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初中教案 > 九年級教案 > 歷史教案 >

九年級歷史學科教案

時間: 奕玲 歷史教案

身為歷史教師,大家要注意廣泛收集歷史學科的最新成果,結合歷史教材,靈活設計教案。下面是小編給大家帶來的2023九年級歷史學科教案(7篇),歡迎大家閱讀轉發!

九年級歷史學科教案

九年級歷史學科教案篇1

【教學目標】

一、識記與理解

了解象形文字、楔形文字發明的時間和地區,知道兩種文字的特點及書寫材料;知道古希臘的史詩及作者和兩部敘事詩的名稱,了解古希臘戲劇作品及作者和阿拉伯文學代表作品;理解《荷馬史詩》《 俄狄浦斯王》《天方夜譚》在世界文學的地位。

二、能力與方法

通過對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和甲骨文的比較鑒別,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方法和對歷史文化成果的鑒賞能力;通過分組隨堂制作楔形文字泥版等形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協作能力;通過講述古代文學作品的故事,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人類古代文字和文學、戲劇作品的學習,激發學生對這些充滿人類智慧的文化成果的濃厚興趣,感悟人類文明發明的多元性和共容性,認識到世界各地區,各民族創造的這些優秀文明成果是人類的寶貴財富,培養學生理解、尊重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華的開放態度和價值取向。

【重點難點】

一、重點:古代文字和《荷馬史詩》。

二、難點:對《 俄狄浦斯王》藝術價值的理解。

【授課類型】

新課。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準備】

一、學生準備:每人準備一塊10厘米見方的黏土泥版和一根長約10厘米的尖頭小木棍,上課時放在課桌上;選讀《一千零一夜》的故事。

二、教師準備:教師研讀課標、教材,參閱有關資料,撰寫教案,制作多媒體課件;剪輯影片《特洛伊》中的宏大場景片段和《奧德賽》中的歷險片段。

【教學方法】 講述法、討論法、欣賞法、學生自主學習等多法結合。

【教具(媒體)】 計算機及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新課引入:

(課件出示圖片:《棺蓋殘片上的象形文字》《楔形文字泥版》《商代甲骨文》)

(教師引導過渡)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三張圖片,圖片中的哪種文字是我們以前曾經了解過的呢?(待學生回答后繼續引導)我們在以前的學習中知道,甲骨文在商朝時大量存在,但直到近代才被重新識破。另兩張圖片的文字也同甲骨文一樣,曾在很長一段時間里不為人們所了解。同學們有興趣去了解它們嗎?今天,就請大家和老師一起,揭開它們神秘的面紗吧!(出示課題《古代的文字與文學》)

九年級歷史學科教案篇2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課標要求:

1.通過聯合國家宣言和雅爾塔會議等史實,了解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及其作用。

2.簡述斯大林格勒戰役、諾曼底登陸和攻克柏林戰役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作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了解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及作用、斯大林格勒戰役、諾曼底登陸和攻克柏林戰役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作用等相關史實。

(2)分析探究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原因、影響,培養學生分析、概括及探究的能力

(3)通過引導分析二戰的性質和勝利的意義,培養學生深入分析問題的能力。

(4)通過引導學生對帶有思考題的史料進行閱讀、分析,然后提取有效信息并得出結論,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5)通過對歷史地圖及表格的識讀,培養識讀歷史圖表的能力及口頭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啟發、引導學生分析史料、尋找史料,在“史料教學”的過程中,掌握“論從史出,以史佐證”的原則和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了解二戰給世界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使學生認識戰爭的殘酷性、破壞性,樹立反對戰爭、熱愛和平的思想觀念,并關注當今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問題。

(2)面對共同的敵人,不同國家、不同民族,特別是意識形態不同的國家,也能夠團結起來,建立反法西斯的統一戰線。認識到正義的力量只有加強聯合,才能有效地戰勝邪惡勢力。

教學重難點

1.重點: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及作用、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原因

突出重點方法:

(1)通過課程導入中展示海報《UNITED》等資料和新課講授過程中出示《聯合國家宣言》圖片,并引導學生思考《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有何意義,從而突出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及作用。

(2)通過美國投擲原子彈、《對日寇的最后一戰》、《蘇聯對日宣戰》等圖片材料(或講述謎語故事: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是什么?打我國古代一著名人物)的分析,引導學生思考日本投降的原因,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原因。

2.難點:二戰的歷史啟迪

突破難點方法:學生閱讀課文,分析二戰有關的數據表格,了解二戰的影響,在討論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反思這段歷史。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教師研讀課標、教材,撰寫教案,上網查找關于二戰的圖片、文字資料。

學生準備:學生收集感興趣的二戰資料(含文字和圖片資料),也可觀看反映二戰的影片。

·教學過程

1.課程導入

設計一:溫故知新。

問題:(1)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什么會發生?

(2)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擴大和最大規模的標志分別是什么?

(3)想一想,為什么二戰初期法西斯國家的侵略總是屢屢得手?

答案提示:(1)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經濟大危機引發政治危機,德日建立法西斯專政,歐亞戰爭的策源地形成;英法等國的綏靖政策,縱容了法西斯的侵略。

(2)德國突襲波蘭、蘇德戰爭爆發和太平洋戰爭爆發。

(3)法西斯國家備戰充分以及閃電戰的成功;更重要的是英法對法西斯實行綏靖政策,反法西斯國家之間沒有進行有效的合作,最后被法西斯各個擊破。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引入新課。

戰火的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國家遭到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廣泛憤怒。面對共同的敵人,英、法、美、蘇聯等國將何去何從呢?是繼續妥協或孤立作戰,還是攜起手來,建立統一戰線?他們選擇了聯合、選擇了團結,最終取得了反法西斯戰爭的最后勝利。

設計二:閱讀材料,思考問題。

材料一 蘇德戰爭爆發后,丘吉爾說:“俄國人的災難就是我們的災難,我們將盡一切力量幫助俄國和俄國人民。”

材料二 日本偷襲珍珠港后,羅斯福總統對丘吉爾說: “現在我們大家是風雨同舟了。”丘吉爾說:“有美國在我們這一邊,是最高興的事。”

材料三:海報《UNITED》。

思考:三則材料反映了英美蘇等國有什么共同愿望?

(加強合作,共同打敗法西斯)

教師小結引入新課。

英美蘇等國都認識到:只有合作,才有出路,才能打敗法西斯,取得反法斯戰爭的勝利。下面首先學習反法西斯力量的聯合。

(設計意圖:讓學生閱讀材料和圖畫,通過分析材料得出結論,培養學生反思歷史的意識和能力。)

2.講授新課

一、聯合

1.《聯合國家宣言》------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

1942年元旦,26國在華盛頓舉行會議,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出示圖片), 保證運用自己全部軍事和經濟資源,反對軸心國及其附庸;保證互相合作。

引導學生思考:《聯合國家宣言》的簽署有何意義?

(標志著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為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奠定了基礎。)

教師小結:從此,反法西斯國家相互支援,協同作戰,戰斗力日益增強,從而扭轉了戰局,為最終打敗法西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協調行動,盡快打敗法西斯,反法西斯國家召開了多次會議。

2.雅爾塔會議------協調盟國行動。

請同學們思考一下,雅爾塔會議召開的時間、參加者和內容包括哪幾部分?有什么作用?對中國的抗日戰爭有何影響?

答案提示:時間:1945年2月。

參加者: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

內容:對德國實行軍事占領;決定戰后成立聯合國;蘇聯同意在歐洲戰爭結束后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

作用:雅爾塔會議進一步協調了盟國的行動,加快了戰勝德日法西斯的步伐。

對中國的抗日戰爭的影響:有利于減輕中國戰場壓力,加快日本投降;但會議簽訂的秘密協定未經有關國家同意,具有明顯的大國強權政治傾向,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

(學生回答后教師引入)團結就是力量。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以后,戰斗力大增強,逐漸扭轉了戰爭形勢。斯大林格勒戰役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轉折點。

二、轉折

1.斯大林格勒戰役------二戰的轉折點。

出示掛圖《斯大林格勒戰役》,利用掛圖簡單講解戰役概況,最后小結。

1942年7月,德軍開始集中力量進攻斯大林格勒,舉世聞名的斯大林格勒會戰開始了。斯大林格勒戰役最終以蘇軍的勝利而告終。此次戰役德軍共損失約150萬兵力,占其在蘇德戰場作戰總兵力的1/4,還有3000架飛機以及大量武器裝備。從此,蘇軍開始了全線反攻,1943年2月,戰役結束。這次戰役是整個二戰的關鍵性戰役,它不僅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而且也是整個二戰的轉折點。

在斯大林格勒戰役發生前后,美軍和英軍分別在太平洋的中途島和北非的阿拉曼擊潰日軍和德意軍隊,成為這兩個戰場的重要轉折。1943年年9月,意大利投降,法西斯集團開始瓦解。

斯大林格勒戰役勝利后,蘇軍開始從東線反攻德軍,并要求英美等國開辟歐洲第二戰場,減輕蘇德戰場的壓力,以加速德國法西斯的滅亡。

2.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出示掛圖,讓學生講解戰役概況及作用,解釋歐洲第二戰場的含義。

學生講解后教師小結:

1944年6月6日,美英軍隊在法國實施了代號為“霸王”的諾曼底登陸,諾曼底登陸是二戰期間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作戰。

指揮這場戰役的艾森豪威爾說,“毫無疑問,諾曼底戰場是戰爭領域所曾出現過的最大屠宰場之一,那兒一帶的通道、公路和田野上,到處塞滿了毀棄的武器裝備以及人和牲畜的尸體,甚至要通過這個地區也極為困難。我所見到的那幅景象,只有但丁能夠加以描述。一口氣走上幾百碼,而腳步全是踩在死人和腐爛的尸體上……”

諾曼底登陸使德軍陷入蘇軍和美英盟軍的東西夾擊之中,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

三、勝利

1.德國投降------歐洲戰場結束。

1945年4月27日,蘇軍集中了250萬人、6250輛坦克、7500架飛機,沖破了-在柏林筑成的三層防衛圈,攻入柏林市中心,雙方進行了短兵相持的巷戰,紅軍戰士經過浴血奮戰,終于在4月30日攻克了柏林,蘇軍把紅旗插上了德國國會大廈主樓的圓頂上。5月8日,德國簽署投降書,歐洲戰場結束。

(教師先后出示兩幅圖片)

德國投降后,只剩下日本法西斯在負隅頑抗。但在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擊下,它的滅亡也是指日可待。

2.日本投降------二戰結束。

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最后一段,然后出示材料讓學生分析日本投降的原因。

設計一:圖片分析。

分析材料:(1)指出圖一、二、三與圖四之間的關系;(2)分析出現圖四結果的原因。

答案提示:(1)圖一、二、三與圖四是因果關系。

(2)促使日本投降的原因主要有:

①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了兩顆原子彈;

②蘇軍出兵對日作戰,給日本東北關東軍以沉重打擊;

③特別是中國解放區戰場展開了全面大反攻。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讀圖的能力,揭示歷史事件的因果關系。)

設計二:謎語故事。

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抗戰勝利后,中蘇友好協會舉辦了一次慶祝宴會,國共雙方代表及記者匯聚一堂。席間,一國民黨記者為助興出了一道謎語請大家猜。謎面是: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是什么?打我國古代一著名人物。結果,國民黨記者的謎底是“屈原”,共產黨記者的謎底是“蘇武”。教師可據此設問:“屈原”、“蘇武”在此的含義是什么?你贊同他們的觀點嗎?請說明理由。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情況進行點撥小結。

“蘇武”論和‘屈原”論都是片面的。它們對加速日本投降起了一定的作用。而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進行的全民族抗戰是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團結抗戰的中流砥柱。中國的抗戰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設計意圖:這一故事能引起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還能借此打破學生的“共產黨記者的觀點一定正確,而國民黨記者的觀點一定錯誤”的定勢思維,以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和創新思維。)

在分析日本投降原因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原因和性質。

學生討論后,教師小結:

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原因:

課后小結

九年級歷史學科教案篇3

一、主體分析與設計:

在生本教育的理念下,初中歷史課堂怎么改?我經過一段時間地思考,決定效仿現在的一些電視訪談節目,即將我的歷史課堂變身為“歷史訪談節目”的錄制現場。讓學生暢所欲言,用他們的眼睛去看歷史,用心去體驗當時的歷史,改變以前的教學模式,從而體現出生本教育的核心理念:“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每門課程都有其內在的特點。歷史課它的特點就在于,歷史永遠是發生在過去的事,學習它的人要將自己“穿越時空”回到當時的情景中去感受。結合歷史本身的特點、生本教育學習和現在電視訪談節目的增加,我嘗試將歷史課堂變身為“歷史訪談節目”的錄制現場,老師只是一名站在幕后的“導演”,學生自己選主持人和記者,并且各小組以組為單位作為受邀嘉賓來接受采訪。每一節課就是一期訪談節目,節目的背景音樂我們選的是百家講壇的背景音樂——神話重現,創造一個歷史訪談的氛圍。

節目分為三個環節:

1.歷史小故事展示;

2.基礎知識學習,即談的階段;

3.探究知識的學習,即訪的階段。

現在就將一期訪談節目的整個過程給大家展示如下: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識記:

(1) 了解曹操統一北方、赤壁之戰、三國鼎立等基本史實;

(2) 知道曹操屯田、諸葛亮治蜀、衛溫首達夷州等基礎知識。

2、能力培養:

(1) 分析曹操統一北方的條件;

(2) 識讀“赤壁之戰示意圖”,學會利用地圖講述戰爭的經過;

(3) 識讀“三國鼎立形勢圖”,了解三國所在區域的今天省份,形成正確的地理概念。

3、情感教育與價值觀:

(1) 明確曹操統一北方以及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是由割據走向局部統一、由混戰趨向相對穩定的過程,因此是歷史的進步。

(2) 認識在三國鼎立形成的過程中,曹操、諸葛亮、劉備、孫權等人起了重大的作用,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杰出人物對推動歷史發展進程所起的作用。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了解曹操統一北方和赤壁之戰與三國鼎立形成的關系。

2、難點:如何正確認識三國鼎立是歷史的進步;如何全面評價曹操、劉備、諸葛亮、孫權等歷史人物。

四、教學用具:

教具:多媒體平臺及多媒體課件。

五、歷史前置性問題的設置:

前置性問題設置的意圖在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問題的設置任務驅動,用榮譽牽引學生通過完成前置性問題獲得自我心理的滿足和自我價值的肯定。歷史科目在初中比較特別,我們不能占用學生大量的課余時間。所以,我每一課給學生兩部分預習題,一部分是基礎知識,學生只要仔細閱讀課本就能找到答案;一部分是探究知識,通過基礎知識的學習,來思考探究知識。為減輕學生的負擔以及體現學生的團隊精神,課前我將八個小組分成三個大組,各代表魏、蜀、吳三國,課下查有關魏蜀吳的資料。

基礎知識:

1.各小組按自己所屬的國家搜集資料(魏、蜀、吳三國成立的經過以及人物介紹);

2.官渡之戰的表演;(學生課下準備)

3.曹操統一北方的條件是什么?

4.了解赤壁之戰。

5.了解魏、蜀、吳三國分別建立的時間、稱王者、都城所在地。

6.看課本__頁三國鼎立形勢圖,完成__頁“識圖”。

7.“各國”整理出你們各自發展本地區經濟的措施。

探究知識:1.你怎樣看待三國分立這一局面?(可以從三國分立的背景、原因、影響等多方面考慮);

2.常言道:“亂世造英雄”,總結三國時期人物的一些事跡,吸取他們的經驗教訓,假設你是出生在三國時期的一位君主,你將要怎樣治理你的國家?

課型:展示課

一是歷史小故事展示。課前5—10分鐘時間,由小組表演歷史小故事,小故事的設置,與本節課的內容有關系,三國鼎立這一課的歷史小故事是官渡之戰,通過學生的表演可以使學生更加牢固的記住官渡之戰發生的時間、經過以及結果。在小故事表演時,我們要設一個駐三國時期的記者,他要帶大家穿越時空來到官渡之戰發生的現場。小記者為大家做報道時要講清楚當時的時間、地點以及報道事件,這一個過程使大家對官渡之戰印象更加深刻。

二是基礎知識的學習,即談的過程。由于讓學生自己講課,他們在知識點上把握肯定不到位,所以通過給他們前置性問題,用幻燈片展示基礎知識,小主持人可以游刃有余地完成老師的角色,這樣增加了他們的自信心,同時也激發了他們對當“小老師”的興趣。基礎知識的學習,主持人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比如:搶答、集體回答或是小組派代表回答等等。可以說小故事的表演,是讓學生的一個“預熱”階段,基礎知識的學習,是學生的一個“加熱”過程,談的過程就是要讓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到位,通過以上的準備,探究知識的采訪階段,就會將這節課推向一個高潮。

三是探究知識的學習,即訪的過程。歷史使人明智。我們不僅要教給學生有關的歷史知識,還要教會學生如何“使用”歷史,那就要讓學生學會總結前人的經驗教訓。探究知識中的第2道題,學生就要將自己設想為三國時的君主。一位“中央電視臺”的記者就要進行采訪,學生以組為單位,作為一組嘉賓接受記者的采訪。這個階段學生可以把自己想象成一位即將接受采訪的歷史名人,談談自己對這段歷史的理解。而學生要總結前面學習過的知識以及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總結。通過主動地接受記者采訪,他們不僅要回顧本節課的內容還對前面學習的進行復習。

歷史訪談節目中的角色分配

首先,老師由以前的主講者,變為幕后工作的導演,學生變成了歷史訪談節目的主持人、記者以及邀請到的嘉賓,現場交給學生。在學生主持或回答有問題時,老師可以打斷,進行補充或改正,就像正式錄節目那樣,導演可以隨時叫停進行指導,指導后“演員”就會及時更正自己的不足,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表現欲,那樣會比老師站在講臺上重復強調好多遍更有效果。其實,幕后的導演未必比以前的主講者輕松,課前老師要設計本期節目的思路,中間穿插哪些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前置性問題該如何設計等等。

其次,每期節目一般選兩個主持人,一個專門主持,另一個寫板書兼最后探究階段的采訪,即“中央電視臺記者”。這樣分配的原因很簡單,寫板書可以讓學生對重點知識進行鞏固,及時在課本上做筆記,在玩的過程中,快樂的學習。

再次,是小記者,每一個時期都會選擇一個駐此朝記者。如三國時期,我們會派三個記者分別駐駐蜀國、魏國、吳國;課本講到唐朝知識時,我們就會派駐唐朝記者等等。小記者要帶大家穿越時空,展現當時的歷史,在這個階段可以讓記者給大家報道歷史現場,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自己只是簡單的在學習歷史課本,而是回到當時的歷史中去。記者帶學生穿越時空看歷史,就是要告訴學生評價歷史,不能站在現代人的角度去看,而是要回到當時的環境中去感受歷史,認識歷史。

另外,學生在評價歷史時,可能比老師只講課本知識后進行評價要更理性一些。讓其他學生扮演的角色是被邀請到的嘉賓,以組為單位,在訪談階段,邀請嘉賓回答時都是點組名,全組嘉賓起立,派代表展示本小組的答案。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體現了小組合作。這一點恰是生本教育的要義之一。

九年級歷史學科教案篇4

俄國十月革命

教學目的

1.基礎知識: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的爆發和勝利;人民委員會的建立;蘇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土地法令》;蘇維埃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武裝干涉和國內__叛亂的斗爭。

2.思想教育:①通過講述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的史實,使學生認識列寧和布爾什維克黨的正確領導,是十月革命勝利的根本保證。②通過蘇維埃政權建立和鞏固的史實,使學生認識:革命政權的建立和鞏固是廣大人民艱苦斗爭,流血犧牲才得以實現的。

3.能力培養:①總結1918年蘇維埃政權所面臨的困難,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②總結蘇維埃政權建立及鞏固的原因,培養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十月革命的準備,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

難點:二月革命后出現兩個政權并存局面的原因,十月革命的歷史意義。

教學方法 以講述法為主,輔以課堂討論。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提問:一次大戰的后果是什么?

(講授新課)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的轉折點,是世界現代史的開端。從1917年十月革命到現在的歷史為世界現代史。今天我們來學習第1課 俄國十月革命。了解這一人類歷重大事件的基本情況。(板書課題)

一、 新時代的曙光(板書)

1.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情況下進行的呢?是在一次大戰過程中,俄國二月革命后。俄國人民為什么要進行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取得的結果是什么?革命后俄國出現了什么局面呢?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達到了嗎?為什么?

二月革命雖然__了沙皇專制制度,但俄國人民迫切要求獲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并沒有實現。沒實現的原因剛才同學已經回答了,這就是掌權的是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他們為了自身的利益,不顧放棄瓜分戰利品的機會,因此不顧人民的要求,繼續進行帝國主義戰爭,并企圖借助戰爭來消滅革命力量。在這種情況下,布爾什維克黨如何領導人民繼續斗爭,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全黨、全體勞動人民都熱切盼望著偉大領袖列寧的歸來。  

2.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板書)

1917年4月16日,長期流亡國外的列寧回到了首都彼得格勒。成千上萬的工人、士兵和革命群眾爭先恐后地奔赴車站,歡迎自己愛戴的領袖。請大家看插圖《列寧回到彼得格勒》。從這張圖中,你看到了什么?(學生回答略,教師總結)我們把同學們說的概括為三點。第一,列寧的回國,受到了群眾發自內心的歡迎;第二,人民群眾手中掌握著武裝;第三,列寧號召人民要把革命進行到底。布爾什維克黨為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而在這一系列的準備工作中,列寧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們一起來歸納一下。(學生回答略)列寧所起的作用還表現在親自領導了彼得格勒的武裝起義。

3.彼得格勒武裝起義的勝利(板書)

現在來想一個問題,彼得格勒的武裝起義從11月6日晚發動到11月7日晚取勝,僅用了一天的時間,這短時間取勝的原因在哪里呢?(學生回答從略)我們把大家所說的原因概括一下:第一,由于布爾什維克黨的領導,特別是列寧的親自領導;第二,由于人民群眾掌握著武裝;第三,由于革命戰士的英勇奮戰。

在首都武裝起義的影響下,莫斯科等城市相繼爆發了武裝起義。革命烈火迅速燃遍俄國各地,到1918年2月,蘇維埃政權在全國范圍內建立起來了。

4. 蘇維埃政府的建立(板書)

資產階級臨時政府被__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列寧當選為主席。這是代表勞苦大眾利益的政府,這是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的政府。政府成立后的第一個對外政策的法令是《和平法令》。經過同德奧談判議和,蘇俄退出了戰爭,人民贏得了和平。對內則通過了《土地法令》沒收地主、寺院的土地,分配給農民,人民獲得了土地。俄國人民夢寐以求的事情,蘇維埃政府做到了,這是多么的使人歡欣鼓舞啊。

5.國內戰爭和蘇維埃政權的鞏固(板書)

對蘇俄這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一切帝國主義國家是極端仇視、害怕的。他們千方百計欲置其于死地,而國內被__的反動階級也不甘心失敗,他們妄圖在國際反動勢力的支持下,卷土重來。__蘇維埃政權,恢復他們所失去的一切。蘇維埃政權面臨著嚴峻的形勢,面臨著極其嚴重的困難。我們請同學們分析概括一下,蘇維埃政權面臨著哪些具體困難呢?(學生回答略)這些困難威脅到了新生的政權,黨領導人民進行了鞏固政權的艱苦斗爭。經過三年的艱苦斗爭,蘇俄人民在黨的領導下,終于取得了反對帝國主義武裝干涉和國內__叛亂的基本勝利。蘇維埃政權鞏固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巍然屹立。

俄國十月革命是人類歷第一個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所以其意義重大。

九年級歷史學科教案篇5

8課 美國經濟的發展

教學目標:

要求掌握的知識: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了解二戰后五十多年來美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情況。

要使學生認識:通過討論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與基本特點,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得出歷史結論的能力;通過列表、制作示意圖,反映美國經濟發展變化的大致情況,培養學生根據圖表、數據說明有關歷史現象的能力。

要求培養學生的能力:通過本課內容的學習,幫助學生認識戰后美國經濟的發展,是資本主義自我調節與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是美國在國際事務中扮演重要角色的根本原因,從而領會“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科學內涵,領會經濟實力對于一個國家生存發展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基本特點和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

難點:經濟發展有其自身的規律,受制于政治形勢。戰后美國經濟的周期性發展,與國際形勢的變化密切相關。

講授新課:

把“硅谷”并作簡單介紹,以景觸情,激發學生學習“美國經濟的發展”的興趣,提問“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奇跡是如何創造的?”,由此導入新課。

先指導學生看書,制表來概括本課主要內容。

時期

表現(特點)

原因

五六十年代

持續發展,西部和南部繁榮

美國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占據了廣闊的國際市場;

大力發展科技教育,發展新興工業和軍事工業;

改善人民生活,創造經濟發展環境

七八十年代

70年代危機,經濟地位下降;80年代調整,經濟發展受限

經濟發展弊端顯露;受到危機嚴重打擊

通貨膨脹,債務沉重

90年代

持續穩定發展,進入新經濟時代

改革社會經濟;

加大發展教育科技事業的力度,促進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發展;

完成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

一、戰后的繁榮

原因:美國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占據了廣闊的國際市場;大力發展科技教育,發展新興工業和軍事工業;改善人民生活,創造經濟發展環境。

二、 危機和經濟調整

原因:經濟發展弊端顯露;受到危機嚴重打擊;通貨膨脹,債務沉重。

三、新經濟的出現

原因:改革社會經濟;加大發展教育科技事業的力度,促進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發

展;完成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

新經濟的主要特征:信息化和全球化。

P50頁圖片說明的問題:

“互聯網”顯示了美國經濟的信息化和全球化,更能說明美國高科技的發達、科技人員的創新意識強以及科技是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等。

組織討論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或“基本特點”時,注意提示學生聯系已學知識和現實情況,運用從具體的歷史事實中引出結論的方法,做到言之有據地分析說明問題。例如“特點”,從發展過程上看,五六十年代出現繁榮,七八十年代遭遇危機與通貨膨脹,90年代穩定發展,21世紀初又發生經濟衰退,這顯示了美國經濟發展的周期性。從實力地位上看,盡管發展出現波折,但美國經濟的發展速度仍處于西方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前列,是當今世界上綜合國力的國家。從主導產業上看,經過了傳統工業到新興工業再到信息產業的發展過程,高科技特別是信息技術成為美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經濟發展的科技含量高。

戰后美國經濟發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適時調整經濟政策,進行資本主義的自我調節;抓住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機遇,大力發展科學技術,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重視基礎教育,培養實用人才;戰后國際地位的提高和軍事經濟實力的增強;確立世界霸權地位的政治需要。

第9課 西歐和日本經濟的發展

教學目標:

要求掌握的知識:通過學習本課,要求學生了解“歐共體”和“歐洲聯盟”的建立,掌握戰后西歐、日本經濟發展的主要史實,以及西歐、日本經濟發展的主要原因。

要使學生認識:用圖片或表格形式列出西歐和日本經濟發展變化情況,讓學生逐步掌握運用圖、表、數據等說明相關歷史現象的能力;通過引導學生比較分析戰后西歐、日本在恢復和發展經濟方面所采取的不同方式,培養學生運用共性和個性的原理分析問題和歸納問題的能力。

要求培養學生的能力:通過學習戰后西歐和日本經濟恢復與發展的主要原因,使學生認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社會生產的發展離不開科技的進步,以此培養學生崇尚科學的意識,確立求實創新的科學態度,并激發他們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振興祖國的熱情。

教學重點與難點

重點:戰后西歐、日本經濟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難點:“歐洲共同體”與“歐盟”的建立和意義。

講授新課:

向學生展示《重建柏林》和《1950~1970年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年平均增長率的比較》,讓學生從圖表中直接感覺戰后西歐經濟發展的步伐,并由此引導學生思考:戰后西歐和日本為什么能夠獲得迅速發展?也可運用教材上有關“歐盟”的幾張圖片,引導學生思考:“歐盟”的前身是什么組織?這個組織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建立的?它們的建立對世界產生了哪些重要影響,等等。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后,再導入新課。

一、 歐洲的聯合

西歐:是指二戰后,在國際政治概念上,指除蘇聯和東歐國家之外的24個歐洲資本主義國家。

面積360萬平方千米,人口3.5億。是資本主義的發祥地。課本采用的是后一概念。

二戰后初期西歐各國面臨經濟恢復的艱巨任務:1.英國戰爭奪去41萬人口,全國1/4財富毀于戰火之中,戰爭期間出口貿易大減,工業技術裝備更加陳舊。2.法國在法西斯占領摧殘下,工業體系殘缺不全,生產處于癱瘓狀態。3.德國戰爭奪去700萬人口。

西歐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引導學生從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兩個方面來分析。主觀條件是西歐國家積極引進先進科技并制定了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客觀條件則是美國對西歐的援助。當然,美國對西歐的援助是為了控制西歐,西歐接受援助則是有效地利用了這一外部條件。

歐共體的產生:

“歐共體”的背景,二戰后美國的全球戰略是控制西歐和日本,遏制蘇聯勢力向西發展,充當世界霸主。援助西歐是其全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隨著西歐國家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西歐國家感到:美蘇兩國對西歐都有野心,要提高自身的安全系數,提高西歐國家的國際地位,加快經濟發展步伐,必須密切聯系加強合作,于是60年代建立“歐共體”。所以說“歐共體”是西歐國家為了維護自身安全和利益而建立的一個經濟聯合組織,為戰后西歐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1993年,西歐國家在歐洲共同體的基礎上建立了歐洲聯盟,簡稱歐盟。使用統一貨幣——歐元。歐盟成員國內部人員、資本和貨物可自由流通,不同國家的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在任何一個成員國工作、學習或居住;同時,歐盟還力求在外交和國家安全方面步調一致。歐盟成為世界上的經濟體。

二、日本的崛起

二戰后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原因:

1、日本經濟現代化的實現,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既有外部條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

2、戰后初期日本實行的民主改革,推動其社會經濟結構發生較大的變化,也對社會生產關系作了局部調整,建立起適應當代經濟發展的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和有利于運用現代化管理手段的企業組織形式和管理體制,從而將國民中蘊藏的勞動智慧和創造力激發釋放出來,成為推動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基礎動力。

3、戰后國際形勢的演變給日本的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美國私人資本也大規模涌入日本。美國的扶植,使日本獲得了經濟發展所必需的資金和技術。

4、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后就一直非常重視教育。70年代中期又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政府教育經費支出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上升。在人才結構方面,政府根據不同時期經濟結構的發展變化,調整教育重點。由于日本長期堅持“教育先行”的戰略,為經濟發展保證了人才資源。

5、日本政府利用國內外各種條件,確定了具有本國特色的發展道路。在這方面,日本的國家干預方式和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特點,都對經濟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除此之外,政府根據日本的特點,一方面采取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方針,另一方面確立“貿易立國”的戰略,積極有效地開拓國際市場,擴大進出口貿易,加強資本輸出。日本企業不惜花費巨額資金,吸引優秀人才,在仿造的基礎上博采眾長,改革創新。

經濟高速發展使日本發生了巨大變化,達到了歐美原發性現代化國家的發達水平,完成了自明治維新開始的在世界體系中從邊緣國家向中心國家的轉變。

日本在經濟上的國際地位迅速提高。1968年,日本的國民生產總值達到1 419億美元,超過了聯邦德國,僅次于美國,躍居資本主義世界第二位。1970年,日本在世界國民生產總值和世界貿易中的比重均為6%左右,成為名副其實的經濟大國。

產業結構和社會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轉折。產業結構的變化引起就業人口轉移,城市人口激增,其中新中間階層比例不斷增大。國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耐用消費品普及率提高,形成了“大眾消費社會”。城市和鄉村的差別縮小,農民的收入與工人相當。

社會結構的變遷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起思想觀念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自己屬于“中間階層”。

戰后西歐與日本都樂于也善于引進和吸收外國先進科學技術,注重發展教育,培養人才。這一點是促使兩國經濟騰飛的關鍵,也是我們今天必須至始不移地堅持和貫徹的一項基本國策──科教興國的戰略方針。在改革中必須堅持求實與創新。

九年級歷史學科教案篇6

教學目標

能力目標:1.了解和掌握1924~1929年資本主義世界的政治相對穩定;2.掌握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繁榮”;3.掌握經濟危機在美國爆發,經濟危機的特點及影響;4.掌握羅斯福新政的目的、措施、效果等史實。

能力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思考和探究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特點、影響,培養學生綜合、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2.引導學生通過對《國家工業復興法》的討論、分析,評價羅斯福新政在資本主義發展的作用,培養學生初步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正確評價歷史事件、歷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對資本主義的發展、矛盾、危機以及自我調節和改良的歷程有較辯證和全面的認識。“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的不治之癥”,只要資本主義制度存在,經濟危機就不可避免。

教學重難點

重點:1929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羅斯福新政。

難點:經濟危機中一些經濟方面的知識;羅斯福新政的一些內容。

教學工具

多媒體工具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一戰后,帝國主義國家召開了哪些會議?各有何作用?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使世界處于相對穩定的時期,這給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環境。出示課件(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相對穩定的時期)

二、繁榮及其崩潰

(1)這一時期經濟增長迅速快的表現是什么?

師:這一時期的經濟可以用“繁榮”來形容了。這一切使資產階級得意忘形,認為資本主義取得了“永久的穩定”當年就任美國總統的胡佛說:“他將美國人家家鍋里有一只雞,家家有一輛汽車”話音落下不久,爆發了歷最為嚴重的經濟危機。

經濟危機的爆發的原因、特點、影響

(1)原因

師講解:①銷毀商品的原因:壟斷資本家要保持商品價格,維持利潤。在當時,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生產處于無政府狀態,壟斷資產階級盲目擴大生產,較比較之下,人民的而消費能力沒有相應提高,產品銷售部出去,引起產品積壓。“物依稀為貴”才能維持商品價格,(就是生產與銷售的矛盾)這也是經濟危機爆發的直接原因。

②暴露的本性:資本家的殘忍,資本主義制度的腐朽。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

(2)經濟危機開始的時間、地點、標志

講解:股票市場價格是美國經濟的晴雨表。經濟繁榮,股票就升值,人們就會搶購;反之經濟凋敝,股票就貶值,人們就會拋票。黑色星期四讓經濟危機從此開始,并迅速蔓延到美國,進而席卷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3)經濟危機的特點

出示課件:結合兩幅圖片經濟危機有什么特點?

(4)影響

出示課件:這次經濟危機有何影響?

當這樣一場經濟大危機向整個資本主義襲來的時候,各國紛紛采取措施,改善本國的經濟形勢。

三、羅斯福新政

在這場危機中,美國受到的損失,面對危機,胡佛政府一籌莫展,仍然采取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致使經濟危機更加嚴重,人民怨聲載道。1932年羅斯福以候選人的身份競選美國總統美國記者就危機中的具體問題采訪羅斯福,羅斯福對每一問題作出詳細的解答,針對性制定方案以解決美國面臨的問題。下面是記者提出的問題,如果你是羅斯福,你會采取何種措施解決下列問題?

出示課件

羅斯福以自己淵博的知識,出眾的口才,卓越的人格魅力,特別是克服危機的決心和方法,使對手黯然失色,以絕對優勢當選美國第32任總統。也是美國歷連任__屆的總統。羅斯福解決危機的方法就是實行新政。(出示羅斯福新政的內容)

①新政的中心措施?

②新政的特點?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

師總結:到1933年夏100萬雇主表示愿意遵守規定,900萬工人在藍鷹的標志下工作。這樣資本主義從無政府狀態納入到有控制的軌道,加強政府對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控制與調節。通過上述對工業的調整等一系列措施使美國經濟逐步進入良性循環軌道。數字是的例證。(出示課件)

③評價

四、課后小結

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了1929——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它是資本主義歷最深刻、破壞性的危機。在危機的沉重打擊下,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各自尋找對策。美國通過羅斯福新政,使危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緩和,為資本主義國家繼續向前發展開創了一條新的道路。羅斯福也因此成為自林肯以來美國和世界公眾歡迎的總統而永載史冊。但德國和日本就沒有這么幸運了,它們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下節課我們將研究它們的變化。

九年級歷史學科教案篇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古代埃及與金字塔

2、古代巴比倫與漢謨拉比法典

3、古代印度與種姓制度

能力目標

1、能夠通過對金字塔建筑歷史的思考與探索,從而形成獨立思考,得出結論的能力

2、能夠通過對漢謨拉比法典內容的分析,提高辯證看問題和全面評價歷史事件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亞非文明的了解,認識到世界各地區、各民族共同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從而樹立正確的國際意識。

【教學重點】

1、金字塔的建造

2、漢謨拉比法典

3、印度的種姓制度

【教學難點】

1、古代文明為何產生在大河流域?

2、對印度種姓制度的認識。

【教法設計】

1、導入:

利用導言中獅身人面像的故事,讓學生領略亞非地區大河流域燦爛而神奇的文明,并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導入新課。

如果不游覽一下金字塔,就不能說是到過了埃及。從開羅西行數公里,來到吉薩村,世界古代七大建筑奇跡之一的金字塔,便屹立眼前。在最大的胡夫金字塔東側,便是獅身人面像,它以誘人的魔力,吸引了各地的.游客。胡夫的圣旨公元前2610年,法老胡夫來這里巡視自己快要竣工了的陵墓--金字塔。胡夫發現采石場上還留下一塊巨石。胡夫當即命令石匠們,按照他的臉型,雕一座獅身人面像。石工們冒著酷暑,一年又一年精雕細刻,終于完成了它。像高二十米,長五十七米,臉長五米,頭戴”奈姆斯“皇冠,額上刻著“庫伯拉”圣蛇浮雕,下頜有帝王的標志--下垂的長須。一只耳朵,有二米多長。“怪物”--斯芬克斯獅身人面像的頭像,真的是以胡夫作模特兒的嗎?

2、“金字塔的國度”:

在學生發言(講解“我所了解到的金字塔”)的基礎上作最后總結:

(1)埃及是“尼羅河的饋贈”,這是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話。

(2)金字塔的建筑,從古到今都給人留下了許多不解之謎,體現古代埃及創造了高度的文明。

3、“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國”:

提問“兩河流域的自然條件和尼羅河流域相比,有什么共同點?”由此使學生認識大河流域人類文明產生長的共同規律。

4、“古代印度的種姓制度”:

向學生強調印度河流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發祥地。關于種姓制度,指導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內容及相關材料,最大限度地從課文中獲取有關種姓制度的知識信息。

5、最后,利用教材上的亞非文明地圖,對全課進行總結。

【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內容,學會從課本中獲取信息,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

2、本節課有較強的地理概念,建議教師充分利用地圖和相關地理知識,培養學生轉換思維視角,多角度看問題的能力。

3、引導學生參加課堂討論,鼓勵獨立思想和發表不同見解,培養學生勤于動腦的習慣。

【板書設計】

古代埃及(金字塔是奴隸主階級殘酷剝削奴隸的歷史見證)

古代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公開維護奴隸主階級利益,現存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古代印度(種姓制度嚴格維護了奴隸主階級利益)

26214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医学动画公司-制作3d医学动画视频-医疗医学演示动画制作-医学三维动画制作公司 | 合肥触摸一体机_触摸查询机厂家_合肥拼接屏-安徽迅博智能科技 | elisa试剂盒价格-酶联免疫试剂盒-猪elisa试剂盒-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奥因-光触媒除甲醛公司-除甲醛加盟公司十大品牌 | 皮带式输送机械|链板式输送机|不锈钢输送机|网带输送机械设备——青岛鸿儒机械有限公司 | 肉嫩度仪-凝胶测试仪-国产质构仪-气味分析仪-上海保圣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总部 | 青岛侦探_青岛侦探事务所_青岛劝退小三_青岛婚外情取证-青岛王军侦探事务所 | 酶联免疫分析仪-多管旋涡混合仪|混合器-莱普特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 | 祝融环境-地源热泵多恒系统高新技术企业,舒适生活环境缔造者! | 学叉车培训|叉车证报名|叉车查询|叉车证怎么考-工程机械培训网 | 伶俐嫂培训学校_月嫂培训班在哪里报名学费是多少_月嫂免费政府培训中心推荐 | COD分析仪|氨氮分析仪|总磷分析仪|总氮分析仪-圣湖Greatlake | 热熔胶网膜|pes热熔网膜价格|eva热熔胶膜|热熔胶膜|tpu热熔胶膜厂家-苏州惠洋胶粘制品有限公司 | 河南空气能热水器-洛阳空气能采暖-洛阳太阳能热水工程-洛阳润达高科空气能商行 | 石家庄网站建设|石家庄网站制作|石家庄小程序开发|石家庄微信开发|网站建设公司|网站制作公司|微信小程序开发|手机APP开发|软件开发 | 新能源汽车电机定转子合装机 - 电机维修设备 - 睿望达 | 楼承板-开口楼承板-闭口楼承板-无锡海逵 | 矿用履带式平板车|探水钻机|气动架柱式钻机|架柱式液压回转钻机|履带式钻机-启睿探水钻机厂家 | 贴片电容代理-三星电容-村田电容-风华电容-国巨电容-深圳市昂洋科技有限公司 | 卧涛科技有限公司科技项目申报公司|高新技术企业申报|专利申请 | 分子蒸馏设备(短程分子蒸馏装置)_上海达丰仪器 | 有机肥设备生产制造厂家,BB掺混肥搅拌机、复合肥设备生产线,有机肥料全部加工设备多少钱,对辊挤压造粒机,有机肥造粒设备 -- 郑州程翔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山东PE给水管厂家,山东双壁波纹管,山东钢带增强波纹管,山东PE穿线管,山东PE农田灌溉管,山东MPP电力保护套管-山东德诺塑业有限公司 | 杭州月嫂技术培训服务公司-催乳师培训中心报名费用-产后康复师培训机构-杭州优贝姆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 西门子代理商_西门子变频器总代理-翰粤百科 | 体视显微镜_荧光生物显微镜_显微镜报价-微仪光电生命科学显微镜有限公司 | RFID电子标签厂家-上海尼太普电子有限公司 | 浙江红酒库-冰雕库-气调库-茶叶库安装-医药疫苗冷库-食品物流恒温恒湿车间-杭州领顺实业有限公司 | 机器视觉检测系统-视觉检测系统-机器视觉系统-ccd检测系统-视觉控制器-视控一体机 -海克易邦 | 奶茶加盟,奶茶加盟店连锁品牌-甜啦啦官网| 沧州友城管业有限公司-内外涂塑钢管-大口径螺旋钢管-涂塑螺旋管-保温钢管生产厂家 | 高压无油空压机_无油水润滑空压机_水润滑无油螺杆空压机_无油空压机厂家-科普柯超滤(广东)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 全自动不干胶贴标机_套标机-上海今昂贴标机生产厂家 | 代理记账_免费注册公司_营业执照代办_资质代办-【乐财汇】 | 深圳市索富通实业有限公司-可燃气体报警器 | 可燃气体探测器 | 气体检测仪 | 无线对讲-无线对讲系统解决方案-重庆畅博通信 | 废气处理设备-工业除尘器-RTO-RCO-蓄热式焚烧炉厂家-江苏天达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高柔性拖链电缆-聚氨酯卷筒电缆-柔性屏蔽电缆厂家-玖泰电缆 | 物联网卡_物联网卡购买平台_移动物联网卡办理_移动联通电信流量卡通信模组采购平台? | 健康管理师报名入口,2025年健康管理师考试时间信息网-网站首页 塑料造粒机「厂家直销」-莱州鑫瑞迪机械有限公司 | 北京网站建设|北京网站开发|北京网站设计|高端做网站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