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主題設計教案
教師主題設計教案篇1
【教學目標】
1、情感與態度目標:
理解作者在作品中所流露的彷徨苦悶的心境和潔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懷。
2、知識與能力目標:
欣賞作者所描繪的荷塘月色的美景,領悟情景交融的寫作手法,揣摩語言,體會語言的抒情性,學習作者運用語言的技巧同時,學習本文比喻、擬人、通感等修辭手法的運用。
3、過程與方法目標:
在教師恰當的提升引導下,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語文課具有開放性。
【教學重點】
(1)語言充滿詩情畫意,體味語言運用的妙處,
(2)通感的修辭手法
【教學難點】
一是作者為什么會有“頗不寧靜”的心情,
二是寫江南采蓮舊俗的作用另外教材中引用的《采蓮賦》片斷,語言較難理解,但注解詳細,學生可以據注釋自行解決
【教學方法】
借助多媒體課件的教學手段,采用:激趣──感知──品讀、賞析──討論──拓展延伸的教學模式,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鑒賞散文的相關知識
2.介紹課文的寫作背景及作者當時的思想狀況
3.(美點尋蹤)引導學生初步感知文章的美理清游蹤
4.引導學生體味第四段的語言美、畫面美
【課文導入】
請看畫面,我們的眼前出現了一大片碧綠的荷塘面對此等美景,楊萬里贊嘆道:“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寫出了荷花的艷麗的色彩。
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小池》楊萬里寫出了荷花的動態周敦頤卻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潔品格!面對這樣的景色,朱自清又是如何抒寫心中的情懷的呢?
【整體感知】
現在我們隨著動人的旋律再次走進朱自清先生心靈的荷塘,叩響心扉,解讀那淡雅朦朧的心語、心荷
1.配樂動畫朗誦,初步感知、欣賞美景、體味感情同學們小聲跟讀,隨文入境!
2..優美的誦讀和美麗的畫面已經讓我們沉醉不知歸路,我相信大家已經體會到了美,現在可暢所欲言談談你談感受到的美美點尋蹤
(1)既寫荷塘又寫月色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月色是是荷塘上的月色.將二者巧妙的結合起來了幽雅、朦朧幽靜的畫面美。
(2)用詞句美、語言美。
(3)情感很美。
總結:語言美、畫面美、情感美
3、抓住關鍵詞語,理出作游蹤
問題(1):①夜深人靜之時,作者為什么會突然想去荷塘邊散步?
師生交流明確:主要是由于“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
全文就是圍繞“頗不寧靜”這一心情展開的,它就像是一支樂曲中的主旋律,始終在全曲中回蕩!此句稱“文眼”
②:29歲的朱自清此時已是清華大學教授,前途無量,怎么會如此惆悵和苦悶?
本文寫于1927年7月,正是蔣介石發動4.12反革命政變之后,白色恐怖籠罩著中國大地1927年7月正是朱自清思想極端苦悶的時期朱自清在同時期發表的《一封信》中這樣寫道:“這幾天似乎有些異樣,像一葉扁舟在無邊的大海上,像一個獵人在無盡的森林里┅┅似乎在掙扎著,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沒有明白”
③“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這是社會現實的劇烈動蕩在作者心中激起的波瀾,放在篇首,如一錘定音,為全文定下了抒情基調
問題(2):作者采用什么方式來排解不寧靜的?
散步的游蹤是怎樣的?(齊答)
師生共同明確
游蹤:家--小路--荷塘--家
教學反思
語文教學要加強綜合,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系,重視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致力于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這節節課在這方面表現得十分突出,語文教學的多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關鍵的語言文字放在特定的語境中理解、品味、鑒賞,感悟是靈動的,具個性色彩的;配樂朗誦,動畫欣賞隨文入境,營造美的氛圍研究作者與創作背景,探究作品的寫作意圖與價值取向,把知識傳授、能力培養、智力發展與思想情操陶冶融為一爐,發揮了語文的實用功能、發展功能、審美功能,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多方面獲得培養但學生互動稍顯不足。
第二課時
1.播放古箏曲《春江花月夜》,生談感受
2.出示寫月的詩句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李白《月下獨酌》描寫詩人在月夜與“我外之我”的影子及月亮一同暢飲的情景,以奇特的構思、浪漫的想象,深刻地表現出詩人的獨斟獨酌,及舉目無知音的孤獨之情淡蕩秋光客路長,蘭橈桂棹泛天香月明圓嶠人千里,風急輕帆燕一行張煌言《舟次中秋》明確月色是難寫的以月寄相思本文是怎樣寫月色的
3、美讀五六段配樂《月光》
4.課文第5小節寫了什么景色?
學生回答:寫了塘上月色
月光:如流水月影:如名曲
5、作者是從幾個方面寫了月色?
學生回答,教師補充:
(1)以流水作比,月輝照耀一瀉無余的景象
(2)通過霧寫月光:薄薄的青霧,霧的輕飄壯
(3)通過荷花與荷葉寫月色的朦朧:像在牛乳中洗過,像籠著輕紗的夢荷葉、荷花安謐、恬靜的情狀
(4)以樹影寫月色:畫,濃淡適宜
(5)通過光與影的和諧寫月色:和諧的旋律
6.勾出本段中你喜歡的句子,并思考語言有什么特點
語言:樸素、典雅、充滿詩意
“朱先生的語言,歷來是‘新而不失自然’,在口語的基礎上刻意出新既有平白如話,毫無雕飾的文字,更有精心‘揀練’的遣詞用字點活了月光和霧氣的‘瀉’‘浮’二字生動的起了豐富、潤飾、強化形象的作用”(1).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里葉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青紗的夢
為什么說“瀉”“浮”二字點活了月光和霧氣呢?可否用“照”替代“瀉”,用“升”替代“浮”(替換法)
由學生找,談談體會,教師點撥
參考:(以學生講為主,教師重點分析四處)
“瀉”--一個“瀉”字,月輝照耀一瀉無余之景,頓時化靜態為動態,寫出了月光的流動感再加上修飾語“靜靜地”,準確地寫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傾瀉,但又是絕無聲響地幽靜幽美,這就創造了一個安謐的氛圍,意境相當優美(“照”字直白,是如實地寫,不是描繪,淡而無味另方面與“如流水一般”不相配,失去和諧感)
浮--浮”寫出了霧的輕飄狀態,突出了恬靜朦朧,一個水氣迷蒙、月色輕籠的境界呼之欲出(而“升”給人騰空而上的感覺,不能妥帖地道出霧的輕柔)
(2)彎彎的楊柳的稀疏的倩影,卻又像是畫在荷葉上的為何用畫不用印?
“畫”--仿佛有無形的手在展紙描繪一般,富有情趣,表現了作者的喜愛之情(“印”不能寫出美)
(3)“雖然是滿月,天上卻有一層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為這恰是到了好處--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別有風味的”--這種朦朧柔和的月色非常符合作者此時的心境,所以說“恰是到了好處”畫面美:淡月輝映下荷塘里霧光、葉色、水氣交相雜糅而成的朦朧景色
7.寫景技巧:虛實結合,虛中見實,貼切的表現了朦朧月色下荷花漂浮的姿態,一種攝人心魄的意境
討論第6節
學生自己分析,教師作適當點撥:
這一節寫荷塘的四周在這里,作者以樹為著眼點,由遠及近,寫出了楊柳、遠山、燈光、蟬聲、蛙聲
(1)四面的樹(照應第2節)有遠有近:楊柳最多遠將一片荷塘重重圍住近
(2)寫樹不忘寫月色:陰陰的
(3)路燈光把作者從幻想中召回,最后兩句雖似寫景,實則點明心境寫樹上的蟬聲與水里有蛙聲,由寂靜到熱鬧,充滿了生機,將荷塘和月色襯托得更加突出,并含蓄地表明作者雖完全沉醉在荷塘月色的寧靜的境界中,但哀愁和苦悶還是籠罩在心頭關于動靜:葉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荷葉本來是靜的,但作者想像它是動的,是舞女的裙化靜為動這時候最熱鬧的要樹上的蟬聲與水里的蛙聲;但……以動襯靜第四段月色下的荷塘,荷葉、荷花、荷香(靜);荷波、荷韻(動)動靜結合、
(4).運用了繪畫技巧來寫荷塘的環境
(5).作者筆下的荷塘四周,疏密有致,濃淡相宜,明暗結合,喧寂相間板書:景物的特點:淡雅、朦朧
(6).襯托手法:單寫月光單調,作者著力摹寫月的投影,光影交錯,把岸邊樹、塘中荷連接在一起,構成了美麗的圖畫
(7).出示五六段知識結構圖示
(8).總結畫面美:月光如水、薄霧似紗、花葉如夢、黑影斑駁、楊柳如畫、光影似曲
5.教師小結:朱自清就是就是這樣一位神奇的國畫大師,用“新而不失自然”的語言之筆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清幽淡雅、朦朧和諧之景,讓荷塘與月色融為了一體,心境與景物融為了一體,整個天地融為了一體!給我們以巨大的審美享受!寫景是為了抒情,這淡淡的荷塘月色之景中,寄寓的是作者淡淡的難以言說的情!
6.總結:
畫面--美麗氣氛--寧靜格調--雅致
7.技巧:動靜結合、虛實相生、遠近相宜、巧用修辭、煉字、襯托、巧用疊詞效果;濃淡相宜
8.一番賞析后,相信同學們對這一段已經有了全新的感覺,下面讓我們再次以最深情地朗讀來詮釋
4.5.6段教師小結:朱自清的想像是多么豐富啊,古人有讀《漢書》來下酒,今天我們是品“荷塘月色”來純凈我們的心靈!
9.作業:
收集寫月的詩句,背誦4到6段
教師主題設計教案篇2
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了解《楚辭》、《離騷》的文學價值;掌握“修姱”、“羈”、“誶”、“怨”、“浩蕩”、“溘”、“尤”、“反”、“忳”等實詞以及“雖”、“兮”、“以”等虛詞的意義及用法。
2、過程與方法:吟誦注意節拍、重讀和情感,培養學生閱讀背誦古詩文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離騷》的思想內容,了解屈原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主義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1、賦與比的寫法;
2、“香草美人”的意象體系。
3、屈原的精神與理想在詩中的體現。
教學方法:
講授法、誦讀法。
媒體設計:
配音朗讀磁帶、投影膠片。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提問:毛澤東在《沁園春?雪》中慨嘆封建帝王武功有余而文才匱乏時說“唐宗宋祖,稍遜風騷”,這里的“風騷”指的是什么?(《詩經》中的《國風》和《楚辭》中的《離騷》)
2、簡介: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開創了現實主義的詩風,與之相提并論的《楚辭》則開創了浪漫主義的詩風。所以,“風騷”就成了文學的代名詞。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楚辭》中的名篇《離騷》。(板書課題:《離騷》)
二、解題
1、簡介屈原:
(約前339—約前278),我國最早的大詩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則,字靈均。戰國楚人。初輔佐懷王,做過左徒、三閭大夫。主張彰明法度,舉賢授能,改革政治,東聯齊國,西抗強秦,其政治理想的內容是“美政”。后遭讒去職,兩次被流放,因無力挽救楚國滅亡,政治理想無法實現,投汨羅江而死。其主要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九章》等。其作品
2、簡介“楚辭”:
①詩體名。屈原吸收楚地民間語言和民歌形式而創作的一種詩歌樣式,又稱“騷”體。
②總集名。西漢劉向所輯,收屈原、宋玉及漢代淮南小山、東方朔、王褒、劉向等人的詩歌作品,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③特色:“楚辭”以優美的語言、豐富的想象,溶化神話傳說,塑造鮮明形象;以楚地的詩歌形式、方言聲韻,描寫楚地的風土人情,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對后世影響很大。
3、解題:
《離騷》代表了“楚辭”的成就。它不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時也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偉大的長篇抒情詩。
“離”,通“罹”,“遭遇”義;“騷”,“憂愁”義。“離騷”,即“遭遇憂愁”的意思。司馬遷解釋“離騷”為“離憂”;班固解釋為“遭遇憂患”;王逸解釋為“離別的愁思”;也有人解釋為“牢騷”?,F多采用班固的解釋。
《離騷》前半部分,作者反復傾訴其對于楚國命運的關懷,表達了他要求革新政治、與權貴集團斗爭的強烈意志;后半部分又通過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實現和失敗后欲以身殉的敘述,反映出他熱愛楚國的思想感情。作品運用“香草美人”的比喻、大量的神話傳說和豐富的想象,形成絢爛的文采和宏偉的結構,表現出積極浪漫主義的精神,對后世文學有深遠的影響。全詩372句,93節,2464字,課文是節選。
三、新授
1、放配樂朗讀磁帶,掃除文字障礙。
2、學生自讀課文。
要求:對照注釋,弄清課文內容。
3、學生質疑。
要求:對自己不能理解、小組討論也不能理解的疑難字、詞、句進行提問。老師作出回答。
重點講解下列實詞的意義:
修姱:修潔而美好。
羈:喻指束縛、約束。
誶:諫諍。
怨:恨。(“恨”在文言中多為“遺憾”義)
浩蕩:多義詞,這里為“荒.唐”義。
民心:人心。(前文“民生”可解釋為“人生”)
溘:突然。(“溘然長逝”中的“溘”即為此義。)
忍尤:忍受強加的罪過;尤:這里作“罪過”講。(“以儆效尤”中“尤”即此義;“怨天尤人”中的“尤”為“歸咎”義;“無恥之尤”中的“尤”為“特異”、“突出”義。)
反:文言文中多作“返”講。
忳:憂悶。
岌岌:高聳的樣子。(“岌岌可危”中的“岌岌”形容十分危險。)
陸離:修長的樣子。(“光怪陸離”中“陸離”形容色彩繁雜。)
4、學生說出課文意思。
要求:指名3—5人回答;糾正。
5、課堂練習:(幻燈打出)
區別下列各組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
(1)之哀民生之多艱
高余冠之岌岌兮
(2)以長太息以掩涕兮
既替余以蕙纕兮
競周容以為度
(3)雖余雖好修姱以靰羈兮
雖九死其猶未悔
四、作業
感情朗讀、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指導朗讀
1、注意節拍如:長太息/以掩涕兮余/獨/好修/以為常
雖/體解/吾/猶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講解:一般每句二至四個節拍,隨文切分。
2、注意延長如:悔相道之不察兮——忽反顧以游目兮——
講解:“兮”字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語氣詞“啊”,因此讀音要延長一些。
3、注意重音
4、注意感情
講解:在理解詩句含義的基礎上注意讀出感情。詩人在感嘆時要讀得深沉而有力,詩人在充滿理想時要讀得激越而昂揚;讀出詩人在遭受屈辱之后的悔恨和憤懣;還要讀出詩人在“眾女”種.種丑態面前所表現出的高昂氣節,在崇高理想面前所表現出的一往情深。
二、當堂背誦
三、研討課文
1、理解思想內容
分析、討論、概括:
§(1-7):述懷,揭示“朝誶而夕替”之因,表達“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意志。
§(8-13):反省,表現為追求美政、美德“雖體解吾猶未變”的高尚節操,抒發憂國憂民、獻身理想的愛國情懷。
2、賞析重點詩句
討論:在述懷和反省中,有哪些詩句能表現出詩人高尚品德和愛國情懷?
明確:(幻燈打出)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剛正不阿,一身正氣)
寧客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為此態也!(疾惡如仇,不同流合污)
民生各有所樂兮,余獨好修以為常。(潔身自好,自我完善)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堅持真理,獻身理想)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憂國憂民,熱愛祖國)
四、分析特色
1、深刻的現實內容與高度的浪漫主義藝術形式的完美結合。
《離騷》作為一首宏偉瑰麗、令人回腸蕩氣的政治抒情詩,以大膽的想象、夸張和象征等手法,生動而曲折地反映了楚國的現實斗爭,表現作者了對現實社會的深廣憂憤和精神上的追求。
2、語言特色。
以六字句為基本句式,加上虛字“兮”,參差變化,舒展自如;雙句押韻,節奏鏗鏘而活潑變化,抒情淋漓酣暢,聲情并茂;間以楚地方言,具有濃厚的地方色彩。
3、賦的運用。
本篇的賦既用于敘事,也用于抒情,使人感到真實而又易于接受。例如用于敘事的:“眾女嫉余之蛾眉兮,謠諑謂余以善淫?!庇糜谑闱榈模骸伴L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p>
4、比興手法。
屈原比興手法的運用,較《詩經》亦發展了一大步。(重點分析“比”)
(幻燈打出)
(1)王逸《楚辭章句》評《離騷》:
依詩取興,引類譬喻,故善鳥香草以配忠貞,惡禽臭物以比讒佞,靈修美人以媲于君……
(2)司馬遷《屈原賈生列傳》評《離騷》:
其行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
思考:王逸、司馬遷是如何評價屈原在《離騷》這首詩中所運用的比興手法的?
討論,明確:
王逸把《離騷》的意象體系分為三類:社會性的意象群,自然界的意象群,神話界的意象群。課文中的意象體系多為第一、二類,即主要以“香草美人”為喻(蕙,茝,芰荷,芙蓉,蛾眉等),表達自己高潔的胸懷、美好的心靈。正如司馬遷所說的那樣:“其行潔,故其稱物芳?!鼻柚跋悴菝廊恕蓖形镉髦镜氖址ǎ瑸楹蟠娙俗骷宜毡榻梃b,成為我國詩歌的抒情傳統。借景抒情、托物以諷、悲秋傷春成為唐詩宋詞的主調,正說明了這種藝術創造的深遠影響和巨大生命力。
此外,屈原善于運用打比方來說理,如:“鷙鳥之不群兮”說明自己不同于世俗小人;“何方圓之能周兮”比喻君子與小人不同流合污;“偭規矩而改錯”比喻“黨人”破壞法制,等。
五、布置作業
1、下列這副對聯說的是哪一位作家?
何處招魂,香草還生三戶地
當年呵壁,湘流應識九歌心
2、你最喜歡《離騷》中哪兩句詩,哪句或哪幾句詩引起了你的共鳴,屈原的愛國思想感情對你有什么啟發?請寫一篇400字左右的短文,只要能抓住一點即可。
3、課外閱讀《語文讀本》第8課《屈原詩兩首》(《涉江》、《國殤》)。
教學后記:
本課的難度較大,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困難,教師講起來也感到困難重重,今后,我們該考略降譯文印發給學生,讓學生先預習,先弄清楚文章的文意,然后再去教,是否更合適一些。
教師主題設計教案篇3
《稱贊》
[教學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相互稱贊帶來的快樂。
3、學著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學會贊賞別人。
[教學流程]
課前預習:(1)借助漢語拼音把字音讀準確。(2)圈出不認識的生字,標出自然段。
一、導入課文
1、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兩個字,看大家是否還記得在哪里學過?“稱”《曹沖稱象》“贊”《識字7》誠實贏得千家贊,虛偽招來萬戶嫌。大家果然有好記性,難怪大家學起東西來這么輕松!
2、教師把著兩個字貼到黑板上,大家齊讀課題。
同學們知道稱贊是什么意思嗎?哪位同學說一說,找一找同義詞。(表揚、贊美、夸獎)同學們回答的很準確,找的也很恰當。老師這里有幾句稱贊語,同學們想不想看一看?
課件出示:★你真棒!
★你真能干!
★你讀得流利極了!
★你的聲音太好聽了!
★你的字寫得非常漂亮!
小朋友,自己大聲讀讀屏幕上的話兒,你發現了什么?(生:都有嘆號;都是夸獎、表揚別人的話)對呀,夸獎、表揚也叫稱贊,稱贊就像一朵美麗的鮮花,他能帶給我們快樂與幸福。
下面我請5位小朋友來讀讀這些稱贊別人的話兒。學生依次讀句子,讀得好你讀得真好的,聲音真響亮的,大家給他掌聲鼓勵一下好嗎?
我們一起讀一讀。
二、初讀課文:
1、課文中誰稱贊誰?我們課文的兩位小主人公又是誰呢?
2、板書:小刺猬小獾(“猬”和“獾”都是四只腳的帶皮毛的小獸類,所以都是反犬旁。猬”注意:詞語連讀時這個字念輕聲。)
小刺猬和小獾之間到底發生了什么有趣的是呢?
下面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在讀課文前,你想給自己提個什么要求呢?
3、大家讀好了嗎?老師來檢查一下,全文一共有多少個自然段?我找五個同學來讀,每個同學讀兩段,同學們聽明白了嗎?
五位同學連讀,其他同學仔細聽,或跟著默讀,然后做出評價,夸一夸,提一提建議。
4、通過上面的讀,我發現我們還要好好認識一下我們這一課的生字,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出示生字:你是怎樣記住它的?指名匯報。(開火車讀、齊讀生字)
刺猬獾板凳糙但傍椅泄
5、小組內自主識字,游戲“你指我讀”??纯茨銈冃〗M成員是否都認識這些生字。
6、把生字組成詞來讀一讀:
刺猬小獾板凳粗糙但是
泄氣傍晚椅子瞧留下(瞧為什么是目字旁?)
7、小組分段再讀課文,相互看一看是否有了進步。
(1)把生字帶回課文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
(2)用橫線畫出刺猬的話用波浪線畫出小獾的話
8、教師范讀課文。
三、體會感知課文內容: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想象一下小獾做的板凳是什么樣的,這樣的板凳摸上去是什么感覺?粗糙說明板凳做的?我覺得小刺猬不該稱贊小獾?你同意嗎?有什么原因要稱贊小獾呢?“他做得很認真”
2、那小刺猬是如何稱贊小獾的呢?同學們能帶著感情讀一讀嗎?看誰讀得好。加上動作來稱贊。
課件出示:一個比一個好
說其他的東西可以怎么說?
一顆比一顆一粒比一粒
3、這樣一句暖人心的稱贊的話會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呢?第四自然段——小獾高興極了??匆幌抡n本85頁第一二幅圖看看有什么不同?小板凳變成了小椅子。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從下面的課文中找找答案吧。
師生分角色讀6、7自然段。
4、小獾怎么會做出椅子來得呢?
小刺猬的稱贊讓他有了勇氣和自信。泄氣是什么樣子?都泄氣了還想做板凳嗎?
瞧我已經會做椅子是什么心情?讀出這種心情。
5、小獾不僅學會了作小椅子,還學會了稱贊別人,他是怎么稱贊小刺猬的蘋果的呢?
找同位分角色讀一讀8、9、10自然段。
四、寫字指導
學習本課中的“采”、“背”
指名認讀,組詞。
師范寫,學生寫仿。
總結:稱贊是一種美德”。在生活中,您曾經有過這樣的體驗嗎?有時別人一句鼓勵的話、贊揚的話,能讓您一天都有好心情。不過,大多數國人生性含蓄,很少表達自己的贊賞,有時人際關系沒有那么和諧,所以大人們也能從這篇文章中領悟到一個道理──不要吝惜自己的贊美。接受別人的稱贊是一種幸福和快樂,適時地稱贊別人,也同樣能獲得幸福和快樂。學會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收獲稱贊的快樂,稱贊——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關愛。
教師主題設計教案篇4
教學目標
目標:
1.認識的真實存在及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2.了解的概念和基本性質;
3.學會用的觀點來區別變化和變化;
4.理解純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會判斷典型的純凈物和混合物。
目標:
培養學生查閱、觀察及抽象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和討論激發學生的,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分成""和"混合物和純凈物"兩部分。
前一部分著重于描述物質由等粒子所構成,討論的基本性質。教材一開始從人們所熟悉的一些日?,F象入手,如:人經過花圃或酒店,會嗅到花或酒的香氣;濕的衣服經過晾曬就會干燥;糖塊放在水里,會逐漸消失,而水卻有了甜味等。通過對這些日常生活現象的思考,使學生自然而然的建立起物質是由人們看不見、摸不著的粒子構成的結論(是構過成物質的一種粒子)。通過酒精和水混合后總體積縮小,及晶體碘的升華與凝華等實驗現象,使學生在建立起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的結論基礎上進一步得出是運動的及之間有間隔的推論(即的性質)。之后,教材以水變成水蒸氣,蔗糖溶于水及硫或碳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幾個典型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運用初步介紹的知識對物質發生變化時本身是否發生改變對物理變化、化學變化進行了實質性的分析。從而給下一個比較準確的定義。
教材為了進一步讓學生確信存在的客觀性,展示了用掃描隧道顯微鏡拍攝的苯照片,同時用生動的比喻、引導讀者去的大小和運動狀態。使學生在感性和理性上都建立起對的認識。
教材的第二部分首先以空氣的組成及硫粉和鐵粉混合實驗為基礎從宏觀上對混合物和純凈物兩個概念做了區分。然后從微觀上-用初步掌握的有關知識進一步區分純凈物和混合物,使學生能初步建立純與不純的相對概念。
教學建議
本節重點研究的是有關知識??床灰娨裁恢瑢τ谒拇嬖趯W生很難相信,接受起來遠不如第一章知識來的快。教材第一章重點研究的是氧氣的制法及性質。對于氧氣學生比較熟悉,在學生的頭腦中已經建立起人吸進的是氧氣,呼出的是二氧化碳的概念。氧氣盡管也看不見,摸不著,但學生能憑生活經驗確信氧氣真實存在著。鑒于此,建議在教學過程中也從生活實際中遇到的問題入手,例如:人經過花圃或酒店,為什么能聞到花或酒的香氣;濕的衣服經過晾曬為什么能干;糖塊放在水里,為什么會逐漸消失,而水卻有了甜味等。將宏觀現象做為紐帶,誘發學生進行想象-人能嗅到花或酒的香氣,是因為花或酒中有香氣的(或粒子)擴散到空氣中,接觸到人的嗅覺細胞而使人嗅到了香氣。濕衣服能晾干,是由于水的擴散到空氣中去了。糖塊放在水中溶解,而水有了甜味,是由于糖的擴散到水的中間去了。以生活實際中的問題讓學生感知的真實存在。將宏觀現象與微觀結構建立起了聯系。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實驗(氨擴散實驗、品紅擴散實驗并補充酒精與水混合實驗)融入在教學中,通過學生實驗讓學生進一步感知的真實存在,同時也便于學生學習性質時,樹立起是運動的,不同物質大小不同和間都有間隔距離的想象。為了使學生更加確信的真實存在,除向學生展示用掃描隧道顯微鏡拍攝的苯照片外,還可讓學生通過網絡或圖書館查找其它的照片。
對于概念的建立,是本節知識的一個重點。首先可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第一章中涉及的幾個物質變化(如:水變成水蒸氣,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的微觀過程,然后讓學生用初步掌握的知識以小組的形式從物質發理變化或化學變化時本身是否發生改變,對物理變化、化學變化進行實質性的分析,從而給一個比較準確的定義。
本節教材的另一個重點,是使學生樹立既有可分性又有不可分性的辨證觀點?quot;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從保持原物質化學性質來說是不可分的整體粒子,因為再分就不是原來物質的,也不能保持原來物質的化學性質。同種物質的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性質不同??梢栽俜质钦f它在化學反應過程中起了變化,變成別種物質的粒子了。通過對的可分性與不可分性的認識,逐步培養學生辨證地思考問題。概念中還強調了"化學性質"是因為通常討論的物理性質是一種宏觀現象,是該物質大量聚集在一起表現出來的,而不是每一個單個所能表現的,如:顏色、狀態、熔點、沸點、密度等。本節知識不僅應讓學生了解的概念初中數學,也應讓學生弄清概念的內在含義。
在學生對概念有了了解之后,師生應對的基本性質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概括。除能指出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外,還應認識到非常微小,都在不停地運動,間有間隔距離。在教學過程中如能自制或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微觀粒子運動的動畫,一方面可以誘發學生進行想象不同狀態的物質其中無數粒子在不停運動的圖景,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可把抽象知識變為具體,增強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的興趣。物理生已學習了運動論的有關知識(是運動的,之間有引力和斥力),可向學生指明有關熱運動和物態變化是物理學要深入一步討論的問題。學生如果對運動狀態、間力和物質三態相互轉化的本質有所認識,將對以后學習溶解、結晶溶液導電等大有好處。
對于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有關知識,建議教學中還是從實驗入手,讓學生由感性認識去理解混合物和純凈物,并進一步從微觀角度去分析。最后,還應使學生認識物質純與不純的相對性,培養學生辨證的思考問題的。
教師主題設計教案篇5
《清澈的湖水》
預期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感受風景的美好和小潔心靈的美好。
3、產生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和培養自我控制的能力。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湖水)齊讀,誰能說說怎么樣的湖水?(學生自由講)
2、(板書:清澈的)齊讀,注意“澈”是翹舌。指名讀出“清澈”的感覺。
3、你見過清澈的湖水嗎?在清澈的湖水里可以看到什么?
4、過渡:這節課老師就和你們一起去欣賞清澈的湖水!打開書129頁,在讀書之前你要給自己和小伙伴提什么要求嗎?
這幾個小朋友提的要求也是你們每個人想給自己提的是嗎?你們學習的態度可真是認真,那么接下來就帶著你們的要求自由地讀讀書吧!
二、初讀課文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
2、反饋:
師:從你們的讀書聲中老師感受到你們個個都是愛讀書的孩子。課文美嗎?還想讀嗎?誰想讀第一小節?
(1)指名讀第一小節
你的普通話真準,老師要獎勵你一個智慧果!(課件出示帶有“兩側”的蘋果)請你讀。(再指名讀這個詞語——齊讀,注意“側”是平舌音)
說說你的左側是誰,右側是誰。
說得這么好,老師再獎勵你們一個智慧果(課件出示“卷起”,讀)你在哪兒見過“卷起”?
(2)第二小節誰來讀呢?(指名讀)
你讀得真好,聽的同學更認真,所以老師要獎你們一個大智慧果(課件出示“石龜”)高興地和它打聲招呼吧!(讀:親切地、生氣地、驚訝地……)
(3)第三小節我要請一個小組來讀,哪個小組想讀啊?
(課件出示:映出、鏡子、變幻)這三個智慧果獎給我們班最自信的孩子!指名學生當小老師帶領大家讀好這三個詞語。
你覺得“幻”字跟哪個字很像?(比較:幼)
(4)第四小節中有幾個生字特別難讀,哪個勇士敢于挑戰嗎?(指名讀,正音:攥、扔、企盼等)
(5)最后一小節留給最需要鍛煉的小朋友。(指名讀)
(6)師剛才大伙讀得很認真,聽得很仔細,老師要送你們一份大大的禮物(出示“欣賞”指導讀好,“賞”字跟哪個字很像?)
通過剛才的讀課文,你欣賞到了什么?(生自由講)
過渡:美麗的景色需要我們細細欣賞,接下來我們就跟著主人公小潔去欣賞吧!
三、學習1-3小節
1、(動畫課件播放)你看到了什么?(注意指導學生把話說完整)
課文又是怎么寫的呢?(出示第一小節)自由讀
指名讀,評價:聽了他的讀你有什么感覺?誰也想來試試?
你的波紋更加長了,也更加美了!還有誰也想感受一下?
聽了你們的讀老師仿佛也看到了船頭兩側卷起白色的浪花,船尾拖著一條長長的波紋,真是美極了!大家一起試試吧!
2、我們的主人公小潔在哪兒呢?你發現了嗎?課文中兩次重復出現一個小潔的動作,看誰很快找出來?(緊緊攥著面包紙)小潔干嗎緊緊攥著張面包紙不放啊?帶著這個疑問我們讀讀2、3小節吧!
4、反饋:小潔為什么緊緊攥著面包紙呢?(估計學生會說“被景色吸引”或“怕弄臟湖水”之類,據生回答可以再提示:課文又是怎樣寫湖水的?找出來讀一讀)
重點句:湖水平得像一面鏡子……
(1)指名讀:誰想第一個站起來讀給大家聽?
你讀得真好,還有誰比他讀得更好?
讀得真美,完全有資格當小導游了!
(2)小游客們,讀了這句話,你們有什么問題想問問小導游嗎?(引導質疑)
點撥:山巒?(山峰)——這位同學能抓住自己不懂的詞語來提問,真不錯!
變幻的山巒?(播放課件:山的倒影隨著水波在動)請你自己看看畫面,根據畫面來回答這個問題。
為什么湖水平得像一面鏡子?——能抓住不懂的句子提問。(看圖解決:水面平,湖水清)
為什么小潔覺得像在天上飛,又像在水里游?
(3)看著這迷人的湖水你想夸夸它嗎?(指名讀,齊讀)
(4)欣賞了這么美的湖水,聽了你們的美讀,老師真想說“真是美不勝收啊!”(出示成語卡片“美不勝收”齊讀一次)難怪小潔覺得——引讀最后一句話。
5、過渡:(指圖)倒映在水中的山巒是如此的奇妙,那課文又是怎樣寫山巒的呢?自己讀一讀,找一找。
(1)指名讀(出示句子:看,那邊的山石像……這邊的山石像……半山腰的……)
(2)誰來做做“展翅欲飛”的動作?(如果學生飛了,點撥:石頭在那飛呀飛的?)
(3)其他幾塊山石請小朋友自己試著邊加動作邊讀一讀。
(4)指名表演讀。師:真有意思,還有誰向他挑戰?
(5)男女生賽讀。
(6)出示圖:看著圖說一說(意在指導背誦)
6、小潔只欣賞到這幾塊石頭嗎?(想象說話:有的山石像)
7、小朋友們的想象力真豐富,那誰也能用上句式說一說呢?
出示句式:看,那邊,這邊
8、師:我們的同學真厲害,把這些靜止不動的山石仿佛變成了一只只可愛的小動物,真是千奇百怪,栩栩如生啊!(出示成語:千奇百怪、栩栩如生)
9、小朋友們,我們跟著小潔蕩舟湖面,欣賞了如此美麗的風景,我們的心深深地被陶醉了,讓我們一起讀一讀1-3小節吧!
10、現在你們終于明白了小潔為什么緊緊攥著面包紙了嗎?老師想說的是:小潔手中攥的僅僅是面包紙嗎?——她攥住的是美啊!那手中的面包紙怎么辦呢?我們下節課再來解決吧!
四、鞏固字詞
課件出示智慧樹:剛才我們吃了許多智慧果,讓我們再來和它們打打招呼吧!
五、寫字指導
師:這節課我們跟著小潔欣賞了清澈的湖水,我們的眼睛變得更美了,也更亮了,下面讓我們把“眼睛”這兩個字寫好。
1、引導觀察字型。(請睜大眼睛看著這兩個字,你有什么發現嗎?)
2、書空筆畫。(拿起小手在空中寫一次)
3、學生書寫,注意姿勢。
4、展示交流。
教師主題設計教案篇6
《日記兩則》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日記的格式,并學會自己寫日記。
4、要培養學生關心他人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認識13個生字,會寫8個字。培養寫日記的興趣,能按格式寫日記。
教學難點:培養寫日記的興趣,關心他人的優秀品質。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一個女孩的日記,請同學們跟老師一塊兒認真寫課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師解題:"則"就是"篇"的意思,"日記兩則"也就是"日記兩篇"。
二、初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詞劃出來。
1.聯系課文理解不認識的字詞,然后同桌交流。
2.師把卡片貼在黑板上指名讀,并糾正錯誤的地方。
3.認完后小組內多讀幾遍。
4.讀完后學生隨教師練習筆畫順序。
三、再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指名讀課文,然后思考。
2、這兩則日記,小作者分別是什么時候寫的?、
3、課文的“我”在六一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一個什么夢,夢想成真了嗎?
4、板書夢裙子高興失裙子失望
5、小女孩失望了,心中還有太多太多的疑問,誰來幫幫她?板書見阿英理解
6、7月22日“我”又做了一個夢,夢見什么了?板書夢送書希望
7、學到這里,你喜歡日記中的誰?你想對她說些什么?
四、同學們,這篇課文是兩篇日記,你們找下日記格式和平常的課文有什么不同?
(日記比以前學的課文開頭多了日期,星期和天氣,但沒有題目)
五、作業
1、熟讀課文。
2、將今天所學的生字多讀幾遍,多寫幾遍,做到會讀會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