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設計教案
教師設計教案篇1
《從現在開始》
教學目標:
★認識9個生字,會寫出10個字。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課文中蘊含的情趣和道理。
★借插圖識字、了解課文內容。
★感受按時間順敘的方法。使學生懂尊嚴別人的習慣,要尊重別人。
教學重點:
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要尊重別人。
教學難點:
初步感受課文按時間順序進行記敘的方法。
教具準備:
教具準備:小黑板、生字卡片,教學掛圖。
教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認識9個生字,會寫出10個字,初步感知課文的內容。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圖片。
教學過程:
一、解題、導入新課。
同學們,看了這個題目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質疑)
二、識字寫字。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并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結合生活實際識字:光榮之家、車輪、輪船、星期、日期、第一名、班主任、公式、鄭州。
3、讀句子識字。
(1)你們輪流當“萬獸之王”,每個動物當一個星期。
(2)第一個上任的是貓頭鷹。
(3)每個動物都照自己習慣的方式過日子。
(4)獅了見了,笑瞇瞇地說:“不用再往下輪了。我鄭重宣布,從現在開始,小猴子是萬獸之王了!”
4、固識字:朗讀課文,檢查識字效果。
5、寫字指導:重點指導“之”,點不宜太大,捺要寫平,“第”竹字頭要寫小些。“輪”的車字旁要寫窄一些。
三、初讀課文。
初步了解課文的內容。
四、板書設計。
之輪期第任慣式瞇鄭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懂得要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要尊別人。
教具準備:
圖片、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自讀課文,與學習伙伴交流體會。
二、朗讀感悟。
1、出示圖片:獅子在開頭結尾分別宣布了兩個決定,讀一讀獅子說的話,看看兩個決定有什么聯系。
2、學生讀后說出:前面說“每個動物當一個星期”,后面卻說;“不用再往下輪了”,這是因為他認為小猴子已經做得最好,并且已經得到了動物的擁護。找一找,有哪些大小寫字母完全一樣。
3、第二、三、四自然段:小組合作學習,任選一段,讀一讀,體會一下角色的特點,讀出語氣。
4、朗讀四自然段:說說為什么小猴子的話音剛落,大伙立刻歡呼起來。(小猴子尊重別人的生活習慣。)一記,哪些大小寫字母相近。
6、如讓你當“萬獸之王”,你準備怎樣做?
四、板書設計。
21、從現在開始
貓頭鷹:白天休息,夜里做事
選萬獸之王袋鼠:跳著走路尊重別人
小猴子:照自已習慣方式日子
教師設計教案篇2
《日記兩則》
教學目標
1、認識13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日記的格式,并學會自己寫日記。
4、要培養學生關心他人的優秀品質。
教學重點:認識13個生字,會寫8個字。培養寫日記的興趣,能按格式寫日記。
教學難點:培養寫日記的興趣,關心他人的優秀品質。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一個女孩的日記,請同學們跟老師一塊兒認真寫課題。(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師解題:"則"就是"篇"的意思,"日記兩則"也就是"日記兩篇"。
二、初讀課文,把不認識的字詞劃出來。
1.聯系課文理解不認識的字詞,然后同桌交流。
2.師把卡片貼在黑板上指名讀,并糾正錯誤的地方。
3.認完后小組內多讀幾遍。
4.讀完后學生隨教師練習筆畫順序。
三、再讀課文,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指名讀課文,然后思考。
2、這兩則日記,小作者分別是什么時候寫的?、
3、課文的“我”在六一的前一天晚上做了一個什么夢,夢想成真了嗎?
4、板書夢裙子高興失裙子失望
5、小女孩失望了,心中還有太多太多的疑問,誰來幫幫她?板書見阿英理解
6、7月22日“我”又做了一個夢,夢見什么了?板書夢送書希望
7、學到這里,你喜歡日記中的誰?你想對她說些什么?
四、同學們,這篇課文是兩篇日記,你們找下日記格式和平常的課文有什么不同?
(日記比以前學的課文開頭多了日期,星期和天氣,但沒有題目)
五、作業
1、熟讀課文。
2、將今天所學的生字多讀幾遍,多寫幾遍,做到會讀會寫。
教師設計教案篇3
《秋天的圖畫》
教學目標:
1、會認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喜歡秋天,體會對秋天的景象和勤勞的人們的喜愛、贊美之情。愿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現秋天。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字卡、詞卡、掛圖、小黑板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昨天我們學的識字(一)是講述了秋天的知識,今天讓我們繼續認識秋天吧。
二、揭題
1、板書課題,齊讀,思:讀后想知道什么?
(1)秋天是怎樣一幅圖畫?(秋天的圖畫里有些什么景物?)
(2)它的色彩是怎樣的?
2、翻書,自讀課文。
3、思考:課文共有幾句話?(4句)
4、指名分句朗讀,讀后評議。
(注意輕聲音節:燈籠高粱)
5、小組合作讀,好的幫助差的,讀正確,讀流利。
三、認讀生字
1、找出課文中要求認讀的生字,自讀。
2、出示生字卡片,認讀。
重點字音:梨籠頰浪勤勞
四、朗讀感悟
1、教師范讀,學生注意體會教師在朗讀中表達的喜愛與贊美的情感。
2、學生自由讀,一邊讀一邊想象秋天的圖畫。
3、小組內讀,說說自己的感受。
4、小組內選出自己喜歡的句子來讀,并說說為甚么喜歡。
5、比賽讀,看誰讀得美。
6、尋找自己喜歡的學習小伙伴,讀喜歡的句子。
7、看著畫面用自己的話說說秋天,再試著背誦。
五、擴展活動
根據本課內容,創編一個秋天的童話。“秋天來啦,秋天來啦”,山姑娘興高采烈地呼喊著、歡笑著,她招呼大家來開一個慶豐收的晚會。梨弟弟、蘋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趕來布置會場……
六、作業
1、小黑板出示“我會讀”中的句子,讀熟至背。
2、練習背誦。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認讀課文中要求認的生字
2、背誦課文
二、新授
(一)認記生字字音
出示要求寫的生字,認讀。
重點字音:浪燈作字蘋麗勞
(二)識記字形
采用自己最喜歡的識字方法:
提示:編字謎
加偏旁
換偏旁
做動作
(三)組詞語理解字義
(四)范寫指導
重點寫好含有三點水和草字頭的字。
三、作業
1、我會畫:畫秋天的果園
2、我會做:
(1)用落葉做書簽
(2)用自己的畫做賀卡
(3)用句子、短詩贊美秋天
(為語文園地一中的展示臺做準備)
教師設計教案篇4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正確理解組合的意義,正確區分排列、組合問題;
(2)使學生掌握組合數的計算公式;
(3)通過學習組合知識,讓學生掌握類比的學習方法,并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組合的定義、組合數及組合數的公式;
難點是解組合的應用題.
教學過程設計
(-)導入新課
(教師活動)提出下列思考問題,打出字幕.
[字幕]一條鐵路線上有6個火車站,(1)需準備多少種不同的普通客車票?(2)有多少種不同票價的普通客車票?上面問題中,哪一問是排列問題?哪一問是組合問題?
(學生活動)討論并回答.
答案提示:(1)排列;(2)組合.
[評述]問題(1)是從6個火車站中任選兩個,并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要求出排法的種數,屬于排列問題;(2)是從6個火車站中任選兩個并成一組,兩站無順序關系,要求出不同的組數,屬于組合問題.這節課著重研究組合問題.
設計意圖:組合與排列所研究的問題幾乎是平行的.上面設計的問題目的是從排列知識中發現并提出新的問題.
(二)新課講授
[提出問題創設情境]
(教師活動)指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
[字幕]1.排列的定義是什么?
2.舉例說明一個組合是什么?
3.一個組合與一個排列有何區別?
(學生活動)閱讀回答.
(教師活動)對照課文,逐一評析.
設計意圖: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其將所學的知識遷移過渡,并盡快適應新的環境.
【歸納概括建立新知】
(教師活動)承接上述問題的回答,展示下面知識.
[字幕]模型:從個不同元素中取出個元素并成一組,叫做從個不同元素中取出個元素的一個組合.如前面思考題:6個火車站中甲站→乙站和乙站→甲站是票價相同的車票,是從6個元素中取出2個元素的一個組合.
組合數:從個不同元素中取出個元素的所有組合的個數,稱之,用符號表示,如從6個元素中取出2個元素的組合數為.
[評述]區分一個排列與一個組合的關鍵是:該問題是否與順序有關,當取出元素后,若改變一下順序,就得到一種新的取法,則是排列問題;若改變順序,仍得原來的取法,就是組合問題.
(學生活動)傾聽、思索、記錄.
(教師活動)提出思考問題.
[投影]與的關系如何?
(師生活動)共同探討.求從個不同元素中取出個元素的排列數,可分為以下兩步:
第1步,先求出從這個不同元素中取出個元素的組合數為;
第2步,求每一個組合中個元素的全排列數為.根據分步計數原理,得到
[字幕]公式1:
公式2:
(學生活動)驗算,即一條鐵路上6個火車站有15種不同的票價的普通客車票.
設計意圖:本著以認識概念為起點,以問題為主線,以培養能力為核心的宗旨,逐步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思維層層被激活、逐漸深入到問題當中去.
【例題示范探求方法】
(教師活動)打出字幕,給出示范,指導訓練.
[字幕]例1列舉從4個元素中任取2個元素的所有組合.
例2計算:(1);(2).
(學生活動)板演、示范.
(教師活動)講評并指出用兩種方法計算例2的第2小題.
[字幕]例3已知,求的所有值.
(學生活動)思考分析.
解首先,根據組合的定義,有
①
其次,由原不等式轉化為
即
解得②
綜合①、②,得,即
[點評]這是組合數公式的應用,關鍵是公式的選擇.
設計意圖:例題教學循序漸進,讓學生鞏固知識,強化公式的應用,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反饋練習學會應用】
(教師活動)給出練習,學生解答,教師點評.
[課堂練習]課本P99練習第2,5,6題.
[補充練習]
[字幕]1.計算:
2.已知,求.
(學生活動)板演、解答.
設計意圖:課堂教學體現以學生為本,讓全體學生參與訓練,深刻揭示排列數公式的結構、特征及應用.
(三)小結
(師生活動)共同小結.
本節主要內容有
1.組合概念.
2.組合數計算的兩個公式.
(四)布置作業
1.課本作業:習題103第1(1)、(4),3題.
2.思考題:某學習小組有8個同學,從男生中選2人,女生中選1人參加數學、物理、化學三種學科競賽,要求每科均有1人參加,共有180種不同的選法,那么該小組中,男、女同學各有多少人?
3.研究性題:
在的邊上除頂點外有5個點,在邊上有4個點,由這些點(包括)能組成多少個四邊形?能組成多少個三角形?
(五)課后點評
在學習了排列知識的基礎上,本節課引進了組合概念,并推導出組合數公式,同時調控進行訓練,從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師設計教案篇5
閱讀教材
獨立完成下列預習作業:
1、問題:一艘輪船在靜水中的航速為20千米/時,它沿江以航速順流航行100千米所用時間,與以航速逆流航行60千米所用時間相等,江水的流速為多少?
分析:設江水的流速為千米/時,則輪船順流航行速度為千米/時,逆流航行速度為千米/時;順流航行100千米所用時間為小時,逆流航行600千米所用時間為小時.
根據兩次航行所用時間相等可得到方程:
方程①的分母含有未知數,像這樣分母中含有未知數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我們以前學習的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分母中不含未知數.
★★2、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把分式方程轉化為正式方程.
其具體做法是:去分母、解整式方程、檢驗.
三、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1、試解分式方程:
⑴⑵
解:方程兩邊同乘得:解:方程兩邊同乘得:
去括號得:
移項并合并得:
解得:
經檢驗:是原方程的解.經檢驗:不是原方程的解,即原方程無解
分式方程為什么必須檢驗?如何檢驗?
.
2、解分式方程
⑴⑵
四、課堂測控:
1、下列哪些是分式方程?
⑴;⑵;⑶;
⑷;⑸;⑹.
2、解下列分式方程:
⑴
教師設計教案篇6
《水果豐收》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識字教學。前兩行有6個詞,是6種水果的名稱。中間6行是6個詞組,又介紹了6種新的水果,不僅寫出了它們的名稱,而且分別寫了它們的形狀、顏色和口感。最后是一個句子,寫水果豐收了。這樣有利于學習記字。
二、教學要求:
1.知識目標:學會8個生字,認讀7個字。
2、能力目標:能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寫字,把字寫端正。
3、情感目標:會讀本課的詞語和句子,體會水果豐收了。
三、教學重點:識字、寫字。
四、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教學要求:
1、讀熟本課詞語和句子。讀出層次。
2、通過朗讀,認識各種水果。
3、學會本課中的4個生字。
二、教學重點:
通過讀詞語、讀句子識字。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
1、你們都喜歡吃哪些水果?
2、老師給給大家“帶來”了一些水果,你們想知道有什么嗎?打開書,讀一讀。
(二)初讀課文
1、輕聲自由讀三遍,借助漢語拼音讀準字音。
2、同桌互相讀,幫助糾正字音。
3、指名讀,評議。
4、全班齊讀。
(一)了解課文內容。
1、豐收是什么意思?這里指什么?
(教師板書:豐收)
2、學生讀六種水果的名稱,(教師板書:水果的名稱)
3、這六種水果是什么樣的?
4、誰給大家讀一讀這六種水果。指名讀。
5、除此之外,文中還向我們介紹了哪些水果?請同學們讀一讀。
請同學們想象這些水果的樣子、顏色和味道。
指導學生讀詞組,注意節奏。
6、你還知道什么水果?它們是什么樣子的?(指名學生發言)
7、齊讀句子,各種各樣是什么意思?怎樣讀?(學生自讀)為什么這樣讀?(體現水果多)
8、全班齊讀課文。
(二)學習生字。
1、指名學生讀課題和六個詞語。
2、在這些詞語中,有四個生字“豐、收、菠、桃”,你是怎樣記住這幾個字的?和小組內的同學們交流交流。
自主學習。你是怎樣記住這幾個字的?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說說結構記字形。
全班交流:
(1)識字方法:結構識字:左右結構:桃、收上下結構:菠
形聲字構字規律:菠,上面的草字頭表意,下面的“波”表音。
加一加的方法:三加一豎就是豐。
(2)教師指導:豐:三橫中的中間一橫最短。
收:第一筆是豎提,一筆寫成。右半部分是四筆反文。
桃:左窄右寬。
(3)組詞:
3、指導書寫。
(1)教師范寫,指導漢字運筆、占格。
(2)學生照田字格里范字描紅、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四、作業:抄寫生字和詞語。
第二課時
一、教學要求:
1、通過朗讀,認識各種水果。
2、學會本課中的4個生字。
二、教學重點:
通過讀詞語、讀句子識字。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
1、復習生字,指導字形。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本課的四個生字,誰想到黑板上來寫一寫這幾個字。(指名學生生書寫)教師指導、糾正這幾個字的書寫。
2、檢查讀課文。
(二)學習生字
1、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詞組和句子。
2、在這些詞語中,有四個生字“彎、梨、沙、甜”,你是怎樣記住這幾個字的?和小組內的同學們交流交流。
自主學習。你是怎樣記住這幾個字的?
(1)借助拼音讀準字音。
(2)說說結構記字形。
全班交流:
(1)識字方法:結構識字:左右結構:沙、甜上下結構:彎、梨
換一換:變——彎
(2)教師指導:甜:要寫的左右大體相當。
梨:木,橫要寫的長一些,托住上面的“利”
彎:第三、四筆都是豎。
(3)組詞:
3、指導書寫。
(1)教師范寫,指導漢字運筆、占格。
(2)學生照田字格里范字描紅、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4、認讀二類字。
四、作業:抄寫生字和詞語。
教師設計教案篇7
一學習目標
【學習過程】
一、閱讀教材
二、獨立完成下列預習作業:
1、單項式和多項式統稱整式.
2、表示÷的商,可以表示為.
3、長方形的面積為10,長為7cm,寬應為cm;長方形的面積為S,長為a,寬應為.
4、把體積為20的水倒入底面積為33的圓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為cm;把體積為V的水倒入底面積為S的圓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為.
一般地,如果A、B表示兩個整式,并且B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叫做分式.
◆◆分式和整式統稱有理式◆◆
三、合作交流,解決問題:
分式的分母表示除數,由于除數不能為0,故分式的分母不能為0,即當B≠0時,分式才有意義.分子分母相等時分式的值為1、分子分母互為相反數時分式的值為-1.
1、當x時,分式有意義;
2、當x時,分式有意義;
3、當b時,分式有意義;
4、當x、y滿足時,分式有意義;
四、課堂測控:
1、下列各式,,,,,,,,x+y,,,,,0中,
是分式的有;
是整式的有;
是有理式的有
3、下列各式中,無論x取何值,分式都有意義的是()
A.B.C.D.
4、當x時,分式的值為零
5、當x時,分式的值為1;當x時,分式的值為-1.
教師設計教案篇8
教學目標
目標:
1.認識的真實存在及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2.了解的概念和基本性質;
3.學會用的觀點來區別變化和變化;
4.理解純凈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會判斷典型的純凈物和混合物。
目標:
培養學生查閱、觀察及抽象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實驗和討論激發學生的,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精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分成""和"混合物和純凈物"兩部分。
前一部分著重于描述物質由等粒子所構成,討論的基本性質。教材一開始從人們所熟悉的一些日常現象入手,如:人經過花圃或酒店,會嗅到花或酒的香氣;濕的衣服經過晾曬就會干燥;糖塊放在水里,會逐漸消失,而水卻有了甜味等。通過對這些日常生活現象的思考,使學生自然而然的建立起物質是由人們看不見、摸不著的粒子構成的結論(是構過成物質的一種粒子)。通過酒精和水混合后總體積縮小,及晶體碘的升華與凝華等實驗現象,使學生在建立起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的結論基礎上進一步得出是運動的及之間有間隔的推論(即的性質)。之后,教材以水變成水蒸氣,蔗糖溶于水及硫或碳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或二氧化碳幾個典型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運用初步介紹的知識對物質發生變化時本身是否發生改變對物理變化、化學變化進行了實質性的分析。從而給下一個比較準確的定義。
教材為了進一步讓學生確信存在的客觀性,展示了用掃描隧道顯微鏡拍攝的苯照片,同時用生動的比喻、引導讀者去的大小和運動狀態。使學生在感性和理性上都建立起對的認識。
教材的第二部分首先以空氣的組成及硫粉和鐵粉混合實驗為基礎從宏觀上對混合物和純凈物兩個概念做了區分。然后從微觀上-用初步掌握的有關知識進一步區分純凈物和混合物,使學生能初步建立純與不純的相對概念。
教學建議
本節重點研究的是有關知識。看不見也摸不著,對于它的存在學生很難相信,接受起來遠不如第一章知識來的快。教材第一章重點研究的是氧氣的制法及性質。對于氧氣學生比較熟悉,在學生的頭腦中已經建立起人吸進的是氧氣,呼出的是二氧化碳的概念。氧氣盡管也看不見,摸不著,但學生能憑生活經驗確信氧氣真實存在著。鑒于此,建議在教學過程中也從生活實際中遇到的問題入手,例如:人經過花圃或酒店,為什么能聞到花或酒的香氣;濕的衣服經過晾曬為什么能干;糖塊放在水里,為什么會逐漸消失,而水卻有了甜味等。將宏觀現象做為紐帶,誘發學生進行想象-人能嗅到花或酒的香氣,是因為花或酒中有香氣的(或粒子)擴散到空氣中,接觸到人的嗅覺細胞而使人嗅到了香氣。濕衣服能晾干,是由于水的擴散到空氣中去了。糖塊放在水中溶解,而水有了甜味,是由于糖的擴散到水的中間去了。以生活實際中的問題讓學生感知的真實存在。將宏觀現象與微觀結構建立起了聯系。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實驗(氨擴散實驗、品紅擴散實驗并補充酒精與水混合實驗)融入在教學中,通過學生實驗讓學生進一步感知的真實存在,同時也便于學生學習性質時,樹立起是運動的,不同物質大小不同和間都有間隔距離的想象。為了使學生更加確信的真實存在,除向學生展示用掃描隧道顯微鏡拍攝的苯照片外,還可讓學生通過網絡或圖書館查找其它的照片。
對于概念的建立,是本節知識的一個重點。首先可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第一章中涉及的幾個物質變化(如:水變成水蒸氣,硫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硫)的微觀過程,然后讓學生用初步掌握的知識以小組的形式從物質發理變化或化學變化時本身是否發生改變,對物理變化、化學變化進行實質性的分析,從而給一個比較準確的定義。
本節教材的另一個重點,是使學生樹立既有可分性又有不可分性的辨證觀點?quot;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從保持原物質化學性質來說是不可分的整體粒子,因為再分就不是原來物質的,也不能保持原來物質的化學性質。同種物質的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性質不同。可以再分是說它在化學反應過程中起了變化,變成別種物質的粒子了。通過對的可分性與不可分性的認識,逐步培養學生辨證地思考問題。概念中還強調了"化學性質"是因為通常討論的物理性質是一種宏觀現象,是該物質大量聚集在一起表現出來的,而不是每一個單個所能表現的,如:顏色、狀態、熔點、沸點、密度等。本節知識不僅應讓學生了解的概念初中數學,也應讓學生弄清概念的內在含義。
在學生對概念有了了解之后,師生應對的基本性質有一個比較全面的概括。除能指出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外,還應認識到非常微小,都在不停地運動,間有間隔距離。在教學過程中如能自制或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微觀粒子運動的動畫,一方面可以誘發學生進行想象不同狀態的物質其中無數粒子在不停運動的圖景,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又可把抽象知識變為具體,增強學生學習這部分知識的興趣。物理生已學習了運動論的有關知識(是運動的,之間有引力和斥力),可向學生指明有關熱運動和物態變化是物理學要深入一步討論的問題。學生如果對運動狀態、間力和物質三態相互轉化的本質有所認識,將對以后學習溶解、結晶溶液導電等大有好處。
對于混合物和純凈物的有關知識,建議教學中還是從實驗入手,讓學生由感性認識去理解混合物和純凈物,并進一步從微觀角度去分析。最后,還應使學生認識物質純與不純的相對性,培養學生辨證的思考問題的。