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禮儀》教案
《文明禮儀》教案篇1
活動目標:
1.初步學會做客的簡單禮節。
2.學會用禮貌用語與人交往。
3.喜歡參與集體活動。
活動準備:
1.小動物的頭飾若干個。
2.小盤子,小杯子若干個。
3.一籃玩具、圖書、布娃娃。
4.自制小電視。
5.娃娃歌。
活動過程:
一、引入話題。
1.回憶性談話。
(1)小朋友,你們的爸爸媽媽有沒有帶你們去別人家做過客呀?
(2)你們去別人家的時候都做些什么事?
二、學習禮貌用語和簡單禮節。
1.學習有禮貌的問候主人。
(1)小朋友,你們到別人家做客時會先做什么事?
(2)敲門是怎么敲的?
(3)是輕輕的敲還是用手用力的拍打門啊?
(4)如果別人家有門鈴,你又會怎么做?
(5)門開了,小朋友要怎么和主人打招呼?
(6)小朋友們剛才都知道了,到別人家做客要輕輕敲門,見到主人要說:“您好!”見了不同的人還要用不同的稱呼,像“叔叔好!”“阿姨好!”
2.學會有禮貌的與人交談
(1)小朋友,你在做客的時候,主人有沒有請你玩玩具,吃東西呀?你要對他說什么?
(2)別人的家里好漂亮,小朋友一定很想參觀參觀,你們要怎么對主人說呢?
(3)沒有主人的同意,你們能隨便玩別人家里的東西嗎?
(4)小朋友在做客的時候,如果主人邀請你干什么,就要對主人說:“謝謝!”想要做其他的事情時也要先問主人“我能不能這樣做。”等主人說可以后,才可以去做那件事。
3.有禮貌的與人告別。
(1)天黑了,小朋友離開主人家的時候要和主人說什么?
(2)你們會謝謝主人招待你們嗎?
(3)要不要也邀請主人到你們家里做做客?你怎么邀請他。
(4)剛才有稻多的小朋友都說出了自己做客時的表現,老師發現小朋友都很有禮貌,都會對主人說“您好!”“謝謝!”和“再見!”還會邀請主人也到自己家做客,小朋友都很能干。
三、玩角色扮演游戲。
1.介紹游戲
(1)小朋友,今天我們來玩一個小游戲,游戲的名字叫《我是小客人》。
(2)老師聽說森林里的兔媽媽蓋了一個好大的蘑菇房子,它邀請了好多的小動物到家里做客,小朋友也扮成小動物到兔媽媽家去做客,好嗎?
2.講解游戲玩法。
(1)小動物們要去兔媽媽家做客了,小動物都要做一個有禮貌的小客人。到兔媽媽家時要先敲門,看到兔媽媽就和它們打招呼,兔媽媽招待小動物的時候,小動物要說“謝謝!”等離開兔媽媽家時,千萬不要忘了說“再見!”
(2)兔媽媽邀請了小動物來家里做客,小動物是不是也要邀請兔媽媽到自己家做客呀?
(3)老師要看一看,誰是最有禮貌的小客人。
(4)請小朋友戴上動物頭飾,我們要去兔媽媽家了。
(5)有禮貌的小動物不吵也不鬧。
3.開始游戲,兔媽媽由助教老師扮演。
(1)小動物你們好,歡迎你們來我家做客,快請進。
(2)我要邀請小貓吃魚;我要邀請小狗玩玩具;我要邀請小鴨看圖書(或玩布娃娃,看電視,吃水果)
(3)小動物再見,歡迎你們下次再來玩。
(4)游戲可重復玩。
(5)小朋友今天去了兔媽媽家做客,都很有禮貌,看到兔媽媽時都很熱情的打招呼,說了“您好”“謝謝”“再見”都非常能干,希望小朋友以后到別人家做客的時候,也能像今天在兔媽媽家一樣,做一個有禮貌的小客人。
《文明禮儀》教案篇2
活動目標:
1.能主動、快樂地向同伴及幼兒園內熟悉的人問好,知道要做個有禮貌的孩子。
2.認真傾聽、理解故事,學說禮貌用語"你好"、"再見",嘗試運用體態語言輔助禮貌用語的表達。
活動準備:
繪本的多媒體課件一份;幼兒園工作人員向小朋友問好的錄像五段;立體紙塑人物兩個;自制的《找朋友》歌曲圖譜一張。
活動過程:
一、游戲導入,快樂問好
教師組織《找朋友》游戲,導入主題。
教師介紹游戲規則和玩法,幼兒在找朋友游戲中復習敬禮和握手等動作。
二、故事欣賞,學習問好
教師分段講述故事,幼兒傾聽理解故事,學習禮貌用語并用動作輔助表達。
提問:悠悠和馬哥哥怎么打招呼的?和羊姐姐呢?悠悠又是怎么樣和熊奶奶打招呼的啊?悠悠和馬哥哥時做了什么動作?和熊奶奶打招呼時做的是什么動作。
小結:我們和不同的人問好要用不同的方法,和小伙伴要招招手,和長輩要鞠躬。
教師帶領幼兒向故事角色問好。
三、游戲翻新,行為練習
教師鼓勵幼兒向不同的人問好,然后教師依次播放幼兒園這些工作人員回應的的錄像。(本班班主任老師、陌生教師、保健醫生、門衛爺爺、禮儀小標兵、本班幼兒的媽媽……)
小結:我們用不同的問好方法和遇到的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法打招呼,打招呼的時候還要有肢體動作。
四、激勵遷移,養成禮儀
教師出示自制的《找朋友》歌曲圖譜,清唱歌曲:"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個好朋友,招招手呀(鞠個躬呀),笑瞇瞇呀,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見!"
教師依次出示立體紙塑人物小姐姐和老奶奶,請幼兒一邊唱歌曲一邊練習問號的動作。
提問:客人老師是我們的長輩還是小伙伴,那我們要怎么樣和他們打招呼啊?
幼兒集體在歌曲聲中和客人老師打招呼。
《文明禮儀》教案篇3
教學目的:
1、讓學生了解文明禮儀知識,了解文明禮儀都包括哪些方面:
(1)語言上講文明;
(2)行為上講規范;
(3)生活中講衛生;
(4)活動中講參與;
(5)集體中講團結;
(6)待人講禮貌;
(7)處事講謙讓。
2、引導學生自覺遵守“守則”和“規范”,養成一個合格小學生的文明習慣,以實際行動繼承中華民族的文明禮儀傳統。
教學準備:
①把學生搜集的文明禮儀知識、圖片制成幻燈片。
②排練小品、文明禮貌歌、歌曲等節目。
教學過程:
一、班長講話:
同學們,中國自古就是講究禮儀的國度。首先,衣冠端正,舉止文明,遵守紀律,生活儉樸,是對同學們的起碼要求。同學們應該保持天生的自然美和質樸美。其次,同學們要注意語言文明,不說粗話、臟話,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同學們在和老師、同學、朋友、家人交往時要有禮貌,要懂得尊重他人,還要待人真誠,做到誠實守信,因為這些能夠體現出你的素養,體現出你對別人的尊重。禮儀強調的是“尊重人本”,想讓他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尊重他人,所以我希望每一個同學都能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爭做文明好學生。
二、介紹文明禮儀知識:
坐姿禮儀:優雅的坐姿傳遞自信、友好、熱情等信息,同時也顯出高雅莊重的良好風范。給大家介紹幾種坐姿,請一位同學示范,一位講解,其他同學可以跟著做。
站姿禮儀:優美的站姿能襯托出一個人的氣質和風度,站姿要挺直、舒展、線條優美、精神煥發。給大家介紹幾種站姿,請一位同學示范,一位講解。
走姿禮儀:無論是日常生活中還是社交場合,走路往往是最引人注目的形體語言,也是最能表現一個人的風度和活力。請一位同學示范,一位講解。
三、交往禮儀:
一人講解,幾個人表演
1、不要言而無信;
2、不要惡語傷人;
3、及時溝通,消除彼此矛盾;
4、不要隨便發怒;
5、不要叫人外號。
師總結:剛才同學說的真熱鬧,我們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我們從小要“學禮儀,用禮儀,要重言,更重行”,讓文明之花處處開放。
四、展示學生們自己創編的文明禮儀兒歌:
同學們,都知道,
禮貌用語記得牢。
對待長輩要用“您”,
早晨見面說聲“早”,
平時互相問問“好”。
分別“再見”別忘了,
若求人,“請”字先,
最后別忘說謝謝,
影響別人,“對不起”,
回答請說“沒關系”。
文明做個好孩子,
人人夸獎數第一。
五、現場采訪
小記者:我是中國少年報的小記者,我姓?,聽說你們在這里開展文明禮儀的活動,我特地來采訪一下。
大家:好,歡迎歡迎!
小記者:
(場景一)如果課間你不小心碰掉了同學的書,你該怎么辦?小記者提問:你應該怎樣向同學道歉?
(場景二)當你想向同學借筆時,你該怎么說,怎樣做呢?小記者評價:這位同學說話真有禮貌,我有筆也愿意借給你。
(場景三)來到圖書館,你想借書,應該怎樣跟圖書管理員說呢?小記者評價:嗯,你真是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場景四)當家里來了客人,你怎樣招待他?
(場景五)當你沒有記清家庭作業,你怎樣向老師打電話詢問呢?
師:通過小記者的采訪,你都知道了哪些文明用語。
六、交流感受和想法。
七、展示學生們自己創編的文明禮儀童謠。
八、齊唱歌曲
師:同學們,你對他人有禮貌,尊重他人,待人真誠,就會得到同樣的回報。只要你有良好的文明禮儀,就會具備良好的氣質,就會得到別人對你的尊重。我真心希望你們這朵文明之花能永遠綻放。
合:同學們,就讓我們在《我們人人講禮貌》這首樂曲中結束我們的主題班會。
晨風吹,陽光照,紅領巾,胸前飄,小朋友呀,歡歡喜喜進學校。見了老師敬個禮,見了同學問聲好,老師您好,同學您早,團結友愛心一條,團結友愛心一條。
好兒童,志氣高,講文明,講禮貌,小朋友呀咱們一定要記牢。不罵人來不打架,果皮紙屑不亂拋。紀律要遵守,衛生要做到,咱們從小講文明,咱們從小講禮貌。
《文明禮儀》教案篇4
設計背景
為了培養幼兒必要的禮儀、禮節,禮貌習慣,增強幼兒禮儀意識,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發展,結合小班幼兒年齡及認知特點,擬定活動方案如下。
活動目標
1、學習一些文明用語、并在交往中運用文明用語。
2、學習一些文明禮儀的知識,逐步養成文明行為。
3、形成初步的規則意識,游戲、活動中能自覺遵守游戲規則。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培養幼兒敏銳的觀察能力。
重點、難點
建立文明用語意識,能遵守游戲規則規則。
活動準備
1、少兒禮儀錄像(早晨到校、放學離校等等的情景)。
2、幼兒有序活動課件。
3、相對情景畫面。
活動過程
一、觀看少兒禮儀錄像。
1、使幼兒感知早晨見面要問:早上好!中午見面要問:中午好!等。離別時要說:再見!會用:晚安。等等
2、教師和幼兒互相問好。
3、幼兒和幼兒互相問好。對做得好的引導幼兒評價予以鼓勵。
二、出示畫面。
請幼兒指出那個行為正確,那個不正確為什么?滑滑梯一定要有秩序,上下樓梯的靠右行等等。
三、組織游戲活動(貓捉老鼠)。
1、老師示范講游戲規則。
2、按規定輪換貓和老鼠。對按規則做游戲的孩子進行導向性評價。
《文明禮儀》教案篇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公共場所的一些基本規則。
2、能按照正確的禮儀要求做事情,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活動準備】
圖片五幅(兩個人并排站在扶梯上;兩個小朋友在扶梯上打鬧;和別人相反乘扶梯;向下行駛時在后面推別人;小孩子自己乘扶梯。)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小朋友們坐過扶梯嗎?那么乘扶梯時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項呢?
2、關鍵步驟:
感知討論:
教師出示反映有關兒童在乘扶梯時不安全行為的圖片,引導幼兒討論。"圖片上的小朋友做的對嗎?為什么?他這樣做會有什么危險?"
(1)出示圖片1(兩個人并排站在扶梯上)
(2)出示圖片2(兩個小朋友在扶梯上打鬧)
(3)出示圖片3(和別人相反乘扶梯)
(4)出示圖片4(向下行駛時在后面推別人)
(5)出示圖片5(小孩子自己乘扶梯)
3、歸納總結
師:"在乘扶梯時,怎樣做才是安全的呢?"
(1)再次出示上述圖片,讓小朋友復述正確的做法。
(2)組織幼兒討論,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
【活動延伸】
1、活動之后,教師可將圖片貼在教室的墻上作為宣傳用。
2、教育幼兒不遵守乘扶梯的規則可能造成的危害。
《文明禮儀》教案篇6
教學內容:
課堂禮儀
教學目標:
1、課前入廁洗手,聽到上課鈴聲主動回到座位并且安靜不說話。
2、學會正確的坐姿,頭抬起眼平視背挺直腿靠攏腳并齊兩小手輕撫膝。
3、課堂上專心聽,多動腦,不說話,不亂跑。
4、舉手禮儀,養成課堂上有任何問題舉手的好習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會傾聽,得到允許說話,知道尊重他人。
教學準備:
椅子、邀請其他老師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課前入廁洗手,聽到上課鈴聲主動回到座位并且安靜不說話。
2、學會正確的坐姿。
教學重點:
保持課堂秩序
活動過程:
一、課堂導入
導入語:“現在我要介紹的是如何坐,請小朋友仔細地看”。
二、學習坐姿
1、示范“坐”的姿勢。
(1)雙手握椅子背,將椅子的前腿翹起并輕輕地拉出來。
(2)在椅子前站好,上身前傾,臀部坐于椅子前三分之二處,上身挺直,雙腳并攏,腳尖朝前方,雙手放于膝上,雙眼平視。
2、介紹沒有桌子的坐法。
(1)擺放椅子:四條腿平穩地放在地上。
(2)示范坐姿:身體輕輕地坐到椅子上;分步示范上身、腿、手和頭的體姿。
三、示范后和幼兒一起討論
(1)身體為什么要坐正,為什么身體要朝前面的方向坐?
(2)為什么坐時雙腿要并攏?
四、家園互動
1、家長要注意觀察孩子的坐姿,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坐、立、行走姿勢。
2、家長要注意自己的坐姿,為幼兒樹立榜樣。
注意事項:
1、腳要著地并放于桌子底下。
2、在教室里只要離開座位就要將椅子放回桌子底下。
3、坐下后,手可以放在膝蓋上,也可以放在桌子上。活動延伸:
活動反思:
1、孩子對活動的哪一環節最感興趣?為什么?
2、你認為這個活動的成功之處在哪?
3、你認為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該如何改進?
《文明禮儀》教案篇7
設計背景
班內幼兒多來自村屯,缺乏基本的禮貌概念。但幼兒喜歡參加活動,又喜歡《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的小羊們,因此老師利用幼兒喜歡的動畫人物,引導幼兒演一演、說一說開展活動,從而使幼兒感受禮貌帶給大家的快樂。
活動目標
1、培養幼兒良好的禮貌行為,使幼兒了解禮貌方面的知識,并在生活中運用。
2、通過活動,學習基本的禮貌知識,體驗禮貌帶來的喜悅。
教學重點、難點
幼兒從活動中自然產生的禮貌情感,并能在生活中運用禮貌行為語言。
活動準備
頭飾、禮貌用語詞卡、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激趣引入:
音樂《喜羊羊與灰太狼》主題曲。
師:小朋友們到別人家去玩嗎?去過誰家?可是他家關著門,你會怎么辦呢?
二、基本部分:
我們看看今天誰來和我們一起活動吧!
1、播放多媒體課件:太陽暖暖的,喜羊羊、美羊羊、懶羊羊、沸羊羊要去村長家商量種草的事。可是村長家關著門,要想知道村長在不在家,該怎么辦呢?
2、我們看看小羊們是如何做的(繼續播放課件):
(1)、喜羊羊:“嘭嘭嘭”舉起拳頭使勁把門捶,門會開嗎?
誰來學學喜羊羊?(戴上頭飾)門沒開。
(2)、沸羊羊:讓我來,“啪啪啪”使勁把門拍,門會開嗎?
誰來學學沸羊羊的做法?(戴上頭飾)門依然沒開。
(3)、懶羊羊:看我的,“當當當”使勁把門踢,門會開嗎?
誰能學學沸羊羊的方法?(戴上頭飾)門為什么還沒開呢?
師小結:這么長時間羊村長家的門還沒開,這可急壞了美羊羊(再次播放課件:美羊羊走上前,抬起手來輕輕敲,一、二、三、門開了。)小朋友請想一想,美羊羊為什么會把門敲開呢?(講禮貌)
那我們都來像美羊羊一樣輕輕的敲門吧!
師:小朋友們喜歡哪只小羊呢?為什么呢?
小結:大家喜歡有禮貌的喜羊羊,那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做個有禮貌的孩子呢?
3、學習見面時的禮貌
(1)、師:門開了,羊村長會怎么說?怎么做呢?
(播放課件:羊村長:你們好啊!快請進!都請坐吧!喝點飲料、吃點水果吧!小羊們:謝謝村長!)
(2)、請小朋友分組演一演。(師巡視引導,合理即可,不必千篇一律)
三、活動總結
小朋友與小羊們都學會了做個有禮貌的孩子,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可要應用呀!今天的活動就到這里吧,我們應該說什么?(再見)
四、課后延伸
找一找身邊有哪些有禮貌的事,怎么做的、怎么說的,找到后說給大家聽好嗎?
懂禮貌是我們應該教導每一個幼兒的,懂禮貌是幼兒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主要是為了讓幼兒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為長大以后的講文明做鋪墊。
《文明禮儀》教案篇8
【活動目標】
1、初步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學習正確的用餐方法。
2、大膽在集體面前表述自己的想法。
【活動準備】小豬一家圖片、小朋友用餐照片,擦嘴巾一塊。
【活動過程】
一、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1、“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幾位客人,他們是一家子,你們看!”
2、教師一一介紹,“這個是豬媽媽,這兩個是豬媽媽的兩個娃娃,一個叫胖胖,一個叫花花。”
3、“今天小豬一家呀,發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你們聽!”幼兒聽故事《兩個娃娃》。
二、傾聽故事,討論正確的用餐方法。
1.提問,理解故事內容。“故事中講了什么事?花花是怎么吃飯的?胖胖是怎么吃飯的?你喜歡花花,還是喜歡胖胖,為什么呢?”
小結:是呀,胖胖吃飯的時候一點也不講衛生,聲音很大,飯菜湯亂灑,還不擦嘴巴,我們一定不能向他學習。
2.討論正確的用餐方法。“老師還帶來幾張小朋友吃飯的照片,你們看這些小朋友是怎樣吃飯的,他們這樣吃飯對不對,為什么呢?”請幼兒自由討論,并發表自己的想法。
三、經驗遷移。
1.“你平時是怎么吃飯的?
2.教師總結:吃東西前應該先洗手,吃東西時不要大聲說話,慢慢吃不亂灑。
四、引導幼兒探索正確的擦嘴方法
1.兒歌示范正確的擦嘴方法。
“吃完后不要忘記擦嘴、漱口哦。老師這里有一塊擦嘴巾,誰能上來示范一下正確的擦嘴方法?(針對幼兒的表現,教師補充)。“大方塊變小方塊,兩手托住來回擦,換面擦一擦小手,再把毛巾放放好。”__真能干,相信他每天都會把小嘴擦得很干凈。”
2.幼兒徒手練習正確地擦嘴動作。
“我們一起邊念兒歌邊做做看吧!(師幼邊念兒歌邊徒手練習)今天中午我們要比比看,誰的嘴巴擦得最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