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版初一數學的優秀教案
初中數學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只有在理解的基礎上才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區別于小學的機械答題方式。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青島版初一數學的優秀教案,供大家閱讀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青島版初一數學的優秀教案1
教學目標:
1、了解證明的必要性,知道推理要有依據;熟悉綜合法證明的格式,能說出證明的步驟.
2、能用符號語言寫出一個命題的題設和結論.
3、通過對真命題的分析,加強推理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重點:證明的步驟與格式.
教學難點:將文字語言轉化為幾何符號語言.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命題“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的題設和結論各是什么?
2、根據題設,應畫出什么樣的圖形?(答:兩條平行線a、b被第三條直線c所截)
3、結論的內容在圖中如何表示?(答:在圖中標出一對內錯角,并用符號表示)
二、例題分析
例1、 證明: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已知:a∥b,c是截線.
求證:∠1=∠2.
分析:要證∠1=∠2,
只要證∠3=∠2即可,因為
∠3與∠1是對頂角,根據平行線的性質,
易得出∠3=∠2.
證明:∵a∥b(已知),
∴∠3=∠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1=∠3(對頂角相等),
∴∠1=∠2(等量代換).
例2、 證明:鄰補角的平分線互相垂直.
已知:如圖,∠AOB+∠BOC=180°,
OE平分∠AOB,OF平分∠BOC.
求證:OE⊥OF.
分析:要證明OE⊥OF,只要證明∠EOF=90°,即∠1+∠2=90°即可.
三、課堂練習:
1、平行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平行.
2、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的平分線互相平行.
四、歸納小結
主要通過學生回憶本節課所學內容,從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等方面加以歸納,有利于學生掌握、運用知識.然后見投影儀.
五、布置作業
課本P143 5、(2),7.
六、課后思考:
1、垂直于同一條直線的兩條直線的位置關系怎樣?
2、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的平分線位置關系怎樣?
3、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角的平分線位置關系怎樣?
青島版初一數學的優秀教案2
一、教學目標設計
[知識與技能目標]
1、借助數軸,初步理解絕對值的概念,能求一個數的絕對值,會利用絕對值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
2、通過應用絕對值解決實際問題,體會絕對值的意義和作用。
[過程與方法目標]
限度的發揮學生的主體參與,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啟發,師生的交流與探索下,輕松愉快地學到新知識。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借助數軸解決數學問題,有意識地形成“腦中有圖,心中有數”的數形結合思想,讓學生采取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二、教材解讀
借助數軸引出對絕對值的概念,并通過計算、觀察、交流、發現絕對值的性質特征,利用絕對值來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
讓學生直觀理解絕對值的含義,不要在絕對值符號內部出現多重符號和
字母,多鼓勵學生通過觀察、歸納、驗證。
、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一、情境導入
[課件展示,激趣感知]
博物館、農場到學校與學校到博物館農場的距離的關系。
[媒體展示課件,認知生活中的有些問題]
不考慮相反意義,只考慮具體數值。
[創設情境,實例導入]利用動畫展示,讓學生在有趣的圖畫中感受絕對值激發學生的興趣。
實物的形象符合學生心理,學生興趣很高,踴躍發言,95%的學生能順利的解決問題。
師生互動
[提出問題,引發討論]
1、引導學生得出絕對值定義及表示方法。
2、同桌之間互相舉例。
[展示:啟發學生交流了解絕對值]
歸納絕對值概念,教師指出表示方法。
[師生互動、探索新知]:學生根據情境感知初步認知絕對值,并通過對其概念的理解求解一個數的絕對值。
同桌之間舉例,效果良好,體現了“自主——協作”學習。
閱讀課文,互動探索
求解各數的絕對值后討論
1、想一想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的絕對值有什么關系?學生舉例,并進行觀察、比較、歸納。
2、議一議一個數的絕對值與這個數有什么關系?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所得結論教師質疑:一個數的絕對值是否為負數?學生通過分析理解絕對值的內在涵義。
閱讀課文:從各數的絕對值歸納絕對值的代數意義。
[閱讀課文:“想一想]提出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
[閱讀課文:“議一議]
學生分析各類數的絕對值與本身的關系,并對教師的質疑進行深究。
[趣引妙答,思路點撥]通過學生舉例思考,對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的絕對值進行觀察對比,從而得到它們的關系。
學生從“特殊——一般”分類歸納絕對值的代數意義,并通過歸納總結出絕對值的內在涵義,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積極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協商、討論中將問題逐漸明朗化、具體化,在共享集體思維成果的基礎上達到對當前所學內容比較全面、正確的理解。
3、做一做
[激趣探知]
教師出示過關題目
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最終找到兩個負數比較大小的方法,絕對值大的反而小。
師生歸納兩頁數比較大小的兩種方法。
[探索用絕對值比較兩負數的方法]
體驗概念的形式過程
舊知識的引用,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獲取新知,從已有知識逐漸到新知識,不但可激發學生的興趣,并且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同時分解了本節的難點。
從舊知識層層引入,學生興趣十足,提高了教學效果,突破了難點,學生接受輕而易舉。
鞏固練習
[絕對值比較兩負數大小的運用]
情境:比較下列每組數的大小。
[媒體展示,出示習題]:
運用絕對值比較負數大小。
[變成訓練,鞏固反饋]
繼續對絕對值比較負數大小進行鞏固練習。
由以上練習層層深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且印象深刻。
知識延伸
[學生探究,教師點撥]
[媒體展示]
絕對值定義,代數意義及內在涵義的的靈活應用。
[知識延伸,目標升華]
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使學生能夠深入、細致的理解知識點。
學生能夠互相評點,共同探索,既發展了自主學習能力,又強化了協作精神。
七、教學板書設計
青島版初一數學的優秀教案3
教學目的
1.理解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工程問題的本質規律;通過對“工程問題”的分析進一步培養學生用代數方法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工程中的工作量、工作的效率和工作時間的關系。
難點:把全部工作量看作“1”。
教學過程
一、復習提問
1.一件工作,如果甲單獨做2小時完成,那么甲獨做I小時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多少?
2.一件工作,如果甲單獨做。小時完成,那么甲獨做1小時,完成全部工作量的多少?
3.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二、新授
閱讀教科書第18頁中的問題6。
分析:1.這是一個關于工程問題的實際問題,在這個問題中,已經知道了什么? 已知:制作一塊廣告牌,師傅單獨完成需4天,徒弟單獨做要6天。
2.怎樣用列方程解決這個問題?本題中的等量關系是什么?
[等量關系是:師傅做的工作量+徒弟做的工作量=1)
[先要求出師傅與徒弟各完成的工作量是多少?]
兩人的工效已知,因此要先求他們各自所做的天數,因此,設師傅做了x天,則徒弟做(x+1)天,根據等量關系列方程。 解方程得 x=2
師傅完成的工作量為= ,徒弟完成的工作量為=
所以他們兩人完成的工作量相同,因此每人各得225元。
三、鞏固練習
一件工作,甲獨做需30小時完成,由甲、乙合做需24小時完成,現由甲獨做10小時;請你提出問題,并加以解答。
例如 (1)剩下的乙獨做要幾小時完成?
(2)剩下的由甲、乙合作,還需多少小時完成?
(3)乙又獨做5小時,然后甲、乙合做,還需多少小時完成?
四、小結
1.本節課主要分析了工作問題中工作量、工作效率和工作時間之間的關系,即 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時間
工作效率= 工作時間=
2.解題時要全面審題,尋找全部工作,單獨完成工作量和合作完成工作量的一個等量關系列方程。
五、作業
教科書習題6.3.3第1、2題。
青島版初一數學的優秀教案4
●教學內容
七年級上冊課本11----12頁1.2.4絕對值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借助于數軸,初步理解絕對值的概念,能求一個數的絕對值,初步學會求絕對值等于某一個正數的有理數。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從數形兩個側面理解絕對值的意義,初步了解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通過應用絕對值解決實際問題,體會絕對值的意義。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應用絕對值解決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對數學有好奇心與求知欲。
●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絕對值的幾何意義和代數意義,以及求一個數的絕對值。
教學難點:絕對值定義的得出、意義的理解,以及求絕對值等于某一個正數的有理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問題情境
1、兩只小狗從同一點O出發,在一條筆直的街上跑,一只向右跑10米到達A點,另一只向左跑10米到達B點。若規定向右為正,則A處記作-__________,B處記作__________。
以O為原點,取適當的單位長度畫數軸,并標出A、B的位置。
(用生動有趣的引例吸引學生,即復習了數軸和相反數,又為下文作準備)。
2、這兩只小狗在跑的過程中,有沒有共同的地方?在數軸上的A、B兩點又有什么特征?(從形和數兩個角度去感受絕對值)。
3、在數軸上找到-5和5的點,它們到原點的距離分別是多少?表示-和的點呢?
小結:在實際生活中,有時存在這樣的情況,無需考慮數的正負性質,比如:在計算小狗所跑的路程中,與小狗跑的方向無關,這時所走的路程只需用正數,這樣就必須引進一個新的概念-———絕對值。
二、建立數學模型
1、絕對值的概念
(借助于數軸這一工具,師生共同討論,引出絕對值的概念)
絕對值的幾何定義:一個數在數軸上對應的點到原點的距離叫做這個數的絕對值。比如:-5到原點的距離是5,所以-5的絕對值是5,記|-5|=5;5的絕對值是5,記做|5|=5。
注意:①與原點的關系 ②是個距離的概念
2..練習1:請學生舉一個生活中的實際例子,說明解決有的問題只需考慮的數絕對值。[溫度上升了5度,用 +5表示的話,那么下降了5度,就用-5 表示,如果我們不去考慮它的意義(即:上升還是下降),只考慮數量(即:溫度)的變化,我們可以說:溫度的變化都是5度。銀行存款,如果存入100元用+100表示,那么取出100元就用-100表示,如果我們不去考慮它的意義(即:存入還是取出),只考慮數量的多少,我們可以說:金額都是100元。]
(通過應用絕對值解決實際問題,體會絕對值的意義與作用,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價值。)
三、應用深化知識
1、例題求解
例1、求下列各數的絕對值
-1.6 , , 0, -10, +10
2、根據上述題目,讓學生歸納總結絕對值的特點。(教師進行補充小結)
特點:1、一個正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
2、一個負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
3、零的絕對值是零
4、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的絕對值相等
3.出示題目
(1) -3的符號是_______,絕對值是______;
(2) +3的符號是_______,絕對值是______;
(3) -6.5的符號是_______,絕對值是______;
(4) +6.5的符號是_______,絕對值是______;
學生口答。
師:上面我們看到任何一個有理數都是由符號,和絕對值兩個部分構成。現在老師有一個問題想問問大家,在上一節課中我們規定只有符號不同的兩個數稱互為相反數。那么大家在今天學習了絕對值以后,你能給相反數一個新的解釋嗎?
5、練習3:回答下列問題
①一個數的絕對值是它本身,這個數是什么數?
②一個數的絕對值是它的相反數,這個數是什么數?
③一個數的絕對值一定是正數嗎?
④一個數的絕對值不可能是負數,對嗎?
⑤絕對值是同一個正數的數有兩個,它們互為相反數,這句話對嗎?
(由學生口答完成,進一步鞏固絕對值的概念)
6、例2.求絕對值等于4的數
(讓學生考慮這樣的數有幾個,是怎樣得出這個結果的呢?對后一個問題由學生去討論,啟發學生從數與形兩個方面考慮,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分析:
①從數字上分析
∵|+4|=4, |-4|=4 ∴絕對值等于4的數是+4和-4畫一個數軸(如下圖)
②從幾何意義上分析,畫一個數軸(如下圖)
因為數軸上到原點的距離等于4個單位長度的點有兩個,即表示+4的點P和表示-4的點M
所以絕對值等于4的數是+4和-4.
6、練習:做書上12頁課內練習1、2兩題。
四、歸納小結
1、本節課我們學習了什么知識?
2、你覺得本節課有什么收獲?
3、由學生自行總結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中的體會。
五、課后作業
1、讓學生去尋找一些生活中只考慮絕對值的實際例子。
2、課本15頁的作業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