營銷方式中,舉行各種活動進行宣傳和營銷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企業應該將其要宣傳的服務或產品與人們的日常生活相結合,以編故事的方式來傳播自己的企業文化,生動活潑的視頻形象往往更能打動消費者,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產生共鳴。而且以網絡為媒介的營銷方式不僅成本不高又低碳環保,還有廣大的目標群體,無形中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3.加大對低碳消費觀念的推廣消費者的消費方式和習慣直接影響著企業的營銷模式,所以低碳營銷離不開低碳消費的發展。所有營銷活動的目的都是為了讓消費者購買企業的產品,低碳營銷也不例外。低碳營銷實質上就是用符合低碳經濟時代背景的營銷方式來達到企業營銷的目的。低碳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因此人們很容易養成低碳消費的習慣。企業要對人們日常生活的細節出發,來調整企業的生產經營方式,將人們生活中經常使用的東西都向低碳化發展。現在人們出行時也會考慮采用綠色環保的方式,如走路或騎自行車。企業可專門創建一些以低碳為主題的網站,向廣大網民灌輸低碳消費綠色生活的理念,有利于個人低碳消費習慣的養成。
五種低碳出行的方式
1. 減少能源消耗:盡可能使用節能型電器、開啟節能模式、使用自然光照明等,減少能源消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2. 循環利用資源:如分類垃圾、回收利用廢舊物品和設備,減少浪費和對自然資源的利用。
3. 綠色出行:選擇高效低排放的公共交通工具,走路、騎行等低碳出行方式,減少對環境的污染。
4. 減少塑料使用:盡可能使用環保袋、紙袋等代替塑料袋,減少塑料制品的使用量和對環境的污染。
5. 改變生活方式:如少吃肉類食品,吃素、多食用本地化的食物等,減少對環境的危害。同時,也可以選擇使用環保產品、支持環保組織等方式參與到低碳環保中。
為什么要提倡低碳出行
綠色出行,就是采用有益于健康,并對環境影響最小的出行方式,從而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業內專家談到,公共汽(電)車、有軌電車、地鐵、輕軌等公共交通都是對環境有益的綠色交通工具。發展綠色交通除了能減少城市空氣污染、節約能源外,還具有減少城市交通阻塞、有利于出行安全的優點。
小汽車的交通事故率是公共汽車的7.3倍。據統計,每年有四分之一的小汽車會發生不同程度的交通事故。而公共汽(電)車、地鐵、輕軌等公共交通都是城市內比較安全的交通工具,都市駕車族如果能夠在合理的范圍內盡量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可以大大提高安全性。
研究表明,騎自行車可以預防大腦老化,提高心肺功能和神經系統敏捷性,鍛煉下肢肌力和增強全身耐力,益壽延年。由于周期性的有氧運動使鍛煉者消耗較多的熱量,可收到顯著的減肥效果。
適當的步行,可以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預防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以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天步行30分鐘或步行上下班,是最安全、最佳的運動和減肥方式。
10種倡導低碳生活方式
環保聯盟低碳生活:“綠色1小時”的十種方法:
少開空調一小時,減少碳排放621克;
少看一個小時電視,減少碳排放96克;
少用一個小時洗衣機,減少碳排放180克;
少用一個小時電腦,減少碳排放190克;
少開一小時車,減少碳排放22000克;
拔掉電視機插座一小時不待機,減少碳排放86克;
外出散步一小時,減少碳排放2254克;
熄燈一小時,少用一度電減少碳排放785克;
一小時不坐電梯,少座一層減少碳排放218克;
一小時不飲酒,少喝一瓶啤酒減少碳排放200克。
作為這方面的專業人員,在工作的時候有許多自己的體會與理解,希望我所提供的內容能真正幫助到你吧,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