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語文優質課教案設計
語文不僅是學生需要學習的一門學科,還是學生將來學業有成,邁入社會,尋求發展的有力工具。這次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七年級下冊語文優質課教案設計,供大家閱讀參考,希望大家喜歡。
七年級下冊語文優質課教案設計1
石榴
教學目標:
1、積累文中出現的生字和新詞。
2、揣摩關鍵詞語和關鍵句子的深層含義、表達作用。
3、體會詠物記敘文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課文中描寫石榴枝干、葉片、花、果實和子粒特征的句子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正確領悟文章的主題,理解作者執著堅定的信念和熱切的追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情景導入,指導初讀
1、帶領學生認識石榴,觀察講臺上的一盆石榴。
2、引導學生描述自己觀察到的石榴。
3、帶領學生總結石榴的特點。
4、指導學生分析描寫石榴枝干、葉片、花、果實和子粒特征的句子,
二、抓住特征,分析課文
1、帶領學生品味描寫石榴的句子。
2、帶領學生閱讀全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帶領學生重點討論作者為什么將石榴比喻成是“夏天的心臟”。
三、深入探究,體會感情
1、給學生發放文章的背景材料。
2、結合背景組織學生討論:在石榴眾多的特點中,作者為什么偏偏選它在五月開花這一特點來寫?
3、帶領學生閱讀全文,整體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本課小結
《石榴》一文托物言志,借石榴寄托情懷,通過對石榴的具體生動的描繪,歌頌真善美,贊揚了不怕威壓、堅貞剛勇、奮發向上的精神品格:向時也含蓄地抒發了自己執著堅定的信念和熱切的追求。
第二課時
一、 輻射閱讀,體會寄情于景的寫法
1、帶領學生閱讀《白楊禮贊》片段。
2、帶領學生閱讀《荔枝蜜》片段。
二、寫作練習
指導學生觀察大干世界里的事物,描寫其特征,同時練習“托物言志”或“借物
抒情”的寫法。
三、本課小結
要寫好物托言志或借物抒情的文章,首先要有情,學會觀察,做生活的有情人;學會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
七年級下冊語文優質課教案設計2
第一千個球
教學目標:
1、本文設有兩個小標題,層次非常清楚,不必要求學生劃分文章的段落層次,不必逐段講解。
2、教學重點定在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思想內容,對文章前后兩部分內容內在的聯系進行深人的理解,體會家庭教育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3、通過討論我國2001年世界杯亞洲預選賽隊員們的表現,激發學生的愛國心,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
1、播放《羅納爾多》的光盤導人本文的學習。(創設情境,51起學生的共鳴。)
2、學生交流材料。(貝利的簡介、插圖;學生的偶像球星彩色插圖等。)
3、貝利簡介(展示屏幕,學生自由閱讀。)
二、整體感知。
沸沸揚揚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突破問題
1、當球迷們為貝利踢進第一千個球而歡呼時,貝利雖然也為創造了千球記錄而感到愉快,但他卻“為這件事終于過去而高興”。試從課文中找出他高興的理由,并就此談談你的感想。
2、貝利的父親勸貝利不要吸煙,他采取了怎樣的方式?為什么那么有效?
3、從小處就可以看出一個人是怎樣的人。從這兩個片斷中你看出貝利是怎樣的A?
四、拓展延伸
1、從課文中可看出:父母是你們很重要的第一任老師。模仿中央電視臺“實話實說”欄目,請你以“爸爸、媽媽,我想對你說……”為主題,談談你與父母相處時的一些事情。你對他們的教育方法滿意嗎?
2、中國足球隊雖然三戰三敗,但“失敗是成功之母”,請你對中國足球隊員說一句鼓勵性的語言。(讓同學張貼他們搜集到的中國足球隊全家福的彩照,以此激起他們的愛國熱情。)
七年級下冊語文優質課教案設計3
《鄧稼先》
【教學目標】
①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②找出文中的直接贊美鄧稼先的語句,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③體會課文語言平實、感情真摯的特點。④深切體會鄧稼先的人品風貌,并學習他將個人生命奉獻給祖國國防事業的崇高情懷。
【教學重點】
①朗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感情。②探究在記敘基礎上議論、抒情的特點。
【教學難點】
①理解兩個古詩文小段。②體會課文語言平實、感情真摯的特點。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播放音樂《我的中國心》):二十世紀,中華民族經歷著偉大而深刻的變遷。偉大的時代造就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科學家…他們對國家民族的貢獻是一般人無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卻不為人所知。這些鮮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偉大的。“兩彈元勛”鄧稼先就是這樣一位高尚的,偉大的人物。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回憶性散文《鄧稼先》。
(一)背景說明。鄧稼先和楊振寧有著長達半個世紀的深厚友誼。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傳記。人物傳記是記錄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過一些特殊事件來刻畫人物的特殊貢獻、精神品質和高尚情操。
1、關于“兩彈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并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勛獎章”。追授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姚桐斌、錢驥、錢三強、郭永懷“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2、關于鄧稼先
鄧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1945年抗戰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大畢業,他于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于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于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并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后,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后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
3、關于楊振寧
楊振寧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美籍華裔物理學家,因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恒理論,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二)解釋下列詞語,并給加點字注音。
鄧稼jià先元勛xūn至死不懈xiè鞠jū躬盡瘁cuì選聘pìn
無垠yín殷紅yān
①可歌可泣:值得歌頌贊美,使人感動的流淚。形容事跡英勇悲壯,非常感人。歌:歌頌,贊嘆;泣:流淚。
②元勛:立大功的人。
③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兢兢業業,不辭辛勞,直到死了為止。形容辛勤地貢獻自己的一切。鞠躬:彎著身子,表示恭敬謹慎。盡瘁:竭盡勞苦;瘁:辛勞。已:止。
④當之無愧:當得起某種稱號或榮譽,沒有愧色。當:承當,承受;無愧:不慚愧。
⑤家喻戶曉:每家每戶都明白、都知道。喻:明白、了解;曉:知道。
⑥截然不同:斷然不一樣,形容毫無共同之處。截然:分明地,顯然地。
⑦馬革裹尸:用馬皮包裹尸體。指英勇作戰,死于沙場。
⑧層出不窮:接連不斷地出現。層:重迭,重復;窮:窮盡。
二、整體感知:小組合作討論,全班討論交流。教師評議學生發言,歸納討論意見:
1、速讀課文,了解文章內容結構。課文寫了哪些事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簡要概括。
【本文共有大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設有小標題。
第一部分,展示背景。通過列舉1898年西方列強對中國的瓜分情況,讓讀者管窺百年中國的屈辱歷史。然而~個世紀后,中國人站起來了,就在這新中國剛剛誕生的早晨,新中國帶著從黑夜走出的迷們,披著朝陽的霞光,迎來了從海外歸來的一位對祖國母親有拳拳之心的兒子——鄧稼先。
第二部分,簡述鄧稼先的生平。寫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經歷,特別是對中國核武器設計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貢獻。
第三部分,寫了鄧稼先與奧本海默的比較,以凸現鄧稼先的人品。
奧本海默是一位出類拔草、鋒芒畢露,在美國家喻戶曉的原子彈工程領導人。鄧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樸實,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因此,作者說,鄧稼先是最有中國農民的樸實氣質的人,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孕育出來的最有奉獻精神的兒子。
第四部分,通過寫鄧稼先的誠懇周到及領導中國原子彈工程所創造出來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復雜的情感,作者為民族而自豪,為稼先而驕傲。
第五部分,高度贊揚了鄧稼先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的堅定、執著與勇敢。
通過回顧學生時代課本中的《吊古戰場文》,描繪了沙漠戈壁的荒涼與凄惋,同時也指出了從事這項偉大工作需具備超凡的直覺判斷、嚴謹的邏輯思維、果敢的膽識、堅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又令常人難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險。
第六部分,是一首唱給鄧稼先的贊歌和挽歌,同時也是一首唱給祖國的頌歌和戀歌。2、全文六個部
分之間有什么聯系?
第一部分可以說是全文的''小引'',等于是個帽子。第六部分可以說是全文的總結。第二部分簡單介紹了鄧稼先的生平經歷和貢獻,第三部分可以說是第二部分的補充、延伸和擴展,它是以同奧本海默對比的方式突出地表現了鄧稼先的旗幟、品格和奉獻精神。第四部分從另一角度,寫出了鄧稼先貢獻之大。這一部分也可以說是第二部分的擴展。第五部分則是重點寫出了鄧稼先的深厚博大的民族文化背景、超凡的創造才能、堅強的意志、堅定的信念、甘為祖國獻身的崇高精神,是《中國男兒歌》中的''男兒''一類的人物。這一部分是第二部分的具體化。
三、作業
思考課后第一題
七年級下冊語文優質課教案設計4
黃河頌
【學習目標】
1. 把握詩文基調,培養鑒賞詩歌的能力。
2. 品味語言,體味歌詞意境,積累經典語言。
3.掌握本文借物抒懷的寫法。
4. 通過各種方式的朗讀感知詩的內涵,合作探究詩歌所表現的偉大民族精神和強烈的愛國感情。
【重點聚焦】
詩人從哪些方面贊美了黃河的氣魄?
詩人從黃河的自然特點、黃河的地理特征、黃河在歷對中華民族的貢獻等方面贊美了黃河的氣魄。
【難點突破】
作者把黃河比作是“搖籃”、“屏障”;黃河“向南北兩岸/伸出千萬條鐵的臂膀”這些比喻有什么表達效果?
把黃河比作搖籃,形象生動地歌頌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指出了黃河的歷史貢獻;把黃河比作屏障,指出黃河的地理優勢,歌頌黃河保衛著中華民族;把黃河比作臂膀,是承接巨人的比喻,主流是巨人的軀干,支流是“鐵的臂膀”。如此的巨人,一瀉萬里,浩浩蕩蕩,形象地寫出了黃河勇不可當的氣度和力量,足以激發我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作者簡介】
光未然,原名張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縣人。1939年3月,創作組詩《黃河大合唱》,經人民音樂家冼星海譜曲后,4月在延安首次上演,此后在全國各地廣泛傳唱,受到抗日軍民的熱烈歡迎。這組詩,雄健磅礴,深沉渾厚,是中華民族抵御外侮的英雄詩篇,也是抗日戰爭時代現實的悲壯圖畫。反映了人民空前的覺醒,表現出強烈的民族氣節和不屈服的斗爭精神。新中國成立后,曾擔任《文藝報》《人民文學》主編。
【背景追溯】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以后,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著華北大地。全國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通過自己創造的藝術形象反映現實斗爭,激發全國人民的抗日熱情,是許多進步作家、藝術家的心愿。那是在1938年9月,詩人光未然帶領他的抗敵演出隊來到了黃河,來到了壺口瀑布。滔滔的黃河水,在詩人的心中掀起萬丈狂瀾,他揮筆寫下了不朽的詩篇——《黃河頌》。
【拓展鏈接】
與黃河有關的詩句
①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
②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
③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
④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李白
有關黃河的諺語
不到黃河心不死 跳進黃河也洗不清。
【自主學習案】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巔峰( ) 屏障( ) 狂瀾( ) 流瀉 ( )
哺育( ) 澎湃( ) 宛轉( ) 九曲連環( )
2.根據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
( ):比喻幼年或青年時代的生活環境或文化、運動等發源地。這里指黃河是中華民族生存的源地。
( ):生長,產生(多用于抽象事物)
( ):形容黃河孕育了中華的文化。
( ):形容波浪互相撞擊。
( ):巨大的波浪。
( ):彎彎曲曲地流過。
( ):象屏風那樣遮擋著的東西。
3.走進文本
①請按“序曲——主體——尾聲”劃分詩的層次。
答:
②作者站在高山之巔望黃河,“望”統領哪些內容?說說作者筆下的黃河給你留下什么印象?
答:
③作者從哪三個方面來歌頌黃河的偉大貢獻的?分割三層意思的提示性的句子是哪幾句話?
答:
【隨堂鞏固案】
一、基礎積累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正確的一項是( )
A.哺育(P?) 澎湃(pài ) 氣魄(Pò)
B.山巔(diān) 狂瀾(1án) 屏障(píng)
C.浩蕩(shāng)濁流(zhuó) 滋長(zì)
D. 贊歌(zàn) 發源(yuán) 宛轉(wán)
2.下列詞語書寫有誤的一項是( )
A.贊歌 昆侖 掀起 扮演 B.傾卸 浩蕩 臂膀 發源
C.堅強 驚濤 澎湃 中原 D.滋長 哺育 榜樣 豪邁
3.下列詩句朗讀停頓有誤的一項是( )
A.它/表現出/我們民族的精神 B.我/站在/高山之巔
C.掀起/萬丈狂瀾 D.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4.對詩歌《黃河頌》的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
A.第2節“望黃河”部分,一個“望”字統領下文,“望”的內容虛實結合,章法謹嚴。
B.詩中“啊!黃河!”反復出現,起到了分層的作用。
C.全詩都以第二人稱“你”來稱呼黃河,使感情抒發得更為直接、真切、濃烈!
D.詩歌寫得明快雄健,以長句為主,長短結合,自由奔放且錯落有致。
5.填空。
(1)組詩《黃河大合唱》的作者是 ,原名 。《黃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樂作品,由 譜曲。作品由八個樂章組成,它以豐富的 、 和磅礴的氣勢,表現出黃河兒女的英雄氣概。
(2)詩人從_____等方面贊美了黃河的英雄氣概,表達了作者對母親河的 的思想感情。
6.寫出有關黃河的詩句。
【課后提升案】
一、 綜合運用
1.黃河,這是一個多么令人驕傲的詞啊!她是中華大家庭里的巨龍,是中國的象征,是我們永遠的母親河,今天,就讓我們走進綜合性學習《黃河,母親河》,去觸摸她那歷盡滄桑的面龐,去感受她博大的胸懷吧!
(1)請為這次活動擬一條宣傳標語。
答:
(2)請你為這次綜合性學習活動設計幾種活動形式(或者活動項目)。
答:
(3)請你選擇一種活動形式設計活動步驟。
示例:活動形式:舉行詩歌朗誦會。
活動步驟:
二、閱讀理解
閱讀《黃河頌》,完成第1~3題
黃河頌
①浩瀚壯闊的黃河,奔騰澎湃,流經黃土高原。黃河流域是黃種人滋生繁衍的地區,也是軒轅黃帝居住營衛的所在。黃河哺育著中華民族。中華民族得到這份自然的恩賜,瓜瓞綿延,永無止境,與山川相輝映,與日月共長久。
②據遠古記載,黃河流經壺口、華陰、孟津、流入渤海。而砥柱則巋然屹立于濁浪怒濤之中,顯示出堅忍不拔的氣概。砥柱之北的大陽縣也因處于大河之陽而得名,又以在大河之北,遂定名為河北縣,其后乃改稱平陸。小縣得大名,實為鮮見。
③黃河流域氣候溫和,土壤肥沃,適宜農業的經營。炎黃子孫得天獨厚,在此肥沃的土地上,經之營之,日臻文明。淳樸勤儉的風俗,早見于《詩經?國風》的歌育;也深得吳國季札的稱道;太史公著《貨殖傳》、班孟堅撰《地理志》,亦皆頌揚不止。而關西尚雄武,山東稱儒雅,兩漢將相洵出其間,稱為盛世,隋唐而后,更見發揚。人文盛,彪炳史冊,令人緬懷留連,無時或已。
④自遠古時起,黃河流域即為都城所在。三皇五帝的傳說,就未遠離此城,夏商周三代更輾轉遷徒于其間。由秦漢以迄唐宋,咸陽、長安、洛陽、開封,迭為建都之地。都城所在,人文薈萃,歷久不衰。奔騰的黃河,激勵人民向外發展,齊魯方士,期望三神山,秦皇漢武,親臨東海上。雖說是景慕神仙,實際是謀圖海外開拓。而張騫鑿空,甘英遠行,始知西域的廣大無垠。海上三神山誠渺茫難稽,日南交趾的設郡,漢遷使者遂得遠至已不程國。以今地按之,已達到印度南部海岸。這種向往開拓的精神,歷隋唐而至于近世,初未稍泯。
⑤黃河流域,既是肥沃的地區,又有瑰麗的文化,但與北方草原相毗鄰,不免引起游牧族類騷擾。為了促進文化發展,也為了使農業地區不受蹂躪,從戰國時起,就修建了長城,歷秦漢而至明代,皆有所修建。由于有了長城,黃河流域的文化不僅受到了保護,而且更顯得采。長城并未使黃河流域受到封閉,也并未使人趨于保守。霍去病馳騁于祁連山下,徐自為筑城于盧胸山旁,竇憲勒銘于燕然山側,王越取勝于紅鹽池畔,都是不以長城為限。而參于可汗道的建筑,絲綢之路的暢通,又皆顯示出沒有受到任何的阻隔。這些都是開拓和進取,而不是封閉和保守。黃河的激蕩和奔放,是不會使人封閉和保守的。
⑥近世以來,黃河屢經泛濫,造成了若干破壞。這是人為作用的惡果,是不肖的炎黃子孫的造作。植被的破壞,水土的流失,愈至挽近而愈形嚴重,黃河怎能不頻繁泛濫?如果除舊布新,有所改革,黃河必能充分恢復它原來的哺育力量,中華民族也必能因之早日得到振興,益臻于繁榮富強!
1.兩篇《黃河頌》雖體裁不同,但都會激起我們自豪之感,讀罷全文,你產生了怎樣的感受?
答:
2.本文向我們介紹了黃河哪些方面的知識?
答:
3.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可是近世以來,黃河屢經泛濫,造成了若干破壞,你想對人們說些什么?以喚起人們對黃河的保護?
答:
參考答案
【自主學習案】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diān) (píng zhàng) (lán) (xiè)
(bǔ) (pàngpài) (wǎn) (qǔ)
2.根據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
搖籃 滋長 起源 澎湃 狂瀾 宛轉 屏障
3.走進文本
①答:繪黃河——頌黃河——學黃河。
②答:作者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波濤滾滾、氣勢恢宏的黃河奔流圖。
③答:搖籃(黃河養育了中華民族)、屏障(黃河保衛了中華民族)、臂膀(黃河還將激勵著中華民族)。三個“啊!黃河!”
【隨堂鞏固案】
一、基礎積累
1.下列加點字的注音全正確的一項是( B )
解析:A選項里“哺育”的“哺”應讀“”bǔ; C選項里“浩蕩”的“浩”應讀“hào”;D選項里“宛轉”的“宛”應讀“wǎn”。故選B
2.下列詞語書寫有誤的一項是( B )
解析: B選項里“傾卸”的“卸”應寫成“瀉”。
3.下列詩句朗讀停頓有誤的一項是( D )
解析:D選項應該“你是中華民族的/搖籃”。
4.對詩歌《黃河頌》的分析,下列說法錯誤的一項是( D )
5.填空。
(1)光未然 ,張光年 冼星海 藝術形象 、壯闊的歷史場景
(2)自然特征、地理特征 、黃河在歷對中華民族的貢獻熱愛和贊美
6.寫出有關黃河的詩句。
(1)奔流到海不復回 (2)黃河落天走東海 (3)一片孤城萬仞山。
(4)黃河入海流 更上一層樓 (5)長河落日圓
【課后提升案】
一、 綜合運用
(1)保護水資源,不要讓母親河哭泣!關注母親河,加強環保意識。九曲黃河一份情,兩岸綠林四季清。保護黃河是每個華夏兒女的義務。
(2)①舉辦黃河圖片展覽②開展成果展示會③舉行詩歌朗誦會④開展有關黃河故事交流會⑤舉辦“我是黃河環保小衛士”演講比賽⑥舉行有關黃河的知識競賽
(3)①主持人致開場白,宣布詩歌朗誦會開始。②選手上臺進行詩歌朗誦。③評委點評、頒獎。④主持人致結束語,宣布活動結束。
二、閱讀理解
1.熱愛祖國,熱愛黃河,以自己是炎黃子孫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2.介紹了黃河流經地域,黃河流域的氣候,黃河流域悠久的歷史以及以黃河流域為中心,不斷向外發展等幾個方面。
3.語言通俗,應有一定的震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