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籃球規則教案
體育老師要怎樣才能更好的教學生籃球的規則呢?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初中籃球規則教案,希望能幫到您。
籃球規則教案一
籃球規則(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技能:讓學生了解基本的籃球規則,在平時的教學,活動和比賽中能規范運用,加強技術規范性。
二. 過程與方法:通過講解和圖片展示法讓學生認知籃球比賽規則。
三. 情感與價值觀:通過籃球運動和基本規則學習,讓學生能看得懂籃球比賽,積極參與比賽。
教學重點,難點:比賽規則
教學方法:講授法,研討法
一. 球隊組成
(一).對于2 X 20分鐘的比賽,不超過10名合格參賽的球員;
(二).對于4 X 12分鐘的比賽,或競賽中一個隊超過3場比賽時,不超過12名合格參賽的球員;
(三).一名教練員,如果球隊需要可配備一名助理教練員;四、其中一名合格參賽的球員是隊長。
二、比賽時間 ,按比賽可分成
(一)、兩個半時,每半時20分鐘;
(二)、四節,每節12分鐘。第一和第二節、第三和第四節中間的休息時間分別為2分鐘;
(三)、半時間的休息時間為10分鐘或15分鐘:
三.幾種規則:
24秒鐘規則
(一)、當一名隊員在場上控制量個活球時,該隊必須在24秒鐘內完成投籃。
(二)、控制球隊在24秒鐘內未投籃,要發出24秒信號的聲響,違反本條規則為違例。
(三)、按下列規定操縱24秒鐘裝置:1、一名隊員在場上一旦獲得控制活球,就要開動24秒鐘裝置。2、一旦球隊控制球結束,該裝置就要停止。3、只有當隊員在場上重新控制球,新的24秒周期開始時,24秒鐘裝置才復位和重新開始。4、下列情況停止24秒鐘裝置,但不重新設定24秒周期(1)球出界,由原控制球隊的隊員擲界外球時;(2)裁判員中止比賽以保護控制球隊的受傷隊員時(3)由于控制球隊的行為而停止比賽時。擲界外球后,一旦該隊隊員獲得控制球時,24秒鐘計時員就要從時間中斷處繼續計時。
“3秒鐘”規則
(一)、某隊控制球時,該隊隊員在對方的限制區內停留不得超過持續的3秒鐘。
(二)、限制區的各線都屬于限制區的一部分,隊員觸及任何一線都算位于限制區內。
(三)、3秒鐘的限制在所有擲界外球情況下均有效。它的計算要從擲界外球隊員在界外可處理球(球進入比賽狀態)的一剎那開始。
(四)、3秒鐘的限制不適用于:1、當投籃的球正在空中。 2、搶籃板球時。3、死球進。
(五)、隊員在限制區內停留接近3秒鐘時,可默許他運球投籃
“5秒鐘”規則
被嚴密防守(在正常的一步之內)的持球隊員要在5秒鐘內傳、投、滾或運球。違反本條規則是違例。
8秒鐘規則
一、對方球籃、籃板的界內部分以及對方球籃后面的端線、邊線和距對方球籃最近的中線邊緣圍成的場區構成了某隊的前場。球場的另一部分,包括中線和本方球籃,包括籃板的界內部分是該隊的后場。
二、當一名隊員在后場控制活球時,該隊必須在8秒鐘內使球進入前場。
三、當球觸及前場或觸及有部分身體接觸前場的隊員時,球即進入前場。違反本條規則是違例。
四。要登記的暫停
按下列規定,球隊持續1分鐘的暫停要登記。
1、對于2 X 20分鐘的比賽,每隊每半時的比賽時間內可以準許請求兩次要登記的暫停,每一決勝期內準許1 次。
2、對于4 X 12分鐘的比賽,每隊每半時(兩節)的比賽時間內可以準許請求3次要登記的暫停,每一決勝期內準許1次。
3、如果要登記的暫停時間未到,而請求暫停的隊已做好了比賽的準備,主裁判員要盡快重新開始比賽。
4、暫停期間允許隊員們離開比賽場地,坐到球隊席上。
五. 得分相等和決勝期
一、如果下半時(2 X 20分鐘的比賽)或第四節(4 X 12分鐘的比賽終了時得分相等,要延長5分鐘作為決勝期繼續比賽,必要時要延長幾個這樣的5分鐘,直到分出勝負為止。二、第一個決勝期前,兩隊要互換球籃。三、每次增加的決勝期開始時,他們要互換球籃。四、每次決勝期前允許有2分鐘的休息時間。
六. 球中籃和它的得分值
(一)、球從上面進入球籃,停留在球籃內或穿過球籃為中籃。
(二)、球按如下情況擲入對方球籃算本隊得分:1、一次罰球中籃得1分;2、一次投球中籃得2分;3、在3分投籃區中一次投球中籃得3分
(三)、如果某隊意外地將球投入自己的球籃,得分要記錄在對方隊長名下。
(四)、如果某隊有意地將球投入自己的球籃,這是違犯本規則精神的,并且要:1、不得分;2、登記違犯隊的教練員一次技術犯規;3、比賽按適當的條款重新開始。
七. 擲界外球
(1)在球接觸了另一隊員前在場內與球接觸;2、球離手時踏場外地;3、在球離手前消耗的時間超過5秒鐘;4、擲球越過籃板傳給場上另一隊員;5、擲界外球球離手后,在球接觸場上隊員前,球觸及界外或停留在籃圈支頸上,或進入球籃。
八. 帶球走規則
(一)、定義
1、當持活球的隊員用同一腳向任何方向踏出一次或數次,另一腳(稱為中樞腳)不離開與地面的接觸點時出現了旋轉。
2、帶球走或持球行進(在場地內)是持球隊員一腳或雙腳向任何一方向移動超出了本條規則所述的限制。
(二)、確定中樞腳
1、隊員雙腳著地接到球,可以用任一腳作中樞腳。一腳抬起的一剎那,另一腳就成為中樞腳。
2、隊員在移動或運球中接到球,他可以按下列情況停步并確定中樞腳:
(1)如果一腳正接觸地面:
a、雙腳同時著地,則任一腳都可以是中樞腳。一腳抬起的一剎那,另一腳就成為中樞腳
b、兩腳分先后著地,則先觸地的腳是中樞腳。
c、一腳著地,隊員可以跳起那只腳并雙腳同時著地,則哪只腳都不是中樞腳。
三、持球移動
1、確定了中樞腳后:
(1)在傳球或投籃中,中樞腳可以抬起,但在球離手前不可以落回地面。
(2)運球開始時,在球離手前中樞(1)在傳球或投籃中,一腳或雙腳都可以抬起,但在球離手前不可以落回地面。(2)運球開始時,在球離手前哪只腳都不可以抬起。違反本條規則是違例。
九. 球回后場
(一)、位于前場的控制球隊的隊員不得使球回后場。
(二)、當控制球隊的隊員出現了下列情況,就認為球已進入后場
1、在球進入后場前最后觸球;
2、在下列情況后,他的同隊隊員首先觸及球;
(1)球已觸及后場
(2)如果該隊員觸及后場。
十. 接觸
在身體接觸的問題上作出決斷時必須遵照下列基本原則:
(一)、用任何可能的方法去避免接觸是每一個隊員的責任。
(二)、任何隊員在占位時只要不發生身體接觸,都有權在規則的限定范圍內到達沒有被對方隊員占據的正常地面位置。
(三)、如果發生了接觸犯規,則由造成接觸的隊員負責。
十一.侵入犯規
(一)、侵入犯規則是在活球、球進入比賽狀態或死球時涉及與對方隊員接觸的隊員犯規。
(二)、隊員不準通過伸展臂、肩、髖、膝、腳或彎曲身體成不正常姿勢以阻擋、拉、推、撞、絆等動作來阻礙對方行進;也不準使用任何粗野動作。定義 1、阻擋:是阻止對方隊員行進的身體接觸。 2、撞入:是持球或不持球的隊員推動或移動到對方隊員軀干上的身體接觸。3、從背后防守:是防守隊員從對方隊員的背后與其發生的身體接觸。即使防守隊員正在試圖去搶球,與對方隊員發生身體接觸也是不正當的。 4、用手攔陰:是防守隊員在防守狀態中用手接觸對方隊員,或是陰礙其行動或是幫助防守隊員來防守對手的動作。5、接人:是干擾對方隊員移動自由而發生的身體接觸。能用身體的任何部位來造成這個(拉人)接觸。6、非法用手:發生在隊員試圖用手搶球接觸了對方隊員時,如果僅僅接觸了對方隊員持球的手,則被認為是附帶的接觸。7、推人:是用身體的任何部位強行移動或試圖移動已經或沒有控制球的對方隊員時發生的身體接觸。8、非法掩護:是試圖非法拖延或阻止非控制球的對手到達希望到達的場上位置。罰則:在所有情況下都要登記犯規隊員一次侵入犯規。
垂直原則
1、在籃球場上,每一位隊員都有權擁有他所在的地面位置以及在他上面的空間(圓柱體)。2、這個原則保護隊員所占據的地面位置和他上面的空間。3、一旦隊員離開了他的垂直位置(圓柱體)并與已經確立了垂直位置(圓柱體)的對方隊員發生身體接觸,則離開了垂直位置(圓柱體)的隊員要對此接觸負責。 (1)對于防守隊員垂直地離開地面(不超出他的圓柱體)或在圓柱體內全面伸展他的雙手和雙臂,則不必判罰。(2)進攻隊員無論是在地面還是騰起在空中,都不得與防守隊員發生接觸,或用他的手臂來擴展他自己的額外空間 (清除)。
合法防守位置
1、當達到下述狀態時,防守隊員就已建立了合法防守位置
(1)他正面對對手
(2)雙腳以正常的跨立姿勢著地。兩腳之間的距離一般與其身高成正比。
2、合法防守位置垂直伸展到他的上空圓柱體。他可以將雙臂舉過頭,但雙臂必須是在這假想的圓柱體內并保持垂直姿勢。
教學反思:
這節課重點介紹了一些籃球一部分規則,在邊講解邊示范動作的情況下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很高,都提出一些他們經常碰到的事例,理論加實踐,收益很好,讓學生知道最基本的規則,在以后的教學,比賽,觀看比賽能看的懂,成為一名“行家”。但在講述中由于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較多,所以本堂課中沒有完全按應該的計劃教學。課程教學有些拖堂。
籃球規則教案二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學改革、“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突出一個“新”字,體現一個“改”字,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并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需求,面向全體學生,做到人人享有體育、人人都有進步、人人擁有健康。
1、按照學生生理和心理變化設計教學模式、安排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注重身心健康。
2、加強球類單個技術教學與實戰的聯系,增加田徑教學的趣味性,為學生的終生體育奠定基礎。
3、以“生動、自主、愉悅” 為主旋律,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教材分析
籃球一直是學生非常喜愛的一項體育活動,運球在籃球教材中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熟練的掌握一種或幾種運球技術成為大多數高中生的迫切需要。通過本教材的學習,可以發展學生的速度、靈敏、協調等身體素質。
在以往的運球教學中,教學方法和形式比較單一,教學程序機械化,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在本教材體前變向換手運球的教學中,豐富了教學方法,突出節奏教學,讓學生在練習中不斷的發現問題和改善方法,然后導出主題,再通過練習解決問題。
教學重點:從體驗到體會“變向”的節奏和方法 教學難點:手控制球和腳步的協調配合
田徑中的耐久跑相對是一個比較枯燥的教材,但通過對該項目的練習,能很好的鍛煉學生的耐力素質和意志品質。
本次課中,為學生創設了趣味圖形跑,能很好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在愉悅和輕松的環境中完成練習,并起到很好的鍛煉效果。同時在課中讓學生自己體會如何才能跑的輕松,從而導出本次課的重點:“呼吸節奏”。
教學重點:呼吸節奏 籃球和耐久跑這兩個教材搭配在一起,科學合理,同時這兩個教材內容有一個共同的鮮明的特點,就是提出體育課堂教學的一個“節奏”概念,讓學生真正學會學習。
三、學情分析 學生應該具備一定的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球類項目的學習也有一定的基礎,有較強的表現欲和求知欲。
四、教法分析 (一)游戲比賽法:
抓住學生的心理特征,運用游戲比賽的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玩中學、賽中練,進而達到提高技術動作和運用能力的目的。
(二)自主探究教學法: 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和分析,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多方面、多角度考慮問題,發展學生個性。
(三)評價教學法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