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免費八年級生物教案全集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明確教學目標和內容,從而更好地組織教學。寫免費八年級生物教案全集要注意什么?這里給大家提供免費八年級生物教案全集下載,供大家參考。

免費八年級生物教案全集篇1

導語:“生物的進化”設計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和現代生物進化論理論,有助于學生形成生物學的基本觀點之一——生物進化的觀點,從而幫助他們樹立形成正確的世界觀。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

(2)種群、種群基因庫、基因頻率的概念,以及基因頻率的計算方法。

(3)突變和基因重組為生物進化提供原材料的原因。

(4)自然選擇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

(5)隔離的概念和類型,以及隔離與物種形成的關系。

2.能力目標

通過教學過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歸納總結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及其主要內容之間的關系

(2)運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解釋生物界的現象,既是本課題的重點,又是難點

(3)對達爾文學說的評價是教學的難點

(4)達爾文學說的主要內容和各要點之間的關系,以及用達爾文學說解釋生物的適應(5)性、生物的進化,這成為組織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導課

世界上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個問題困擾了人類幾千年!對于這個問題,首先是神學家們作出了“解釋”:先有雞,因為上帝創造了雞,然后讓雞下蛋!隨著科學的發展人們不相信上帝了!沒了上帝,上帝創造了雞的“解釋”也就沒人相信了。于是關于生物起源、進化的種種猜測又被提了出來……我們已經知道地球上現存的有記載的生物種類大約200多萬種,還有許許多多種生物沒有被我們發現。

沒有發現的生物數目可能要比已經發現的多10倍,更何況已經絕滅的生物比現存的還要多得多,據估計,曾在地球上生活過的生物種數可能多達5億~10億。這么多的生物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等到高等,一批又一批地“踏上”地球,又“遠離”地球走向死亡,進行著自然界的“新陳代謝”,這就是生物的進化。

[二]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

1.主要內容

師講述:進化的原因是什么呢?拉馬克關于進化的用進廢退學說

拉馬克是進化論的奠基者,他在18世紀初提出了用進廢退的進化學說:環境的改變是導致生物進化的原因。環境改變了,生物的生活方式也要跟著變,有的器官由于經常使用而發達起來,有的器官則由于長期不使用而萎縮退化了。

師講述:在19世紀,達爾文提出了以自然選擇學說為核心的生物進化論。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呢?

放映錄像:非洲草原野牛四季生活及生殖過程,重點放映遷徙路徑大河時,許多野牛個體被淹死或被鱷魚吃掉的情景。

師引導:學生根據錄像及初中所學有關知識總結歸納出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的主要內容是:過度繁殖,生存斗爭(生存競爭),遺傳變異,適者生存。

師引導:指導學生明確以下內容:

(1)任何一種生物的繁殖能力都很強,在不太長的時間內能產生大量的后代。但因為生物的生存條件有限,生物在爭奪有限的空間和食物的情況下,同種生物個體之間,種與種之間、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不斷進行著激烈的生存斗爭,斗爭的結果是一部分個體被淘汰。例如:鯉魚在繁殖季節,雌魚會產許多卵,雄魚也會產下大量的精子,但是能夠形成受精卵是少數;受精卵形成后,在孵化的過程中個體弱小的幼鯉又會被淘汰掉,能夠存活下來的只是很少的一些個體。

(2)在生存斗爭中,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將幸存并會將這些變異遺傳下去;而不利變異個體則很容易地被淘汰掉。達爾文把這種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叫做自然選擇。在長期的自然選擇過程中,微小的有利變異得到積累變為顯著變異,從而產生了適應特定環境的生物新類型,這就是生物進化的原因。

(3)自然選擇學說科學地解釋了生物進化的原因及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但由于受到當時科學發展水平的限制,自然選擇學說對于遺傳和變異的本質,自然選擇如何對可遺傳的變異起作用的問題不能作出科學的解釋。

2.以自然選擇學說為基礎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提出

近些年來,生物學家在達爾文的進化理論的基礎上,將遺傳學、生態學等研究成果引入到進化論的研究中,形成了以自然選擇學說為基礎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

[三]、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簡介

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主要內容包括:

(1)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

(2)突變和基因重組產生進化的原材料;

(3)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4)隔離導致物種的形成。

1.種群的定義

師:舉例:

(1)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鯉魚;

(2)一個池塘中的全部魚;

(3)一片草地上的全部植物;

(4)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

引導:學生分析歸納出(1)與(4)屬于種群。

師生歸納:種群指生活在同一地點的同種生物個體的總和。

2.種群的特點

(1)種群的個體之間具有年齡和性別的差別,并不是機械地結合在一起。

(2)種群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個體之間彼此可以繁殖,并通過繁殖將各自的基因傳遞給后代。

師:種群為什么是進化的單位呢?

出示資料:大熊貓的生存

從進化上看,大熊貓己經歷了小大小的興衰歷程,從分布范圍看,它已由廠布于亞洲東部而退縮到中國。特別是近半個世紀以來,人類生產活動無節制地擴展,大熊貓分布區已由約5萬平方公里縮小到1萬多平方公里,數量不足1000只,且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20多塊島嶼狀孤立地帶。

由于大熊貓的分布是呈島嶼狀的小種群,每個種群的個體數不足50只。難免導致它們近親繁殖而使其喪失遺傳多樣性,最終導致種質較差的小種群逐一滅絕。加之大熊貓食性單一,若遇大熊貓主食竹周期性地開花枯死(約60年一周期),必然導致大熊貓因食物匱乏而餓、病死亡。

3.基因庫、基因頻率

生:閱讀教材P65,找出基因庫和基因頻率的概念。

師生歸納:種群的基因庫是指一個種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不同的基因在種群的基因庫中所占的比例是不同的。

師舉例:我們知道多指為顯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而絕大多數人表現為正常。白化病是隱性基因控制的遺傳病,絕大多數人表現正常。

師生歸納:基因頻率是指某種基因在某個種群中出現的比例。

生質疑:怎樣才能知道某種基因的基因頻率呢?

我們可以通過抽樣調查的方法獲得。

師引導:學生計算這樣一個例子:從某種生物的種群中隨機抽出100個個體,測知其基因型分別為AA、Aa、aa的個體分別為30、60和10個,問其中A基因頻率為多少?a基因頻率為多少?

解法一:通過基因型計算基因頻率,就AA、Aa、aa來說,每個個體可認為含有2個基因,則100個個體共有200個基因:

A基因頻率=(2×30+60)÷200=60%

a基因頻率=(2×10+60)÷200=40%

解法二:通過基因型頻率計算基因頻率,即一個等位基因的頻率等于它的純合體頻率與1/2雜合體頻率之和,則:

A基因頻率=30%+(1/2)×60%=60%

B基因頻率=10%+(1/2)×60%=40%

從上述可知,種群中一對等位基因的頻率之和等于l(其基因型頻率之和也等于1)。

生質疑:種群中某基因的頻率是否一直不變呢?讓我們觀看一個課件。

生觀看:用CAI課件模擬英國曼徹斯特地區樺尺蠖從19世紀中期到20世紀中期,淺色型樺尺蠖和黑色型樺尺蠖所占比例發生劇烈變化的過程。

1850年以前該地區的樺尺蠖以淺色為主,黑色個體很少。隨著英國工業的發展,工廠排出的煤煙使環境發生了改變,黑色樺尺蠖與淺色樺尺蠖的數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黑色型達到了95%左右,淺色型由余下了5%左右。

師生歸納:由此可見,種群中的基因頻率是在不斷改變的。種群中的個體一代一代死亡,但基因庫卻在代代相傳的過程中保持和發展。

結論:生物進化過程實質上就是種群基因頻率發生變化的過程。所以說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單位。

免費八年級生物教案全集篇2

一、預習提示

1、家居環境給人們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2、你認為改善家居環境有哪些措施和辦法?

二、教學目標

1、家居環境狀況調查。

2、改善家居環境,維護人體健康。

三、重難點

教學重點:家居環境狀況調查。

教學難點:改善家居環境,維護人體健康。

四、教學過程

1、引出本節課內容。據調查,兒童白血病患者的家庭中,有不少在半年之內進行過裝修。裝修材料中的一些有害物質,是導致近年來兒童某些疾病高發的重要原因之一。你的家庭家居環境如何呢?

2、學生活動

①評價家居環境質量,

②提出改善家居環境的.措施或建議。

3、學生討論

①家居環境給人們造成的危害有哪些?

②你認為改善家居環境有哪些措施和辦法?

4、教師播放多媒體資源以及一些家庭裝修的圖畫,引導學生指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

5、教師向學生列舉一些家庭裝修污染帶來的害處例子。

6、學生很據自己的生活常識指出家居環境污染的源頭。

7、教師向學生普及一些知識。

①居室衛生標準五大原則

居室日照、居室采光、室內凈高、微小氣候、空氣清潔度。

②室內環境污染的多種表現

起床綜合癥、心動過速綜合癥、類煙民綜合癥、幼童綜合癥、群發性皮膚病綜合癥、不孕綜合癥、植物枯萎綜合癥、寵物死亡綜合癥等。

8、教師根據以上例子,舉出相應的事實作為例證。并提醒學生觀察一下自己家里的家居環境是否安全。

9、根據教師提出各種安全隱患,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如何給自己一個安全潔凈的家?

10、教師引出室內綠化這一概念,讓學生討論室內綠化有哪些可行的辦法。

11、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狀況進行適當的補充,并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植物都適合放于室內進行空氣質量改善的。

12、教師給出一些植物圖片,學生回答適于放置在室內進行空氣凈化的植物種類。

13、教師向學生介紹52種致癌的植物并提醒學生不可隨意向家中購置這些植物。

免費八年級生物教案全集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舉例說出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

2、通過觀察和飼養家蠶等實踐活動,理解變態發育的概念和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的能力,知識歸納、概括的能力;訓練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評價的能力。

能力目標:

1、通過比較,分析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的過程的異同;

2、通過飼養家蠶等實踐活動,培養觀察能力的同時,了解昆蟲的生殖發育過程。

情感目標

1、通過“家蠶與人類的關系”,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關注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2、   揭示“金蟬蛻殼”背后的生物學事實,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結構與環境的適應;通過詩詞,滲透人文教育;

3、關注昆蟲生殖與環境適應的特征,理解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昆蟲生殖發育的過程和特點

難點:理解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

三、課前準備

教師:組織部分學生飼養并觀察某種昆蟲的生殖發育過程,準備昆蟲生殖發育過程的圖片或音像資料

學生:飼養并觀察記錄其生殖發育過程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比比看誰說出的昆蟲知識最多?蜻蜓點水與生物的哪種行為有關?毛毛蟲與蝴蝶有關嗎?知了為什么要蛻皮?等引出課題。

2、板書課題

3、出示目標

(二)自主學習

出示自學提綱(學生自學。教師巡回指導,為講解打下基礎)

1、昆蟲的生殖方式屬于            生殖。

2、有些昆蟲的發育經過          、         、          、          四個時期,并且幼蟲與成體的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差異很大,這種發育過程被稱為         發育。

3、蝗蟲的發育過程經過          、            、         三個時期,屬于變態         發育。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1、以蠶為例了解昆蟲的生殖發育過程。

(1)質疑:你知道絲綢之路的故事嗎?悠悠文明史,漫漫絲綢路。小小家蠶不僅同中華文明緊密相連,也促進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你養過家蠶嗎?你知道家蠶的生殖發育過程嗎?

(2)請養過蠶的同學介紹蠶的發育過程,學生之間進行補充和完善,教師對其中的錯誤不做糾正,

(3)通過組織學生觀看蠶發育過程的錄像或幻燈片,看后修正和完整描述蠶發育的一般過程,將書上的圖片按照正確的順序進行排列,并完成書上表格和討論。

A.呈長圓筒狀,柔軟,無翅,有8對足,身體有多個體節,分頭、胸、腹三部分,但不明顯。

B.不取食,雌雄蠶蛾交尾之后雌蠶蛾產卵。不久死亡。

C.不吃不動。最后羽化成蛾,破繭而出。

D.大致呈橢圓柱狀,體表光滑,有多個體節,分頭、胸、腹三部分。

E.身體有多個體節,分頭、胸、腹三部分,有翅、復眼、觸角和三對足等,體表有很多白色鱗毛。

F.以桑葉為生,要經過四次蛻皮。化蛹前吐絲結繭。

2、點撥指導

(1)質疑:蜜蜂、蝗蟲的生殖發育過程與家蠶和蝴蝶一樣嗎?

(2)組織學生觀察蝗蟲等發育過程的圖片資料并思考:從不同昆蟲的發育過程,你得到了哪些啟發?

點撥:如蟬的一生,黑暗和光亮處的對比;毛毛蟲與美麗的蝴蝶燈,引導學生思考蘊含其中的人生哲理。從昆蟲生殖發育過程,還要引導學生認識到昆蟲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側面,應該關注和自覺保護昆蟲的多樣性,保護昆蟲賴以生存和繁衍的生活環境。

3、課堂小結

(1)本節課你都學到了什么?嘗試畫出本節的知識結構圖。

(2)你準備在昆蟲方面做哪些創造和發明?或為人類做出貢獻。

教學反思:

免費八年級生物教案全集篇4

一、教學目的

初步掌握鑒定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基本方法。

二、教學建議

教材中本實驗安排為驗證性實驗,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改為探索性實驗,安排在講課之前,或與講課同步進行。

本實驗難度并不大,但內容較多,實驗時間較長,因此,必須作周密安排,才能按時完成。實驗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增設教師演示實驗。上課之前,教師應該準備好做演示實驗所需的實驗材料、用具、儀器和試劑等。同時,逐項完成還原糖、脂肪、蛋白質3類有機物的鑒定實驗。在實驗課上,將3個實驗的正確結果分別展示在講臺上,并作扼要的介紹,以便使學生將自己的實驗結果與教師的演示實驗作比較。

2、實驗中學生應分工合作。在“還原糖的鑒定”實驗中,當每組兩個學生中的一個制備生物組織樣液時,另一個學生可以用酒精燈將水煮開,以便縮短實驗的等待時間。在“脂肪的鑒定”實驗中,一個學生制作臨時裝片時,另一個學生則可以調試顯微鏡。另外,在完成前兩個實驗時,一個學生洗刷試管、清洗玻片和整理顯微鏡,另一個學生則可以進行后一個實驗的操作。

3、關于鑒定還原糖的實驗,在加熱試管中的溶液時,應該用試管夾夾住試管上部,并放入盛開水的大燒杯中加熱。注意試管底部不要接觸燒杯底部,同時試管口不要朝向實驗者,以免試管內溶液沸騰時沖出試管,造成燙傷。如果試管內溶液過于沸騰,可以上提試管夾,使試管底部離開大燒杯中的開水。

4、做鑒定還原糖和蛋白質的實驗時,在鑒定之前,可以留出一部分樣液,以便與鑒定后的樣液的顏色變化作對比,這樣可以增強說服力。

5、斐林試劑的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勻后方可使用,切勿將甲液和乙液分別加入組織樣液中。

三、參考資料

還原糖的鑒定原理生物組織中普遍存在的還原糖種類較多,常見的有葡萄糖、果糖、麥芽糖。它們的分子內都含有還原性基團(游離醛基或游離酮基),因此叫做還原糖。蔗糖的分子內沒有游離的半縮醛羥基,因此叫做非還原性糖,不具有還原性。本實驗中,用斐林試劑只能檢驗生物組織中還原糖存在與否,而不能鑒定非還原性糖。

斐林試劑由質量濃度為0、1g/mL的氫氧化鈉溶液和質量濃度為0、05g/mL的&39;硫酸銅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藍色的Cu(OH)2沉淀。Cu(OH)2與加入的葡萄糖在加熱的條件下,能夠生成磚紅色的Cu2O沉淀,而葡萄糖本身則氧化成葡萄糖酸。其反應式如下:

CH2OH—(CHOH)4—CHO+2Cu(OH)2→CH2OH—(CHOH)4—COOH+Cu2O↓+2H2O

用斐林試劑鑒定還原糖時,溶液的顏色變化過程為:淺藍色棕色磚紅色(沉淀)。

蛋白質的鑒定原理鑒定生物組織中是否含有蛋白質時,常用雙縮脲法,使用的是雙縮脲試劑。雙縮脲試劑的成分是質量濃度為0、1g/mL的氫氧化鈉溶液和質量濃度為0、01g/mL的硫酸銅溶液。在堿性溶液(NaOH)中,雙縮脲(H2NOC—NH—CONH2)能與Cu2+作用,形成紫色或紫紅色的絡合物,這個反應叫做雙縮脲反應。由于蛋白質分子中含有很多與雙縮脲結構相似的肽鍵,因此,蛋白質可與雙縮脲試劑發生顏色反應。

用于鑒定還原糖的實驗材料準備植物組織是常用的實驗材料,但必須加以選擇。在雙子葉植物中,光合作用的主要產物葡萄糖形成后,合成為淀粉,暫時儲藏在葉子內,因此最好不用雙子葉植物的葉子作實驗材料。有些單子葉植物,如韭菜、鳶尾,并不將光合作用的初始產物轉變為淀粉,因此葉內含有大量的可溶性單糖,但是,由于葉片中葉綠素的顏色較深,對于鑒定時的顏色反應起著掩蓋作用,導致實驗現象不明顯,因此,也不宜用單子葉植物的葉子作實驗材料。

本實驗最理想的實驗材料是還原糖含量較高的植物組織(或器官),而且組織的顏色較淺或近于白色的,如蘋果和梨的果實。經試驗比較,顏色反應的明顯程度依次為蘋果、梨、白色甘藍葉、白蘿卜。

用于鑒定脂肪的實驗材料準備實驗材料最好選擇富含脂肪的種子,如花生種子(取其子葉)。供實驗用的花生種子,必須提前浸泡3~4h。浸泡時間短了,不容易切成片;浸泡時間過長,則組織太軟,切下的薄片不易成形。

做鑒定脂肪的實驗,教師可根據本地區的情況選用蘇丹Ⅲ或蘇丹Ⅳ染液。蘇丹Ⅲ染液遇脂肪的顏色反應為橘黃色,蘇丹Ⅳ染液遇脂肪的顏色反應為紅色。因蘇丹Ⅳ染液與脂肪的親和力比較強,所以,染色的時間應比較短,一般為1min左右。用于鑒定蛋白質的實驗材料準備實驗材料最好選用富含蛋白質的生物組織(或器官),植物材料常用的是大豆種子,動物材料常用的是雞蛋(卵白)。如用大豆種子,必須提前浸泡1~2d,這樣容易研磨成漿。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直接采用現成的大豆磨成的豆漿,豆漿可以購買,也可用小型的研磨機制取。利用豆漿作實驗材料,可以節約實驗時間。

如果用稀釋的卵白作實驗材料,效果會更好。

斐林試劑的配制

甲液質量濃度為0、1g/mL的氫氧化鈉溶液

乙液質量濃度為0、05g/mL的硫酸銅溶液

使用時臨時配制,將4~5滴乙液滴入2mL甲液中,配完后立即使用。

蘇丹Ⅲ溶液的配制稱取0、1g蘇丹Ⅲ干粉,溶于100mL體積分數為95%的酒精中,待全部溶解后再使用。

蘇丹Ⅳ溶液的配制稱取0、1g蘇丹Ⅳ干粉,溶于50mL丙酮中,再加入體積分數為70%的酒精50mL,充分混合后即可使用。

雙縮脲試劑的配制取10g氫氧化鈉放入容量瓶(或有刻度的燒杯)中,加水至100mL,待充分溶解后倒入試劑瓶中,配成質量濃度為0、1g/mL的氫氧化鈉溶液,瓶口塞上膠塞,貼上標簽,寫上試劑A。

取1g硫酸銅放入容量瓶(或有刻度的燒杯)中,加水至100mL,待充分溶解后倒入試劑瓶中,配成質量濃度為0、01g/mL的硫酸銅溶液(藍色)。瓶口塞上膠塞,貼上標簽,寫上試劑B。

免費八年級生物教案全集篇5

教材分析

這一節概述人體必需的六大的來源、功能等,在人體必需的六大類中,能為人體提供能量的有:糖類、蛋白質、脂肪;其中主要的供能物質是:糖類;儲備的供能物質是脂肪;蛋白質也能供能;等量的糖、蛋白質、脂肪,供能最多的是脂肪(有可能可以加入脂肪燃燒放能可使水溫升高的演示實驗);在人體必需的六大類中,能參與調節生命活動的主要物質是:蛋白質和維生素;在人體必需的六大類中,參與細胞構成的最重要的物質是蛋白質。維生素幾種主要的維生素的功能及缺乏癥狀不要混淆。整個教學中應注意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多舉學生熟悉的例子。

教法建議

本節內容建議講兩課時。第一課時通過實驗探究食物中有哪些;第二課時結合錄像資料介紹對人體的作用。教學中建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實驗、討論、匯報等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供直觀材料--如錄像,用簡單的動畫講述各種營養成分的作用,讓學生更容易接受。通過實驗、討論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在的作用的教學中應注意總結。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難點分析:

1、對人體的作用

2、幾種供能物質

3、探究食物中營養成分的實驗

教學過程設計:

第1課時:

<引入>:章:請學生看兩組圖片(實物投影),一組為饑餓的孩子,一組為肥胖的孩子。提問:這些孩子體態上的明顯差異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學生答:略)如果那些骨瘦如柴的孩子依然得不到營養,他們會怎樣?(學生答:略)我們需要哪些營養?怎樣獲得這些營養?怎樣才算營養均衡……這些問題都是我們要在第五章解決的。

<引入>:節:人體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離不開,而我們獲得營養的主要途徑是攝取食物。那么食物究竟為我們提供了哪些呢?

請幾位學生介紹一下自己吃的早(午)餐,在這些食物中都含有哪些營養成分?請同學們依據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提出假設,并設計實驗來證明。(學生討論)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匯報交流設計方案,相互評價、改進,最終確定實驗方案,明確注意事項,實施實驗。(教師可根據本校學生的具體情況安排實驗,部分實驗可采用演示;每個實驗在不同小組的實施方法也可不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

在學生實驗的基礎上,歸納總結食物中的種類。

<課后作業>:收集有關介紹的作用的資料。

<板書設計>:

第五章消化和吸收

第一節

一、的種類

1、探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2、的種類:

2課時:

<引入>: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認識到食物中的包括有機物和無機物,它們對人體究竟有什么作用呢?我們這節課來學習這個內容。

首先請同學們先來看一段錄像(媒體素材中提供此內容),請大家注意思考:幾種物質分別有什么作用?我們分別從哪些食物中可以獲得這些物質?

學生看錄像。

看后總結歸納(可參考媒體素材中,PPt文件——),指導學生列表歸納。

主要來源

主要功能

無機鹽

糖類

蛋白質

脂肪

A

B1

C

D

探究活動

探究簡易檢測食物中的能量

實驗目的:

通過檢測食物中含有的能量,了解食物中的有機物與能量的關系以及食物中有機物產生的能量對人體的重要性。

實驗材料和用具:花生種子一粒、解剖針、火柴、溫度計、清水、試管、試管夾

實驗步驟:

1、在試管中倒入10毫升自來水,然后用溫度計測量試管中水的溫度,并作出記錄。測溫后將試管固定于鐵架臺上;

2、用解剖針將花生種子穿起,然后用火柴將花生種子點燃。將點燃的花生種子置于試管下方,加熱試管中的自來水;

3、待花生種子快要燃盡時,再用溫度計測量自來水的溫度,并作出記錄。

4、計算兩次測量的溫度差。這個溫差就是試管中自來水溫度上升的數值。

步驟一步驟二步驟三

實驗結果:花生種子中的有機物分解釋放出熱能使自來水的溫度升高

實驗結論:

食物中的有機物(糖類、蛋白質和脂肪)能為人體提供能量,人體進行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必須從食物中獲得。

免費八年級生物教案全集篇6

內容預覽:

《生物入侵者》教案

教學目標

閱讀課文,了解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

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課前準備

搜集生物人侵的相關資料,要求寫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稱、原產地、人侵地及危害。(至少搜集一種生物入侵者的資料)

借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

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記在卡片上。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教師講述一則生物入侵的消息(也可用多媒體播放生物入侵的相關資料)。教師講完后,請學生用一兩句話概括這則消息的主要內容。

明確:科技高度發達的21世紀,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正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環境問題已成了擺在人類面前的亟待解決的問題,而生態問題則又是當今世界環境問題的中心議題。下面我們來共同學習《生物入侵者》,希望學習此文能促使我們提高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教師板書課題)

■題解

要求學生合上書,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義。

要求學生從文中勾畫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義的語句。

自主閱讀、整體感知

教師用多媒體(或幻燈)展示以下問題,學生閱讀思考。

a.本文除了告訴我們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還講了哪些內容?

b.你覺得學習本文應從哪些方面人手?試擬出本文的學習目標。

質疑問難、交流互動。

a.小組內交流:

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通過交流弄清文章內容,并共同擬定學習目標。

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在小組內提出并共同解決,如果有不能解決的問題,課下與老師、

b.班上交流:明確本文學習目標及主要內容。

明確學習目標(見前面的教學目標)

主要內容:本文還講了生物入侵帶來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徑、

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采取的相應措施。

編寫提綱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結構圖示,要求學生在空缺處填上相關內容。

引出話題:介紹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擺出現象:--(段)

《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段)

揭示態度:--(段)

采取措施:--(段)

寫法探究

O探究學習本文所采用的說明順序

a.常見的說明順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b.探究本文這樣安排說明順序的好處。

學生討論后明確:運用邏輯順序符合人們的.認知規律,且使文章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探究學習本文所采用的說明方法

a.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學生討論后教師板書: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

b.找出文中運用上述說明方法的相關語句。

(將學生分成三大組,每一組找一種說明方法的相關語句,看哪一組找得又快又好)

C.說說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的作用,并從文中各舉一例加以說明。

可安排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小結

要求學生從主要內容與寫作方法兩方面對全文作一個小結。

教師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總結全文。

明確:這是一篇關于生態問題的說明文。它向我們說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

入侵帶來的巨大危害,促使我們對這一特殊的生態現象高度警覺。我們學習這篇課文不

僅能獲得一定的生態知識,還能培養我們對社會的責任感。另外,這篇課文結構嚴謹,層次分明,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為我們寫作說明文提供了借鑒。

延伸拓展

教師出示一只彩色粉筆,要求學生從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這三種說明方法中至少選兩種方法對其作簡要說明。(每一小組推薦一個同學,看哪一組的同學說得最好。)

自然界還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樣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現象?現實生活中如果發現生物入侵者我們該怎么做?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搜集的關于生物入侵的資料,然后各小組推薦1~2份到班上展覽。(展覽安排在課后)

要求學生先在小組內討論,然后班上交流。

布置作業

抄寫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并從中任選五個詞語寫一段話。(不超過150字)

查閱資料,了解達爾文的物競天擇和適者生存的理論。

免費八年級生物教案全集篇7

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方面

1.舉例說明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肋及其原因。

2.說出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主要措施。

(二)能力方面

運用類比遷移等方法,認識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

1.關注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

2.認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參與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行動。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

(1)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及其原因。

(2)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主要措施。

2.教學難點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主要措施。

三、教學設計思路

本章需要掌握的相關知識點難度不大,教材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學生也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直接經驗,因此,本章主要是讓學生從情感上認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及價值,并從具體行動上體現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因此,本章教學時,通過呈現大量的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事實以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事實,讓學生充分感知、體驗、歸納和概括,認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得㈩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根本的措施是保護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做到人與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和諧共處,每個人都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為保護生物的多樣性盡自己的一份努力。

四、教學準備

收集關于江豚的圖片、視頻和相關新聞;收集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各種案例;收集關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公益廣告視頻。

五、教學過程

教學

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意圖

創設情境導人新課

(播放視頻:江豚)

[提問]

(1)認識這段視頻十的動物嗎?

(2)看到這段視頻,你有什么感覺,

播放洞庭湖連續發現江豚死亡事件組圖。講述洞庭湖連續發現江豚死亡事件。

[提問]

看子這段新聞,你又有什么感覺?觀看并辨認。

[回答]

(1)江豚。

(2)愉快、興奮。

[回答]

惋惜、難過。

通過兩段對比鮮明的材料,讓學生體驗兩種截然不同的情緒,激發學業保護業物多樣性的愿望。

生物多樣性面臨的威脅及其原因[提問]

(1)你們覺得可能是什么原因導致了悲劇的發生?

(2)如果這樣的事件持續下去,會有什么后果?

[小結]

其實,不僅是扛豚,從教材中所提供的很多材料我們可以看出,許多生物都面臨著滅絕的可能,這使生物的多樣性面臨著嚴重的威肋,。

[追問]

你還知道哪些關于生物多樣性受到威脅的案例?

補充案例:近年來火絕的動物及滅絕時間。

[提問]

你們覺得哪些原因導致生物多樣性面臨嚴重威脅?

[小結]

人類的活動加速了物種滅絕的速度,使生物的多樣性受到了嚴重威脅。

[回答]

(1)這些江豚可能是因為饑餓、中毒、受傷、生病等原因而死亡。

(2)江豚可能會像白鰭豚那樣走向滅絕。

閱讀教材110—111頁內容。

學生交流。

[小結]

生物多樣性面臨嚴重的威脅,如果不加以保護,很多物種會從地球上永久性地消失。而且近年來,物種消失的速度在加快。

[詞論、交流并回答]

人類的捕殺;過度利用和開發;棲息地的破壞;環境污染;對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等等。

以教師提供的江豚的案例為點,以教材提供的和學生所了解的豐富素材為面,強化學生對于的生物多樣性面臨嚴重的威脅的認識。

引導學生分析生物多樣性面臨威脅的原因,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做好鋪墊,

教學

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意圖

生物多樣性的保護[過渡]

根據科學家的推測,如果不采取措施,江豚可能在未來10-15年功能性滅絕。

[提問]

我們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去保護江豚呢?

對學生的觀點進行鼓勵性的評價,并進行陳述、修正、補充和歸納。

[案例]

我國保護大熊貓的主要措施:建立臥龍、工朗、麻咪澤等自然保護區、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

[提問]

你還知道哪些在保護生物多樣性上比較成功的案例。

[追問]

(1)在保護大熊貓和同學們所提到的這些案例中,你覺得能取得成功的關鍵在哪里?

(2)那么保護生物多樣性最有效的措施是什么?

(3)以江脈的保護為例,分析一下,要保護江豚賴以生存的環境,叫能面臨什么樣的闡難?

對學生的觀點進行梳理、引導。

[追問]

人與生物圈其他上物能在共有的環境中和諧共處嗎?請舉例說明你的觀點。

[案例]

安徽銅陵江豚自然保護區,人與江豚的和諧共處。

[過渡]

通過交流,我們可以看到,人和環境中的其他生物是可以和諧共處的。當然,這需要我們所有人的努力。

[提問]

作為生物圈中的一員,你能為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做些什么?

對學生的觀點做鼓勵性評價,并以板書的形式進行歸納、提煉。

閱讀教材113~114頁資料,討論、交流。

[回答]

通過就地保護、遷地保護、法制教育管理、建立種質庫等措施,可以對江豚等瀕危生物進行有效的保護。

學生討論、交流。

[交流回答]

(1)關鍵在于保護了這些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

(2)保護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

(3)人類生活、生產等活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

[小結]

保護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的困難來源于我們自身。因為我們的活動,很可能擠占或破壞其他生物的上存環境。由于人類的生活也要依賴于環境。因此,保護生物多樣性,最重要的是做到人與生物圈具他生物在共有的環境中和諧共處。

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并舉例證明。

學生交流。

[回答]

不購買、食用珍稀動物及具制品;購物時選擇環保袋;用餐時不浪費食物;做好廢棄的作業本、草稿紙等資源的回收再利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宣傳工作;等等。

以江豚的保護問題,引導學業交流、歸納動物保護的主要措施。

分析保護大熊貓和其他生物的案例,讓學生認識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源頭在于保護生物的棲息環境。

通過進一步的追問引發學生更深入的思考:保護牛物棲息的環境,并不意味著人類的退出,而是人類要力爭與其他生物在共有的環境中和諧共處。

引導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從小事做起,為保護生物多樣性盡自己的一份力。

教學

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教學意圖

課堂

總結

[播放視頻]

兩組公益廣告:保護江豚的公益廣告、姚明保擴鯊魚的公益廣告等。

請學生談感受。

[結語]

很高興同學們能想到采取很多力所能及的措施來保護生物的多樣性;真心希望同學能把今天所學、所想轉化為實際行動,為保護生物的多樣性盡自己的一份力。其實,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也是保護我們自己。

學生觀看、感悟;

通過兩組公益廣告.進一步升華學業的情感,激發學生保護牛物多樣性的熱情。

六、板書設計

第三章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免費八年級生物教案全集篇8

又是一個新學期的開始,這個學期我擔任初二1—3三個班的生物教學任務,為順利完成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并取得良好的成績,我根據初二年級生物學科的特點,特制訂計劃如下。

一、教學目標

通過本學期的學習,學生將在以下幾方面得到發展:

知識目標:1)認識動物的主要類群及其對環境的適應性特征。

2)知道動物的行為大多是通過運動來完成的,了解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與人類的關系,它們的行為有密切的聯系

3)獲得關于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與人類的關系的知識。

4)通過活動體驗生物的分類是根據不同生物的特征上的相似程度來進行的。

能力目標:

1)增強動手能力和實驗設計能力。

2)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如進行“飼養和觀察蚯蚓”、“調查動物在人們生活中的作用”、“檢測不同環境中的細菌和真菌”、“制作甜酒”等實踐性較強的活動。

3)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更好地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認識科學通過技術轉化為人們改進生產和生活方式的手段,發展生產力,促進社會物質文明的進步,又具有實踐價值。科學技術在促進人類進步的同時,往往帶來人們預想不到的負面影響,因此,其實踐價值就相當于一枚硬幣的正反兩面,具有兩面性。此外,盡管社會在走向科技化,科技也在社會化,但是,科學始終不是萬能的,人類社會面臨的所有問題,并非都能依科學來解決。

二、學情分析

通過初一的學習,多數學生對生物這門課比較有興趣,其中也存在著問題:班中成績差別懸殊,存在兩極分化現象,有的.班級后進生比較多。針對以上問題,我要對學生加以鼓勵和引導,爭取再上一個新臺階,以期待能取得更好的成績,做好學生的工作,因材施教,使他們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不斷發展進步。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中學習的第五單元,是整個初中二年級生物所要掌握的一個重要單元。其中涉及的內容廣,需要掌握的知識點多。

第一章至第三章內容,主要涉及動物的分類,讓學生區別那些是水中生活的動物·陸地上生活的動物·空中飛行的動物,以及這些動物的運動和行為。其中重點在第三章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這一章節強調了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重點闡述了動物與人類生活得關系。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講解了在生物圈中扮演了分解者的細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通過這兩個章節的學習,使學生對我們生存的環境更加熟悉,同時也更加了解在我們生存的環境中很多渺小的東西往往在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第六單元認識生物的多樣性,是中學生必備的生物學基礎知識,是其行為的基礎之一,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是其認識和行動的必然結果。作為一個現代公民,應當理解每種生物都有其存在的價值,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并且應當身體力行。因此,第六單元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護,在本冊教材中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他既是對前面所學知識的總結、回顧和發展,是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現代公民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行為,同時,為學生的持續發展,由自然人轉變為社會人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四、教材重點、難點

重點:1、各種動物的適應性特征

2、細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與人類的關系

3、生物多樣性的內涵

難點:1、運動的結構基礎和形成機制

2、細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

3、根據生物特征進行分類

五、教學措施

1、認真鉆研教村和新課程標準。

2、轉變傳統的教育教學觀念。

3、優化教學方法,運用好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4、認真組織好各次探究活動,注重學法指導。

5、認真做好培優輔差工作,面向全體學生。

6、加強訓練,達到及時鞏固的目的。

7、成立好合作學習小組,并加強合作學習指導。

免費八年級生物教案全集篇9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一、識記并理解文中的生詞。

二、理解細菌的性質,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過程與方法目標:

一、理解作品表現的主題。

二、品賞作品的語言特色。

情感與態度、價值觀目標:

對自己所生活的時代有清醒的認識,做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教學重點:

一、理解細菌的性質,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

二、理解作品表現的主題和人物多樣的精神世界。

教學難點:

三、品賞作品的語言特色。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方法:

探究法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一)識記生字詞。

(二)理解細菌的性質和特征。

(三)梳理課文,理解作品表現的主題。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二、作者介紹:

鄭也夫,當代學者,北京人。學術著作《西方社會學史》,《代價論》、《信任論》;雜文集《走出囚徒困境》、《游戲人生》、《被動吸煙記》等。

三、字詞檢測。(見屏幕)

四、學生速讀課文,談談你讀過此文的第一感覺。

五、分析課文:

(一)學生齊讀第一自然段,看看地球上的物種有幾類,各物種有何作用?

原核細胞生物、真核細胞生物、真菌(細菌等微生物――分解有機物);動物(消費者);植物(生產者)。

(二)學生默讀課文,看看細菌有怎樣的性質與特征?

1、細菌是生物界元老;2、細菌無所不在

3、細菌發揮重要作用;4、細菌有不可毀滅性;

5、細菌的生存策略多。

(三)細菌對人類進步觀的挑戰表現在哪些方面?

1、人類的進步與細菌的簡單化、退化。

2、寄生是生物世界中最重要的生存策略之一。

六、理解作品的主題:

本文通過介紹細菌的性質與特征,以及生物界中的寄生生存策略,告訴人們對待社會生活中的寄生行為,不要過于激動煩惱,要以堅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態度,心平氣和的與這些不良行為作漫長的斗爭。

七、拓展延伸:

假如世界上的細菌被全部消滅,世界將會是什么樣子?

八、作業:

1、完成詞語的品味和積累。

2、小作文:談談你對這篇文章的認識。

免費八年級生物教案全集篇10

【學習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說明什么是伴性遺傳;

2、概述伴性遺傳的特點:①男性多于女性;②交叉遺傳;③一般為隔代遺傳;

3、舉例說出伴性遺傳在實踐中的應用;

4、舉例說出性別有關的幾種遺傳病及特點:伴x隱性、顯性遺傳病及其特點。

二、過程與方法:

1、閱讀課本,劃出知識點。掌握基礎知識,紅筆標出重、難點以及疑點。

2、小組或者組間進行討論、交流。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探究合作的精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

【重點、難點分析】

學習重點:

1.xy型性別決定方式;

2、人類紅綠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遺傳的規律。

學習難點:人類紅綠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遺傳的規律。

【使用說明】:

本節的重點是伴性遺傳的特點。學習時應結合實際問題,從事例入手,找出基因在性染色體上,隨性染色體遺傳的特點,將這些特點遷移到不同的事例中去解決問題。

【知識鏈接】:

與基因在常染色體的遺傳進行對比。聯系基因的分離定律和自由組合定律,并應用到實際中去。

【自主學習】

一、基本概念:

性別決定:

常染色體:

性染色體:

二、人體細胞內的染色體:

常染色體:有對,與性別決定無關。

性染色體:有對,男性為,女性為,是決定性別的染色體。

三、性別決定的方式:

1、xy型:①雄性:常染色體+;雌性:常染色體+。如:人的紅綠色盲。

2、zw型:①雄性:常染色體+;雌性:常染色體+。如:雞的性別。

3、色盲由隱形致病基因控制,該基因只位于上,在上沒有。x染色體上隱性遺傳的特點: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具遺傳現象。即致病基因由男性患者通過他的女兒傳給他的,女性患者的和一定是患者,如病。

4、抗維生素d佝僂病是一種伴x性遺傳,女性患者的基因型為xdxd和xdxd,男性患者的基因型為xdy。特點: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具有。男患者的和一定是患者。

5、y染色體上遺傳病的特點是:患者全部是;致病基因父傳,子傳孫。如:外耳道多毛癥。

【合作探究】

1、什么是伴性遺傳?

2、人類紅綠色盲的`遺傳方式:(用遺傳圖解表示以下幾種情況)

⑴色覺正常女性純合子與紅綠色盲男子結婚,他們的后代兒子和女兒的表現型如何?

⑵女性色盲基因攜帶者與正常男子結婚,他們的后代兒子和女兒的表現型如何?

⑶女性色盲基因攜帶者和男性色盲患者結婚,他們的后代兒子和女兒的表現型如何?

⑷色盲女性和正常男子結婚,他們的后代兒子和女兒的表現型如何?

【當堂檢測】

(c級)1、一對夫妻都正常,他們的父母也正常,妻子的弟弟是色盲。請你預測,他們的兒子是色盲的幾率是()

(b級)2、血友病的遺傳屬于伴性遺傳。某男孩為血友病患者,但他的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均正常。血友病基因在該家族中傳遞的順序是()。

a.外祖父→母親→男孩b.外祖母→母親→男孩c.祖父→父親→男d.祖母→父親→男孩

3、在右圖所示的人類系譜圖中,有關遺傳病最可能的遺傳方式為()。

a.常染色體顯性遺傳b.常染色體隱性遺傳

c.x染色體顯性遺傳d.x染色體隱性遺傳

(a級)4、決定貓毛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基因型bb、bb和bb的貓分別為黃、黑和虎斑色。現有虎斑色的雌貓和黃色雄貓繁衍,問:

(1)能否生出虎斑色的雄貓?為什么?

(2)假設繁衍后生下三只虎斑色的小貓和一只黃色小貓,它們的性別分別是()

a.全為雌貓或三雌一雄b.全為雄貓或三雄一雌

c.全為雌貓或全為雄貓d.雌雄各半

(3)假設生出的后代中出現一只虎斑色雄貓,那么,這只貓的基因型(包括性染色體)應為。試解釋產生的原因。

免費八年級生物教案全集篇11

教學目標:

1、學會區別處方藥和非處方藥。

2、學習掌握一些安全用藥的常識。

3、說出一些常用藥物的名稱、作用和使用方法。

教學重點:概述安全用藥的常識

教學難點:說出一些常用藥物的名稱、作用和使用方法

教學準備:學生課前搜集藥品的使用說明書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方法:提問的方式,小組討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我們上節課學習了免疫,知道人體有一定的免疫功能,但每個人食五谷雜糧,還是免不了會生病;日常生活中也會遇到一些危急情況或意外傷害,面對這些你首先想到的措施是什么呢?……今天我們學習第二章《用藥和急救》。請同學們看兩個有關用藥的資料,我們再下結論。

資料1:據統計,我國每年5000多萬病人中,至少有250萬人入院治療與藥物不良反應有關,其中50萬人是嚴重不良反應,因此致死的人數每年約有19.2萬人,比傳染病致死的人數還要高出許多倍。

資料2:據調查,我國現有的180萬聾啞兒童中,有60%以上是由于不合理用藥造成的;我國1000萬聾啞人中,60%-80%也與藥物不良反應有關。

教師:當我們遇到一些小病時,如果家長有一定的醫學常識,對輕微病癥的診斷和用藥方法正確,這樣做是可以的。同時又起到節省時間,及時治病的效果。但,俗話說得好,“是藥三分毒”,在自己用藥的時候,怎樣選擇藥物、如何服用,才能充分發揮藥物的效果,避免藥物對人體所產生的不良反應或危害呢?我們這節課來探討有關“安全用藥”的知識。

二、講授新課

一、安全用藥

教師:安全用藥是指根據病情需要,在選擇藥物的品種、劑量和服用時間等方面都要恰到好處,充分發揮藥物的效果,盡量避免藥物對人體所產生的不良反應或危害。所以了解一些安全用藥的知識是非常必要的。首先,我們了解藥物的分類。

(一)處方藥和非處方藥

1、學生分析小活動: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些常用藥:草珊瑚含片、阿司匹林、黃連素、紅藥水……它們都是用來干什么用的?

(生分組討論嘗試回答)

這些藥物我們可以在哪些地方買到?

生討論答出:醫院、藥店、醫藥超市等。

2、處方藥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疾病,僅憑我們所掌握的一些醫學常識,不能夠做出病情判斷,也不能決定用何種藥物,這時我會怎么辦?

需要醫生給我們開出藥方,然后按照藥方去抓藥,按照醫生的要求服用。這類藥和我們剛才學的非處方藥不同,我們稱為處方藥,處方藥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的處方才可以購買,并按照醫囑服用藥物。

3、了解什么是非處方藥

上述這些藥我們可以不用醫師開藥方,直接去買到,按照說明書使用即可,這一類藥稱為非處方藥,簡稱OTC,非處方藥用于治療一些消費者容易診斷,自我治療的常見輕微病癥。比如,同學們有時覺得自己在發燒、流鼻涕等癥狀,就判斷自己患感冒,便自己去購買一些感冒藥,這種現象在生活中經常發生,也體現了非處方藥的優越性,質量穩定,療效好,使用方便。

(二)藥品的服用

1、教師:無論是處方藥還是非處方藥,在使用前都要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書,確保用藥安全。下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閱讀自己的那份兒《使用說明書》并進行交換閱讀。解讀說明書中的各項信息,然后對教材88頁的問題進行討論,并選一名記錄員記錄你們小組的討論結果。

(1)哪些是中藥,哪些是西藥,你是怎樣分辨的

(2)藥物的使用說明中有哪些信息對于安全用藥是十分重要的?

(3)你能否從使用說明中概括出一些藥物保存的基本要求?

(4)關于安全用藥,你還有哪些希望與大家討論的問題?

教師:請每小組的記錄員根據本小組的情況向大家匯報討論的結果。

學生1:我們小組的中藥有……,西藥有……,我們是根據藥物的主要成分來分辨中藥和西藥的。

學生2:《使用說明書》中的作用與用途或功能與主治、用法與用量、規格、有效期、批準文號、制造單位和注意事項對于安全用藥都是十分重要的。

學生3:藥品的保存大多需要放在干燥、避光的地方,而且要密閉保存,避免受潮,藥物受潮后有效成分可能分解,甚至發生霉變,影響療效。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情況給予鼓勵性評價,同時及時糾正某些不正確的觀點,歸納出討論題的參考答案。)

2、對照同學們搜集的藥品說明書,尋找在藥物說明書上有沒有藥物的主要成分、適應癥、用法和用量、藥片規格、注意事項、生產日期、有效期、生產批號等。

教師補充講解:一般來說藥品的有效期為1-5年,沒有規定或表明有效期一般按5年來算,失效期指藥品在規定的儲存條件下,其質量不符合國家認可的質量標準和要求,不能繼續使用的日期。

舉例:1、“有效期為1999年7月”指該藥可用到1999年7月31日。

2、“失效期為1999年7月”指該藥可用到1999年6月30日。

我們掌握了以上的常識也是安全用藥的必備,我們購買了非處方藥必須嚴格認真閱讀說明書,按照要求進行服用,而處方藥則必須在醫師的具體指導下方可使用。

二、家庭小藥箱的配備

在生活中,有時候會突發性的出現一些小毛病,如感冒、腹泄等,這時候如果家中早已準備好了那就方便多了,因此家中配備一個科學的家庭藥箱或旅行藥箱,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現在請你設計一個家庭藥箱,在設計時,你首先要考慮家庭中常備的藥物有哪些?家庭成員中是否有特殊情況,這些藥物的保存方法你了解嗎?如何將這些藥物擺放?

學生進行小組設計,設計完成后小組交流。

三、鞏固練習

看誰選得對

1.下列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處方藥是必須憑執業醫師或執業助理醫師的處方才可以購買的藥物

B.非處方藥不需要憑醫師處方即可購買,因此這類藥物可以隨意服用,不會對身體引起毒性或副作用

C.中藥和西藥是根據其有效成分的不同來區分的

D.無論何種藥物,在使用之前都應仔細閱讀使用說明書

答案:B

2.當你的家人因腹瀉需要服藥時,你應該選擇下列哪種非處方藥

A.感冒沖劑

B.牛黃解毒片

C.阿司匹林

D.諾氟沙星膠囊

答案:D

3.下列藥物已經過期不能使用的是(假設教學時間為20__年6月1日)

A.生產日期為20__年6月,有效期:三年

B.生產批號為020601,有效期:二年

C.有效期至20__年6月

D.失效期至20__年6月

答案:D

免費八年級生物教案全集篇12

1.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學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二章第一節。

2.教材分析

2.1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與原教材相比有較大的變化,教學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教師應依據課程標準,抓住重點,借用多媒體手段,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較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完成教學計劃,實現教學目標。

2.2教學目標

①知識目標:通過學習,使學生能認同動物的運動要依賴一定的結構的觀點,理解運動對動物生存的重大意義,從而真正理解運動和行為的關系,為今后學習動物的行為打下基礎。

②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與人溝通、相互合作的信心和能力。

③情感目標: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樹立嚴謹的生活態度,樹立良好的社會責任感。

2.3教學重難點

①重點:運動系統的組成及相互關系,運動需要身體各系統的配合才能完成,運動對動物的生存有重大意義。

②難點:運動是動物結構和功能的統一,運動是動物行為的具體表現。

2.4教具準備:

①教具:多媒體課件、豬的脛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自制模型、條形木棍(一頭鉆洞)、小鐵釘1個、玩具汽車、細繩。

②學具:20cm×2cm紙板(或木板)2塊、皮筋2根、小鐵釘1個。

3.教學過程

3.1復習提問

①動物的運動方式有哪些?

②動物為什么能運動?教師稍作引導。

3.2導入新課

提供一組動物捕食、遷徙、求偶的視頻材料。提問:

①這些動物在做什么?

②它們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了生存和繁殖)

③你根據什么來判斷動物在取食?(如:虎奔跑,虎咬住鹿的頸部)

④所有動物的取食方式都一樣嗎?(不一樣)

⑤簡述動物捕食的過程。(動物捕食時需要觀察、奔跑和撲咬等)

小結:同捕食有關的運動是動物的捕食行為,同理動物也有繁殖行為等,所以運動是動物行為的具體表現。

3.3運動系統的組成

學生討論得出:運動需要骨、骨連接(關節)和骨骼肌共同完成。

3.3.1骨的外形和作用取豬的脛骨和脊椎骨各一根,讓學生觀察骨的外形。多媒體課件提供常見杠桿作用的動畫,讓學生分析骨在運動中的作用。

3.3.2關節的結構和功能

①多媒體課件提供關節運動的動畫,師生共同分析關節的結構和功能,了解關節炎對運動的影響,了解關節脫臼的原因和后果。

②演示一根木條不能彎曲,兩根木條連接后可以彎曲,連接處相當于關節,說明關節就是骨連接的方式。

3.3.3骨骼肌的結構和功能

①多媒體課件演示骨骼肌的結構,觀察肌腱繞過關節連在不同骨上的特征。

②多媒體課件提供骨骼肌受刺激收縮的視頻,說明骨骼肌有受刺激產生收縮的特性。

③用木棍和細繩演示,說明骨骼肌附于不同骨的特點。

④用玩具汽車和細繩演示,說明骨骼肌只能牽拉骨而不能推開骨,并且與骨相連的肌肉總是由兩組肌肉相互配合活動的特點。

3.4骨、關節和骨骼肌的關系

課件動畫演示伸、屈肘運動,然后引導學生做伸、屈肘運動,感覺運動時骨、關節和骨骼肌的變化,最后用自制模型演示運動時骨骼肌(用彈簧代替)的.變化。學生制作模型,觀察模型運動時皮筋的變化情況。

小結:骨骼肌受到來自神經傳來的刺激時,就會牽引骨繞關節活動,引起軀體產生運動。

3.5觀察人體骨骼標本

多媒體給出人體骨骼標本,學生觀察人體的上肢骨和下肢骨,認識與運動有關的重要關節的位置。

3.6運動同身體各系統的關系

學生分組討論在體育課上運動時,自己身體的各種生理特征變化。理解動物的運動還需要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和神經系統等的配合才能完成。

3.7鞏固理解

討論回答:

①肌肉拉傷或骨折后,人就不能正常活動,為什么?

②通過學習,你認為在勞動和體育鍛煉中應當注意什么問題?

小結:運動需要運動系統來完成,同時也需要身體各系統的配合。作為生活在集體和社會中的個人,我們應當承擔起對集體和社會的責任和義務。

3.8總結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動物的運動不但依賴一定的身體結構,還需要身體其他系統的配合。運動對動物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有重大意義。

免費八年級生物教案全集篇13

內容預覽:

《生物入侵者》教案

●教學目標

閱讀課文,了解本文說明的主要內容。

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提高學生的環保意識。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所使用的說明順序和說明方法。

●課前準備

搜集生物人侵的相關資料,要求寫出生物入侵者的名稱、原產地、人侵地及危害。(至少搜集一種生物入侵者的資料)

借助工具書,掃除字詞障礙。

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記在卡片上。

教學設計

導入新課

教師講述一則生物入侵的消息(也可用多媒體播放生物入侵的相關資料)。教師講完后,請學生用一兩句話概括這則消息的主要內容。

明確:科技高度發達的.21世紀,我們共同的家園--地球正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環境問題已成了擺在人類面前的亟待解決的問題,而生態問題則又是當今世界環境問題的中心議題。下面我們來共同學習《生物入侵者》,希望學習此文能促使我們提高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教師板書課題)

■題解

要求學生合上書,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入侵和生物人侵者的含義。

要求學生從文中勾畫出揭示生物入侵者含義的語句。

自主閱讀、整體感知

教師用多媒體(或幻燈)展示以下問題,學生閱讀思考。

a.本文除了告訴我們什么叫生物入侵者,它還講了哪些內容?

b.你覺得學習本文應從哪些方面人手?試擬出本文的學習目標。

質疑問難、交流互動。

a.小組內交流:

學生在自主閱讀的基礎上通過交流弄清文章內容,并共同擬定學習目標。

將預習中發現的問題在小組內提出并共同解決,如果有不能解決的問題,課下與老師、

b.班上交流:明確本文學習目標及主要內容。

明確學習目標(見前面的教學目標)

主要內容:本文還講了生物入侵帶來的巨大危害、造成生物入侵增多的原因和途徑、

生物學和生態學界對生物入侵者的不同態度以及目前世界各國對生物入侵采取的相應措施。

編寫提綱

教師用多媒體展示結構圖示,要求學生在空缺處填上相關內容。

引出話題:介紹什么是生物入侵者(1段)

擺出現象:--(段)

《生物人侵者》探究原因:--(段)

揭示態度:--(段)

采取措施:--(段)

寫法探究

O探究學習本文所采用的說明順序

a.常見的說明順序有哪些?本文采用了什么說明順序?

b.探究本文這樣安排說明順序的好處。

學生討論后明確:運用邏輯順序符合人們的認知規律,且使文章結構嚴謹、層次分明。

探究學習本文所采用的說明方法

a.本文主要采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學生討論后教師板書: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

b.找出文中運用上述說明方法的相關語句。

(將學生分成三大組,每一組找一種說明方法的相關語句,看哪一組找得又快又好)

C.說說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的說明方法的作用,并從文中各舉一例加以說明。

可安排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再在班上交流。

小結

要求學生從主要內容與寫作方法兩方面對全文作一個小結。

教師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總結全文。

明確:這是一篇關于生態問題的說明文。它向我們說明了什么是生物入侵以及生物

入侵帶來的巨大危害,促使我們對這一特殊的生態現象高度警覺。我們學習這篇課文不

僅能獲得一定的生態知識,還能培養我們對社會的責任感。另外,這篇課文結構嚴謹,層次分明,運用了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說明方法,為我們寫作說明文提供了借鑒。

延伸拓展

教師出示一只彩色粉筆,要求學生從列數字、舉例子、打比方這三種說明方法中至少選兩種方法對其作簡要說明。(每一小組推薦一個同學,看哪一組的同學說得最好。)

自然界還有哪些生物入侵者?怎樣才能有效扼制生物入侵的現象?現實生活中如果發現生物入侵者我們該怎么做?

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自己搜集的關于生物入侵的資料,然后各小組推薦1~2份到班上展覽。(展覽安排在課后)

要求學生先在小組內討論,然后班上交流。

布置作業

抄寫讀一讀寫一寫中的詞語,并從中任選五個詞語寫一段話。(不超過150字)

查閱資料,了解達爾文的物競天擇和適者生存的理論。

免費八年級生物教案全集篇14

一、教學目標

1、領會生物多樣性的涵義,列舉生物多樣性的三個層次,并能概述它們之間的關系。

2、對我國生物多樣性的豐富和獨特性有初步的認識。

3、說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意義。

4、培養民族自豪感和培養愛護環境的意識。

二、重點難點

1、生物多樣性三個層次的關系。

2、理解基因多樣性。

三、課前準備

教師:1、收集有關我國生物多樣性的典型事例。

2、搜集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方面的材料。

學生:1、搜集生物類群方面的材料。

2、復習生態系統的知識,明確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

之間的聯系。

四、課時分配

一課時

五、教學設計

學習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一、生物種類多樣性

1、我國生物資源非常豐富

2、自然界中的生物資源非常豐富

閱讀課本提供的資料,小組之間進行討論,質疑,通過計算表中所列我國生物類群占世界的總百分比,認同我國生物資源豐富。

觀看生物多樣性的錄像片,完成討論題3并產生探索自然的愿望。

組織學生閱讀分析回答,在此基礎上介紹我國豐富的資源情況,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組織交流、評價。

播放錄像片并介紹世界生物資源情況。

鼓勵學生立志投身到生物種類的發現中。

二、基因的多樣性

1、基因多樣性的意義。

2、基因多樣性減少造成的危害。

3、每種生物是一個豐富的基因庫。種類的多樣性實質是基因的多樣性

4、我國是世界上基因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

三、生態系統的多樣性

1、系統的概念

2、列舉生態系統的類型并舉出所知道的部分相關生物。

3、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是生物種類多樣性的根本保證。

4、三個層次多樣性之間的關系。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39;根本措施

分析案例并思考,小組成員相互交流意見,能夠得出產量提高主要原因是雜交的結果,其根本原因是這兩種生物基因的多樣性。

小組成員分析原因,討論,質疑,達成共識,原因是近親繁殖,根本原因是基因多樣性的喪失。

了解基因控制生物特征并初步理解不同種生物之間、同種生物的個體之間基因是不同的。

分析物種個體數量與基因多樣性之間的關系,理解種類多樣性和基因多樣性的關系。

了解有關事例,產生民族自豪感。

復習生態系統的概念是在一定地域內生物及其環境所形成的統一整體。

看書,討論,回答。

分生態系統之間以及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關系,明確生物之間的相互制約性。

在討論基礎上描述三者之間關系。每種生物的個體組成一個基因庫。

通過一步認識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根本措施。

描述三者之間的關系。

講述美國大豆產量變化的事例。

袁隆顧通過雜交水稻品咱的培育提高水稻產量。

列舉事例:20__年某動物園的華南虎生下兩只小虎,眼睛是瞎的。

引導分析事例使學生明確同種生物不同個體之間的基因型不同。進一步明確基因控制生物性狀。

生動的遺傳事例介紹我國是基因多樣性最豐富的這家之一。

提問生態系統概念。

展示食物鏈、食物網的課件。

提出生態系統的類型問題,引導學生列舉材料并與課本內容結合。

引導學生分析生態系統之間以及生態系統內各種生物之間的關系。

組織引導,評價糾正。

講解難點。

引導總結,評價糾正。使知識升華。

引導評價,達成共識。

免費八年級生物教案全集篇15

一、教學目的要求

(一)要求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關于細胞、生物的新陳代謝、生物的生殖和發育、生命活動的調節、遺傳和變異等方面的基礎知識,以及這些知識在農業、醫藥、工業、國防上的應用。

(二)通過生物學基礎知識的學習,使學生受到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思想的教育。

(三)要求學生掌握使用高倍顯微鏡,做簡單的生理實驗等的基本技能。

(四)培養學生自學生物學知識的能力,觀察動植物的.生活習性、形態結構、生殖發育的能力,分析和解釋一些生物現象的初步能力。

二、確定教學內容的原則

(一)從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和參加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出發,認真選取生物學基礎知識:選取生物的結構和生理的知識。結構知識是理解生理知識的基礎。生理知識是闡明生物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和生殖等的基礎知識。因此,必須重視選取形態結構和生理的知識。

(二)選取生物學基礎知識,必須做到理論密切聯系實際。

1、選取生物學基礎知識,要密切聯系工農業生產實際。生物學是農業、畜牧業和醫學等方面實踐的理論基礎,通過學習生物學知識,要使學生知道生物與生產的關系十分密切,應該利用和改造有益的生物,防除有害的生物。

2、要密切聯系各地的自然實際。由于我國幅員廣,各地的生物種類有很差別。因此,所選取的植物和動物,既要重視其典型性,又必須盡可能是各地比較常見的,以便學生可以直接觀察到這些動植物和了解這些動植物的生活規律。

3、選取的生物學基礎知識,要密切聯系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使學生加深對生物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更加深刻地認識學習生物學的意義。

(三)適當選取映現代生物科學水平的生物學基礎知識。

現代生物科學發展很快,生物課必須重視用現代生物科學的觀點來闡述教學內容,并且適當地增加映現代生物科學水平的知識內容,使學生對生物科學發展的現狀有個初步的認識,為他們進一步學習現代生物科學知識和參加工農業生產打下必要的基礎。

三、班級現狀分析

本學期我任教高二1、166、169、170四個班級,雖然通過班主任,我對個班的現狀有了一點了解,但由于生物是從高二開始的起始課程,所以具體情況還不能下定論。

四、教學進度安排

高中階段學習的生物學知識,是在初中生物教學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但是又有別于初中生物的學習。高中生物的學習注重于理解,所以要求學生的理解能力要強,本學期的任務是完成第二冊的學習,也就是遺傳和變異、生物的進化、生態系統的學習。同時完成助學生初步掌握好生物課程的學習方法。

免費八年級生物教案全集篇16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多種多樣的動物,探究分析魚類適于水中生活的特點,強化結構和功能相適應的觀點。

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觀察、探究活動,培養觀察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通過活動,培養嚴謹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并建立生物與環境統一的觀點。

二、教學重點

1、探究魚類的運動和呼吸的方式,并概述魚類的主要特征。

2、說明水生動物適于水中生活的特點。

三、教學難點

探索魚鰭在游泳中的作用。

四、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并列出知道的動物名稱。學生先在小組內交流匯總,列舉數量最多的組在班上公布成果。

2、課程新授

(1)魚的&39;形態特征

體形為梭形,減少水中運動阻力

體表有鱗片,保護身體

具鰭,用于游泳

請一位同學到黑板前做板圖:畫一條魚(簡筆畫即可),其他同學在紙上畫。學生分析所展示魚的特征。

(2)討論證實魚鰭在游泳中作用的探究思路

胸鰭和腹鰭:保持平衡;尾鰭:保持前進方向。

組織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實驗。

學生據自身經驗,提出實驗方案。

(3)課堂小結

回顧已知的魚類適應水中游泳的特征

免費八年級生物教案全集篇17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說出扦插和嫁接應具備的條件

2、嘗試進行嫁接和扦插實驗

能力目標:

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夠獨立完成操作,培養他們的實驗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扦插實驗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體會到不同的生殖方式對不同的環境的適應,體驗合作與交流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概述植物的無性生殖   

難點:概述植物無性生殖并嘗試植物的扦插

三、課前準備 每個學習小組準備好柳樹的枝條、刀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復習植物的生殖方式,以小組競賽的形式“你問我答”,導入新課,引入課題。

2、板書課題

3、出示目標

(二)自主學習

出示自學提綱(學生自學。利用圈點批畫記思等形式進行自學,教師巡回指導,為講解打下基礎)

1、      是一種培養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植物的根、莖、葉、芽等,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種,使之成為獨立的新植株。比如甘薯、葡萄、月季、楊、柳等的栽培,常用         的方法。

2、植物的生殖需要條件,比如扦插,除去     、      、      、

等環境條件外,用作扦插的植物莖段也需要進行一定的處理。

3、探究:扦插材料的處理

(1)在扦插紫背天葵時,要將紫背天葵的莖剪成       厘米長的莖段。

(2)一般每段保留    個節。

(3)莖段上方的切口是       的,而莖段下方的切口是        的。

(4)上一個節上的葉要去掉         ,下面一個節上的葉從葉柄處         。

(5)扦插時需將下面的一個節埋入土中。

4、在制定計劃中,要注意設置      ,實驗組和對照組應當

觀察和照料。

5、植物的組織培養是利用        原理,使植物組織在人工控制的條件下,通過細胞的        和       ,快速發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術手段。

6、植物的組織培養屬于        生殖。

7、植物組織培養過程:

8、植物組織培養的優點:       、           。

(三)合作探究

1、植物無性生殖的幾種不同方式及應用                    

講述:植物無性生殖常見的方式有扦插和嫁接               

2、出示嫁接的步驟示意圖幻燈片讓學生進行觀察:        

3、探究:扦插材料的處理(學生看書第4頁探究步驟)小組合作討論

①你準備探究的問題是什么

②扦插紫背天葵需要哪些環境條件?扦插的材料要如何處理?

③如何進行扦插,你能操作一下嗎?

④如何進行嫁接?你能操作一下嗎?

4、就合作探究問題逐一交流回答。

5、每小組代表上臺演示扦插的操作。

6、課堂小結

本節課你都學到了什么?嘗試畫出本節的知識結構圖。進行課外實踐。

課后反思  :

免費八年級生物教案全集篇1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吸收的概念

2、知道各種營養物質吸收的部位

3、知道小腸是吸收的主要部位的原因(小腸適于吸收的結構特點)

4、了解人體對糖類、蛋白質、脂肪的利用

能力目標

在觀察小腸絨毛的實驗中,培養學生有序的觀察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觀察實驗,體驗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教學建議

知識體系圖解

教材分析

本節教學在《消化吸收》一章中占有比較重要的地位,與《第四章 血液循環》、《第六章 呼吸》及《第八章 新陳代謝》都有一定的聯系。關于“吸收”建議明確三個問題:第一、什么是吸收;第二、吸收的部位,特別是吸收的主器官——腸;第三、不同營養成分的吸收途徑。關于營養物質的利用建議讓學生自己閱讀后討論得出營養物質的三個主要作用:一、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二、為構建人體提供原材料;三、作為儲備的能源物質。

教學重點:

1、吸收的概念

2、小腸與吸收相適應的結構特點

3、營養物質的利用

教學難點 :

1、小腸與吸收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

2、營養物質的利用

教法建議

本節內容建議授課1課時,關于吸收的概念可以從“細胞需要營養,而人體的營養是由消化系統攝取的,這些營養如何從消化系統到達肌體各部分的細胞呢?”這一問題的討論引出。要注意強調概念中循環系統的含義,包含了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兩部分。

關于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腸,可由學生討論得出,并通過觀察小腸實物或利用錄像讓學生對小腸表面大,小腸絨毛壁薄,小腸絨毛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等適于吸收的特點有較為直觀的認識。

關于吸收的過程是比較抽象的,建議先看錄像《消化吸收》后半段,里面的動畫可以幫助學生理解這一過程,然后再歸納總結。其中脂肪酸和甘油的吸收途徑是容易弄錯的,因此要特別強調一下,它們是進入淋巴的。

關于營養物質的利用,由于學生不具備化學知識,所以學習起來也比較困難,建議此部分內容降低難度,只讓學生大概了解其主要的用途即可。

教學設計示例

重點、難點分析:

1、吸收的概念

2、小腸適于吸收的結構特點

3、營養物質的利用

教學過程 設計:

<引入>:

問題:1、食物經過消化最終形成哪些物質?

2、真正需要這些營養的是什么?

這些在消化道中的營養成分怎樣才能到達需要它們的每個細胞呢?細胞又如何利用它們呢?這就是我們要在第三節學習的內容--。

營養物質只有進入循環系統,才能被運送到機體各部分需要它們的細胞處,這一過程就是"吸收"。注意我們前一章學過的循環系統,包括了血液循環和淋巴循環兩部分。

哪些物質能進入循環系統被吸收呢?食物中的蛋白質、脂肪和糖類在消化管內消化成小分子后被吸收,而食物中的水、無機鹽和維生素,不經過消化,在消化道內直接被吸收。

在消化道的哪些部分營養成分可以進入循環系統呢?那些部位得具備什么特點呢?先由學會討論,再總結。(學生應該能想到:面積大,結構薄,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

人體的各段消化道的吸收能力是不同的。口腔和食道幾乎無吸收養分的能力,胃粘膜僅可吸收酒精和少量的水。這也就是喝酒傷胃的原因。大腸則可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因此營養物質主要是依靠小腸來吸收的。

小腸為什么能完成這一主要功能呢?與其結構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通過前面的學習已經知道小腸是消化道中最長的部分,其內表面有皺襞,因此具有相對大的表面積,其實小腸的表面積決不只是我們看到的那么大。環行皺壁的存在使小腸面積增大了三倍,而皺壁里還有些更微小的結構呢!

實驗:觀察小腸絨毛或用錄像取代。

觀察到小腸絨毛后,討論小腸絨毛的存在對小腸的吸收功能有何意義?

由于小腸絨毛的存在,使吸收面積增大了三十借。在小腸絨毛的柱狀上皮細胞的向腸腔一側,還有一些指狀突起,叫微絨毛。由于微絨毛的存在,使面積比5~6米長的圓柱體面積增大了六百倍。小腸的表面積為200平方米,相當于一個排球場這一特點決定著小腸吸收的快,吸收量也多。

此外,(利用掛圖或書上的圖)小腸絨毛中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絨毛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層上皮細胞構成。營養物質可滲入內部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并經循環輸送至全身各處的細胞,用于全身的生命活動。

營養物質的吸收途徑是不同的,脂肪酸和甘油要進入毛細淋巴管。而其余營養成分進入毛細血管。

這些營養成分被運輸到身體各部分的細胞后,主要有哪些用途呢?請同學們先看書,在來討論歸納。第一、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第二、為構建人體提供原材料;第三、作為儲備的能源物質。

思考:營養物質是不是攝入的越多越好呢?為什么有些人過分肥胖?有些人過分瘦小?怎樣衡量自己的營養是不是合理呢?

板書:

第三節

一、營養物質的吸收

(一)吸收的概念:

營養物質經過消化道管壁進入循環系統(血液和淋巴)的過程

(二)可吸收的物質:

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水、無機鹽、維生素

(三)吸收的部位:

1、吸收的主要部位--小腸

小腸與吸收相適應的結構特點:

(1)表面積大;

(2)小腸絨毛內有豐富的毛細血管和毛細淋巴管;

(3)小腸絨毛壁、毛細血管壁和毛細淋巴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

(四)吸收的途徑:

葡萄糖、氨基酸、水、無機鹽、維生素→血液

脂肪酸、甘油→淋巴

二、營養物質的利用:

1、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2、為構建人體提供原材料;

3、作為儲備的能源物質。

探究活動

制作小腸結構模型

嘗試制作小腸結構模型,分組評比。

目的: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其主體性,培養創新精神和協作意識。

要求:

材料、制作方法不限,只要能表現出小腸適于吸收的結構特點即可。(能突出表面積大就行)

免費八年級生物教案全集篇19

本節是人教版第五單元第五章的內容,教材在介紹動物、細菌、真菌后,本章介紹病毒。在學生學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后,再學習病毒這種特殊的生命形式,有利于學生整體把握生物界的幾大類群。

本節的主要內容包括病毒的種類、結構以及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學生在七年級學習了“除病毒外,生物由細胞構成”、“生物的結構層次”、“細菌和真菌”,這是學習病毒的基礎。通過本節的學習,學生進一步認識到沒有細胞的病毒也是生物。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李雪公開-病毒教學設計與反思能

.說出病毒的種類.

2.說出病毒的結構和生活.

3.列舉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

運用多種方式獲取資料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同病毒可以為人類利用,辯證地認識病毒和人類的關系.

【教學重點】

病毒李雪公開-病毒教學設計與反思的主要特征,病毒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教學難點】

病毒的主要特征.

【教學過程】

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創設情李雪公開-病毒教學設計與反思境

導入新

.展示禽流李雪公開-病毒教學設計與反思感視頻

2.展示一些動物、植物及細菌、真菌的圖片,設問:這些生物都是由什么基本結構構成的呢?引出細胞是構成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進一步提問:是不是生物圈里的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呢?從而引入本章題——病毒。提出疑問:病毒到底是什么?為什么會使人和動物得病呢?

激起學生興趣

觀看圖片

思考原因

同桌交流:有關病毒的信息交流

合作探究

小組展示

教師點撥

.病毒的發現

ppt展示圖片:

伊萬洛夫斯基研究煙草花葉病因

2.病毒的特征

(1)病毒的大小

互動:讓學生拿出尺子測量本上例舉病李雪公開-病毒教學設計與反思毒的長度.

點撥:僅電子顯微鏡可見

(2)病毒的形態

微視頻展示病毒的結構和繁殖

(3)病毒的結構:

展示病毒結構示意圖,找出共同點,引導學生總結病毒的結構特點。

(4)病毒的生活和繁殖

①病毒能獨立生活嗎?為什么?

李雪公開-病毒教學設計與反思②病毒只能生活在怎樣的細胞中?這樣的生李雪公開-病毒教學設計與反思活方式叫什么?

③設疑:病毒離開了活細胞,會怎么樣?

④設疑:病毒是怎樣繁李雪公開-病毒教學設計與反思殖的呢?.

⑤提問:生物有李雪公開-病毒教學設計與反思哪些特征?那么病毒李雪公開-病毒教學設計與反思是生物嗎?

3.病毒的種類

呈現各種電子顯微鏡下的病毒照片,并簡單介紹,問:病毒多種多樣,如何對病毒進行分類呢?引出分類的依據。

引導:我們知道病毒是不能獨立生活的,因此科學工作者將引起肝炎、流感、口蹄疫這類病的病毒歸為一類,將引起煙草花葉病、蘿卜花葉病的病毒歸為一類,你知道它們的分類依據嗎?

4.病毒與人類的關系

(1)請學生展示前收集的病毒使人患病的例子,圖片展示:

由于病毒的感染使人和動植物患上了某些疾病,如:流感病毒、乙肝、SARS、狂犬病、禽流感、艾滋病、等等。問:那么病毒只對我們有害嗎?

(2)觀看微視頻——病毒有益的一面,看待任何事物都要一分為二,既要看待它有害的一面,又要看待它有益的一面,病毒也不例外。

病毒在疾病預防、轉基因技術、基因治療上常常是通過病毒作為載體達到轉基因或基因治療的目的,并總結出病毒與人類關系的兩面性。

同桌2人合作探究

學生動手測量計算

病毒大小,形成直觀印象

多種多樣

觀看視頻,思考

學生歸納: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外殼和內部的遺傳物質組成.

學生合作,討論,小組展示

學生觀察圖片,

學生歸納:根據寄生的細胞不同,寄生在動物細胞內的,稱動物病毒;寄生在植物細胞內的,稱植物病毒;寄生在細菌細胞內的,稱為細菌病毒,也叫噬菌體。

觀察圖片,然后分析自己搜集的資料,對病毒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有一定認識。

學生展開小組交流,表達見解。

對病毒有新的認識,知道疫苗等是一種減毒病毒,用來預防疾病。

認同病毒可以給人類帶來益處。

免費八年級生物教案全集篇20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舉例說出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地方措施。

②描述人體的免疫功能

③區別人體的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

2、能力目標:

①調查當地常見的幾種傳染病,并說出其病原體、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

②理解抗原和抗體的概念及二者的關系。

②了解自己接種疫苗情況,體會父母對子女健康成長的關心。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①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

②說明人體的三道防線,理解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

③區分抗原與抗體,描述 人體的免疫功能。

2.難點:①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②區分抗原與抗體,描述 人體的免疫功能。

教學過程

第一節 傳染病及其預防

(一) 引入

(二) 新知探究

1、 學生閱讀教材P68,觀察圖VIII-1思考問題:

①傳染病和非傳染病的區別?傳染病的特點。

②舉例說明什么是病原體?

③分析圖VIII-1中的病原體引起的疾病

在了解傳染病特點的基礎上,啟發學生想:傳染病在滿足什么條件(即環節)下就可流行起來呢?

2 學生閱讀課本P69資料分析和P70文字,完成以下問題:

①小組討論完成P70的討論題。

②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是什么?

③舉例說明什么是傳染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

④艾滋病的病原體、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分別是什么?如何預防?怎樣與艾滋病患者相處?

學生交流展示,老師點撥:

①、區分“病原體”與“傳染源”

②、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缺一不可。

既然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缺一不可,那么我們如何預防傳染病達到健康的目的呢?

3、學生閱讀P71第二自然段,了解三種預防措施是什么?在此基礎上觀察圖VIIII-3,說出這些措施分別屬于哪一方面?學生小組討論后展示。

師強調點撥:控制 切斷 保護三個動詞,通過6幅圖片理解。指出要根據針對對象來確定是哪一措施。

(三)教師小結:

(三)當堂達標:

學案P100達標測試題1、3、5、6、7、9

(四)作業布置:

互動訓練P56第一題 P58第九題及調查當地的傳染病。

88869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非标压力容器_碳钢储罐_不锈钢_搪玻璃反应釜厂家-山东首丰智能环保装备有限公司 | 塑料撕碎机_编织袋撕碎机_废纸撕碎机_生活垃圾撕碎机_废铁破碎机_河南鑫世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活动策划,舞台搭建,活动策划公司-首选美湖上海活动策划公司 | 胜为光纤光缆_光纤跳线_单模尾纤_光纤收发器_ODF光纤配线架厂家直销_北京睿创胜为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睿创胜为科技有限公司 | 字典-新华字典-在线字典查字-字典趣 | 14米地磅厂家价价格,150吨地磅厂家价格-百科 | 北京森语科技有限公司-模型制作专家-展览展示-沙盘模型设计制作-多媒体模型软硬件开发-三维地理信息交互沙盘 | 高考志愿规划师_高考规划师_高考培训师_高报师_升学规划师_高考志愿规划师培训认证机构「向阳生涯」 | 地磅-电子地磅维修-电子吊秤-汽车衡-无人值守系统-公路治超-鹰牌衡器 | 预制舱-电力集装箱预制舱-模块化预制舱生产厂家-腾达电器设备 | 天津试验仪器-电液伺服万能材料试验机,恒温恒湿标准养护箱,水泥恒应力压力试验机-天津鑫高伟业科技有限公司 | 聚丙烯酰胺_厂家_价格-河南唐达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 标策网-专注公司商业知识服务、助力企业发展 | 贴片电容代理-三星电容-村田电容-风华电容-国巨电容-深圳市昂洋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模型公司-工业模型-地产模型-施工模型-北京渝峰时代沙盘模型制作公司 | 层流手术室净化装修-检验科ICU改造施工-华锐净化工程-特殊科室建设厂家 | bkzzy在职研究生网 - 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咨询平台 | 流变仪-热分析联用仪-热膨胀仪厂家-耐驰科学仪器商贸 | 油罐车_加油机_加油卷盘_加油机卷盘_罐车人孔盖_各类球阀_海底阀等车用配件厂家-湖北华特专用设备有限公司 | 知企服务-企业综合服务(ZiKeys.com)-品优低价、种类齐全、过程管理透明、速度快捷高效、放心服务,知企专家! | 磷酸肌酸二钠盐,肌酐磷酰氯-沾化欣瑞康生物科技 | 深圳公司注册-工商注册代理-注册公司流程和费用_护航财税 | 有机肥设备生产制造厂家,BB掺混肥搅拌机、复合肥设备生产线,有机肥料全部加工设备多少钱,对辊挤压造粒机,有机肥造粒设备 -- 郑州程翔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耐压仪-高压耐压仪|徐吉电气| 锌合金压铸-铝合金压铸厂-压铸模具-冷挤压-誉格精密压铸 | 江苏全风,高压风机,全风环保风机,全风环形高压风机,防爆高压风机厂家-江苏全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官网) | 大立教育官网-一级建造师培训-二级建造师培训-造价工程师-安全工程师-监理工程师考试培训 | 许昌奥仕达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广东成考网-广东成人高考网 | Honsberg流量计-Greisinger真空表-气压计-上海欧臻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智能化的检漏仪_气密性测试仪_流量测试仪_流阻阻力测试仪_呼吸管快速检漏仪_连接器防水测试仪_车载镜头测试仪_奥图自动化科技 | 成都竞价托管_抖音代运营_网站建设_成都SEM外包-成都智网创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锥形螺带干燥机(新型耙式干燥机)百科-常州丰能干燥工程 | 钢制拖链生产厂家-全封闭钢制拖链-能源钢铝拖链-工程塑料拖链-河北汉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东莞市天进机械有限公司-钉箱机-粘箱机-糊箱机-打钉机认准东莞天进机械-厂家直供更放心! | 耐火浇注料-喷涂料-浇注料生产厂家_郑州市元领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耐力板-PC阳光板-PC板-PC耐力板 - 嘉兴赢创实业有限公司 | 阿里巴巴诚信通温州、台州、宁波、嘉兴授权渠道商-浙江联欣科技提供阿里会员办理 | 老房子翻新装修,旧房墙面翻新,房屋防水补漏,厨房卫生间改造,室内装潢装修公司 - 一修房屋快修官网 | 无线联网门锁|校园联网门锁|学校智能门锁|公租房智能门锁|保障房管理系统-KEENZY中科易安 | 无纺布包装机|径向缠绕包装机|缠绕膜打包机-上海晏陵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 ph计,实验室ph计,台式ph计,实验室酸度计,台式酸度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