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小班教案游戲
幼兒園小班教案游戲篇1
活動意圖:
孩子們對泡泡充滿了興趣,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將幼兒有興趣的活動生成有價值的教育活動,由此設計了本活動《趣味的泡泡》。培養他們探索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目標:
1.用小肌肉動作做細微事情。
2.識別不一樣材料的不一樣作用。
3.游戲中體驗探索的歡樂。
4.會用語言描述自我的發現。
活動準備:
1.做好標記的糖、鹽、洗衣粉、面粉、奶粉、面堿、洗滌劑、味精、醋、水等。
2.小盤子、小碗、小勺、吸管等若干個。
3.記錄表(每組一張)。
活動過程:
一、識別猜測
互動問題:
①一共有多少種材料?你認識嗎?能說出它們的名字嗎?
②它們能做些什么?
二、選擇清水和泡泡水進行比較的演示
互動問題:
①教師用吸管沾清水吹一下讓小朋友觀察有什么現象;再用另一根吸管沾有洗滌劑或洗衣粉的水吹一下會出現什么現象。
②同樣是水為什么有的能夠吹出泡泡,有的吹不出泡泡呢?
③你明白里面有什么材料嗎?一齊試一試。
三、練習并做記錄(記錄表見附件1)
互動問題:
①哪種材料能夠做出吹泡泡的材料呢試一試。可不能夠吹出泡泡?
②還能夠用什么材料?試一試!
要求:每加一種材料時都要看清它的圖案標志,在試驗后是否能吹出泡泡在自我的那張表格里畫上對號或叉。
③注意不要代替孩子去做,能夠用鼓勵的語氣,如:你的眼睛看得很準呀;你真是個細心的孩子;再仔細觀察觀察,你必須會有新發現的……)
四、游戲“吹泡泡比賽”
小朋友拿著自我勾兌成功的泡泡水,進行吹泡泡比賽。
五、書寫實驗報告
讓爸爸,媽媽幫忙完成實驗報告填寫。
活動提議:
1.互動中,在提出每一個問題后,給孩子們充分思考和表達的時間,然后再提出下一個問題,這樣有利于引發孩子們自主學習的愿望,保證孩子們進行有效的學習。
2.實驗讓孩子自我動手操作感受物體特征,在家也能夠繼續試驗,加深孩子對課程的理解。
3.材料能夠讓孩子們自我準備,也能夠教師和孩子們共同準備。
活動反思:
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教師要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幼兒,時時有教育,以互動開放的理念,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體。活動中對本事強的孩子給予肯定并鼓勵的同時,要注意到本事較弱的孩子,也應給予鼓勵和肯定。讓幼兒最大程度的參與,讓幼兒自我去探索、去游戲、去獲取知識。活動中幼兒很進取。
幼兒園小班教案游戲篇2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幼兒能初步掌握今日所學的童謠:大家都是中國人。過程與方法:
2、經過兒歌學習對祖國有進一步的了解,從而增強愛祖國的情感。
3、幼兒能活動中獲得歡樂,加強其對童謠的興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4、明白自我是一位中國小公民,并為自我是中國人而感到自豪。
二、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讓幼兒了解文中提到的各地方語言特色、民族特色
教學難點:各地相對應的語言特色與民族特色
三、教學方法:觀察法、導讀法、啟發式教學方法
四、教學準備
1、有關國慶節的相關活動圖片。2、兒歌所用的音樂cd。3、若干個民族的傳統服飾。4、各地方言錄音。
五、教學過程
(一)、民族服裝展示
1、教師出示資料(民族服裝)照片。師:你們明白這些是那些民族的穿的衣服嗎?明白這些那個地方的人穿的嗎?(教師組織幼兒開始討論)
2、教師小結:
(二)童謠學習:
1、教師播放音樂,先給唱一遍童謠:
東是人,西是人,來來往往都是人。
阿拉阿拉上海人,俺們俺們山東人,俄伲俄伲蘇州人,
噢們噢們香港人,戴花帽的新疆人,穿長袍的西藏人,
外地人,本地人,親親熱熱一家人,大家都是中國人,
中――國――人!
2、教師開始和小朋友們一塊唱這首好聽的童謠
3、在幼兒基本熟練以后,教師請若干幼兒給其他的表演一下,以帶動其他幼兒更好的來學習這個童謠。
六、活動總結:
教師在活動結束以后,要給予及時的評價,表揚和鼓勵那些在活動中表現進取的幼兒,讓其獲得歡樂。同時,教師也要照顧到那些本事相對較弱的幼兒,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七、活動延伸:
教師鼓勵幼兒回家和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塊唱這首童謠。
幼兒園小班教案游戲篇3
活動目標:
1.通過對物體進行屬性分類,培養幼兒的辨別能力和歸類能力。
2.使幼兒初步理解集合概念,能夠按照物體的種類屬性進行正確分類,并能夠正確表述。
3.通過操作活動培養幼兒對數學的興趣,培養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進行歸類整理的好習慣。
4.發展幼兒的動手能力。
5.增強思維的靈活性。
活動準備:
思維學具每人一套。
活動過程:
一、課前準備
教師播放律動音樂,幼兒有序取思維學具入座。
二、游戲導入
聽覺接受信息訓練:教師一次說兩個卡片,讓幼兒快速找出來,放在桌子上,按排排列。如“第一組:黃瓜、蘋果,預備,開始!”幼兒拿出后,再分別進行第二組“茄子、菠蘿”,第三組“葡萄、西瓜”。
三、操作探索
游戲一:感知物體的屬性
教師依次問幼兒“黃瓜是水果還是蔬菜?”“蘋果是水果還是蔬菜?”……讓幼兒感知思維卡片上物體的屬性。
游戲二:學習按屬性分類(分組員)
教師:“植物王國要舉行一次比賽,植物寶寶們要分成蔬菜和水果兩組參賽。小朋友,我們快來幫它們分分組吧。”(請幼兒在桌子上將同類的卡片擺成一排)
請舉手的幼兒說一說:“你把哪些卡片分到了一組,為什么?”
引導幼兒說出把黃瓜和茄子分到了一組,因為他們都是蔬菜;把蘋果、菠蘿、葡萄、西瓜分到了一組,因為他們都是水果。
游戲三:補隊員
教師:“蔬菜組和水果組的隊員一樣多嗎?”
幼兒:“不一樣多。”
教師:“哪組隊員少?哪組隊員多?”
幼兒:“蔬菜組隊員少,水果組隊員多。”
教師:“蔬菜組和水果組要進行拔河比賽。請你再拿出一些思維卡片給蔬菜組補隊員,使兩組隊員變得一樣多。”
引導幼兒再拿出兩張蔬菜卡片,放在蔬菜組后面。
教師巡回檢查幼兒做得是否正確。
經驗提升:
1.教師說分類標準,請幼兒將思維學具進行分類,如:“請把思維學具分為軟軟的和硬硬的兩類(幼兒將思維繩歸為一類,思維體和思維盒歸為一類)”。分類標準還可以是:紙做的與不是紙做的(紙做的有思維卡片、課本,不是紙做的有思維體、思維繩、思維盒)、帶孔的和不帶孔的(帶孔的有思維體、思維板,不帶孔的有思維盒、思維繩、思維卡片)等。
2.練習《課堂用書》P4。
延伸訓練:
1.教師指出教室里的某種物品(如玩具、教具等),讓幼兒找同類物品。
2.練習《家庭輔導用書》P4。
教學反思:
這些圖形是幼兒平時經常接觸的圖形,是幼兒比較熟悉的。要求幼兒通過比較分辨出每組圖形的不同之處并進行分類,總的來說,孩子的表現還是比較不錯的,幼兒對分類沒有困難,只有稍部分幼兒還不能自行做好圖形標記。活動后,我們都覺得可在此基礎上適當增加難度,讓孩子按物體的兩個特征進行分類。
小百科:分類,是指按照種類、等級或性質分別歸類。語出《書·舜典》附亡《書》序:“帝厘下土,方設居方,別生分類,作《汩作》。“
幼兒園小班教案游戲篇4
活動目標
1、學習聽信號手膝著地爬行,增強幼兒四肢的肌肉力量。
2、提高幼兒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活性。
活動準備
1、音樂:動物狂歡節-烏龜。
2、小鼓一只,烏龜的頭飾若干,青蛙、鴨子玩具。
活動過程
一、活動開始
1、扮演角色,幼兒戴上烏龜的頭飾。
教師:現在你們就是小烏龜了,我就是烏龜媽媽了。
2、師幼一起做熱身運動。
教師:今天天氣真好,我們聽著音樂,做做運動吧!
點點頭,伸伸臂,踢踢腿,蹦蹦跳,扭扭身子轉個圈。
二、變換方式練習爬行
1、教師:去找你們的好朋友小青蛙玩吧。
你們的好朋友還有小鴨子呢,再去找小鴨子玩玩吧。
2、幼兒爬動著依此向小青蛙、小鴨子等問好,然后再爬回自己家來。
三、聽信號變換方向和變速爬行。
1、教師:咚咚咚,這是什么?媽媽要小烏龜聽著鼓聲來學本領。
鼓聲“咚咚咚”,小烏龜就往前爬,
鼓聲“嗒嗒嗒”小烏龜就倒退著爬,
鼓聲“咚嗒咚嗒咚嗒”,小烏龜就轉著圈爬。
2、練習爬行
(1)聽信號向前爬、向后倒退爬和轉圈爬。
(2)聽信號向前變換速度爬。
(3)聽信號轉圈變換速度爬。
(4)聽信號交替爬行向前、轉圈變換速度爬和倒退著爬。
四、調整活動量
1、教師:寶寶們,我們玩累了,打個滾,休息一下,讓肚子曬曬太陽吧。
2、放松活動“烏龜游泳”。
幼兒園小班教案游戲篇5
活動目標:
1、通過接送寶寶,體驗爸爸媽媽的辛苦。
2、掌握初步的游戲規則,學會依次進行游戲。
活動準備:
小椅子兩張、拱形門、玩具娃娃兩個。
活動重點:
學會一個接一個送地進行游戲。
活動難點:
能較快速地過山洞,體驗當爸爸媽媽的辛苦。
活動過程:
1、我來當爸爸媽媽
教師帶領幼兒開飛機進入場地,活動全身。
教師出示玩具娃娃:小朋友們好,我是小粉兔,今天我的媽媽沒空送我上幼兒園,請小班的女孩子當一回我的媽媽接送我上下學好嗎?
教師出示小灰灰玩偶向小男孩打招呼,請小男孩扮演爸爸。
2、接送寶寶
教師:爸爸媽媽要抱著小寶寶,跑著去幼兒園,路上還要經過一個山洞。
教師示范抱著寶寶從起點出發跑到拱形門前,彎腰鉆過山洞,跑到小椅子前將寶寶送到幼兒園,再原路返回拍下一位小朋友的手,游戲繼續。
幼兒分組練習,教師觀察指導,重點指導幼兒要學會拍下一位小朋友的手,拍到隊尾,依次進行游戲。
3、游戲結束
教師:爸爸媽媽真辛苦啊,現在我們來休息放松下吧。
師帶領幼兒在原地捏捏腿、揉揉手臂做放松運動。
幼兒園小班教案游戲篇6
活動目標:
1.復習對學過的幾種蔬菜的認識。
2.在游戲中正確使用禮貌用語,培養幼兒交往潛力。
活動準備:各種蔬菜的圖片、菜籃、錢幣(卡紙代替)
活動過程:
1.領幼兒復習蔬菜的特征,了解交易的方式。
2.將幼兒分成若干組,幼兒自我商討分配主角。(營業員、顧客)
3.教師先當營業員,說:“賣菜,賣菜,新鮮的蔬菜,個大圓溜,通紅的西紅柿,快來買呀.”
4.扮顧客的幼兒問:“請問西紅柿多少錢一斤?稱兩斤。”然后過秤、付錢。顧客說:“再見。”營業員說:“歡迎下次再來。”
5.教師強調營業員應熱情.負責.顧客要有禮貌。在游戲一段時間后可增設市場管理員,對不當行為進行糾正。
6.游戲反復進行,教師可先當管理員,指導或糾正幼兒的活動。一段時間后幼兒當市場管理員,或互換主角。
7.教師小結,結束活動
8、簡單講述上次“超市”的游戲狀況,提出游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在超市中,不能按類收拾游戲材料。
(2)個別幼兒不懂得禮貌待客。
(3)游戲情節較單調,與娃娃家的交往不夠。
9、讓幼兒按意愿自由選取區域進行游戲,教師給予適當的調整。
10、幼兒分組游戲,教師重點指導超市。
_引導幼兒在學會分清“超市”游戲中營業員、保安等主角的工作職責基礎上,能與娃娃家進行簡單的游戲交往。
_教師以經理的主角身份幫忙幼兒發展相應的游戲情節。
活動結束:
_提醒幼兒按各主角區收拾游戲材料,并要求能整齊擺放。
幼兒園小班教案游戲篇7
小班游戲:
小兔子捉迷藏
活動目標:
1、初步熟悉音樂旋律,學習蹦跳步,并能按音樂節奏和情節進行表演。
2、能根據自己的經驗,創編出花的不同造型動作、小兔動作和自然物。
3、體驗游戲中小兔和兔媽媽捉迷藏時的愉快情緒。
活動準備:
1、小兔頭飾于幼兒人數相等、錄音機、磁帶
2、日常活動中帶領幼兒觀察并模仿花的造型
活動過程:
一、復習歌曲《春來到》,鼓勵幼兒有表情的表現小動物出來玩的樣子。
二、熟悉音樂旋律,了解游戲玩法
1、教師引導幼兒完整欣賞a、b、c三段音樂
1)、導語:春天來了,還有許多動物出來玩了,你們聽它們是誰?
(教師播放音樂,引導幼兒完整欣賞三段音樂)
2)、提問:你覺得這段音樂里都有誰出來了,它們在做什么?
2、幼兒聽音樂看表演(使幼兒進一步感受、理解音樂,了解游戲情境)
教師表演后提問:
1)、你們喜歡剛剛的表演嗎?想再看一遍嗎?你們要注意看看都有誰出來了?它們在做什么?(引導幼兒了解游戲情節)
2)、剛剛的游戲中都有誰?它們在做什么?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進一步引導幼兒了解游戲順序和小兔動作)
3)、它們是不是一開始就在捉迷藏啊?
(引導幼兒再次完整欣賞兩段音樂,感受兩段音樂表現的不同內容和游戲情境)
3、學習蹦跳步和小兔子動作
幼兒園小班教案游戲篇8
小班游戲:
大灰狼來了
活動目標:
1.使幼兒體驗到相互合作的快樂,感受到齊心協力的力量大于一切;
2.讓幼兒能了解到布袋的多種用法;鞏固合跳、跨跳、四散跑的能力;
3.幼兒能夠聽懂音樂,發揮想象感受到不同的情節性音樂,并通過游戲充分的表現音樂。
活動準備:
1.每人布袋各一個,老狼頭飾一個,小兔頭飾與幼兒人數一致;
2.完整情節的錄音音樂磁帶一盤;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熱身運動:小兔子們跟兔媽媽做起床操。(教師帶領幼兒做準備活動)
(二)基本部分:(教師帶領幼兒一起聽音樂做情境游戲)
1、“尋找食物”:幼兒一個接著一個套著布袋蹦腳前進跳;
2、“吃完東西回家”:在草地上吃東西,吃后扛著袋子回家。
(1)教師帶領幼兒一個接一個并腳跳,不套布袋;
(2)聽到了河流聲,小兔們過獨木橋:幼兒把袋子撲成一條木橋,然后小兔過橋;(教師引導作用)
a.一個跟著一個并攏雙腳跳一次
b.一個跟著一個跨跳一次
(3)收拾布袋,套著布袋跳回家
3、“大灰狼捉小白兔”:
a.大灰狼來了,幼兒躲避大灰狼四散跑(恐怖的音樂響起,另一老師扮演大灰狼進場);
b.小白兔藏進布袋里,大灰狼在周圍巡視;
c.發現一小兔被抓,所有小兔拿起布袋當棍子打狼,最后勝利了,高高興興地回家了。
活動結束:
小白兔們高高興興隨著勝利的音樂走出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