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下物理教案設計
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概念的建立與物理規律的發現,都以實驗事實為依據。實驗是物理學的重要研究方法,只有重視實驗,才能使物理教學獲得成功,學生只有通過實驗觀察物理事實,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識。今天小編在這給大家整理了一些九年級下物理教案設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九年級下物理教案設計1
教學目的與要求:
1.知道電磁鐵的結構并能自制電磁鐵
2.了解電磁體磁性強弱跟線圈匝數和電流大小的關系
教學準備:
電磁鐵、電池、開關、滑動變阻器、電流表、大鐵釘、漆包線、大頭針、導線等。
教學過程:
一、新課引入
設置情景
桌上有一堆大頭針,請同學們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能快速地把大頭針撿起來放到盒子里而又不被扎到手(旁邊有一磁鐵)?(請一名學生上來演示: )
然后老師手掌中藏著一個電磁鐵同樣把大頭針吸起來又很輕松的放到盒子里。問:這是怎么回事?
下面我們來看一段錄象。視頻資料:電磁起重機
(放到把廢鋼鐵吸起來時停頓)問:起重機把廢鋼鐵吸起來了,它是利用了什么性質?(生答: )
視頻播放完后,問:起
重機吸起廢鋼鐵后又發生了什么情況?(生答: )
這個起重機里用的是永磁體嗎?為什么?(生答: )
實際上它應用到的就是我們今天這節課要學的內容——電磁鐵。(顯示課題)
二、新課教學
1.探索電磁鐵的工作原理
我們把插有鐵心的螺線管稱為電磁鐵。
板書(屏顯):1.電磁鐵:帶有鐵芯的螺線管。
在同學們的桌子上就有一個電磁鐵,請同學們先觀察它的構造,然后動手做一做:怎樣才能利用它把大頭針吸起放到另外一處?(可用攝像頭記錄某一組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同學們先給電磁鐵通電,才能把大頭針吸起來;然后又斷電,才能使得大頭針被放下。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電磁鐵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生答:)
板書(屏顯):2.工作原理:電流的磁效應。
2.自制電磁鐵
同學們能不能仿照模型自己做一個電磁鐵呢?(把學生手上的電磁鐵收回)
問:我們需要哪些器材呢?
(學生能答出——要追問選的器材用來代替電磁鐵的哪個部件或有什么用?
學生不能答出——看看老師給你們準備了什么:
鐵釘,它用來干什么?為什么要包上紙?
漆包線,用來干什么?)
板書(屏顯):3.結構:線圈、鐵芯(圖片)
問:如何證明同學們自制的電磁鐵有用呢?(生答:看能不能把大頭針吸起來)
趕快動手,看誰做的電磁鐵吸的大頭針多。各組學生利用選擇的器材自制一個電磁鐵去吸引大頭針。然后挑選吸起大頭針不同的若干組,讓他們展示本組的成果。
3.探究:電磁鐵的磁性強弱跟哪些因素有關
問:剛才有的組吸得多,有的組吸得少,這說明什么問題?(生答: )
問:為什么電磁鐵的磁性強弱不同?電磁鐵的磁性強弱究竟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經驗提出猜想并說明理由。
猜想:1、線圈的匝數 2、電流的大小……
請學生設計實驗來證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確。(引導學生分析,注意控制變量
①你選擇哪些器材?
②如何判斷電磁鐵磁性的強弱?
③怎樣控制變量?
④怎樣設計實驗記錄表格?)
然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驗方案進行探究,教師巡視,注意解決出現的問題。
步驟1:移動滑動變阻器的滑片,改變通過線圈中的電流,觀察大鐵釘吸起大頭針的多少。請一組說出他們得到的結論,然后問其他的組是否也得到一致的結論,還有沒有不同的結論。
步驟2:保持通過線圈中的電流,改變線圈的匝數,觀察大鐵釘吸起大頭針的多少。請一組說出他們得到的結論。(提示學生可以尋求其他組的幫助,電池個數不同的兩個組可以相互合作,共同探究)
九年級下物理教案設計2
廣播通信、電視、移動電話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了解無線電廣播的大致工作過程。大致了解電視的工作過程。
了解移動電話是怎樣工作的。
2、過程和方法:通過了解廣播、電視和移動電話的工作過程,初步認識科學技術對現代生活的影響。
重、難點::了解廣播、電視和移動電話的工作過程
二、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復習提問上一節課的主要內容。這節課我們學習電磁波的一些應用。
(二)、進行新課:
1、無線電廣播:學生閱讀課本內容,然后課件大屏幕講解(適當提問學生解讀課本)大致過程:聲信號→電信號→電磁波→發射→接收機→聲信號
存在兩個問題:
①信號弱
②頻率低,傳遞性差
解決方法:
①放大
②加一載波,接收后再去掉
例:聲信號10000Hz+載波100000Hz=110000Hz發射
接收后110000Hz-載波100000Hz=聲信號10000Hz
2、電視的發射和接收:(方法同上)
對照課本155頁圖分析說明:(傳播過程與無線電廣播基本相同,但多了圖像信號,必須把圖像轉換為電信號,與聲音一起發射)
3、移動電話:可用自己的手機解讀課本內容
即有發射功能,又有接收功能。(可以看做是廣播電臺與收音機的組合)
無繩電話:閱讀“科學世界”“STS”
(三)、達標練習:課后 “動手動腦學物理”
完成學考精練的本節內容。
小 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教學后記:
九年級下物理教案設計3
熱機效率
教學目標
1知道內能的利用與環境保護的關系。
2常識性了解熱機的效率及提高熱機效率的途徑。
3培養學生重視提高保護環境的意識。
重點
熱機的效率
難點
提高熱機效率的途徑
教具
演示
教學過程設計
一. 復習提問:什么是機械效率?
二. 新課引入:熱機是內能轉化成機械能的機器,它跟所有機械一樣,也有效率的問題,這一節我們就來討論這個問題。
三. 新課內容。
1.熱機是利用燃料來做功的裝置。
化學能轉化成機械能(做功)。
2.熱機的效率:用來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燒放出的能量之比。
熱機效率是熱機性能的一個重要指標。
熱機的各種損失中,廢氣占最多,應減小廢氣的能量損失。
由于損失的原因比較多,所以熱機的效率一般都較低。(參閱課本中的幾種熱機的效率,內燃機的能流圖以及火電站的能流圖。)
3.如何提高熱機效率的效率?
讓燃料盡可能充分燃燒,減小內能損失,運動部件潤滑良好。
4.內能對環境的影響。
(1)廢氣污染(CO、SO、酸雨),
(2)噪聲污染。
5.保護環境,減小污染措施。
(1)改進燃燒設備,采取集中供熱,加裝消煙除塵裝置。
(2)提高內能的綜合利用率。
把直接燒煤、燃油改為燒其工業副產品;把內能的一次利用變為多次利用(如用余熱供暖等)。
(3)充分開發、利用污染小或無污染的能源(如太陽能等)。
我國政府歷來重視環境問題,把發展經濟與保護環境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只要我們大家都能像重視生命一樣重視環境,責無旁貸地承擔起保護環境的義務,難題也就變得不難了,就一定能使天更藍、水更清。
6.分層練習評析。
7.小結。
8.布置作業:閱讀P40《熱機的發展》
九年級下物理教案設計4
越來越寬的信息之路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常識性了解衛星通信、光纖通信、網絡通信。
2、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現代通信知識,了解科技為人類帶來的便利,提高學科學的技術。
二、重、難點:了解科學技術,培養學習的動力
三、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前面我們學習電話、廣播、電視、無線電話,著都是信息傳遞的方式,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傳遞的方式還會越來越多。
(二)、進行新課:
1、微波通信:
微波:波長在10m~1mm之間,頻率在30MHz~300000MHz之間的電磁波。
優點:頻率高,信息傳遞的效率高,可以同時開通大量的頻道,穿透性好。
缺點:傳播近似直線,不能沿地球表面傳播,在地面的傳播距離短。
改進方式:需要大量的中繼站,約50km一個。
討論:能否用月球做中繼站?
結論:不行,但可以用衛星做中繼站。
2、衛星通信:利用衛星做中繼站的微波通信方式。
同步衛星:
優點:覆蓋范圍廣,只要3顆衛星就可以讓信號覆蓋全球。
3、光纖通信:利用頻率更高的光波進行信息傳遞。
優點:頻率高,信息傳遞的效率高,可以同時開通大量的頻道,穿透性好。
激光:頻率單一、方向高度集中,可以用來傳遞信息。
光導纖維:
閱讀“科學世界”“STS”
4、網絡通信:把計算機連在一起,實現信息共享。
優點:快捷
電子郵件:e--mail
因特網:當今世界上最大的計算機網絡
小 結:根據板書,總結本節內容,明確重、難點。
課后活動:
完成學考精練的本節內容。
教學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