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文明禮儀教案反思
關于文明禮儀教案反思篇1
【活動目標】
1、讓幼兒知道公共場所的一些基本規則。
2、能按照正確的禮儀要求做事情,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活動準備】
圖片五幅(兩個人并排站在扶梯上;兩個小朋友在扶梯上打鬧;和別人相反乘扶梯;向下行駛時在后面推別人;小孩子自己乘扶梯。)
【活動過程】
1、導入活動:
小朋友們坐過扶梯嗎?那么乘扶梯時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項呢?
2、關鍵步驟:
感知討論:
教師出示反映有關兒童在乘扶梯時不安全行為的圖片,引導幼兒討論。"圖片上的小朋友做的對嗎?為什么?他這樣做會有什么危險?"
(1)出示圖片1(兩個人并排站在扶梯上)
(2)出示圖片2(兩個小朋友在扶梯上打鬧)
(3)出示圖片3(和別人相反乘扶梯)
(4)出示圖片4(向下行駛時在后面推別人)
(5)出示圖片5(小孩子自己乘扶梯)
3、歸納總結
師:"在乘扶梯時,怎樣做才是安全的呢?"
(1)再次出示上述圖片,讓小朋友復述正確的做法。
(2)組織幼兒討論,鼓勵幼兒發表自己的看法。
【活動延伸】
1、活動之后,教師可將圖片貼在教室的墻上作為宣傳用。
2、教育幼兒不遵守乘扶梯的規則可能造成的危害。
關于文明禮儀教案反思篇2
“請”“對不起”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常見動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習性。
2、了解故事內容,學說禮貌用語“請”“對不起”。
活動準備:
掛圖、各種動物圖片及毛絨玩具。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題
寶寶,你喜歡小動物嗎?喜歡什么小動物呀?(幼兒自由回答)針對幾個幼兒熟悉的動物進行提問:它長什么樣子?走路什么樣子?喜歡吃什么?他的家在哪里?
二、了解故事內容,學習禮貌用語
咱們小朋友認識這么多的小動物呀!今天老師也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只小動物,你來猜猜它是誰?謎語引出:“嘴像小鏟子,腳像小扇子,走路左右擺,水上劃船子。”出示圖片:小鴨咱們一起跟小鴨打個招呼吧!“小鴨你好呀!”“小朋友們好,我是小鴨子,很高興見到大家!”
(1)出示圖片:小鴨自己在河里游泳
小鴨今天想到小河里去游泳,可是它現在一個朋友也沒有,心情會怎么樣啊?(不開心、不高興、很孤獨)小鴨子應該怎樣做呢?(找朋友)咱們一起告訴小鴨吧:“小鴨小鴨,你去找好朋友和你一起游泳吧!”小鴨說:“謝謝!謝謝!”我們怎樣說啊?“不用客氣”
(2)出示圖片:小鴨遇到小白兔,小鴨游呀游呀,會遇到誰呢?
師:草地里來了一只蹦蹦跳跳的小兔子,小鴨會怎樣跟小兔說呀?小兔會跟小鴨一起游泳嗎?為什么?(因為小兔不會游泳)小兔會怎樣說呢?
(3)出示圖片:小鴨遇到小花狗,小鴨又繼續游呀游呀,看到誰啦?師:小鴨又遇到了小狗,他會怎樣邀請小狗呢?小狗會怎樣說呢?師:小兔、小狗都不能跟小鴨一起玩,這可怎么辦呢這到底為什么呢?(因為它們的家都在陸地上,不能到水里去)那還有哪些動物不能跟小鴨一起到河里游泳呢?(小貓、
小雞、小狐貍、小羊)這些小動物都不能跟小鴨一起游泳,那小鴨可以去找誰啊?(請幼兒自由回答)
(4)出示圖片:小鴨和小青蛙在河里快樂的游泳
三、欣賞故事
老師非常喜歡這幾只有禮貌的小動物,現在老師把這幾只小動物編在了一首好聽的故事里,咱們一起來聽一下吧!
提問:小鴨遇到了幾只小動物?小鴨邀請它們的時候是怎樣說的?(加動作來說一說)它們又是怎樣回答的?
四、結束部分
有朋友的感覺真好啊!如果有更多的朋友會更好的!現在咱們一起幫小鴨找更多的朋友吧!(照圖片和毛絨玩具)你來幫小鴨邀請一下它們吧!(練習說“請”“對不清”)
關于文明禮儀教案反思篇3
活動目標
1理解并遵守乘車的基本規則,正當文明小乘客。
2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坐公交車的過程。
3了解做一個文明小乘客的基本禮儀。
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并遵守乘車的基本規則,正當文明小乘客和了解做一個文明小乘客的基本禮儀。
難點:能用完整的語言表達坐公交車的過程。
活動準備
無線視頻點讀筆·電視機
活動過程
一、玩游戲導入活動
1.教師扮演司機,幼兒班言笑乘客,玩開汽車的游戲。
2.讓幼兒講述乘坐公共汽車的經歷
師:小朋友,你乘坐過公共汽車嗎?跟大家說說吧!讓幼兒講述自己乘坐公共汽車的經歷,請個別幼兒在集體面前講述自己乘坐公共汽車的經歷,教師在旁邊給予提示與鼓勵。
3.引導幼兒觀看幼兒乘車動畫,
二、幼兒分組討論
你看到那些不文明的行為。讓幼兒通過動畫對比,說說平時都看到那些兒的.那些不文明行為,通過對比讓幼兒明白理解,并自覺地遵守乘車的基本規則,正當文明小乘客。
教學反思
在活動前部分,我創設了司機和乘客的游戲,并提出了問題:小朋友;你乘坐過公共汽車嗎?跟大家說說吧等,來引發幼兒對生活經驗和已知經驗的回憶再現。活動中,用動畫形式讓幼兒明白什么是乘車的基本規則,怎樣乘車,和做一個文明小乘客的基本禮儀。同時老師在活動中悉心觀察幼兒的言行舉止,然后思考和判斷幼兒的言行,適時·適度地與之進行互動,來強化幼兒的體驗。在教師的組織和引導下,讓幼兒明白如何做才是一個文明小乘客。在發言中,幼兒學習的主體性得到充分體現,活動變得更加生動。在游戲中,老師除了是一個觀察者外,更要針對幼兒的不同表現,適時·適當地和幼兒進行體驗性師生互動,幫助幼兒更好的明白如何做一個文明小乘客。比如:我們要做一個文明小乘客,上下車時要排隊,要講文明·懂禮貌,幫助他人。通過學習幼兒明白了如何遵守乘車規則,如何做一個有禮貌的文明小乘客。
關于文明禮儀教案反思篇4
一、老師和小朋友們問好。
1、教師上前和每個小朋友握手進行問候“妮妮好、皮皮好、樂樂好……”
2、教師提問“小朋友老師剛才在做什么呀?”(握手)
3、教師“嗯,握手是一種打招呼的方式。握手不能亂握,要用自己的右手握對方的右手,動作要輕,不能攥的太緊,時間不能太長,而且一般都是女士先伸手,男士不能先主動握女士的手,這樣不禮貌。”
4、教師“那你們知道人們之間為什么要打招呼嗎?”
5、幼兒發表自己的想法。
6、教師小結:打招呼是為了表達感情,表示禮貌。這樣人們就會快樂,愿意在一起,可以說話聊天,一起吃飯,學習等等。
7、中國人除了喜歡用握手的方式打招呼,老北京人們見面時用膝蓋碰對方的膝蓋,表示問好。首先兩個教師進行演示。
8、請幼兒兩個人一組,對中國打招呼的方式進行討論和表演。
二、教師出示外國人打招呼的圖片。
1、教師出示:兩個英國人一男一女以吻手的方式打招呼的圖片
2、教師提問“小朋友們你們看他們在做什么?”(叔叔在親阿姨的手)
3、教師“那你們知道叔叔問什么要親阿姨的手嗎?”
4、幼兒自由發言,說出自己的看法。
5、教師“你們看他們是中國人嗎?”(不是,是外國人)
6、教師“恩,他們是英國人。他們國家在男士碰到女士的時候,打招呼的方法,就是要求男士要吻女士的手被,吻一下,輕輕拿起女士的手還要輕輕的放下。這是英國人最常用的打招呼的方式。”
7、教師邀請幼兒上前表演英國人打招呼的方式。
8、教師出示:兩個毛利人一男一女在以碰鼻子的方式打招呼的圖片。
9、教師:“這是兩個毛利人,小朋友知道他們他們為什么要這樣了吧?”(在打招呼)
10、教師“恩,這個國家的人和英國人又不一樣了,他們喜歡在打招呼的時候,相互碰碰對方的鼻子,但同樣要輕,不然鼻子就要出血了。”
三、請小朋友們開動腦筋想象、創造還有那些可以打招呼的方式。
1、教師“小朋友們,現在就請你們開動腦筋,想出更多更有趣的打招呼的方式好不好。”
2、幼兒兩兩一組互動交流,教師邊參與邊觀察。
3、小結:請小朋友說說你創造了哪些打招呼的方法?
四、播放音樂伴奏《找朋友》。
教師“讓我們一起邊唱邊來找朋友,到了“敬個禮”的地方我們要把詞改掉,換成其它打招呼的方式,每次都不能一樣哦!看誰變得多,朋友認識的多。”
五、活動延伸:
了解一些國家和民族飲食方面和中國有什么不同?
關于文明禮儀教案反思篇5
【活動目標】
1、理解并掌握用餐的基本禮儀并文明用餐。
2、懂得節約,能夠自覺排隊取送餐具,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3、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開心的享受用餐過程。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足量的餐具和足量的點心。ppt課件。抽紙一盒。
經驗準備:有過在餐廳或飯店吃飯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創設餐廳情景,激發幼兒參與課堂的興趣。
1、師:小朋友們,讓我們開著小火車去快樂餐廳吃飯吧。請小朋友們自己選擇一個喜歡的位置坐下。
2、提問:現在啊,飯菜還沒有熟呢,我們應該怎樣做呢?我們一起去看看圖片上的小朋友是怎樣做的。
3、小朋友們吃飯的時間到了,讓我們排隊去取餐盤吧。
4、總結飯前禮儀:進餐廳,請安靜。坐端正,不吵鬧。餐飲具,放放好。
二、學習吃飯禮儀。
1、餐廳廚師給幼兒盛好飯菜。提問:小朋友們我們在吃飯時應該注意什么呢?預期:不用手抓飯,不撒飯;吃飯時不亂講話,不大笑(很危險);不挑食;吃多少盛多少,不夠時主動要求添菜。
2、出示公益廣告,倡導節約用餐。
3、我們一起總結一下吃飯禮儀:不抓菜,不撒飯。吃多少,盛多少。不夠再來添一勺。節約糧食我最棒。
4、現在小朋友可以吃飯了,老師巡回指導,老師指出錯誤做法并要求其改正。
三、學習飯后禮儀。
1、小朋友都吃飽了吧,現在請你跟老師一起來學習一下飯后禮儀。
老師示范:抽一張紙,擦擦小嘴吧。端起餐盤,主動將餐盤放回餐盤回收處。要求:將飯渣倒入指定盆中,其他餐具分類擺放。
2、接下來,請小朋友們排隊放餐盤。
3、總結一下飯后禮儀:吃完飯,擦嘴角。送餐盤,不推擠。飲食禮儀我記牢,人人夸我好寶寶。
四、飯后散步。
1、小朋友們,以后我們到餐廳吃飯都要向今天這樣做哦。我們最后再來總結一下餐廳飲食禮儀:進餐廳,請安靜。坐端正,不吵鬧。餐飲具,放放好。不抓菜,不撒飯。吃多少,盛多少。不夠再來添一勺。節約糧食我最棒。吃完飯,擦嘴角。送餐具,不推擠。飲食禮儀我記牢,人人夸我好寶寶。
2、吃的好飽呀,讓我們一起到戶外散散步吧。
關于文明禮儀教案反思篇6
教學目的:
1、讓學生了解文明禮儀知識,了解文明禮儀都包括哪些方面:
(1)語言上講文明;
(2)行為上講規范;
(3)生活中講衛生;
(4)活動中講參與;
(5)集體中講團結;
(6)待人講禮貌;
(7)處事講謙讓。
2、引導學生自覺遵守“守則”和“規范”,養成一個合格小學生的文明習慣,以實際行動繼承中華民族的文明禮儀傳統。
教學準備:
①把學生搜集的文明禮儀知識、圖片制成幻燈片。
②排練小品、文明禮貌歌、歌曲等節目。
教學過程:
一、班長講話:
同學們,中國自古就是講究禮儀的國度。首先,衣冠端正,舉止文明,遵守紀律,生活儉樸,是對同學們的起碼要求。同學們應該保持天生的自然美和質樸美。其次,同學們要注意語言文明,不說粗話、臟話,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同學們在和老師、同學、朋友、家人交往時要有禮貌,要懂得尊重他人,還要待人真誠,做到誠實守信,因為這些能夠體現出你的素養,體現出你對別人的尊重。禮儀強調的是“尊重人本”,想讓他人尊重你,你首先要尊重他人,所以我希望每一個同學都能養成良好的文明行為習慣,爭做文明好學生。
二、介紹文明禮儀知識:
坐姿禮儀:優雅的坐姿傳遞自信、友好、熱情等信息,同時也顯出高雅莊重的良好風范。給大家介紹幾種坐姿,請一位同學示范,一位講解,其他同學可以跟著做。
站姿禮儀:優美的站姿能襯托出一個人的氣質和風度,站姿要挺直、舒展、線條優美、精神煥發。給大家介紹幾種站姿,請一位同學示范,一位講解。
走姿禮儀:無論是日常生活中還是社交場合,走路往往是最引人注目的形體語言,也是最能表現一個人的風度和活力。請一位同學示范,一位講解。
三、交往禮儀:
一人講解,幾個人表演
1、不要言而無信;
2、不要惡語傷人;
3、及時溝通,消除彼此矛盾;
4、不要隨便發怒;
5、不要叫人外號。
師總結:剛才同學說的真熱鬧,我們中華民族素有禮儀之邦的美稱,我們從小要“學禮儀,用禮儀,要重言,更重行”,讓文明之花處處開放。
四、展示學生們自己創編的文明禮儀兒歌:
同學們,都知道,
禮貌用語記得牢。
對待長輩要用“您”,
早晨見面說聲“早”,
平時互相問問“好”。
分別“再見”別忘了,
若求人,“請”字先,
最后別忘說謝謝,
影響別人,“對不起”,
回答請說“沒關系”。
文明做個好孩子,
人人夸獎數第一。
五、現場采訪
小記者:我是中國少年報的小記者,我姓?,聽說你們在這里開展文明禮儀的活動,我特地來采訪一下。
大家:好,歡迎歡迎!
小記者:
(場景一)如果課間你不小心碰掉了同學的書,你該怎么辦?小記者提問:你應該怎樣向同學道歉?
(場景二)當你想向同學借筆時,你該怎么說,怎樣做呢?小記者評價:這位同學說話真有禮貌,我有筆也愿意借給你。
(場景三)來到圖書館,你想借書,應該怎樣跟圖書管理員說呢?小記者評價:嗯,你真是個有禮貌的好孩子。
(場景四)當家里來了客人,你怎樣招待他?
(場景五)當你沒有記清家庭作業,你怎樣向老師打電話詢問呢?
師:通過小記者的采訪,你都知道了哪些文明用語。
六、交流感受和想法。
七、展示學生們自己創編的文明禮儀童謠。
八、齊唱歌曲
師:同學們,你對他人有禮貌,尊重他人,待人真誠,就會得到同樣的回報。只要你有良好的文明禮儀,就會具備良好的氣質,就會得到別人對你的尊重。我真心希望你們這朵文明之花能永遠綻放。
合:同學們,就讓我們在《我們人人講禮貌》這首樂曲中結束我們的主題班會。
晨風吹,陽光照,紅領巾,胸前飄,小朋友呀,歡歡喜喜進學校。見了老師敬個禮,見了同學問聲好,老師您好,同學您早,團結友愛心一條,團結友愛心一條。
好兒童,志氣高,講文明,講禮貌,小朋友呀咱們一定要記牢。不罵人來不打架,果皮紙屑不亂拋。紀律要遵守,衛生要做到,咱們從小講文明,咱們從小講禮貌。
關于文明禮儀教案反思篇7
活動目標:
1.使幼兒學會有禮貌地做小客人,練習使用禮貌用語進行交往。
2.使幼兒懂得一些做客的簡單禮節。
活動準備:
1.與本班一幼兒家庭聯系有關做客事宜。
2.電話兩部。
活動過程:
一、教師向小朋友介紹活動內容及簡單要求。
二、幼兒到__小朋友家做客,在做客過程中學習禮貌用語和簡單禮節。
1.學習有禮貌地問候主人。
到了主人家輕輕地敲門,見了主人會禮貌地問候,學說“你好”。見了不同的人會使用合適的稱謂。
2.學習有禮貌地與人交往。
(1)對于主人的招待,如請客人坐,請客人喝茶,請客人吃東西,客人都要有禮貌地說“謝謝”。
(2)在別人家不隨便翻看,拿走別人的東西。
在別人談話時,不隨便插嘴。當別人提出問題時,要大方地回答。說話時,聲音輕一些,不大聲喧嘩。
(3)與主人要友愛相處。
(4)學習有禮貌地與主人告別。
(5)臨走時,向主人說“__,再見”,還可客氣地邀請別人去自己家做客。
三、做客后進行小結,對幼兒在做客中的表現進行評價。
小朋友在別人家做客時很有禮貌,會說“您好”、“謝謝”、“再見”,并且不隨便亂拿別人的東西。以后到別人家去做客也要做到這些,做個有禮貌的小客人。
活動延伸:
可通過角色扮演和行為辨析的方式對幼兒進行拜訪做客的教育。
(1)甜甜敲門時很用力,她這樣做好嗎?
(2)小客人進門時沒問好,這樣做對嗎?
(3)亂翻主人東西好不好?應該怎樣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