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特點和風俗
立秋的特點和風俗都有哪些?秋分,“分”即為“平分”、“半”的意思,除了指晝夜平分外,還有一層意思是平分了秋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于立秋的特點和風俗,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立秋的特點和風俗
貼秋膘
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稱體重,和立夏時的體重進行對比。秋風一起,胃口大開,就想吃點好的,補償夏天天熱食欲不振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首選吃肉,所謂“以肉貼膘”。
曬秋
曬秋是一種典型的農俗現象,具有極強的地域特色,流行于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山區。如今在江西婺源的篁嶺古村,曬秋已經成了農家喜慶豐收的“盛典”,篁嶺曬秋被稱為“最美中國符號”之一,每年吸引數十萬人前去賞秋拍攝。
咬秋
立秋這一天,老蘇州有“咬秋”或者“啃秋”這一說法。這一天,大家都要吃西瓜,以這樣的方式來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今年的秋分時節是幾月幾日
2023年秋分開始時間:9月23日 14:49:46
2023年秋分結束時間:10月8日 21:15:23
2023年秋分農歷時間:八月初九
2023年秋分星期時間:周六。
秋分是什么意思
它指的是我國的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通常在每年公歷的9月23日前后,意味著盛夏的酷暑徹底結束,真正的秋天要到了。另外據古籍記載《春秋繁露、陰陽出入上下篇》中說:“秋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此時太陽直射點在赤道,晝夜正好平分,所以是有這一層意思。而且按我國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為四季開始的季節劃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所以是很有標志性的一個時令,人們根據其氣候的變化,來指導秋耕活動。
立秋的由來
“秋”是指莊稼成熟的時期。立秋表示暑去涼來,秋天開始之意。是一個反映季節的節氣。
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斂也”。立秋不僅預示著炎熱的夏天即將過去,秋天即將來臨。也表示草木開始結果孕子,收獲季節到了。此時我國中部地區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進入重要生長發育時期。古人把立秋當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時刻,一直很重視這個節氣。
據記載,宋時立秋這天宮內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內,等到“立秋”時辰一到,太史官便高聲奏道:“秋來了。”奏畢,梧桐應聲落下一兩片葉子,以寓報秋之意。
古代立秋之日,皇帝會率領文武百官到西郊祭祀迎秋,并下令武將開始操練士兵,以保家衛國。另外,不論朝廷還是民間,在立秋收成之后,會挑選一個黃道吉日,一方面祭拜感謝上蒼與祖先的庇佑,另一方面則嘗試新收成的米谷,以慶祝。
古代分立秋為三候:“初侯涼風至”,立秋后,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偏南風逐漸減少。小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二侯白露降”,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強烈,夜晚的涼風刮來形成一定的晝夜溫差,空氣中的水蒸氣清晨室外植物上凝結成了一顆顆晶瑩的露珠。“三侯寒蟬鳴”,這時候的蟬,食物充足,溫度適宜,在微風吹動的樹枝上得意地鳴叫著,好像告訴人們炎熱的夏天過去了。
一候為5天,立秋15天,逐漸變涼。變涼是氣候趨勢,根據立秋三候的描述,或許處在氣候偏冷周期時,就有這種情況。立秋節氣預示著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秋天就要來臨。當立秋到來時,我國很多地方仍然處在炎熱的夏季之中。
立秋時節如何養生
1、立秋節氣后一定要注意防秋老虎。立秋上午前10點之前入睡,可以多曬太陽。立秋并意味著真正的秋天到來,此時夏天炎熱未消失,所以要關注天氣,當心秋老虎,預防中暑。
2、可以多吃潤肺生津的食物和酸性的食物來增強功能。立秋后可以喝一些豆漿牛奶,潤潤肺。吃些橘子、番茄、檸檬,可以增強功能。
3、立秋后可以適量喝一些姜茶,能溫補身體。因為夏天吹空調比較多,人體的寒氣比較多,姜茶能溫補身體。
4、飲食要學會調理脾胃,可以為秋冬寒冷季節打下良好的基礎。少吃涼性水果和食物,尤其是腸胃不好的人更應注意,不然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