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案春分反思
小班教案春分反思篇1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了解春天的一些顯著特征。
2、愿意仔細看圖,并大膽說出自已看到的景象。
3、學習在教師的指導、提醒下帶著問題進行觀察活動。
4、讓幼兒通過多種感官感知春天的來臨,掌握春天的季節特征。
5、使幼兒掌握一些春天生活基本常識。
活動準備:
1、一些春天的卡片和白紙若干張。2、幼兒用書、教學掛圖、練習冊
活動過程:
1、出示掛圖,引導幼兒看圖觀察。
(1)導入: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了一幅圖,請你們看看圖上都畫了些什么?
(2)教師總結。
2、帶領幼兒到戶外尋找幼兒園的春天。
(1)教師提出到戶外觀察的要求。
(2)教師帶領幼兒在幼兒園尋找春天,幼兒在尋找的時候教師注意觀察,鼓勵他們積極地將自已的發現說出來。
(3)集體總結尋找到的幼兒園的春天。
3、集體制作“美麗的春天”圖畫。
小班教案春分反思篇2
活動目的:
讓幼兒知道春分,是24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了解關于春分的詩詞和春分的相關知識。
體驗明顯的季節特征。
體驗和大家一起過節的快樂。
活動過程:(請不同年級的班主任按照年級特點修改教案。)
一、課題導入
二、了解春分的由來
春分的由來
春分,是24節氣中第四個節氣,在每年的3月21日前后。春分這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所以古代春分又稱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民間有“春分秋分,晝夜平分”的諺語。
《春秋繁露》說:“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當九十日之半,故謂之分。”所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指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三、了解春分趣事
春分趣話
每年在春分這天,世界各地都會有數以千萬計的人在做“豎蛋”試驗: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輕手輕腳地在桌子上把它豎起來。雖然失敗者頗多,但成功者也不少。春分成了豎蛋游戲的最佳時光,故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
了解春分漢字的由來:甲骨文、金文、小篆、楷體。
四、詩詞欣賞
《村居》、《渭城曲》、《春夜洛城聞笛》、《踏莎行》、《清平樂春晚》、《蝶戀花》
五、活動小結,布置作業。
小班教案春分反思篇3
教學目標:
了解與春分有關的習俗,感受春分帶給我們的文化情趣。
教學重點
通過收集春分的材料,傳承民俗文化,建立起對家鄉濃厚的感情。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傳統節日的歷史淵源、獨特情趣。
教學手段
1.教師準備:了解各地有關春分習俗。有關春分習俗的圖片,各種與春分活動有關的文字介紹。
2.學生準備:向老人詢問民間流傳的`與春分有關的諺語、習俗。
教學設計:
一:前置學習初步了解一些春季氣候變化的相關常識,以及氣候變化對生活的影
驚蟄簡介:(課件、春分的圖片)
教師介紹春分的由來
春分,古時又稱為“日中”、“日夜分”,在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春分的意義,一是指一天時間白天黑夜平分,各為12小時;二是古時以立春至立夏為春季,春分正當春季三個月之中,平分了春季。
春分這一天陽光直射赤道,晝夜幾乎相等,所不同的是北半球是春天,南半球是秋天.春分是24節氣中的第4個節氣,是春季6個節氣中的第4個。
中國古代將春分分為三候:“一候元鳥至;二候雷乃發聲;三候始電。”便是說春分日后,燕子便從南方飛來了,下雨時天空便要打雷并發出閃電。古代黃河流域與之相應的物候現象為“玄鳥至,雷乃發聲,始電”
春分節氣習俗:吃春菜
嶺南風俗
昔日四邑(加上鶴山為五邑)的開平蒼城鎮的謝姓,有個不成節的習俗,叫做“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春菜。在田野中搜尋時,多見是嫩綠的,細細棵,約有巴掌那樣長短。采回的春菜一般家里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有順口溜道:“春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一年自春,人們祈求的還是家宅安寧,身壯力健。
春分節氣習俗:送春牛
春分隨之即到,其時便出現挨家送春牛圖的。其圖是把二開紅紙或黃紙印上全年農歷節氣,還要印上農夫耕田圖樣,名曰“春牛圖”。送圖者都是些民間善言唱者,主要說些春耕和吉祥不違農時的話,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見啥說啥,說得主人樂而給錢為止。言詞雖隨口而出,卻句句有韻動聽。俗稱“說春”,說春人便叫“春官”。
春分節氣習俗:粘雀子嘴
春分這一天農民都按習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湯元,而且還要把不用包心的湯元十多個或二三十個煮好,用細竹叉扦著置于室外田邊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來破壞莊稼。春分期間還是孩子們放風箏的好時候。尤其是春分當天。甚至大人們也參與。風箏類別有王字風箏,鰱魚風箏,瞇蛾風箏,雷公蟲風箏,月兒光風箏,其大者有兩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市場上有賣風箏的,多比較小,適宜于小孩子們玩耍,而大多數還是自己糊的,較大,放時還要相互競爭看哪個的放得高。
春分詩句
《春分》
立春陽氣轉,雨水雁河邊
驚蟄烏鴉叫,春分地皮干。
總結提升: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板書春分
作業回家給家人介紹春分的習俗
課后反思
小百科:春分也是節日和祭祀慶典,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周禮天子日壇祭日。
小班教案春分反思篇4
活動目標:
1、初步感知春天的天氣與花草樹木的特征,能發現身邊自然景色的變化。
2、樂意在老師的引導下觀察春天的景色,喜愛春天。
活動準備:
1、選擇一處植物較多并有迎春花的地方。
2、日常散步時帶領幼兒觀察正在發芽的.樹。
3、春天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嗎?春天和冬天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
2.小結:春天真舒服,陽光照在身上非常暖和,小草和花兒都長出來了。
二、觀察圖片。
1.看,我把春天的景色帶到了我們小一班。
2.提問:
(1)你在圖片上看到了什么?
(2)春天的花草和樹木是什么顏色的?
3.小結:春天小草、大樹都長出來了,變成了綠色,花兒也都開了,五顏六色非常漂亮。
三、感受春天。
1.我們看過了春天景色的圖片,小朋友想不想到外面去感受一下,看看春天來了,我們的大地媽媽是什么樣的?、
2.帶幼兒到戶外觀察迎春花,看一看、聞一聞、說一說。邊走邊欣賞花草樹木,知道春天的花是五顏六色的,小草變綠了,大樹長出了綠芽。
3.你們找到春天了嗎?它藏在哪里?
4.進行游戲活動:春天是個萬物生長的季節,很多植物都長出了嫩芽,抽出了葉子,花兒也會在春天里開放,讓我們在春天里一起玩游戲吧。
小班教案春分反思篇5
教育目標:
1.感知春天的主要自然現象,并從中感受到春天的美。
2.培養幼兒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是幼兒愿意參加體育活動。
3.愛護花草樹木,不亂摘、亂踏。
4.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培養幼兒主動學習的態度與欲望。
學習目標:
1.知道春天來了,花兒開放了,柳樹發芽了,小草變綠了,蠶豆長高并結豆莢了,天氣變暖和了小朋友衣服穿少了。
2.培養幼兒對木偶劇的興趣,通過談話、朗誦等活動,發展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
3.復習鞏固1、2,認識3。
4.能情緒愉快地用好聽的.聲音唱歌不,會聽前奏,整齊地開始唱。并愿意為歌詞創編動作。
5.學習撕貼的步驟和技巧(摸漿糊、粘貼、擦手);愿意玩泥,自己做出簡單的物體,練習大片涂色。
6.午睡時自己脫鞋子、解扣子。
7.聽別人說話時,知道眼睛看著別人;學會正確使用禮貌用語。
8.能鉆過70厘米高的“山洞”;學習縱跳摸高,跳時身體保持平衡。
研習內容:
語言:
欣賞故事《三只蝴蝶》談話《春天的電話》;
兒歌《春天到》兒歌《春天來啦》兒歌《金鉤鉤》;
兒歌《花兒好看我不摘》。
音樂:
歌曲《春天》《小魚游游》《青蛙》;
律動《爸爸媽媽都來看》《摘果子》《洗手帕》《鋤地》《蜜蜂做工》。
數學:
《復習1、2》《認識數字3》游戲《排套盒》”游戲《配對》。
美術:
粘貼《柳條》手指點畫《小蝌蚪》涂色《美麗的花》;
手印畫《小魚游游—添畫泡泡》印章畫《蔬菜印畫》手工《做沙錘》。
社會:
戶外踏青觀察柳樹觀察金魚觀察小蝌蚪認識蝴蝶花種植蔬菜春游。
體育:
游戲:捉迷藏捉蝴蝶
環境布置:飼養小蝌蚪種植植物布置春天環境主題墻。
家長工作:與幼兒進行戶外活動,引導幼兒觀察春天樹木、花草的變化,感受春天的美。
小班教案春分反思篇6
活動目標:
1、喜愛春天,知道春天花草、樹木得變化。
2、能運用身體語言表達詩歌內容。
3、了解詩歌得句式特點,學習簡單仿編詩歌。
4、認讀重點字詞:屋檐、水塘、草地、孩子。
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
活動前幼師組織小朋友觀察春天得景物;學會歌曲《春天》。
2、物質準備。掛圖、音帶、錄音機、大字卡;詩歌讀本人手一冊、小字卡、頭飾(小燕子、蝴蝶、蜜蜂、小白兔各10個)。
3、環境準備。
創設主題墻面“春天來了”。
活動過程:
一、預備活動
師幼互相問候,韻律活動《春天》,小朋友隨音樂一起有節奏得拍手舞蹈。
二、感知理解活動
1、幼師與小朋友一起討論看到得春天得景物。
“剛才我們一起去了找春天,你找到了春天嗎?它藏在哪里?”
2、說春天。
引導語:“你找到了春天嗎?它藏在哪里?”
請小朋友一一說出來,并討論小朋友運用恰當得詞匯表達。
3、幼師出示掛圖,朗誦詩歌,引導小朋友說出春天來到了小河、水塘、草地。
①春天來了,屋檐上為什么會流水?幼師隨機出示大字卡“屋檐”,請小朋友模仿流水聲。
“屋檐上得流水發出了什么聲音?”
②春天得小河是怎樣得?春天得小河發出怎樣得聲音?小朋友模仿小河流水得聲音。
③春天得水塘里誰來了?幼師出示大字卡“水塘”,請小朋友模仿小鴨得叫聲。想象小鴨“嘎嘎”地叫什么呢?
④春天得草地上誰來了?他們“嘻嘻,哈哈”,可能在做什么。引導小朋友想象出孩子在草地上做得事情,如放風箏、打滾、踢球、翻跟頭等。幼師隨機出示大字卡“草地”“孩子”。
5、討論:他們喜歡春天嗎?為什么?
三、體驗活動
1、幼師播放詩歌錄音帶,小朋友看書跟讀詩歌。
2、小朋友在詩歌得伴奏下,表演詩歌。討論:你們喜歡春天嗎?為什么?
閱讀完后小朋友有序收書。
四、活動游戲:找春天。
活動場地上畫若干圓圈,圈內放上“屋檐”、“水塘”、“草地”、“孩子”等大字卡。小朋友扮演小動物,根據幼師說得字詞,快速站在放有相應大字卡得圓圈內,并說出春天在哪里。
五、創造活動
幼師引導小朋友結合屋檐、水塘、草地等場景創編詩歌。
如:屋檐下得燕子,唧唧喳喳;水塘里得小蝌蚪,游呀游呀;草地上得蜜蜂,嗡嗡嗡嗡……小朋友嘗試表演創編得詩歌。
六、結束活動
交流小結,播放音樂,小朋友有序地整理自己得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