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初三數學教案
2023初三數學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在了解用集合的觀點定義圓的基礎上,進一步使學生了解軌跡的有關概念以及熟悉五種常用的點的軌跡;
2、培養學生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過渡;
3、提高學生數學來源于實踐,反過來又作用于實踐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認識。
重點、難點
1、重點:對圓點的.軌跡的認識。
2、難點:對點的軌跡概念的認識,因為這個概念比較抽象。
教學活動設計(在老師與學生的交流對話中完成教學目標)
(一)創設學習情境
1、對“圓”的形成觀察——理解——引出軌跡的概念
(使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從感性知識到理性知識)
觀察:圓是到定點的距離等于定長的的點的集合;(電腦動畫)
理解:圓上的點具有兩個性質:
(1)圓上各點到定點(圓心O)的距離都等于定長(半徑的長r);
(2)到定點距離等于定長的的點都在圓上;(結合下圖)
引出軌跡的概念:我們把符合某一條件的所有的點所組成的圖形,叫做符合這個條件的點的軌跡.這里含有兩層意思:(1)圖形是由符合條件的那些點組成的,就是說,圖形上的任何一點都符合條件;(2)圖形包含了符合條件的所有的點,就是說,符合條件的任何一點都在圖形上.(軌跡的概念非常抽象,是教學的難點,這里教師要精講,細講)
上面左圖符合(1)但不符合(2);中圖不符合(1)但符合(2);只有右圖(1)(2)都符合.因此“到定點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軌跡”是圓.
軌跡1:“到定點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軌跡,是以定點為圓心,定長為半徑的圓”。(研究圓是軌跡概念的切入口、基礎和關鍵)
(二)類比、研究1
(在老師指導下,通過電腦動畫,學生歸納、整理、概括、遷移,獲得新知識)
軌跡2:和已知線段兩個端點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這條線段的垂直平分線;
軌跡3:到已知角兩邊的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這個角的平分線;
(三)鞏固概念
練習:畫圖說明滿足下列條件的點的軌跡:
(1)到定點A的距離等于3cm的點的軌跡;
(2)到∠AOC的兩邊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
(3)經過已知點A、B的圓O,圓心O的軌跡.
(A層學生獨立畫圖,回答滿足這個條件的軌跡是什么?歸納出每一個題的點的軌跡屬于哪一個基本軌跡;B、C層學生在老師的指導或帶領下完成)
(四)類比、研究2
(這是第二次“類比”,目的:使學生的知識和能力螺旋上升.這次通過電腦動畫,使A層學生自己做,進一步提高學生歸納、整理、概括、遷移等能力)
軌跡4:到直線l的距離等于定長d的點的軌跡,是平行于這條直線,并且到這條直線的距離等于定長的兩條直線;
軌跡5:到兩條平行線的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是和這兩條平行線平行且距離相等的一條直線.
(五)鞏固訓練
練習題1:畫圖說明滿足下面條件的點的軌跡:
1.到直線l的距離等于2cm的點的軌跡;
2.已知直線AB∥CD,到AB、CD距離相等的點的軌跡.
(A層學生獨立畫圖探索;然后回答出點的軌跡是什么,對B、C層學生回答有一定的困難,這時教師要從規律上和方法上指導學生)
練習題2:判斷題
1、到一條直線的距離等于定長的點的軌跡,是平行于這條直線到這條直線的距離等于定長的直線.()
2、和點B的距離等于5cm的點的軌跡,是到點B的距離等于5cm的圓.()
3、到兩條平行線的距離等于8cm的點的軌跡,是和這兩條平行線的平行且距離等于8cm的一條直線.()
4、底邊為a的等腰三角形的頂點軌跡,是底邊a的垂直平分線.()
(這組練習題的目的,訓練學生思維的準確性和語言表達的正確性.題目由學生自主完成、交流、反思)
(教材的練習題、習題即可,因為這部分知識屬于選學內容,而軌跡概念又比較抽象,不要對學生要求太高,了解就行、理解就高要求)
(六)理解、小結
(1)軌跡的定義兩層意思;
(2)常見的五種軌跡。
(七)作業
教材P82習題2、6
2023初三數學教案篇2
二次根式
教材內容
1.本單元教學的主要內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加減;二次根式的乘除;最簡二次根式.
2.本單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次根式是在學完了八年級下冊第十七章《反比例正函數》、第十八章《勾股定理及其應用》等內容的基礎之上繼續學習的,它也是今后學習其他數學知識的基礎.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
(2)理解(a≥0)是一個非負數,()2=a(a≥0),=a(a≥0).
(3)掌握?=(a≥0,b≥0),=?;
=(a≥0,b>0),=(a≥0,b>0).
(4)了解最簡二次根式的概念并靈活運用它們對二次根式進行加減.
2.過程與方法
(1)先提出問題,讓學生探討、分析問題,師生共同歸納,得出概念.再對概念的內涵進行分析,得出幾個重要結論,并運用這些重要結論進行二次根式的計算和化簡.
(2)用具體數據探究規律,用不完全歸納法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規定,并運用規定進行計算.
(3)利用逆向思維,得出二次根式的乘(除)法規定的逆向等式并運用它進行化簡.
(4)通過分析前面的計算和化簡結果,抓住它們的共同特點,給出最簡二次根式的概念.利用最簡二次根式的概念,來對相同的二次根式進行合并,達到對二次根式進行計算和化簡的目的.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培養學生:利用規定準確計算和化簡的嚴謹的科學精神,經過探索二次根式的重要結論,二次根式的乘除規定,發展學生觀察、分析、發現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二次根式(a≥0)的內涵.(a≥0)是一個非負數;()2=a(a≥0);=a(a≥0)及其運用.
2.二次根式乘除法的規定及其運用.
3.最簡二次根式的概念.
4.二次根式的加減運算.
教學難點
1.對(a≥0)是一個非負數的理解;對等式()2=a(a≥0)及=a(a≥0)的理解及應用.
2.二次根式的乘法、除法的條件限制.
3.利用最簡二次根式的概念把一個二次根式化成最簡二次根式.
教學關鍵
1.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從具體到一般的推理能力,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培養學生利用二次根式的規定和重要結論進行準確計算的能力,培養學生一絲不茍的科學精神.
單元課時劃分
本單元教學時間約需11課時,具體分配如下:
21.1二次根式3課時
21.2二次根式的乘法3課時
21.3二次根式的加減3課時
教學活動、習題課、小結2課時
21.1二次根式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二次根式的概念及其運用
教學目標
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利用(a≥0)的意義解答具體題目.
提出問題,根據問題給出概念,應用概念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重難點關鍵
1.重點: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的概念;
2.難點與關鍵:利用“(a≥0)”解決具體問題.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學生活動)請同學們獨立完成下列三個問題:
問題1:已知反比例函數y=,那么它的圖象在第一象限橫、縱坐標相等的點的坐標是___________.
問題2:如圖,在直角三角形ABC中,AC=3,BC=1,∠C=90°,那么AB邊的長是__________.
問題3:甲射擊6次,各次擊中的環數如下:8、7、9、9、7、8,那么甲這次射擊的方差是S2,那么S=_________.
老師點評:
問題1:橫、縱坐標相等,即x=y,所以x2=3.因為點在第一象限,所以x=,所以所求點的坐標(,).
問題2:由勾股定理得AB=
問題3:由方差的概念得S=.
二、探索新知
很明顯、、,都是一些正數的算術平方根.像這樣一些正數的算術平方根的式子,我們就把它稱二次根式.因此,一般地,我們把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稱為二次根號.
(學生活動)議一議:
1.-1有算術平方根嗎?
2.0的算術平方根是多少?
3.當a<0,有意義嗎?
老師點評:(略)
例1.下列式子,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x>0)、、、-、、(x≥0,y≥0).
分析:二次根式應滿足兩個條件:第一,有二次根號“”;第二,被開方數是正數或0.
解:二次根式有:、(x>0)、、-、(x≥0,y≥0);不是二次根式的有:、、、.
例2.當x是多少時,在實數范圍內有意義?
分析:由二次根式的定義可知,被開方數一定要大于或等于0,所以3x-1≥0,才能有意義.
解:由3x-1≥0,得:x≥
當x≥時,在實數范圍內有意義.
三、鞏固練習
教材P練習1、2、3.
四、應用拓展
例3.當x是多少時,+在實數范圍內有意義?
分析:要使+在實數范圍內有意義,必須同時滿足中的≥0和中的x+1≠0.
解:依題意,得
由①得:x≥-
由②得:x≠-1
當x≥-且x≠-1時,+在實數范圍內有意義.
例4(1)已知y=++5,求的值.(答案:2)
(2)若+=0,求a2004+b2004的值.(答案:)
五、歸納小結(學生活動,老師點評)
本節課要掌握:
1.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稱為二次根號.
2.要使二次根式在實數范圍內有意義,必須滿足被開方數是非負數.
六、布置作業
1.教材P8復習鞏固1、綜合應用5.
2.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3.課后作業:《同步訓練》
第一課時作業設計
一、選擇題1.下列式子中,是二次根式的是()
A.-B.C.D.x
2.下列式子中,不是二次根式的是()
A.B.C.D.
3.已知一個正方形的面積是5,那么它的邊長是()
A.5B.C.D.以上皆不對
二、填空題
1.形如________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2.面積為a的正方形的邊長為________.
3.負數________平方根.
三、綜合提高題
1.某工廠要制作一批體積為1m3的產品包裝盒,其高為0.2m,按設計需要,底面應做成正方形,試問底面邊長應是多少?
2.當x是多少時,+x2在實數范圍內有意義?
3.若+有意義,則=_______.
4.使式子有意義的未知數x有()個.
A.0B.1C.2D.無數
5.已知a、b為實數,且+2=b+4,求a、b的值.
第一課時作業設計答案:
一、1.A2.D3.B
二、1.(a≥0)2.3.沒有
三、1.設底面邊長為x,則0.2x2=1,解答:x=.
2.依題意得:,
∴當x>-且x≠0時,+x2在實數范圍內沒有意義.
3.
4.B
5.a=5,b=-4
2023初三數學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上一節課在學習余角補角基礎上學習的,學生有了一定的基礎,為以后平面直角坐標系的學習做好準備。
學情分析
本節課對于學生來說學習起來并不太難,在小學階段學生已經接觸過方位角的內容,而且本節課內容和生活中的方向聯系緊密,故學生比較有興趣。
教學目標
理解方位角的意義,掌握方位角的判別和應用,通過現實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去體會方位角的意義。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方位角的判別與應用
難點:方位角的畫法及變式題
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預設學生行為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三、鞏固練習
四、課時小結五、布置作業由四面八方這個成語引出學生對八個方位的理解
1.先以一個具體圖形告訴學生基本知識點,方位角一般是以正南正北為基準,然后向東或西旋轉所成的角的始邊方向。
2.師示范方位角的畫法
3.出示補充例題,引對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思考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生觀察圖并理解老師的講解。
生觀察并獨立完成書中的例題
生先獨立思考然后與同學合作完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遼具體圖形使學生初步認識方位角的表示方法。
使學生通遼具體操作掌握畫方位角的方法
進一步掌握方位角的有關知識,達到知識提升。
板書設計
4.3.3余角和補角(二)——方位角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我先將學生按人數分成若干小組,在課前先給學生發放導學單,課上先給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后學生由小組推薦代表發言,累積分數,每個小組輪流回答一次,學生代表回答完畢后,其它同學補充糾錯,然后從知識點是否準確,語言是否流利,思維是否創新,邏輯是否合理嚴密等方面來做出評價,然后給出相應分數。累積到小組積分中課上知識回答后在練習部分,設計搶答題,小組搶答完成。最后計算出總分評出本節課小組及個人獎,給予口頭表揚。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上節課余角和補角的基礎上學習的,而且在小學階段也已經接觸過這部分知識了,基于這個特點,在課堂上我主要采取了自主學習的方式,學生接受的不錯,本節課的知識雖然簡單但很重要是為以后平面直角坐標系做準備的。出現的問題是有個別同學對于A看B是北偏東30度,則B看A是什么方向不太清楚,我采取的措施是讓明白的同學講給不明白的同學聽,指導其主要從哪方面入手解決此類問題,還有一點,學生在畫圖后容易忽略寫結論,應強調。以前在上本節課時,我是采取的講授法,感覺學生不是很愛聽,后來一想,知道了是因為小學時他們已經接觸了這部分知識,所以不愛聽,針對于這種情況,這次我采用了自主學習的方式感覺學生的積極性上來了,一節課氣氛很好,相信效果也不錯。以后再講這節課我將繼續采用這種方式,在此基礎上使其更加完善。
2023初三數學教案篇4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上一節課在學習余角補角基礎上學習的,學生有了一定的基礎,為以后學面直角坐標系的學習做好準備。
學情分析
本節課對于學生來說學習起來并不太難,在小學階段學生已經接觸過方位角的內容,而且本節課內容和生活中的方向聯系緊密,故學生比較有興趣。
教學目標
理解方位角的意義,掌握方位角的判別和應用,通過現實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去體會方位角的意義。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方位角的判別與應用
難點:方位角的畫法及變式題
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預設學生行為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三、鞏固練習
四、課時小結五、布置作業由四面八方這個成語引出學生對八個方位的理解
1.先以一個具體圖形告訴學生基本知識點,方位角一般是以正南正北為基準,然后向東或西旋轉所成的角的始邊方向。
2.師示范方位角的畫法
3.出示補充例題,引對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思考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生觀察圖并理解老師的講解。
生觀察并獨立完成書中的例題
生先獨立思考然后與同學合作完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遼具體圖形使學生初步認識方位角的表示方法。
使學生通遼具體操作掌握畫方位角的方法
進一步掌握方位角的有關知識,達到知識提升。
板書設計
4.3.3余角和補角(二)——方位角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我先將學生按人數分成若干小組,在課前先給學生發放導學單,課上先給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后學生由小組推薦代表發言,累積分數,每個小組輪流回答一次,學生代表回答完畢后,其它同學補充糾錯,然后從知識點是否準確,語言是否流利,思維是否創新,邏輯是否合理嚴密等方面來做出評價,然后給出相應分數。累積到小組積分中課上知識回答后在練習部分,設計搶答題,小組搶答完成。最后計算出總分評出本節課小組及個人獎,給予口頭表揚。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上節課余角和補角的基礎上學習的,而且在小學階段也已經接觸過這部分知識了,基于這個特點,在課堂上我主要采取了自主學習的方式,學生接受的不錯,本節課的知識雖然簡單但很重要是為以后學面直角坐標系做準備的。出現的問題是有個別同學對于A看B是北偏東30度,則B看A是什么方向不太清楚,我采取的措施是讓明白的同學講給不明白的同學聽,指導其主要從哪方面入手解決此類問題,還有一點,學生在畫圖后容易忽略寫結論,應強調。以前在上本節課時,我是采取的講授法,感覺學生不是很愛聽,后來一想,知道了是因為小學時他們已經接觸了這部分知識,所以不愛聽,針對于這種情況,這次我采用了自主學習的方式感覺學生的積極性上來了,一節課氣氛很好,相信效果也不錯。以后再講這節課我將繼續采用這種方式,在此基礎上使其更加完善。
2023初三數學教案篇5
回顧與反思當自變量x取同一數值時,這兩個函數的函數值之間有什么關系?反映在圖象上,相應的兩個點之間的位置又有什么關系?
探索觀察這兩個函數,它們的開口方向、對稱軸和頂點坐標有那些是相同的?又有哪些不同?你能由此說出函數與的圖象之間的關系嗎?
例2.在同一直角坐標系中,畫出函數與的圖象,并說明,通過怎樣的平移,可以由拋物線得到拋物線.
解列表.
x…-3-2-10123…
…-8-3010-3-8…
…-10-5-2-1-2-5-10…
描點、連線,畫出這兩個函數的圖象,如圖26.2.4所示.
可以看出,拋物線是由拋物線向下平移兩個單位得到的.
回顧與反思拋物線和拋物線分別是由拋物線向上、向下平移一個單位得到的.
探索如果要得到拋物線,應將拋物線作怎樣的平移?
例3.一條拋物線的開口方向、對稱軸與相同,頂點縱坐標是-2,且拋物線經過點(1,1),求這條拋物線的函數關系式.
解由題意可得,所求函數開口向上,對稱軸是y軸,頂點坐標為(0,-2),
因此所求函數關系式可看作,又拋物線經過點(1,1),
所以,,
解得.
故所求函數關系式為.
回顧與反思(a、k是常數,a≠0)的圖象的開口方向、對稱軸、頂點坐標歸納如下:
開口方向對稱軸頂點坐標
[當堂課內練習]
1.在同一直角坐標系中,畫出下列二次函數的圖象:
,,.
觀察三條拋物線的相互關系,并分別指出它們的開口方向及對稱軸、頂點的位置.你能說出拋物線的開口方向及對稱軸、頂點的位置嗎?
2.拋物線的開口,對稱軸是,頂點坐標是,它可以看作是由拋物線向平移個單位得到的.
3.函數,當x時,函數值y隨x的增大而減小.當x時,函數取得最值,最值y=.
[本課課外作業]
A組
1.已知函數,,.
(1)分別畫出它們的圖象;
(2)說出各個圖象的開口方向、對稱軸、頂點坐標;
(3)試說出函數的圖象的開口方向、對稱軸、頂點坐標.
2.不畫圖象,說出函數的開口方向、對稱軸和頂點坐標,并說明它是由函數通過怎樣的平移得到的.
3.若二次函數的圖象經過點(-2,10),求a的值.這個函數有還是最小值?是多少?
B組
4.在同一直角坐標系中與的圖象的大致位置是()
5.已知二次函數,當k為何值時,此二次函數以y軸為對稱軸?寫出其函數關系式.
2023初三數學教案篇6
1.經歷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總結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
2.通過學生自主探究,會根據傳播問題、百分率問題中的數量關系列一元二次方程并求解,熟悉解題的具體步驟.
3.通過實際問題的解答,讓學生認識到對方程的解必須要進行檢驗,方程的解是否舍去要以是否符合問題的實際意義為標準.
重點
利用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傳播問題、百分率問題.
難點
如果理解傳播問題的傳播過程和百分率問題中的增長(降低)過程,找到傳播問題和百分率問題中的數量關系.
一、引入新課
1.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基本步驟有哪些?應注意什么?
2.科學家在細胞研究過程中發現:
(1)一個細胞一次可分裂成2個,經過3次分裂后共有多少個細胞?
(2)一個細胞一次可分裂成x個,經過3次分裂后共有多少個細胞?
(3)如是一個細胞一次可分裂成2個,分裂后原有細胞仍然存在并能再次分裂,試問經過3次分裂后共有多少個細胞?
二、教學活動
活動1:自學教材第19頁探究1,思考教師所提問題.
有一人患了流感,經過兩輪傳染后,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輪傳染中平均一個人傳染了幾個人?
(1)如何理解“兩輪傳染”?如果設每輪傳染中平均一個人傳染了x個人,第一輪傳染后共有________人患流感.第二輪傳染后共有________人患流感.
(2)本題中有哪些數量關系?
(3)如何利用已知的數量關系選取未知數并列出方程?
解答:設每輪傳染中平均一個人傳染了x個人,則依題意第一輪傳染后有(x+1)人患了流感,第二輪有x(1+x)人被傳染上了流感.于是可列方程:
1+x+x(1+x)=121
解方程得x1=10,x2=-12(不合題意舍去)
因此每輪傳染中平均一個人傳染了10個人.
變式練習:如果按這樣的傳播速度,三輪傳染后有多少人患了流感?
活動2:自學教材第19頁~第20頁探究2,思考老師所提問題.
兩年前生產1噸甲種藥品的成本是5000元,生產1噸乙種藥品的成本是6000元,隨著生產技術的進步,現在生產1噸甲種藥品的成本是3000元,生產1噸乙種藥品的成本是3600元,哪種藥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較大?
(1)如何理解年平均下降額與年平均下降率?它們相等嗎?
(2)若設甲種藥品年平均下降率為x,則一年后,甲種藥品的成本下降了________元,此時成本為________元;兩年后,甲種藥品下降了________元,此時成本為________元.
(3)增長率(下降率)公式的歸納:設基準數為a,增長率為x,則一月(或一年)后產量為a(1±x);
二月(或二年)后產量為a(1±x)2;
n月(或n年)后產量為a(1±x)n;
如果已知n月(n年)后總產量為M,則有下面等式:M=a(1±x)n.
(4)對甲種藥品而言根據等量關系列方程為:________________.
三、課堂小結與作業布置
課堂小結
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應用題的步驟:審、設、找、列、解、答.最后要檢驗根是否符合實際.
2.傳播問題解決的關鍵是傳播源的確定和等量關系的建立.
3.若平均增長(降低)率為x,增長(或降低)前的基準數是a,增長(或降低)n次后的量是b,則有:a(1±x)n=b(常見n=2).
4.成本下降額較大的藥品,它的下降率不一定也較大,成本下降額較小的藥品,它的下降率不一定也較小.
作業布置
教材第21-22頁習題21.3第2-7題.第2課時解決幾何問題
1.通過探究,學會分析幾何問題中蘊含的數量關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解決幾何問題.
2.通過探究,使學生認識在幾何問題中可以將圖形進行適當變換,使列方程更容易.
3.通過實際問題的解答,再次讓學生認識到對方程的解必須要進行檢驗,方程的解是否舍去要以是否符合問題的實際意義為標準.
重點
通過實際圖形問題,培養學生運用一元二次方程分析和解決幾何問題的能力.
難點
在探究幾何問題的過程中,找出數量關系,正確地建立一元二次方程.
活動1創設情境
1.長方形的周長________,面積________,長方體的體積公式________.
2.如圖所示:
(1)一塊長方形鐵皮的長是10cm,寬是8cm,四角各截去一個邊長為2cm的小正方形,制成一個長方體容器,這個長方體容器的底面積是________,高是________,體積是________.
(2)一塊長方形鐵皮的長是10cm,寬是8cm,四角各截去一個邊長為xcm的小正方形,制成一個長方體容器,這個長方體容器的底面積是________,高是________,體積是________.
活動2自學教材第20頁~第21頁探究3,思考老師所提問題
要設計一本書的封面,封面長27cm,寬21cm,正中央是一個與整個封面長寬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邊襯所占面積是封面面積的四分之一,上下邊襯等寬,左右邊襯等寬,應如何設計四周邊襯的寬度(精確到0.1cm).
(1)要設計書本封面的長與寬的比是________,則正中央矩形的長與寬的比是________.
(2)為什么說上下邊襯寬與左右邊襯寬之比為9∶7?試與同伴交流一下.
(3)若設上、下邊襯的寬均為9xcm,左、右邊襯的寬均為7xcm,則中央矩形的長為________cm,寬為________cm,面積為________cm2.
(4)根據等量關系:________,可列方程為:________.
(5)你能寫出解題過程嗎?(注意對結果是否合理進行檢驗.)
(6)思考如果設正中央矩形的長與寬分別為9xcm和7xcm,你又怎樣去求上下、左右邊襯的寬?
活動3變式練習
如圖所示,在一個長為50米,寬為30米的矩形空地上,建造一個花園,要求花園的面積占整塊面積的75%,等寬且互相垂直的兩條路的面積占25%,求路的寬度.
答案:路的寬度為5米.
活動4課堂小結與作業布置
課堂小結
1.利用已學的特殊圖形的面積(或體積)公式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數學模型,并運用它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是弄清題目中的數量關系.
2.根據面積與面積(或體積)之間的等量關系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并能正確解方程,最后對所得結果是否合理要進行檢驗.
作業布置
教材第22頁習題21.3第8,10題.
2023初三數學教案篇7
[實踐與探索]
例1.在同一直角坐標系中,畫出函數與的圖象.
解列表.
x…-3-2-10123…
…188202818…
…20104241020…
描點、連線,畫出這兩個函數的圖象,如圖26.2.3所示.
回顧與反思當自變量x取同一數值時,這兩個函數的函數值之間有什么關系?反映在圖象上,相應的兩個點之間的位置又有什么關系?
探索觀察這兩個函數,它們的開口方向、對稱軸和頂點坐標有那些是相同的?又有哪些不同?你能由此說出函數與的圖象之間的關系嗎?
例2.在同一直角坐標系中,畫出函數與的圖象,并說明,通過怎樣的平移,可以由拋物線得到拋物線.
解列表.
x…-3-2-10123…
…-8-3010-3-8…
…-10-5-2-1-2-5-10…
描點、連線,畫出這兩個函數的圖象,如圖26.2.4所示.
可以看出,拋物線是由拋物線向下平移兩個單位得到的.
回顧與反思拋物線和拋物線分別是由拋物線向上、向下平移一個單位得到的.
探索如果要得到拋物線,應將拋物線作怎樣的平移?
例3.一條拋物線的開口方向、對稱軸與相同,頂點縱坐標是-2,且拋物線經過點(1,1),求這條拋物線的函數關系式.
解由題意可得,所求函數開口向上,對稱軸是y軸,頂點坐標為(0,-2),
因此所求函數關系式可看作,又拋物線經過點(1,1),
所以,,
解得.
故所求函數關系式為.
回顧與反思(a、k是常數,a≠0)的圖象的開口方向、對稱軸、頂點坐標歸納如下:
開口方向對稱軸頂點坐標
[當堂課內練習]
1.在同一直角坐標系中,畫出下列二次函數的圖象:
,,.
觀察三條拋物線的相互關系,并分別指出它們的開口方向及對稱軸、頂點的位置.你能說出拋物線的開口方向及對稱軸、頂點的位置嗎?
2.拋物線的開口,對稱軸是,頂點坐標是,它可以看作是由拋物線向平移個單位得到的.
3.函數,當x時,函數值y隨x的增大而減小.當x時,函數取得最值,最值y=.
[本課課外作業]
A組
1.已知函數,,.
(1)分別畫出它們的圖象;
(2)說出各個圖象的開口方向、對稱軸、頂點坐標;
(3)試說出函數的圖象的開口方向、對稱軸、頂點坐標.
2.不畫圖象,說出函數的開口方向、對稱軸和頂點坐標,并說明它是由函數通過怎樣的平移得到的.
3.若二次函數的圖象經過點(-2,10),求a的值.這個函數有還是最小值?是多少?
B組
4.在同一直角坐標系中與的圖象的大致位置是()
5.已知二次函數,當k為何值時,此二次函數以y軸為對稱軸?寫出其函數關系式.
[本課學習體會]
2023初三數學教案篇8
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上一節課在學習余角補角基礎上學習的,學生有了一定的基礎,為以后學__面直角坐標系的學習做好準備。
學情分析
本節課對于學生來說學習起來并不太難,在小學階段學生已經接觸過方位角的內容,而且本節課內容和生活中的方向聯系緊密,故學生比較有興趣。
教學目標
理解方位角的意義,掌握方位角的判別和應用,通過現實情境,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去體會方位角的意義。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方位角的判別與應用
難點:方位角的畫法及變式題
教學過程(本文來自優秀教育資源網斐.斐.課.件.園)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預設學生行為設計意圖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二、講授新課
三、鞏固練習
四、課時小結五、布置作業由四面八方這個成語引出學生對八個方位的理解
1.先以一個具體圖形告訴學生基本知識點,方位角一般是以正南正北為基準,然后向東或西旋轉所成的角的始邊方向。
2.師示范方位角的畫法
3.出示補充例題,引對學生通過小組合作完成。思考并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生觀察圖并理解老師的講解。
生觀察并獨立完成書中的例題
生先獨立思考然后與同學合作完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遼具體圖形使學生初步認識方位角的表示方法。
使學生通遼具體操作掌握畫方位角的方法
進一步掌握方位角的有關知識,達到知識提升。
板書設計
4.3.3余角和補角(二)——方位角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我先將學生按人數分成若干小組,在課前先給學生發放導學單,課上先給學生充分的討論時間后學生由小組推薦代表發言,累積分數,每個小組輪流回答一次,學生代表回答完畢后,其它同學補充糾錯,然后從知識點是否準確,語言是否流利,思維是否創新,邏輯是否合理嚴密等方面來做出評價,然后給出相應分數。累積到小組積分中課上知識回答后在練習部分,設計搶答題,小組搶答完成。最后計算出總分評出本節課小組及個人獎,給予口頭表揚。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上節課余角和補角的基礎上學習的,而且在小學階段也已經接觸過這部分知識了,基于這個特點,在課堂上我主要采取了自主學習的方式,學生接受的不錯,本節課的知識雖然簡單但很重要是為以后學__面直角坐標系做準備的。出現的問題是有個別同學對于A看B是北偏東30度,則B看A是什么方向不太清楚,我采取的措施是讓明白的同學講給不明白的同學聽,指導其主要從哪方面入手解決此類問題,還有一點,學生在畫圖后容易忽略寫結論,應強調。以前在上本節課時,我是采取的講授法,感覺學生不是很愛聽,后來一想,知道了是因為小學時他們已經接觸了這部分知識,所以不愛聽,針對于這種情況,這次我采用了自主學習的方式感覺學生的積極性上來了,一節課氣氛很好,相信效果也不錯。以后再講這節課我將繼續采用這種方式,在此基礎上使其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