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案模板_中学教师优秀教案_高中教学设计模板_教育巴巴

教育巴巴 > 教學設計 >

初中語文教案全集

時間: 新華 教學設計

編寫教案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優秀的初中語文教案全集應該是怎樣的?快來學習初中語文教案全集的撰寫技巧,跟著小編一起來參考!

初中語文教案全集篇1

一、教學目標

1.積累常見的文言基礎知識,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反復誦讀本文,了解文章大意,分析刻畫形象的方法,培養學生多元化理解文章寓意的能力。

3.認識狼的本性,懂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積累常見的文言基礎知識。分析刻畫形象的方法。

教學難點:認識狼的本性,懂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三、教學方法

朗誦法;討論法;多媒體輔助法;角色扮演法。

四、教學過程

(一)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郭沫若曾寫了一副對聯稱贊一位文學家,對聯是:“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這位文學家是蒲松齡。寫出了赫赫有名的《聊齋志異》,里面的很多故事寓意深刻,引人深思,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狼》,看看一個跟狼有關的故事能給我們帶來什么樣的啟示。

(二)初讀課文,理解文章大意

1.根據課前預習,出聲誦讀課文(注意:朗讀的停頓、語調等),糾正讀音。

2.多媒體出示本課的文言基礎知識,檢測學生的預習情況,積累常見的文言文常識。

(比如:止:通“只”,僅有。顧:回頭看,這里指往旁邊看。乃:副詞,于是,就。)

3.再讀課文,疏通文意,概括文章大意。

(明確:描寫了一個屠夫在回家的路上遇到兩狼的追趕,投骨不成,只能殺死兩只狼的故事。)

(三)小組合作,深入研讀。

分小組對下列問題進行討論:

1.屠夫,是一個怎樣的人?作者運用了什么手法刻畫人物形象的?

明確:(1)屠夫:是一個有勇有謀,敢于斗爭、善于斗爭的人。(2)運用了心理與動作描寫的方法。“懼——投骨避狼”;“大窘——骨盡狼仍從”;“恐——前后受其敵”;“悟——刀劈兩狼”。

2.狼,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作者怎么塑造的?

明確:(1)貪婪、兇惡、狡詐陰險、十分愚蠢的形象。(2)運用了神態與動作描寫的方法。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將狼饞涎欲滴想吃人的綠眼睛刻畫出來;寫狼的“假寐”,運用“犬坐于前”的生動比喻,并進行了“目似瞑,意暇甚”的形象描繪,把狼的狡猾神態刻畫得活靈活現。

3.“狼”很明顯運用了比喻的手法,你覺得比喻的是什么?

明確:根據對《聊齋志異》的了解,狼諷喻的是當時社會像狼一樣的惡人、惡勢力。

(四)拓展延伸

1.分段朗讀課文,想一想本文的寓意是什么?

沖刺:對豺狼不能抱有幻想,不能怯懦退縮,只能勇敢機智地把它們殺死.

對付野獸必須如此,對付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困難也必須如此。要敢于斗爭和堅持,取得勝利。

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要勇敢地面對,勇敢機智地進行斗爭;因為退縮,忍讓是沒有出路的。

一切像狼一樣的惡人,都是以害人始害己終,自取滅亡。

諷喻像狼一樣的惡人,無論怎樣狡猾奸詐,最終都會失敗。

2.角色扮演。

(五)小結作業

小結:這節課,我們學了《狼》,進一步了解了蒲松齡作品風格。從中知道了:對豺狼一樣的惡人,我們不能心存幻想,應該善于應對,勇敢斗爭。

作業:寫一篇關于動物的故事,寫出其中的寓意或者你的感受。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寓意深刻的文言文,篇幅雖短,知識點卻十分密集,故事性強,思想深刻。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積累常見文言基礎知識。在深入研讀中,解讀刻畫人物的方法,理解文章深刻的內涵。在角色扮演中,進一步揣摩人物內心的想法。

初中語文教案全集篇2

教案示例

一、教學目標

(-)知識教學點

l.正確理解文中的難詞、難句,了解文意。

2.進一步體會文言虛詞“也”“而”的作用。

3.鞏固對“駢散結合”句式特點的理解。

(二)能力訓練點

1.引時學生反復誦讀、感受優美的語言,力求熟讀成誦。

2.扣住“文眼”認真思考,理解文章主旨。

3.引導學生發揮想像,再現美文的意境,由此體會文章所構造的優美意境。

(三)德育滲透點

讓學生懂得并學會在受到挫折不幸時,應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具有曠達的情懷。

(四)美育滲透點

引導學生感受本文流暢婉轉,抑揚錯落的語言風格,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語音。

二、學法引導

本文的語言代美,適于反復誦讀,在誦讀中體會語氣、語調,再現文章所構造的優美意境。主旨的理解,要通過找關鍵句,分析作者情感脈絡來完成。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l.正確理解文章意思,體會本文婉轉化美的語言特點,欣賞作者構造的優美意境,這一學習重點,主要在反復誦讀中感悟。

2.理解作者在文中,寫“醉”是表象,寫“樂”是實質,以“醉”寫“樂”的用意,是學習的難點,教師作適當分析后領會。

3.歐陽修的“山水之樂”,為什么不是他消沉墮落的表現,而是他曠達情懷,積極的“與民同樂”的思想的體現?這一疑點需要教師聯系作者寫作背景,作此補充介紹,分析來解決。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錄音機,投影儀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1.學生利用工具書,書下注釋,自學文章,讀懂文意。

2.教師介紹“而”“也”在文中的作用,它們在表達語氣,情感方面的幾種情形,指導誦讀,體會意境。

3.教師設計思考題,幫助學生理解“難點”消除“疑點”。

七、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了解文章,感受精美的語言,感悟優美的意境,理解文章主旨

(二)整體感知

歐陽修早年曾協助范仲淹(北宋仁宗時任參知政事,相當于副宰相)革新政治,觸動了保守派大官僚們的利益,遭到嫉恨,被貶滁州。這篇文章是他任滁州太守時寫的。他仕途坎坷,有志難伸,于是寄情于山水,與民同樂。他雖被貶滴,卻不消沉,他把滁州治理得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安樂。他自號“醉翁”文中多次提到“醉”字,其實“醉”是表象,“樂”是實質。他的志趣,不只是在山水之間,更是在一州人民,他是因百姓的生活安樂而樂。他始終是清醒而自豪的。

(三)教學過程

1.由對成語“醉翁之意不在酒”的介語,引入課文。

2.學生自學課文,利用工具書,書下注釋,了解文章大意。疑難字、詞、句提出來,同學討論,明確。

3.指導誦讀

(1)聽朗讀錄音,學生輕聲跟讀。

(2)教師介紹“也”“而”在文中的用法,在此基礎上,學生反復朗讀,體會本文的語言美、意境美。

先引導學生完成課后練習一的朗讀訓練,提高對文言虛詞“也”、“而”的認識,接著朗讀全文,要求邊讀邊揣摩語氣。

本文共用21個“也”字,語氣不盡相同,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1)陳述(用于描述景物)

(2)肯定(用于介紹人名)(3)感嘆(用于直抒胸臆)。若將本文細加揣摩,描述景物之

“也”,應有陶醉語氣,介紹人名之“也”,應是得意語氣。《朱子語類》卷三十九載,歐文公多是修改到妙處,頃有人買得他《醉翁亭記》原稿,初說,“滁州四面有山”凡數十字,末后改定,只曰:“環滁皆山也”五字而已。原說是陳述句,改句則陳述中有感嘆,有陶醉山水間之意。又如“作亭者誰?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誰?太守自謂也”,其實是暗示命名的深意,也表達了作者得意的心情,若將它改為“作亭者山之僧智仙,名之者太守”上述的意味則消失殆盡了。

本文還用了25個“而”字,讀時要分辨輕重,凡表示轉折或遞進意味的,都要重讀。凡連接詞語而有調整節奏作用的,則可輕讀。

朗讀時還要注意駢散結合的特點,注意節奏的緩急,語調的高低。

4.思考下列問題(投影),理想文章主旨。

本文以“醉”“樂”二字提摯全篇。“醉”是事物的現象;“樂”是事物的本質。“醉”“樂”二字都是借“醉翁亭”說出,全文脈絡十分清楚,試根據你的理解填空:

(1)開頭一段介紹了醉翁亭,它包含兩個銜接得十分自然的層次;前一層介紹;后一層介紹,其中跟文章脈絡關系最為密切的是“”這句話。

(答案:(l)開頭一句話含兩個層次:前一層次介紹醉翁亭的環境美;后一層次介紹醉翁亭的得名,其中跟文章脈絡關系最為密切的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中間兩段描寫醉翁亭的景色,也可以分兩層;第一層寫,先用“”一詞領起,后用“”總收一筆。第二層寫,先用“”一詞表示這一層的內容跟前一層是并列的,然后依次寫了、、和四項內容。這四項內容是為結尾“”三個字作鋪墊,又以“太守醉”一句照應第一段“”這句話。

(答案:(2)中間兩段描寫醉翁亭的游樂,也可以分為兩層:第一層寫山間朝暮四季不同景色之樂,先用“若夫”一詞領起,后用:“朝而往,暮而歸,四時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也”總收一筆。第二層寫太守眾賓、游人之樂,先用“至于”一詞表示這一層的內容路前一層是并列的,然后依次寫了滁人游、太守宴、眾賓歡、太守醉四項內容。這四項內容是為結尾“太守醉”三個字作鋪墊,又以“太守醉”一句照應第一段“太守與客來飲于此,飲少輒醉,而年又最高,故自號曰醉翁也”這句話。)

(3)結尾部分也可以分為兩層,第一層寫,第二層寫,這兩層中間用“”一詞表示語意的轉換。結尾部分用“”這句話,把“醉”和“樂”統一起來,點明了全文的主旨。

(答案:(3)結尾部分也可分為兩層:第一層寫宴會散、賓客歸、禽鳥樂的情景:第二層寫人“不知太守之樂其樂”,這兩層中間用“然而”一詞表示語意的轉換。結尾部分用“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這句話,把“醉”與“樂”統一起來,點明了全文的主旨。

5.教師小結

第一段寫醉翁亭的自然環境和命名緣由。解釋“醉翁”及“醉”的意義時轉入對寫山水之愛,點出“樂”字。

第二段寫山間朝暮和四季的景色。仍點“樂”字。

第三段寫滁人、賓客、太守游山的情形。仍與“樂”有關。

第四段寫宴罷歸去情形,并點出作者名姓,仍點到“樂”而“樂”中又嵌入兩上“不知”暗示作者心曲。

由此縱觀全文,“樂”字貫穿全篇始終,“樂”是全篇“文眼”,主旨之所在。

(四)總結、拓展

本文通過對醉翁亭秀麗風光的描寫和對游人之樂的敘述,表達了作者對美好山川的熱愛和與民同樂的情懷,抒發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愁懷的復雜感情。寫景和抒情相結合,文字簡練而生動句式錯落有致。

文中“山水之樂”不能看作是作者消沉墮落的表現。因為,本文描摹山水,抒寫游宴,看似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挫折后的沉淪表現,實質上,作者筆下如此美妙的勝景,抒發的自得其樂的陶醉之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勝景、享樂折射出來的是作者治滁的政績,是積極從政的結果,是“與民同樂”的積極思想。

(五)布置作業

誦讀課文,熟讀優美的寫景佳句。

(六)板書設計

初中語文教案全集篇3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學習文章多角度寫景、借景抒情等寫作手法。

[能力目標]:

1、能夠有節奏、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學生朗讀能力;

2、引導學生品味文章畫面的精美,語言的精練,優美的意境,培養學生初步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標]:

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感受作品優美的意境,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學習文章多角度寫景、借景抒情等寫作手法。

三、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優美的意境。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教學導入

集體背誦《三峽》后,教師導入:同學們,學習了《三峽》這篇課文后,我們領略到了三峽的奔放之美、清幽之美以及凄婉之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山水美文《答謝中書書》,再一次感受中華大地如詩如畫般的美景。

(二)、明確教學目標

多媒體展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學生齊讀。

(三)、朗讀訓練

1、多媒體配音示范朗讀(教師提示學生注意朗讀節奏,語調,感情等);

2、自讀課文,提示學生注意模仿朗讀的節奏、語調、感情等;

4、分兩大組進行朗讀比賽;教師做出評價;

5、全班齊讀;

(四)、文本解讀

1、自主學習,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幻燈片出示問題)

教師提示: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思考:

(1)、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內容,請用一個詞來概括?

(2)、文章可以分為幾層?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各層層意?

(3)、文章是按照怎樣的結構來布局的?

2、合作、探究學習,感悟文章之美。

1)、感受文章的畫面美(幻燈片出示問題)

教師提示:默讀課文,邊讀邊思考以下問題:

(1)、文中一共描繪了幾幅風景圖畫?結合課文內容,給每一幅風景圖畫取名。

(教師舉例,如:高峰入云圖)

(2)、根據課文內容,想像文中的畫面,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這些畫面。

2)、感受文章的意境美(幻燈片出示問題)

(1)、課文中作者給我們描繪了優美的意境。細細品味文中寫景部分,分析文章的意境美主要體現在哪些地方?

(2)、作者是從哪些角度來寫山川之美的?

3)、感受文章的語言美(幻燈片出示問題)

文章語言清新凝練,言簡意賅,極富特色。細讀課文,找出課文中你認為寫得好的詞語,并說一說,好在哪里?

(例如:我認為“高峰入云”,這一句中的“入云”一詞用得很好。因為它寫出了山高聳挺拔的特點。而且“入”字把靜止的山給寫活了,顯得生動形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品味:“見底、亂(“亂”可不可以用“齊”來替代)、躍、實是”等詞語。

4)、感受文章的人情美(幻燈片出示問題)

文章主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3、質疑問難:

你在學習本文的過程中,還存在哪些你不理解的問題,請大膽的提出來?大家一起來討論解決。(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師生共同討論釋疑)

七、知識遷移:

1、教師提示:這篇課文不僅景美情真,語言凝練,而且在寫作方面給了我們不少啟發。請同學們回顧一下,這篇課文在寫作方面有哪些方法值得我們去借鑒呢?(學生歸納,教師板書)

2、練筆:教師播放一段有關長城的視頻影象,要求學生運用多角度寫景、寓情于景的方法寫一段文字。

3、朗讀學生作品。

八、小結

同學們:孔子曾經說過:仁者樂山,智者樂水。古今仁人智士用他們膾炙人口的文章寫盡了山川草木的秀色,讓我們去品味,讓我們去感懷。其實,大自然無時無刻不在用它那多姿多彩和真切自然的靈性感染著我們,只要我們用明亮的大眼睛,用寬廣的胸懷去發現,去感悟自然,感受生活。我們的陽光將會變得更加燦爛,我們的生活將會變得無限的美好。

九、作業

1、背誦課文;

2、完成題組訓練;

十、板書設計:

結構嚴謹:總分總

俯仰結合

多角度寫景:動靜結合

視聽結合

借景抒情:熱愛自然之情,歸隱山林之趣

初中語文教案全集篇4

教學目標

1、學習演講稿中顯示了作者嚴密的邏輯和睿智的思想。

2、理解文章內容,學習居里夫人的高貴品質。

教學重點、難點

1、誠摯的感情,睿智的思想。

2、短小精悍,結構嚴謹。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借助多媒體播放介紹居里夫人生平事跡的資料片,讓學生了解居里夫人的事跡。

介紹居里夫人。

瑪麗居里(1867—1934),法藉波蘭物理學家、化學家。生于華沙。1891年進巴黎大學深造,1893年參加李普曼實驗室工作。1895年與比埃爾居里結婚。夫婦共同研究放射性元素。1903年,她與居里、貝可勒爾共獲諾貝爾物理學獎。1911年獲諾貝爾化學獎。著有《同位素及其組成》、《論放射性》等。

這篇文章的作者是德國科學家、思想家愛因斯坦。他曾獲諾貝爾物理學獎。被認為是上世紀最杰出的科學家。本文是作者在1935年11月23日在紐約羅里奇博物館舉行的居里夫人悼念會上的演講。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討論、交流,理清文章思路。

明確:

全文共四段,可分成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全文中心論點,闡述人品與才智的關系,高度贊揚居里夫人的人品比才智更加出色。

第二部分(第2~3段),具體闡述居里夫人的人格、品德、力量的熱忱。這是全文的主體部分。

第三部分(第4段)指出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的現實意義。

全文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提出論點,第二部分是具體闡述,第三部分是結論。這三部分緊密聯系,融成一體。

三、學習第一部分

思考:第一段文字由三句話組成,這三句話有何特點?對表現居里夫人的品質起著怎樣的作用?

明確:

第一句:“在像居里夫人這樣一位崇高人物結束她的一生的時候,我們不要僅僅滿足于回憶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已經作出的貢獻”。這句話至少有三層意思:

一、居里夫人是一位崇高人物;

二、她已去世;

三、對她的悼念不能僅僅只回憶她的工作成果,還有更值得回憶的東西。

文章的第二句話就緊接著說:“第一流人物對于時代和歷史進程的意義,其道德品質方面,也許比單純的才智成就方面還要大。”這里通過比較法,強調了居里夫人有道德品質方面對于時代和歷史的意義。第三句強調“才智”取決于品格的程度,也遠遠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因為“才智”也需要堅強的意志和不屈的的精神來支撐。這段文字由三句話組成,這三句在意思上層層遞進,一句比一句深入,突出了居里夫人在道德品質方面的光輝榜樣。

四、學習第二部分

朗讀第二段。結合自己了解的居里夫人的事例,說說作者闡述居里夫人怎樣的人格、品德和力量?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居里夫婦是鐳的發現者,鐳可以用來治療癌癥,具有很高的商業用途。有人建議他們申請專利權,這會給他們帶來巨大的財富。但居里夫人認為利用科學發明來圖利,“這是違反科學精神的。”她與居里毫無保留地向世界公布了鐳的研究成果,這一事例,充分表明了居里夫人“人格的偉大”,具體指“她的意志的純潔,她的律已之嚴,她的客觀,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斷”。

鐳的發現和應用,使居里夫人成為聞名世界的大科學家。她成了法國科學院的第一位女院士、巴黎大學的第一位女教授。她一生中有7個國家24次授予她獎金和獎章,擔任了25個國家的100多個榮譽職位。在榮譽面前,居里夫人虛懷若谷。表現居里夫人的崇高品德,即:她在任何時候都意識到自己是社會的公仆,她的極端的謙虛,永遠不給自滿留下任何余地。

居里夫人出生在波蘭,當時她的祖國正在沙皇俄國的鐵蹄下呻吟。她后來在巴黎上大學生活也非常艱苦。后來居里突然被馬車撞,這給她的打擊更為嚴重。祖國的不幸,家庭的不幸,使“她的心情總是抑郁的”。這種抑郁,就會使她的外貌嚴肅,甚至使人誤解。這并不影響她走自己的路。居里夫人的“毫不妥協”、“極端頑強”表現為她為探求科學秘密而奮不顧身、百折不撓的精神。

朗讀第三段,概括大意。

明確:

第三段照應了第一段的第三句話,贊頌居里夫人的熱忱和頑強:“不僅是靠著大膽的直覺,而且也靠著難以想像的極端困難情況下工作的熱忱和頑強,這樣的困難,在實驗科學的歷史中是罕見的。”居里夫人一生最偉大的科學功績是“證明放射性元素的存在并把它們分離出來。”

五、學習第三部分

明確:結尾這段文字,高度評價了居里夫人的品格和作風,指出居里夫人的品格和作風對歐洲未來的重要性,希望歐洲知識分子為了歐洲的未來向居里夫人學習。愛因斯坦本人也是繼承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的最好實踐者。這一段照應第一段的第二句話。

六、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探究活動

1、文章一開頭就指出:“在像居里夫人這樣一位崇高人物結束她的一生的時候,我們不要僅僅滿足于回憶她的工作成果對人類已經作出的貢獻。”那么,本文是著重從哪一方面來悼念居里夫人,并具體論述了哪些內容呢?試根據課文作出回答。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從人格、品德、力量、熱忱、意義等方面來悼念居里夫人。

人格:具體指“她的意志的純潔,她的律已之嚴,她的客觀,她的公正不阿的判斷。”

品德:她在任何時候都意識到自己是社會的公仆,她極端謙虛,永遠不給自滿留下任何余地。

力量:一旦她認識到某一道路是正確的,她就毫不妥協地并且極端頑強地堅持走下去。

熱忱:不僅是靠著大膽的直覺,而且也靠著在難以想像的極端困難情況下工作的熱忱和頑強。

意義: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歐洲的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一個比較光明的未來。

2、閱讀下面兩句話,回答后面的問題。

⑴即使是后者,它們取決于品格的程度,也遠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

⑵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只要有一小部分存在于歐洲的知識分子中間,歐洲就會面臨一個比較光明的未來。

采用“即使……也……”“哪怕……”這樣的句式對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什么作用?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即使……也……”“哪怕……”這樣的句式表示讓步關系。在偏句里用“即使”“哪怕”引出一層說話人認為是達到了某種極限的情況作為讓步的條件,來強調和突出正句的意思。與“即使”“哪怕”相呼應的關聯詞有“也、都、總、還”等。這樣的句式先退一步,再進兩步,強化了肯定的語氣,充分突出了優秀品質的意義。

第一句,強調和突出了“它們取決于品格的程度,也遠超過通常所認為的那樣”,偏句中的后者指的是“單純的才智成就”,連才智方面的成就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優秀品格,這還不表明優秀品格的意義嗎?這句中的“即使”后面引出的是已經出現或存在的實際情況,這種讓步不帶假設性。

第二句退一步講“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哪怕被繼承很少很少(一小部分),也對歐洲的未來具有重要意義。這也充分表明優秀品德是改造社會的重要因素。這句中的“哪怕”后面引出的是尚未出現的情況。這種讓步帶有假設性、預見性。

二、小結

本文作者深切懷念了與居里夫人長達20年崇高而真摯的友誼,高度贊頌了居里夫人的高貴品質,指出她所具有的人格力量遠勝于才智,呼吁歐洲科學家繼承居里夫人的“品德力量和熱忱”。

初中語文教案全集篇5

【學習目標】

1.感受夏天的特點。

2.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3.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感受語言的魅力。

【學習重難點】

1.體會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重點)

2.體會文章生動準確的語言特點,感受語言的魅力。(難點)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在這一單元中,作者帶我們走進了多彩的四季,有《春》《濟南的冬天》。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新的關于寫夏的文章,好,現在就讓我們隨著__走進《夏》,去感受夏的獨特魅力!

二、自主預習

1.走近作者

__,山西霍州人,是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曾榮獲全國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多種獎項榮譽稱號。

2.了解背景

__先生筆端的夏是他作為中央報紙的記者多年駐節在黃河流域所親密接觸的夏。這凝重厚實的黃土地,哺育了我們的民族,潤澤了中華數千年的燦爛文明,所以,他把黃土地之夏,作為自己縱情禮贊的典型觀照物,使夏不僅有其熟悉生活的意味,而且也具有更深層次的象征和形象上的寓意。在詩人作家筆下,夏并不是一個受到青睞的季節。__同志卻敢于履新涉奇,從人所寡言處言之,“大聲贊美這個春與秋之間的黃金的夏季”。

3.重點字音

主宰(zǎi)積蓄(xù)澹澹(dàn)

黛色(dài)匍匐(púfú)貯藏(zhù)

迸發(bèng)遺憾(hàn)芊芊(qiānqiān)

磅礴(pángbó)閑情逸致(yì)輕飛曼舞(màn)

4.解釋詞語

芊芊:草木茂盛。

磅礴:(氣勢)盛大。

黛色:青黑色。

匍匐:爬行。

主宰:主管,統治。

靈秀:秀美。

終極:最終,最后。

春華秋實:春天開放,秋天結果。

迸發:由內而外地突然發出。

細滋慢長:細細滋生,慢慢長成。

融融:形容暖和。

澹澹:蕩漾的樣子。

閑情逸致:閑適安逸的興致情趣。

5.初讀課文,思考問題。

作者說夏的色彩是金黃的,為什么?

明確:作者如是說的原因是,夏正當春華秋實之間,自然應了這中性的黃色——收獲之已有而希望還未盡,正是一個承前啟后、生命交替的旺季。夏天麥子熟透了,金色主宰世界上的一切,代表著金黃的色彩。

三、合作探究

(一)整體感知

作者和不少歷代文人不同,與“有閑情逸致的人”也有所不同,他喜歡夏天。請說說原因。

明確:課文抒發的是對“緊張、熱烈、急促的旋律”的贊美,和對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農人的謳歌,表達的正是作者對這種充滿激情的火熱生活的向往之情。

(二)寫法探究

本文善于運用對比的手法使事物的特征更鮮明,請舉例說明。

明確:第2自然段中用春天的景物和夏天的景物對比,寫出了從春到夏的過程。又如第5自然段中“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與“苦澀的汗水”對比,強調了作者寫夏天的原因,在于歌頌勞動,贊美辛勤勞作的農民。

(三)揣摩語言

文中贊美了夏的人勤、景美,而且這篇文章在語言上也很美,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的運用使句子富有表現力。找出課文中你認為精彩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各三至五個),品味它們的表達效果。

明確:

1.先看比喻句:

(1)“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一樣”,具有視覺效果,應合開篇第一句話,以突出夏天“緊張、熱烈、急促”的特點。本來這些“特點”是抽象的,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為具象了。

(2)“林帶上的淡淡綠煙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長墻”,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們常見的“長墻”喻“綠煙”,更加直觀。

(3)“像海浪涌著一艘艘的艦船”,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車”,它們在麥浪中行駛,讓人產生幻覺,像是“艦船”,表明了麥浪如金色的海洋一般。

2.再看擬人句:

(1)“輕飛曼舞的蜂蝶不見了”,“曼舞”是想象,用了擬人寫法,想象蜂蝶優美的舞姿,很生動。

(2)“那朝天舉著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進的瓜秧”,寫兩種作物用了兩個形象的動作,像描寫人一樣,很有趣味。

(3)“這時她們……向秋的終點作著最后的沖刺”,這些農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來是比較抽象的,這里用人的跑步沖刺來形容,化抽象為形象。

四、板書設計

夏總特點:緊張熱烈急促

景(美)

人(勤)贊美夏天

贊美自然

贊美農民

贊美生活

五、課外拓展

“春之色為冷的綠,如碧波,如嫩竹,貯滿希望之情;秋之色為熱的赤,如夕陽,如紅葉,標志著事物的終極。”請你發揮想象,寫幾筆“夏之色”“冬之色”。

示例:夏之色為火的紅,如太陽,如辣椒,昭示著旺盛的生命。

夏之色為濃的綠,如樹葉,如勁草,展示著美麗的青春。

冬之色為冷的白,如冰雪,如白云,孕育著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舊生命的終結。

初中語文教案全集篇6

一、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積累文言知識。熟讀全文,梳理文章結構思路。

2.通過品析文中詞句,了解文章大意,理解“靜”的重要性。

3.體會作者對兒子的深切教誨,以及文章中蘊含的哲理。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積累文中的重點字詞和文言知識,理解文章內容。

難點:結合作者生平,體會文章主旨,思考其現實意義。

三、教學方法

批注式閱讀法;談話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丞相名垂汗簡青,書臺猶在誰復登”“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漢賊明大義,赤心貫蒼穹”……千古良相諸葛亮不但是陸游、文天祥筆下的精英忠魂,更是后人眼中的智慧化身。他一生立志“興復漢室,還于舊都”,為此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高風亮節言傳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誡子書》,聆聽他對子女、后人的諄諄教誨。【板書標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名家范讀,注意節奏停頓和字音。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圈畫出生字詞,結合書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

3.諸葛亮寫《誡子書》用意是什么?

明確:告誡兒子要修身養德,培養自己的品性,字里行間透露著諸葛亮對兒子的殷切期望。【板書:諄諄告誡、修身自學】

(三)深入研讀,重點感悟

1.文章的中心論點是什么?

明確:“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2.“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與前一句的關系是?

明確:闡述靜的價值和作用。【板書:靜】

3.后文諸葛亮又從哪些方面教育兒子?

明確:正反兩個方面。正面論說:學、才、志的關系。學習必須寧靜專一,而才干來源于學習,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干,不立志就無法學有所成。因此,志是成學的前提和動力,學是成才的基礎和必要條件,而學又要以靜為前提。反面論說:從“淫慢”“險躁”兩個反面來論述“靜”與“儉”的重要性。【板書:學、才、志】

4.最后一句在議論之中加入抒情,表達了諸葛亮的什么情感?

明確:教導兒子要珍惜時間,表達了諸葛亮對兒子教誨的殷切之心。【板書:惜時】

5.回顧整篇文章,《誡子書》是從哪些方面展開論述的?這些方面中諸葛亮放在首位的是什么?為什么?

明確:修身、治學、惜時,靜、學、才、志。靜放在首位,學、才、志均是成才的必要條件,但成才之前先要成人,所以要先修身養德,只有道德品質是高尚的才可能治學成才,否則即便有很高的才學也未必能成為一個值得他人尊敬的人。

(四)拓展延伸

多媒體展示關于諸葛亮的背景資料和影視片段。請同學們課下搜集有關諸葛亮的民間故事、成語俗語等。

(五)小結作業

請學生思考并總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一句的現實意義以及自己有何影響和借鑒。作業:搜集有關諸葛亮的民間故事、成語俗語等。

五、板書設計

六、教學反思

本文是一篇談論修身治學道理的家書,教誨中蘊含著深切的希望。文章具有較強的論說性,所以本課著重向學生講解了“靜”的重要性,以及“學”“才”“志”三者之間的關系。最終實現三維教學目標,使學生理解“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道理,并在學習生活中以此來要求自己。

初中語文教案全集篇7

1.教學效果(思效)。

神話故事的特點就在于想象力豐富,所以這節課我注重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通過品讀、想象、交流,從而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拓寬學生思維,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與文本對話,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透過語言文字再現神奇、美好的畫面。如“天塌地陷”“水深火熱”等場景,引導學生去想象,去體驗,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地讀。

學生對于神話故事感興趣,所以學習興致很高,也敢于大膽質疑。

2.教學收獲(思得)。

(1)抓住主線引導學生閱讀課文,思考問題。以“女媧為什么要補天?”為主線展開教學,在引讀、想象、體驗中感受災難來臨前人們幸福的生活和災難來臨后可怕的情景,為認識人物形象特點打好伏筆。

(2)以“讀”貫穿始終。語文教學以讀為本,抓住重點詞句來讀,通過細心揣摩、入情入境地朗讀,讀出感受,讀出人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痛苦掙扎的悲慘景象,使學生獲得真實體驗、進一步升華情感。在這節課上,不同形式的讀發揮了不同的功能,真正體現了以讀為本的閱讀教學原則。

(3)教學中的“補白”藝術。這篇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語言文字也不難理解,怎樣才能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來?就需要我們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處,把文本再創造,以充實內容,使人物形象飽滿,同時能夠發展學生的語言,培養豐富的想象力。所以在學習第一段時我設計了這樣的“補白”:讀到這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在這些補白想象中,真實感受“水深火熱”的慘狀,進一步體會到神話的神奇之處,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積累并運用了語言。還有女媧尋找石頭的過程,也可以利用補白方式,想象女媧尋找石頭的艱難。

3.不足之處(思失)。

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的不足,很多地方處理得不夠靈活。沒有耐心聽取學生的質疑,而是直接擱置了。還有,教師注重了范讀,但是學生自己練讀時間較少,沒能留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造成朗讀感情不到位。如在學生朗讀描寫災難的句子時如果邊讀邊想象邊體會,學生們的朗讀效果會更好些。

4.改進措施(思改)。

在今后教學設計時,要真正尊重學生的學習意愿,根據學生的需求設定教學環節,比如學生對于五彩的天空充滿了無限的好奇,教師就可以大膽提供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去想象、去搜集資料,讓他們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學生樂學,學的也會更有效果。

初中語文教案全集篇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課文的思想內容,從中獲得對人生有益的啟示。

2、應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領會文章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1、分角色朗讀,把握人物個性化語言。

2、通過朗讀感知課文,聯系生活實際談談自己的看法。

【教學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法。學生閱讀、討論與教師的總結啟發相結合。

2、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內容】

《羚羊木雕》講述的是子女和父母之間發生的一場小矛盾。“我”把羚羊木雕送給了的朋友萬芳,父母發覺了,“逼”我去要回來,“我”被逼無奈,只得硬著頭皮開口,讓萬芳把羚羊還“我”。“我”對朋友這樣反悔,傷心極了。這種矛盾說到底是一個“代溝”問題,由于時代的變遷,知識背景的不同,兩代人在對待人生、理想、親情、友情以及價值觀等方面必然會有種種差異,也必然表現在許多家庭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在悄悄的長大,有了自己的主見,不再事事聽從家長了,于是“家”這個寧靜的港灣,開始有了起伏的波瀾。讓我們一起讀讀張之路寫的發生在家中的故事──《羚羊木雕》吧。(多媒體展示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

(這篇文章你們看過嗎?)

1、生字、詞的讀音:

怦怦(pēng)樹杈(chà)攥(zuàn)逮捕(dài)

逮著玩(dǎi)寒顫(zhàn)顫抖(chàn)

2、文中寫了一只什么樣的木雕?圍繞它發生了什么事?涉及到哪些人物?

⑴爸爸從非洲帶回來的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藝品。

⑵讓同學們用簡潔的語言概括。

⑶爸爸、媽媽、“我”、奶奶、萬芳和萬芳的.媽媽。

三、問題探究

語言顯示人物性格,請同學們自由讀,選自己最喜歡的方式讀,讀出人物的個性。

1、品味揣摩人物個性化語言并分析人物形象。(采用分角色朗讀的形式。要求:讀準語氣、語調。)小組討論誰讀得好,好在那里,如果朗讀中有不足,有什么不足?然后全班討論。

2、爸爸送我羚羊木雕,我把它送給了好朋友。我這么做,對嗎?能告訴我你的理由嗎?

3、文章最后說:“這能全怪我嗎?”為什么?如果你是“我”,你會怎樣處理?

4、怎樣才能避免這類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附:我國的《民法通則》第十一條規定:18歲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的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進行民事活動。第十六條則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根據課文內容,“我”的年齡應該是在16歲以下,因此“我”的行為應該得到法定監護人(即家長)的同意。)

四、教師小結

《羚羊木雕》通過寫這場風波,告誡做父母的要理解少年之心,妥善處理孩子間的交際行為,尊重他們的友誼,千萬不能重財輕義。也告訴孩子做事應同父母商量。

五、課堂拓展

1、作者的感情傾向是怎樣的?你的看法怎樣?

2、你遇到過類似的傷心事嗎?是怎樣處理的?如果是,現在又會怎樣處理?能告訴我們嗎?

六、課后練筆

人與人之間的理解源于溝通和交流。周末回家與父母分享這個故事,并交流一下看法。然后,把你藏在心里很久的話寫出來。

初中語文教案全集篇9

學習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進而背誦全詩。

2、品味詩意,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愿望和熱情。

3、能以“秋天”為題,學寫一首小詩或一段優美的文字。

學習重點:能有感情地朗讀進而背誦全詩。

學習難點:品味詩意,激發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愿望和熱情。

學習過程:

一、積累運用

(一)給下列加點字注音并解釋整個詞語。

1、肥碩()2、棲息()

3、寥闊()4、枯涸()

5、清洌()6、夢寐()

(二)填空、簡答。

1、本詩作者,四川萬縣人。現代、,代表詩集等。

2、為什么說詩歌所描繪的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答:

3、詩中刻畫了哪幾幅生動鮮明的畫面?試為它們各擬一個小標題。

答:⑴⑵⑶

4、詩歌寫出了秋天什么樣的特點?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答:

二、自主探究

1、找出你喜歡的詩句或詞語,有感情地朗讀這句詩,體會、分析感情、語言的精妙之處,寫出你的理解和大家分享。

2、“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提出你的疑惑,有疑問大家幫。比一比看誰提出的問題有價值。

(1)、

(2)、

(3)、

3、幫老師解疑惑

⑴為什么說這是一幅鄉村秋景圖?

⑵詩中一個個生動鮮明的畫面,構成一組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詩中描繪了幾幅畫面?發揮想象,給你最喜愛一幅畫命上整齊、漂亮的名字,說明這樣命名的理由。每幅畫至少擬三個名字。

⑶詩歌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你喜歡這首詩嗎?為什么?

4、朗讀,加深理解

有感情地朗讀,并展開想象,在腦中描繪出那一幅幅絢麗多彩的鄉村秋景圖,讓自己置身于其中。

三、討論交流,合作釋疑

1、第一個環節。選取三幅圖景中你最喜歡的畫面,結合自己的感受,想象每幅畫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用優美的語言描繪出來。并說說為什么喜歡這幅圖。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2、第二個環節。請根據自己對秋天的認識,也以“秋天”為題寫一首詩,或一段優美的文字:

四、拓展延伸(走進來,一起收獲成功的喜悅!)

1、品味下列句中的加點詞語。

(1)震落了清晨滿披著的露珠,/伐木聲丁丁地飄出幽谷。

(2)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2、找出文中你最喜歡的一節詩,想像其中的意境,及其中人物的身份、活動、心情,把詩歌擴寫成一個優美的散文片段。

五、達標檢測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肥碩()棲息()寥闊()枯涸()清洌()夢寐()

2.《秋天》選自,作者何其芳,現代、。

3.全詩共三節,結構上很相似,請簡單加以說明。

4.全詩描繪了三幅圖,請分別加以概括。

第一幅圖:

第二幅圖:

第三幅圖:

5.在第一幅圖中,作者寫了兩個畫面,一是,一是。

6.體會下列句子中詞語的含義:

⑴秋天棲息在農家里。

棲息:

⑵蘆筵上滿載著白霜,/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

輕輕:

7.詩中描寫的意境具有怎樣的特點?

8.揣摩文意,注意句式,把下面這段話補寫完整。

古人對牡丹和荔枝有過這樣的評論:“花之艷為牡丹,然而不實;果之絕為荔枝,然花不艷。”話中貶大于褒,我很為它們鳴不平。如果我們用寬厚的態度去看待事物,應把古人的評論改為。

第二部分:閱讀分析

(一)

我是一條小河,

我無心由你的身旁繞過——

你無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兒

投入了我軟軟的柔波。

我流過一座森林,

柔波便蕩蕩地

把那些碧翠的葉影兒,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過一座花叢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艷的花影兒

編織成你的花冠。

無奈呀,我終于流入了,

流入了那無情的大海——

海上的風又厲,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擊碎了裙裳!

我也隨著海潮漂漾,

漂漾到無邊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兒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樣!

9.給全詩分三層,并簡要概括層意:

第一層:()

第二層:()

第三層:()

10.詩中的“無心”隱喻的是。

11.“無心”的“我”和“無心”的“你”指的是什么?

12.影兒和小河彼此邂逅倒映,表現了什么?

13.“小河”最終歸入無情的大海,暗喻了。

14.本詩前半部分的感情是,后半部分的感情是。

15.“海上的風又厲,浪又狂”這句話的深刻含義是什么?

16.全詩借助什么物象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

17.詩中的比喻有什么好處?

(二)

紅的、白的、藍的……

它不是石子,

卻能使滾滾波濤

在我們心中激起,

它不會飛,

卻能把我們帶到奧妙的寰宇。

它沒有口,

卻能讓我聽到,

五洲四海的聲響音律。

啊,它是什么?

是老師的粉筆,

——老師用智慧和心靈深情地把它澆鑄。

18.給這首詩加一個標題:。

19.本詩運用的兩種修辭手法是和。

20.第一句省略號省略的內容是什么?

21.表達主題的句子是哪句?

22.理解下面句子的含義:

帶到奧妙的寰宇:

聽到五洲四海的聲響音律:

14.《秋天》答案

一、積累運用

(一)1.shuò這里指果實又大又飽滿。2.qī停留,休息(多指鳥類)。3.liāo高遠空曠。4.hé干涸,沒有水了。5.liè水清。6.mèi睡夢。(二)1.何其芳詩人評論家《預言》2.因為露珠、冷霧、白霜表明了秋天的天氣特征;稻香、鐮刀則體現農家特色;還有秋蟲低鳴:蟋蟀聲使田野更遼闊,溪水枯涸、更清冽,也暗示這是秋天。3.⑴農家豐收圖⑵霜晨歸漁圖⑶少女思戀圖4.松弛閑靜、寧靜悠遠。抒發了作者對秋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四、拓展延伸

1.(1)“飄”字從聽覺的角度寫出了幽谷的深、靜。(2)“夢寐”有“朦朧”之意,寫出了少女的情懷,牧羊女的感情似喜似羞。2.(略)

五、達標檢測

1.略2.《預言》;詩人、評論家3.前四句描繪秋天的畫面,各節詩的最后一節加以總結,收束全節。4.農家豐收圖;霜震歸漁圖;少女思戀圖5.山谷伐木;籬間背瓜果6.⑴“棲息”本用來描寫有生命的物類,用在這里,概括秋天在農人家里的狀況,將虛無的東西(秋天)視象化了,創造出松弛、閑靜的氛圍。⑵“輕輕”一詞仿佛“信手拈來”,顯示出漁人悠閑與自得的心情。7.具有清靜、清遠、清甜、清柔的特點。8.牡丹雖然不實,然而為花之艷;荔枝雖花不艷,然而為果之絕。9.第一層:(第一節)偶然邂逅激起的纏綿情愛。第二層:(二三節)寫詩人所向往的人的影兒是怎樣在自己的記憶里被自己日漸美化起來。第三層:寫美麗幻影的破滅。10.一見鐘情11.一見鐘情產生愛意的雙方12.對愛的渴求,對美好生活的渴求13.人必將拋開美麗的幻想而步入復雜而險惡的現實人生14.歡愉;酸楚15.詩人對社會丑惡現實與人們險惡心機的批判,更是對愛情理想破滅的預言16.用“我是一條小河”的比喻貫穿全詩。17.使詩的意思含蓄,抒情味濃,形象鮮明、真切,語言耐人尋味18.老師的粉筆19.排比;設問20.各種顏色的粉筆21.最后一句22.科學知識的世界;世界每個地方的消息。

初中語文教案全集篇10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鏗鏘激越的語言。

2.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教學重點】

1.雅詞、美句的積累。

2.美點、妙要的品析。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反復誦讀。

2.歸納積累。

媒體設計

準備3~5分鐘的腰鼓舞的碟片或錄像片。

教學時數: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播放3~4分鐘的腰鼓舞片段)剛才,大家從聲響、畫面感受到腰鼓的恢宏氣勢和鏗鏘激越,下面讓我們展開想像的翅膀,從文字中體味激情的腰鼓。

二、解題

安塞:縣名。在陜西省北部、延河上游。縣人民政府駐真武洞鎮。

腰鼓:擊樂器。古今形制不同。今之腰鼓,框用木制,長形,兩端小而腰較粗,雙面蒙皮,用于民間腰鼓舞,奏時用綢帶系鼓,縛在舞者腰間,雙手各執鼓槌,交替擊奏,并伴有舞蹈動作,初盛行于陜北革命根據地,建國后流行全國。

三、研習課文

1.通讀課文,積累20個雅詞:

震撼燒灼威逼晦暗恬靜亢奮羈絆奔突輻射翻飛

鼓點后生陣痛顫栗磅礴排解元氣強盛強健渺遠

2.解讀課文,理清文章結構(板書)。

3.品讀課文,學用各種句式。

①排比句式

.從形式上看:

有句內的排比,如:

a.這腰鼓,使冰冷的空氣立即變得燥熱了,使恬靜的陽光立即變得飛濺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變得亢奮了。

b.它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

有句與句的排比,如:

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栗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嘆為觀止。

有段與段的排比,如: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

使人想起:晦暗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爾后最終永遠明晰了的大徹大悟。

.從用法上看:

有的用以增強語勢,突出腰鼓舞的恢宏氣勢,如:

a.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

b.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么壯闊、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有的用以渲染腰鼓形象,節奏感強,充滿旋律美,如:

a.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

b.隆隆隆隆的豪壯的抒情,隆隆隆隆的嚴峻的思索,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雜著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陣痛的發生和排解。

②反復句式

有間隔反復,如:

好一個安塞腰鼓!(第13、17、22段三次出現)

有連續反復,如:

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著酸棗樹的山崖上,山崖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只聽了隆隆,隆隆,隆隆。

(14、15、16段又構成間隔反復)

③比喻句式

a.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

b.觀眾的心也驀然變成牛皮鼓面了......

④對比句式

黃土高原啊,你生養了這些元氣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驚心動魄的搏擊!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兒,打不得這樣的腰鼓。

⑤擬人句式

它震撼著你,燒灼著你,威逼著你。它使你從來沒有如此鮮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

還有系列感嘆句、系列無主句、復雜謂語句、語意層層遞進句......

4.賞讀課文,例談美點妙要。

①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沖破了、撞開了的那么一股勁!

理解:突出了腰鼓舞場面的宏偉,捶擊的強健。

②它使你驚異于那農民衣著包裹著的軀體,那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么奇偉磅礴的能量!

品析:"農民衣著包裹"、"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反襯出這片奇偉的厚土所生養的這些元氣淋漓的后生的強健有力。

③當它戛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地寂靜,以致使人感到對她十分陌生了。

簡直像來到另一個星球。

耳畔是一聲渺遠的雞啼。

欣賞:"出奇地""對她十分陌生""像來到另一個星球"寫出了靜的程度,"渺遠的雞啼"以動襯靜,寫出了世界的寂靜和高原的曠遠。

5.背讀課文,歸納小結。

背讀文中的雅詞、美句、精段,歸納積累本課所得。(本環節亦可視作課外作業)

初中語文教案全集篇1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熟讀成誦。

2、品讀語文精練、準確的語言;學習多角度生動細致寫景的方法。

3、整體把握課文的內容,感受詞中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第一課時:準確、流利朗讀課文,讀出感情,理解課文,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2、第二課時:精讀重點段落,評講練習

教學難點

1、準確理解詩人對歷代帝王的評價。

教學方法講練結合、合作探究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第一課

一、整體感知

1、導入新課。用人民大會堂里的巨畫《江山如此多嬌》引入。

2、介紹寫作背景。

3、范讀(聽錄音或教師范讀)

4、讀準下列詞語

莽莽妖嬈折腰紅裝素裹稍遜成吉思汗一代天驕

5、學生朗讀課文

6、齊讀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請分別概括這首詞上下兩片的內容。

二、質疑賞析

(一)賞析文段一

1、朗讀

2、完成下列思考題:

①文段開頭三小句寫了什么內容?在寫作上起到什么作用?

②詩人“望”到了哪些景觀?作者是怎樣進行描繪的?

③請你簡單概括一下作者描繪意境的特點,且用課文中的一小句來概括祖國河山的特點。

(二)賞析文段二

1、朗讀

2、完成下列思考題:

①文段第一大句在全文結構上起什么作用?

②詩人是如何評價這五位歷史人物的?

③“惜“字包含了哪些意義?

④請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并說說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朗讀指導

1、齊讀

2、教師點評

3、聽配樂朗讀

3、個人朗讀,學生點評

4、齊讀

四、鞏固遷移

1、小結

2、學生自由朗讀,進行背誦。

3、布置作業:

①背誦課文

②積累寫雪的詩句

③《導學導練》P1

初中語文教案全集篇12

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把握詩歌的景與情,感受品味詩歌的意境。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古典詩歌相關知識復習

古體詩:古詩、樂府詩

古典詩歌

絕句(四句)

近體詩(格律詩)

律詩(八句)首聯、頷聯、頸聯、尾聯

律詩形成于唐朝,分國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在格律上比古體詩嚴格許多。

首先,從音韻的方面看:律詩首句可入韻,也可不入韻。偶句(二、四、六、八句)都押韻。

其次,從對仗方面看:首聯、尾聯可能不以對仗,頷聯、頸聯必須對仗

自主學習

一、看題目懷古(懷人)詩

二、看作者、寫作背景(知人論世)

杜甫,字子美,世稱杜少陵、杜工部,他的一生正好趕上了安史之亂,備嘗了人生坎坷的艱辛。這也使他形成了憂國憂民的思想,并且在他得作品中得到體現。可以說他把自己的生活狀態都寫進了詩歌,所以他的詩歷來被稱為詩史,而他則被稱為詩圣。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是安史之亂期間作者在成都時所寫的一首《蜀相》。

《蜀相》作于唐肅宗上元元年(760)的春天。759年底,杜甫結束了在甘肅天水一帶顛沛流離的生活,暫時落腳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茅屋里。個人生活的艱難苦自不必說,政治上那種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更是完全破滅。安史之亂已經亂了五年,百姓涂炭,田園荒蕪,唐王朝處于風雨飄搖中。唐肅宗風庸颥,寵信宦官,排斥功臣。在這樣的情況下,杜甫滿腔的苦悶、焦慮,是可以想見的。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為蜀漢制定了統一天下的策略,輔佐劉備、劉禪父子建立并鞏固蜀漢政權,功蓋三分國。他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他與劉備君之間魚水相得的關系,當然都使仕途坎坷、報國無門的杜甫心潮起伏、熱淚盈眶。

三、看注釋(理解詩意)

(一)分析頸聯、尾聯,具體把握感情。(思想情感)

1、詩歌中最能表現出詩人感傷、嘆惋感情的是哪些詩句是前半首還是后半首

明確:是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2、這四句詩中寫了諸葛亮的哪些事(課后作業)

明確:三顧茅廬,定天下計,聯吳抗曹,西取四川,開創蜀漢,濟助后主,平定叛亂,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師未捷,身死五丈原。

3、該怎樣來理解兩句詩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呢(思想感情)

明確:稱頌,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點撥:天下計寫出了諸葛亮的雄才大略,兩朝開濟寫出了諸葛亮的宏偉業績,老臣心寫出了諸葛亮的忠心報國。

4、諸葛亮雖然雄才大略,功業昭著,最終卻沒有完成自己的事業,這就不能不使人為之嘆惋了。至此詩人水到渠成的寫下了下面的千古名句: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詩中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樣的呢

明確:深沉、嘆惋、感傷的思想感情。

點撥:這句詩描述了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這是他一生中最為感人之處。正是因為出師未捷身先死,才令人扼腕嘆息,才長使英雄淚滿襟。

(二)、分析首聯、頷聯,體會情景交融的手法。(表現手法)

1、這里的英雄是指怎樣的英雄是成功的英雄還是失敗的英雄,是指成就了事業的英雄還是指壯志未酬的英雄(課后作業)

明確:是指失敗的英雄,所以說這句詩寫出了歷史上一切事業未竟的英雄人物對其壯志未酬的深深遺憾和共鳴。(幾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將宗澤,因國事憂憤成疾,臨終時就是吟誦這兩句詩,三呼渡河而逝。這說明了杜甫這首詩的成功,顯示了杜詩的魅力。)

2、這里的英雄有沒有包括杜甫自己呢

明確:有,這英雄也包括著杜甫自己。杜甫是一位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有遠大抱負的詩人。杜甫是想做宰相的,本懷著致君堯舜上,更使風俗淳(讓帝王成為像堯舜一樣圣明的君主)的政治抱負,卻始終沒有機會。老杜在政治上始終一事無成,但,即便如此,他卻依然憂念國事,掛懷天下,所以他的內心是非常苦痛的。這苦痛是老杜心頭永遠的傷口。為此,我們可以說,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詩,寄托了自己致君堯舜上的理想難得實現的悲哀,是老杜用自己壯志難酬的苦痛和對諸葛亮的仰慕、嘆惋之情熔鑄成的千古名句。

3、這種感情在前兩句詩中有沒有表現出來如果有,從哪里可以看出來

老師點撥、明確:

丞相:(能否改為蜀相為什么)丞相更能體現出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尋:特意去找,尋訪武侯祠,也表現出詩人對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柏森森:營造出一種莊嚴、肅穆的氛圍,表達出詩人對蜀相的崇敬之情。

4、揣摩語言,分析自空(詩歌煉字)

自空二字與境界的關系最為密切。三、四兩句中,映階碧草隔葉黃鸝呈現了一幅春景,但對這盎然春意,作者卻有獨特的感受:祠廟寂寥冷清,只有詩人形單影只、孤寂傷懷。這兩句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而得力于自空二字的巧妙運用。滿院的碧草映襯著臺階,黃鸝在濃陰密葉中發出婉轉的鳴叫,卻空蕩蕩無人欣賞。春色無限,本是賞心悅目的之景,自空二字互文見義,卻使詩意逆轉,階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綠,年年如此,可它為誰而綠隔葉的黃鵬叫得那么動聽,可有誰聽呢春色雖然無限,卻與詩人無關,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詩人內心的寂寞和感傷。雖是寫景,字里行間卻寄寓著感物思人的情懷,這就叫情景交融。

詩人面對丞相祠堂的無限春色,感受到的是凄清冷落的失望與感慨:雖然祠堂內春意盎然,然而時過境遷,先哲已去,如今遭逢亂世,卻沒有了像諸葛亮那樣的濟世英才。

合作探究

1、詩題為蜀相而非諸葛祠有何深意

詩人寫這首詩,是為了追思、仰慕、欽敬諸葛亮。寫武侯祠,是因為蓋千古人物,莫可親承;廟貌數楹,臨風結想,可以由祠寫到諸葛亮。寫祠是為了寫人,因此題為蜀相。

2、《蜀相》詩的主旨

借諸葛亮的功業未遂來慨嘆自己的壯志未酬。

拓展延伸

懷古詩:由憑吊古跡而產生聯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發情懷抱負。如杜甫的《蜀相》、劉禹錫的《烏衣巷》、《石頭城》、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等等。

抒發情感和表現手法:

①表達像古人那樣建立功業志向,抒發對古人的緬懷之情;或悲嘆年華消逝,壯志難酬。

②抒發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對現實的&39;不滿甚至批判,多借古諷今;

③憂國傷時,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但由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

初中語文教案全集篇13

教學要求

(一)教學目標

1.準確把握本詩的意義,體會詩歌的意境。

2.學習通過朗讀、想像閱讀詩歌的方法。

(二)教學重點

1.準確把握本詩的意義,體會詩歌的意境。

2.學習閱讀詩歌的方法—朗讀、想像。

(三)教學難點

通過想像體會詩歌意境的具體方法。

教學過程

[錄音機播放:海潮聲,洶涌澎湃的音樂聲]

同學們:聽,這是什么聲音?……

[板書:海]

你們喜歡大海嗎?……我也喜歡。從小,海就是我的夢。于是,讀了很多描繪海的詩文。

“看那閃閃的白沙閃閃地明亮/是珠貝的搖籃/是星星的憩園/是珊瑚的夢鄉/太陽的夢是紅的/月亮的夢是白的/也曾有美人魚在曬月光……”

邊讀邊想著那些優美文字所描繪的情景,突然發現,原來,我與海貼得那么近。

今天,我們就用這種朗讀方法一起來神游大海。

[板書:觀滄海]

[板書:學習目標:給朗讀插上想像的翅膀以馳騁于詩的意境]

首先,聽老師把這首詩朗讀一遍,大家熟悉一下。(老師范讀)

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誦讀,要求讀準確。

請同學們一齊朗讀,并展開你的想像,在眼前展現詩所描繪的圖景,感受意境。(配樂朗讀)

我不知道你是否像我小時候一樣,體會到了詩的畫面和意境。如果是,那么將你最喜歡的詩句展開充分的想像,并把它描繪出來,喜歡圖畫的同學,畫幅畫;喜歡寫作的同學,有三五個句子進行描繪。

四位同學一組,互相交流。然后各組推舉1至2篇較好的作品。(教師巡視,預選。)

我們一起來欣賞和評點同學的作品,看看是否描繪出了詩所描繪的圖景,表現出詩所表現的意境。

(老師選出第一種類型的作品一份---圖畫類,是否扣住詩歌文辭的描述。由本作品作者解說。)

__同學,你為什么要畫這些景物呢?……

是的,我們想像詩的意境,要能準確體現詩歌文辭本身的描述。

[板書:以文辭為本]

(老師選出第二類作品一份---文字類,是否有拓展性想像。)

請同學們說說,這段文字在“以文辭為本”這一點上做得怎樣?……

那么,你們喜歡他哪些語句的描述呢?請說說理由。(老師引導同學著重賞評修辭的運用、描寫的角度等,體會語句的生動形象性。)

……

這些句子詩中有沒有寫到?……

__同學,你怎么會想出這個情景來的?

……

我們還可以通過哪些方法去豐富我們的想像世界?……

是的,我們想像詩的意境,要會調動自己的經驗積累去拓展想像。這種經驗積累,可以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也可以是以電視、書籍、網絡等其他渠道獲得的。如果我們把這些積累寫進你的想像,這段文字、這幅畫面會不會更豐富呢?……拓展想像,才能使詩的畫面成為立體感強、色彩鮮明、動靜結合的活的景。

[板書:借積累延展]

(老師選出第三類作品---圖畫或文字類,是否能表現出詩的意境。)

請同學們思考討論一下:①這幅作品的想像是否豐富?②這段文字(或畫面)的描述、想像,是否能夠準確表現這首詩的意境?詩表現的是怎樣的意境?請舉例說明。

……

為什么詩人能寫出如此氣勢磅礴、意境宏麗的詩?……

不錯,是融入了詩人的豪情。官渡之戰,他平了袁紹之亂。寫此詩時,他正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平定少數民族之亂。注釋中的烏桓就是其中之一。他正逐漸實現統一北方的大略,胸中涌動著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豪情和宏偉抱負。大家想想,放眼面對如此浩瀚的大海,怎能不觸景生情,意氣風發?以情入景,才能寫下如此大氣的詩篇。

我們想像意境,要領會詩人的情感,并設身處地,與之產生共鳴,才能正確體會意境。

[板書:與詩情共鳴]

下面,請一位同學為我們朗讀一下詩歌,大家根據閱讀詩歌的方法---以文辭為本,借積累延展,與詩情共鳴,再作一次想像。

現在,大家是不是能住詩中的景物拓展,是不是能回憶起自己面對大海的感觸,如果將自己當做曹操,是不是能體會他當時的豪情?下面,請大家在樂曲的伴奏樂聲中修改你剛才的描述。時間3分鐘。(音樂伴奏)

請同學們課堂交流……

同學們都能比較準確地把握詩的意境。請大家自由輕聲誦讀詩歌兩遍,要求:①讀出感情;②盡量記憶。

現在,請大家站起來。

③盡情體會。

現在,你就是一代梟雄曹操。站在高高的碣石山上,秋風吹動你的戰袍,衣袂飄飛,放眼觀望蒼茫無際的大海,不覺豪情滿懷,一起放聲吟誦《觀滄海》。

這堂課,大家借助反復的朗讀、充分的想像,成功地體會了《觀滄海》這首詩的意境。這是閱讀詩歌的方法之一。中國詩歌寶庫中群星璀璨。你們可以用這種方法去馳騁于更廣闊的詩歌天地,領略中國古曲詩歌美妙的韻致。

作業

賞讀《夜上受降城聞笛》,寫下對這首詩的想像和理解。文體不限,300字左右。

夜上受降城聞笛

唐·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

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

一夜征人盡望鄉。

作業提示:

本詩抒寫戍邊將士鄉情。前兩句寫色。丘陵下的一片沙地,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像積雪一樣潔白而帶有寒意;高城外的月色,皎潔寒冷,有如秋霜般令人生寒。第三句寫聲,在萬籟俱寂的靜夜里,夜風送來凄涼幽怨的蘆笛聲。末句寫情,此景此音,喚起征人的不盡鄉愁。學生在把握詩的基本意義和詩的情感的基礎上,可展開合理而充分的想像。

附:板書設計

觀滄海

曹操

學習目標:給朗讀插上想像的翅膀

以馳騁于詩的意境

以文辭為本

滄海

借積累延展

與詩情共鳴氣勢磅礴,意境宏麗

教后記:

古典詩詞大量引入教材,使學生更多地體會到中國古典文字的韻致,但相比于浩瀚的古詩來說,這些也只是滄海之一粟。因此,突出學法指導,是變“學會”為“會學”,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要著。本堂課在這方面作出了嘗試,學生將《觀滄海》一詩作為范例,通過探索掌握一種欣賞、領悟詩歌的方法,并借助這種一般方法,獨立地進行更廣泛的詩歌欣賞。使用范例講授一種學習內容就像一個物體發出聲音使另一個同步頻率的物體也發出聲音那樣,能讓那些在課堂上沒有教過的同類內容或課外大量的內容為學生所認識,或者引起學生自發學習的興趣,激發他們自主閱讀的熱情。

傳統教學追求知識的系統性,盡力讓學生掌握一大堆所謂具有系統性的材料,其結果,學生根本不可能在這樣的教學中獲得系統的認識,反而在頭腦中充塞了一大堆雜亂無章的材料。本堂課的教學追求深而不是廣,教學突出重點,抓住難點,讓某些枝節一帶而過,使重點知識能在同學頭腦中扎根,達到一課一得的效果。

在教學中,學生依靠本首詩歌對閱讀方法的尋找,一開始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試探,通過老師的啟發,經過思考、討論、明確,一直追蹤到問題的實質,并進一步來糾正自己的“誤”,實踐“正”。這樣的“試誤學習”,使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學習,并獲得成功體驗。

課堂情境的精心渲染,把學習帶入詩境,多次誦讀、背影音樂的烘托、畫面的沖擊、寬松愉悅的交流氛圍,營造了優化的教學情感氛圍,學生的認知效率得以提高。

本人認為這是一堂自我感到滿意的一節課,但由于教學手段限制,有些內容沒能展示出來。

初中語文教案全集篇14

教學目標:

1.知識儲備點:

(1)積累重要詞語,掌握它們的讀音及詞義。

(2)積累語言,揣摩語言

2.能力培養點: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逐步提高閱讀能力特別是品味鑒賞語言的能力。

(3)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的培養。

(4)夾敘夾議的寫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文中蘊含的家人之間深沉的愛和歡樂純真的情,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重點、難點:

1.重點: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富有表現力的語言。

2.難點: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品味文章的意境美。

教學資源:

1.多媒體設備

2.音像資料:歌曲《致愛麗絲》《常回家看看》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預習環節:

1.朗讀課文,自己查字典,解決字的讀音,找出課下注釋中沒有,自己又不理解的字詞,整理在筆記本上,小組同學之間交流字詞整理情況。

2.朗讀課文,感受親情的和暖。用一句話說說你讀這篇文章的感受。

二、文本研討環節:

課堂導入:

記得周國平說過,家,是一只船,是避風的港灣,是游子心中永遠的岸。家庭中,正因為有了父母堅強的臂灣,有了他們無微不至的&39;噓寒問暖,我們才感受到無盡的溫情與和暖。如今,他們老了,孱弱的雙肩再擔不起重負,今天,就讓我們攙扶著他們走進暖暖的春天,去共享親情的無限。

(一)初讀入情整體感悟

1、配樂朗讀。

閱讀提示:

(1)播放樂曲《致愛麗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家庭的親和力。

(2)思考:課文向我們講了何事?何人?何景?從文中的字里行間,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家庭?

我們一起來探究以上兩個問題。

2、反饋、點評、小結:

(1)我們一家三代四口人、在春天的田野里散步。

(2)師生明確:“和美”的家庭。

(二)研讀入境合作研討

(下面就讓我們把自己也融入這樣一個“和美”的家庭,去感悟他們美麗的心靈。討論)

1、展示題目:

(1)在整個散步過程中,你最欣賞誰的表現?理由是什么?(小組口頭表達)

(2)在走大路、還是走小路的問題上,到底誰說了算?假如是父親或母親,當尊老愛幼不能兩全時,你會怎么做?(班上書面交流)

2、研讀要求:

(1)小組內個人見解獨到、精彩,每人欣賞一個人。

(2)小組觀點一致:中心、補充、記錄、發言代表

3、小組討論,教師參與,點評討論情況。

4、反饋、小結。師生明確:

(1)中年人是家庭的頂梁柱,他一肩挑兩頭,上要贍養父母,下要撫育子女,責任重大。

(2)“和美”的家庭是由尊老愛幼的親情鏈條綴接而成的。

(3)家和萬事興

(三)美讀入理品味意境

這是一篇短玲瓏剔透、小精悍的敘事散文,但在寫景上也別具特色。找出文中佳句,賞析本文語言特色。

1、提示:(1)你喜歡文章哪幾個寫景的片段?分別寫了哪些景物?

(2)師生明確:第4段:田野、新綠、嫩芽、冬水

第7段:菜花、桑樹、魚塘(“粼、鱗”)

(3)集體朗讀,注意讀出初春的生機和散步的情趣。

2、提示:(1)從你更喜歡片段中?感悟到了什么樣的意境和哲理?

(2)自由朗讀品味

(3)學生簡談文中寫景的作用。(點明散步的原因及走小路的原因,也是對生命的禮贊,同時渲染一種和諧而充滿生機的氛圍。)

(四)賞讀入心學習技巧

(我們品味了本文生機蓬勃的意境美,下面我們來揣摩文章清新淡雅的語言美。有些句子雖然不是寫景,但我喜歡)

1、展示“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后面也是媽媽和兒子。”請學生猜老師喜歡的原因?

2、反饋:形式對稱,音韻和諧,相映成趣,清新淡雅。

3、這樣的句子在文中還有很多,請畫出來(每組看兩段,找到一句即可舉手)

4、深情賞讀:領讀輔之以跟讀,評價。

5、師生一齊朗讀最后一段,感悟最后一句的含義。師生明確:以小見大,以輕襯重,體現了作者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再讀)

初中語文教案全集篇15

教學目標:

培養學生對土地、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揣摩、欣賞精彩段落和語句。

教學儀器與媒體:

投影儀、PP軟件、錄音機等。

教時:

教學過程與方法:

一、情境導入

1、導語

2、學生上網檢索有關背景和作者的資料。

二、整體感知

1、范讀。

2、學生自讀。

三、品讀精彩語句

1、學生朗讀并互相評價。

2、揣摩特殊詞語的用法。

(1)“我有時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還是跳動的,我的心還在噴涌著熱血,因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濫著一種熱情。”

(2)請再看這樣一個句子“在那田壟里埋葬過我的歡笑,在那稻顆上我捉過蚱蜢,在那沉重的鎬頭上留著我的手印。”作者為什么不用“飄蕩著我的歡笑,回響著我的歡笑”之類的詞語呢?

(3)學生討論后學法總結指導。

這兩個詞語的運用都逾越了常規。對于這些特殊的用法,應從以下兩方面求解:

A、明確該詞的本意。

B、分析該詞所處的語境。

最后在本意和語境間可以發現詞語的具體確切含義。

四、擴展思考

同學們你們在現實生活中是怎樣表達對祖國的熱愛的呢?

五、布置作業

“九一八真的成為歷史了嗎?”以此為題寫一篇小作文。

教后記:土地也就是一個國家的主權問題,結合〈最后一課〉來講。用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來導入。文章是寫事變過去十年后,抗日戰爭正處在十分艱難的時候。用聯系時代背景,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賞精彩段落。

初中語文教案全集篇16

一、教學目標

1、多角度理解文章主題,培養多向思維的習慣。

2、培養學生在生活中關心幫助弱者的良好品質。

二、教學重點

1、多角度理解文章主旨。

2、學習欣賞文章美。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由高洪波的《我的太陽》小詩導入。

(二)快讀感知課文,思考

1、文章的主人公是誰?

2、請為本文加五個小標題。形式如下:__的盲孩子。

(例:寂寞的盲孩子快樂的盲孩子見到了一線光明的盲孩子、在風雨中掙扎并得到了關愛的盲孩子重見光明的&39;盲孩子)

(三)研讀課文

1、寂寞的盲孩子:盲孩子的寂寞體現在什么地方?

2、快樂的盲孩子:

分角色朗讀:

(1)誰給寂寞的盲孩子帶來了快樂?

(2)影子從哪里來?

(3)影子說這話時內心是什么感覺?為什么會有這種感覺?

3、見到了一線光明的盲孩子:

(1)是誰給盲孩子帶來了復明的希望?

(2)文中疊詞運有什么妙處?(飄飄忽忽、幽幽、緩緩、小小)

(3)哪一句是中心句?

4、在風雨中掙扎并得到了關愛的盲孩子:

(1)盲孩子在風雨交加的困境中得到了哪些朋友的幫助?

(2)你覺得這風雨交加的困境是對誰的考驗?

5、重見光明的盲孩子:

(1)重見光明的盲孩子看到了周圍的哪些景物?

(2)影子最后變成了什么?從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3)結尾說:“我們都是光明的孩子。”這句中的“光明”的含義是什么?

(四)互助合作,探究課文主題

1、童話中出現了盲孩子、影子及螢火蟲這三個主要形象,你最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2、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為何能成為好朋友?

3、盲孩子獲得了光明,影子也變成了一個美麗的孩子,從中你讀到了什么?

(五)課外拓展,放飛思維

1、你有這種永遠不忘的朋友嗎?你有磷火一般在別人最黑暗時給他光明的經歷嗎?請你以“愛”為中心,結合自身生活經歷,寫篇短文。

2、這是一篇美麗的抒情童話,它有詩情畫意般的境界。課后繼續研讀課文,劃出文中你認為寫得美的語句,體會一下這些語言有什么好處。

(六)教師寄語

做一個有能力獲得幸福也讓別人獲得幸福的人。

初中語文教案全集篇17

教學目的

1.了解文中借事喻理的寫法。

2.掌握課文細節描寫和對比的手法。

3.體會家庭生活的健康情趣,培養熱愛生活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析讀作者運用對比手法和細節描寫,表現3次養貓的樂趣和痛惜之情。

2.感受作者在文中提倡明辨是非,反對主觀武斷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教學方法

1.運用析讀法,按“粗讀一細讀一精讀”三個步驟組織教學。

2.運用程序教學法,按“寫什么一怎樣寫一為什么要這樣寫”三步組織教學。

3.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適當點撥。按“自讀一質疑一釋疑一練習”的過程組織教學。

媒體設計

課前制作好《貓》的光盤或投影片,準備好語言學習機。

教學時數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先點一兩名同學談自己最喜愛的寵物,并說明為什么喜愛它。然后教師相機點撥,早在幾十年前,鄭振鐸先生寫了“我家”3次養貓的經歷,讓我們隨他一起去感受生活的情趣吧!(板書課題,放貓圖片)(解說:這主要考慮本文.寫作年代距今較遠,以此激發學生“動情”,引起興趣。)

二、解題

本文是短篇小說。作者鄭振鐸(1898~1958),現代作家,文學史家,著名學者,新文化運動的積極刨導者之一。福建長樂人。著有小說集《取火者的逮捕》《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海燕》等;論著《文學大綱》等。《貓》是作者的小說集《家庭的故事》中的第一篇。作者于1928年10月24日為這本集子寫的《自序》中說:“我不曾寫什么小說,這一個集子所收的不過是小小的故事而已。……我寫這些故事,當然未免有幾分的眷念(指對舊家庭——引者注)。”

三、研習課文

1.整體感知,理清思路。

(1)聽課文錄音或示范讀課文。圈畫勾點精美的字詞句,自行注音釋義。

憂郁郁悶慫恿安祥居然蜷伏懲戒斷語

(2)思考。

①小說寫了什么中心事件?

討論明確:3次養貓的經歷。

(解說:可以以此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②討論:A、全文共分幾部分寫“我”養貓的經歷。B.同學們討論發言:有的說以時間為序,每次養貓為一部分,可分為三部分。有的認為結合“我”的感情變化,可分兩部分。C、教師點撥:按作者3次養貓的不同感情,共分為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1~14)記敘前兩只貓受寵。可分兩層:一層(1~2)寫第一只貓病死(略寫);二層(3~14)寫第二只貓亡失(較詳)。

第二部分(15~34)寫第三只貓受屈而死(詳寫)。可分三層:一層(15)寫第三只貓來得可憐;二層(16~29)寫鳥被咬死后,貓蒙冤遭棒打;三層(30~34)寫“我”明白真相后的自責和悔恨。

(解說:為此整體感知文章結構和故事情節,概覽全文內容,把握文章的脈絡。)

2.細讀課文,美點揣摩。

(1)鮮明的對比。

①討論:作者為何不單寫第三只貓,而要在前面寫第一、二只貓。

②同學們思考發言:可能會說出記敘、描寫、對比之類。

③教師點撥全文對比的兩大群落。(也可參照課后練習二中1題的4個方面列表比較)

一是第三只貓是只野貓與前兩只都是主人喜愛而要來形成鮮明對比;二是它毛色難看,性情憂郁,不喜歡玩游,而第一只貓像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陽光里滾來滾去,第二只貓會亂跑、爬樹、撲蝴蝶。三是它終日懶惰地伏著,這與第二只貓“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形成對比。因此,大家都不喜歡它,它是只“若有若無的動物”,連最愛貓的三妹“對于它也不加注意”,這與前兩只貓全家視若寶貝的地位形成鮮明的對比。

不難看出,前兩只貓的受寵,反襯了第三只貓遭冷遇,而第三只貓遭冷遇的地位,是釀成它的悲劇的直接原因。經過這樣層層鋪墊,故事推進到高潮“芙蓉鳥事件”。在這個事件中,貓的負屈含冤與“我”的暴怒虐待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解說:圍繞兩大對比群,文中衍生了若干小對比,由此可引導學生品味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對比藝術的無窮魅力。)

73582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运动木地板厂家_体育木地板安装_篮球木地板选购_实木运动地板价格 | 控显科技 - 工控一体机、工业显示器、工业平板电脑源头厂家 | 电脑刺绣_绣花厂家_绣花章仔_织唛厂家-[源欣刺绣]潮牌刺绣打版定制绣花加工厂家 | 智能门锁电机_智能门锁离合器_智能门锁电机厂家-温州劲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123悬赏网_发布悬赏任务_广告任务平台| 气动|电动调节阀|球阀|蝶阀-自力式调节阀-上海渠工阀门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 色谱柱-淋洗液罐-巴罗克试剂槽-巴氏吸管-5ml样品瓶-SBS液氮冻存管-上海希言科学仪器有限公司 | 招商帮-一站式网络营销服务|互联网整合营销|网络推广代运营|信息流推广|招商帮企业招商好帮手|搜索营销推广|短视视频营销推广 | 抖音短视频运营_企业网站建设_网络推广_全网自媒体营销-东莞市凌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苏州工作服定做-工作服定制-工作服厂家网站-尺品服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集菌仪_智能集菌仪_全封闭集菌仪_无菌检查集菌仪厂家-那艾 | 聚丙烯酰胺_厂家_价格-河南唐达净水材料有限公司 | cnc精密加工_数控机械加工_非标平键定制生产厂家_扬州沃佳机械有限公司 | 广东风淋室_广东风淋室厂家_广东风淋室价格_广州开源_传递窗_FFU-广州开源净化科技有限公司 | 智能气瓶柜(大型气瓶储存柜)百科| 【连江县榕彩涂料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 高低温万能试验机-复合材料万能试验机-馥勒仪器 | 干粉砂浆设备-干粉砂浆生产线-干混-石膏-保温砂浆设备生产线-腻子粉设备厂家-国恒机械 | 新能源汽车电机定转子合装机 - 电机维修设备 - 睿望达 | 武汉印刷厂-不干胶标签印刷厂-武汉不干胶印刷-武汉标签印刷厂-武汉标签制作 - 善进特种标签印刷厂 | 上海单片机培训|重庆曙海培训分支机构—CortexM3+uC/OS培训班,北京linux培训,Windows驱动开发培训|上海IC版图设计,西安linux培训,北京汽车电子EMC培训,ARM培训,MTK培训,Android培训 | 防爆电机生产厂家,YBK3电动机,YBX3系列防爆电机,YBX4节防爆电机--河南省南洋防爆电机有限公司 | ?水马注水围挡_塑料注水围挡_防撞桶-常州瑞轩水马注水围挡有限公司 | 品牌策划-品牌设计-济南之式传媒广告有限公司官网-提供品牌整合丨影视创意丨公关活动丨数字营销丨自媒体运营丨数字营销 | 珠光砂保温板-一体化保温板-有釉面发泡陶瓷保温板-杭州一体化建筑材料 | 瓶盖扭矩仪(扭力值检测)-百科 | 茅茅虫AI论文写作助手-免费AIGC论文查重_写毕业论文降重 | 304不锈钢无缝管_不锈钢管厂家 - 隆达钢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一体式钢筋扫描仪-楼板测厚仪-裂缝检测仪-泰仕特(北京) | 防火窗_耐火窗_防火门厂家_防火卷帘门-重庆三乐门业有限公司 | 昆明网络公司|云南网络公司|昆明网站建设公司|昆明网页设计|云南网站制作|新媒体运营公司|APP开发|小程序研发|尽在昆明奥远科技有限公司 | 济南侦探调查-济南调查取证-山东私家侦探-山东白豹调查咨询公司 密集架|电动密集架|移动密集架|黑龙江档案密集架-大量现货厂家销售 | 撕碎机_轮胎破碎机_粉碎机_回收生产线厂家_东莞华达机械有限公司 | 济南轻型钢结构/济南铁艺护栏/济南铁艺大门-济南燕翔铁艺制品有限公司 | 东莞螺杆空压机_永磁变频空压机_节能空压机_空压机工厂批发_深圳螺杆空压机_广州螺杆空压机_东莞空压机_空压机批发_东莞空压机工厂批发_东莞市文颖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365公司转让网】公司求购|转让|资质买卖_股权转让交易平台 | 凝胶成像仪,化学发光凝胶成像系统,凝胶成像分析系统-上海培清科技有限公司 | 艾默生变频器,艾默生ct,变频器,ct驱动器,广州艾默生变频器,供水专用变频器,风机变频器,电梯变频器,艾默生变频器代理-广州市盟雄贸易有限公司官方网站-艾默生变频器应用解决方案服务商 | 济南菜鸟驿站广告|青岛快递车车体|社区媒体-抖音|墙体广告-山东揽胜广告传媒有限公司 | 南京种植牙医院【官方挂号】_南京治疗种植牙医院那个好_南京看种植牙哪里好_南京茀莱堡口腔医院 尼龙PA610树脂,尼龙PA612树脂,尼龙PA1010树脂,透明尼龙-谷骐科技【官网】 | 新能源汽车教学设备厂家报价[汽车教学设备运营18年]-恒信教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