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的預防措施有哪些
在一定的地形下,大量的水體浸透流水山坡的固體堆積物質,使其吸收水分的固體堆積物質在自身重力而發生運動,就形成了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種災害性的地質現象。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泥石流的預防措施有哪些,歡迎學習,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泥石流的預防措施有哪些
1、修建房屋時不能占據泄水溝道,也不宜離溝道太近,在溝道兩側修筑防護堤和營造防護林。
2、通過植樹造林、封山育林、退耕還林等措施,保護和治理流域環境,消除或削弱泥石流發生條件。
3、提前建設預防泥石流的工程設施,如護坡、擋墻等工程。
4、修建水庫、水塘和引水、排水渠道、隧洞工程,調蓄、引導泥石流流域的地表水,改善泥石流形成與發展的水動力條件。
發生泥石流的特點包括哪些
在地形上具備山高溝深,地形陡峻,溝床縱度降大,流城形狀便于水流匯集。在地貌上,泥石流的地貌一般可分為形成區、流通區和堆積區三部分。上游形成區的地形多為三面環山,一面出口的瓢狀或漏斗狀,地形比較開闊、周圍山高坡陡、山體破碎、植被生長不良,這樣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質的集中;中游流通區的地形多為狹窄陡深的峽谷,谷床縱坡降大,使泥石流能迅猛直瀉;下游堆積區的地形為開闊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階地,使堆積物有堆積場所。
泥石流:泥石流是指在山區或者其他溝谷深壑,地形險峻的地區,因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災害引發的山體滑坡并攜帶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塊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具有突然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質容量大和破壞力強等特點。發生泥石流常常會沖毀公路鐵路等交通設施甚至村鎮等,造成巨大損失。
山體滑坡和泥石流哪個嚴重
泥石流是雨水和泥土混和在一起而形成的洪流,舟曲的這次泥石流算得上是較大的了,如果是滑坡的話影響會小一些,滑坡的影響范圍比泥石流小,因為泥石流是流動的嘛,滑坡是山體的某一部分滑落,而泥石流可是像河一樣流的,所以如果是山體滑坡的話,造成影響應該會小一些的。
惡劣滑坡和泥石流帶來的主要危害
(1)對居民點的危害:泥石流最常見的危害之一,是沖進鄉村、城鎮,摧毀房屋、工廠、企事業單位及其他場所設施。淹沒人畜、毀壞土地,甚至造成村毀人亡的災難。
(2)對公路、鐵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沒車站,鐵路、公路,摧毀路基、橋涵等設施,致使交通中斷,還可引起正在運行的火車、汽車顛覆,造成重大的人身傷亡事故。有時泥石流匯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變遷,間接毀壞公路、鐵路及其它構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線,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3)對水利、水電工程的危害:主要是沖毀水電站、引水渠道及過溝建筑物,淤埋水電站尾水渠,并淤積水庫、磨蝕壩面等。
(4)對礦山的危害:主要是摧毀礦山及其設施,淤埋礦山坑道、傷害礦山人員、造成停工停產,甚至使礦山報廢。
提醒您:要及時收聽當地天氣預報及預警信息;去山地戶外游玩時,要選擇平整的高地作為營地,盡可能避開河(溝)道彎曲的凹岸或地方狹小高度又低的凸岸;切忌在溝道處或溝內的低平處搭建宿營帳篷。當遇到長時間降雨或暴雨時,應警惕泥石流的發生;當發現有泥石流跡象時,應立即觀察地形,向溝谷兩側山坡或高地跑,不要躲在有滾石和大量堆積物的陡峭山坡下面,也不要停留在低洼的地方。
滑坡泥石流發生的條件
地形條件:
泥石流的地形地貌一般可分為形成區、流通區和堆積區三部分。上游形成區地形應具備山高溝深、地形陡峻、溝床縱坡降大,流域形狀便于水流匯集。中游流通區地形多為狹窄陡深的峽谷,使泥石流能迅猛直瀉。下游堆積區地形為開闊平坦的山前平原或河谷階地,使堆積物有堆積場所。
物質條件:
物質條件是指泥石流發生所必需的松散碎屑物質、水分的儲量和來源情況。地表巖石破碎、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質現象發育,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豐富的固體物質來源;另外,巖層結構松散、軟弱、易于風化、節理發育或軟硬相間成層的地區,因易受破壞,也能為泥石流提供豐富的碎屑物來源;一些人類工程活動,如濫伐森林造成水土流失,開山采礦、采石棄渣等,往往也為泥石流提供大量的物質來源。
觸發條件:
水流激發是泥石流災害中最常見的觸發因素。水既是泥石流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泥石流的激發條件和搬運介質,泥石流中水的來源有降雨、冰雪融水和水庫潰決水體等形式。
發生泥石流時正確逃生措施
1、當遇到泥石流時,千萬不要上樹躲避,也不要停留在陡坡土層較厚的低凹處,或躲在滾石或亂石堆后,更不能順著溝谷往上或往下跑。泥石流不像滑坡,樹木會被連根卷起,土石塊也會被挾裹著往溝谷里傾瀉。
2、在山谷中一旦遇到強降雨發聲泥石流的時候,不要發慌,不要順著泥石流的方向逃生。遇到降雨出現泥石流的時候要果斷的判斷出安全路徑逃生,路徑要是與泥石流的方向垂直的方向向兩邊的山坡上面爬,爬得越高越好,跑得越快越好,絕對不能往泥石流的下游走。
3、遇到泥石流的時候千萬不要選擇在陡峻的山坡下面或者是爬樹上面躲避可以選擇到平整安全的高地進行躲避,以免泥石流壓塌沖倒山坡和樹木受到傷害。
4、如果在遇到強降雨出現泥石流的時候不要往土層較厚的地帶逃生,要往地質堅硬,不易被雨水沖毀的沒有碎石的巖石地帶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