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語文電子版課件教案
三年級下冊語文電子版課件教案篇1
從前,有一條不會叫的狗。它不會像狗一樣叫,不會像貓一樣叫,也不會像牛那樣哞哞叫,更不會像馬那樣嘶鳴。它是一只孤零零的小狗,不知道怎么到了一個沒有狗的國家。它并沒有發現自己有什么毛病,是別人讓它知道不會叫其實是一種很大缺陷,它們對它說:“你怎么不叫?”
“我不會我.....我是從外來的......”
“你這算什么回答啊。你難道不知道狗是會叫的?”
“干嗎要叫?”
“狗會叫,因為它們是狗。它們對過路的陌生人叫,對令人討厭的貓叫,對著滿月叫。它們高興的時候叫,緊張的時候叫,發怒的時候也叫。白天叫得多,但晚上也叫。”
“也許是這樣,可我.....”
“可你是怎么啦?你這只狗可真特別,去,去!總有一天你會上新聞的。”
小狗不知道該怎么回答這些批評。它不會叫,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學會。
“你跟我學。”有一次,一只同情它的小公雞對它說。那只小公雞喔喔喔地叫了幾聲。
“我覺得很難。”小狗對小公雞說道。
“不難,容易極了。你好好聽著,看我的嘴,注意觀察,學我的樣子。”“總之,你注意觀察我,學我的樣子。”
小公雞又喔喔喔地叫起來。
小狗試著照小公雞的樣子做,但嘴里只發出一種滑稽的“咯咯”聲,嚇得旁邊的小母雞都逃走了。
“不要緊”,小公雞說道,“第一次能這樣做就很不錯了。你再試試,來。”小狗又試了一次,兩次,三次,都沒能成功。
從此,它天天都練習,從早到晚偷偷地練。有時候,為了更自由,它索性到樹林里去練。
一天早晨,當它正在樹林里練習,發出的喔喔喔的叫聲是那么逼真,那么好聽,那么洪亮。一只狐貍聽到了,心里尋思著:公雞終于來找我了。我得去感謝它的來訪。狐貍真的去了,還沒忘記帶上刀叉和餐巾,因為對狐貍來說,沒有比小公雞更美味可口的午餐了。可以想見,當它看見啼叫的是一只狗而不是小公雞時,該是多么失望啊。那狗蹲坐著,一生又一聲地喔喔叫著。
“哎呀,”狐貍說道,“原來是這樣,你是給我設了一個圈套啊。”
“一個圈套?”
“當然啦。你讓我以為,是一只公雞在樹林里迷路了,而你卻高下圈套想抓我,幸好我發現得及時。”
“我向你擔保,我壓根兒就沒想抓你。我只是在這里練習。”“練習?練習什么?”
“我練習啼。現在差不多已經學會了,你聽我叫得多好。”說完,它又洪亮地喔喔叫起來。
狐貍真想哈哈大笑。它在地上打著滾,捧著肚子,咬著胡須和尾巴,竭力忍著不笑出來。小狗感到受了委屈,低著頭,含著淚花默默走開了。
附近有一只杜鵑看著小狗走過去,很同情它。
“你怎么啦?”
“沒什么。”
“那你為什么這樣傷心?”
“唉.....沒什么好說的......因為我不會叫。”
“要是就因為這個,那我可以教你。你聽我怎么叫,盡可能模仿我:咕咕......咕咕......咕咕......你聽明白了嗎?”
“我覺得很容易。”
容易極了,我從小就會這樣叫。你試試:咕咕......咕咕......”
“咕......”狗學著杜鵑叫,“咕......”
它那天試了,第二天、第三天又試了。一個星期過后,它已經學得相當不錯了。小狗真高興,心想:“我終于開始真的會叫了,現在別人再也不能取笑我了。”
正好在那幾天,人們開始打獵了。樹林里來了很多獵人,里面還有百發百中的神槍手。哪怕是一只夜鶯,他們也會給打下來。一個槍法很準的獵手經過那里,他聽見從樹叢中傳來“咕咕咕咕”的叫聲,就舉槍瞄準,“砰!砰!”連開了兩槍。
幸好沒打中。子彈擦過小狗的耳邊,就像在連環畫里畫的那樣,小狗拔腿就跑。它很詫異:“那個獵人準是發瘋了,竟然對狗開槍”
狗跑啊,跑啊......
第一種結局
狗跑啊,跑啊,它跑到了一片草地上,一頭小母牛正在那里安詳地吃草。
“你去哪兒呀?”
“我不知道。“
“那就別走了。這里的青草特別鮮嫩。”
“唉,青草不能醫治我的病”
“你病啦?”
“可不是,我不會叫。”
“可是,這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你聽我叫:哞......哞......哞......還有比這更好聽的叫聲嗎?”
第二種結局
狗跑啊,跑啊。它碰上了一個農民。
......
第三種結局
狗跑啊,跑啊,突然停住了。它聽見一種奇怪的叫聲。“汪汪,汪汪......”
“這叫聲像在對我說什么,”狗想道,盡管我搞不清這是什么動物在叫。”
“汪,汪”
......
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是長頸鹿吧?不,也許是鱷魚。鱷魚是一種兇猛的動物,我得小心謹慎地靠近它。”
小狗在樹叢中向傳來汪汪叫聲的方向匍匐前進,不知為什么,它的心跳得十分厲害。
“汪汪。”
“哦,也是一條狗。”
你們知道嗎?就是剛才聽見咕咕叫聲后開槍大鳥的那個獵人的狗。“你好,狗。”“你好,狗。”
“你能否告訴我,你發出的是什么聲音?”
“發出的什么聲音?我不是發什么聲音,我是在吠,供你參考。”“你這是狗叫?你會狗叫?”
“當然嘍。你總不能要求我像大象那樣叫,或者像獅子那樣怒吼吧。”“那你能教我嗎?”“你不會叫?”“不會。”
“你好好聽著,好好看著,得這樣叫:汪,汪”
“汪,汪”我們的小狗很快就學會了。它又激動又高興地想道:“我終于找到我應找的老師。”
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的幾種結局可能是怎樣的?說說你的理由。
三年級下冊語文電子版課件教案篇2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狐貍、繼續、秘密”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說說你覺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
3.展開想象,說說如果你也會變,變了以后會發生什么奇妙的事。
過程與方法
1.范讀課文,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結合圖片和文字內容,生動再現課文所講的故事,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明白媽媽永遠是最了解孩子的,體會偉大的母愛。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狐貍、繼續、秘密”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說說你覺得文中哪些想象有意思。
教學難點
展開想象,說說如果你也會變,變了以后會發生什么奇妙的事。
課時安排
2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假如你可以變,你會變成什么?是自由快樂的小鳥,還是五彩繽紛的花朵;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還是美麗可愛的小蜻蜓……可有一位小朋友,她的想法卻很奇特,她想變成一棵樹,這又是為什么呢?我們一起到文中去看一看吧,相信學完本課,你一定會為這個小朋友的奇思妙想叫好。
二、字詞學習,基礎積累
1.教師范讀課文。重點指導生字中的后鼻音“狀、丁、零、腸”。
2.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圈畫生字詞,借助字典解決生字詞。
3.檢查自學情況,教學生字。
(1)教讀生字并組詞造句。學習“狀、零、巧、腸、續、抬”時,可以使用形近字對比的方法;學習“狐、克、繼”時,可以用猜謎語的方法;學習“貍、秘、密”時,可以用同音字對比的方法。
形近字歌示例:
狀:大地穿新裝,山峰顯異狀,壯美令人嘆,大雪巧梳妝。
丁:原有千尋山,丁香把露含,于今再尋覓,水枯地也干。
字謎示例:
有犬不是狗,左靠瓜旁走,生性很狡猾,借虎威風抖。
(謎底:狐)
同音字歌示例:
貍:一只小貍貓,想摘大鴨梨,爬上青竹籬,還是有距離。
(2)對要求會寫的字進行書寫指導。
書寫指導:
“狀”左窄右寬,右部捺畫伸展。
“貍”左窄右寬,“里”在豎中線上起筆。
“丁”的橫要長些,豎勾要寫在豎中線上。
“零”的““宜寫得扁些,下部撇捺伸展,托上蓋下。
“巧”的“工”位置偏上,下橫變提,右部折筆要自然。
“克”的“口”要寫扁小,撇宜長,豎彎鉤要舒展。
“腸”的左部窄長,右部兩撇平行,長短不同。
“繼”注意筆順,右邊部分先寫“米”,再寫豎折。
“續”左窄右寬,右邊是“賣”。
“抬”左窄右寬,“口”在豎中線上起筆,寫扁一些。
“秘”的“必”臥鉤短且向右下傾斜,撇上伸且稍長。
“密”中間的“必”稍扁。
易錯提示:
“狐”左部是“犭”,不是“扌”;右部是“瓜”,不是“爪”。
“零”下部是“令”,不是“今”。
(3)歸類識字。
歸類示例:
犬-狀(形狀)-突(突然)-哭(哭泣)
瓜-狐(狐貍)-弧(弧度)-孤(孤單)
里-貍(貍貓)-童(童話)-野(田野)
令-零(零食)-鈴(鈴聲)-冷(冰冷)
(4)多音字。
背
bēi:背包背負
bèi:后背背井離鄉
秘
mì:秘密秘而不宣
bì:秘魯
(5)形近字。
狀zhuàng:形狀
壯zhuàng:強壯
丁dīng:園丁
于yú:于是
克kè:克服
兄xiōng:兄弟
抬tái:抬頭
治zhì:醫治
密mì:秘密
蜜mì:花蜜
(6)重點詞語解釋。
希望:(多義詞)
①心里想著達到某種目的或出現某種情況。
②希望達到的某種目的或出現的某種情況;愿望。
③希望所寄托的對象。
擔心:放心不下。
傍晚:時間詞。臨近晚上的時候。
丁零丁零:形容鈴聲或小的金屬物體的撞擊聲。
香噴噴:狀態詞。形容香氣撲鼻。
秘密:有所隱蔽,不讓人知道的(跟“公開”相對)。
(7)書寫練習:巡視指導,并糾正握筆姿勢、筆順和坐姿。
三、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思考并回答問題。
(1)用自己的話說一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
明確:
課文講述了“我”因為不想自己在玩的時候有人叫“我”吃飯而自己變成了一棵樹,繼而發生的有趣的事情,展示了一個奇妙的想象世界,也表明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媽媽。
(2)課文共有幾個自然段?請在段落前標注出來。
明確:
共有23個自然段。
四、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這節課,通過初步學習課文,我們知道了課文講述的是“我”想象變成了一棵樹后發生的故事。小朋友們一定覺得很有意思吧!課后大家可以討論一下,如果你可以變成某樣東西,你想要變成什么?
五、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聽寫詞語。
狀態狐貍丁當零食輕巧
克服香腸繼續抬頭秘密
2.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課文。大家還記得課文講了些什么嗎?(指名回答或讓全班齊答)對,講了“我”想象自己變成一棵樹之后發生的故事。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我”變成樹后,究竟發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吧!
二、課文研讀,突破重難
1.同學們想象一下,一棵長滿各種形狀鳥窩的樹會是什么樣子的?(出示圖片)
2.第4自然段哪句話交代了“我”想變成一棵樹的原因?
明確:
我真希望變成一棵樹,這樣就沒人在你玩的時候叫你吃飯了。
3.同學們,你們想想,普通的樹上都會長些什么呢?
明確:
花、葉、水果……
4.而“我”變成的樹上又長的是什么呢?
明確:
鳥窩。
5.這些鳥窩有什么特點呢?
明確:
各種形狀都有: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圓形、橢圓形、菱形……
6.“我”會邀請哪些小動物來住在鳥窩里呢?
明確:
小兔、小刺猬、小松鼠、小鴨子、小鱷魚、小狐貍。
7.媽媽來了,“我”的心為什么會“嗵嗵地跳著”呢?
明確:
因為“我”害怕媽媽發現這棵樹是“我”變成的。
8.媽媽要求住進三角形的鳥窩,“我”為什么“有點兒高興,又有些失望”呢?
明確:
“我”高興是因為媽媽不知道“我”變成了樹,可以盡情地玩;“我”失望是因為媽媽居然不認識“我”了。
9.媽媽從背包里拿出了哪些好吃的東西呢?
明確:
巧克力、香腸、面包、花生、牛奶……
10.課文是如何寫“我”饞得流口水的呢?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明確:
課文沒有直接寫“我”饞得流口水,而是先由狐貍用“下雨了”表明有水滴落;馬上又用“天空中一絲烏云都沒有”來說明并非下雨,引起讀者思考;然后用小鱷魚、小松鼠、小白兔的猜測來一步一步地勾起讀者的好奇心;最后再由“我”自己親自揭曉答案--“水珠是從我的嘴巴里流出來的”,含蓄地點明了“我”是饞得流口水。這樣寫能起到引起讀者閱讀興趣的作用。
11.猜想一下,媽媽“是怎么知道我的秘密的”?
明確:
猜想一:因為媽媽最了解“我”,一直都知道“我”已經“變成了一棵樹”。
猜想二:因為是“我”幻想自己變成了一棵樹,而不是真的變成了一棵樹。
12.回顧整篇課文,思考問題。
課文中出現了哪些擬聲詞?你還知道些其他的擬聲詞嗎?
明確:
文中有:嗵嗵、丁零丁零、嘖吧嘖吧、咕嚕嚕。
滴滴答答:形容水滴落下的聲音。
咕嚕:形容水流動或東西滾動的聲音。
撲通:形容重物落地或落水的聲音。
嘩啦啦:形容撞擊、水流等的聲音。
三、課堂小結,效果強化
1.設置問題,引導學生回顧本課所學內容。
本文記敘了“我”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_________________。
明確:
想象自己變成了一棵樹后發生的故事世界上最了解自己的人是媽媽
2.本文巧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描寫生動形象,請試著簡要分析一下。
明確:
擬人就是把事物人格化,將本來不具備人的動作和感情的事物變得和人一樣具有動作和感情。這種寫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動、形象、具體地表現出某事物的某個特點。如“風一吹,它們就在枝頭跳起了舞”一句就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各種形狀的鳥窩隨風擺動的樣子,形象生動。
3.同學們,學習了這篇課文后,你們有些什么感悟呢?
明確:
母愛是最無私的感情。母愛如春天的甘霖,悄無聲息地灑落在我們的心田。這種愛,溫柔而深沉!我們常常埋怨自己的母親啰唆,但如果我們用心去體會,不難感受到她們的關懷。不管是慈愛還是嚴厲,我們都要相信,那是她們愛的體現。這個世界上,最純潔而又最真摯的愛莫過于此。
四、練習設計,鞏固提升
請完成本課對應訓練。
三年級下冊語文電子版課件教案篇3
教學目標:
1、會認11個生字,掌握多音字“嗎、擔、壓、中、彈”。
2、能根據要求獨立閱讀課文,邊讀邊進行預測。
3、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4、品味蘊藏在作品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獲得人生的啟迪和教育。
教學重難點:
能根據要求獨立閱讀課文,邊讀邊進行預測。品味蘊藏在作品字里行間的思想感情,獲得人生的啟迪和教育。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喜歡讀童話故事嗎?請說說在你印象中最喜歡的是哪篇,并說明理由。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篇童話,故事的名字叫《不會叫的狗》。看到這個題目你會想到什么?
提示:
(1)這只狗為什么不會叫?
(2)一只不會叫的狗肯定有很多奇遇,它遇到了哪些事情?
3、下面就就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走進課文。
二、自主學習,邊讀邊預測
1、初讀課文。
①標出自然段,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請教老師或同組同學,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②一邊讀一邊預測,順著故事情節去猜想后面可能發生的事情。
(預測的時候,要結合文章內容里的一些線索,先想一想,再把預測的內容批注在旁邊。)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3、小組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要求:聲音洪亮、正確流利、同學愛聽。
4、交流預測的情況。學生先在小組內自由說,再在全班交流,聽的同學注意認真聽別人是根據什么預測的。
三、整體感知
1、分角色朗讀課文。
2、思考:本文寫了一個什么故事?這只狗為什么要學叫?都向誰學了?
四、合作探究
1、請結合文中語句回答:公雞和杜鵑出于什么心理教這只狗叫的?教的時候表現怎么樣?狗學的時候表現怎樣?
2、文章作者為狗安排了幾個結局?你最喜歡哪一個?請說明理由。
3、由此看出這是怎樣一只狗?你希望這只狗有怎樣的結局?請為這只狗續寫個結局。
五、討論
1、怎樣理解第三種結局?
2、對于我們中學生而言,怎樣做才算“活出真正的自己?”
3、學完這篇文章,你有哪些啟示?
六、小結:
生活中我們會面對諸多選擇,但人生不是童話故事,不會有多種結局供我們參考,所以怎樣選擇便成了決定我們人生的關鍵所在。希望今天這節課能幫助同學們邁好今后的每一步。
七、拓展延伸
選一本同學不熟悉的故事書,朗讀給他們聽。朗讀的時候,在某些地方停下來,讓他們猜猜后面可能會發生什么。
三年級下冊語文電子版課件教案篇4
《肥皂泡》,是一篇非常貼近學生生活而又高于學生生活的文章,文筆清新自然,情感真摯淳樸,意境深邃精美。童年冰心吹肥皂泡,不但吹出了快樂,吹出了情趣,還吹出了夢想,寄托了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學習這篇文章,除了感受文章中語言文字的美,還應體會作者的情感和態度。
這就對教師有了較高要求,執教教師既要有激情,又要能夠抓準、抓住時機,將孩子們引入當時的情境,帶孩子們走入“肥皂泡的世界”。并且設計引讀內容既要符合學生當時的心理感受,還要做到步步深入。同時教師在朗讀時,可以通過自己的動作、表情帶孩子們入境,做到一氣呵成,這樣才會達到預期效果(做好事和忘情地跟你一起敘述,忘記自我,進入情境)在我執教時,孩子們基本進入情境,多數孩子一直跟我一起深情地對肥皂泡說著,以至于最后我說:“看著這肥皂泡遠去,你想說些什么”時,孩子們聽斷了半秒才開始說話,有的甚至還在與我一起對“肥皂泡說這句話(這指“看著這肥皂泡遠去,你想說些什么”)。我想是因為他們太投入了吧。但我確實喜悅的,因為我終于做到了把孩子引入文本的情境中!
我想以后再講這節課時,我會提前讓孩子們進行練筆,寫出自己吹肥皂泡的過程以及肥皂泡的樣子。將他們自己的作文與冰心的作品進行兩次比較,一次放在第一課時之前,起激趣作用。另一次則放在學習文章之后,再一次將自己文章與冰心的文章進行比較,感受冰心語言的語言魅力,使孩子們對冰心產生敬佩之情,對冰心其人、其作,產生濃厚興趣,并能在閱讀中主動學習她的寫作方法,積累更多好詞好句。這樣就可以做到“授之以漁”了吧,相信這樣他們會更愛學語文,同時也做到了真正學語文吧。
三年級下冊語文電子版課件教案篇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11個生字,學習本課新詞,掌握5個多音字。
2、品析人物形象,體會童話的特點及閱讀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朗讀,品析人物形象,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童話的特點。
2、一邊讀,一邊預測故事情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蘊含在字里行間的情感,培養閱讀和感悟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從對話描寫中感知人物形象。
2、增補課文情節,進行想象思維訓練,預測故事內容,并愿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難點】
1、對童話主旨和借助想象反映生活的寫法的理解。
2、體會、挖掘課文幽默的語言所蘊藏的道理。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多媒體導入新課。
出示多媒體課件:小動物們的叫聲
同學們,你們聽,這是一些小動物們的叫聲:小雞的嘰嘰聲,小鴨子的嘎嘎聲,老牛的哞哞聲,還有小狗的汪汪聲……小動物們的叫聲各不相同。如果,小雞有一天發出了嘎嘎的叫聲,你們肯定覺得奇怪。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關于動物叫聲的童話——《小狗學叫》。
板書:14__小狗學叫
設計意圖:
童話是小學生喜歡的文體之一。利用童話中出現的小動物喚起他們的閱讀興趣,進而讓他們在初步掌握文體特點的基礎上展開本課的學習。
二、初次閱讀,學習生字。
1、自由朗讀課文,在讀課文的同時,標記不熟悉的生字、生詞,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2、出示多媒體課件:生字、生詞。檢查預習情況。
(1)熟讀生字。
討厭怒火批評訪問差不多忍著模仿瘋狂汪汪搞不清
(2)牢記多音字。
三、朗讀教學。
1、分角色朗讀課文。
(1)明確課文中出場人物的名單、人數。(旁白1人,不會叫的狗1人,其他角色各1人)(2)分組指定注意幾個主要角色的對話朗讀的重音、聲調、節奏。
(3)揣摩人物心理,把握角色形象。
(4)分配角色,進行朗讀。
2、師生交流,教師點評。
設計意圖:
分角色朗讀。學生們在有聲有色的角色朗讀中,個性得以彰顯,更得以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四、品評形象,深入理解。
出示多媒體課件:圖片
1、課文中的“別人”、小公雞、狐貍、杜鵑是如何看待這只不會叫的小狗的?師生交流,并總結。
板書:“別人”——疑惑、不屑小公雞——關心小狗,誠心誠意地教它狐貍——嘲笑、看不起杜鵑——憐憫、關心
2、童話中經常把一切事物擬人化,賦予它們人的思想感情、行為動作和說話做事的能力。例如,本文中的小公雞、狐貍、杜鵑、小狗等進入了童話領域就都“活”了。
3、故事里的小狗是一只怎樣的小狗?
(1)不幸、可憐。(它因為不會叫而受到別人的嘲笑)
(2)勤奮刻苦、堅持不懈。(它每次學習叫都是一遍一遍地練習)
(3)有尊嚴、有追求、不甘人后。(雖然老遇到困難,但是它卻沒有放棄,一次又一次地追求目標)
設計意圖:
童話中的主人公是一篇童話重點刻畫的對象。閱讀童話,要通過體味主人公的動作、語言、心理等描寫,明確主人公的形象特征,從而感知文章所表達的含義。
五、預測結局,拓展延伸。
本文最為有趣的是作者為自己的童話作品設計了一些不同的結局。你認為哪種結局更好一些,為什么?(學生分小組討論,明確后,教師加以適當的點評。)
1、比如,第一種結局的迷失自我,第二種結局的平庸,第三種結局,小狗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位置。當然,如果學生能對第一、二種結局有新的理解,也要給予肯定。
2、學生們可能有多種預測,但在評價時要明確一點,童話中的幻想不是胡思亂想,夸張不是不合邏輯地隨意編造,童話中的幻想、夸張都是根植于現實生活的,都是有依據的。
設計意圖:
童話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它里面的人物形象和情節對現實的社會和人生有著一種象征和隱喻,不能孤立地僅僅將形象放在童話本身的情節中去理解,而應聯系現實生活,思考其中蘊藏的有關生活的啟示。
六、課堂小結。
我們每個人都在童話的伴隨下成長,被其中美妙的故事和奇異的幻想吸引過、陶醉過。
童話《小狗學叫》展現了一個真實的世界,同時還告訴大家應該怎么做以及努力之后這個世界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希望同學們能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有所體會,有所收獲。
三年級下冊語文電子版課件教案篇6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六個生字,正確書寫十一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兒時的作者是怎樣玩“吹肥皂泡”的游戲的。
3.聯系自己的游戲體驗,以現實生活為依托進行口語交際及小練筆的練習,提高綜合語文素養。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品詞析句學習作者真實具體的描寫,品味本文語言文字的生動性。使學生各種形式的反復朗讀中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對游戲過程描寫得有序及細致,并體會作者由“玩吹肥皂泡”的游戲產生的美好想象。
教學準備
1.讓學生課前吹肥皂泡。
2.老師、學生準備吹泡泡用的工具。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設計
(課前活動:帶著學生吹泡泡,感受其中的樂趣。)
一、創設情境,師生交流,激趣導入
同學們剛才我們玩吹泡泡的游戲,你們感覺怎么樣?像我們這么大的時候,的兒童文學作家冰心奶奶也自己做過泡泡水,而且她吹得肥皂泡可不一般,那小小的、不起眼兒的肥皂泡,經過她的手,她的眼,以及她的心,吹出了童年的情趣,也吹出了冰心奶奶的夢想!想知道冰心奶奶是怎么吹肥皂泡的嗎?出示課題《肥皂泡》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掃清字詞障礙。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文,遇到生字詞看準多讀兩遍,遇到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字詞標上記號。(可以運用工具書或聯系上下文進行理解)
2.小組交流
過程:4人小組學習中一名同學當小組長負責組織輪讀課文,互相傾聽,匯集預習中讀音、生字詞問題,并互助解決,解決不了的由組長負責記錄在預習本中。
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與遺留問題。
4.教師檢查本課生字詞和易讀錯的詞語。
攪拌溶化玲瓏驕傲渡過嬰兒
懸念嬌軟蘸水屏住呼吸
5.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通順。
6.檢查自讀課文情況。
指名讀課文,正音。師生評述是否正確、流利。
三、整體感知,把握文章
默讀課文,思考:課文圍繞肥皂泡主要講了哪些內容?
(做泡泡——吹泡泡——看泡泡——夢幻泡泡)
四、作業:
學生繼續搜集有關冰心的資料,了解冰心。
第二課時
教學設計
一、開門見山,直入主題。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冰心奶奶的《肥皂泡》,初步了解了課文內容。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師板書課題。
二、讀中品味、深入探究。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找出你最喜歡的語段,做上標記,并在空白處簡單寫出你喜歡的理由,跟同桌說一說,讀一讀。
2.小組交流
3.全班交流
師:誰來讀讀你喜歡的語句,一邊讀一邊想像著畫面,把你想到的畫面讀出來。(誰愿意把你喜歡的語句讀一讀,并說說你的理由。)
教師指導學生抓住重點詞語(“攪拌”“黏稠”)。
(1)引導學生體會到吹肥皂泡的動作特別輕。吹肥皂泡的動作有什么特點?你是從哪體會到的?(動作輕:慢慢地吹起、輕輕地一提、輕輕地扇送;樣子輕:輕圓的、軟悠悠地飄游)
(2)指導感情朗讀。師:(由動作的“輕”過渡到樣子“輕悠悠”)正因為慢慢地吹,才會有這樣輕圓的網球大小的泡,只有輕輕地一提,肥皂泡才能輕悠悠地在空中飄游。看來吹肥皂泡也要我們認真地去做,仔細地去琢磨,小心地去吹,吹起的泡泡更要精心呵護,才能飄得更高更遠。誰還想再讀讀?)
(3)實踐活動:吹泡泡
觀察這些泡泡什么樣,用書中的詞或句子說一說。好,有泡泡水的同學趕快給大家吹起美麗的泡泡吧。
(第四自然段)
師:誰喜歡冰心描寫肥皂泡美麗的這段文字,把你想到的美麗畫面讀出來?
(1)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從形態多姿、顏色多彩、變化多樣幾方面去考慮,結合自己吹肥皂泡時觀察到的情景來理解。
①“五色的浮光”、“亂轉”(五色--即五彩。原指青、黃、赤、白、黑五種顏色,后來泛指多種顏色。浮光--液體表面的光澤、顏色。課文指肥皂泡表面的光澤和顏色。)師:五色的浮光在什么樣的球面上亂轉?
②“輕清透明”(“輕清透明”四個字不僅寫出了肥皂泡“輕”的特點,而且寫出了肥皂泡純凈、清亮、透明的特點)。指導朗讀:輕清透明的球面上浮光百轉、色彩斑斕,多美麗,多神奇呀!誰來美美地讀讀。
師:在這段中你還喜歡哪句話?(誰也喜歡這句話,把你喜歡的句子讀讀。——你是怎么理解的?
③“玲瓏嬌軟”(指那些小肥皂泡小巧精致而柔軟、嬌嫩、美麗。玲瓏,精巧細致。嬌軟,美麗、嬌嫩。)為什么說是“玲瓏嬌軟”而不說“玲瓏柔軟”呢?體會喜愛、嬌愛之情。師:剛才,我們吹的時候,也看到了一串串玲瓏嬌軟的小球四散紛飛,就像淘氣的孩子玩捉迷藏游戲,多活潑、多可愛呀!誰來讀讀,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師:小球這么美,那大球呢?
④“有時吹得……光影凌亂”;還——顫巍巍的。為什么說“顫巍巍”的?師:你能想像這顫巍巍的、光影凌亂的泡泡,讀讀這句話好嗎?
⑤真緊張呀!這脆弱的球,顫巍巍的光影凌亂,很快就要散裂了。這時,大家都——懸著心,仰著頭,屏住呼吸。這時,吹肥皂泡的孩子們心里可能在對肥皂泡說什么呢?(小肥皂泡,我為你祝福,希望你能……)
(2)指導朗讀。是呀!這脆弱的泡泡牽動著孩子們的心,她們滿懷期待,希望它們多停留一會兒,祝福這美麗的泡泡飛得又高又遠。
師:看,這些千姿百態、色彩斑斕、浮光百轉的肥皂泡,四散紛飛,就像淘氣的孩子在捉迷藏,多開心,多快樂呀!自己再美美地讀一讀這幾句話。
(第五自然段)
這夢幻般的肥皂泡,是我們自己小心的輕輕吹起的……落到一個濃睡中的嬰兒的雛發上……
(1)你還喜歡哪兒?把你想到的畫面讀出來。(那么圓滿,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麗)
師:這里連用了四個“那么”,你體會到了什么?(特別喜歡肥皂泡)
導讀:真是太喜歡這些肥皂泡了。因為這夢幻般的肥皂泡是我們小心地、輕輕地吹起來的,吹了起來,又輕輕地飛起,是——生讀(那么圓滿,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麗),目送著她,心里充滿了——生讀(快樂、驕傲、希望……(板書:快樂驕傲希望……)
(2)希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畫面讀出來。
(3)送上天去做什么?送過海去做什么?
(4)飛到明月、夕陽、美人、睡嬰身邊的僅僅是肥皂泡嗎?從哪兒看出來的?誰來想像著讀讀。其他學生閉上眼睛,靜靜地去聽、去想,走進夢幻般的泡泡世界。3.你眼前似乎出現了什么樣的景象?)
(5)聽你們這么一說,我仿佛就是一個肥皂泡,輕悠悠地落在春娃娃頭頂的花環上,追隨著她,給高山披上綠妝,給大地穿上彩衣,與小河、小鳥共唱“春之歌”。假如你就是肥皂泡,你會帶著希望和夢想飛到哪兒?誰愿意說說你美好的想像,讓我們也來分享你的快樂。
第六然段
師:但是,這夢幻般的肥皂泡,一個一個地吹起,飛高,又一個一個地破裂。(讀6段)我們從夢幻的世界又回到了現實的世界,那些肥皂泡只能成為美好的夢想,成為童年美好的回憶。
4.再讀全文,感悟升華(配輕音樂)
師:在玩肥皂泡游戲的過程中,冰心奶奶不但做了,吹了,還認真的欣賞了自己吹出的每一個肥皂泡,她滿懷愛心和向往,寫下了這篇美妙的文章,讓我們一起再美美地讀一讀這篇文章。
三、拓展延伸
再玩吹肥皂泡,把自己所看、所想記錄下來。
四、布置作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