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教案簡短范文大全四年級
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提高教學質量,從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優秀的教師教案簡短范文大全四年級是什么樣的?下面給大家帶來教師教案簡短范文大全四年級,供大家參考。
教師教案簡短范文大全四年級篇1
一、為加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
周公吐哺(bǚpǚ)家給人足(gěijǐ)
人間天堂(jiānjiàn)親密無間(jiānjiàn)
支支吾吾(wǔwú)
二、將下列的成語補充完整。
()亂反正一衣()水和()相處
()前啟后()前毖后興()勃勃
()揚頓挫精()求精()上添花
相得益()()斷絲連欲說還()
談笑風()
三、妙填成語。
()前()后()前()后()前()后
()前()后()前()后()前()后
()前()后()前()后
()()()花()()()花()()()花()()()花
四、用所給的成語填空。
喜聞樂見興致勃勃喜怒哀樂抑揚頓挫聲情并茂
別具一格雅俗共賞自娛自樂
()、()的鄉戲是農閑的時候,農民()的一種活動。它()、()、()。臺上的演員()、()。臺下的觀眾聽得()、()。
湖光山色人間天堂明月清風桂子飄香水光接天相得益彰
江山如畫魚米之鄉
江南秋夜,放眼望去(),真是()啊。明月清風、(),水光接天、()。江山如畫,徜徉在這(),真讓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五、補充成語,并按照要求歸類。
欲說還()()()吐吐閃爍()詞()()吾吾
口若()河妙語()珠談笑風()眉飛色()
想說又不敢說、有顧慮:
搪塞應付、含含糊糊:
滔滔不絕,精彩巧妙:
興高采烈有說有笑
六、填字成詞,并完成后面的練習。
榮辱()()藕()絲()()()相照同病()()
千絲()()唇()齒()同憂()()親密()()
教師教案簡短范文大全四年級篇2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作者對母雞由厭惡到喜愛的情感經歷。
2、鄰居母雞的生活習性及偉大的母愛在母雞身上的具體體現。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導入新課
1、貓是十分平凡的動物,但在熱愛生活的老舍先生的筆下,它如同一個既淘氣又可愛的孩子。他筆下的母雞又是什么樣呢?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一篇文章《母雞》。(板書課題,齊讀。)
2、你對母雞的印象如何?(指名回答)作者對母雞的態度又是如何呢?請大家打開課本,自由朗讀課文,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讀課文時注意讀準生字新詞,有困難的詞語多讀幾遍)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讀后檢查生字新詞。
出示新詞:如怨如訴反抗欺侮成績凄慘慈愛辛苦
師:剛才我看到很多同學都讀得很認真,現在老師來檢查一下你們的自學情況。這些詞語你能讀準嗎?誰愿意來挑戰一下?(指名讀)還有誰想來試試?(指名讀)隨機正音,理解詞語。重點:如怨如訴、欺侮、凄慘。(評價:嗯,掌握得不錯!)
三、把握整體結構,深入領會課文
(一)感知母雞特點,明白討厭原因。
讀了課文,你覺得作者對母雞的態度如何?(指名回答)(一開始討厭,后來不敢討厭)根據回答板書:討厭不敢討厭
1、作者討厭母雞,課文哪幾個小節寫了這部分內容?(1—3)請你默讀課文的1-3段,找一找作者討厭母雞的原因。
2、讀后交流:找到了嗎?把你找到的讀一讀。
第一小節:抓住“沒完沒了,沒什么理由,細聲細氣,顫顫巍巍,如怨如訴”這些詞語來體會作者對母雞的討厭。你能用自己的朗讀把作者對母雞的討厭表現出來嗎?試一試。(隨機指導朗讀)
師:作者的描述,讓我們看到了一只怎樣的母雞?你能用一個詞來形容嗎?(板書:無病呻吟)
第二小節:抓住“不反抗,欺侮,趁其不備,狠狠”這些詞語來體會。隨機指導朗讀,這會你看到的又是怎樣的一只母雞?你討厭它嗎?試著讀一讀。(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欺軟怕硬)
第三小節:抓住“差不多,恨不能,就是……也……”來體會,讀了這句話,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用夸張的寫法諷刺了母雞的愛炫耀,表達了自己討厭母雞的情緒。你能把這種討厭的情緒表達出來嗎?隨機指導朗讀。作者討厭母雞,還因為它——(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愛炫耀)
(二)體會作者對母雞尊敬之情。
1、過渡:正因為這只母雞無病呻吟、欺軟怕硬、愛炫耀,所以作者對它心生討厭。讓人如此討厭的母雞,等到它有了雞雛之后,作者為什么又不敢再討厭它了?
2、課文中有一段話已經明確告訴我們了,看誰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指名說。(第9段)
出示第9段:
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3、齊讀第9段。讀后思考:作者用哪些詞來評價母雞?把這些詞語圈出來,讀一讀。(交流后板書:負責、慈愛、勇敢、辛苦。)
小結:是啊!這是一只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母雞。
4、請你從課文5至8自然段中,重點選擇其中一個自然段,細細地品讀,找一找文中的哪些詞句讓你感受到了母雞的這些特點?待會兒咱們一起交流。
5、指名學生交流:你選擇了哪個自然段?你找到了哪些詞語?從這些詞句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6、是呀“它負責、慈愛、勇敢、辛苦,因為它有了一群雞雛。它偉大,因為它是雞母親。一個母親就必定是一位英雄?!彼浴獙W生接讀:我不敢再討厭母雞了。
7、老舍先生不敢再討厭母雞的背后,正是對這只雞母親的敬重。因為: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四、引導學生感受母愛,學會感恩。
是啊,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永遠不會枯竭,它永遠陪伴在我們身邊。讓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
1、在平時的生活中,媽媽是怎么關心、照顧你的?你又是如何報答媽媽的?
小結:這就是母親,一個母親必定就是一位英雄!動物如此,人又何嘗不是這樣,同學們,其實你們的母親也都是英雄。讓我們全體起立,懷著敬意一起讀讀這一段話吧!齊讀第9段。
應山小學趙文燕
課后反思:
教完這節課,我感覺很成功。
(一)課堂上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這篇課文分為兩大部分,一是作者討厭母雞,二是作者不感再討厭母雞了。課文脈絡十分清晰。讓學生緊緊圍繞課文中的這兩句話,自讀課文,劃出課文中的相關語句,感受作者的情感變化。如在感受母雞負責、慈愛、勇敢辛苦的特點時,學生找到“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雞雛要馬上集合到它的身邊來?!备惺艿侥鸽u的負責。“結果每一只雞雛的肚子都圓圓地下垂,像剛裝了一兩個湯圓似的,他自己卻消瘦了許多?!备惺艿侥鸽u對雞雛的關心。“假若有別的大雞來搶食,它一定出擊,把他們趕出老遠,連大公雞也怕它三分?!备惺艿侥鸽u很勇敢……這樣的學習,誰能說學生不是在進行自主學習?
(二)和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進行母愛教育。通過課文的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母愛的偉大。
教師教案簡短范文大全四年級篇3
【教學內容】教材第75~78頁
【教學要求】
使學生知道統計圖表示數量之間的關系,比較形象具體,便于分析研究問題,學會整理出數據制成的統計圖。
【重點難點】
學會制作統計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⒈談話導入
介紹上海世博會。
2、出示書73頁的統計圖和照片。
介紹:世界五大城市申辦20_年世博會,最終我國上海獲得了勝出。這是大家歡慶的場面。
(1這是第一輪投票的情況(出示統計表)
20_年世界博覽會申辦城市第一輪得票情況統計表
20_年12月
申辦城市波蘭
弗洛茲瓦夫俄羅斯
莫斯科韓國
麗水墨西哥
克雷塔魯中國
上海
所得票數21228636
提問:有哪五個城市參加申辦投票?哪個國家的城市得票最多?你是如何知道的?
(2)出示第73頁統計圖。
提問:從這張統計圖中你知道了什么?你是如何知道中國上海在第一輪投票中得票最多的?
比一比:這幅統計圖與統計表相比有什么優點?
說明:整理出的數據除了可以制成統計表之外,還可以制成統計圖,用統計圖表示數量之間的關系,比較形象具體,還有利于分析和研究問題,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條形統計圖。
二、教學新課
⒈了解條形統計圖的結構。
提問:這個統計圖包括哪些部分?
引導學生從上向下有序地觀察:包括圖名、日期、單位、豎軸、橫軸。
提:縱軸上又有哪些內容。
⒉教學制作條形統計圖。
(1)根據圖紙的大小,畫出兩條相互垂直的射線,即橫軸與縱軸。
(2)在橫軸上,適當分配條形的位置,確定直條的寬度和間隔。
(3)在縱軸上,根據數據的大小,確定單位長度表示多少數量。
(4)標上統計圖名稱、日期、單位。
3、提:縱軸上1格長度表示?哪個國家的得票最多,是多少票?哪具國家的得票最少是多少票?
三、組織練習
完成想想做做
四、全課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如何制作條形統計圖。
教師教案簡短范文大全四年級篇4
教學目標:(知識、能力、教法、德育滲透點)
知識與能力:
1、過自主認讀詞語,在互相交流中積累詞語,并認讀量詞。
2、了解包含遞進關系的復句,并會正確運用。
3、積累名言警句。
4、通過短文,引導學生搜集資料。
5、口語交際:我最喜歡的書中人物。
5、習作要按照一定順序表達的能力并努力做到詳略得當;表達具體通順,能運用一些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能夠修改自己的文章。
過程與方法:
1、給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時間,運用多種形式進行語言訓練。
1、課前觀察了解:課中交流、交流習作,修改提升。新-課-標-第-一-網
2、觀察、體驗生活法、合作探究法等。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敘事能力。
2、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并積累量詞。
2、理解關聯詞的作用,并能熟練運用。
3、習作要按照一定順序表達的能力并努力做到詳略得當;表達具體通順,能運用一些平時積累的好詞佳句;能夠修改自己的文章。
教學準備:小黑板掛圖
第1課時
教學設計:個性化備課:
一、學習“讀一讀,你發現了什么”:
1.學生反復讀,讀正確,讀流利,讀熟練.
2.帶著問題去發現:
(1)指名讀詞,想想能發現什么
(2)交流與提示:帶點的字在詞語中的意思。
(3)結論:相同的字在不同的詞語環境中意思不同。
(4)指名讀第一排和第三排的字,想想能發現什么
(5)交流與提示:帶點的字與數字連在一起。
(6)結論:這些字與具體的數字在一起,是數量詞。
3.齊讀,積累詞語。
4.你能想到具有相同規律的另外幾個詞語嗎?
二、學習“讀一讀,用加點的詞語寫句子”:
1.學生自由讀句子。
2.說說加點的詞語在句子中的作用。
3.師講解轉折。
4用這些關聯詞寫句子。
三、學習“讀一讀,記一記”:
1.學生讀句子,指名讀。
2.你知道這些句子的意思嗎?學生交流。
3.回想句子的意思,嘗試背一背。
教師教案簡短范文大全四年級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與分析,了解近似數和精確數的意義,感受近似數和精確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2、借助數線,較直觀地感知“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的道理,知道近似數的書寫格式,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3、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培養數感。
教學重點:
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教學難點:
經歷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
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法分析歸納法
教學策略:
小組合作情境創設
教學過程:
一、情境創設,分類感受精確數和近似數。
1、觀看一段國慶60周年閱兵視頻,說一說有什么感受?
師:這么大的場面中一定蘊涵著許多數學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研究這些數學問題。
2、課件出示整理的一段文字,讓學生默讀其中的數字兩遍,初步感知數據。
3、仔細觀察這些數,有沒有什么共同特點,能不能把它們分一分類?
組織學生討論,學生可能會按數據的大小來分,一些按單位分,如60,169,56,66都是以個為單位的,20萬、2萬是以萬為單位的。或者學生將60、169、56分為一類,66、20萬、2萬分為一類。
師:為什么將60、169、56分為一類,66、20萬、2萬分為一類呢?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呢?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一說。可能會說是準確的數,估出來的數。
師:是的,在數學上,像60、169、56這樣準確的數、不多不少正好的數,是精確數;而66、20萬、2萬是大概的,大約的,差不多的,與實際數接近的數,是近似數。
4、讀一讀以下的數據,哪些是精確數,哪些是近似數嗎?
小明身高130,2cm,就說約130cm;小紅從家里到學校走了395米,就說大約走了400米。
5、你能說說生活中哪些事物的數量一般用精確數來表示,哪些事物的數量一般用近似數來表示?了解近似數的作用。
師:有些情況下,我們沒有必要用準確的數據來描述,只要知道一定的范圍就足夠了,這時用近似數來表示就比較方便??磥斫茢翟谏钪械膽眠€是相當廣泛的。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思考。國慶60周年情境引入,出示一些感性材料,通過分類,幫助學生在比較和辨別中體會哪些是實際的、精確的,哪些數是模糊、大約的,從而認識精確數和近似數;又通過列舉活動,深化理解,了解近似數在實際中生活中的廣泛應用?!?/p>
二、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一)借助數線,直觀感受“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的道理。
1、師:巨幅國畫《江山如此多嬌》的實際面積是18000平方米,但報道中稱“近2萬平方米”,這里的“2萬”是如何得到的?
同桌交流,指名說說想法,學生可能會說18000接近2萬,所以用2萬來表示。
2、結合直觀的數線圖,分析“18000平方米”稱為“近2萬平方米”的原因。
師:18000介于整萬數1萬和2萬之間,由于18000千位上是“8”,所以可以把千位上8直接去掉變成0后向萬位進1,就得到了近似數“2萬”。
介紹18000約等于2萬,用“≈”表示,寫作:18000≈2萬全班讀一讀。
3、在數線上標出11000,120__,13000,14000,15000,16000,17000,19000這幾個數,請學生嘗試分別說出它們的近似數及想法。
師:15000這個數約等于多少呢?
學生可能覺得1萬可以,2萬也可以,因外它剛好在中間。
師:15000離1萬和離2萬的距離是一樣的,但為了方便記錄,我們認為規定15000≈2萬。
課件上將約等于1萬和約等于2萬的數進行對比,讓學生觀察,分析歸納。
師:請同學們對比兩組數據,仔細觀察,說說你有什么發現,能得到什么結論?請同桌互相討論,教師巡視指導了解情況。
學生匯報交流,學生可能會發現以15000為分界線,11000,120__,13000,14000接近1萬,16000,17000,18000,19000接近2萬。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千萬上的數,當千位上的數是1、2、3、4時,近似數是1萬,當千位上的數是5、6、7、8、9時,近似數是2萬。
教師借機在黑板上板書:0、1、2、3、4舍;5、6、7、8、9入,介紹“四舍五入”法。
【設計意圖:結合數線圖,分析“18000平方米”稱為“近2萬平方米”的原因。數與形結合,將四舍五入的本質清晰地展現出來,培養學生的數感。】
(二)合作學習,探究“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
1、參加國慶閱兵的精確人數是233482人,在下圖中找到這個數的大致位置,說一說“約20萬人”,這個數是怎樣得到的?
合作要求:
1、同桌2人一起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2、學習時,每人都要說一說自己的想法,并將討論的結果填在學習卡上。3
、組織簡單、清晰的語言準備全班匯報。
教師巡視,了解小組討論的情況,并對有困難的小組給予指導。
2、全班交流。生可能想法:在數線圖上標出,發現233482接近20萬,;或者233482比25000小,所以近似于20萬;直接用四舍五入法,看萬位上的數是3,小于5,所以直接把十萬后面的尾數“33482”舍去變成5個0,得到近似數20萬。
請多組的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只要說得有道理,給予鼓勵。
3、教師小結:四舍五入到十萬位,關鍵看萬位。
4、如果將233482四舍五人到萬位、千位、百位、十位,近似數分別是多少,怎樣得到的?小組內討論,再全班交流,幫助直觀感知求近似數的方法。
5、引導學生初步概括方法,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怎樣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學生應當有足夠的時間與空間經歷探索的過程,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合作交流,使學生掌握求近似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p>
三、鞏固練習
1、讀一讀下面的數據,哪些是精確數,哪些是近似數?(教材第11頁練一練第一題)
鼓勵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與分析,找出精確數和近似數,加深認識,并感受到近似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2、華山是我國的五岳之一,海拔約2155米,在下圖上標一標,四舍五入到百位大約是多少米?
學生獨立完成,有些學生在數線上找點時會遇到困難,教師適時指導,幫助學生通過數線進一步感受四舍五入到百位,要看十位上的數。
3、按要求填表。
提醒學生認真看要求,仔細數數位。特別對29957四舍五入到百位、千位、萬位重點指導。
【設計意圖:鞏固練習是幫助學生掌握新知、形成技能、發展智力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通過三道練習題,加深對近似數的認識,感受近似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并能用所學的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數。】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請學生說說這節課的收獲。
師:這節課我們經歷了探索求近似數的過程,會用“四舍五入”法求一個數的近似數,同時知道近似數的書寫格式。希望同學們能留意生活,去感受近似數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板書設計:
近似數
0、1、2、3、4舍18000≈20000
四舍五入法
5、6、7、8、9入233482≈200000
教師教案簡短范文大全四年級篇6
教材分析
《太陽》是四年級語文的一篇常識性課文。主要介紹了有關太陽的知識,說明太陽與人類的關系。課文共有8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在介紹太陽的特點時,運用了數字、假設、比較、比喻等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說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第二部分講太陽和人類的關系,從太陽和動、植物的生存,地球上氣候的變化及太陽光可防治疾病等方面表現出太陽與人類關系的密切。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在課堂上的思維很活躍,理解能力和自讀自悟方面的學習能力較強,而且大部分學生喜歡閱讀課外書籍,常常會在課堂上結合自己的課外知識來理解課文內容,談自己的認識。
根據我班學生這一學習特點,我感到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怎樣把新課程中的教學理念運用到課堂上,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將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效地融合在一起,是能否讓學生學好這篇課文,有的放矢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的關鍵。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確定應注意按照新課程的三維目標體系進行分析
教學重點和難點
在讀中理解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特點寫清楚的,同時了解到列數字、作比較等寫作方法,并能將其寫作方法運用到練筆中去。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寫一個”日”的象形字,讓學生說出最早這個字指的是什么?(師相機板書:太陽。)
師引導學生說出課前查找的有關太陽的資料。
【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開放的課堂,同時也讓學生的課外知識得到了交流。】
師隨機鼓勵引入下一環節:同學們對太陽的了解還真不少,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太陽的課文,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將會對太陽有更多的了解。
二、整體感知課文。
師讓學生正確、流利地讀課文,問:看看通過閱讀你能讀懂什么?
1.學生自由讀課文。
2.師:誰想來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培養學生自讀課文的能力,幫助理清文章的思路?!?/p>
師相機板書:
師:《太陽》這篇課文就是圍繞它的特點和與我們的關系這兩方面來寫的?,F在我們就先來學習太陽的特點。
三、學習太陽的特點。
1.太陽公公聽說我們要了解它,很高興,特意趕來了,你們聽——
(課件播放:動畫畫面、太陽公公說話的錄音及文字。)
“同學們,我離你們很遠、很遠,我很大、很大,我的溫度很高、很高。現在,你們對我了解清楚了嗎?”
這時,一學生站起來說道:“我只知道太陽的三個特點是:遠、大、熱,但它遠、大、熱到什么程度并沒有說清楚,所以我覺得太陽公公說的話不清楚。(師進行鼓勵,進入下一環節。)
2.師:現在請同學們自由讀1~3自然段,看看課文是怎樣把太陽的三個特點寫清楚的,選一個你最喜歡的特點進行閱讀。
3.分組交流。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一個喜歡的特點進行重點學習,并分為學習小組進行交流學習。結果,想學習“遠”的分為一組,想學習“大”的分為一組,想學習“熱”的分為一組。
【學生在對知識的學習上有了選擇性,這樣他們不僅樂意去學,還培養了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的能力?!?/p>
4.匯報。
學習“遠”的學生匯報: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坐二十幾年。(學生將課文中的內容讀了出來。)
師引導:不錯,你讀出了重要的部分,能不能就這個內容說一說課文是怎樣把這個內容說清楚的。(學生不知該怎么說。)
師用課件演示、引導:一億五千萬公里有多遠?課文中怎樣說的?
走——三千五百年,飛——二十幾年。
學生看課件做口頭練習:
太陽離我們有(一億五千萬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坐(二十幾年)。
引導學生發現()里面填的是數字,通過數字具體說明,我們對太陽的“遠”就了解了。所以我們知道了:在說明某一事物的時候,列出一些具體的數字,可讓我們更好地來理解,但數字必須是精確的,有科學依據的。這就是列數字的方法。
師板書:列數字
師:寫太陽“遠”這個特點還用了其他什么方法,找找看。
【培養學生自學課文、發現問題的能力。】
這時學生們高舉右手,有的學生忍不住脫口而出:“還運用了寫傳說故事的方法?!庇纱丝梢?,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調動。
學習“大”的學生匯報:課文也運用了列數字的方法來說明太陽的“大”,130萬個地球等于1個太陽。(對學生能說出列數字的方法進行鼓勵。)
師用課件演示,進行引導:左邊是地球的動畫,右邊是太陽的動畫,中間由等號連接引出:你體會到了什么?
這時學生頓時領悟了,大聲說道:“拿地球的大小來和太陽作比較?!?/p>
對學生的細心觀察進行鼓勵,并進行小結:我們生活在地球上,對我們而言,地球非常大,我們不可能走遍地球的每個角落,然而,拿地球和太陽一比,更突出了太陽的大。這就是作比較的方法。
師板書:作比較
引導學生發現說明太陽“大”的特點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仍然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閱讀中去尋找答案。】
學習“熱”的學生匯報:(此時,學習“熱”的學生有了以上學習的基礎,回答問題就相對有條理)課文在寫太陽熱的特點時,運用了列數字的方法,告訴我們表面溫度有六千度,中心溫度是表面溫度的三千倍。
師:那中心溫度是多少呢?請同學們動手算一算。
【培養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p>
片刻,學生異口同聲地說出:一千八百萬度。
教師再進一步引導:真有一千八百萬度嗎?
這時有學生強調:是估計,太陽溫度太高了,人們無法進行測量,所以是大概的數。
師進行鼓勵:同學們注意了“估計”,特別好。說明你們讀書很細心,那看一看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
又有學生起來說道:用鋼鐵與太陽的溫度作比較,說明了太陽的溫度真的很高。
教師讓學生一起讀一讀描寫太陽大、熱特點的段落,感受一下這樣寫的好處。
【在理解課文的同時,也讓學生了解到具體的寫作方法,使理論與實際例子相結合,學生更容易掌握?!?/p>
四、練筆。
1.教師寫一個“月”的象形字,讓學生說出最早這個字指的是什么?(生答:月亮。)同時教師演示課件:用圖畫的形式出示有關月亮的資料:
月亮距地球有三十八萬四千四百公里,到月亮上去步行要800天,騎自行車要400天,坐飛機要200天,49個月亮等于1個地球。
先讓學生說出資料上月亮有幾個特點(遠、小)。
(師出示的資料為程度差一點的學生保底。)
讓學生自由說出課前查閱的有關月亮的資料。(學生用課外知識再次進行交流。)
2.生進行練筆。
要求:選取月亮的兩三個特點寫一寫,運用列數字、作比較等方法,爭取把月亮的兩個特點說清楚。
教師教案簡短范文大全四年級篇7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換律、結合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計算。
2.培養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加法運算的交換律、結合律的學習。及其在連加計算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加法運算的交換律、結合律計算中的應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引入新課
大家都會騎自行車嗎?騎自行車不只會幫助我們節省在路上的時間,還是一項非常時尚的運動,既可以鍛煉身體,還可以欣賞沿路的風景?,F在我們就一起跟著李叔叔一起去騎車旅行吧。相信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學到不少新知識。
二、新課學習
1.加法交換律
李叔叔的車上裝有里程表。我們來看看他第一天的騎了多遠吧!
學生自己完成,教師巡視,找出復合交換律的兩位同學進行匯報,或者由學生板演。教師引導學生比較兩種算法有什么不同之處。得出
40+56=56+40。
這樣的算式是不是很有趣啊?你能再舉出這樣的例子嗎?
由學生匯報交流,教師板演出幾個典型的,提問:仔細觀察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加法交換律是非常巧妙的,可以為我們的計算提供方便。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來表達一下加法交換律嗎?怎么樣才能讓我們更容易記住這個規律呢?請大家動腦想一想,動手寫一寫、畫一畫。
學生匯報,鼓勵學生提出的各種不同的表示方法。引導學生了解文字、字母、符號三種表示方法。強調字母表示法是常用的表示方法,要求學生掌握。
a+b=b+a
三、鞏固練習
練一練
(1)59+()=()+36(2)18+25=()+()
(3)59+()=()+36(4)59+()=()+36
四、課堂總結
加法交換律就是說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大家已經會應用了,真不錯。說一說你今天有什么收獲。
第二課時
一、引入新課
李叔叔第三天的旅程已經結束了,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問李叔叔嗎?
讓學生自己回答。
李叔叔詳細的記錄了他的行程,我們來一起看看他的記錄手冊,肯定能回答大家剛才提出的問題。
二、新課學習
加法結合律
李叔叔想知道這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大家能幫他解決這個問題嗎?誰來說一說用什么法計算?怎么列式?
88+104+96
看來用這樣的一個連加的算式就能解決李叔叔的這個問題。你能用自己的方法來完成這道加法題嗎?
讓學生自己完成,然后匯報。教師巡視
教案《人教版四年級數學下冊《加法運算定律》教案》,來自網!http://
后,找出復合結合律的幾個學生匯報,或者投影展示。觀察這幾位同學的做法,你有什么發現?
(88+104)+96=88+(104+96)
你還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寫一寫。
觀察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么規律?
加法結合律也可以為我們的計算提供方便。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來表達一下加法結合律嗎?怎么樣才能讓我們更容易記住這個規律呢?請大家動腦想一想,動手寫一寫、畫一畫。
學生匯報,鼓勵學生提出的各種不同的表示方法。引導學生了解文字、字母、符號三種表示方法。強調字母表示法是常用的表示方法,要求學生掌握。
三、鞏固練習
練一練
(1)256+99+44=(□+□)+□
(2)125+32+168=□+(□+□)
四、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加法結合律。
第三課時
一、引入新課
復習引入
我們來復習一下加法的運算律,你還記得哪個?
加法交換律:兩個加數交換位置,和不變。用字母表示是:a+b=b+a。
加法結合律:先把兩個數相加,或者先把后兩個數相加,和不變。用字母表示是:(a+b)+c=a+(b+c)
二、新課學習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計劃吧。
請你想一想,怎么解決這個問題,然后寫下來。教師巡視,個別輔導。
然后讓學生匯報不同的計算方法。
然后師生共同完成。探討:你運用了那些運算定律來完成這個計算?
三、鞏固練習
練一練:
(1)425+14+186
(2)75+168+25
(3)245+180+20+155
(4)67+25+33+75
四、課堂總結
學習了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的時候,會使我們的計算變得簡便。
教師教案簡短范文大全四年級篇8
教材分析
課文按游覽順序寫的,記敘了作者游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川景物的熱愛。
教學目標
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金華雙龍洞的特點,要求學生以小導游的身份來介紹景物,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注重評價過程。了解作者的游覽順序,體會作者是怎樣把從外洞到內洞的過程寫具體的。要求學生畫出自己喜愛的景點,培養想象力。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
教學構想
由導讀引入,先引導學生自學課文,理清作者的游覽順序,然后以小導游的身份去介紹自己喜歡的景點,然后由學生自主提出問題并自己做出解答。最后由錄像引導學生理順課文,并總結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
錄音帶、投影片、錄像帶。
教學時間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初讀課文,了解大意,理清作者的游覽路線,學習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提出問題,深入學習課文內容,了解外洞、內洞的特點。
學生學習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你喜歡旅游嗎?你跟爸爸媽媽去哪里旅游過?你在旅游中有什么感受呢?
2、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十九課《記金華的雙龍洞》。
3、板書課題。
二、檢查預習情況,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開火車按自然段朗讀課文,讀后評議,糾正讀音。
2、自由小聲讀課文,思考每一自然段的意思。
3、指名說說作者的游覽順序。(板書:路上---洞口---外洞---內洞---出洞)
三、讀懂課文,學習游覽路上看到的景色。
1、哪幾個自然段是講路上看到的景色的?
2、自由讀,思考:路上的景色有哪些特點?
3、在這一自然段中,你讀懂了哪些知識?著重理解:“映山紅”“新綠”“或濃或淡的新綠”“明艷”“眼前一片明艷”“時而”“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隨著山勢……”
四、練習朗讀第二、三自然段。
1、個人自由讀,邊讀邊想路上看到的景色。
2、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五、學習外洞、內洞的特點。
1、默讀,想想外洞和內洞有什么特點,作者是怎樣由外洞進入內洞的?
2、在這些自然段中,你讀懂了哪些知識?著重理解:
(1)外洞的主要特點是什么?(大)是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
(2)內洞的主要特點是什么?理解“變化多端”和“形狀各異”
(3)為什么說:“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觀賞”?
(4)你知道為什么這個洞叫做雙龍洞嗎?(因為內洞有兩條龍。)
(5)這兩條龍實際上是什么?(石鐘乳)理解“蜿蜒”
3、課文哪一部分是講作者由外洞進入內洞?
(1)這一段講了哪幾層意思?
(2)作者進洞時的感受是什么?從作者的感受中,你體會到什么?
六、熟讀課文,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邊讀邊想象外洞、內洞的特點,想象乘船進入內洞的情景。
作業設計
練習背誦自己喜歡的自然段。
板書設計
19記金華的雙龍洞
作者游覽路線:
路上---洞口---外洞---內洞—--出洞[明線]
課后小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復習上節課的內容,加深學生印象。理出泉水流經的路線,歸納文章的寫作特點。要求學生畫出自己喜愛的景點,培養想象力。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上節課內容。
1、你喜歡哪個自然段?能給同學們背誦一下嗎?
2、指明說說外洞和內洞的特點。
二、理解泉水流經的路線。
1、啟發思考。找出課文中寫水的句子讀一讀,再想一想泉水是從哪兒流到哪兒的?
2、學生討論,巡視指導。
3、集體討論。板書:深黑的石洞---內洞---外洞---洞口---隨著山勢流下山
三、教師小結。
課文把雙龍洞的特點寫得很具體,我們讀了,仿佛身臨其境。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把游洞的過程和泉水流經的路線結合起來寫,條理很清楚。
四、畫圖,發揮想象力。
1、同學們,你喜歡雙龍洞的哪處景點呢?當一次小導游,跟著錄像向同學們介紹一下好嗎?
2、同學們說得真好,能把你喜歡的景點畫出來嗎?
作業設計
1、把你喜歡的景點畫出來。
2、根據畫面,把自己喜歡的景點介紹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19記金華的雙龍洞
泉水流經的路線:
深黑的山洞--內洞--外洞--洞口--隨著山勢流下山[暗線]
教師教案簡短范文大全四年級篇9
《溫度》是北師大版小學教學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87頁的內容,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利用溫度的情境了解正負數的表示方法,感受引入負數的必要性,并會正確讀寫。
本課教學我努力體現了《標準》倡導的理念“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
這節課教學設計的特點:
1、力求數學知識的情境化、生活化
小學數學教學必須與生動、豐富的兒童生活緊密聯系才能便于兒童理解,使學生意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增強自覺運用策略解決問題的能力。如:課前讓學生調查我國一些城市的氣溫;觀察生活中常見的溫度計;結合切身的體驗來比較兩個溫度的大小。這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旁,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數學之間的距離。
2、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活動
“活動是認識的基礎,智慧從動作開始?!焙脛邮切W生的天性,更何況現在面對的是四年級的小學生。在教學中,我根據學生的這一情況,對教材進行了設計,在活動中盡量讓學生動手實踐,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3、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
當今社會“主體回歸”的意識已日漸重視,我們作為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發展。因此,我在課堂上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多留給學生思維的空間,讓他們自己支配整個課堂,真正把學生推到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最后,我讓學生自己對本節課中的收獲進行總結,此時,我把權力交給了學生,使他們在主動、樂意總結的過程中鞏固了知識的運用。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是:教師講的過多,還沒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也由于時間的關系,一部分學生沒有真正體會比較兩個零下溫度的高低。
整節課中學生的積極性是挺高的,但主動性還不夠,好多東西都需要老師提醒、點拔以后才能說出,這同時也表明了學生的創新意識還有待培養。
教師教案簡短范文大全四年級篇10
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一個數連續乘以兩個一位數,改成乘以這兩個一位數的積的算理.
2.理解一個數乘以一個兩位數轉化為一個數連續乘以兩個一位數的算理.
(二)能力訓練點
1.能正確運用一個數連續乘以兩個一位數和一個數乘以兩位數的簡便算法.
2.正確、合理地進行簡算.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靈活、合理的簡便算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重點:使學生理解掌握一個數連續乘以兩個一位數和一個數乘以一個兩位數的簡便算法.
教學難點:選擇合理的簡便算法.
教具、學具準備:投影片.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口算:123018202440
354254452
2.把兩位數寫成兩個一位數相乘
15=()()30=()()24=()()
3.應用題:商店有5盒手電筒,每盒12個.每個手電筒賣6元,一共可以賣多少元?(讓學生自己用不同方法列綜合算式解答)一人板演,其它學生完成在練習本上.
第一種解法:第二種解法:
61256(125)
=725=660
=360(元)=360(元)
你發現什么?
使學生明確:
(1)兩種解法的結果是一樣的,即6125=6(125)從而得出:三個數相乘,除了從左到右依次相乘外,可以先把后兩個數相乘,再和第一個數相乘,結果不變.
(2)當兩個乘數相乘得整十數時,第二種算法簡便.
板書課題:簡便算法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出示例13552
學生試做
(2)訂正:使學生明確簡算方法
3552
=35(52)
=3510
=350
(3)拓展補充4529
(4)學生完成做一做
2.教學例2
(1)出示例22516
①討論怎樣計算簡便?
引導學生說出把16分成44,這樣2544計算起來比較簡便.
2516
=25(44)
=2544
=1004
=400
②啟發學生想不同的算法.
(2)拓展補充
1512怎樣算比較簡便?
(3)練習:108頁的做一做
三、鞏固發展
1.填空:
(1)2745(2)1512
=27[()○()]=15[()○()]
=27[()○()]=15[()○()]
=27[]=15[]
==
2.在()里填上適當的數,在○里填寫適當的運算符號,使計算簡便
46254=46[()○()]
3.練習二十五1題
4.練習二十五3題(填寫在書上)
5.練習二十五5題
四、全課小結:今天你又學得了哪些新知識?
五、布置作業:練習二十五4題.
六、板書設計
簡便算法
有時一個數連續乘以兩個一位數,改成乘以這兩個一位數和積,比較簡便.
例1:3552
=35(52)
=3510
=350
有時一個數乘以兩位數,改成連續乘以兩個一位數,計算比較簡便.
例2:25162516
=25(44)=25(28)
=2544=2528
=1004=508
=400=400
教師教案簡短范文大全四年級篇11
【教案內容】:
教材第70~74頁。
【教學要求】
使學生掌握分段整理數據的方法,讓學生經歷統計的過程,能對統計結果作簡單的分析,培養學生分析的能力。
【重點難點】
經歷統計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1、學樣為了迎接六一節,學校鼓號隊準備了精彩的表演,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學校決定為鼓號隊隊員購買統一的服裝,分為大中小號。
說明:身高為120~129的適合穿小號,130~139的適合穿中號,140~149的適合穿大號。
提問:你怎樣才能知道每種服裝各要購買多少套?
2、出示隊員身高記錄單。
提:這里是隊員們的身高記錄單,要知道定購每種服裝的人數各是多少,接下來應如何做?
指名:這里需要將身高分成幾類?為什么?
3、組織學生整理數據。用畫正字的方法來完成。
4、提:我們剛才用的是什么方法來分類整理數據的,還可以用什么方法?
根據剛才的統計情況,請同學們將數據填入第69頁的統計表中。
提:現在根據這張表你可以知道什么?
5、回顧這題的整理過程。
我們是怎樣知道每種服裝各買多少套的?
小結:我們在解決這個問題時,根據每種服裝的大小為類別,先將隊員的身高進行分類,這樣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種服裝的人數了。
二、組織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題:
(1)出示記錄及統計表。
提:要想正確填寫統計表,要先如何做?
(2)小組合作:分類、整理數據,方法自定,并完成統計表。
(3)組織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同學獨立完成。
(2)就統計結果,請同學們發表自己的看法。
(3)介紹你知道嗎?
三、布置作業☆教學調整☆
教師教案簡短范文大全四年級篇12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本課6個生字,掌握11個要求會寫的生字。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山里人”熱情、淳樸的性格,初步學習作者運用語言、動作描寫人物的方法。
3、能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小朋友們,你們去過山里嗎?感受過山里人的熱情、淳樸嗎?今天我們就學習一篇有關山里人的文章:《炊煙》。
師板書課題。
看到題目,你想到了什么?想知道什么?學生說一說。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字字入眼、句句入心,把句子讀準確、讀通順。不認識的生字可以查字典解決。
2、檢查朗讀情況。指明分段讀,糾正錯誤的字音。
3、理解詞語。在小組里交流,不懂的詞語小組成員通過聯系上下文或差字典、詞典解決,再有不懂的詞語全班一起交流解決。
4、再讀課文,思考文中講了一件什么事?木屋主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三、記憶字形,指導書寫。
第二課時
一、細讀課文,深入理解。
1、出示問題:木屋的主人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結合人物有關的語言、動作談一談。
2、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邊讀邊勾畫出給自己印象最深的語句,體會著認真有感情地讀一讀,并在旁邊寫下自己的感受。
3、小組交流。學生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在小組里讀,并談自己的感受。小組評價。
4、全班交流。由小組代表讀自己感受最深的語句,并談感受。全班同學各抒己見,從不同的角度進行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理解人物性格,讓學生體會如何通過語言文字抓住人物的精神品質。
二、角色朗讀,積累語言。
三、通讀全文,深化理解。
讀了《炊煙》,木屋主人給我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請同學再次快速通讀全文,看還有什么疑問,提出來一塊兒解決。
四、自擬題目,感悟中心。
文章寫“我”在山里感受的溫暖,為什么以“炊煙”為題?如果是你來寫,你會以什么為題目?和原題比較一下,哪個更好?
板書設計
炊煙
我又累又餓感受溫暖感動留戀
木屋主人熱情好客豪爽勤快淳樸善良
教師教案簡短范文大全四年級篇13
教學目標:
1、研讀課文,培養學生研究、交流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我”與車主的對話,倡導個性化朗讀。
3、懂得“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感受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友好。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課件圖片出示“錢”。錢有什么作用?(學生說話交流)
2、在學習、生活上,錢的作用的確很大,但是什么東西比金錢更重要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比金錢更重要”的東西。等我們學習課文以后,大家就明白了。揭題(板書課題)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懸念式的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鼓勵性的語言讓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為后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
二、插圖質疑,學生第一次與文本對話
1、插圖出示,看這幅圖,你想知道些什么?(學生自由表述)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一環節的設計,巧妙地利用插圖,注意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
2、帶著問題自由讀課文,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注意讀準生字新詞,讀通課文。
3、交流反饋:
[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初讀課文,而不是教師一味地灌輸,這樣學生不但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認識生字新詞,、讀懂故事,而且還培養了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感悟品味,學生第二次與文本對話
導入:讀到這里,你有什么新問題產生了嗎?(學生回答,進行取舍)
[留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和思想的余地,體現教師引領者、組織者的地位。充分讓學生參與交流、討論,創設一種自主、合作、互動的教學氛圍。]
問題一:為什么會發生交通事故?
重點推敲:句1:天很黑,又有霧,盡管有路燈,還是看不清。(天氣原因)
句2:這輛車的車頭超出停車線二三十厘米……(車主違章停車的原因)
句3:快到家時,汽車剛從快車道進入慢車道……我往回走了五六十米……(歸心似箭,車速過快的原因)
問題二:為什么要留紙條?
重點推敲:句1:雖然這輛……但它畢竟是停著的,事故的責任應該在我。
句2:我環顧四周,不見一人,便在路燈下寫了一張紙條,壓在這輛車的雨刷下。
問題三:紙條上會寫些什么?
1、討論,各抒已見,這張留言條該怎么寫。
2、悟出作者為什么不寫事故原因。(表現了“我”不怨天,不尤人,敢于承擔責任的可貴精神。)
[重在自主感悟,鼓勵自由表達,學生在品讀中有了自己的看法,對他們個性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四、情境再現,學生第三次與文本對話導入:我給他留了紙條,他會給我來電話嗎?紅色小汽車的主人是否會讓我承擔這一筆損失呢?再次自由讀課文,他們是怎么對話的?應該怎么讀?
1、自由讀他們的對話,想想你認為該怎么讀?你讀懂了什么?
2、分角色朗讀——學生點評
[《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薄耙湟晫W生的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這一環節為學生提供了這個機會,讓學生相互之間點評,又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和體驗,讓學生受到了情感熏陶。]
3、情境再現——模擬通話(可以自由發揮)
如果你是紅色小汽車的主人你會給他打電話嗎?兩個學生模擬通話,情境再現。演后評議。
[先讓學生品讀文中的對話,然后讓他們在此基礎上進行表演(模擬通話),在表演時,以文本內容為基礎,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發揮。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為學生的知識內化和情感升華創設一個空間,也為學生的語言實踐提供一個條件,增強學生的生活體驗。]
五、再讀再悟,想像練筆
1、導入:作者為什么后悔,如果是你,你會有這樣的感受嗎?
2、如果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相遇了,他們又將會怎樣說,怎樣做?展開想像,把它寫下來,相互交流。
[啟發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讓學生設身處地地暢想,很好地做到讀寫結合。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創新精神。]
六、課內外鏈接
1、交流:你對“誠實和信任比金錢更重要”有什么新的認識?除了誠實和信任,你認為還有什么也比金錢更重要?
[這一環節的設計,是對課時目標3的檢查,是為學生創設交流機會,使學生獲得成就感,使學生的思想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凈化,個性得到張揚。使課堂教學充溢著人文魅力。]
2、找一找,在我們身邊,哪些小朋友在誠實、信任等方面做得比較好的,或者做得不夠好的,請你舉例說說,并且談談自己的看法。
語文的綜合性學習其中一點是:結合語文學習,觀察社會,觀察生活,發現學習與生活中的問題,有目的地搜集資料,共同討論。這是一篇思想性很強的文章。誠實和信任是我們生活中的一種美,類似這種美還有很多,如寬容、友愛、互助等等。也許,學生已經做了,只是覺得這很平常,其實這就是美,只是他們沒有發現罷了。通過學習課文以后,讓學生走出教室,走出校園,走進多元復雜的生活,去反思他們的生活,讓學生回歸到自己的實際生活。讓他們舉例說說在現實生活中哪些同學這方面做得好,哪些同學做得不夠好,并談談自己的看法。讓他們學會在生活中發現美,在生活中創造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這也是這課的情感目標的最終歸宿。
教師教案簡短范文大全四年級篇14
教學目標:
1.讀準字音,豐富詞匯。
2.感受打比方的寫法的好處。
3.閱讀短文,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讀、背古詩,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
5.通過言語訓練提高表達能力。重點難點:重點:能說會道難點:學習仿寫句子,了解打比方的句子的特點。
教具準備:
課件及圖片
教學時間: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語海暢游漢字真有趣
1.讀一讀,看誰讀得最正確。
2.讀一讀,想一想:每組的字為什么讀音不相同?
3.學生討論
4.教師點撥:漢字就這么有趣,同一個漢字,在不同的詞語里,讀音不同,意思也不同。
5.讓學生多讀幾遍,讀準多音字的讀音,并理解每個字在詞語里應該讀特定的讀音。
6.拓展:你還能說出其它的多音字嗎?
二.語海暢游詞語搭配
1.出示童年開花圖,以童年這中心詞,讓學生在四周填上合適的詞語
2.如:童年趣事,童年生活,快樂的童年
3.合作交流:四人小組互讀、互聽、互相糾正。
4.拓展:你還能用更多的詞進行搭配嗎?如:美麗的田野、綠油油的田野、一望無際的田野
5.老師小結。
三.語海暢游照樣子寫句子
1.自由讀例句,體會句子的特點。
2.學生討論:這個句子描寫的事物是蘆葦,聯想的事物是桅桿。把蘆葦比作小船上的桅桿,我們把這樣的句子稱作打比方的句子或比喻句
3.學生照樣子寫幾句打比方的句子。
4.合作交流:四人小組互讀、互聽、互相糾正。
5.老師小結。
四.背誦古詩,積少成多
1.輕聲讀古詩,不認識的字,看拼音多讀幾遍。
2.將古詩大聲讀給同桌聽,同桌專心聽,欣賞,指點。
3.再讀詩句,想象畫面,比誰讀得最有味道。
4.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詩句。
5.拓展:課外收集描寫田園風光的詩句。
五.閱讀平臺《一只小鳥》
1.輕聲自由讀短文,想想短文主要講了什么?從整體感知文章內容。
2.細讀短文,把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多讀幾遍,并說說為什么?
3.再讀短文,討論:
(1)你想對那只小鳥說些什么?
(2)你還想對用子彈打鳥的孩子說些什么?
教師教案簡短范文大全四年級篇15
教學目標
1、認讀9個生字。
2、能復述課文。復述時能用上“迷惑不解”、“恍然大悟”、“猝不及防”、“以逸待勞”、“落花流水”等詞語。
3、能從課內容和課外資料中了解孫臏是我國古代軍事家,是一個善于運用計謀戰勝敵人的人。
4、結合課外資料、聯系上下文理解,了解孫臏是一個善于運用智謀的人。
5、了解,懂得智慧的力量,了解我國悠久歷史文化。
教學重點:
能復述課文。復述時能用上“迷惑不解”、“恍然大悟”、“猝不及防”、“以逸待勞”、“落花流水”等詞語。
教學難點:
能從課內容和課外資料中了解孫臏是我國古代軍事家,是一個善于運用計謀戰勝敵人的人。
查閱資料:
教學、成語故事等
教、學具準備:
課件(圍魏救趙動畫)
板書設計
圍魏救趙
孫臏智慧勝利
龐涓莽撞失敗
教學過程:
一、課件導入:
播放課件:《圍魏救趙》
師:孩子們,你們覺得這個故事怎么樣?(精彩)其實這個故事還能告訴我們一個非常深刻的道理哪!想了解一下嗎?那就請走進我們今天的24課《圍魏救趙》,齊讀課題。
師板書課題:圍魏救趙
二、整體感知、排除疑難:
三、指導復述:
1、師:下面請你自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
生讀課文。
2、文章中還有許多我們不了解的朋友呢?你想認識它們嗎?
課件出示詞語:
龐涓田忌孫臏邯鄲軍械救援防御猝不及防
以逸待勞迷惑不解恍然大悟浩浩蕩蕩慌慌張張
撤離日夜兼程勝仗
3、搶讀,誰認識這個詞語就送給誰。
4、看來你們是大獲豐收啊!那把你們戰利品帶到文中再讀課文,邊讀邊畫一畫文中的成語,并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生匯報文章的主要內容。
師隨機指導:孩子一個故事要有起因,經過和結果。你能說清楚嗎?
1、起因是什么呢?用你自己的話說一說。
2、經過又是什么樣的呢?要用自己的話說一說。你能說得更動人!
3、結果又是什么樣呢?
4、孩子們你同意嗎?你能勇敢地說一說你的想法嗎?
5、現在要難為你一下了!你能在你講的故事中用上這些詞語嗎?
課件出示:“迷惑不解”、“恍然大悟”、“猝不及防”、“以逸待勞”、“落花流水”
6、小組相互說一說,選出本組內最優秀的選手參加全班的展示,并評選小小故事家。
四、結合課外資料,理解:
故事中你最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
五、布置作業:
1、搜集有關資料!把故事將給身邊的朋友。
2、搜集相關資料,更多地了解孫臏。
3、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用上“迷惑不解”、“恍然大悟”、“猝不及防”、“以逸待勞”、“落花流水”
教師教案簡短范文大全四年級篇16
教學內容:
角的計算
教學目標:
1.能進行簡單的角的加減法計算。
2.在獨立探索中掌握角的加減計算方法。
3.在學習活動中發展空間觀念,積累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能進行簡單的角的加減法計算。
教學難點:能進行簡單的角的加減法計算。
教學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新課導入
1、測量∠1的度數并說說你是怎樣量角的?
2、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學習角的計算。揭示課題:角的計算。
新課探索
探究一
已知∠1=45度,∠2=90度,求∠AOB=?
請你們試著做在課堂練習本上。
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指導書寫格式。
小結:∠AOB是由∠1和∠2組成的,所以要求∠AOB的度數只要用∠1的度數加上∠2的度數。
練習:書P73/1練習
已知∠1=650,∠2=150,求∠AOB=?
已知∠3=∠1+∠2,∠1=180,∠2=720,求∠3=?
探究二
已知∠AOB=63度,∠1=30度,求∠2=?
(1)請你們試著做在課堂練習本上。
(2)說說你是怎么想的?
小結:∠AOB是由∠1和∠2組成的,所以要求∠2的度數只要用∠AOB的度數減去∠1的度數。
已知∠AOB=1520
已知∠AOB=1520,∠1=700,求:∠2=?
已知
已知∠3=∠1+∠2,∠3=800,∠2=500,求∠1=?
本課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會了進行簡單的角的加減法計算。
教師教案簡短范文大全四年級篇17
一、教材解讀
這是英國作家王爾德寫的一篇童話故事,講的是一個巨人看到孩子們在自己的花園里玩耍,很生氣,他在花園周圍筑起了高墻,將孩子們拒于墻外。從此,園里花不開,鳥不語,一片荒涼,春、夏、秋都不肯光臨,只有冬天永遠留在這里。一天,孩子們從墻洞爬進來,春天也就跟著孩子們來了,園里立刻變得生機勃勃。當他把孩子們再次趕出花園之后,花園又被冰雪覆蓋了。后來,在小男孩的啟發下,巨人醒悟了,隨即拆除了圍墻,花園成了孩子們的樂園,巨人生活在漂亮的花園和孩子們中間,感到無比的幸福。從這篇童話中,我們可以體會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樂才是真正的快樂。
本文的顯著特點是運用對比的方法展開故事情節、揭示道理。文中有許多處進行了對比,如,巨人砌墻與拆墻后花園情景的對比,巨人砌墻與拆墻后態度的對比、感覺的對比,正是在這些對比中,故事的情節變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顯現出來。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在閱讀中了解童話在主人公的安排、表達方法的選擇等方面的特點,二是明白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本課教學的重點是想象畫面,體會巨人在行動上和心理上的變化,教學難點是體會這篇童話在表達上的突出特點。
(1)對句子的理解。
①小男孩沒有拔腿逃跑,卻用他那會說話的眼睛凝視著巨人。
“凝視”是指聚精會神地看。小男孩在文中是一個奇異的人物──他一伸手,桃樹馬上綻出綠芽,開出美麗的花朵。是他使巨人幡然醒悟,他用眼睛專注地看著巨人,仿佛在跟巨人說著什么,孩子用他那雙會說話的眼睛,給巨人帶來了怎樣的震撼?巨人從小男孩的眼里讀懂了什么?課文中沒有寫出來,給我們留下了無限的想象空間。但從后來巨人的變化,我們可以體會到,巨人從小男孩的眼里,讀出了溫情,讀出了愛。
②喚來寒冬的,是我那顆任性、冷酷的心??!
“任性”是指放任自己、不加約束;“冷酷”是指待人冷淡苛刻。這是巨人醒悟后說的一句話,他明白了春天不到花園里來的原因:是因為自己太任性了──一次次趕走孩子們;是因為自己太冷酷了──一次次訓斥孩子們。他想自己獨享花園里的一切,結果得到的卻是寒冷和荒涼。這句話是幫助學生體會童話所揭示道理的一個關鍵性語句。
(2)對詞語的理解。
洋溢:指情緒、氣氛等充分流露。
喧鬧:是喧嘩熱鬧的意思。
訓斥:訓誡,斥責。
叱責:用嚴厲的言語指出別人的錯誤或罪行。
二、教學目標
1比鮮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鮮花盛開、綠樹成陰、鮮果飄香、洋溢、允許、圍墻、告示牌、隆冬、孤獨、狂風大作、雪花飛舞、草翠花開、訓斥、覆蓋、凝視、火辣辣、冷酷、愉快、拆除”等詞語。
2能根據課文內容想象畫面。
3愿意和同學交流閱讀感受。
三、教學建議
1指導學生閱讀之前,可以引導學生回顧已經閱讀過的童話故事。
2要先放手讓學生獨立閱讀,運用已獲得的方法學習生字,理解詞語,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在學生獨立閱讀的基礎上,抓住人物態度的變化、感覺的變化和花園情景的變化,通過朗讀、想象等方法感悟童話所揭示的道理,體會課文表達上的特點。
3指導學生體會童話所揭示的道理,應主要采用朗讀和想象的方法,緊緊抓住巨人的表現與花園里的情景展開教學。如,對比巨人回來前后花園里的情景:巨人回來前,花園是什么情景?回來后,又是什么情景?(先讀課文,用課文中的話說;再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用自己的話描述;最后通過朗讀表現這種情景)又如,對比巨人醒悟前后的變化:巨人醒悟前是什么樣的?醒悟后又是什么樣的?應該怎樣讀巨人醒悟前的話?在充分朗讀和想象的基礎上,組織學生討論讀后有什么體會,或是有什么發現。
對這篇童話所揭示的道理,學生的體會可能不太一致,會有多種說法,如“快樂應當和大家分享”,“人不要太自私”,“要尊重孩子,沒有孩子的地方就沒有春天”,教學時,要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不要強求一致,也不要盲目拔高。
4感受童話的魅力,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之一。可以讓學生在明白了童話所揭示的道理之后,深入揣摩自己喜歡的部分。形式上不拘一格,如果對故事情節感興趣,可以與同學合作演一演;如果對童話的語言感興趣,可以深入讀讀有關段落;如果對人物形象感興趣,可以與同學展開人物形象的討論。在充分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
5字較多,有些字易受方言音干擾而讀錯,要提醒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準確,如:“允”應讀yǔn,不要讀成rǔn或yǒng;“拆”應讀chāi,不要讀成chē。另外,“火辣辣”的“辣”在ABB式的短語中發生變調,應讀作huǒlālā。本課要求會寫的12個字,大都筆畫繁多,要讓學生仔細觀察字形。易錯字“添”的右下角是“小丶”而不是“小”,可以引導學生回憶包含這個部件的字,如“慕”,以加深印象,避免錯誤。
本課生詞較多,要提醒學生在讀書時加以注意,將識字與學詞結合起來,豐富自己的詞語積累。其中一些詞語要引導學生結合上下文仔細體會其豐富的`內涵及其在表情達意上的作用,如“紛紛逃竄”,“竄”是“亂跑、逃走”的意思,多有貶義,而在課文中用來描寫孩子們的行為,則生動地表現出巨人的可怕訓斥對孩子的心靈造成的傷害,反襯出巨人的冷酷無情。又如“任性”“冷酷”,巨人用這兩個詞語自責,體現了巨人對自己行為的深深的悔恨。
6“綜合性學習”,提出搜集、閱讀童話的要求,在教學時要落到實處??梢苑蛛A段要求,把綜合性學習貫穿于整組學習的始終。有條件的話,應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途徑搜集童話;如果條件有限,可以師生共同搜集;必要時,教師可以直接提供一些童話供學生閱讀,選讀課文中的《小青石》就是一篇很有趣的童話,可以推薦給學生閱讀。另外,“資料袋”中介紹了童話的一種分類方法,以及著名的童話作家和他們的作品,可以利用這個資料袋,引導學生搜集、閱讀童話。《同步閱讀》中編選了《格林童話》中的《勇敢的小裁縫》、張天翼的《不動腦筋的故事》和葉圣陶的《祥哥的胡琴》,可以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有計劃地閱讀。
教師教案簡短范文大全四年級篇18
教學內容:第七單元統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鞏固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會看折線統計圖,并能根據統計圖回答簡單的問題,從統計圖中發現數學問題。
2、通過對數據的簡單分析,使學生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生活中的意義和作用。
3、通過對現實生活中多方面信息的統計,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并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較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過程:
1、說一說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在繪制折線統計圖是要注意什么?
3、練習:1991—2003年沙塵暴總天數的變化情況(幻燈片顯示)
(1)讓孩子介紹一下你所知道的沙塵暴情況,它有什么危害。
(2)根據統計圖回答問題。
(3)你發現了什么問題,我們能夠怎樣解決問題。
(4)關注現實生活中環保問題,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4、P127統計9、根據1997-2003年全國每年出生人口數統計圖回答問題。
(1)學生獨立完成后請交流。
(2)分組討論,每組自由選擇一小段時間(如:1998—2000的變化情況)
(3)匯報交流各自的研究情況。
(4)讓學生體會到從統計中發現問題,并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再次認識統計的作用。
P131 14 根據我國1997—2003年博物館數量統計圖回答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