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活動設計教案
托班活動設計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在爬爬、跳跳、跑跑的活動中,感知小草綠綠軟軟的特征。
2、嘗試用牙刷沾上綠色顏料,在紙上點刷草地。
3、愿意參加美術活動,并保持愉快情緒參加游戲。
教學準備:
1、人手一把小牙刷
2、兔子標本一只
3、綠顏料2盒
4、大張白紙
教學過程
(一)到草地上去玩,踩踩軟軟的青草,在草地上找野花、小蟲子。
1、春天到了,天氣多好啊,跟著媽媽到草地上去玩吧。
2、找一找草地上有什么?(引導幼兒找找草地上的野花和小蟲子。)
(二)邊念兒歌“小草青青”邊做動作
1、小草青青真漂亮,誰爬出來了?(小蟲爬爬)小草青青,還有誰跳出來玩了?(小兔跳跳)小草青青,我們寶寶也出來玩了?(寶寶跑跑)(教師引導幼兒邊念兒歌,邊在草地上做相應的動作。)
2、真好玩,寶寶們到媽媽身邊來休息一會。(幼兒圍坐在老師身邊。)
(三)小兔吃草,用牙刷沾上顏料,在紙上點刷成草地。
1、咦,我好像聽到誰在哭?小兔生病了。(教師指遠處白紙上的小兔。)不能到草地上玩,怎么辦?
2、我們來用能干的小刷子,幫助小兔子家刷上草青的小草地。
3、教師示范用牙刷沾上顏料,在紙上點刷成草地。
4、寶寶們,來跟媽媽一起刷。(教師個別指導。)
(四)幼兒在草地上模擬小兔吃草。
幼兒自由在草地上做游戲。
托班美術教案:有趣的泡泡畫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用多種顏色吹泡泡,并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畫。
2、培養幼兒對美術的興趣。
3、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
活動準備:
1、每組1份分別用多種水彩顏色著色的洗潔凈,每人一根吸管。
2、范畫:泡泡畫1張。
3、每人1張作畫卡片。
活動過程:
一、帶幼兒玩捉泡泡的游戲,引起幼兒興趣。
二、出示范畫,引導幼兒觀察。
(出示范畫)師:瞧!這畫上有各種顏色的圓圈圈,多漂亮呀!你們想知道他們是怎么話出來的&39;嗎?
三、出示工具材料,教師演示泡泡畫的過程。
1、這里有五種顏色的吹泡泡用的水,他們是紅色、黃色、綠色、蘭色和紫色。還有吸管,用吸管蘸上顏色水后就可以吹出美麗的泡泡畫。
2、教師演示泡泡畫
(1)將吸管一頭蘸上顏色,舔一下。
(2)對著紙,輕輕地吹出一個泡泡,紙上就留下一個彩色的泡泡。
(3)不要總用一種顏色吹,要經常變換顏色吹出不同顏色的泡泡。
四、交代要求,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現在請小朋友來吹泡泡作畫,要求把畫紙上都畫滿泡泡。
幼兒操作,教師指導,幫助幼兒掌握吹泡泡的方法,完成吹畫作業。鼓勵幼兒把空白畫紙都畫滿。提醒幼兒注意衛生,不要把染色的泡泡吸入嘴中。
五、作品展示,外出繼續玩捉泡泡游戲。
托班活動設計教案篇2
在兩餐之間安排一段時間讓嬰幼兒吃點心,是因為嬰幼兒的胃容量較小,活潑好動,易饑餓,一日三餐不能滿足他們的營養需要,點心能彌補膳食中不足的營養和能量。對剛入園的托班嬰幼兒來說,“點心時間”是一段快樂的時光,能放松身心,緩解焦慮情緒。同時,“點心時間”也是嬰幼兒習得良好習慣的好時機,如定時定點吃點心、嘗試整理餐具、養成有規律的作息等。
一、嬰幼兒行為分析
●“點心吧”一開張,茹茹就迫不及待地來到這里,嘗過了三種小點心后,還在這個盤子拿一塊,那個盤子拿一塊,不愿意離開。
分析:嬰幼兒對吃特別感興趣,由于缺乏一定的自控能力,不能控制吃的量,沒有節制。
●濤濤在“汽車城”玩得正帶勁,教師提醒他來吃點心,濤濤頭也不回,擺擺手說:“不要吃,不要吃!”
分析:嬰幼兒的注意轉移能力較差,當他被感興趣的事物、玩具所吸引時,往往興趣不容易轉移。
●樂樂喜歡自己用小水壺倒豆漿,手一歪,不小心將豆漿都倒在了桌子上,可他還忙著要給旁邊的豆豆倒豆漿。
分析:嬰幼兒開始表現出獨立傾向,有了初步的自主意識和愿望,樂意嘗試、操作,但由于動作仍然不協調,常會把水、豆漿等倒在外面。
●豆豆沒洗手就準備拿點心吃,教師對他做了個洗手的手勢,他才跑去洗手,吃完點心也不擦嘴就跑去玩了。
分析:嬰幼兒的規則意識還未完全形成,而且他們的思維處于直覺行動階段(一看到點心就準備吃),需要成人多提示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教師的支持行為
從以上行為分析可見,托班嬰幼兒在“點心時間”存在著不主動吃點心、動作不協調等問題,我們有針對性地采取了以下支持行為:
1.圖片提示
對于有些嬰幼兒吃點心過量的現象,除了注意點心提供的量(分數次投放,數量約為正餐的1/3~1/4),還可以在餐桌上、墻面上用直觀的圖示提示嬰幼兒吃點心的規則,讓嬰幼兒知道吃點心要適量,不能一下子吃太多,并提示、鼓勵嬰幼兒與同伴一起分享食物,獲得愉快的情緒體驗。
2.游戲引導
可創設溫馨、舒適的點心環境,如在桌上鋪上漂亮的桌布,提供各種方便小巧的點心用具、設立提示牌來吸引嬰幼兒主動參與,還可以游戲的方式轉移嬰幼兒的注意力,如“點心店開張了,寶貝們快去吧”,提醒游戲中的嬰幼兒先去吃點心,然后再繼續玩。
3.提供機會
對嬰幼兒為自己、同伴倒豆漿的行為及時給予肯定、鼓勵,并在一日生活中多為嬰幼兒提供自我服務的機會,讓他們學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收拾餐具、整理物品等,在生活自理中促進嬰幼兒手眼協調、習得生活技能,提高自我服務的意識和能力。
4.強化規則
經常采用兒歌指引、榜樣示范等方式,自然隨機地引導嬰幼兒學習吃點心的規則,并在多次反復中幫助嬰幼兒理解和掌握。如吃點心前要先洗手,打翻東西要馬上收拾干凈或請教師幫助,要坐在位子上吃完自己的一份點心,吃完后要將餐具放到指定的地方,吃完點心要擦嘴等,從而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活動建議
1.創設良好的環境,讓“點心時間”自主又快樂
利用活動室的一角設置點心吧,創設溫馨、舒適、有序的點心環境,提供品種各異的點心和適宜的點心用具,如漂亮的小盤子、小水壺、大小不同的調羹、小勺子、擦嘴的小毛巾等,還可播放舒緩、柔和的音樂營造寬松、自主的氛圍,愉悅身心,讓嬰幼兒吃得健康又快樂。
2.有目的地觀察指導,幫助嬰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可利用“點心時間”對嬰幼兒進行良好習慣的培養,認真觀察嬰幼兒吃點心的情況,實施有針對性的指導,還可將一些好的做法介紹給家長,以取得家園教育的一致性。養成嬰幼兒定時定點用餐、自主有序、吃多少拿多少、與同伴一起分享好吃的食物、吃完后把餐具放到指定的地方等良好的生活習慣。
3.合理安排,不同階段有不同的教養重點
“點心時間”作為托班日常生活的環節之一,在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教養重點,教師應有所側重、逐步遞進。如在適應階段,為了幫助嬰幼兒逐步適應集體生活,可讓嬰幼兒一起吃點心(兩餐間隔2小時左右),通過兒歌、故事等方式讓嬰幼兒知道吃點心的基本要求;在發展階段,可創設溫馨的點心吧,開展自助式點心活動,讓嬰幼兒嘗試自我服務,習得一些生活自理的基本技能,積累用點心的基本禮儀,如自倒茶水、整理餐具、分享食物等;在銜接階段,嬰幼兒已能較好地適應集體生活,可通過小集體活動“什么東西不能吃”、游戲“我愛吃的東西”等讓嬰幼兒了解一些基本的生活、營養常識。
此外,還可根據不同的.季節調整點心、茶水的品種,如點心的品種可有餅干糕點類、雜糧類、羹類、水果類等,飲品可有奶類(牛奶、豆漿)、茶類(水果茶、枸杞菊花茶)等。
4.借助各種途徑,讓“點心時間”成為嬰幼兒的學習機會
可利用各種途徑幫助嬰幼兒積累相關經驗、提升各種能力,如游戲“給杯子找家”、給“娃娃”喂食,有助于嬰幼兒養成物歸原處的好習慣,促進其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和自我服務能力的提高:可在“娃娃家”投放一些點心餐具,教師以玩伴的身份參與,使嬰幼兒了解一些用餐的基本規則和文明禮儀;吃點心前可引發嬰幼兒對各種點心進行觀察(如形狀、圖案、顏色、味道等)的興趣,說說“今天的點心有什么不一樣”,在享用點心的過程中促進嬰幼兒認知、語言的發展。
附:相關活動舉例
●喂食游戲
在區角活動中,提供一些游戲材料,如大嘴娃娃、小勺、食物,嬰幼兒在給“娃娃”喂食的游戲情境中,有助于手眼協調能力的發展以及自我服務技能的掌握。
●小集體活動:什么東西不能吃
借助故事情境,讓嬰幼兒知道不能吃掉在地上、不干凈的食物和不健康的垃圾食品。
●親子活動:夾心餅干
可組織家長到幼兒園與嬰幼兒一起開展“自制夾心餅干”的活動,讓家長和嬰幼兒在親手制作的過程中體驗DIY的樂趣。
托班活動設計教案篇3
【活動目標】
1、嘗試根據必須的線索猜測故事,并能用簡單的語言大膽表述。
2、觀察圖中變色龍的形象和顏色形狀變化,初步獲得對應的經驗。
【活動準備】
故事課件、故事繪本。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根據必須的線索猜測故事
(一)出示變色龍,引起幼兒興趣。
師:今日教師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會變魔術的動物朋友,它的名字叫“變色龍”,這條變色龍不但會變色,它還很喜歡吃東西,并且什么都吃,聽,它又開始吃東西了(播放課件中的聲音)
(二)利用課件,引導幼兒分段猜測表述。
1、引導幼兒感受、講述“尾巴變成紅色”的過程。
(1)聽它吃得那么香,它會在吃什么東西呢(幼兒猜測)
(2)(觀看課件)我們來看看它到底在吃什么
(3)這輛玩具汽車是什么顏色的(猜測)
(4)變色龍會變顏色,吃了這輛紅色的玩具汽車,它會有什么變化呢
(5)(觀看課件)變色龍哪里變顏色了
(引導幼兒講述看到的結果。)
2、引導幼兒完整講述“身體變成黃色”的過程。
(1)變色龍又開始吃東西了,這回我們來看一下這回它在吃什么(觀看課件)
(2)幼兒講述看到的。
(3)桌子是什么顏色的變色龍會變成什么顏色哪里會變
(4)觀看課件,引導幼兒完整講述。
3、鼓勵幼兒大但講述“四肢變成綠色”的過程。
(1)這回變色龍的什么變顏色了變成了什么顏色
(2)它吃了什么東西呢
(3)看課件
4、鼓勵大膽猜測“變成黑色和月亮”的過程。
(1)(播放課件)這兩幅圖中變色龍在哪里它吃了什么東西變成這樣了呢
(2)幼兒猜測。
二、完整欣賞故事
1、出示大書,完整閱讀故事。
2、提問最終兩幅圖的意思。
【活動延伸】對應游戲(播放課件)
1、觀察圖中變色龍的形象和顏色形狀變化,說出變色龍吃的東西。
2、連連看游戲。
托班活動設計教案篇4
托班體育活動:走腳印
目標:發展幼兒平衡能力,體驗游戲的樂趣。
準備:
1、用泡沫塊或硬紙板剪成20厘米長,10厘米寬的大腳印多個,涂上好看的顏色。
2、一封信,并布置一個小白兔的家。
過程:
1、引出課題。
師:小朋友,你們瞧,老師這里有封信呢,我看看,是寄給誰的?(師念信)誒?是寄給誰的啊?誰寄來的?
2、看看信的內容。
師念信后,提問:小朋友,小白兔想請我們去她家干嗎呀?為什么要請我們過去?(因為小白兔今天過生日)
3、游戲:走腳印。
(1)師:瞧,那里就是小白兔的&39;家了,可是這里有一條河呢,我們怎么過去呢?(幼兒自己想辦法。)
(2)師示范走腳印。(引導幼兒慢慢的走過河中間的石子路。并提出要求:能一個一個踩過去。)
(3)請一個幼兒先示范,然后一個接著一個排著隊一起走到河對面。
4、跟小白兔一起過生日,唱生日歌。
5、回家按原路返回。
托班活動設計教案篇5
目的:
練習排成一路縱隊和一個跟著一個走
準備:
小旗一面
玩法:幼兒四散地站在場地上。
游戲開始教師念兒歌:“來來來,大家來排隊。快快快,看誰排得對!”教師幫助幼兒排成一路縱隊把小旗交給排頭的幼兒拿著,
并提醒他走的速度要適宜,不要過快過慢。教師再念一遍兒歌。要求幼兒跟隨持旗者后面,必須一個跟著一個。走一兩趟或一兩圈后,教師還可以任意請一名幼兒當持旗者,被請的幼兒立即跑到排頭接過小旗,繼續帶隊向前走。游戲可反復進行,也可隨時結束。
活動目標:
1、使幼兒知道應及時大小便,大小便應在適當的地方
2、初步懂得要講衛生,愛清潔。
活動準備:
1、認識衛生間的有關標志和圖片。
2、搜集或自編事例:關于幼兒貪玩尿濕了褲子。
3、自編故事“愛清潔的小貓”。
活動過程:
1、教師用某位小朋友由于玩得高興,忘了及時去方便而尿濕褲子的事例,讓幼兒知道,需要大小便時,應及時去方便,然后再去做游戲。
2、請幼兒說一說尿濕褲子后的感受,如:不舒服、身體難受等,使幼兒了冬天尿濕褲子還會著涼。
3、帶領幼兒認識本班的衛生室(廁所),向幼兒介紹大小便應去的&39;地方,并告訴幼兒,只要需要,隨時可以去大小便。
4、講述自編故事“愛清潔的小貓”,讓幼兒了解小貓方便的時候也有固定的地方,并用土等將排泄物掩埋好,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排泄衛生的認識。
活動評價:
1、在3~4歲幼兒的游戲中,教師應注意提醒他們大小便,幫助他們逐步養成講衛生、愛清潔的習慣。
2、教師可以安排適當的活動,教育幼兒不嘲笑尿濕褲子的小伙伴。如發現有尿濕褲子的幼兒,應及時向老師報告。
3、請家長協助,為幼兒提供穿脫方便的衣褲,以便幼兒自我照料。
活動總結:
教師總結幼兒今天的表現,表揚和鼓勵幼兒在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幼兒。讓幼兒在欣賞故事的同時,感受到社會活動的快樂。同時,教師要照顧到那些在活動中比較安靜的幼兒,使其也能在活動結束的時候獲得快樂,以培養他們對社會活動的興趣。
托班活動設計教案篇6
活動目標:
1.能從紅、黃兩種不同顏色的角度對物體進行分類;有初步觀察、動手操作的興趣。
2.能按一定方向爬,做到正確、快速、不擠撞。
3.體驗共同游戲的快樂并樂意在音樂中表現出來。
情境準備:
幼兒佩帶好小貓胸飾(紅色、黃色)、小魚卡片(紅色、黃色)、用紅、黃泡沫板拼成的兩條“小路”、釣魚桿若干與幼兒人數等同、充氣游泳池一個、紅、黃簍子各一只、錄音機和磁帶(《歡樂蹦蹦跳》)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扮演角色
小貓咪,小貓咪,你在哪里?
(妙妙妙,妙妙妙,我在這里)
貓寶寶到媽媽身邊來吧,今天媽媽要帶寶寶們一起去釣魚嘍!
二.游戲操作
1.小貓找路
寶寶們要爬過前面的兩條路才能到池塘呢。
大家一齊找找哪條路是紅貓寶寶的?(幼兒尋找發現)
不錯的為什么呢?因為紅貓寶寶的顏色和路的顏色一樣都是紅色的&39;。
那黃貓寶寶的路是哪條呢?
(小結:)真棒!你們發現了寶寶的顏色和路的顏色原來是一樣的!
2.小貓爬行
找好了路,寶寶們在自己的路上一個跟著一個爬到池塘邊去吧。
3.小貓觀魚
媽媽帶你們去看魚,看魚的時候要注意安全。(帶幼兒來到池塘邊)
哇,好多好多魚,你喜歡這里什么顏色的魚啊?
4.小貓釣魚
那我們開始釣魚嘍,釣好了魚小手可要抓牢了,千萬別讓小魚跑掉了。(分發魚鉤,幼兒釣魚)
5.小貓送魚
寶寶們釣了好多好多魚呀,媽媽手里也有一條魚,我想把它送回家。
看看,是什么顏色的魚?放哪個顏色的家里最合適呢?
現在請寶寶們把你釣的小魚送回家!
讓媽媽看一看,寶寶們放得對不對!
三.體驗情感,共跳歡樂舞
今天,寶寶們釣了這么多魚開心嗎?
我們一起跳支歡樂的舞慶祝一下吧!
(在樂曲結束部分,貓媽媽帶寶寶跳舞離開場地)
托班活動設計教案篇7
活動目標
1.寶寶感受雨的美麗,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說說雨是什么樣子的,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動感圖片—下雨了
幼兒園課件
活動過程
1.請幼兒觀看動感圖片—下雨了
教師:小朋友,你們看看天氣怎么樣了?(下雨了)
2.提問:仔細看看,雨是什么樣子的?
(引導幼兒說出,長長地、嘩啦啦的、濕濕的。)
3.教師小結:雨是細細的,長長地,有嘩啦啦的聲音,是從天上落下來的,還是都透明的。
4.讓幼兒思考:為什么說雨是透明的呢?
通過觀察圖片,讓幼兒感知,理解“透明”的.含義。
教師告訴幼兒,因為我們能看到遠處的大樹、大山還有小船。
5.教師拿一塊小玻璃,加深對透明的理解。
嘢!我看到小朋友了,玻璃是不是透明的呢?
6.讓寶寶回家找透明的東西。
水杯,塑料袋子等。
托班活動設計教案篇8
活動目標:
1、練習雙腳向前跳躍,發展協調能力。
2、培養孩子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體驗和同伴一起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兔子頭飾每人一個,紅綠蘑菇是孩子的2-3倍,紅、綠籃子各一個。
活動重點:能雙腳向前跳
活動難點:跳時輕輕跳
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
老師(兔媽媽)幼兒(兔寶寶)兔寶寶們你們走的&39;本領大嗎?你是怎么走的呀?(引導孩子說出小兔走路跳跳跳)師邊念兒歌邊跳:兔寶寶真漂亮,長長耳朵短尾巴,走起路來跳跳跳。孩子們學輕輕跳。寶寶的本領真大,我們種的蘑菇長大了,我們一起去采蘑菇吧。
2、游戲兔寶寶采蘑菇
我們有兩只籃子是什么顏色的呀,采蘑菇嘍!我們一定要跳著去采蘑菇,每次只能采一個,采回來后放到和蘑菇一樣顏色的籃子里。
a、提醒幼兒學兔跳輕輕跳。
b、提醒每次只能拿一個蘑菇。
c、鼓勵幼兒多采幾次。
3、吃蘑菇(調節幼兒活動量)我們肚子餓了休息一下吃點蘑菇吧。
4、再次采蘑菇后結束,我們的本領真大采了這么多蘑菇,我們一起抬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