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科學教案內容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一份優秀的教案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例如講解、實驗、討論等,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高教學效果。好的科學教案內容是怎樣的?這里給大家提供科學教案內容,供大家參考。

科學教案內容篇1

教學活動:

小班科學活動《智闖羊村》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動物的皮毛認識各種動物。

2、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重點難點:

比較金錢豹與老虎身上的黑色的形狀有什么不同,斑點狗與奶牛身上的黑色有什么不同。

活動準備:

《智闖羊村》的課件、小籃子若干,各種黑白動物拼圖如干副

活動過程:

一、與幼兒課前認識談話,穩定幼兒情緒。

小朋友們來過這個地方嗎?我也沒來過,知道來這里是做什么的嗎?你不知,他也不知是來干什么的,給一個幼兒回答(來玩。來上課?)玩是要玩的,跟誰一起玩啊?

二:出示多媒體以喜羊羊引出課題。

師:這個事什么地方?(出示喜洋洋畫面)

幼:喜羊羊。

師:喔,喜羊羊這個地方叫羊村,(對,看你很熟悉,)你們想不想去?(提問幼兒)誰知道羊村住著誰?

幼兒回答:喜羊羊,美羊羊,等等。

師:喔,這么多的喜羊羊,美羊羊啊,喔,厲害,想不想去看看他們?看他們是不是都在家?

師:今天羊寶寶們是不是都在家啊?看這是誰?來,我們跟他招招手,早上好,(先出喜羊羊)后出美羊羊(打招呼,嗨!)再出現羊羊,這個是誰啊?力氣好大的羊羊(雙手做有力氣的樣子。還有嗎?哇,這么開心,最后——看,一共有多少個羊羊?(出示所有的羊羊)

幼:6個。

師:對6個羊羊,想不想跟上面的羊羊一起玩?現我們到它們家去玩了。

幼:想。

師:好,我們去了。

三.出示多媒體:去羊村的路,讓幼兒通過觀察動物的皮毛辨別三種動物,豹子,老虎,長頸鹿。

師:看羊村在哪里?

幼:上面。

師:喔,上面,說得好,我們小朋友在哪里啊,看看小腳丫.(指小腳丫圖片)看看從我們下面到上面的羊村有幾條路可以走?

幼:一條,兩條三條

師:什么顏色的誰知道?

讓幾名幼兒回答,

師:輕輕地說,別嚇著羊羊們。(請幾名幼兒說)

師:哇,美羊羊的聲音真好聽,看看有沒有藍色的路?找找看喔,(教師點多媒體)用箭頭提示出來。

幼:藍色

師:在最中間說得好,有一條藍色的路,(用箭頭表示)還有什么顏色的路?

幼:紅色的,(一個幼兒回答)

師:喔,我們看是不是紅色的(教師操作多媒體)箭頭表示,紅色的有嗎?

幼:有。

師:有。

師:還有什么顏色的路?

幼:黃色。

師:說得真好(教師用箭頭表示)

師:黃顏色的也有了,到羊村一共有幾條路?

幼:三條。

師:數得真清楚,黃的,藍的,紅的,一共三條路,可是老師告訴你們,這三條路都有一些動物,只有一條路師安全可以走的,其他兩條動物是要吃人的,你們能找出來嗎?

幼:能。

師:哦。有的說這些地方有灰太狼,你們仔細看看他們是誰?

出示多媒體動物圖片一小部份,讓幼兒觀察,提問。

師:你看到有什么動物?

幼兒回答

師:獅子躲在什么顏色的路?躲在什么顏色的路?

師:真的嗎?我們看是不是,師不是豹子,是嗎?真的是豹子身上的豹紋是什么顏色的?

幼:黑色的?

師:它的毛是什么顏色的?黑顏色的下面是什么顏色?

幼:紅色,黃色。。。。

師:黃色的,說得真好,你們看黃色的毛上有黑色點點的就是豹子,那藍色的路上又是誰呢?

幼:獅子。

師::看看,有沒有人看得出藍色的路上正走著的是誰啊?

幼:獅子,老虎等

師:有的說是獅子,有的說是老虎,看看藍色路上正走著的是誰呢?到底是獅子還是老虎啊,為什么它不是獅子,而是老虎呢?獅的毛發短,體色有淺灰、黃色或茶色,不同的是雄獅還長有很長的鬃毛,鬃毛有淡棕色、深棕色、黑色等等,長長的鬃毛一直延伸到肩部和胸部。老虎頭上有三條橫線,像個“王”字

幼兒回答:黃顏色有黑色的。

師:對,黃顏色上有黑色的,黑色的是怎樣的?幼兒回答。

師:剛才看到豹子身上的黑色是一點一點的,老虎身上的黑色是怎樣的呢?是老虎吧?

幼兒:是

師:真的是老虎,老虎身上的黑色是一點一點的嗎?

幼:不是。

師:是怎樣的?(幼兒回答)剛才小朋友說對了,老虎身上的黑色是一條一條的。

師:你覺得大樹背后的是啊?

幼:喔。

師:有覺得不一樣的嗎?

幼:沒有。

師:那你們叫獅子出來。

幼:獅子出來。

師:看來它不是獅子,它不出來,那這是誰呢?有人認出來了,,對這是長頸鹿。

師:三條路上,紅色的路上躲著金錢豹,黃色身上一點一點的是金錢豹。藍色的路上躲著大老虎,也是黃黃的毛,可是身上的黑色是一條一條的,還有路呢?

幼:黃色的。

師:哦,黃色的'路上躲著長頸鹿,你看它們身上的黑色是一塊一塊的,現在你們知道這三條路那條路是最安全的,可以走的?(幼兒回答)為什么是黃色的路啊?(幼兒回答)因為黃色的路有長頸鹿,它不吃人,它吃什么知道嗎?

幼:蘋果,樹葉等等

師:對長頸鹿長長的脖子經常伸長吃樹上高高的樹葉,那好,我們一起走黃色的路好不好?小腳一步一步往前走,(教師操作多媒體小腳印走,與幼兒一起數)

四、通過觀察幾種黑白動物的皮毛,及拼圖的活動,說說都是那些動物的皮毛。

師:一步,兩步,三步,看看到了嗎?走到第五步時,“

(驚訝的表情說:哦,這里有一扇門擋住了,這扇門是什么顏色的?(幼兒回答)

師:只是有黑色和白色,看來里面藏了很多動物朋友也是黑色和白色的,你知不知道還有什么動物還有黑色和白色的?幼兒回答師:都不知道是吧?那我們把門打開。(教師操作多媒體打開門,出現很多黑白一小塊的相片)

師:看看這里有很多黑白動物的相片。猜猜會是什么動物呢?(幼兒回答)

師:很多都不知道是嗎?老師這里有很多這些黑白動物的相片,你們把它們拼起來看看(指多媒體,看看這些都是什么動物好不好?等一下一人拼一個,你們找一個位子,用自己小碗里的,不拿別人的,好不好?

幼:好,

師:好了,做你自己的事情吧。

幼兒回桌子進行操作。

師:有的已經拼好了就回到自己的位子坐好就可以了,好了嗎?(幼兒回到自己的位子坐好后)讓幼兒說出剛才拼出的幼那些。(請幾名幼兒回答)教師操作多媒體,點出牛奶,熊貓。點出熊貓提問。

師:熊貓哪里是黑色的?(幼兒回答)手,腳,耳朵,眼睛,鼻子,瞧,熊貓多可愛,眼睛黑黑的,鼻子黑黑的,連四肢都是黑黑的,(讓幼兒觀察多媒體)指出奶牛,斑馬(身上白色的是斑馬)還有誰?小狗?真的是小狗嗎?等一下它出來,我們跟它打招呼好不好?有沒有人知道身上一點一點的這狗是什么狗啊?——這個叫斑點狗。這個叫什么狗(指小狗)。

幼:斑點狗。讓斑點狗與奶牛做對比。

師:剛才我們看過奶牛,斑點狗身上的圖案和奶牛身上的圖案是一樣的嗎?哪里不一樣。(小狗身上的黑色是一點一點的,奶牛身上的黑色呢?是一大塊一大塊的。)

師:好了,最后一個是?(企鵝)

幼兒:企鵝。

師:哇,小企鵝,小企鵝身上哪里是黑色的?

幼指出背部,鼻子、翅膀。

師:瞧,幾只黑白的動物都被你們找出來了,好了,我們繼續去羊村了,再往前走一步,還有一步。

五、教師點羊村多媒體,播放影片結束活動。

師:到了嗎?

幼:到了。

師:你們看看我們遇到誰了,走了這么久,我肚子都餓了,你們餓了嗎?想去誰家吃飯呢,好了我們去家吃飯了,跟后面的老師再見!

科學教案內容篇2

活動背景:

在我們生活中,繩子到處可見,跳繩的繩,捆東西的繩,編網的繩……在幼兒的游戲玩具中,也有很多是和繩子有關的,如跳繩的塑料繩、棉線繩;“抓尾巴”游戲的紙繩、布繩;攀登架上的尼龍繩……仔細觀察一下,繩子的變化也無處不在,一根繩擺弄一下可以形成三角形、圓形;可以用繩子拼成門和窗;可以用繩子編中國結……那如何引導孩子從認識各種繩子到了解各種繩子在生活中的用途,從而利用繩子來開展各種游戲呢?我有意識地組織開展了這次關于繩子的活動,讓孩子張開好奇的眼睛,展開想象的翅膀,去認識和體驗“繩”的用處。

活動目標:

1、感知各種各樣的繩子,了解繩子的不同用途。

2、探索繩的各種玩法,體驗玩繩的樂趣。

3、相關經驗能與同伴合作游戲,有初步的合作意識。

4、對科學活動感興趣,能積極動手探索,尋找答案,感受探索的樂趣。

5、培養幼兒觀察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師生共同收集各種各樣的繩子及繩制品;收集有關繩子用途的圖片、照片若干;已和爸爸媽媽共同完成親子單《各種各樣的繩子》。

環境準備:布置“繩子展示臺”,展示各種繩子和繩子做的東西(棉繩、塑料繩、布繩、紙繩、中國結、彩色毛線;各種串珠(塑料大珠子)、沒穿鞋帶的鞋子、禮物盒、衣服、褲子、衣架、紐扣繩等;師生共同收集的跳繩、棉紗繩、毛線繩、紙繩等各種繩子。

多媒體準備:

PPT《各種各樣的繩子》、PPT《繩子的用途》。

活動過程:

一、出示親子單,請個別幼兒上來介紹各種各樣的繩子及用途。

1、請個別幼兒上來說說自己和父母完成的親子單。

“你和爸爸媽媽找到了哪些繩子?這些繩子有什么用處啊?”

“你喜歡的繩子是什么樣的?它可以用來做什么?”

(教師及時鼓勵,幼兒大膽連貫講述,聲音宏亮。)

2、請幼兒與同伴交流,分享經驗。

二、分組試一試,繩子的用途

1、逐組和幼兒共同認識老師提供的材料,并引導幼兒動腦筋玩。

①“請小朋友來看一下,這些是什么啊?”(塑料珠子)

“你打算怎么來玩繩子啊?”(用繩子把珠子穿起來)

②“這里有什么啊?”(鞋子)

“請小朋友來想想怎么玩?”

③“老師為小朋友提供了許多的禮物還有包裝彩帶,請小朋友在操作的時候注意將撕下的雙面膠紙屑放在盆子里。”引導幼兒利用繩子進行掛衣服、穿珠子、系鞋帶、扎禮盒、轉紐扣等活動。

④“這繩子上穿的什么”(大紐扣)

“請小朋友動動小腦筋來試著玩一玩!”(轉紐扣)

⑤“這里有什么啊?”(晾衣繩、衣服、褲子、襪子、衣架)

“猜猜該怎么玩?”(晾衣服)

注:因為考慮到幼兒不會系晾衣繩(會系不夠),所以我事先在活動室后面的兩端窗戶上就系好了。

2、幼兒自由選擇繩子嘗試不同的玩法,教師參與其中,對個別幼兒進行指導。

“請小朋友玩的時候先看看想想你玩的繩子是什么繩,是怎么玩的?”

三、說一說玩過的繩子及玩法

提問個別幼兒,師:剛才你玩的哪一組?你玩得是什么繩子?你是怎么玩的?

四、利用PPT來幫助幼兒認識常見的繩子,并了解他們的用途。

1、展示PPT《各種各樣的繩子》。

“這是什么繩子,你知道嗎?”

“這是棉線繩!”

和幼兒一起認識棉線繩、尼龍繩、毛線繩、麻繩、布繩、麻繩、鋼絲繩、包裝繩。

當遇到幼兒不熟悉的繩子名稱時,則讓幼兒跟念。

2、展示PPT《繩子的用途》,引導幼兒說出以上繩子的相應用途。

逐個出示各種繩子的圖片,逐個提問幼兒繩子的用途。

師:生活中還有很多繩子可調皮了,躲起來很難發現,顧老師就把這些繩子找出來,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繩子藏在哪里了?有什么用呢?

鼓勵幼兒大膽說出每種繩子的多種用途。

(1)棉線繩可以用來縫衣服、穿珠子。

(2)尼龍繩可以用來做球網、蹦蹦床四周圍得網、吊床、做釣魚線等。

(3)毛線繩可以用來織毛衣、織包包、織帽子、織圍巾。

(4)紙繩可以用來裝飾我們的生活,制作小拖鞋、遮陽帽、時尚包包。

(5)布繩可以用來做漂亮的手機鏈、手機繩等。

(6)麻繩可以用來做草鞋、保護樹木過冬、包扎粽子和螃蟹。

(7)鋼絲繩可以讓電工叔叔更安全的進行維修工作。

(8)包裝繩可以美化我們的生活,可以做成中國結。

五、教師小結繩子的種類和用處。

繩子的種類很多,有著各自的用處。棉線繩可以用來縫衣服、縫貨物袋口;毛線繩可以編織,做工藝品;麻繩可以捆綁東西、吊貨物;尼龍繩可以編安全網、尼龍袋,拉起來可以晾衣物、曬被子;紙繩可以做手工、做工藝品;草繩可以捆綁各種易碎品……還有一種特殊的繩子鋼索繩,可以拉住橋面。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有繩子,繩子讓我們的生活更方便,讓我們的生活更美麗,讓我們的生活更安全,我們和繩子是緊密不可分離的了。

活動反思:

繩子是孩子日常生活中喜聞樂見的東西,取材方便,玩起來花樣可以不斷翻新,對于大班幼兒生理、心理發展很適宜,通過對繩子不同用途的認識、探索,在有趣的活動中充分感受到了繩子的多變性,并能將繩子的變化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本活動幼兒比較感興趣,符合大班幼兒現有的發展水平,使每個孩子都能積極主動地玩耍、探索,獲得了各種能力的發展,在和繩子的操作中感受到了玩繩的樂趣。在活動準備方面,不管是幼兒的知識準備,課前的操作材料準備,我覺得都挺充分的,特別是我為了這次活動還在網上搜集了許多有關繩子的圖片,制作了兩個PPT,分別是《各種各樣的繩子》和《繩子的用途》,幫助幼兒認識幾種最常見的繩子以及相應的用途。

在活動中我自己覺得有很多的缺陷:

一、家長方面。雖然是我請父母幫助其完成親子單,但是有部分是父母獨立完成的,幼兒沒有真正的參與進去,所以這個環節沒有很好的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教案設計得不夠科學,我在活動前雖然讓孩子收集了很多的繩子及用繩子做成的東西,并在活動中還布置了展覽臺,但是沒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如果是每組提供每種繩子一份,那么讓幼兒通過觸摸能更好的感受到不同繩子的不同材質。

三、活動中讓幼兒說說自己玩的繩子這一環節,假如讓幼兒將自己的操作成果(特別是扎禮物)呈現在集體面前,并及時給予表揚及鼓勵,那么能更好的加強幼兒的成就感。

科學活動是嚴謹的,但是要將活動設計的既嚴謹又生動有趣,卻是是很難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小百科:繩子的出現最早可以上溯到數萬年前。在人類開始有最簡單的工具的時候,他們便會用草或細小的樹枝絞合搓捻成繩子了。

科學教案內容篇3

課題生成:

在主題活動《地球我們共同的家園》中,我們從小班起重點介紹地球七的動物。于是幼兒、老師共同收集了幾種動物如兔子、金魚、寄居蟹,幼兒對這些活生生的動物很感興趣。

“菊香蟹肥”的時節,幼兒都吃過螃蟹,他們帶來了蟹殼,他們說:熟螃蟹是紅色的。因為螃蟹的大鉗子要夾人,父母都不讓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兒卻有著強烈的興趣。于是我們設計了這一活動,為幼兒提供條件,創造機會讓他們探索。

活動目標:

1、充分體驗探索活動的快樂。

2、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學會一些簡單的觀察方法。

3、激勵幼兒勇敢探索,積累一些生活經驗。

活動準備:

1、四十只小螃蟹,兩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夾子、筷子、手套人手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蓋電鍋兩只等。

活動過程:

1、教師問:你們知道螃蟹嗎?(知道)在家里爸爸媽媽讓你們玩嗎?(不)為什么?

幼兒l:因為螃蟹兇。

幼兒2:它有大鉗子。

幼兒3:要夾人。

2、教師說:今天教師和你們一起玩螃蟹好嗎?(好)不過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鉗子。

幼兒觀察螃蟹:

幼兒1,只看不動手。

幼兒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兒3,用手碰一下馬上縮掉。

幼兒4,拿起一旁的筷子夾著玩,夾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兒坐在地毯上。

教師問:玩得快樂嗎?(快樂)

教師說:小動物給我們帶來了快樂,它是我們的好朋友。

教師又問:螃蟹長得什么樣子?

幼兒自由談,教師巡聽。

幼兒1,背上有殼,是灰黑色的。

幼兒2,有眼睛,燒熟了是紅色的。

幼兒3,有三只腳。

幼兒4,不對,有四只腳。

4、教師說:螃蟹到底有幾只腳?大家去數一數。

5、教師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點數。

教師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細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樣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蓋電鍋兩只等。

活動中幼兒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動中老師有目的的引導幼兒從多個方面進行觀察,學習一些科學知識,使他們在以后的探索活動中更加聰慧。

不過在活動中覺得“數活螃蟹腿”這個環節較有難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進行。

專家點評:

把本活動列為生活活動,可能更加貼切。從整個過程看,并沒有什么太難的知識點,但教師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體現的是大班幼兒應有的求知學習欲望,這一點,是值得大家借鑒的。幼兒園的教學活動,不一定每次都有眾多的難點要突破,只要能激發求知欲望,萌發學習興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這樣的活動都是好活動。

反思與討論:

這個活動曾為小班設計,現設計為大班活動,你認為還應做哪些修改與補充?

科學教案內容篇4

教學目標:

1、在動手操作中比較觀察了解溶解現象,產生觀察的興趣。

2、能初步記錄與交流自己實驗結果,樂意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大家。

教學準備:

1、教師操作材料:糖、黃沙、赤豆若干,一張大記錄紙。

2、幼兒操作材料:分別裝有糖、黃沙、赤豆的盒子若干,水杯、分類盒、小調羹若干,記錄板、記錄紙、粘貼紙人手一份。

3、實驗記錄:用貼標記的記錄形式。

誰在水里不見了姓名:

我的實驗材料糖黃沙綠豆

我的猜想

我的實驗

4、科學術語及詞匯:溶解。

5、時間安排:20~25分鐘。

教學過程:

一、幼兒認識材料,激發實驗興趣。

教師出示裝有糖、黃沙和赤豆的盒子,讓幼兒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認識實驗材料。

師: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幾樣小禮物,看看它們是什么?

二、幼兒實驗操作——誰在水里不見了

(一)、幼兒猜想,到集體記錄板上記錄猜想結果。

1、師:今天,三種寶寶要和我們玩捉迷藏的游戲,請它們藏到水里面會怎樣呢?你覺得哪個寶寶在水里會不見了?

2、幼兒獨立思考、進行猜想,交流講述。

3、幼兒到集體記錄板上用粘貼小紅花記錄猜想結果。

4、教師小結:有的小朋友覺得糖寶寶到水里會不見,有的小朋友則認為黃沙寶寶,還有的小朋友認為是赤豆寶寶。大家的想法都不一樣,待會我們一起來試一試,做一做,看看到底是哪個寶寶在水里不見了。

(二)、幼兒實驗,在自己的記錄板上記錄結果。

1、教師介紹實驗材料,交待實驗步驟。

師:①請小朋友選擇一種寶寶,放在紅色盒子里的小水杯里,用調羹攪拌一下,看一看發生了什么?它是不是在水里不見了?②如果這個寶寶在水里不見了,就把看到的結果用小紅花粘貼在“我的實驗”里。③記住,試一種記錄一種,然后再去試另外一種,記錄一種。

2、幼兒證實猜想:將糖、黃沙和赤豆分別投入水中,觀察誰在水里不見了。

3、幼兒實驗記錄:引導幼兒用粘貼小紅花的方式將實驗結果記錄到自己的記錄板上。

4、幼兒自由交流:大家的游戲做完了,哪個寶寶到水里去不見了呀?它們到哪里去了?請小朋友看著你的記錄表把自己的發現告訴好朋友。

5、幼兒交流,教師記錄結果在大記錄紙上。

教師小結:我們發現糖寶寶放在水里會不見,化掉了,這就是溶解。

三、經驗拓展。

教師提問:還有哪些東西會像糖寶寶一樣放進水里也會不見呢?我們回去再問問你們的爸爸媽媽吧!

科學教案內容篇5

活動目標:

1、感知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摸不著的特點,知道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

2、能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學習探索空氣的簡單方法。激發幼兒探索欲望,培養幼兒對科學實驗的興趣。

3、培養幼兒關心和保護環境的意識。

4、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玻璃杯、玻璃缸、毛巾、背景音樂、袋子、氣球

活動過程:

(一)魔術導入。

1、教師: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要變個魔術,你們想不想看啊?那小眼睛可要看仔細了!

2、教師:這是什么?(毛巾)是干的還是濕的呢?來,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是什么樣的毛巾啊?是塊干毛巾。

3、教師:這是什么呀?(杯子)老師現在要把毛巾放到杯子里面,然后把杯子直直地倒放在水里,你們猜一猜毛巾會不會濕?(請你說一說)

4、教師:那我們取出來看一看,濕了沒有呢?小朋友用手摸一摸,濕了沒呀?(沒有)咦,真奇怪,毛巾明明是放在水里的,卻沒有濕,是不是很神奇呢?

(二)引出空氣原理。

1、教師:老師再來變一個魔術,這是什么?(毛巾)這是什么?(杯子)我們也要把毛巾放進杯子里面,這次老師是斜斜地放進水里,小朋友仔細觀察哦。看一看會發生什么現象。(氣泡產生)小朋友,猜一猜毛巾有沒有濕呢?(請你說說看)

2、教師:到底毛巾濕了沒有?讓我們取出來看一看,我用手扭一扭,濕了沒有?(濕了)為什么會濕了呢?

3、教師:這一次啊,老師的杯子是斜斜地放進去的,斜斜地放杯子里面有空氣,空氣跑出來了,小朋友說一說什么跑進去了?(水)空氣跑出來了,水就跑進去了,所以我們的毛巾就會濕了。而第一次沒有濕,是因為空氣跑出來了沒有?(沒有)所以毛巾是干的。剛才老師給小朋友變了兩個關于空氣的小魔術,好看嗎?

(三)身邊捕捉空氣,初步感知空氣。

1、教師:那么空氣它在哪里呢?它又是一種什么樣的東西呢?接下來我們來做一個實驗。小朋友看,這是什么?(袋子),我要用袋子去捉空氣,看看老師是從哪里捉到空氣的(用袋子從桌子底下捉了一袋)我捉了一袋空氣,你們說一說我是從哪里捉到的呀?

2、教師:老師捉了一袋子的空氣,你們也想來捉捉空氣嗎?老師幫你們每人準備好了一個袋子,都有了嗎?現在我們把袋口張開,來捉捉空氣,捉好后要捏緊袋口,舉起來,我看看,誰捉空氣又多又快?(表揚幼兒)

3、教師:現在我們把袋口慢慢張開,用眼睛看一看空氣,你能看得見里面的空氣嗎?(看不見)對,空氣是看不見的。那么袋子里的空氣有顏色嗎?(空氣是沒有顏色的)

4、教師:(用同樣的方法來捕捉)袋口張開,用你的小鼻子聞一聞空氣是有沒有味道的呢?(對,空氣是沒有氣味的)用你的小手伸進袋子里去摸一摸,能摸到空氣嗎?(空氣是摸不到的)

(四)周圍捕捉空氣,加強對空氣的認知。

1、教師:我們到別的地方去捉空氣好不好?試試能不能捉到空氣?(帶領幼兒到各個地方捉空氣,播放背景音樂)

2、教師:好,請小朋友把袋子收回來,我請小朋友互相說一說你是從哪里捉到空氣的?(你告訴旁邊的小朋友在哪里捉到空氣的,自由發言)

3、教師:好了,你們剛才是不是在各個地方都捕捉到了空氣啊?那么你們說空氣能看得見嗎?有顏色嗎?有味道嗎?摸得著嗎?

教師總結:原來我們周圍到處都有空氣,空氣是沒有顏色,沒有味道,看不見也摸不著,因此小朋友通常認為我們周圍沒有的東西,實際上空氣是的確存在的。我們用小手扇一扇空氣,有什么感覺?說明空氣是存在的,流動的。

(五)與空氣寶寶做游戲。

1、教師:小朋友們玩過氣球嗎?(玩過)今天老師也請你們來玩氣球,高興嗎?不過,你們先想一想,怎樣讓氣球變大呢?

2、教師:如果氣球小說明我們吹進去的空氣是多還是少呢?老師給小朋友每人準備了一個氣球。(幼兒操作,個別指導)吹好了以后捏緊你的氣球。

3、教師:我們來比一比誰的氣球,說明他吹進去的空氣最多。誰的氣球最小,說明他吹進去的空氣最少。好了,氣球寶寶累了,我們讓它在邊上休息一下。

(六)保護空氣,爭做環保小衛士。

1、教師:現在老師和小朋友來做一個實驗,把你的嘴巴閉上,再把你的鼻子捂起來,我請小朋友來說說是什么感覺?是不是不舒服的感覺呢?為什么會有不舒服的感覺?

教師小結:因為我們把嘴巴閉上,把鼻子捂起來,空氣就不能進入我們的嘴巴和鼻子里,我們就不能進行呼吸了。所以我們就會感覺喘不過氣來,非常難受,你們說我們人需不需要空氣呀?

2、教師:我們人需要空氣,動物呢?花草樹木呢?它們也需要空氣,凡是有生命的地方都需要空氣。如果沒有空氣會怎么樣呢?會無法生存。

3、教師:我們雖然離不開空氣,我們需要怎樣的空氣呢?是干凈的空氣還是受到污染的空氣呢?如果我們吸進了不干凈被污染的空氣就會生病,對我們的身體就不好,所以小朋友們要保護好我們的空氣,保護好我們的環境。垃圾能不能亂扔,能不能隨地吐痰,爸爸抽煙了,我們應該怎么對他說?我們還可以怎么做呢?我們來看一看別人是怎么做的好不好?小朋友說說他們在做什么?(幼兒說一說)他們在做環保小衛士,來保護我們的環境,讓我們的空氣更加清新干凈,我們吸入干凈的空氣,我們的身體才會棒棒的,身體才會健康。

科學教案內容篇6

教學目標:

1、能從身邊常見的現象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能夠自己設計實驗,探究水能溶解固體物質的特征,并用自己擅長的方式表達和交流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2、體驗到科學探究要尊重證據;養成細致觀察的習慣;意識到科學可以改善人們的生活。

教學重、難點:

1、知道水有溶解物質的特征;

2、能定性地描述溶解變化;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準備:

食鹽、白糖、勺子、筷子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直奔主題。

師:請同學們看黑板,我們今天研究的主題是什么?

生:水變咸了(師同時板書)。

師:水為什么變咸了?

生:因為放了鹽。

師:怎么知道水里放了鹽?

生:嘗一嘗。

師:老師這有一杯溶液,誰來嘗一嘗?(指生品嘗)

師:是鹽水嗎?

生:不是,是糖水,因為它是甜的,說明放了糖。

二、認識溶解。

師:同學們想不想做一杯甜水和一杯咸水呢?生:(齊答)想。

師:怎么做?說說你的方法,并說一說要用到哪些物品和器材。

(小組討論、交流并匯報)表現好的同學給予小組鼓勵。學生按照老師給的提示來配置溶液。(師巡視、指導)

強調:邊做實驗變把你的發現記錄下來。

學生配置的溶液展示,并匯報實驗結果。

教師引導:那我們剛才放到燒杯里的鹽和糖去哪了?

(生來回答:化了、看不見了……)

引出:我們科學上稱這種現象為“溶解”,根據我們剛才做的實驗,你認為什么樣的是溶解?(生討論交流匯報,師簡述溶解的意義)

三、深入探究,拓展認識。

在水里是不是所有的物品都能溶解?學生交流后師小結。

四、課堂反思:

這節課你收獲了什么?(指生回答后,教師總結)

五、作業布置:

把食鹽水倒入盤子里,放在窗臺上,沒議案進行觀察,會有什么發現?

科學教案內容篇7

教學意圖:

玩具是每一個小學生的最愛,并且各種各樣的顏色對于他們來說也充滿了好奇,這節活動課就是通過讓學生在玩小汽車的過程中,使學生產生對顏色的興趣,感受和同伴一起玩的樂趣。

教學目標:

1.對顏色感興趣。

2.會將小汽車車輪或其他圓形的東西蘸顏色在白紙上滾。

教學準備:為每個寶寶準備一輛玩具汽車,拉鏈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許多好玩的玩具,你們猜猜是什么?

2.在學生自由猜測時,教師掀掉布,給學生一個驚喜:

(師:“看,是什么?”)(小汽車)

師生一起說說小汽車的種類和作用,激發學生的積極性。

3.“這么多好玩的小汽車,你們想不想玩一玩啊?”

(教師講清楚要求,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愛的玩具汽車玩。)

二、引發興趣,教師進行示范演示。

1.師:小朋友們,快來看呀,老師的汽車會變魔術!

教師把汽車車輪蘸上顏色在白紙上開過,邊開汽車邊念兒歌“小汽車,嘀嘀嘀,真有趣。”

2.引導學生觀察小汽車滾出來的畫,師:厲害吧,老師的小汽車還會畫畫呢,看,是什么顏色的?像什么?

(學生自由回答,在學生回答像什么時,教師要給與肯定。)

3.師:同學們,你們的小汽車能畫畫,依靠的是什么力量?

(推力拉力)

三、活動結束

1、每人一個方向盤,在音樂的伴奏下,學生做開小汽車的游戲。

2、說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推力或拉力。

科學教案內容篇8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1、水受熱時體積膨脹,受冷時體積縮小,我們把水的體積的這種變化叫做熱脹冷縮。

過程與方法:

1、改進實驗以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

2、用科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比如瓶裝水為什么不裝滿)。

教學重點

經歷對液體熱脹冷縮性質的探究過程。

教學難點

能設計改進實驗裝置,使之能提供明顯可見的實驗現象。通過實驗探究,知道液體有熱脹冷縮的性質。

教學準備 為每組準備:平底燒瓶,玻璃管,橡皮塞; 冷水,熱水,溫度計、紅墨水、滴管。為全班準備:多種瓶裝和盒裝的液體。

教學過程

活動一:水的體積變化的觀察

觀察:冷水變成熱水后水面的變化

教師演示:把氣球皮包口的裝滿水的大試管放進熱水中,會看到什么現象

(預設:通過實驗學生不能清楚進行表述,從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觀察到水在受熱和遇冷后的體積變化)

研究:清楚地觀察水在受熱和遇冷后的體積變化

1、師:通過氣球皮的鼓起程度,我們無法判斷這兩杯水的冷熱了,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試管、瓶塞、細管、紅墨水、滴管。你們能用這些材料來設計一個實驗,看看水受熱會發生變化嗎?等會請小組討論一下,并思考這兩個問題:老師給大家提供的紅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細管子有什么好處?

2、小組討論、完善實驗方案。

小結:我們知道了水受熱后體積會膨脹。

師:我們通過實驗發現了水受熱,體積發生了變化,會膨脹。那么水遇冷后又會怎樣呢?你們想怎樣做?實驗時我們觀察什么?(學生簡單說明)

5、學生實驗。

6、小組匯報實驗情況

小結:我們把水受熱體積膨脹,遇冷體積收縮的這種性質叫做水的熱脹冷縮(板書:熱脹冷縮)。

活動二:觀察其他液體的熱脹冷縮現象

1、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那其他液體有沒有這種性質呢?除了水,你還知道有哪些液體?

2、老師這里給大家提供了紅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組可以選擇你們最感興趣的一種來實驗。用同樣的方法來實驗,觀察和水的實驗現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學生選擇液體來實驗。

4、小組匯報實驗情況你們組是用什么液體來實驗?實驗看到什么現象?說明這種液體有什么性質?

(有了水熱脹冷縮實驗的基礎,這里可以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并讓學生自主提出實驗觀察點,理清實驗的思路。)

5、歸納總結: 通過實驗,我們發現液體受熱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質?

小結:像醋、飲料、醬油等等,液體具有熱脹冷縮的性質。(板書:液體的熱脹冷縮)

拓展:出示一瓶水、飲料。去超市買飲料,本想挑選一瓶裝滿的飲料。但是卻發現貨架上的瓶裝飲料都沒有裝滿,這是什么原因呢?

(讓學生學以致用,解決問題“瓶裝的液體為什么不裝滿?”,加深學生對液體熱脹冷縮的認識。)

板書設計

液體的熱脹冷縮

醋 受熱 體積膨脹 熱脹

果汁

醬油 受冷 體積縮小 冷縮

牛奶

液體 熱脹冷縮

科學教案內容篇9

活動目標:

1、知道水是流動的,對水的流動現象感興趣

2、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發現水會往下流,水流坡度越大,流動的速度越快

3、感受活動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制作的ppt;紅色和綠色兩種不同顏色的水;透明的礦泉水瓶;兩種不同坡度的面若干組;貼絨教具:兔子和烏龜;水;毛巾

活動過程:

一、導入

1、教師講述謎語,請小朋友來猜。

師:小溪中散步,池塘里睡覺,江河里奔跑,海洋里舞蹈。(水)

2、教師引導幼兒知道水的特性:會流動。

師:原來水是它是會散步,會奔跑的啊!

3、師:水沒有腳,怎么會走,怎么會跑呢,老師不相信,我們一起來看看,水究竟會不會跑。

二、水會流動

1、教師播放ppt,引導幼兒發現水會流動

師:小朋友,你們看水在干嘛啊?(水會跑)

師:水會跑,而且我們可以用一個好聽的名字說:流!水會流,水啊流啊流!

2、教師引導小朋友用手勢來表示水會流,一邊做手勢一邊說:水會流啊流!

三、水往下流

1、提問:你們知道水會往哪里流嗎?

2、教師出示透明的礦泉水瓶和水,引導幼兒發現水會往下流。教師將水倒入透明的礦泉水瓶,一邊倒一邊說:水往哪里流了呢?(水往下流了)

3、教師再將礦泉水瓶里面的水來回的輕輕搖晃,引導幼兒去驗證水的確是往下流的,是往低處流的。

師:小朋友你們看,水是往瓶子的哪個方向流的呢?為什么會往瓶口(瓶底)流呢?

4、教師小結:因為瓶口(瓶底)低,所以水就往瓶口(瓶底)那里流。所以水是往下流的,往低處流的。

四、看誰跑的快

1、教師出示兩個貼絨教具:小兔子和小烏龜。

師:老師的兩個好朋友小兔子和小烏龜也想和小水滴玩游戲,你們想不想看看?

2、教師出示兩塊相同的板面,放在不同高度的小箱子上,再將兩滴不同顏色的小水滴滴在兩塊板面上,引導幼兒觀察那種顏色的水跑的快,那種顏色的水跑的慢。并請小朋友來猜猜看,誰跑的快,誰跑的慢。

師:小兔子喜歡紅色,就把水變成了紅色,小烏龜喜歡綠色,所以把水變成了綠色。小兔子的小水滴跑高高的路,小烏龜的小水滴跑低一點的路,我們看看誰會跑的比較快?

3、教師操作,小朋友觀察

4、小兔子和小烏龜換一下“路面”,重新比賽

師:小烏龜不服氣,想再比一次,不過,這次小烏龜要跑高高的路,小兔子要跑低一點的路了,我們再來看看,誰跑的快,誰跑的慢。

5、小結:坡度越大跑得越快,坡度越小跑的越慢。

五、操作活動

1、教師將調好的兩種不同顏色的水分給小朋友,2個人一小組,小朋友自由組合,教師請小朋友自己動手操作。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觀察指導。

科學教案內容篇10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眼睛的構造、用途。知道6月6日是世界“愛眼日”。

2、教育幼兒愛護眼睛,學習保護眼睛的方法。

3、引導幼兒學習緩解眼睛疲勞的保健操。

4、了解生病給身體帶來的不適,學會預防生病的方法。

5、學會在日常生活中保持樂觀的情緒,逐漸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活動準備:

眼睛的構造圖,故事眼鏡和鼻梁,幼兒不良行為的.情景圖(也可以是孩子和老師的情景表演)。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眼睛》

上邊毛,下邊毛,中間夾顆黑葡萄。

上大門,下大門,關起門來就睡覺。

二、了解眼睛的構造,用途

1、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這是什么?眼睛的上面有什么?眼睫毛有什么用處?中間像黑葡萄的是什么?眼睛的最中間的小圓點是什么?眼睛是用來干什么的?

2、請幼兒閉上眼睛感受一下看不見東西的感覺。

小結: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沒有眼睛我們什么也看不到。

三、引導幼兒了解保護眼睛的必要性和保護眼睛的辦法。

1、欣賞故事《眼鏡和鼻梁》

提問:眼鏡和鼻梁為什么吵架?最后發生了什么事情?

小結:眼鏡帶在鼻梁上很不舒服,明明得了近視眼,沒有眼鏡什么也看不到,所以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我們的眼睛。

2、欣賞情景表演或看圖片

(1)小朋友在用臟手揉眼睛。

提問:這個小朋友做得對不對?為什么?應該怎樣做?

小結:小朋友的臟手上有很多的細菌,如果用臟手揉眼睛會讓眼睛生紅眼病,我們如果感到眼睛不舒服可以用干凈的毛巾、手絹或者衛生紙擦。

(2)小朋友頭趴在桌子上畫畫。

提問:這個小朋友哪個地方做的不對?為什么?應該怎么做?平時還要注意什么事情?

小結:看書,畫畫時眼睛不能距離紙太近,也不要躺著看書,否則容易得近視眼。我們要在看書畫畫時抬起頭,眼睛離開約1尺的距離。平時還要注意不要看電視的時間太長,看書時間長了要向遠處眺望一下。不要玩尖銳的東西,多吃一些對眼睛有好處的胡蘿卜、動物肝臟等食物。

四、引導幼兒做簡單的鍛煉眼睛的保健操。

1、教師示范眼睛保健操——眼睛向上和向下向左向右看,然后向上、左、下、右轉動,用手指輕輕按摩眼睛周圍的肌肉,按摩眼睛上面的肌肉,按摩下面的肌肉,按摩太陽穴等

2、幼兒在輕音樂的伴隨下和老師一起做眼睛保健

教學反思

通過活動的開展讓幼兒明白眼睛的作用,通過合作研討,得出保護眼睛的方法來,又經過課件的展示強化了幼兒的護眼意識,懂得眼睛的重要性。幼兒在活動中積極思考,討論活躍,輕松的學到了護眼的方法。在整個活動中,幼兒表現積極,有很強的求知欲和興趣。但在自由探索獲得感知的過程中,有部分幼兒參與不夠的現象,在此環節應加以改進,爭取面向所有幼兒。

活動設計背景

在生活學習中,孩子總是沒有保護眼睛的意識,看電視時間長,動手時姿勢不對,這些都可能誘發孩子近視。通過此活動讓孩子知道眼睛的作用,從而形成自覺護眼的好習慣。

科學教案內容篇11

科學活動:認識白豆、眉豆

時間:30min

一、活動目標:

1.指導幼兒認識白豆和眉豆的特征。

2.知道白豆和眉豆都是種子,體驗自己種豆豆的樂趣,引導幼兒觀察豆豆的生長情況。

二、活動準備:

1.白豆、眉豆各四十顆。

2.兩袋泥土,塑料小鏟子四個。

3.塑料型的牛奶瓶四十個。

三、活動過程:

開始部分:1.談話導入法

師:(手上拿著一只只剩四分之一的洗手液問小朋友),小朋友,請看一看我手上的洗手液。

幼:用了很多了(只剩一些)。

師:洗手液之前是滿滿的,只用了一個星期就剩一點點了,請小朋友告訴我,你們洗手時,用多少洗手液的?

幼1:我劑一點點。

幼2:我一按就按到底的。

幼3:我用一小塊。

師:現在老師告訴小朋友,吸收也不要用太多,太多了反而洗不干凈,小朋友劑洗手液時,只要劑一顆白豆大小就行了。

幼:白豆是什么?(白豆有多大啊?)

師:現在老師給小朋友認識一下白豆,看一看白都有多大,他長得怎樣的。

基本部分:(老師給每位小朋友發一個用紙折成的小兜,把一顆白豆和一顆眉豆,放進小兜里,教育幼兒雙手放好,不能拿小豆豆)

師:小朋友,你們要照顧好這兩顆豆豆,不要把他們弄不見了,等一下會有更好玩的。

師:現在老師發給小朋友兩顆豆豆,請問哪位小朋友知道哪一顆是白豆。(白豆放左邊,眉豆放右邊)

幼1:(用手拿著一顆豆)這一顆。

幼2:是這一顆。

師:請小朋友用手拿起你左邊的那顆豆豆放在左手的手心里,它就是白豆了。你們能說一說他的樣子嗎?

幼:圓圓的,白白的,小小的。

師:很好,白豆是圓圓的,他好像一滴水珠一樣大小。小朋友們知道白都可以做什么?

幼:煲湯、煲粥、煮菜。

師:小朋友很聰明,其實我們喝的豆漿就是從白豆里榨出來的。

師:現在我們認識了白豆,知道他長得胖胖的,白白的,可以榨豆漿。你們想想再認識另一顆小豆豆啊?

幼:想。(是不是旁邊的那一顆啊?)

師:請小朋友把白豆放進小兜里。

師:小朋友,你們有看到一顆皮膚也是白白的,還有一條彎彎的眉毛的豆豆嗎?

幼:看到了。

師:那是白豆的好朋友,他的名字叫眉豆,眉毛的眉。小朋友看一看,白豆和眉豆有什么不同?

幼1:眉豆有一條眉毛。

幼2:眉豆比白豆白。

幼3:眉豆比較長。

師:小朋友很聰明,眉豆和白豆是不同的,眉豆有一條彎彎的眉毛,他的皮膚是牛奶的顏色,身體比較長。

師:小朋友還記得白都可以干什么嗎?

幼:煲湯、榨豆漿。

師:那么,你們只都沒都可以做什么嗎?

幼:煲湯、榨豆漿。

師:小朋友要注意了,眉豆可以用來煮八寶粥,但不可以榨豆漿,他榨豆漿就不好喝了。

幼:我喝八寶粥的時候就見到眉豆了。

四、結束部分:

(牛奶瓶上寫著幼兒的學號,老師引導幼兒把白豆和眉豆種在自己的牛奶瓶里)

師:小朋友,白豆和眉豆都能吃,因為她們是種子,如果我們把她們中在泥土了,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啊?

幼:會發芽。

師:對了,現在是春天,把豆豆種在泥土會發芽,接著會長高,最后就會長出很多很多的豆豆,我們一起把它種在牛奶瓶里好嗎?

幼:好。

師:小朋友,你們可以把你喜歡的豆豆種在泥土里,也可以兩顆豆豆都種在牛奶瓶里,但要注意,你要把白豆、眉豆的標簽插上去。

五、活動延伸:

指導幼兒觀察豆豆的生長情況,每一天觀察一次,并畫出豆豆一個星期的變化。

科學教案內容篇12

今天,我聽老師說:“如果你把尺子放在桌子上,尺子的三分之一放在桌子的外面,用力砸下去,尺子不會掉下來。”真的嗎?這太不可思議了,于是我決定親自動手做這個實驗。

我先準備一個尺子,然后隨手選了一張紙。我對紙說:“你愿意幫助我做一個實驗嗎?”“可以,我是一張堅強的白紙!”它驕傲地回答。接著我把尺子放到一張桌子上,剩下三分之一在桌子外面,再把紙張放在尺子上面,看過去很像一個人躺在床上,蓋著一條白色的被子。我右手舉起,握成拳頭,再用力砸向尺子。第一次我砸的時候,一陣大風吹過,把紙吹在了地上,而尺子飛向了地面。白紙可能在想:“因為我驕傲了,風哥哥為了懲罰我,就把我吹走了。這一次,我一定得好好的幫助小主人做這個實驗。”我撿起白紙和尺子,接著繼續做實驗,可是第二次也沒有成功。我安慰自己:“沒關系,失敗乃成功之母,打起精神,繼續做。”

現在我開始第三次的實驗了,我握住拳頭用力的砸向尺子,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尺子居然牢牢的立在桌面上,一動也不動。我興奮的大叫起來:“我的實驗成功了,成功了。”我趕緊跑到了廚房,對他們說:“爸爸、媽媽,那個紙真的就像老師說的那樣一動也不動的躺著。”爸爸媽媽說:“我們家的小寶貝,也會做實驗了,真棒!”

不過,我還是很好奇,為什么尺子不會掉落呢?于是我帶著疑問上網查詢了一下,原來,我們周圍存在著大氣的壓力,當大氣壓力重重的壓在白紙上,白紙就起到了保護尺子的作用。

這個實驗可真有意義呀!它不僅給我帶來了做實驗的樂趣,也激發了我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

科學教案內容篇13

【學習目標】

科學概念:

樹是活的植物,生長在一定的環境里,是有生命的物體。

流程與方法:

1.初步認識真正的觀察應該是有目的的,制訂觀察的方法和步驟有利于觀察的進行。

2.用各種感官觀察大樹。

3.借助放大鏡、皮尺等簡單的工具對大樹進行觀察和測量。

4.用簡單的詞語記錄觀察的結果。

情感、態度、價值觀:

1.懂得從圖片上獲得的信息是有限的,親自觀察事物會對事物有更多的認識。

2.發展觀察大樹的興趣,體會到生命體給我們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感受。

3.在觀察流程中,培養與他人合作的習慣。

【學習重點】了解觀察的目標和方法,認識到觀察的重要性。

【學習難點】對大樹的觀察要指向生命體這個核心概念。

【學習準備】

分組材料:一些觀察用的測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鏡等),觀察記錄紙。

【學習流程】

一、引言

1.校園里、大路旁、山坡上……到處我們都能看到植物,同學們對校園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讓我們從身邊的熟悉植物--大樹開始觀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樹

1.教師講解:這是一幅梧桐樹的照片,請大家仔細地看圖,你能發現有關這株梧桐樹的哪些特點?(你能發現幾點?)

2.學生匯報:從圖上看大樹,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細傾聽,并大膽說出新的發現,同時區分哪些是真正從照片上獲得的信息。)

三、回憶中的大樹

1.教師引導: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們從照片上發現的東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經看到過的大樹與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樣嗎?

2.學生匯報:回憶我的大樹,我曾經看到過什么?

3.教師激趣:同學們的匯報內容真豐富,有的內容大家都看見過,有的內容有人還從來沒看見過,而有人可能從來都沒真正看過一棵大樹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細細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樹嗎?

4.學生交流: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樹?(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內容!會不會也有樹瘤?是不是也有小動物?是不是還有其它東西?)

5.教師總結:這樣帶著目的去仔仔細細看大樹的時候,我們的觀察活動就開始了。

6.學生小組交流并匯報:如果現在來到一棵大樹下,我想觀察什么?我們怎樣才能觀察到更多的內容?

四、觀察真正的大樹

1.交流:教師引導孩子們交流在頭腦中制訂好的觀察大樹的個人計劃。(觀察內容、觀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動:現在讓我們一起去觀察一棵真正的大樹,我們肯定有更多的發現。同時把觀察到的信息,用簡短的詞語記錄下來。(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老師帶學生按計劃開展真正的實地觀察活動。)

3.評價:回教室后每小組互相欣賞各自的觀察內容,說說從不同的記載中如何體會到觀察的大樹是一個生命體。同時推選一位同學的記錄單張貼于科學活動專欄內供大家欣賞,其它同學的記錄單上交給老師閱讀欣賞。(張貼的記錄單要有典型特色。)

4.總結: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獲得了這么多的信息,觀察一棵樹讓我們發現了一個生機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觀察更多的樹呢?請在課外繼續觀察不同的樹。

科學教案內容篇14

班會目的:

1、通過活動讓學生知道每年的6月6日是全國愛眼日。

2、指導學生了解眼睛的基本結構,學會保護眼睛的常識以及掌握正確的眼保健操穴位和姿勢。

3、使學生感受到眼睛的重要性,懂得保護眼睛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

活動準備:

相關的視頻、媒體、快板、照片的搜集。

活動過程:

一、猜謎引出課題

1、上邊毛下邊毛中間一顆黑葡萄?這是什么?(眼睛)

2、眼睛是我們身上很重要的器官。誰知道眼睛的作用?

3、有了一雙明亮的眼睛可以看清事物,這是多么的重要。今天讓我們一起來了解我們的眼睛,保護我們的小眼睛。齊讀課題:保護我們的小眼睛。

二、了解眼睛的結構

師:要想保護我們的小眼睛,首先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眼睛的構造。

1、角膜:眼球最外面的一層透明體,用來收集圖象。

2、虹膜:通俗點講究是瞳孔周圍,中國人是咖啡色,歐洲人是藍色的部分。

3、晶狀體:透明而有彈性,能收縮和舒張,使遠近不同的物體準確成象在視網膜上

4、瞳孔:在角膜和晶狀體之間,中央有小孔,小孔能放大和縮小,從而調節進入眼睛的光線強弱。

5、視網膜:眼睛最里面一層,能呈現圖像,信息,但是倒圖像。

6、視神經:能把雙眼獲得的圖像大小、形狀、色彩、動與靜等信息傳遞給大腦。

師:眼睛的構造很微妙,很神奇,也很脆弱,所以由外面的眼皮保護著。那么有誰知道眼睫毛的作用?

(生:擋住風沙和灰塵。)

師:是啊,眼睫毛也是用來保護我的眼睛的,你看造物主把一切美好的東西都給了我們,所以我們要……(齊讀課題)

三、觀看視頻

1、師:可是有個孩子叫努努力,他的眼睛怎么啦?請看視頻,播放視頻《保護視力》。

2、看了錄象,誰來說說他的眼睛怎么啦?

生:看不見了。

為什么會眼睛看不見了呢?

書寫姿勢不正確,眼睛離書本太近;看電視太近;躺著看書。

3、聽聽專家是怎么說的。繼續看。你聽到了什么?

師總結:

①看書寫字眼睛要與書本保持一尺的距離。

②看電視也不能太近,必須保持三米的距離。

③也不能在完全黑暗的房間里看電視。

④不能躺在床上看書。

師:我們知道了保護視力從身邊小事做起,讓我們來聽聽施羽菲等同學給我們帶來的快板《保護眼睛》,有請。

師:謝謝他們精彩的快板,讓我們再一次知道了如何去保護我們的小眼睛。

四、舉例交流自己平時愛眼的做法。

師:那么請大家說一說平時你是怎樣愛護自己的眼睛的,舉出例子。

師生交流

師:同學們做得很出色,那么我們要保持下去,可是照片中的這幾位同學就做得不太好,你們看看是誰?你想對班中的這幾位同學說些什么?

五、出示班中用眼不衛生的照片。

生:我想對__說……說道的同學要呼應。

六、討論如何保護視力

師:同學們都知道了不好的用眼衛生要改正,保護眼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堅持和注意,那么我們四人一組來討論一下日常我們該如何保護視力?

(學生討論,交流)

師:同學們說得很好,老師把它總結如下:

學生齊讀:

1、堅持做好眼保健操。

2、看書寫字、做作業、看電視、玩電腦的時間不能過長,要使眼睛的到充分的休息。

3、不要在強光或其他不適宜的光線下看書或寫字。

4、不玩尖銳的玩具,以免傷到自己或他人的眼睛。

5、不用臟手或臟毛巾揉眼睛,以免細菌進入眼睛傷到眼睛。

6、眼睛有了毛病要及時治療。

七、學做眼保健操

師:在日常的生活中老師發現同學們做眼保健操的穴位還沒有找準。今天讓我們一起重溫正確的姿勢和穴位。請看眼保健操操法分解演示。

播放視頻:

要求:仔細看,認真聽,跟著學。

八、飲食調節

通過學習和實踐,大家知道了正確的做法,希望每天的二次眼保健操大家都能認真做。保護眼睛是多方面的,我們還可以從飲食上來調節。

第一類:維生素A和胡蘿卜素

缺乏維生素A,人體從亮到暗的適應能力就會下降,還會導致眼睛干燥、轉動不靈。

補充來源:肝臟、蛋黃和全脂奶。植物性食品當中的胡蘿卜素可以在體內轉變成維生素A,各種蔬菜顏色越深,胡蘿卜素含量就越高。

第二類:維生素B族

補充來源:雞蛋黃、牛奶、動物內臟、瘦肉、豆類、各種粗糧、全麥食品等。

第三類:鈣和鋅等礦物質

膳食中長期缺鈣,會導致眼球轉動不靈活,眼肌凋節能力和恢復能力差,使近視度數加深;缺鋅會造成弱光下視物不清。

補充來源:牛奶、豆腐等補鈣佳品;貝類和軟體類海鮮、動物運動部位的瘦肉、魚類、黑芝麻、西瓜子、核桃等則含鋅豐富。

第四類:維生素C、維生素E和類胡蘿卜素等抗氧化物質它們可以延緩眼球功能的衰老。

科學教案內容篇15

教學目標

1.認讀本課詞語,體會重點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明白凡是要多動手,多實踐,別盲目相信。

教學重難點

理解重點句,明白道理。

教學準備

教師:生字、詞語卡片,杯子,金魚

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做小實驗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

1.一次,一位科學家向幾個小朋友提出了一個非常奇怪的問題,一個叫瑪利亞的小朋友發現這個問題是錯誤的。那科學家為什么要向小朋友提出這個錯誤的問題?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討論!學習之前,我們先來和課文中的漢字娃娃打打招呼。

2.認讀生字

3.讀詞語

二、朗讀課文,感悟內容

1.齊讀課文,邊讀邊思考:科學家向小朋友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

2.讀后交流

(1)科學家提出了什么問題?

引導學生讀讀第一自然段。

(2)你覺得這個問題奇怪嗎?哪兒奇怪?

(3)指導讀,讀出奇怪的語氣來。

3.小朋友是怎么議論的呢?

(1)根據小朋友的發言,相機理解“搶著說”

(2)你還有不同的答案嗎?剛才大家都爭著發表了自己的意見,這就是課文里說的哪個詞語?議論紛紛。

(3)分角色朗讀第二自然段。

4.引讀第三段

(1)瑪利亞覺得他們都沒有說對,但又說不出什么道理來。因此,她的心里充滿了疑問,課文里第三自然段有一個詞告訴了我們?趕快去找找吧!理解“滿腹疑惑”

(2)媽媽怎么說?

5.瑪利亞動手實驗,發現了什么?讀第四自然段,勾畫有關的句子。

6.是這樣的嗎?我們也來做做這個實驗。

(1) 演示實驗。理解“水漫出來了”

(2) 這樣的結果是瑪利亞根本沒有想到的。因此,她感到又奇怪又生氣,你能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嗎?讀句子:哎呀,水漫出來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3) 瑪利亞這么生氣,是為什么呢?

7.第二天,瑪利亞找到那位科學家,質問他怎么可以提錯誤的問題來騙他們,科學家聽了,哈哈大笑。這是為什么?學生回答后相機出示第六自然段。指導學生讀科學家說的話。

8.瑪利亞聽了,高興地說“哦,我明白了!”瑪利亞明白了什么?指導讀第七自然段,讀出高興。

三、總結拓展

生活中你看到、聽到或經歷過類似的事嗎?講一講。

四、作業

學了這一課,你有什么收獲?先說在請完成書上的最后一題。

板書設計:

不迷信

科學家的問題

動手做

科學教案內容篇16

活動目標:

1、了解動物過冬的不同方式。

2、幼兒能大膽選擇并講述選擇的理由。

3、激發幼兒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

活動準備:

操作卡人手一份、小動物圖片若干、課件、投影儀、沙包、枕頭、南飛標記。

活動過程:

一、談話引起興趣。

1、(放映幻燈片)“圖片上是什么季節的景色?”(冬天)“冬天的天氣怎么樣?”(很冷)“冬天我們是怎樣過冬的?”(穿棉衣、開空調、取暖器、常在室內活動、加強鍛煉等)

2、“動物是怎樣過冬的?”(幼兒講述)總結:動物過冬的方式是不一樣的,有冬眠過冬,儲食過冬,南飛過冬等,分別解釋。

二、幼兒操作。

(放映幻燈片)“這里有幾個動物,我們來認識一下(螞蟻、松鼠、天鵝、燕子、熊、烏龜),請小朋友猜一猜這些動物分別是怎樣過冬的?想好以后把這些小動物貼到操作卡中,在操作的時候想一想你選擇的理由。”

三、講評。

1、“請你拿好你的操作卡,來講一講你的選擇”(投影儀中展示)“你為什么認為這個動物是這樣過冬的?”(幼兒講述)

2、總結:(放映幻燈片)熊和烏龜都是冬眠過冬的,因為他們在冬天來臨之前吃大量的食物,整個冬天他們就可以睡覺,不吃東西了,還有一些其他的動物像蛇、青蛙、蝙蝠、刺猬都是冬眠的動物;螞蟻和松鼠是在自己的洞里過冬的,因為冬天出去找食會很冷,所以提前把整個冬天的糧食準備好過冬,還有兔子、小蜜蜂都是儲食過冬的;因為天冬天的時候南方比較暖和,所以天鵝和燕子會選擇南飛過冬,除了天鵝和燕子會南飛過冬,還有很多候鳥會南飛,像杜鵑、大雁、黃鸝、丹頂鶴,他們都是隨著氣候的變化而遷徙的鳥。

四、拓展知識。

“我們再一起來看一看小動物過冬的方式吧!”(播放課件)

五、游戲的方式鞏固知識。

介紹玩法:三種東西(枕頭、沙包、南標記)分別是三種過冬方式,幼兒隨意挑選一張動物圖片,然后選擇相應的過冬方式,選擇正確有獎品。

六、結束活動。

活動延伸:

1、在操作區中投放操作卡和動物圖片。

2、在科學區中投放動物過冬的圖書。

科學教案內容篇17

班級分析:本次上課的班級是一個混齡班級(混齡不是按照年齡來分,而是按照學習情況,適應狀態以及接受情況來分的)。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和了解,我對混齡教學中的20名幼兒中的13名跟班學生比較了解,也比較清楚和熟悉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其余7名幼兒是這個學期才轉來的新生,在兩個月的相處里我也逐步掌握了他們學習和生活上的一些特點,根據每個幼兒的發展特點,為幼兒設計了這個個性化的教學,使每個孩子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因此有利于因材施教。

教材分析:本課是科學《認識水》的第一課時,它是結合生活中實際情況來說明:水是無色、無味、透明、流動的。但是因幼兒的年齡特征,常常感覺不準確,幼兒特別重視證據,證據可以幫助他們解決科學問題并對提出的解釋予以評價。

材料從2方面進行:

首先從水的基本特征“水的顏色、水的味道、水是否透明、水是否流動”。用實驗的方法入手,通過引導幼兒經歷猜想,制定實驗方案,運用各種方案,收集整理事實,思考加工得出結論,最后交流研究成果的過程。然后引出水是生命之源,了解水的用途,培養幼兒節約用水的意識。

教學理念:

以探究為中心

親身經歷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幼兒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在這堂課中主要安排4個活動“用各種實驗方法”來證明水是無色、無味、透明、流動的,為幼兒提供了充分的探究時間和機會。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

在教學活動中讓幼兒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注重實驗探究的開放性

材料的開放性:課前為幼兒準備好各種材料,在探究活動中根據需要領取材料。

實驗方法的開放性:引導幼兒參與實驗,然后幼兒交流、互相補充,完善實驗方法,最后按照自己的方案進行活動。

交流的開放性:幼兒充分的與老師、同學進行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老師不把自己的意愿強加給幼兒,充分尊重幼兒的選擇。

對與幼兒,注意教、扶、放的適當安排,放——“用在水的顏色,味道的實驗”時,充分發動幼兒的頭腦,讓幼兒進行開放性思維;教、扶——在“水是否透明、流動”時,教師進行必要性的規范指導。

四、設計科學課程的教學目標:

1、過程與方法:引導幼兒經歷典型的科學探究過程:猜測——制定方案(包括試驗方法,材料準備,小組分工合作等)——實驗——記錄——交流

2、知識與技能能夠運用多種實驗(方法)明確說明水是無色、無味、透明、流動;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了解水的用途,培養幼兒節約用水。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注重事實,敢于提出不同見解,樂于合作與交流,培養自信心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教案

一活動目標

1、讓幼兒認識水的基本特征:無色、無味、透明、流動。

2、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了解水的用途。

3、初步培養幼兒節約用水的意識。

二、重難點

水的基本特征:無色、無味、透明、流動。

實驗方案。

三、教學準備

1、情境創設

2、手偶、標簽、號牌。

3、動畫、音樂、節約用水標志。

4、盆(大的2個、小的8個)、清水一桶、杯子若干、礦泉水瓶、白醋、白酒。

5、石子、顏料、調色盤。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聽水聲進入教學環境。

2、動畫導入。

(二)自主探究

1、提出猜想(水是什么顏色)

師:(出示3杯水,一杯清水、一杯又紅顏色的水、一杯又藍顏色的水。)小朋友們,我們的水有一個秘密?看!這3杯水,你覺得水是什么顏色的?

幼:猜想回答。

師:看來小朋友們的觀點不太一致,下面老師來做個示范,請小朋友們仔細看。

實驗:分別給3個杯子盛半杯清水,給其中的2杯加入不同的顏色,讓幼兒通過觀察比較水本來是沒有顏色的,只是加入什么顏料就變成什么顏色。

幼兒分組實驗

教師小結:水是沒有顏色的。

2、水是無味的

師:小朋友們真厲害通過實驗得出水是無色的。

提問:既然水沒有顏色,那它會不會有味道呢?誰是什么味道呀?

幼:猜想回答

師:有的小朋友說有,有的小朋友說沒有,有的說是甜的,有的又說是苦的,還有的說是酸的,到底是什么味的呀?

師:瞧!老師這里有3杯都像水一樣的液體,到底這3杯是不是水,我們要先聞一聞、嘗一嘗、說一說各有什么問道。

幼兒在親自體驗的基礎上老師進行小結:水是沒有味道的。

3、水是透明的

師:水既然沒有顏色、沒有味道,那它到底是什么樣的呢?瞧!老師這里有2塊小石子,我把一塊石子放入帶顏色的水中,另一塊放入清水中。

提問:小朋友們觀察比較哪一杯能看清石子,哪一杯看不見石子,最后得出結論:水是透明的。

4、水是流動的

師:通過這么多實驗,老師知道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現在老師要和水做一個小游戲“抓水”。

師:咦?我怎么抓不著呀?怎么辦呀?哪個小朋友幫幫老師呀?

幼兒:······

師:小朋友也抓不到水,那我們該怎么辦呢?

師:誒!這里有個小杯子,我用小杯子來運水,請小朋友們觀察水是怎么進入盆子里的,幼兒就會說出是流進去的,從而得出水是流動的。

滲透游戲:運水游戲。

教師總結:水是無色、無味、透明、流動的。

三、討論水的用途,教育幼兒節約用水。

師:水能用來干什么了?讓幼兒互相討論后回答,幼兒們會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說水可以:洗臉、洗腳、洗頭、洗澡······

教師可以擴寬思維告訴幼兒水還可以滅火、灌溉農田、發電等。讓幼兒知道水的用途大;人類離不開水,從而引出要節約用水。讓幼兒設想如果沒有了水,我們會怎樣?廁所會怎樣?做飯的時候會怎樣?這樣加深印象讓幼兒正真做到節約用水。

師:你們見過哪些浪費水的現象嗎?

幼:回答(教師出示節約用水色標志,引出該怎樣節約用水)。

師:“那以后應該怎樣就節約用水呢?”幼兒各抒己見,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

教師總結:水是生命之源,我們一定要節約用水。

滲透環保意識:觀看節約用水宣傳片。

四、做律動《水龍頭不哭了》

看了節約用水的宣傳片以后,我們知道節約用水對我們的重要性,請給身邊的人說一聲:“不要讓水龍頭哭了”。

延伸活動

帶領幼兒檢查幼兒園的水龍頭哭沒有。

科學教案內容篇18

幼兒園大班科學教案:不一樣的石頭

來源:山東省農科院幼兒園   崔鳳

【設計意圖】

石頭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能觀賞;能玩游戲;還能對我們的生活有非常大的作用。在我們的河邊、馬路、山上、造房子等地方都可以看見它們,這些不起眼的石頭都是孩子們的最愛,我小時候也特愛玩石子棋、收集石子的游戲。在與孩子們散步時孩子們發現幼兒園里也有許多大小不一的石頭,激起孩子們極大的興趣:“咦,這石頭怎么都是白白的?”、“石頭是哪來的呢?”、“石頭可以用來……”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的談論起來,順著孩子們的興趣,思路,我決定帶孩子一起走進石頭的世界,探索石頭的秘密。活動的目的在于引導孩子接觸自然環境,感受自然界的奇妙,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和認知興趣,并在做做玩玩中體驗合作的樂趣。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2、培養幼兒尊重事實的科學態度,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3、通過觀察和實驗,了解石頭的多樣性(出處、特性),豐富地理知識。

【活動準備】

1、教學課件

2、實驗材料、用書同幼兒人數。

【活動重難點】

1、幼兒能說出三種石頭不一樣的現象。

2、教師對三種石頭產生不同現象后的反復引導。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幼兒介紹自己帶來的石頭。(幼兒互相介紹手中的石頭,鼓勵幼兒自由與同伴交流,說出自己的發現)

(二)基本部分

1、欣賞石頭風景圖

大千世界,有各種各樣的石頭,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石頭風景中吧!

2、提問、猜想、記錄

(1)提問:在大自然中,石頭成為美麗的風景,石頭又分為哪幾種,每種石頭又叫什么?

(幼兒討論)并且介紹石頭的正確名稱觀看課件,了解石頭名稱。

(2)猜想:

①你覺得三種石頭能夠漂浮在水面的是哪一種?

②你覺得三種石頭能寫字的是哪一種?

③你覺得三種石頭摸上去最光華的哪一種?

(3)紀錄:

幼兒把猜想記錄在《幼兒用書》的猜想表格中。

3、幼兒動手實驗,感知石頭的特性,

(1)把石灰石、鵝卵石和火山石放在手中,感受那個摸起來最光滑。

(2)用石灰石、鵝卵石和火山石在黑卡紙畫畫,哪個可以畫出來。

(3)把石灰石、鵝卵石和火山石放進水中,會發現哪個能浮起來。

(4)把自己發現記錄在《幼兒用書》的發現表格中(教師幫助幼兒認讀書中相應的正確答案)。

4、通過課件幫助幼兒了解石頭更多的用途。

石頭有這么多的秘密,小朋友們知道這些奇形怪狀的石頭有什么作用呢?根據幼兒所說,師利用課件展示相關圖片。如:石頭是一種很好的建筑材料,可用來蓋房子、造橋、鋪路……有些石頭經過工人叔叔加工成我們的日常用品,如石磨、茶幾和漂亮的工藝品石獅子、玉鐲、玉佩……

(1)一般的巖石、鵝卵石、大理石、花崗巖可用于鋪路、造橋、蓋房子等。

(2)玉石、紅藍寶石、鉆石是較為名貴的石頭,可以制作裝飾品。

(3)本地盛產的名石——壽山石,特別名貴,可做成工藝品。

(三)結束部分

石頭不但作用大,而且很好玩,利用教具,探索石頭的玩法,下面就讓我們伴隨著音樂跳起來吧!

(四)活動分享

打開《幼兒用書》本次活動欄中,交流自己的發現和收獲。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就在于,給幼兒提供了充足的實驗材料,孩子們能在動手的過程中感受三種石頭的不同特點,得到了最直接的經驗。同時,孩子們對試驗很感興趣,也很專注,因此獲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活動的不足之處就在于,幼兒在操作完以后,沒有把操作材料收拾好,而是直接放在了操作臺上,這樣不利于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因此,應當事先給孩子準備好小塑料筐或是小袋子,以便孩子在實驗結束后把實驗材料收拾好,然后再回座位討論實驗結果。

科學教案內容篇19

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學目的:1、知道四季的形成與地球的公轉、地軸的傾斜有關。2、能根據地球公轉的特征做模擬實驗,并做好記錄。3、在模擬實驗過程中能收集證據,并根據證據進行推理。4、從古代人們觀察四季中桿影的長短這一現象,推想四季的形成與地軸的傾斜有關。教學重點:四季的形成與地球的公轉、地軸的傾斜有關。教學難點:四季的形成與地球的公轉、地軸的傾斜有關。教學準備:地球儀,光源,小木棍(火柴或者大頭針),地球公轉、四季成因掛圖等。教學過程:一、引入學習:1、談話: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交替,循環往復。為什么一年有四季呢?四季是怎樣形成的?2、交流。二、探究四季的成因:1、古代人們是怎樣探究四季的形成的。(1)出示古人用立竿見影的方法來觀測四季:一年中,春秋季影子長短適中,夏季最短,冬季最長。(2)討論:為什么一年中影子長短不同?影子長短不同說明了什么?(3)小結:由于四季太陽高度不同,同一個物體在陽光下影子的長短就不一樣。太陽斜射,影子長,是冬季;太陽直射,影子短,是夏季;太陽高度適中,影子長短也適中,是春季和秋季。2、模擬實驗探究四季的成因(1)談話:我們知道,地球圍繞地軸自轉,地軸始終傾斜指向北極星方向。地球自轉的同時還圍繞太陽公轉,一年為一個周期。(2)模擬實驗:在地球儀上垂直豎一根標桿,在教室里放一盞燈當作太陽,讓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在a(春分)、b(夏至)、c(秋分)、d(東至)四個方位分別測量標桿影子的長短。(3)學生做模擬實驗,并在教科書p87頁的表格里做好記錄。(4)研討:在a、b、c、d四個方位測量的結果能不能判斷地球所在的季節?(5)討論:如果地軸不是傾斜的,還能看到這樣的現象嗎?(6)研討:一年中地球上同一個地方被陽光照射的情況會發生什么變化?地球上不同地區被陽光照射的情況有什么不同?當北半球是夏季的時候,南半球是什么季節?如果地軸不是傾斜的,而是垂直的,地球上還有四季嗎?三、小結:地球上為什么會形成四季?把我們的認識填寫在p87頁下的空格里。2、作業:課后收集關于地球運動和四季關系的資料,和全班同學交流。板書設計:為什么一年有四季地球公轉                                    地軸傾斜教學后記:

科學教案內容篇20

常見材料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運用多種感官和方法認識材料。

(2)能名對常見材料進行簡單分類。

知識與技能:

(1)認識一些常見的材料。

(2)知道材料有天然的,也有人造的。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人們為了滿足各種需求,在不斷研究、發明、生產新材料。

教學準備:

學生自備一些玩具。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二)自主學習:

1.檢查學生帶來的玩具。讓學生說說自己帶來的是什么玩具?

2.學生研究自己帶來的玩具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1)教師說說研究的要求。把各自帶來的玩具合在一起,研究它們是什么材料做成的?4人小組共同研究,將研究的結果記在P85的表格中。

(2)用同樣的方法研究教室里的物品以及你平時見過的物品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學生可以下位到教室里的各個角落去研究。

3.小組匯報。

鋼鐵、不銹鋼、塑料、木塊、布、玻璃、紙……

4.指導學生將自己發現的這些材料分類,分類的標準學生自定。

(三)課后作業。

課后研究家里的物品都是些什么東西做成的?

探訪蚯蚓的家

目標:

知道土壤的構成;能提出問題,初步選擇適合自己探究的問題;能運用多種方法觀察;愿意合作與交流,教育學生要珍愛生命。

準備:

蚯蚓、學校附近的土壤、放大鏡、小鏟子、透明杯子、塑料袋或紙袋、水等。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選擇問題

(1)引入活動。

教師課前捉幾條蚯蚓,上課時出示蚯蚓并提出問題:“認識這是什么嗎?”“蚯蚓的家在哪兒?”當學生回答出“土壤”之后,接著引導他們思考“關于土壤我們已經知道些什么?”根據回答我們可以了解他們的生活經驗,把握他們的學習起點,為后面的教學活動提供依據。

(2)提出問題和選擇適合自己研究的問題。

探究活動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我們還有哪些問題?”就是訓練學生成為敢提問、愛提問、會提問的孩子。學生在“問題銀行”里存入了許多問題,但不是每個問題都適合自己研究。接下來組織學生討論“怎樣選擇適合自己研究的問題”,并指導學生根據自己具備的條件選擇研究問題。教材中卡通任務的對話是為孩子提供一個引導。

第二課時探訪蚯蚓

(1)觀察土壤里面有什么。

關于土壤的問題只有“真刀真槍地”觀察和研究土壤才能得到解決。這一環節包括室外觀察和室內觀察兩個層次,旨在創設條件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和工具進行自主發現,以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教師可以在“材料超市”為他們準備一些材料,像放大鏡、小鏟子、紙袋等。要求學生要作好觀察記錄,這是收集事實的過程

(2)交流與總結。

結束觀察活動后,圍繞“通過觀察我們發現了什么?”進行交流,要引導學生把所有的發現都表達出來,以豐富事實資料。接著啟發學生概括總結出土壤的構成,這里要注意不要強求孩子們的語言十分嚴密十分科學,比如學生認為“土壤里有草根和腐爛的葉子”就可以,腐殖質的概念對他們來講太抽象了。總之,教師不要代替他們作出結論。

(3)最后,進一步引導學生把在觀察活動中所發現的新問題存入“問題銀行”,并選擇適合自己研究的問題。這樣通過引導學生開展后續研究活動,不僅為下面的教學創造條件,而且能夠保護學生探究自然的興趣,增長才干。

混合與分離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目標

?食鹽溶解于水的變化過程是一個可逆的過程。

科學探究目標

?使用過濾裝置,分離食鹽、沙和水的混合物。

?初步經歷探究性實驗“食鹽從濃鹽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動。

科學態度目標

?嘗試多角度、多方式認識物體,有積極的探究興趣。

?形成細致、客觀地觀察的態度。

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

?意識到溶解在人們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和重要性。

?了解使用簡單工具可以使我們的生活更便利。

【教學重難點】

重點:利用過濾裝置分離食鹽和沙。

難點:利用蒸發的方法分離食鹽和水。

【教學準備】

為學生準備:學生活動手冊、一份沙和食鹽的混合物、篩子、濾紙、燒杯、放大鏡、玻璃棒、清水、蒸發皿、三腳架、酒精燈、鐵架臺、火柴。

教師準備:班級記錄表、教學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聚焦

1.實物投影:一份沙和食鹽混合物。(也可使用課件中的食鹽與沙混合物圖片)

談話:昨天老師在整理實驗物品的時候,不小心將沙子和食鹽混在了一起,你們有什么方法可以幫助老師把它們分離開來嗎?

2.設計意圖:創設情境,直接導入,使研究的問題直觀、清晰,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

二、探索

(一)活動一:觀察食鹽和沙的混合物

1.活動要求:

(1)每個小組一份食鹽和沙的混合物,觀察混合物,討論什么是食鹽,什么是沙,并填寫活動手冊。

(2)給每個小組一個篩子,試試使用篩子分離沙和食鹽。

2.學生匯報觀察到的食鹽和沙的特點,和用篩子分離食鹽和沙的結果。

3.提問:用篩子無法將沙和食鹽分離開來,原因是什么?

4.小結:由于兩者的顆粒大小太接近,無法用篩子分離它們。我們需要思考用其他方法將它們分離開來。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沙和食鹽的顆粒大小,并嘗試用篩子分離它們,實驗之后卻發現無法用篩子分離食鹽和沙,因為兩者的顆粒大小非常接近。引導學生思考利用溶解的方法,將食鹽變成更小的微粒,再進行分離。

(二)活動二:用水分離食鹽和沙

1.討論:將混合物放入水中后,我們可以怎樣操作?要注意些什么?用什么方法能夠將沙分離出來。

2.介紹過濾方法和過濾裝置(濾紙和燒杯)。

3.教師小結實驗方法和注意事項。課件出示:

(1)將混合物放入杯中,加入清水并攪拌,直到食鹽完全溶解。

(2)將杯中的混合物,慢慢分次倒入濾紙過濾,將沙分離出來。

4.教師分發材料,小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5.研討:

(1)在濾紙上觀察到了什么?杯子中的液體是什么?

(2)我們是怎樣將沙和食鹽分離的?

(3)水在分離過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從增加水量的角度,思考溶液的變化,通過溶解和過濾的方法,分離出沙,并學會使用這個方法來分離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質。

(三)活動三:分離食鹽和水

1.談話:我們已經成功地將沙分離出來,過濾后的這一杯液體是食鹽水,如果把這一杯鹽水放在陽臺上,讓杯中的水慢慢蒸發,你們覺得在水蒸發的過程中已經溶解的食鹽會有什么變化?你能解釋這種現象嗎?

2.提問:如果杯中的水全部蒸發,原先溶解在杯中的食鹽會怎樣呢?

3.談話:你能不能想出一個辦法,在較短的時間內,分離出溶解在水里的食鹽呢?

4.學生討論實驗方案。

5.分組匯報實驗方案。(學生匯報時可能提到讓溶液自然蒸發;用過濾的方法;用酒精燈加熱溶液,讓水蒸發分離出食鹽等方法,教師評價每種方法的利弊。)

6.課件出示:

(1)介紹蒸發裝置:酒精燈、三角架、蒸發皿。

(2)學習酒精燈的構造、火焰的組成和安全使用方法。

7.教師小結實驗方法和注意事項。課件出示:

(1)將10mL左右的鹽水溶液倒入蒸發皿中。

(2)邊加熱,邊攪拌。

(3)當有白色顆粒出現時,熄滅火焰,用余溫將白色顆粒慢慢烘干。

注意事項:

①使用酒精燈時要注意安全。

②加熱后的蒸發皿、三腳架很燙,不要觸摸。

8.教師分發材料,小組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9.研討:

(1)蒸發得到的白色顆粒是鹽嗎?有什么方法證明?

(2)用放大鏡觀察蒸發皿中的白色顆粒,與食鹽顆粒比較,他們的大小、顏色、形狀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食鹽和水是怎樣分離的?

(4)分離后的水到哪里去了?

設計意圖:通過使用蒸發的方法,發現食鹽溶解于水的變化過程是一個可逆的過程。從而學習分離溶解在水中的物質。

三、拓展

出示木屑和鐵屑混合物圖片。

工匠在制造產品的時候,產生了很多木屑和鐵屑,而且它們混在了一起,工匠想回收鐵屑加工成其他的鐵制品,你有什么方法可以分離出鐵屑呢?

設計意圖:科學學習的目的在于從生活中來,又回到生活中去,將學到的知識遷移運用并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學會了運用過濾的方法分離不能溶于水中的物質,也學會了用蒸發的方法將溶于水中的物質重新分離出來。

86798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尊享蟹太太美味,大闸蟹礼卡|礼券|礼盒在线预订-蟹太太官网 | 浙江美尔凯特智能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 北京自然绿环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业生产【洗车机_加油站洗车机-全自动洗车机】 | 齿辊分级破碎机,高低压压球机,立式双动力磨粉机-郑州长城冶金设备有限公司 | 「钾冰晶石」氟铝酸钾_冰晶石_氟铝酸钠「价格用途」-亚铝氟化物厂家 | 全屋整木定制-橱柜,家具定制-四川峨眉山龙马木业有限公司 | 抓斗式清污机|螺杆式|卷扬式启闭机|底轴驱动钢坝|污水处理闸门-方源水利机械 | 代理记账_免费注册公司_营业执照代办_资质代办-【乐财汇】 | 汽车水泵_汽车水泵厂家-瑞安市骏迪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 石膏基自流平砂浆厂家-高强石膏基保温隔声自流平-轻质抹灰石膏粉砂浆批发-永康市汇利建设有限公司 | 威海防火彩钢板,威海岩棉复合板,威海彩钢瓦-文登区九龙岩棉复合板厂 | 中空玻璃生产线,玻璃加工设备,全自动封胶线,铝条折弯机,双组份打胶机,丁基胶/卧式/立式全自动涂布机,玻璃设备-山东昌盛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 山东柳店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板材品牌-中国胶合板行业十大品牌-环保板材-上海声达板材 | 手持式线材张力计-套帽式风量罩-深圳市欧亚精密仪器有限公司 | 胀套-锁紧盘-风电锁紧盘-蛇形联轴器「厂家」-瑞安市宝德隆机械配件有限公司 | 细砂提取机,隔膜板框泥浆污泥压滤机,螺旋洗砂机设备,轮式洗砂机械,机制砂,圆锥颚式反击式破碎机,振动筛,滚筒筛,喂料机- 上海重睿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 氧氮氢联合测定仪-联测仪-氧氮氢元素分析仪-江苏品彦光电 | 黄石东方妇产医院_黄石妇科医院哪家好_黄石无痛人流医院 | 布袋除尘器|除尘器设备|除尘布袋|除尘设备_诺和环保设备 | 辐射仪|辐射检测仪|辐射巡测仪|个人剂量报警仪|表面污染检测仪|辐射报警仪|辐射防护网 | 六维力传感器_三维力传感器_二维力传感器-南京神源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BAUER减速机|ROSSI-MERSEN熔断器-APTECH调压阀-上海爱泽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 龙门加工中心-数控龙门加工中心厂家价格-山东海特数控机床有限公司_龙门加工中心-数控龙门加工中心厂家价格-山东海特数控机床有限公司 | 欧版反击式破碎机-欧版反击破-矿山石料破碎生产线-青州奥凯诺机械 | 混合反应量热仪-高温高压量热仪-微机差热分析仪DTA|凯璞百科 | 亚洲工业智能制造领域专业门户网站 - 亚洲自动化与机器人网 | 空气能采暖,热泵烘干机,空气源热水机组|设备|厂家,东莞高温热泵_正旭新能源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_久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不卡_亚洲欧洲美洲无码精品AV_精品一区美女视频_日韩黄色性爱一级视频_日本五十路人妻斩_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4_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二三四区_国产小萍萍挤奶喷奶水_亚洲另类精品无码在线一区 | 无缝钢管-聊城无缝钢管-小口径无缝钢管-大口径无缝钢管 - 聊城宽达钢管有限公司 | 咖啡加盟-咖啡店加盟-咖啡西餐厅加盟-塞纳左岸咖啡西餐厅官网 | 上海办公室装修,办公楼装修设计,办公空间设计,企业展厅设计_写艺装饰公司 | 胜为光纤光缆_光纤跳线_单模尾纤_光纤收发器_ODF光纤配线架厂家直销_北京睿创胜为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睿创胜为科技有限公司 | 烽火安全网_加密软件、神盾软件官网 | 工业胀紧套_万向节联轴器_链条-规格齐全-型号选购-非标订做-厂家批发价格-上海乙谛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工控机,嵌入式主板,工业主板,arm主板,图像采集卡,poe网卡,朗锐智科 | 高铝轻质保温砖_刚玉莫来石砖厂家_轻质耐火砖价格 | 伊卡洛斯软装首页-电动窗帘,别墅窗帘,定制窗帘,江浙沪1000+别墅窗帘案例 | MVE振动电机_MVE震动电机_MVE卧式振打电机-河南新乡德诚生产厂家 | 水冷散热器_水冷电子散热器_大功率散热器_水冷板散热器厂家-河源市恒光辉散热器有限公司 | 清洁设备_洗地机/扫地机厂家_全自动洗地机_橙犀清洁设备官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