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七年級教案 > 地理教案 >

初一學生地理教案

時間: 沐欽 地理教案

初一學生地理教案都有哪些?地理學研究的對象是一個極為廣闊的空間,在時間上和地區上又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憑借簡單的手工工具和視力觀察很難觸及它們的本質。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初一學生地理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初一學生地理教案

初一學生地理教案(篇1)

緯線和經線

第三課時

——“地球和地球儀”

【重點】

(1)會觀察地球儀。

(2)準確辨認經線和緯線、緯度和經度、南北半球和東西半球的劃分。

(3)利用經緯網確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難點】

(1)會觀察地球儀、使用地球儀。

(2)東西半球劃分。

(3)利用經緯網確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課時內容】利用經緯線確定位置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共同學習了經緯線的特征和經緯度的劃分,為了鞏固所學知識,希望同學們認真完成下列表格。

緯線(圈)

經線(圈)

形狀特征

指示的方向

長度的分布

標度的范圍

度數的變化規律

經緯度的表示方法

劃分地球半球的界線

數量特征

五、利用經緯網定位

引入: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怎樣確定地球表面任何一點的確切地理位置?

(展示圖片)教材提供的地圖“經緯網”,在圖上選出經緯網的交點A、B、C點。

(讓學生讀出A、B、C 點的經緯度。教師及時糾正,輔導。)

引入:通過上面的練習,你認為用經緯網確定某一點的位置,有什么規律?

(啟發學生與生活實際聯系一下,不難發現就像在影院里找座位一樣。)

引入:如果有一航行的輪船在茫茫的大海中遇難,你怎樣能準確的報出遇難輪船的位置,而及時的救援?

(學生運用經緯網知識,不難回答)

展示地球儀:讓學生在地球儀上找出北京、倫敦、莫斯科的經緯線度數。

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找出下列事件的發生地。

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第一批碎片墜落在44.40S、1500W 。

臺風“桑美”的中心位置已經移至2800N、125.30E。

強化訓練:

1.組織學生討論,填出下表:最后讓學生互相對答案。

經緯度數

判斷東西半球

判斷南北半球

300E、200N

1200W、300S

100W、870N

1600E、450S

2.在地球儀上找出北京、紐約、倫敦的位置,并說出它們的經緯度數。

(搶答、及時表揚、鼓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總結全課)概括本節主要內容。

(布置作業)教材提供的“活動”3——“城市經緯度的確定”。

【板書設計】

初一學生地理教案(篇2)

教學目的

1.使學生掌握海洋與陸地分布的基本概況以及大陸、島嶼、半島、海等基本概念,掌握七大洲及其分界。

使學生了解海陸形成的基本理論——板塊構造學說并記住六大板塊的名稱和分布。

2.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學生初步掌握讀圖和用圖的方法,掌握畫大陸輪廓略圖的技能。

3.在學習“大陸漂移和板塊運動”的理論知識中,使學生認識地球表面也是在不斷運動的,從而進一步理解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

課型 講授新課,

教學方法 講授與問答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有關海洋、陸地的基本概念及分布和七大洲及其分界,難點是板塊構造學說。

教學用具 自制投影片:1.南北半球的海陸分布。2.大陸漂移的三個階段.3.大陸、半島、島嶼示意圖,世界主要火山地震的分布帶

教學掛圖:①《世界地形圖》。②六大板塊示意圖。

小地球儀,每個學生一個;立體地表地球儀一個。

教學提綱

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

一、海洋與陸地

1.海陸的分布

2.大陸與大洲

3.洋與海

二、海陸的形成

1.大陸漂移學說

2.板塊構造學說

教學過程

[出示地球儀]將立體地表地球儀置于講臺上,并演示地球自轉。

引入新課 這是演示地球在自轉,請同學們觀察地球的表面。這些廣大的地區被水覆蓋著,我們稱其為海洋,這些未被海水淹沒的部分,我們稱為陸地。我們人類就是居住在陸地上。那么,地球上的海洋與陸地是如何分布的呢?有哪些特點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三章:世界的海洋和陸地。

第一節 大洲和大洋(板書)

[提問] 觀察自己桌子上的地球儀,看一看海洋與陸地誰的面積大?(海洋)一、海洋與陸地(板書)

[教師總結] 1.海陸的分布(板書)

[提問] 請看教材封底的地球衛星照片,說一說從太空中看地球是什么樣?(請學生描述教師總結時強調從太空中看地球,蔚藍色,大部分為海洋水覆蓋。)

[提問] 為什么地球最初未被命名為“水球”?(因為人類居住在陸地上。)

[展示投影片] 南北半球的海陸分布。

[提問] 北極和南極分別是陸地還是海洋?陸地主要集中在哪個半球?(北極為海洋、南極為陸地。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

下面我們具體地學習陸地知識。

2.大陸與大洲(板書)

[展示投影片] 大陸、半島和島嶼示意圖。

[教師講述] 講解大陸、半島和島嶼的概念。

[提問] 大陸、半島和島嶼有什么區別?(面積大小和臨海情況不同。)

[展示教學掛圖] 《世界地形圖》。

[練習] 請學生在圖上指出面積的大陸——亞歐大陸和面積最小的大陸——澳大利亞大陸。指出世界的島嶼——格陵蘭島及我國的臺灣島和海南島。

[教師講述] 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合起來叫大洲。

[提問] 請同學仔細觀察世界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①地球上共劃分哪幾個大洲?(亞洲、歐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極洲,共七個大洲。)

②哪幾個大洲主體分布在東半球?哪幾個大洲主體分布在西半球?(亞洲、歐洲、非洲主體分布在東半球,北美洲與南美洲主體分布在西半球。)

③赤道穿過哪幾個大洲的大陸?哪幾個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哪幾個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在南半球?(赤道橫穿南美洲、非洲大陸。北美洲和歐洲全部在北半球,亞洲、非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極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④山脈、河流、海峽等常常成為大洲的分界,請在圖上指出主要大洲的分界各是什么?(歐、亞兩洲的分界是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和高加索山脈。亞洲與非洲的分界是蘇伊士運河。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是巴拿馬運河。)

[提問] 觀察地球儀,注意七大洲的輪廓,按面積請說出七大洲的順序是什么?(教師最后歸納:亞洲——4400萬平方千米,非洲——3000萬平方千米,北美洲——2400萬平方千米,南美洲——1800萬平方千米,南極洲——1400萬平方千米,歐洲——1000萬平方千米,大洋洲——900萬平方千米)。

學完陸地基礎知識,下面我們來學習洋和海。

3.洋與海(板書)

[教師指圖講述] 地球表面廣大的海洋被大陸分割成彼此相連的四個大洋。按面積順序,它們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提問] 觀察地球儀,說出各大洋分別在哪些大洲之間?(學生回答時,教師在黑板上配合畫出世界大洲、大洋略圖)

[教師講述] 大洋的邊緣部分是海。海的面積較小,且靠近大陸,一般由半島或島嶼把它與大洋隔開。有的海與大洋之間僅是海峽相連。海峽是溝通兩個大洋或海與海、海與洋之間狹窄水道,它往往成為交通要道。

[練習] 在《世界地形圖》上指出我國附近的海和海峽并在圖上指出英吉利海峽、馬六甲海峽與直布羅陀海峽、霍爾木茲海峽。

[練習] 完成第27—28頁“做一做”。

過渡 前面我們學習了海陸的分布,那么今天的海洋與陸地的分布是怎樣形成的呢?許多科學家都曾經或正在研究這個問題,他們提出了不少的學說。其中的是板塊構造學說。

二、海陸的形成——板塊構造學說(板書)

板塊構造學說是在大陸漂移學說和其他學說的基礎上,于本世紀60年代提出的。

1.大陸漂移學說

[展示投影片] 大陸漂移的三個階段

[指導閱讀] 請同學們閱讀課文第28—29頁的“讀一讀”及29頁最后一段,思考回答下列幾個問題:

①魏格納是怎樣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的?

②大陸漂移學說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③大陸漂移學說的主要證據是什么?

④在大陸漂移過程中,面積縮小的大洋和面積擴大的大洋是什么大洋?

[教師總結] 魏格納為了研究大陸的漂移,獻出了寶貴的生命,這正是一種科學獻身精神。今天人們已經接受了魏格納所提出的“今天的海陸分布是因為大陸漂移的結果”觀點。到了本世紀60年代,人們通過進一步研究,認為大陸的漂移是因板塊運動造成的,從而提出了板塊構造學說。

2.板塊構造學說(板書)

[展示教學掛圖] 六大板塊示意圖

[教師講述] 板塊構造學說認為:

①由堅硬的巖石組成的地球表層,被分成六大板塊。(請同學指出六大板塊名稱)

②六大板塊是不斷運動的。當板塊運動時,地球表面分屬不同板塊的大陸,便出現漂移現象。(請同學注意板塊的邊界和板塊的運動方向。)

③板塊與板塊交界地帶,地殼運動比較活躍,多火山地震帶。(配合展示投影片:世界主要火山和地震分布帶。)

[練習] 課文第30頁“想一想”。

[提問] 看六大板塊示意圖,解釋為什么地中海在縮小,而紅海在不斷擴張?(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相互靠攏,而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之間在相互離開。)

布置作業 繪制海陸輪廓簡圖,并注意掌握繪制技能,在繪圖中復習本節知識。

初一學生地理教案(篇3)

《日本》

教學目標

1.在地圖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領土組成和首都。

2.根據地圖和資料說出日本自然環境的基本特點,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災意識。

3.運用地圖資料,說明日本海洋性季風氣候的分布、特點。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研究國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

2.教學難點:日本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氣候為什么呈現“海洋性”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活思維

觀看多媒體課件中的一組圖片,回答一個問題:這些圖片來自于哪個國家?

(二)展示目標

學生集體誦讀學習目標一遍,初步了解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三)自主學習

1.日本的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

②緯度位置

③海陸位置

2. 日本的領土范圍

①日本的陸地是由什么組成的?

(提示:陸地一般由大陸、半島、島嶼等組成)

②自北向南分別是什么?

③日本周圍的鄰國有哪些?在地圖上找到日本的首都

3. 日本的地形

讀地圖冊32頁:日本群島地勢及日本地形面積比較

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點

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

③日本的平原是什么?

4. 日本的氣候

讀圖課本第10頁:亞洲氣候類型分布

①日本的主要氣候類型是什么?

②日本的氣候有什么特點?

5.日本的資源

嘗試描述日本的森林資源、水資源、漁業資源及礦產資源(提示:是豐富還是不足)

(四)合作探究

要求:以小組形式進行合作探究;將探究結果寫在老師發的紙上面;時間5分鐘。

1. 閱讀課本55頁圖8-1-3、地圖冊32頁日本在地震帶中的位置,嘗試分析日本為什么多火山、地震?

2. 展示材料,日本2011年的3.11地震與中國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損失要小很多,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們學習?

3.東京和濟南都位于36°N附近,下表為兩個城市的氣象數據。

①完成表格

②對比濟南的氣象數據,描述東京的氣候特點? 造成此氣候特點的原因是什么?

(五)風采展示

將合作探究的結果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展示。

(六)達標檢測

1.日本的地形以( )為主。

A.山地 、丘陵 B.平原 C.盆地 D.高原

2.日本的自然資源中,比較豐富的是( )

A.石油和煤炭 B. 水能和森林

C.鐵礦和水能 D.森林和石油

3.同步學習鞏固提升1—6題

(七)課堂小結

談一談你的收獲。

初一學生地理教案(篇4)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自然帶的含義并掌握陸地自然帶分布的基本規律及主要自然帶的氣候植物的一般特點及代表動物。

2.在運用已學知識認識自然帶的過程中,使學生學會綜合各自然要素特征,形成整體的環境特征的認識方法。

3.通過學習豐富多彩的自然界,培養學生認識自然的樂趣,并初步明確地球上的生命對自然界的依賴以及相互影響的關系,為建立正確的資源觀和環境觀打下基礎。

課型 講授新課。

教學方法 講述與問答相結合的方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主要自然帶的分布及特點,難點是自然帶的分布規律。

教學用具 各自然帶的景觀圖片,教學投影片(或教學掛圖)陸地自然帶的分布。

教學提綱

第五節 陸地自然帶

一、自然帶及標志

二、陸地自然帶的分布

1.主要自然帶特點與分布。

2.自然帶的分布規律。

教學過程

提問引入 在電影片、電視片中或生活中,你注意到了不同地區的森林樹木的葉子有什么不同嗎?(有的地方樹的葉子小,像松林,有的地方葉子大;有的地方葉子常年是綠色的,而有的地方葉子在冬天要枯落。)

[教師總結和講述] 森林的分布也反映了當地的氣候特征。地表的植物和動物的分布都受氣候條件的制約。由氣候、土壤、動植物等地理事物形成的自然環境是一個整體,構成自然環境的各地理事物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世界各地氣候有明顯差異,陸地的自然環境也有地區差異,這種地區差異多呈帶狀分布,所以叫自然帶。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陸地自然帶及其分布。

第五節 陸地自然帶(板書)

一、自然帶及標志(板書)

[提問] 請比較自然帶與氣候帶有什么區別和聯系?(區別:氣候帶只反映氣候規律,自然帶反映氣候、土壤、動植物等地理事物構成的自然環境整體。聯系:氣候是構成自然帶的最活躍的因素,氣候帶是劃分自然帶的基礎。)

[提問] 自然帶最明顯的標志是什么?(植物。)

[展示景觀圖] 溫帶沙漠、熱帶雨林、南極企鵝。

[提問] 通過這幾幅圖,請分析氣候條件與動植物的關系是什么?(沙漠干旱,所以少植物,動物有適應干旱特征的駱駝。熱帶雨林,氣候條件優越,植物茂密,葉大。動物多。企鵝生活在南極,能耐嚴寒。)

過渡 自然帶的分布是有一定規律的,下面我們學習自然帶的分布及特點。

二、陸地自然帶的分布(板書)

1.主要自然帶的特點與分布

[展示教學掛圖] 陸地自然帶的分布

[展示景觀圖] 熱帶雨林

[提問] 在掛圖上指出熱帶雨林的位置,結合景觀圖分析熱帶雨林氣候、動植物有什么特點?(赤道附近。全年高溫多雨,植被茂密,有許多藤蘿。動物有樹上棲息的猩猩、猿猴,河湖附近的河馬、大象。)

[教師總結] 除同學回答外,熱帶雨林內陰暗潮濕、葉尖經常滴雨,所以叫做“雨林”。熱帶雨林是常綠林,四季都生長,有大片原始森林。

[展示景觀圖]熱帶草原

[提問] 在掛圖上指出熱帶草原帶的位置,分析氣候、動植物等有哪些特點?(分布在熱帶雨帶的兩側或一側。降水少于熱帶雨林。地面樹木稀疏,長著較高的草。動物有長頸鹿、斑馬等植食動物,獅、鬣狗等肉食動物。)

[教師總結] 熱帶草原帶也叫熱帶稀樹草原帶,全年降水少于熱帶雨林帶,而且分為干濕兩季。干季少雨,大部分樹木落葉,草也干枯,動物要向有水草處遷移。

(依照以上問答總結方式,繼續學習熱帶沙漠帶等自然帶。此略。)

2.自然帶的分布規律

[教師講述] 上述自然帶沒有明顯的界限,總是由這一地帶逐漸過渡到另一地帶的。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和農村,自然帶的天然森林,草原多被人工建筑物和農田所代替。

[練習] 總結剛才講述,以北半球大陸為例,填寫下列空格,表示陸地自然帶的分布規律。(括號內的文字即為應填寫內容。)

布置作業 完成課本第67頁“做一做”中的練習。

初一學生地理教案(篇5)

《自然環境》

教學目標

1、運用地圖歸納一個大洲的地形、氣候、水系的特點,簡要分析其相互關系。

2、通過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圖和地形剖面圖,學會總結歸納兩大洲地形和河流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亞洲、北美洲地形特點

難點:地形對河流流向的影響

教學工具

課件

教學過程

1、展示“亞洲地形圖”。

2、指導學生基本的讀圖方法,觀察陸高海深表。結合地圖判斷不同圖下顏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們來認識一些主要的地形區,描述一下它們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請不同組的學生展開競賽搶答,增強組內的合作意識,活躍氣氛。

3、學生查圖討論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導:根據以上的讀圖分析從位置和海拔方面考慮,得出亞洲地形特點

板書:地勢起伏很大,中間高四周低,亞洲地面高低起伏很大,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4、引入地形剖面圖。

(展示亞洲大陸沿北緯30度的地形剖面圖和北美洲沿北緯40度的地形剖面圖)

觀察區別兩圖:

學生讀圖歸納:亞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表現出起伏大,中部高,兩側低的特點。而北美洲在東西方向上地勢東西高中間低。

河流是構成自熱環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1、在圖上找出幾條大河,長河眾多,觀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2、歸納亞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點。

板書:受地形影響,亞洲的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決定了河流多發源于中部山地, 四周呈放射狀分布。

北美洲地形對河流流向的影響。

北美洲地勢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密西西比河主干呈自北向南流,東西部地勢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發源于兩側高原山地。

亞洲主要有哪些氣候?

學生看圖回答:說出亞洲的主要氣候類型,認識亞洲氣候復雜多樣的特點。

為什么亞洲氣候復雜多樣?

引導學生從位置、范圍、地形等方面說明亞洲氣候復雜多樣的原因。

分析亞洲氣候特點的成因,亞洲季風氣候特點及其對農業造成的影響

成因: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夏季風弱,從海洋上帶來的水汽少,降水就少。如果過少,就可能形成旱災。夏季風強,從海洋上帶來的水汽多,降水就多。如果過多,就可能形成水災。

亞洲地跨寒、溫、熱三帶,氣候具有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和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廣的特點。

2、亞洲分布面積最廣的氣候類型—溫帶大陸性氣候,得出另一特點—大陸性氣候分布廣(距海洋遠,深入大洲大陸內部)

3、季風氣候是亞洲獨有的氣候類型且分布廣,得出亞洲氣候的又一特點,季風氣候顯著,三種季風氣候的降水季節分配圖和降水年際變化圖。

分析得出結論: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

過渡:為什么會形成這么復雜的氣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響?

(以亞洲的幾個城市{前述}為例,提示回憶上冊學過的“影響氣候的主要因素”知識,引導學生總結出氣候與位置的關系及氣候與地形、地勢的關系)

小結:影響亞洲氣候的因素,除了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外,還有地勢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

教育學生分析季風氣候降水的特點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結合活動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北美洲的氣候類型圖”認識北美洲的氣候分布,主要氣候類型。與亞洲相比北美洲所跨緯度范圍稍小些,高山高原貫穿兩部,因山地也呈現出氣候復雜多樣,溫帶大陸性氣候分布廣的特點,但是北美洲西北沿海有狹長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

課后小結

這節課的主要內容學習了亞洲和北美洲的氣候類型,氣候特點,引導學生認識了季風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初一學生地理教案(篇6)

澳大利亞

1.位置: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是世界上獨占一個獨占一個獨占一個大陸的國家。

2.地形:東部是大部分水嶺,西部是廣闊的低高原,中部是大面積的平原。

3.人口和城市:是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因為這里氣候溫暖濕潤,交通便利;首都為堪培拉;悉尼是全國的工業中心和港口城市;服務業成為澳大利亞的經濟支柱產業。

4.古老生物繁多,被稱為“世界活化石博物館”,特有動物如袋鼠、考拉、鴨嘴獸、鴯鹋。

5.“騎在羊背上”的國家——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數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除此之外還是重要的小麥和牛肉出口國。

6.“坐在礦車上”的國家——主要礦產有煤、鐵、鋁土礦,是世界上鋁土礦最多的國家。礦產品出口額在出口總額占有很大比重。

第九章 西半球的國家

第一節 美國

1.移民國家。

(1)人口已超過3億人(2006年)。

種族構成 白種人:占總人口84%

黑種人:占總人口13%

其他:占總人口3%

2.優越的自然條件。

(1)領土構成:本土48個州,兩個海外州(夏威夷、阿拉斯加州)。

(2)

位置 緯度位置:跨寒、溫、熱三帶

海陸位置: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臨墨西哥灣

相對位置:北面是加拿大,南面是墨西哥

(3)

地形 東部:阿巴拉契亞山脈

中部:大平原(面積占國土一半)

西部:科迪勒拉山系

(4)河湖: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長河)和五大湖(世界淡水湖群)

3.農業地區專業化。

(1)主要農業帶:乳蓄帶、玉米帶、棉花帶、畜牧和灌溉農業區、小麥區、混合農業區、亞熱帶作物帶。

(2)影響農業帶的因素:地形、氣候、水源、城市人口等、

4.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1)世界上最發達的工業大國。

(2)主要工業區和工業城市。

(3)世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

5.世界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

第二節 巴西

1.民族大熔爐的縮影。

(1)拉丁美洲面積、人口最多的國家。

(2)居民構成。

白種人 黑白混血種人 黑種人 印第安人

占一半多 約占40% 占6% 不到1%

(3)具有特色的拉丁美洲文化:瑪雅文明、足球、桑巴舞、狂歡節。

2.發展中的工農業大國。

(1)礦產豐富:鐵礦主要分布在東南部地區。

(2)主要工業部門:鋼鐵、造船、汽車、飛機制造等。

(3)農產品眾多:咖啡、甘蔗、柑橘產量居世界第一。

(4)水能資源豐富:世界規模的水電站之一——伊泰普水電站。

3.熱帶雨林的危機。

(1)壯闊的亞馬孫河:世界水量、流域面積最廣的大河,世界第二長河。

(2)熱帶雨林:主要分布在亞馬孫河流域,60%在巴西境內。

(3)熱帶雨林具有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

(4)熱帶雨林遭受破壞的原因及危害。

(5)解決措施:1992年聯合環境與發展大會在巴西召開,會議通過了《21世紀議程》

4.城市化問題。

(1)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

(2)快速城市化帶來的問題:會帶來資源緊張、交通擁擠、住房緊張、就業困難等諸多問題。

(3)解決措施:遷都,控制城市規模,進行合理城市規劃及加強城市管理。

(4)主要城市:巴西利亞、里約熱內盧、圣保羅。

第十章 極地地區

南極地區和北極地區比較表

南極地區 北極地區

位置、范圍 指南緯66.5°(南極圈)以南地區,包括南極大陸,以及周圍的海洋 指北緯66.5°(北極圈)以北地區,包括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亞、歐、北美三洲的陸地和島嶼

氣候環境 嚴寒、干燥、大風;有“白色沙漠”和“鳳庫”之稱;暖季時間: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平均冰層厚度2000多米,被稱為“冰雪高原” 氣候不如南極洲冷,但大部分地區終年冰封;1月份的平均氣溫介于-20°C ~ -40°C之間,8月份的平均氣溫-8°C;降水比南極多,風速比南極小

資源環境 礦產、固體淡水、冰川、海洋、生物、氣象等資源豐富 主要以礦產資源為主

科學考察 已建立140多個科學考察站;我國的科學考察站:長城站、中山站和昆侖站 人類對北極的科學研究和考察越來越頻繁;我國的科學考察站:黃河站

極地保護與和平利用 1959年12月,澳大利亞等許多國家簽訂《南極條約》;我國1983年正式加入該條約 積極保護北極自然環境

初一學生地理教案(篇7)

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明確產生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大氣水平運動的產生及受力狀況。在學習大氣運動基本原理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判讀原理圖和示意圖的能力,訓練學生繪制簡單原理示意圖的基本技能。在明確大氣運動基本原理的同時,使學生認識大氣運動與人們生活和生產活動的關系。

教學建議

關于讀圖能力培養和課后活動的教學分析

教材中“一月海平面(世界局部地區)的等壓線和風向圖”是訓練學生閱讀地圖的基本技能,也是訓練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密切聯系的很好途徑,教師不能忽視這一教育功能,應該充分利用此圖達到訓練的目的,另外本課教材中的閱讀材料能夠使學生更加了解大氣運動與人類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的部分,因此也應該引起教師的重視,不能放任學生自由閱讀,潦草而過。

關于風的形成和風的方向的教學分析

關于風的形成是本課重點的知識內容,而風向的確定則是本課的難點知識,確定風向的關鍵是明確幾種力的關系,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是水平氣壓梯度力,這種力在氣壓場中如何繪制應該使學生明確,無論等壓線的表現形式如何,水平氣壓梯度力始終與等壓線垂直并由高壓指向低壓。空氣一旦運動起來,就會受到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地轉偏向力只影響空氣運動的方向而不影響空氣運動的速度,當這兩個力達到平衡時風向與等壓線平行,如果在北半球,背風而立低壓在左,高壓在右,這個運動的過程,教材中用一幅圖像加以表示。這種風向只會出現在高空大氣中,而近地面的風,還會受到摩擦力的影響,摩擦力既改變力的方向,又會對風速產生一定影響,當三力達到平衡時,風向與等壓線斜交,由高壓指向低壓,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篇。三力平衡的過程比較復雜,不必讓學生了解,學生只要知道結論即可。

關于大氣的水平運動的教學建議

關于“大氣的水平運動”這部分內容,首先應該讓學生明確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引導學生判讀教材提供的圖像“水平氣壓梯度力”示意圖,明確繪制水平氣壓梯度力應該注意的問題:水平氣壓梯度力總是與等壓線相垂直并由高壓指向低壓。當空氣開始運動后,就會受到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如果只受到兩個力的影響,二力平衡風向如何表示,這部分內容注意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提供的圖像資料,如能夠提供學生動畫演示有助于學生理解地轉偏向力如何逐步影響水平氣壓梯度力最終達到二力平衡,使風向達到穩定。在近地面的風除受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的影響外,還會受到摩擦力的影響,三力平衡的過程比較復雜,不需要學生了解,但三力達到平衡后的風向應該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提供的圖像資料加以了解,學生了解了平直等壓線中風向的繪制方法后,可以結合教材提供的“一月海平面(世界局部地區)的等壓線和風向”示意圖,引導學生學會繪制在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等壓線呈閉合狀態時的風向,并能夠總結出風向偏轉的規律。本節課教學注意指導學生繪制示意圖的方法,訓練學生繪圖的基本技能,培養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

關于熱力環流的教學分析

這部分內容教材配置了一幅圖像,說明熱力環流的基本原理,分析圖像時應特別注意a、b、c三地受熱不同,出現空氣在垂直方向上的不同運動,由于這種運動導致高低空空氣密度不同,因而使同一水平面出現氣壓高低的不同,如果不是在同一水平面,氣壓高低不具可比性;同一水平面氣壓高低出現差異,就會產生空氣的水平運動,這就是風。

關于熱力環流的教學建議

本節課以講授法為主,但應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注意運用啟發式進行教學。在引言部分,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總結學過的太陽輻射在各緯度分布的特點,由各緯度冷熱不均引導學生分析大氣的運動特點。在學生明確了冷熱不均是引起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后,運用教材提供的熱力環流示意圖逐步分析冷熱不均首先引起大氣的垂直運動,由于垂直運動導致不同高度大氣密度不同,使得在同一水平面上的不同地區出現氣壓差異從而引起大氣的水平運動,形成了熱力環流。熱力環流在實際生活中是存在的,教材提供了一段閱讀材料,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一段閱讀材料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在城市與郊區會出現熱力環流現象,使學生能夠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切實感受到大氣運動與人類生產和生活是密切相關的。

--示例

【教學重點】①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②大氣運動的基本形式

【教學手段】多媒體資料庫

【教學過程】

(引課)地球表面各緯度獲太陽輻射多少有何不同?總結太陽輻射隨緯度變化的規律。

(學生閱讀教材“冷熱不均引起的熱力環流”示意圖思考)空氣受冷熱不同,其運動有何不同?→受熱地區空氣上升運動,受冷地區空氣下沉運動。大氣垂直運動的結果是什么?→導致大氣密度發生變化,在同一水平面上出現氣壓高低不同→空氣水平運動,從而形成環流。分析教材中的閱讀材料,說明在實際生活中存在的熱力環流現象。

(板書)一、熱力環流

1.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地面冷熱不均

2.熱力環流——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

二、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學生閱讀教材“水平氣壓梯度力”示意圖)引導學生閱讀此圖了解水平氣壓梯度力的含義以及繪制的方法。并說明水平氣壓梯度力是形成風的直接原因。

(板書)1.水平氣壓梯度力——形成風的直接原因

2.風的方向

(學生閱讀教材關于“二力平衡的風向”示意圖或教師展示二力平衡的動畫過程)教師講解二力達到平衡的過程中,風向如何偏轉,當二力平衡時,風向的特點,并向學生說明,在實際的大氣運動中,這種風向只在高空,不考慮摩擦力的情況下才可能出現,而在近地面,必須考慮摩擦力的影響,因此風向是在三力: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達到平衡后才可能穩定。

(學生閱讀教材中“一月海平面的等壓線和風向”圖)教師指導學生繪制閉合等壓線中三力平衡時的風向,并引導學生總結高壓中心和低壓中心空氣運動的規律。

【設計思想】

本節課的學習對于學生有一定難度,其中涉及一些物理知識,因此教師的講授較為重要,雖然本課教師的講授較為突出,但學生不應該是被動的接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設計一些由淺入深的問題,并借助計算機動畫演示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另外在教學中應注意運用教材提供的閱讀材料及相關圖像,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使問題,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并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

【板書設計】

第三節  大氣的運動

一、熱力環流

1.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地面冷熱不均

2.熱力環流——大氣運動最簡單的形式

二、大氣的水平運動——風

1.水平氣壓梯度力——形成風的直接原因

2.風的方向

3683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冲击式破碎机-冲击式制砂机-移动碎石机厂家_青州市富康机械有限公司 | 专业音响设备_舞台音响设备_会议音响工程-首选深圳一禾科技 | 石家庄装修设计_室内家装设计_别墅装饰装修公司-石家庄金舍装饰官网 | 茶叶百科网-茶叶知识与茶文化探讨分享平台| 天长市晶耀仪表有限公司| 智能型高压核相仪-自动开口闪点测试仪-QJ41A电雷管测试仪|上海妙定 | 两头忙,井下装载机,伸缩臂装载机,30装载机/铲车,50装载机/铲车厂家_价格-莱州巨浪机械有限公司 | 水质传感器_水质监测站_雨量监测站_水文监测站-山东水境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 CPSE安博会| 长沙一级消防工程公司_智能化弱电_机电安装_亮化工程专业施工承包_湖南公共安全工程有限公司 | 福建省教师资格证-福建教师资格证考试网| 工控机-图像采集卡-PoE网卡-人工智能-工业主板-深圳朗锐智科 | 民用音响-拉杆音响-家用音响-ktv专用音响-万昌科技 | 驾驶人在线_专业学车门户网站| 屏蔽服(500kv-超高压-特高压-电磁)-徐吉电气 | 上海地磅秤|电子地上衡|防爆地磅_上海地磅秤厂家–越衡称重 | 粉末冶金注射成型厂家|MIM厂家|粉末冶金齿轮|MIM零件-深圳市新泰兴精密科技 | 天然气分析仪-液化气二甲醚分析仪|传昊仪器 | 政府园区专业委托招商平台_助力企业选址项目快速落地_东方龙商务集团 | 陕西视频监控,智能安防监控,安防系统-西安鑫安5A安防工程公司 | 全钢实验台,实验室工作台厂家-无锡市辰之航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_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不卡_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AV_精品一区美女视频_日韩黄色性爱一级视频_日本五十路人妻斩_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4_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二三四区_国产小萍萍挤奶喷奶水_亚洲另类精品无码在线一区 | 四探针电阻率测试仪-振实密度仪-粉末流动性测定仪-宁波瑞柯微智能 | 电脑刺绣_绣花厂家_绣花章仔_织唛厂家-[源欣刺绣]潮牌刺绣打版定制绣花加工厂家 | 测试治具|过炉治具|过锡炉治具|工装夹具|测试夹具|允睿自动化设备 | 食药成分检测_调料配方还原_洗涤剂化学成分分析_饲料_百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派克防爆伺服电机品牌|国产防爆伺服电机|高低温伺服电机|杭州摩森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星耀裂变】_企微SCRM_任务宝_视频号分销裂变_企业微信裂变增长_私域流量_裂变营销 | 重庆磨床过滤机,重庆纸带过滤机,机床伸缩钣金,重庆机床钣金护罩-重庆达鸿兴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无轨电动平车_轨道平车_蓄电池电动平车★尽在新乡百特智能转运设备有限公司 | 818手游网_提供当下热门APP手游_最新手机游戏下载 | 酶联免疫分析仪-多管旋涡混合仪|混合器-莱普特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 | 【同风运车官网】一站式汽车托运服务平台,验车满意再付款 | 全国国际学校排名_国际学校招生入学及学费-学校大全网 | 电子天平-华志电子天平厂家| 精密冲床,高速冲床等冲压设备生产商-常州晋志德压力机厂 | 沈阳庭院景观设计_私家花园_别墅庭院设计_阳台楼顶花园设计施工公司-【沈阳现代时园艺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 气动调节阀,电动调节阀,自力式压力调节阀,切断阀「厂家」-浙江利沃夫自控阀门 | 振动时效_振动时效仪_超声波冲击设备-济南驰奥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北京宣传片拍摄_产品宣传片拍摄_宣传片制作公司-现像传媒 | 小型高低温循环试验箱-可程式高低温湿热交变试验箱-东莞市拓德环境测试设备有限公司 | 镀锌方管,无缝方管,伸缩套管,方矩管_山东重鑫致胜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