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生物教案模板
生物(英語:Biology,又稱生命體、有機體)是有生命的個體。生物最重要和基本的特征在于生物進行新陳代謝(又稱分泌物)及遺傳。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七年級生物教案模板,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七年級生物教案模板1
一、學情分析:
通過上一個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同學們已學到了一些生物學基礎知識,動手能力有所提高,特別是顯微鏡的使用,臨時裝片的制作。本期仍要想方設法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將竭盡所能開設實驗課、開展調查活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及表達能力。使同學們無論是在知識還是在能力上都邁上一個新臺階。
二、教育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讓學生知道人類起源和發展;知道人類個體發生和發育的大致過程;了解人體各種生命活動的大致過程及相關的結構基礎;了解人的各種生命活動都直接或間接地與生物圈或生活環境密切關聯著,而人類的活動對生物圈又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
2.能力目標:
通過觀察與思考、探究、實驗和資料分析等活動,加深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進一步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并實施探究計劃,記錄和分析探究結果。促進學生進一步發展科學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通過測量獲取數據,設計表格記錄和整理分析數據的技能。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閱讀理解能力、主動學習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結合科學發現史、科學家的故事和具體探究過程,引導學生進一步領悟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如是否需要作出假設、如何作出假設、設置重復實驗以減小誤差、用工具測量的必要性、五點取樣法、數學推算法等。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認同科學實驗的重大意義;認同科學研究是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人們在研究的過程中,隨著研究手段和研究方法的不斷改善,對某一問題的認識,不斷有新的發展和新的觀點出現;認同科學是實事求是的;使學生進一步養成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樂于探索、勇于實踐的優秀品質;形成保護生物圈的意識,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念,并規范自己的行為,積極參加環境保護活動;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提高生物科學素養,促進學生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健康發展。
三、教學內容及教材分析
本期的教學任務主要在七年級《生物學》下冊。下面對教材內容作基本分析:
《生物學》下冊僅一個單元——生物圈中的人。本單元的七章可以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章人的由來。教材通過觀察與思考、資料分析、技能訓練和探究活動,引導學生了解人類的起源和發展,人的個體發生和發育,青春期的發育特點和衛生習慣的養成以及認同優生和優育。第二部分包括第二、三、四、五、六章,這部分的教學通過多種探
究活動,引導學生了解人的食物來源于環境,人體生命活動的能量供應,人體內物質的運輸,人體內廢物的排出,以及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調節生命活動。第三部分是第七章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本章重點是通過實例分析、模擬探究和擬定計劃等活動,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人類與環境的密切關系。
本單元并不是單純地講人體生物學,而是在講述人體的由來、人體結構和生理內容的同時,始終將有關人體的內容放在生物圈或生活環境的背景中,引導學生分析和理解人體生理或人類活動與環境的相互關系。本單元突出了人與生物圈的關系,是以“生物圈中的人”為主題展開的人類生物學、人體生理學、環境生物學等科學的綜合。
四、具體措施
1、精心采取先進的教學方法,對新教材進行培訓。
2、精心組織和策劃好課堂教案。
3、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做到課堂質量高效率。
4、進行課外輔導和寫小論文及做小制作,提高學生的興趣。
5、認真批改作業,從中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
6、培養優生,轉化后進生。
五、教學方法
1、認真備課,刻苦鉆研新課改新教材。備課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備教學方法。根據生物學科的內容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設計好每一堂課,不上無準備的課。采用學生最易懂最易接受的教學方法,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對教學過程和課時安排都要備好。認真準備電子教案和平時教學教案。每一節課都要備精,不出現一點遺漏,涉及到的圖例提前準備好。
2、在教學中要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學生都愛好生物這一學科。注意課堂信息的反饋,平時多與學生交流,這樣才能走進學生的心里。進而了解學生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3、教學中要不定期的進行提問、小測。一方面檢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另一方面培養學生良好的考試心理。
4、適當地布置一些實踐型的作業。生物是一門自然科學,很多知識都是我們身邊的事物就有的。初一生物更是涉及人體的很多器官及其功能、組成等。通過結合實際的學習,學生會明白很多日常生活中的情況及其成因。學生會從中獲得很多知識,學會一些疾病的預防等,對日常的生活和學習都有幫助,從而可以激勵學生學好生物。
5、備課時要不斷的進行設疑,接著給與合理的解答,從學生考慮會有什么樣的疑問。為應對好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質疑做好準備。
6、根據學生的情況,采用最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對于個別學生則根據其的特點采用個別教學法,因人制宜,挖掘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平時對后進生多加以輔導,不讓任何一個學生落后,輔導的同時更要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
7、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積累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聯系社會實際,鍛煉學生的動手動腦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六、教學進度(略)
七年級生物教案模板2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和學習了解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特點;了解細菌的生殖方式和營養方式;細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系。
2.通過觀察細菌形態和對問題的分析、比較,繼續培養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3.通過了解細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繼續樹立生物界的一切事物和現象是相互聯系、互相影響的辯證觀點;通過了解細菌與人類的關系,學會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去分析事物;并自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重點、難點分析
1.細菌結構特點及細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系是本章的重點知識,因為:
(1)通過學習細菌細胞結構特點,讓學生與前面所學過的植物細胞結構進行比較,找出它們在細胞結構上的相同點及顯著區別,明白為什么把細菌從植物中劃分出來。
(2)細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為重點之二。腐生細菌等微生物對自然界中物質循環起著重要作用,維持著生態系統中物質轉化的動態平衡和自凈作用。通過這一內容的學習使學生了解細菌在自然界的物質循環中的重要作用,從而為學習高中生物學生態系統中分解者的作用打下基礎。
(3)細菌與人類的關系為重點之三。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去看待客觀事物。了解細菌與人類的密切關系表現在有利與有害兩個方面,從而糾正許多人誤以為細菌都是有害的錯誤觀念。
2.如何使學生了解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特點及了解細菌對自然界中物質循環的重要作用是本章的教學難點。
(1)在教學過程中如何使學生了解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特點是本章的難點之一。細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廣泛,數量極大,與人類關系密切,但因為非常微小,用人的眼睛不能直接觀察到,特別是有些地區的學校缺少相應的教學設備,如顯微鏡、顯微投影儀、錄像設備和微機等,所以教師難以進行直觀教學。
(2)細菌對自然界中物質循環的重要作用是本章教學的難點之二。因為初一學生所掌握的生化知識很少,也沒有接觸生態系統的概念以及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方面的知識,因而講透細菌在促進自然界中物質循環的作用有一定難度。
教學過程設計
一、本課題參考課時為一課時。
二、教學過程:
1.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特點:
(1)在講述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特點時,教師可以先提出一些問題如:你們見過細菌嗎?聽說過細菌嗎?能否描述出細菌的樣子?在學生議論后請學生回答問題。
由此引入新課,教師接著指出:細菌分布廣泛,無論是空氣、水、土壤還是每個人身上都有細菌生活。但它是單細胞生物,個體十分微小,所以我們用眼睛看不到,下面我們就要了解一下細菌的形態和結構特點。
(2)關于細菌形態的教學,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進行直觀教學。①用高倍顯微鏡演示細菌的三種形態;如果有教學設備的學校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用高倍顯微鏡進行觀察。②可以用顯微投影儀投影放大細菌的三種形態。③播放細菌顯微結構和亞顯微結構的錄像片段。④以上設備都沒有,教師可讓學生參看書中的顯微照片及插圖,同時教師用粉筆在黑板上邊講邊畫出細菌三種形態的示意圖。接著教師總結出細菌的形態:單細胞個體,從形態上分為:球菌、桿菌和螺旋菌三類。
(3)細菌的結構特點,該教學內容由于學生沒有學過有關知識,可用講述法。首先課前要準備好細菌結構的模式圖。如果沒有,教師可參照書上有莢膜的細菌結構示意圖畫一個。對照圖來講述細菌結構特點時,注意讓學生與前面所學過的植物細胞結構進行比較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注意強調:細菌細胞沒有成形的細胞核是細菌細胞與植物細胞在結構上的重要區別,所以細菌不屬于植物范圍。另外,有些細菌具有特殊結構如:①有的細菌具有鞭毛可在水中游動。②有的細菌在細胞壁外有莢膜、具有保護作用。
關于芽孢,教師應該指出:能否形成芽孢是細菌總的特征,不是所有細菌都能形成芽孢。芽孢是該菌種的休眠狀態,稱休眠體。注意說明芽孢的形成不是細菌的繁殖方式,一個細菌只能生成一個芽孢,在適宜條件下,一個芽孢萌發形成一個菌體。芽孢對惡劣環境有很強的抵抗力,壁很厚滲透性差,含水量極少。殺滅芽孢最有效的方法是高壓蒸氣滅菌法。一般情況下芽孢可以生存十多年。教師可以補充講述芽孢在生物防治和環境保護中的應用價值,例如:有些芽孢桿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時,產生晶體內含物,稱副芽孢體。蘇云金桿菌和日本甲蟲桿菌等產生的副芽孢體對某些昆蟲有強烈毒性,因此有些國家用蘇云金桿菌等細菌作為殺蟲劑又稱生物農藥,既能消滅害蟲又不污染環境。
2.細菌生命活動特點:
(1)在講述細菌的生殖過程中要強調__生殖是單細胞生物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特點是簡單、快速,屬于無性生殖。在講述生殖過程中,教師可參考教參中的示意圖邊講邊畫。
(2)細菌的營養方式的講述可用談話法。教師首先提出問題供學生討論:①植物是怎樣制造有機物獲得營養物質的?②植物制造有機物的條件是什么?③細菌不含葉綠素,它怎樣獲得營養?經討論后,教師做必要的總結。這樣學生就可以推論出細菌與植物的營養方式有本質的不同。接著引出異養的概念以及腐生細菌與寄生細菌的概念。強調腐生和寄生細菌的區別:腐生是從已死的或腐爛的動植物組織中獲得有機物;寄生是從活的動植物體內或體表來吸取有機物來生活。
3.細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系:
(1)細菌對自然界的意義:本內容教師可運用講述與談話法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自然界中任何一種生物都有著誕生、生長發育、成熟、衰老和死亡的過程,這是生物的生命活動規律。生物體死亡后是否永遠保留在地球上?為什么沒有出現這種情況?讓學生回答,誰起了重要作用。腐生細菌的具體作用需要教師來講述。下面教師可畫簡圖讓學生連線填充說明三者之間的關系。
為加深學生了解腐生細菌對自然界中物質循環的作用,可布置課外小實驗,讓學生完成:
用一個廣口瓶里面放些土,把小昆蟲的尸體埋在土中。再把玻璃瓶埋入土中,瓶子不要加蓋。上面做好標記,過一段時間挖出來觀察,看看有何變化。
(2)在講述細菌與人類的關系之前,先讓學生討論,①細菌對人類是否都有害?②有益表現在哪些方面?有害表現在何處?而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加以補充,要強調多數細菌對人類是有益的,有害的只是少數種類。糾正細菌都是有害的片面認識,培養學生學會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去看待分析客觀事物的能力。由于病原菌能引起疾病要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講完課后根據教學目標進行檢測,及時反饋。并請學生回答“動動腦”上的問題。布置學生看課外讀物的內容。
4.本課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細菌的應用價值越來越高,范圍很廣,特別是近些年來在環境保護、分子遺傳學、基因工程、制藥業等等在講課時可以滲透這方面的信息。
七年級生物教案模板3
第二章第一節種子的萌發
教學目標:
1.通過小組的合作探究,闡明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和自身條件。
2.結合生活經驗及實驗觀察嘗試著描述種子萌發的大致過程。
3.運用對照實驗法設計井完成對“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的探究,學會控制實驗條件,檢驗不同的環境因素對種子萌發的影響,進行科學方法的訓練。
4.嘗試用抽樣檢測的方法測定種子的發芽率。
重點難點:
1.種子萌發環境條件的探究實驗中設置對照實驗的訓練及實驗現象的分析。
2.抽樣檢測時正確的取樣方法。
教學設計
一、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
1.問題的提出
方案一:描述課前培養的菜豆種子萌發成幼苗的過程,4人小組合作,結合生活經驗,提出探究的問題:在哪種環境條件下種子才能萌發?
方案二:觀看種子萌發過程的錄像(或CAI課件),4人小組合作,自主性學習,提出探究的問題:在哪種環境條件下種子才能萌發?
引導學生進行描述,互相交流,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并確定問題。
播放錄像(或CAI課件),創設問題的情景,啟發學生提出問題。
2.作出假設
方案一:4人小組合作,閱讀并參照課本上提供的資料,結合生活經驗,作出假設:種子的萌發可能需要適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有的組還提出陽光、土壤、肥料等),并思考如何檢驗假設。
方案二:觀察教師的實驗演示,聯系生活實際,通過合作學習,大膽作出假設。
指導看書,鼓勵學生作出假設,設疑:哪些是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呢?引導學生對多種假設進行分析、排除某些因素(如肥料等。)
演示、啟發學生調動經驗儲備,進行大膽假設。
3.制定計劃
方案一:參照課本的實驗方案,4人小組合作制定探究計劃,在小組內討論并修訂計劃。明確操作步驟,做好實驗分工,確定組長,討論內容記錄員,實驗主操作人,觀察記錄員。然后小組之間進行交流,進一步修訂、完善實驗探究計劃。推測實驗結果。
方案二:參照課本的實驗方案,圍繞教師的指導提綱,4人小組合作制定探究計劃。明確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做好實驗分工,確定組長,討論內容記錄員,實驗主操作人,觀察記錄員。推測實驗結果。
方案三:全班分成4個大組,分別針對不同因素(水、空氣、溫度、土壤等)設計實驗方案,探討它對種子萌發的影響,每個大組又以4人為1小組在自己設計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推出方案,并用簡圖和文字書面表達出實驗設計思路。
4.實驗探究
以實驗小組為單位,課下實驗探究,定時觀察,認真記錄種子萌發的情況。
提出注意事項,督促、檢查,隨時抽查,適時給予評價,
5.得出結論:
環境條件:逅宜的溫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方案一:各小組代表描述種子萌發實驗的現象和結果。
方案二:觀察錄像,相互交流說出實驗探究的結果。
指導學生學會科學的觀察,并進行描述。
6.表達和交流:
方案一:各小組交流探究的過程,并進行分析、討論、反思,撰寫探究的報告。
方案二:組間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并進行評比。評出:方案、創意、假設、選材、觀察、報告獎等
7.本探究實驗成功的關鍵
進一步領會“控制變量”和設置“對照實驗”的意義,樹立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引導學生思考討論:設置對照組實驗條件的重要性。
二、種子萌發的自身條件:
1.探究:測定種子的發芽率
方案一:根據課本的要求,自主性學習抽樣檢測的方法,課上實驗操作,課下觀察記錄。
方案二:看書自學抽樣檢測的方法,合作交流,課下進行實驗操作及觀察記錄。
方案三:事先做了這個實驗的生物課外小組同學在課堂上描述實驗的過程,展示實驗的現象和結果,并提出實驗(重點是抽樣)的要求。
2.探究的結果:
交流測定種子發芽率的實驗步驟、現象及計算出種子的發芽率。
強調發芽率的計算方法。
3.種子萌發自身
條件的分析:完整的、活的胚儲藏豐富的營養,渡過休眠期
方案一:結合測定種子發芽率的實驗結果及種子的結構,聯系生活實際,組間交流,分析出種子萌發的內在條件。
方案二:觀察CAI課件(完整的種子、無胚的種子、子葉或胚乳被部分切除的種子萌發情況),結合測定發芽率的實驗結果,大膽猜測、表達和交流,得出結論。
方案三:演示并觀察煮熟的花生、大米粒、豆瓣等在外界條件適宜時的萌發狀況,并分析原因。
提示、指導學生進行針對性的觀察、分析對比不同情況下種子萌發的情況,互相交流,得出結論。
三、種子的萌發過程:
胚根→根
胚軸→一連接根和莖的那段
胚芽→莖和葉
方案一:結合實驗觀察,自學看書,小組之間交流,描述萌發的過程,互相補充。
方案二:觀察動態展示菜豆種子萌發長出根、莖葉的過程的CAI課件,并描述歸納。
七年級生物教案模板4
教學目標
1.學會科學觀察的一般方法,通過觀察、比較和分析,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
2.通過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教學活動,逐漸培養學生觀察、口頭表達、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 教學活動中注意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的精神。使學生成為既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見解,又能虛心傾聽別人的意見的人。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觀察生命活動的現象,并得出生物的基本特征是本節教學的重點。
2. 一些生物的特殊生理現象的分析和歸類是本節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假如你乘坐宇宙飛船從太空中遙望地球,映入你眼簾的將是一幅由藍色、綠色和白色等編織而成的美麗圖案。藍色是浩瀚的海洋,綠色是廣袤的森林和原野,白色是飄動在海洋和陸地上空的云彩。這是一個充滿生機的世界,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各種各樣的生物都在這里生活和繁衍。
地球表層生物和生物的生存環境構成了生物圈
它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
合作探究 智慧碰撞
探究一:什么是生物?
探究二:如何區分生物和非生物?
觀察
(1)觀察是科學探究的一種基本方法。
(2)觀察可借助哪些工具和儀器?
(3)科學觀察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觀察的要求:
1、要有明確的目的;
2、觀察時要全面、細致和實事求是
3、要及時作好記錄。
探究三:生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呢?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鳥捕食魚
牛在草地上吃草
大熊貓吃竹葉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
(利用水、無機鹽、二氧碳制造有機物葡萄糖、淀粉等)
2、生物能進行呼吸
鯨呼吸時產生的霧狀水柱
野牛在晨光中呼吸
小鳥在呼吸__
魚用鰓呼吸
3、生物能排除生體內產生的廢物
動物可以通過出汗、呼出氣體和排尿將廢物排除
植物通過落葉將一部分廢物帶走
落葉是植物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
向日葵總是向著有陽光的一方
含羞草
警覺的兔子
5、生物能生長和繁殖
菜豆的生長
紅狐的生長
6.傳和變異的特性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龍生龍,鳳生鳳,
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
一母生九仔,連母十個樣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人胚胎初期細胞群
一些單細胞生物
1.珊瑚是生物嗎?請說明理由。
答:珊瑚不是生物,因為它是由死去的珊瑚蟲分泌的外殼堆積而成的,不具有生物的特征;珊瑚蟲才是生物。
2.珊瑚蟲一般生活在溫暖的淺水區,這是為什么?
答:因為淺水區可獲得較多的陽光,有適宜的溫度,這些有利于藻類的生長,從而為珊瑚蟲提供更多的氧氣。因此,珊瑚蟲一般生長在溫暖的淺水區。
課后小結
生物的七大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營養
2、生物能進行呼吸
3、生物能排除體內產生的廢物
4、生物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5、生物能生長繁殖
6、生物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性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課后習題
1、下列各項屬于生物的是( )
A、海葵 B、恐龍蛋化石
C、電動狗 D、珊瑚的骨骼
2、下列各項中屬于非生物的是( )
A、引起人感冒的病毒
B、會彈鋼琴的機器人
C、生長在橘子皮上的青霉
D、休眠的青蛙
3、牽牛花清晨開放,傍晚關閉,這種現象說明生物具有什么的特征·······( )
A 需要營養 B 進行呼吸
C 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 D 生長和繁殖
4、下列不屬于生命現象的是( )
A、母雞下蛋 B、火山爆發時巖漿噴出
C、大汗淋漓 D、饅頭上長“白毛”
5、一種雄性極樂鳥在繁殖季節,長出蓬松的長飾羽。決定這種性狀出現是由于( )
A:應激性 B:多樣性
C:變異性 D:遺傳性
6、(2009威海)下列屬于生物基本特征的是( )
A、生物都能自由運動
B、生物都需要從外界攝取有機物
C、生物都能生長和繁殖
七年級生物教案模板5
今年新學期開始了,我依然帶七年級1—4、10班的生物教學工作,這學期開學時間為3月9號,時間短,而七年級下冊的內容多---七章,每一章都是中考重點,也有一定的難度。今天上午學校開了集體會議,分析了這學期的進度,陸主任把時間和能上幾周的課程都告訴了大家,讓大家提前有數安排好課程。回來后我和王文偉老師根據課本章數商定了這一學期計劃,現寫如下:
一、本學期的教學方法及措施:
1、根據七上期末考試情況,認真分析了解學生,開學后根據學生的學習動態和心理變化,有針對性地擬訂短時間學習方案。
2、采用多種措施,充分利用多煤體教學手段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提高課時效率和教學質量。現在白板在班里特別實用,學校領導要求每一節課都用課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地學習生物,提高興趣。
3、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上好實驗課,做好演示實驗,達到培養學生能力之目的。課前教師要熟悉實驗操作,課上認真指導學生操作,使學生通過實驗來體驗探究過程,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培養他們的科學探究能力。同時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也為中考實驗打定基礎。
4、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對學生嚴格要求,課前認真預習,課上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課后認真復習總結,有不懂的問題要及時提出馬上解決,爭取把當天學習的知識消化,布置的作業及時認真完成,提高課堂效率。
5、每一章測驗一次,隨時關注、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查缺補漏,及時進行課后輔導,幫助落后生。
本學期課程安排緊,教學任務重,我們不僅要全面完成教學目標,使學生在理解、掌握有關知識的同時,也要培養相應的能力,以應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